CN2709912Y - 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 - Google Patents

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09912Y
CN2709912Y CN 200420004769 CN200420004769U CN2709912Y CN 2709912 Y CN2709912 Y CN 2709912Y CN 200420004769 CN200420004769 CN 200420004769 CN 200420004769 U CN200420004769 U CN 200420004769U CN 2709912 Y CN2709912 Y CN 270991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lethal
dazzler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047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勇锋
钱唤文
冯宝华
路鸣
张秋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 Yongfe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200047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0991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0991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0991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其包括有一个壳体,壳体内的具有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室,控制开关、激光电源仓和电池夹以及激光发射筒,其中在激光发射筒内有准直系统和扩束系统,在准直系统和扩束系统之间设有一个光阑;在其扩束系统前面还设有一个防尘镜。该激光眩目器是以激光为光源,充分利用激光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好和光照度强等特点,并对激光束进行光学调制,使被照射对象在规定的距离内、双眼瞬间出现“激光闪光盲”效应,在对眼睛不造成损伤的前提下,产生一定时间的视盲效果,使犯罪嫌疑人知道自己已成为射击目标并因失明而放弃抵抗或减少抵抗程度,从而为警方制服或驱散犯罪嫌疑人、减少警员伤亡创造必要的辅助条件。

Description

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军方、警方以及民用所使用的激光装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
背景技术
激光对人的眼睛具有杀伤力,这是一个普遍的常识,当今世界各国军方正是利用激光的这一特性研究和制造激光眩目类武器装备,在战争及敌对冲突中对敌方的人员和设施装备进行有效的杀伤和破坏,用激光射伤敌方人员,使敌人眼睛受到器质性创伤而致盲是该种杀伤性激光眩目类武器的基本特征(器质性创伤属于杀伤性损伤,是指:人的身体器官受到直接损伤,如,在激光照射下,眼睛的视网膜被击穿、眼晴蛋白体固化或眼睛的其他生理组织被激光灼伤,需要较长的养治期才能康复,有的甚至是不可逆性创伤),如:美国最新推出的称为“劝阻器”的手持激光器和我国ZE-87手提激光干扰机都属非致命杀伤类激光武器。但是,在和平环境下的维和反恐及打击刑事犯罪等维护社会安定的活动中该武器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需一种对抗性强、非接触、非杀伤性的装备作为常规制式杀伤性武器的必要补充。
非致命性武器的内涵较为广泛,包括声、光、电磁、化学和材料等诸多技术内容,非致命性武器能使对方暂时失去抵抗能力,而不会产生致命性杀伤,也不会留下永久伤残。根据1996《日内瓦公约》关于禁止研制永久性致盲武器(能使士兵眼花或暂时“闪光”失明的武器除外)的有关规定,许多国家还先后研制了一些非激光的非杀伤性的装备,以用于逮捕犯罪嫌疑人,维护社会治安。例如,US5243894揭示了一种闪光枪,其以电池为电源,用于在一定距离内使对方暂时致盲,该闪光枪由几个储能电容器和一个高亮度闪光组成,高储能电容器使由高压电源电池充电,一个大电流的电子开关通过闪光管使每个电容器放电,产生强烈的闪光。闪光由一个发射器聚焦形成一个集中的闪光光束瞄准对方的头部,闪光达到足够的强度可造成暂时致盲,使其难以行动。通过使用极高储电能力的放电电容器,高强度的闪光管及一个聚焦发射器可发出多次的强烈闪光。这种闪光枪是采用电容器放电的形式而实现的,其电容器放电闪光后要立即充电,并且需要数秒钟之后方可再进行闪光,其不能连续发射光束,因此在犯罪嫌疑人有可能躲过首次闪光之后逃离或进行攻击,。这样,这种类型的闪光枪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嫌疑人的行动。例如CN2446489Y公开了一种远距离电击枪,其是通过紫外线激光发生器和高压电发生器及高压电输出电极,利用激光方向的空气形成等离子体通道和缩施加的高压电流来攻击犯罪嫌疑人。这种电击枪是输出具有上千伏电压,使用不当,会给犯罪嫌疑人带来生命伤害,也有可能伤及无辜的人,另外其射出的光束是点光束,照射范围小也是其不足之处。以上专利技术虽然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在光谱的单色性、方向性、白昼使用特性以及远距离的对抗性、快速响应和对非杀伤性控制等技术、战术指标方面均存在缺陷和足。
本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该激光眩目器是以激光为光源,充分利用激光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好和光照度强等特点,并对激光束进行光学调制,使被照射对象在规定的距离内、双眼瞬间出现“激光闪光盲”效应,在对眼睛不造成损伤的前提下,产生一定时间的视盲效果,使犯罪嫌疑人知道自己已成为射击目标并因失明而放弃抵抗或减少抵抗程度,从而为警方制服或驱散犯罪嫌疑人、减少警员伤亡创造必要的辅助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包括有一个壳体,壳体内的具有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室,控制开关、激光电源仓和电池夹以及激光发射筒,其中在激光发射筒内有准直系统和扩束系统,在准直系统和扩束系统之间设有一个光阑;在所述的激光室的前面设置所述的准直系统,其准直系统内靠近激光室的一端设置一个会聚透镜,随后设置至少一个柱状透镜;在所述的扩束系统内设有至少一个发散透镜,在其扩束系统的前面还设有一个防尘镜。
所述的扩束系统包括有一个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在其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内设置有数个以一定间距放置的发散透镜;其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设置在激光发射筒的周边上。
根据使用的需求,在扩束系统内可放置所需的发散透镜,其是通过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进行更换所需的透镜而实现的,在其扩束系统内有相应的用于固装发散透镜的固定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中的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为一种手动式储存更换装置或机械式的储存更换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调节光源强度的控制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强光照明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肩托支架。
