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42244Y - 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 Google Patents
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42244Y CN2642244Y CN 03274541 CN03274541U CN2642244Y CN 2642244 Y CN2642244 Y CN 2642244Y CN 03274541 CN03274541 CN 03274541 CN 03274541 U CN03274541 U CN 03274541U CN 2642244 Y CN2642244 Y CN 264224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ve cover
- biological tissue
- reclaiming bag
- bag
- reclai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气囊结构的防护盖与生物组织回收袋吻合密封结构,在体内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生物组织相隔离的封闭系统,可以在这个与周围生物组织相隔离的封闭系统内,将纳入的切除的生物组织,通过防护盖上的通孔放入的外科手术器械,进行破碎,然后将破碎后的组织及组织液吸出体外,完全避免了破碎的小块生物组织或组织液残留在体内造成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组织扩散的可能性,同时避免了因回收袋在体内拖拽造成正常器官的损伤,结构简单、安全有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生物组织时用的外科手术器械,特别是用回收袋在内窥镜手术下回收切除的生物组织时用的回收袋的防护盖。
背景技术
内窥镜外科手术是通过小切口完成的微创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减少或消除了大切口,使得类似于胆囊切除、子宫肌瘤切除等大开放性外科手术变成了简单的门诊手术,患者的恢复期从几个星期缩短到几天,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在实施此类手术时,如果手术切除的生物组织太大,无法通过小切口取出,必须扩大切口,将这些生物组织取出,这样就大大降低内窥镜外科手术的优越性;另一种方法是,在体内通过外科手术器械,将切除的大块生物组织分割成一些适合于通过小切口取出的小块组织,但采用这种方法时,可能在体内残留碎块组织或溢出液体,特别是在切除如胆囊、囊肿、发炎的阑尾等充液组织时或恶性肿瘤组织时,容易导致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组织扩散,危及其他健康组织,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解决通过小切口而安全地取出切除的大块生物组织的这一制约内窥镜外科手术发展技术难题,国内外研制了各种用于回收切除生物组织的器械。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生物组织破碎器,另一类为生物组织回收袋。现有技术的破碎器,通过旋转的刀头,将大块生物组织破碎为可以通过小切口的小块生物组织取出体外或通过吸管吸出体外,但这类器械是在开放状态使用,组织碎块或组织液会残留在体内,容易导致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组织扩散,如中国专利ZL97233972.8公告的技术。现有技术的回收袋是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柔性袋状结构,通过外科张开器在体内将回收袋的开放端打开,并将切除的生物组织纳入袋内,然后撤除张开器的张开弹簧,将回收袋与张开器分离,拉紧回收袋开放端的封口套索,将回收袋开放端封闭,然后将生物组织取出体外或拉到切口附近用外科器械破碎后取出体外,如中国专利ZL0215153.3、ZL01245792.2、ZL01232360.8,美国专利No.5,465,731、No.5,480,404、No.5,647,372、No.5,971,995。由于通过封口套索无法完全封闭回收袋的开口端,造成组织液的渗漏,造成感染;或者,切除后的生物组织太大,无法通过小切口取出或无法移至小切口附近取出,或在拖拽过程中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这时,需要先在回收袋内对生物组织进行破碎,然后再移至小切口取出,由于破碎器在开放的回收袋内工作,可能导致破碎的小块生物组织或组织液从回收袋的开放端溢出,造成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组织扩散。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体内切除后的生物组织回收系统,目前,尚无一种已知的生物组织回收系统能达到这一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从患者体内回收切除的生物组织的回收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在将切除的生物组织纳入现有技术的生物组织回收袋或改进后的生物组织回收袋后,通过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回收袋的开放端(102)的吻合密封,在体内形成一个与体内其它生物组织隔离的封闭回收系统,然后通过防护盖上能让外科手术器械进出的通孔(5)进入外科器械,将纳入的生物组织在这个封闭系统中破碎、冲洗、吸出,在破碎的生物组织及组织液完全吸出体外后,分别将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及回收袋取出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性在于:
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其特征在于防护盖(1)有一张开端(2)、一收口端(3)、气囊(6)和气囊的柔性壁(4),充气后的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生物组织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形成吻合密封,防护盖(1)上有能让外科手术器械进出的通孔(5)。
——上述防护盖(1)或生物组织回收袋(101)可以采用气囊结构,充气后的气囊结构的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生物组织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形成吻合密封;或充气后的气囊结构的生物组织回收袋的开放端(102)与防护盖的张开端(2)形成吻合密封;或充气后的气囊结构的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充气后的气囊结构的生物组织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形成吻合密封。
——上述防护盖的收口端(3)可以固定在回收内鞘的远端(8-1),内鞘(8)至少有一个以上的通孔与防护盖上的通孔(5)相贯通。
——上述防护盖(1)可以安装在回收内鞘的远端(8-1)前,外鞘的远端(9-1)内;防护盖(1)通过内鞘(8)可以回撤到外鞘(9)内。
