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94566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94566Y
CN2694566Y CN 200420006439 CN200420006439U CN2694566Y CN 2694566 Y CN2694566 Y CN 2694566Y CN 200420006439 CN200420006439 CN 200420006439 CN 200420006439 U CN200420006439 U CN 200420006439U CN 2694566 Y CN2694566 Y CN 269456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spring
contact flat
stator
jack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064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必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mula Technology Inc
Simul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mul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ula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mul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 20042000643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9456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9456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9456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是于一本体上形成有一插孔,供插头端子插入,又本体底部形成有数个卡槽,分别供三组接触弹片、一固定片及一辅助弹片卡入,而使三组接触弹片分别以其局部伸入至插孔内侧,该本体于插孔一端形成有一颈部,该颈部上形成以径向贯通插孔之开口,又颈部上扣合有一ㄇ形接地弹片,其具有一弹片部并经由前述开口伸入至插孔内侧;当插头端子由插孔插入本体,可同时与接地弹片与三组接触弹片构成电连接,该电连接器具有体积小、电连接极数多的优点。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以较小空间提供较多电连接极数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5所示,是一种电连接器,其经常运用于手机、随身听、雷射播放器,甚至电脑设备上,图中所示的电连接器为三极式,意即除了接地端子以外,尚具有两接触弹片,共计为三极。其进一步的详细构造请参阅图6、7所示:
该电连接器是由一本体(70)及一底盖(700)相对结合而成,其中:该本体(70)概呈矩形状,内部为中空,其一端延伸形成有一套筒,套筒内侧形成连通本体(70)内部的插孔(71),供插头端子插入。
又本体(70)于接近插孔(71)一端的顶面及相邻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开口(72)及一楔槽(73),其中开口(72)是与本体(70)内部贯通,而楔槽(73)是供插楔一接地弹片(74),该接地弹片(74)顶端沿斜下方向延伸形成一弹片部(740),该弹片部(740)是经由前述开口(72)伸入至本体(70)内部。
再者,本体(70)内部设有一第一接触弹片(75)、一第二接触弹片(76),其二者分别由一L形的楔片(77)、(78)作加强固定;其中:
该第一、第二接触弹片(75)、(76)之一端分别以较大的曲度延伸形成一弹片部(750)、(760),该弹片部(750)、(760)分别位于插孔(71)的内侧(请参阅图7所示),当插头端子由插孔(71)插入,将先后推开第一、第二接触弹片(75)、(76)的弹片部(750)、(760),随后与其构成电接触。
以前述的电连接器虽具备一般的电连接/信号连接功能,但因弹片设计未能考虑周全,致使电连接器的体积尺寸较大。由第七图可以明显看出,第一、第二接触弹片(75)、(76)为使一端的弹片部(750)、(760)具有弹性,并与插入的插头端子构成确实的电接触,故分别以较大的曲度延伸,此种作法固然有助于弹性的赋予,但因而必须占用较大的空间。且该电连接器为三极,如欲增加极数,则因第一、第二接触弹片(75)、(76)已占用较大的空间,其无形中阻碍了扩充接触弹片的可能性,惟今之计只有加大连接器体积一途,此对于力求小巧的连接器产品,显然是不可行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是一种四极电连接器,其极数多但不加大体积。
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矩形的本体,于该本体内形成有一槽室,并于一端设一相通的插孔,供插头端子插入该插孔,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底部形成有数个卡槽,分别供第一接触弹片、第二接触弹片、第三接触弹片及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卡入,又该本体于接近插孔的一端形成有一颈部,该颈部上设有径向贯通插孔的开口;
该本体的颈部上扣合有一“ㄇ”形接地弹片,该接地弹片具有一经由前述开口伸入至插孔内侧的弹片部;
该本体内的第一接触弹片是位于插孔内侧,其具有一凹弧形弹片部;
该第一固定片具有一卡设于本体末端的卡槽内的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上形成有一狭长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与第一端之间具有一小角度的弯折段;该第二接触弹片具有一弹片部,  该弹片部突出于本体的槽室内壁,并位于该第一固定片的狭长接触部的内侧;