本实用新型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中所使用的激光发生器是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光学瞄准器。
在以上光学调制的过程中,光学各有关部分的技术特性和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准直物镜系统的作用:
本使用新型所采用的激光发生器,是波长范围在635nm至690nm之间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目前,所有的半导体激光器都有一个共同的非对称输出特征,也就是在垂直于和平行于结面方向上激光光束的发散角不同。这是因为衍射作用使得在输出面上较窄的垂直尺寸引起的光束发散度比平行方向大。首先要对半导体激光发生器输出光束进行准直调制。为了简化结构和减少损耗,准直物镜由单透镜(会聚透镜)和柱状透镜组成。由会聚透镜先将发散角较小的水平方向光束准直到所需口径,然后由柱状透镜将发散角较大的垂直方向光束准直到发散角与水平方向光束发散角相同。此时得到的光斑为长方形。
2.光阑的作用:
由于激光光束的光强呈高斯分布,为了得到光斑的光功率密度的均匀度优于20%以上,用光阑对输出光束的大小进行控制,并最终得到光功率密度均匀、近似圆形的光斑。
3.扩束系统的作用:
为了得到比较大的非杀伤性眩目区域,并且使光功率密度在不同距离的光斑上均满足一定的要求,本系统采用一个或数个不同焦距的发散透镜对光束进行不同程度的发散(所采用的发散角为0.1度至15度),从而在不同的距离上得到尺寸相同、光功率密度满足的光斑。另外,发散透镜仓作为扩束系统的辅助部分,其作用是更换和存放待用的发散透镜。
4.防尘镜的作用:
阻挡灰尘进入激光发射筒,保证激光发生器及激光调制器各系统的无尘工作环境。
所述的控制装置是一种控制电池输出电压的控制装置,或为一种控制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强度(电流强度)的控制装置,其主要作用:根据该使用新型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工作需要,手动或自动调整相应的电流强度。
所述的强光照明装置,是该使用新型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选配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进行选择,其作用是:在黑暗的外界环境中,利用该装置照明或搜索照射(攻击)目标。
所述的光学瞄准器,是该使用新型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必备装置,其作用:提高本使用新型的准确度和首发命中率,可在较远距离观察激光光束攻击的有效部位。
所述的肩托支架,是该使用新型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备件,其作用是:在该使用新型的使用中为了准确瞄准,可以在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后部的位置上接装肩托支架,以肩部为支点,起到稳定的作用;另外,该肩托支架还是一个装备用电池的辅电池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反应快、对抗性强、非接触、无伤害、强眩目和非杀伤性等。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可为警方用于维护社会治安、防暴、反恐、打击罪犯等提供了新型的装备。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进一步完全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一个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电控系统方框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参看附图1-3,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包括有一个壳体16,壳体16内的具有激光发生器1的激光室13,控制开关22、激光电源仓18和电池夹20以及激光发射筒14,其中在激光发射筒14内有准直系统10和扩束系统11,在准直系统10和扩束系统11之间设有一个光阑4;在所述的激光室13的前面设置所述的准直系统10,其准直系统10内靠近激光室13的一端设置一个会聚透镜2,随后设置至少一个柱状透镜3(图中的实施例设置了两个柱状透镜3);在所述的扩束系统11内设有至少一个发散透镜5,在其扩束系统的前面还设有一个防尘镜9。
所述的扩束系统11包括有一个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12,在其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12内设置有数个以一定间距放置的发散透镜5、6、7、8;其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12设置在激光发射筒14的周边上。
根据使用的需求,在扩束系统11内可放置所需的发散透镜5或6或7或8(或他们的组合),其是通过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12进行更换所需的透镜而实现的,在其扩束系统11内有相应的用于固装发散透镜5(或6或7或8)的固定件(未示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调节光源强度的控制装置1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强光照明装置2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肩托支架1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光学瞄准器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激光调制器15,其作用是进一步稳定、准确的安置准直系统10和扩束系统11。
所述的控制装置17是一种控制电池输出电压的控制装置,或为一种控制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强度(电流强度)的控制装置,其主要作用:在该使用新型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工作需要时,手动或自动调整相应的电流强度。所述的控制装置17可为一般的现有技术的控制装置。
所述的强光照明装置23,是该使用新型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选配装置,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选装,其作用是:在黑暗的外界环境中,利用该装置照明或搜索照射(攻击)目标。
所述的光学瞄准器21,是该使用新型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必备装置,其作用:提高本使用新型的准确度和首发命中率,可在较远距离观察激光光束攻击的有效位置。
所述的肩托支架19,是该使用新型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的备件,其作用是:在该使用新型的使用中为了准确瞄准,可以在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后部19的位置上接装肩托支架,以肩部为支点,起到稳定的作用;另外,该肩托支架还是一个装备用电池的辅电池仓。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电控系统方框示意图,其示意表示了其电控的控制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6)

