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47991Y - 电话报警电子锁 - Google Patents

电话报警电子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47991Y
CN2647991Y CN 200420007100 CN200420007100U CN2647991Y CN 2647991 Y CN2647991 Y CN 2647991Y CN 200420007100 CN200420007100 CN 200420007100 CN 200420007100 U CN200420007100 U CN 200420007100U CN 2647991 Y CN2647991 Y CN 264799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odule
telephone call
connects
electronic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071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京
王爱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long Century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Sailong Century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long Century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filed Critical Sailong Century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to CN 2004200071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4799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4799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4799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话报警电子锁,包括电子锁锁体,所述电子锁锁体内设置有电机及锁舌,还包括密码开锁元件、门开合状态检测元件以及控制电路,所述电子锁锁体内设置有锁舌位置检测元件,所述控制电路内设置有主控模块和电话报警模块,所述门开合状态检测元件通过导线输入门状态信号至主控模块,所述锁舌位置检测元件通过导线输入锁舌位置信号至主控模块,所述密码开锁元件输出密码至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输出电机控制信号以实现开关锁动作,所述主控模块还发送电话报警控制信号至电话报警模块,所述电话报警模块与有线电话网络联接。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报警信息准确、可自动通过电话报警、防盗性能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电话报警电子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锁,特别是一种在门处于非法开启状态时,可自动拨打电话进行电话报警的电话报警电子锁。
技术背景
公知技术中的锁具通常包括锁体、锁头、和钥匙,而在锁体被破坏后不具有报警功能。因此市面上也出现了一种密码报警电子锁,这种锁具一般采用的结构为:由密码输入键盘、带电机的电子锁体和报警控制电路构成。在用户通过密码输入键盘输入正确的密码后,由报警控制电路根据预先注册的密码判断输入密码正确与否,如果正确,则产生电机驱动信号,通过解锁执行组件将电子锁体解锁,以便用户旋转锁上手柄开锁。如果密码多此输入错误,则将产生声光、语音等报警信号。但是,这种报警方式一方面如果不能避免主人或淘气小孩的误操作而产生的误报警信号,因此报警信息时常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报警方式的前提是必须有人能够听到或者看到报警,方可有效阻止不法分子的闯入。因此,在无人情况下,即使发出了报警信息,也是无济于事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报警信息准确、特别是能够自动拨打主人电话进行报警的电话报警电子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话报警电子锁,包括电子锁锁体,所述电子锁锁体内设置有电机及锁舌,还包括密码开锁元件、门开合状态检测元件以及控制电路,所述电子锁锁体内设置有锁舌位置检测元件,所述控制电路内设置有主控模块和电话报警模块,所述门开合状态检测元件通过导线输入门状态信号至主控模块,所述锁舌位置检测元件通过导线输入锁舌位置信号至主控模块,所述密码开锁元件输出密码至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输出电机控制信号以实现开关锁动作,所述主控模块还发送电话报警控制信号至电话报警模块,所述电话报警模块与电话网络联接。
所述电话报警模块可以由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构成,所述无线发射模块联接主控模块,以接收电话报警控制信号,所述无线发射模块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电话报警启动信号至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固定电话线联接,从而向有线电话网络发出拨号信号。
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可以由无线发射器U11和天线ANT1构成,其中无线发射器U1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电话报警控制信号,其信号发射端与天线ANT1联接。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可以由无线接收器UW2、天线ANT2、单片机UW1、电话拨号器UW3和摘机电路构成,所述无线接收器UW2的信号接收端通过天线ANT2接收来自无线发射模块的电话报警启动信号,其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入端联接,所述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出端联接电话拨号器UW3,并通过电话拨号器UW3产生拨号信号至摘机电路,所述单片机UW1同时输出摘机信号至摘机电路,所述摘机电路联接有线电话网络,从而输出拨号信号至有线电话网络,产生电话报警。
