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40418Y -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 - Google Patents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40418Y
CN2640418Y CN 03274543 CN03274543U CN2640418Y CN 2640418 Y CN2640418 Y CN 2640418Y CN 03274543 CN03274543 CN 03274543 CN 03274543 U CN03274543 U CN 03274543U CN 2640418 Y CN2640418 Y CN 264041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cover
biological tissue
magnetic
reclaiming bag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7454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星
李艳芳
郭爱军
Original Assignee
周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周星 filed Critical 周星
Priority to CN 0327454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4041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4041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4041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由于采用了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与磁性回收袋的吻合密封结构,可在体内形成一个与周围组织隔离的封闭系统,通过外科手术器械在该封闭系统内将纳入回收袋内的生物组织破碎、冲洗和吸出体外,完全避免了破碎的小块生物组织或组织液残留在体内造成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组织扩散的可能性,同时避免了因回收袋在体内拖拽造成正常器官的损伤,结构简单、安全有效。

Description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生物组织时用的外科手术器械,特别是用回收袋在内窥镜手术下回收切除的生物组织时用的回收袋的防护盖。
背景技术
内窥镜外科手术是通过小切口完成的微创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减少或消除了大切口,使得类似于胆囊切除、子宫肌瘤切除等大开放性外科手术变成了简单的门诊手术,患者的恢复期从几个星期缩短到几天,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在实施此类手术时,如果手术切除的生物组织太大,无法通过小切口取出,必须扩大切口,将这些生物组织取出,这样就大大降低内窥镜外科手术的优越性;另一种方法是,在体内通过外科手术器械,将切除的大块生物组织分割成一些适合于通过小切口取出的小块组织,但采用这种方法时,可能在体内残留碎块组织或溢出液体,特别是在切除如胆囊、囊肿、发炎的阑尾等充液组织时或恶性肿瘤组织时,容易导致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组织扩散,危及其他健康组织,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解决通过小切口而安全地取出切除的大块生物组织的这一制约内窥镜外科手术发展技术难题,国内外研制了各种用于回收切除生物组织的器械。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生物组织破碎器,另一类为生物组织回收袋。现有技术的破碎器,通过旋转的刀头,将大块生物组织破碎为可以通过小切口的小块生物组织取出体外或通过吸管吸出体外,但这类器械是在开放状态使用,组织碎块或组织液会残留在体内,容易导致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组织扩散,如中国专利ZL97233972.8公告的技术。现有技术的回收袋是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柔性袋状结构,通过外科张开器在体内将回收袋的开放端打开,并将切除的生物组织纳入袋内,然后撤除张开器的张开弹簧,将回收袋与张开器分离,拉紧回收袋开放端的封口套索,将回收袋开放端封闭,然后将生物组织取出体外或拉到切口附近用外科器械破碎后取出体外,如中国专利ZL0215153.3、ZL01245792.2、ZL01232360.8,美国专利No.5,465,731、No.5,480,404、No.5,647,372、No.5,971,995。由于通过封口套索无法完全封闭回收袋的开口端,造成组织液的渗漏,造成感染;或者,切除后的生物组织太大,无法通过小切口取出或无法移至小切口附近取出,或在拖拽过程中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这时,需要先在回收袋内对生物组织进行破碎,然后再移至小切口取出,由于破碎器在开放的回收袋内工作,可能导致破碎的小块生物组织或组织液从回收袋的开放端溢出,造成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组织扩散。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体内切除后的生物组织回收系统,目前,尚无一种已知的生物组织回收系统能达到这一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从患者体内回收切除的生物组织的回收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在将切除的生物组织纳入磁性回收袋后,通过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磁性回收袋的开放端(102)的吻合密封,在体内形成一个与其它生物组织隔离的封闭回收系统,然后通过防护盖上的通孔(5)进入外科器械,将纳入的生物组织在这个封闭系统中破碎、冲洗、吸出,在破碎的生物组织及组织液完全吸出体外后,分别将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及磁性回收袋取出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性在于: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其特征在于防护盖(1)有一张开端(2)、一收口端(3)和柔性壁(4),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壁(4)或张开端(2)含有磁性材料,与回收袋的含有磁性材料的柔性壁或开放端(102)形成磁性密封吻合,防护盖(1)上有能让外科手术器械进出的通孔(5)。