1.一种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其包括有一个壳体,壳体内的具有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室,控制开关、激光电源仓和电池夹以及激光发射筒,其特征在于在激光发射筒内有准直系统和扩束系统,在准直系统和扩束系统之间设有一个光阑;在所述的激光室的前面设置所述的准直系统,其准直系统内靠近激光室的一端设置一个会聚透镜,随后设置至少一个柱状透镜;在所述的扩束系统内设有至少一个发散透镜,在其扩束系统的前面还设有一个防尘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束系统包括有一个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在其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内设置有数个以一定间距放置的发散透镜;其发散透镜储存更换装置设置在激光发射筒的周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调节光源强度的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强光照明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肩托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还包括有一个光学瞄准器。
CN 200420004769 2004-02-27 2004-02-27 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0991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4769 CN2709912Y (zh) 2004-02-27 2004-02-27 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4769 CN2709912Y (zh) 2004-02-27 2004-02-27 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09912Y true CN2709912Y (zh) 2005-07-13

Family

ID=3484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0476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09912Y (zh) 2004-02-27 2004-02-27 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09912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5093A (zh) * 2011-01-11 2011-09-07 河南华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握棒式激光眩目器
CN102175092A (zh) * 2011-01-11 2011-09-07 河南华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手枪式激光眩目器
CN104964601A (zh) * 2015-06-16 2015-10-07 陕西艾利克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舰载激光眩目器及追踪方法
KR102015777B1 (ko) * 2018-10-09 2019-08-29 대한민국 테이저건 레이저 조준점 변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테이저건
CN112136017A (zh) * 2018-05-18 2020-12-25 美杜莎眼 光屏蔽设备
CN113028902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强光眩目光学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5093A (zh) * 2011-01-11 2011-09-07 河南华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握棒式激光眩目器
CN102175092A (zh) * 2011-01-11 2011-09-07 河南华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手枪式激光眩目器
CN104964601A (zh) * 2015-06-16 2015-10-07 陕西艾利克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舰载激光眩目器及追踪方法
CN112136017A (zh) * 2018-05-18 2020-12-25 美杜莎眼 光屏蔽设备
KR102015777B1 (ko) * 2018-10-09 2019-08-29 대한민국 테이저건 레이저 조준점 변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테이저건
CN113028902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强光眩目光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0720B2 (en) LED dazzler shield
Anderberg et al. Laser weapons: the dawn of a new military age
EP0846240B1 (en) Eye safe laser security device
US7866082B2 (en) Incapacitating high intensity incoherent light beam
US7794102B2 (en) LED dazzler
US5243894A (en) Light gun
MXPA97000968A (en) Motorcycle incapacitor of motorcycle
US20070122770A1 (en) Dry fire training module and safe method for training with live conductive energy devices
WO2009046800A1 (de) Leuchtmunition zur gefechtsfeldbeleuchtung
DE112011100909T5 (de) Laserblendungsgewehr
CN2709912Y (zh) 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
US8721105B2 (en) Incapacitating high intensity incoherent light beam
CN108700396A (zh) 靶照明单元
CN103783028A (zh) 一种驱赶动物用的声光装置
US20180252506A1 (en) Electrode-Free Plasma Lamp Optical Disruption
CN107004336A (zh) 无电极等离子体灯光学破坏
CN203083436U (zh) 手持式多功能炫目器
CN200989750Y (zh) 一种手持激光致眩器
CN202709874U (zh) 一种眩目装置
CN204188067U (zh) 多功能激光一体化电警棍
CN211425211U (zh) 一种激光炫目器
US11385031B1 (en) Non-lethal disorientation apparatus
CN202692832U (zh) 警用激光枪
CN108225124B (zh) 一种悬挂遥控式隐形照明弹
CN205787333U (zh) 联动对焦式强光致盲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KLEINM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QU YONGFENG

Effective date: 200506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624

Address after: 100089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izhuyuan Road No. 69 room 160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elaim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854, 508 floor, No. 70, Yongding Road, 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3

Patentee before: Qu Yongfeng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QU YONGFE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KLEINM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701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112

Address after: 100854 box 12, box 142, Beijing

Patentee after: Qu Yongfeng

Address before: 100089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izhuyuan Road No. 69 room 160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Kelaimi Technology Co. Ltd.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Qu Yongf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