该第三接触弹片是位于第二接触弹片的相对侧壁上,其呈“人”字形,并由一端延伸形成有一“く”形弹片部。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颈部于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扣块,该接地弹片于相应位置上分别形成有一扣槽,该扣块与扣槽相互扣合。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一侧壁上于接近末端处形成有一开槽,该第一固定片第一端的外侧面上设一卡扣于前述开槽内的扣片,以构成止回。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底部的部分卡槽是延伸至本体背面,其中一延伸至本体背面的卡槽是供第三接触弹片由本体背面插入。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内设有一第二固定片,该第二固定片呈“」”形状,是由延伸至本体背面的卡槽插入,其垂直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有一倒“匚”形状的挡止部,该挡止部对应于第三接触弹片的“く”形弹片部末端。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端面于接近末端处形成有一开槽,该第三接触弹片的外侧端上缘及第二固定片的垂直端上缘分别形成一共同卡入前述开槽内的凸部。
以前述的电连接器构造在插头端子由插孔插入本体时,可同时与接地弹片、第一、第二、第三接触弹片的弹片部构成电连接,以构成电气或信号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接触弹片的构造本身及其空间配置上作出巧妙的设计,得使该电连接器在增加一组接触弹片的状况下,仍较既有三极电连接器之体积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底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底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组合外观图。
图5:是习用三极电连接器的外观图。
图6:是习用三极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7:是习用三极电连接器的底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具体构造请参阅图1所示,主要是于一矩形的本体(10)内形成有一槽室(100)(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并于一端形成一相通的插孔(101),供插头端子插入。又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本体(10)底部形成有数个卡槽(11)、(13)、(15)、(12)、(14),分供第一、第三、第二接触弹片(20)、(40)、(17)及第一、第二固定片(30)、(16)卡入,其中位于本体(10)另端的卡槽(13)(14),并延伸至本体(10)背面,使第三接触弹片(40)及第二固定片(16)由本体(10)背面插入。
又本体(10)于接近插孔(101)的一端形成有一凹入的颈部(18),该颈部(18)的上端面形成有一贯通插孔(101)之开口(181),又于其中一侧壁上形成有一扣块(182);再者,本体(10)在其上端面及一侧壁的接近末端处分别形成有一开槽(102)、(103),作为第二、第一固定片(16)、(30)固定之用。
而前述本体(10)之颈部(18)上扣合有一ㄇ形接地弹片(50),其中央的前缘延伸形成有一弹片部(51),该弹片部(51)是经由前述颈部(18)上的开口(181)伸入至插孔(101)内侧;又接地弹片(50)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扣槽(52),其适可与颈部(18)两侧壁上的扣块(182)相互扣合。
又,前述本体(10)内的第一接触弹片(20)是位于插孔(101)内侧,其上端向下延伸形成一凹弧弹片部(21),该凹弧弹片部(21)的下端处并形成有一凸点(22),使其与插头端子之接触更为确实。
再者,第一固定片(30)具有一第一端,是卡设于本体(10)末端的卡槽(12)内,其外侧面冲出一凸片(31),可相对卡入本体(10)侧壁上的开槽(103)内构成止回,又第一固定片(30)具有一第二端,其上形成有一狭长的接触部(32),该接触部(32)与第一端之间具有一小角度的弯折段(33),使接触部(32)得以突伸于本体(10)的槽室(100)内;而前述第二接触弹片(17)是由本体(10)底部的卡槽(15)卡入,该第二接触弹片(17)上端亦延伸形成有一弹片部(170),该弹片部(170)突出于本体(10)之槽室(100)内壁,并位于第一固定片(30)之狭长接触部(32)的内侧;
再第三接触弹片(40)是由本体(10)背面的卡槽(13)卡入,而位于第一固定片(30)的相对侧壁上,该第三接触弹片(40)概呈人字形,并由一端延伸形成有一“く”形弹片部(41);另前述第二固定片(16)则由卡槽(14)卡入本体(10),该第二固定片(16)概呈“」”形状,其垂直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有一倒“匚”形状的挡止部(161),该挡止部(161)适对应于第三接触弹片(40)之“く”形弹片部(41)末端,以产生限位功能。又前述第三接触弹片(40)之外侧端上缘及第二固定片(16)垂直端的上缘分别形成有一凸部(42)、(162),其可对应卡入本体(10)顶面的开槽(102)内,以构成止回。前述构造经组成后是如图4所示,而使用方式上,前述电连接器在插头端子由插孔(101)插入本体(10)时,得同时与接地弹片(50)、第一、第三接触弹片(20)、(40)的弹片部(21)、(41)及第二接触弹片(17)的接触部(170)构成电连接,以构成电气或信号连接。
以前述的电连接器具有一接地弹片及三组接触弹片,即为一种四极的电连接器,其利用接触弹片本身特殊的构造设计及其空间配置,使得电连接器在增加一组接触弹片的状况下,仍较既有三极电连接器之体积更小。再者,本实用新型于本体底部形成数个卡槽,部分卡槽并延伸至本体背面,使各组接触弹片得分别由本体底部、背面插入本体内并同时予以固定,藉此,即无须额外的底盖,故零件数量可以减少,构造亦已简化,相较于习用的电连接器已具备显著的实用性与进步性。