——上述防护盖的收口端(3)可以安装套索(13),防护盖(1)可以通过套索(13)回撤到外鞘(9)内或取出体外。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气囊结构的防护盖与生物组织回收袋吻合密封结构,在体内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生物组织相隔离的封闭系统,可以在这个与周围生物组织相隔离的封闭系统内,将纳入的切除的生物组织,通过防护盖上的通孔放入的外科手术器械,进行破碎,然后将破碎后的组织及组织液吸出体外,完全避免了破碎的小块生物组织或组织液残留在体内造成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组织扩散的可能性,同时避免了因回收袋在体内拖拽造成对正常器官的损伤,结构简单、安全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在体内完全释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之定位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带有回收套索的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安装在外鞘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与带有回收套索的回收袋通过同一个切口进入体内吻合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与气囊型回收袋形成吻合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与现有技术的回收袋形成吻合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2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张开端;3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收口端;4为气囊的柔性壁;5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通孔;6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气囊;7为充气管;8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内鞘;8-1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内鞘的远端;8-2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内鞘的近端;8-3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内鞘的手柄;9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外鞘;9-1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外鞘的远端;9-2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外鞘的近端;9-3为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的外鞘的手柄;10为定位钮;10-1为定位钮上的滑块;10-2为定位钮上滑块的固定螺钉;11为阀门;12为充气管接头;13为回收套索;13-1为回收套索的活结;14为回收套索的滑动槽孔定位钮;15为外科器械;16为切除的生物组织。
101为回收袋;102为回收袋的开放端;103为回收袋的封闭端;104为回收袋的柔性壁;105为回收袋的张开弹簧;106为回收袋的封口套索;107为回收袋的充气管;108为回收袋的内鞘;109为回收袋的外鞘;109-1为回收袋的外鞘的远端;109-2为回收袋的外鞘的近端;110为回收袋上回收套索的槽孔;111为回收袋的套索的活结;112为回收袋的气囊。
具体实施例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1)在体内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盖的气囊的收口端(3)连接在内鞘(8)上,可以通过防护盖的气囊充气管(7)向防护盖的气囊(6)内充气。外科器械通孔(5)在防护盖(1)的中心部与内鞘(8)的中心孔相贯通,可以让外科器械进出。定位钮(10)安装在外鞘(9)上可以固定内鞘(8)和外鞘(9)的相对位置。充气管阀门(11)及充气管接头(12)安装在内鞘(8)的近端上,打开充气阀门(11)至充气管连接端,可以向防护盖气囊内充气,关闭充气阀门(11)可以防止防护盖气囊时气体的泄露。打开阀门至泄气连接端,可将气囊内的气体排出。
防护盖的气囊的柔性壁(4)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柔性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或合成纤维增强型柔性高分子材料制造,只要这些材料在防护盖的气囊(6)的充气展开过程中不约束或虽有约束但不影响到气囊的张开的任何材料,都可以使用。比较理想的是采用透明的柔性材料制造气囊的柔性壁(4)如透明的聚乙烯、聚丙烯、硅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为了增强柔性壁的强度,也可以采用合成纤维增强的柔性高分子材料,如采用涤沦纤维或尼龙纤维增强的硅橡胶、聚氨脂、聚乙烯、聚丙烯、硅树脂、乙烯树脂或聚四氟乙烯等。防护盖的张开端(2)通常比收口端(3)大。
临床使用时,在体内将外鞘(9)向后回撤时,防护盖(1)暴露在体内,通过防护盖的气囊充气管(7)向防护盖的气囊(6)内充气,在回收袋的开放端形成一防护伞形,与回收袋一起在体内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生物组织相隔离的封闭系统。
图2:
定位钮(10)用来固定内鞘(8)与外鞘(9)的相对位置,有多种设计,通常有凹凸配合的轴向紧固型如棘轮结构等,也可以采用径向紧固型如偏心轮结构、滑块结构等;本实施例中的定位钮(10)采用了偏心轮结构,定位钮(10)顺时针旋转时,带动滑块(10-1),可以锁住内鞘(8);逆时针旋转时,可以松驰滑块(10-1)的压力,内鞘(8)可以在外鞘(9)内进行轴向运动。
图3:
本实施例中,在防护盖的收口端(3)上,有一个能让回收套索(13)在其内滑动的槽孔(14),拉紧回收套索(13)在回收套索的活结(13-1)的作用下,可以将收口端径向封闭。将排完气体后的防护盖(1)回收到外鞘(9)内,或取出体外。
图4: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盖(1)安装在回收内鞘的远端(8-1)前,回收外鞘的远端(9-1)内,防护盖的收口端(3)与回收内鞘的远端(8-1)相连接;手柄(8-3)安装回收内鞘的近端(8-2)上,手柄(8-3)的中心孔与内鞘(8)的中心孔以及防护盖的通孔(5)相贯通;内鞘(8)可以在外鞘(9)内沿轴向运动,定位钮(10)安装在回收外鞘的近端(9-2)上,可以将内鞘(8)与外鞘(9)的相对位置固定;拧松定位钮(10),向回收内鞘的手柄(8-3)端拉动外鞘(9),可以将防护盖(1)完全释放;外鞘(9)向前运动,或固定外鞘(9),内鞘(8)向手柄(8-3)端回撤,可以将防护盖(1)完全回收到外鞘(9)内。回收内鞘的手柄(8-3)上可以连接充气阀门(11)和充气管接头(12)。
图5: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之气囊型防护盖(1)通过回收袋的内鞘(108)进入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内,然后利用充气管(7)向气囊(6)内充气,使得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形成吻合密封。