——上述防护盖(1)的柔性壁(4)包括张开弹簧(6)和柔性材料(7),形成以张开弹簧(6)为骨架、柔性材料(7)为基体的复合结构。
——上述防护盖(1)的收口端(3)可以固定在内鞘(8)的远端(8-1),内鞘(8)至少有一个以上的通孔与防护盖(1)上的通孔(5)相贯通。
——上述防护盖(1)可以通过内鞘(8)回撤到外鞘(9)内。
——上述防护盖(1)的收口端(3)也可以通过套索(13)回撤到外鞘(9)内或取出体外。
——上述防护盖(1)的柔性壁(4)的张开弹簧(6)可以从柔性材料(7)的基体中插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生物组织回收袋与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吻合密封结构,可以先将切除的生物组织放至在回收袋内,然后将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伸入回收袋内与回收袋形成磁性吻合密封结构,并通过防护盖上的通孔放入外科手术器械,进行破碎,然后吸出体外。由于将切除的生物组织纳入在体内回收袋与防护盖形成的与周围生物组织相隔离的封闭系统内进行破碎、冲洗,以及吸出体外,完全避免了破碎的小块生物组织或组织液残留在体内造成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组织扩散的可能性,同时避免了因回收袋在体内拖拽造成正常器官的损伤,结构简单、安全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在体内完全释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张开弹簧为记忆合金丝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张开弹簧为记忆合金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张开弹簧与柔性壁为可拆卸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与防护盖的收口端相连接的内鞘的内孔为多个通孔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与现有技术回收袋吻合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回收袋安装在外鞘管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将切除的生物组织纳入回收袋的工作原理图。
图9是插入并展开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工作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张开端与回收袋的开放端吻合密封,形成了与周围生物组织相隔离的封闭的生物组织回收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带冲吸管的破碎器在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与回收袋吻合密封后形成的与周围生物组织相隔离的封闭系统内对其内纳入的生物组织进行破碎、冲洗,以及吸出体外等操作时工作原理图。
上述图中,
1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2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张开端;3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收口端;4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柔性壁;5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通孔;6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张开弹簧;7为柔性材料;8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内鞘;8-1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内鞘的远端;8-2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内鞘的近端;8-3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内鞘的手柄;9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外鞘;9-1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外鞘的远端;9-2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外鞘的近端;9-3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外鞘的手柄;10为定位钮;10-1为定位钮上的滑块;10-2为定位钮上的固定螺钉;11为磁性材料;12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收口端的槽孔;13为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的回收线;14为内窥镜;15为破碎器;16为冲吸管;17为切除的生物组织。
101为回收袋;102为回收袋的开放端;103为回收袋的封闭端;104为回收袋的柔性壁;105为回收袋的张开弹簧;106为回收袋的封口套索;107为回收袋的开放端上的橡胶筋;108为回收袋的内鞘;108-1为回收袋的内鞘的远端,108-2为回收袋的内鞘的近端;109为回收袋的外鞘;109-1为回收袋的外鞘的远端;109-2为回收袋的外鞘的近端;110为回收袋上封口套索的槽孔;111为回收袋的套索的活结;112为回收袋内鞘上的回收钩;113为回收袋内鞘的手柄;114为外鞘的手柄;115为定位钮;
具体实施例
图1:
在本实施例中,磁性防护盖(1)在体内完全释放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采用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网作为防护盖的张开弹簧(6),张开弹簧(6)被弥散分布有磁性材料微粒(11)的柔性高分子材料(7)完全包覆,形成柔性壁(4)。柔性壁(4)的基体材料通常采用弥散分布有磁性材料微粒的柔性高分子材料(7)或合成纤维增强型柔性高分子材料制造,如弥散分布有钕铁硼微粒或铁氧体微粒或铁粉微粒的硅橡胶、聚氨脂、聚乙烯、聚丙烯、硅树脂、乙烯树脂或聚四氟乙烯等,或者涤纶纤维网、尼龙纤维网、聚四氟乙烯纤维网、金属纤维网增强的弥散分布有钕铁硼微粒或铁氧体微粒或铁粉微粒的硅橡胶、聚氨脂、聚乙烯、聚丙烯、硅树脂、乙烯树脂或聚四氟乙烯等。防护盖的张开端(2)通常比收口端(3)天。定位钮(10)用来固定内鞘(8)与外鞘(9)的相对位置,有多种设计,通常有凹凸配合的轴向紧固型如棘轮结构等,也可以采用径向紧固型如偏心轮结构、滑块结构等;本实施例中的定位钮(10)采用了偏心轮结构,定位钮(10)顺时针旋转时,带动滑块(10-1),可以锁住内鞘(8);逆时针旋转时,可以松驰滑块(10-1)的压力,内鞘(8)可以在外鞘(9)内进行轴向运动。
临床使用时,在体内将外鞘(8)向内鞘手柄方向回撤时,防护盖(1)暴露在体内,由于体温的作用,形状记忆合金恢复其设定的形状,在记忆合金张开弹簧(6)的作用下迅速展开,带动整个防护盖的柔性壁(4)张开,形成一防护伞形。
图2:
本实施例中,防护盖的张开端(2)含有磁性材料(11)。张开弹簧(6)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网;防护盖的张开端(2)采用磁性材料钕铁硼微粒(9)弥散分布的透明的医用硅橡胶包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网的复合结构,再用透明性更好的聚丙烯薄膜包覆整个记忆合金丝网,形成防护盖(1)的柔性壁(4)。这种结构的防护盖(1),其张开端(2)含有永磁材料钕铁硼(11),可以和含有铁磁性材料的回收袋的开放端(102)通过磁性连接自动吻合;其防护盖(1)的中部及收口端(3)采用了高透明的聚丙烯薄膜,在内窥镜下可以看见防护盖(1)内的生物组织及外科手术器械,便于在直视状况下对生物组织进行破碎处理。
本实施例中的磁性材料还可以选用其它永磁材料、铁磁性材料、电磁性材料,如铁氧体微粒、不锈钢微粒、铁粉微粒及其它微粒型、纤维型或细丝型磁性材料。只要具有磁性材料的特点,而又能随柔性材料(7)在张开弹簧(6)自动打开的过程中,不约束张开弹簧(6)或柔性壁(4)展开的任何磁性材料都可以使用。
一个特殊的实施例是:可以通过电流控制的电磁材料,能达到同样的目的,这时的电磁材料可以通过导体同外接电源相连,本专业范围内的人士能做出多种设计,但其特征都在于使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回收袋的开放端(102)进行磁性吻合密封。
同样作为防护盖的柔性壁(4)的柔性材料(7)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柔性高分子材料或合成材料,只要这些材料在防护盖的张开弹簧(6)的展开过程中不约束或虽有约束但不影响到张开弹簧(6)带动整个柔性壁(4)展开至设计形状的任何材料,都可以使用。比较理想的是采用透明的柔性材料作为柔性壁(4)的柔性材料(7),如透明的聚乙烯、聚丙烯、硅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为了增强柔性壁的强度,也可以采用合成纤维增强的柔性高分子材料,如采用涤纶纤维或尼龙纤维增强的硅橡胶、聚氨脂、聚乙烯、聚丙烯、硅树脂、乙烯树脂或聚四氟乙烯等。
图3:
在本实施例中,张开弹簧(6)为弹性金属片,如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片、铜基记忆合金片、不锈钢弹簧钢、合金弹簧钢,或其它能储存变形后的形状,当松开时,便能回到原始的或接近原始的形状的任何材料制造。张开弹簧(6)及防护盖的收口端(3)固定在内鞘的远端(8-1)上,防护盖的通孔(5)与内鞘(8)的中心孔贯通,便于外科手术器械的进出。
图4: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盖的张开弹簧(6)固定在内鞘的远端(8-1)上,张开弹簧(6)可以在防护盖的柔性壁上的槽孔(12)运动。当防护盖(1)要撤出时,可以先抽出张开弹簧(6),然后夹住防护盖上收口端的回收线(13),将防护盖(1)回撤到了外鞘(9)内,取出体外;或者通过小切口取出体外。
图5: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盖的内鞘(8)有三个通孔,均与防护盖的通孔(5)相贯通,每个通孔可插入不同的外科器械,如分别插入破碎器(15)、内镜(14)和冲吸管(16),当插入内镜(14)时,可在内镜(14)的直视下对生物组织进行破碎,冲洗,并将破碎的组织及组织液吸出体外。
图6: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盖(1)安装在内鞘的远端(8-1)前,外鞘的远端(10-1)内,防护盖的收口端(3)与内鞘的远端(8-1)相连接;手柄(8-3)安装内鞘的近端(8-2)上,手柄(8-3)的中心孔与内鞘(8)的中心孔以及防护盖的通孔(5)相贯通;内鞘(8)可以在外鞘(9)沿轴向运动,定位钮(10)安装在外鞘的近端(9-2)上,可以将内鞘(8)与外鞘(9)的相对位置固定;拧松定位钮(10),向内鞘的手柄(8-3)端拉动外鞘(9),可以将防护盖(1)完全释放;外鞘(9)向前运动,或固定外鞘(9),内鞘(8)向手柄(8-3)端回撤,可以将防护盖(1)完全回收到外鞘(9)内。
图7、图8、图9、图10、图11:
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1)的工作原理:
回收袋(101)安装在内鞘的远端(108-1)前,外鞘的远端(109-1)内,手柄(113)安装内鞘的近端(108-2)上,内鞘(108)可以在外鞘(109)内沿轴向运动,外鞘手柄(114)安装在外鞘的近端(109-2)上,定位钮(115)可以将内鞘(108)与外鞘(109)的相对位置固定;拧松定位钮(115),向内鞘的手柄(113)端拉动外鞘(109),可以将回收袋(101)完全释放;外鞘(109)向前运动,或固定外鞘(109),内鞘(108)向手柄(113)端回撤,可以将回收袋(101)完全回收到外鞘(109)内。图7。
临床使用时,先将安装有回收袋(101)的细长外鞘(109),通过小切口进入体内,向回拉动外鞘(109)释放回收袋(101),然后将切除后的生物组织(17)纳入回收袋(101)内。图8。
将安装有本实用新型之磁性防护盖(1)的细长外鞘(9),通过小切口伸入已张开并装有生物组织(17)的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内,向手柄方向拉动外鞘(9),防护盖(1)在张开弹簧(6)的作用下自动打开,使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形成吻合密封,形成了一个其内盛有切除后的生物组织(17)而又与周围正常生物组织相隔离的封闭容器。图6、图9、图10。
从防护盖的通孔(5)伸入外科手术器械,如破碎器、外科剪、电刀、超声刀等破碎生物组织的外科器械;冲吸管、内镜等。在破碎生物组织的同时,将破碎的生物组织及组织液吸出体外,而且可以通过内镜直视操作过程。图11。
最后,在生物组织碎片及组织液完全吸出体外后,将回收袋(101)冲洗干净后,分别撤出外科手术器械如破碎器、外科剪刀、电刀、超声刀、冲吸管、内镜等,最后撤出防护盖(1)和回收袋(101)。