Claims (6)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矩形的本体,于该本体内形成有一槽室,并于一端设一相通的插孔,供插头端子插入该插孔,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底部形成有数个卡槽,分别供第一接触弹片、第二接触弹片、第三接触弹片及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卡入,又该本体于接近插孔的一端形成有一颈部,该颈部上设有径向贯通插孔的开口;
该本体的颈部上扣合有一“ㄇ”形接地弹片,该接地弹片具有一经由前述开口伸入至插孔内侧的弹片部;
该本体内的第一接触弹片是位于插孔内侧,其具有一凹弧形弹片部;
该第一固定片具有一卡设于本体末端的卡槽内的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上形成有一狭长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与第一端之间具有一小角度的弯折段;该第二接触弹片具有一弹片部,该弹片部突出于本体的槽室内壁,并位于该第一固定片的狭长接触部的内侧;
该第三接触弹片是位于第二接触弹片的相对侧壁上,其呈“人”字形,并由一端延伸形成有一“ㄑ”形弹片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颈部于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扣块,该接地弹片于相应位置上分别形成有一扣槽,该扣块与扣槽相互扣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一侧壁上于接近末端处形成有一开槽,该第一固定片第一端的外侧面上设一卡扣于前述开槽内的扣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底部的部分卡槽是延伸至本体背面,其中一延伸至本体背面的卡槽是供第三接触弹片由本体背面插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内设有一第二固定片,该第二固定片呈
Figure Y2004200064390002C1
形状,是由延伸至本体背面的卡槽插入,其垂直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有一倒“匚”形状的挡止部,该挡止部对应于第三接触弹片的“ㄑ”形弹片部末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端面于接近末端处形成有一开槽,该第三接触弹片的外侧端上缘及第二固定片的垂直端上缘分别形成一共同卡入前述开槽内的凸部。
CN 200420006439 2004-03-25 2004-03-25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69456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6439 CN2694566Y (zh) 2004-03-25 2004-03-25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6439 CN2694566Y (zh) 2004-03-25 2004-03-25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94566Y true CN2694566Y (zh) 2005-04-20

Family

ID=34767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06439 Expired - Lifetime CN2694566Y (zh) 2004-03-25 2004-03-2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9456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397B (zh) * 2006-04-25 2010-06-02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接地结构及使用该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397B (zh) * 2006-04-25 2010-06-02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接地结构及使用该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0521A (zh) 电路板用连接器端子
CN1258388A (zh) 高性能的接线系统
CN2667738Y (zh) 语音插座连接器
CN1284278C (zh) 电连接器及其生产方法
CN2562408Y (zh) 电池连接器
CN1231530A (zh) 压力接触接线盒
CN1209854C (zh) 带有基板用接地插头的连接器
CN2694566Y (zh) 电连接器
CN201130757Y (zh) 电连接器
CN2667727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038409Y (zh) 借助弹性体支撑导电接触片的插座
CN201000845Y (zh) 多方向开关
CN2289308Y (zh) 一种新型交流电源插座
CN2676438Y (zh) 板对板的电连接器
CN2528128Y (zh) 连接器
CN2672905Y (zh) 板对板的电连接器
CN1731627A (zh) 板对板的电连接器
CN218415094U (zh) 一种防水10芯重载连接器
CN2731761Y (zh) 电源连接器
CN216928057U (zh) 一种机械强度高且便于接线的导电板以及过欠压保护器
CN2793961Y (zh) 扬声器连接器
CN2566487Y (zh) 接插件端子
CN200952495Y (zh) 一种框式风扇
CN2308988Y (zh) 电连接器
CN2687901Y (zh) 音频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