所述无线接收器UW2的型号可以为CC1000,所述单片机UW1的型号可以为8051,所述电话拨号器UW3的型号可以为PCD3311,所述无线接收器UW2的信号接收端P2-1~P2-3连接天线ANT2,其控制信号输出端P1-4~P1-6分别连接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入端P0.2、P0.1、P0.0,所述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出端P2.0~P2.4分别连接电话拨号器UW3的D0~D4端,从而通过电话拨号器UW3的TONE端产生拨号信号DIAL,所述单片机UW1的P3.1端输出摘机信号HOOK。
所述摘机电路可以由继电器UW4、三极管Q101、Q102、电阻R101~R104、电容C103、电解电容C107、及二极管D103~D106构成,其中所述拨号信号DIAL通过电阻R104输入三极管Q102的基极,电解电容C107与电阻R104并联,三极管Q10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电容C103,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02接地,其集电极联接继电器UW4的常开端3,所述继电器UW4的公共端2联接三极管Q10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01的基极通过电阻R101输入摘机信号HOOK,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继电器UW4的常闭端1通过由二极管D103~D106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联接有线电话网络,所述继电器UW4的公共端5接电源。
所述门开合状态检测元件可以为一对门磁,所述锁舌位置检测元件为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设置于锁体内的主锁舌的行程终点。
所述控制电路内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模块、声音报警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向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所述声音报警模块接收来自主控模块的声音报警启动信号,所述电机驱动模块接收来自主控模块的电机驱动信号,以驱动锁体内的电机。
所述密码开锁元件可以为内部存储有密码的IB卡及其接触盘,所述IB卡为单线通讯模式,其通讯端联接双工通讯线TMK,并通过双工通讯线TMK与主控模块的密码输入端联接。
还可以包括一键盘盒,所述密码开锁元件为设置于键盘盒的正面上的密码输入键盘,所述键盘盒的反面还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联接的锁定键,所述键盘盒内部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联接的键盘密码注册键,所述键盘盒内还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联接的发光二极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常规的电子锁中设置电话报警模块,从而可以实现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对门的正常开门、误操作和非法开门三种状态进行有效识别,而在非法开门状态时,通过电话报警模块自动拨打预先设置在电话报警模块内部的主人电话报警,实现自动电话报警功能。从而使主人即使远离家门,也能够准确获知门的防盗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制止非法行为。因此,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不仅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而且具有智能性强、防盗性能好、报警准确及时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话报警电子锁的一种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原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话报警电子锁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话报警电子锁的一种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A;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话报警电子锁的一种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话报警电子锁由电子锁锁体5、门开合状态检测元件、密码开锁元件、控制电路、无线接收盒13构成。其中,门开合状态检测元件为门磁、红外线感应器等常规的感应类元件,本实施例采用一对安装在门2和门框1上的门磁3。所述密码开锁元件可以为密码输入键盘或电子钥匙等,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带有密码输入键盘8的键盘盒7和IB卡(图中未示出)及其接触盘9。所述锁体5、键盘盒7安装在门2上。所述无线接收盒13设置在室内电话机旁,并与电话机一起接入电话网络。
所述电子锁锁体5内设置有锁舌4、电机11、解锁执行组件10和锁舌位置检测元件。所述锁舌位置检测元件可以采用常规的触点开关、限位开关等。本实施例中采用触点开关12,所述触点开关12设置于锁舌4的行程的终点处,以使锁舌4在电子锁锁体5内的伸缩动作可以使触点开关12导通或截止。
所述IB卡采用美国达拉斯(DALLAS)公司生产的iButton卡。其内部带有全球唯一的密码,且其采用单线(one wire)通讯模式,可以用于用户身份识别的电子钥匙。IB卡的接触盘可以设置于键盘盒7上。
所述键盘盒7的正面设置密码输入键盘8,其反面设置有可反锁门的锁定键以及无线发射天线,其内部设置有用于电子锁首次使用时的密码注册键。锁定键和注册键均与控制电路联接。
参考附图2,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模块、电话报警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声音报警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向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所述门开合状态检测元件通过导线输入门状态信号至主控模块,所述锁舌位置检测元件通过导线输入锁舌位置信号至主控模块,所述密码开锁元件输出密码至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输出电机控制信号以驱动锁体内的电机实现开关锁动作,所述主控模块还发送电话报警控制信号至电话报警模块,并发送声音报警启动信号至声音报警模块,所述电话报警模块与有线电话网络联接。