应该注意,本文中公开和说明的结构可以用其它效果相同的结构代替,同时本实用新型所介绍的实施例并非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唯一结构,如:防护盖的张开端与回收袋的开放端的吻合密封可以采用电磁吻合密封,通过外接电源来控制;张开弹簧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时,通过外接电源来控制形状记忆合金张开弹簧的形状恢复;另外,防护盖可以通过回收袋的内鞘的中心孔来释放和回收,从而通过一个切口内依次释放或回收防护盖和回收袋,减少外科切口;此外,防护盖上可以有多个外科器械通孔,方便手术操作。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已在本文中予以介绍和说明,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都清楚知道这些实施例不过是举例说明而已,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无数的变化、改进和代替,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因此,应按照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来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其特征在于防护盖(1)有一张开端(2)、一收口端(3)和柔性壁(4),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壁(4)或张开端(2)含有磁性材料,与回收袋的含有磁性材料的柔性壁或开放端(102)形成磁性密封吻合,防护盖(1)上有能让外科手术器械进出的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1)的柔性壁(4)包括张开弹簧(6)和柔性材料(7),形成以张开弹簧(6)为骨架、柔性材料(7)为基体的复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1)的收口端(3)可以固定在内鞘(8)的远端(8-1),内鞘(8)至少有一个以上的通孔与防护盖(1)上的通孔(5)相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1)可以通过内鞘(8)回撤到外鞘(9)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1)的收口端(3)也可以通过回收线(13)回撤到外鞘(9)内或取出体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1)的柔性壁(4)的张开弹簧(6)可以从柔性材料(7)中抽出。
CN 03274543 2003-09-16 2003-09-16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 Expired - Lifetime CN264041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74543 CN2640418Y (zh) 2003-09-16 2003-09-16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74543 CN2640418Y (zh) 2003-09-16 2003-09-16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40418Y true CN2640418Y (zh) 2004-09-15

Family

ID=3430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74543 Expired - Lifetime CN2640418Y (zh) 2003-09-16 2003-09-16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40418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7159C (zh) 易回收的生物标本袋
US10555747B2 (en) Power morcellation in a protected environment
US573528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rganic specimen retrieval
US5785677A (en) Laparoscopy bag
US5215521A (en) Laparoscopy organ retrieval apparatus and procedure
Beck et al. Laparoscopic-assisted full-thickness endoscopic polypectomy
US20040097960A1 (en) Bag for laparoscopic surgery
CN205683099U (zh) 人造腹腔镜手术空间装置
CN1524503A (zh) 改进的生物组织回收袋
CN2640418Y (zh)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
CN1218677C (zh)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
CN1218676C (zh) 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CN1237943C (zh) 体内生物组织回收处理装置
JPH08508668A (ja) ケースによって内視鏡による手術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642244Y (zh) 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CN2640419Y (zh) 体内生物组织回收处理装置
CN2640417Y (zh)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CN2688233Y (zh) 磁性回收袋
CN1237941C (zh) 自膨式生物组织回收袋
CN1250166C (zh) 磁性回收袋
CN2642245Y (zh) 自膨式生物组织回收袋
CN100477968C (zh) 组合式生物标本回收处理装置
CN209644961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隔离袋及收纳桶装置
CN1524505A (zh)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CN2810500Y (zh) 捆绑式微创外科专用切除组织取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5091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