所述电话报警模块由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构成,所述无线发射模块联接主控模块,以接收电话报警控制信号,所述无线发射模块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电话报警启动信号至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固定电话线联接,从而向有线电话网络发出拨号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在采用IB卡时还设置由休眠状态监控模块,以在主控模块休眠时与密码开锁元件通讯,以检测IB卡的接触盘中的IB卡的密码输入状态,并产生唤醒信号至主控模块。
附图3、4为根据附图2的电路原理方框图设计的电路原理图。
参考图3,所述主控模块由型号为8051的单片机及其外围元器件构成。其输入端通过两片74HC244扩展总线至16位输入,从而可输入密码输入键盘的密码、键盘盖开信号COVER_SW、锁定键信号LOCK_IN、门状态信号DOOR_MAG、锁舌位置信号LATCH_SW、唤醒信号TMK_INT等。其TO端通过双工通讯线TMK联接IB卡的接触盘9。其P2.0端输出电机驱动信号MOTO_CONTROL信号至电机驱动模块。其P2.1端输出键盘盒照明用的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LED_CONTROL。其P2.6端输出声音报警启动信号SPKEAKER。其P1.5~P1.7端和其P1.0、P1.1端输出一组电话报警控制信号。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由电平检测元件U4、低压差稳压器U6、电池等构成,从而可以在电池电压大于3.3V时向电路提供3.3V的工作电源,并且还可自动接入备用电源。
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由三极管Q6~Q8、光偶U10等构成,可产生电机正、反转两路信号。
所述声音报警模块由三极管Q3、扬声器J1等构成,可在正常开锁状态时发出愉悦的音乐,在误输入状态时发出提示音,在非法开门状态时发出持续的报警鸣笛声。
所述休眠状态监控模块由脉冲信号发生器U8、反向器U9、信号放大器Q2、D触发器U7及外围元器件构成。脉冲信号发生器U8的4脚输入来自单片机U2的POWER MANAGER信号,从而启动输出一系列脉冲。所述脉冲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脉冲作为检测脉冲,并通过由反向器U9A和信号放大器Q2组成的检测脉冲输出电路输出至IB卡的接触盘9,然后接收IB卡发出的响应脉冲,并将响应信号经U9F输入至D触发器U7的时钟输入端;而另一路脉冲作为触发脉冲,并通过反向器U9B~U9E改变相位后,输入D触发器U7的触发端,所述D触发器U7的输出端输出唤醒信号TMK_INT至单片机U2。
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由无线发射器U11和天线ANT1构成,其中无线发射器U11的型号为CC1000,其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来自单片机U2的电话报警控制信号,其信号发射端与天线ANT1联接。
参考附图4,所述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设置于无线接收盒13内,由无线接收器UW2、天线ANT2、单片机UW1、电话拨号器UW3和摘机电路构成,所述无线接收器UW2的信号接收端通过天线ANT2接收来自无线发射模块的电话报警启动信号,其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入端联接,所述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出端联接电话拨号器UW3,并通过电话拨号器UW3产生拨号信号至摘机电路,所述单片机UW1同时输出摘机信号至摘机电路,所述摘机电路联接有线电话网络,从而输出拨号信号至有线电话网络,产生电话报警。
所述无线接收器UW2的型号为CC1000,所述单片机UW1的型号为8051,所述电话拨号器UW3的型号为PCD3311,所述无线接收器UW2的信号接收端P2-1~P2-3连接天线ANT2,其控制信号输出端P1-4~P1-6分别连接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入端P0.2、P0.1、P0.0,所述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出端P2.0~P2.4分别连接电话拨号器UW3的D0~D4端,从而通过电话拨号器UW3的TONE端产生拨号信号DIAL,所述单片机UW1的P3.1端输出摘机信号HOOK。
所述摘机电路由继电器UW4、三极管Q101、Q102、电阻R101~R104、电容C103、电解电容C107、及二极管D103~D106构成,其中所述拨号信号DIAL通过电阻R104输入三极管Q102的基极,电解电容C107与电阻R104并联,三极管Q10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电容C103,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02接地,其集电极联接继电器UW4的常开端3,所述继电器UW4的公共端2联接三极管Q10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01的基极通过电阻R101输入摘机信号HOOK,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继电器UW4的常闭端1通过由二极管D103~D106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联接有线电话网络,所述继电器UW4的公共端5接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
在门锁上的状态时,门磁3导通,使门开合状态检测信号为低电平,锁舌4锁入门框2内,则触点开关12断开,使锁舌位置信号为高电平。这时,如果有人通过密码输入键盘8或IB卡使单片机U2获得密码输入。则单片机U2对密码进行验证,密码正确时,系统这时处于正常开锁状态。单片机U2发出电机控制信号以驱动锁体内的电机11实现开锁动作。并且单片机U2同时启动声音报警模块发出悦耳的音乐。
而在这种门锁上的状态时,如果单片机U2经验证发现密码多次输入错误,则系统处于误操作状态,单片机U2只通过声音报警模块发出错误提示音。
当不法分子撬门闯入时,由于门被打开,则门磁3截止,门开合状态检测信号为高电平,而锁舌4未缩入锁体内,即触点开关12仍处于断开状态,锁舌位置信号为高电平,同时单片机U2未检测到有密码输入,或检测到的密码输入错误。这时,系统处于非法开门状态,单片机U2一方面通过声音报警模块发出持续的报警鸣笛声。另一方面,向无线发射模块发出报警控制信号。这时由于设置在无线接收盒13内的无线接收模块可以接收到报警信息,则通过单片机UW1将预置的主人的电话号码输入电话拨号器UW3内,从而通过电话拨号器UW3产生拨号信号DIAL,同时,又发出HOOK信号,使摘机电路中的继电器UW4将DIAL信号输入至有线电话网络,从而接通主人电话,实现自动电话报警。

Claims (10)

1、一种电话报警电子锁,包括电子锁锁体,所述电子锁锁体内设置有电机及锁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码开锁元件、门开合状态检测元件以及控制电路,所述电子锁锁体内设置有锁舌位置检测元件,所述控制电路内设置有主控模块和电话报警模块,所述门开合状态检测元件通过导线输入门状态信号至主控模块,所述锁舌位置检测元件通过导线输入锁舌位置信号至主控模块,所述密码开锁元件输出密码至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输出电机控制信号以实现开关锁动作,所述主控模块还发送电话报警控制信号至电话报警模块,所述电话报警模块与电话网络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话报警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报警模块由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构成,所述无线发射模块联接主控模块,以接收电话报警控制信号,所述无线发射模块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电话报警启动信号至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固定电话线联接,从而向有线电话网络发出拨号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话报警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由无线发射器(U11)和天线(ANT1)构成,其中无线发射器(U1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电话报警控制信号,其信号发射端与天线(ANT1)联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话报警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收模块由无线接收器(UW2)、天线(ANT2)、单片机(UW1)、电话拨号器(UW3)和摘机电路构成,所述无线接收器(UW2)的信号接收端通过天线(ANT2)接收来自无线发射模块的电话报警启动信号,其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入端联接,所述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出端联接电话拨号器(UW3),并通过电话拨号(UW3)产生拨号信号至摘机电路,所述单片机(UW1)同时输出摘机信号至摘机电路,所述摘机电路联接有线电话网络,从而输出拨号信号至有线电话网络,产生电话报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电话报警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收器(UW2)的型号为CC1000,所述单片机(UW1)的型号为8051,所述电话拨号器(UW3)的型号为PCD3311,所述无线接收器(UW2)的信号接收端(P2-1)~(P2-3)连接天线(ANT2),其控制信号输出端(P1-4)~(P1-6)分别连接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入端(P0.2)、(P0.1)、(P0.0),所述单片机(UW1)的信号输出端(P2.0)~(P2.4)分别连接电话拨号器(UW3)的(D0)~(D4)端,从而通过电话拨号器(UW3)的(TONE)端产生拨号信号(DIAL),所述单片机(UW1)的(P3.1)端输出摘机信号(HOOK)。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话报警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摘机电路由继电器(UW4)、三极管(Q101)、(Q102)、电阻(R101)~(R104)、电容(C103)、电解电容(C107)、及二极管(D103)~(D106)构成,其中所述拨号信号(DIAL)通过电阻(R104)输入三极管(Q102)的基极,电解电容(C107)与电阻(R104)并联,三极管(Q10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电容(C103),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02)接地,其集电极联接继电器(UW4)的常开端(3),所述继电器(UW4)的公共端(2)联接三极管(Q10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01)的基极通过电阻(R101)输入摘机信号(HOOK),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继电器(UW4)的常闭端(1)通过由二极管(D103)~(D106)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联接有线电话网络,所述继电器(UW4)的公共端(5)接电源。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电话报警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开合状态检测元件为一对门磁,所述锁舌位置检测元件为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设置于锁体内的主锁舌的行程终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话报警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内设置有电源管理模块、声音报警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向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所述声音报警模块接收来自主控模块的声音报警启动信号,所述电机驱动模块接收来自主控模块的电机驱动信号,以驱动锁体内的电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电话报警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开锁元件为内部存储有密码的IB卡及其接触盘,所述IB卡为单线通讯模式,其通讯端联接双工通讯线TMK,并通过双工通讯线TMK与主控模块的密码输入端联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话报警电子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键盘盒,所述密码开锁元件为设置于键盘盒的正面上的密码输入键盘,所述键盘盒的反面还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联接的锁定键,所述键盘盒内部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联接的键盘密码注册键,所述键盘盒内还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联接的发光二极管。
CN 200420007100 2004-03-18 2004-03-18 电话报警电子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4799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7100 CN2647991Y (zh) 2004-03-18 2004-03-18 电话报警电子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7100 CN2647991Y (zh) 2004-03-18 2004-03-18 电话报警电子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47991Y true CN2647991Y (zh) 2004-10-13

Family

ID=34352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0710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47991Y (zh) 2004-03-18 2004-03-18 电话报警电子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47991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0921A (zh) * 2013-10-19 2014-01-22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远程智能控制电子锁的方法
CN104898487A (zh) * 2015-05-27 2015-09-09 张泽 室内电源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5118204A (zh) * 2015-07-16 2015-12-0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高压绝缘头护层换位箱的防盗系统
CN105332554A (zh) * 2014-08-14 2016-02-17 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锁具检测方法
CN106285255A (zh) * 2015-05-13 2017-01-04 广西大学 一种插销自动伸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0921A (zh) * 2013-10-19 2014-01-22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远程智能控制电子锁的方法
CN105332554A (zh) * 2014-08-14 2016-02-17 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锁具检测方法
CN106285255A (zh) * 2015-05-13 2017-01-04 广西大学 一种插销自动伸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98487A (zh) * 2015-05-27 2015-09-09 张泽 室内电源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5118204A (zh) * 2015-07-16 2015-12-0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高压绝缘头护层换位箱的防盗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8079B (zh) 滚动编码式门锁联动防盗报警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2647991Y (zh) 电话报警电子锁
CN2647990Y (zh) 门磁报警电子锁
CN102147953A (zh) 霍尔效应磁场强度波动检测型实时防盗报警系统
CN201287699Y (zh) 一种超声波感应式汽车防盗装置
CN201003317Y (zh) 智能防盗锁
CN202899809U (zh) 用于智能家居的防盗锁装置
CN203305960U (zh) 一种滚动码遥控辅助防盗控制装置
CN201022013Y (zh) 门磁控制遥控报警装置
CN201355513Y (zh) Gsm家居防盗装置
CN104060891A (zh) 自动报警门锁和防盗门
CN200953565Y (zh) 一种汽车防盗装置
CN201343913Y (zh) 一种混合型智能电话防盗锁
CN201442568U (zh) 基于手机网络的远程控制汽车防盗器
CN201158989Y (zh) 智能无线遥控防盗电子锁
CN201590138U (zh) 霍尔效应磁场强度波动检测型实时防盗报警系统
CN1484203A (zh) 一种防盗门智能防盗报警装置
CN200940394Y (zh) 保险柜
CN101183483B (zh) 汽车报警系统与家庭报警系统无线联控的方法及装置
CN2685196Y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防盗报警器
CN200971090Y (zh) 车辆防盗报警系统
CN2526408Y (zh) 智能语音自动拨号防撬报警锁
CN2816254Y (zh) 无锁孔无钥匙遥控智能锁
CN2483270Y (zh) 一种汽车防盗报警及启动装置
CN201110091Y (zh) 汽车专用保险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