图6: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之气囊型防护盖与气囊型回收袋吻合密封,在体内形成了一个可接纳切除后生物组织的与其它正常生物组织相隔离的封闭容器。临床使用时,分别通过防护盖气囊的充气管(7)和气囊型回收袋的充气管(107)向防护盖的气囊(6)和回收袋的气囊(112)内充气,使充气后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充气后的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形成吻合密封。
图7: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之气囊型防护盖与现有技术的回收袋通过防护盖的气囊吻合密封。通过气囊充气管(7)向气囊(6)内充气,使得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现有技术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形成吻合密封。
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1)的工作原理:
临床使用时,先将安装有回收袋(101)的细长外鞘(109),通过小切口进入体内,向回拉动外鞘(109)释放回收袋(101),然后将切除后的生物组织(16)纳入回收袋(101)内。
将安装有本实用新型之防护盖(1)的细长外鞘(9),通过小切口伸入已张开并装有生物组织(16)的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内,向近端拉动外鞘(9),防护盖(1)完全暴露,通过防护盖的充气管(7)向气囊(6)内充气,使得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形成吻合密封,形成了一个其内盛有切除后的生物组织(16)而又与周围正常生物组织相隔离的封闭容器。
从防护盖的通孔(5)伸入外科手术器械,如破碎器、外科剪刀、电刀、超声刀等破碎生物组织的外科器械和冲吸管、内镜等。在破碎生物组织的同时,将破碎的生物组织及组织液吸出体外,而且可以通过内镜直视操作过程。
最后,在生物组织碎片及组织液完全吸出体外后,分别撤出外科手术器械如破碎器、外科剪刀、电刀、超声刀、冲吸管、内镜等;最后,打开防护盖的充气管(7)的充气阀门(11),排空防护盖气囊(6)内的气体,撤出防护盖(1)和回收袋(101)。
应该注意,本文中公开和说明的结构可以用其它效果相同的结构代替,同时本实用新型所介绍的实施例并非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唯一结构,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已在本文中予以介绍和说明,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都清楚知道这些实施例不过是举例说明而已,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无数的变化、改进和代替,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因此,应按照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来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其特征在于防护盖(1)有一张开端(2)、一收口端(3)、气囊(6)和柔性壁(4),充气后的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生物组织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形成吻合密封,防护盖(1)上有能让外科手术器械进出的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1)或生物组织回收袋(101)可以采用气囊结构,充气后的气囊结构的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生物组织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形成吻合密封;或充气后的气囊结构的生物组织回收袋的开放端(102)与防护盖的张开端(2)形成吻合密封;或充气后的气囊结构的防护盖的张开端(2)与充气后的气囊结构的生物组织回收袋的开放端(102)形成吻合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的收口端(3)可以固定在回收内鞘的远端(8-1),内鞘(8)至少有一个以上的通孔与防护盖上的通孔(5)相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1)可以安装在回收内鞘的远端(8-1)前,外鞘的远端(9-1)内;防护盖(1)通过内鞘(8)可以回撤到外鞘(9)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的收口端(3)可以安装套索(19),防护盖(1)可以通过套索(19)回撤到外鞘(9)内或取出体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74541 CN2642244Y (zh) | 2003-09-16 | 2003-09-16 | 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74541 CN2642244Y (zh) | 2003-09-16 | 2003-09-16 | 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42244Y true CN2642244Y (zh) | 2004-09-22 |
Family
ID=34301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274541 Expired - Lifetime CN2642244Y (zh) | 2003-09-16 | 2003-09-16 | 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42244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6068A (zh) * | 2015-01-27 | 2015-04-29 | 史玉林 | 腹腔镜手术内置镜型防肿瘤扩散保护器 |
WO2017181878A1 (zh) * | 2016-04-18 | 2017-10-26 | 周星 | 內镜取物袋 |
CN108888298A (zh) * | 2018-06-15 | 2018-11-27 | 刘胜来 |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标本袋套装 |
-
2003
- 2003-09-16 CN CN 03274541 patent/CN264224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6068A (zh) * | 2015-01-27 | 2015-04-29 | 史玉林 | 腹腔镜手术内置镜型防肿瘤扩散保护器 |
WO2017181878A1 (zh) * | 2016-04-18 | 2017-10-26 | 周星 | 內镜取物袋 |
CN107303198A (zh) * | 2016-04-18 | 2017-10-31 | 周星 | 内镜取物袋 |
CN108888298A (zh) * | 2018-06-15 | 2018-11-27 | 刘胜来 |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标本袋套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7159C (zh) | 易回收的生物标本袋 | |
EP3113698B1 (en) | Single incision specimen retrieval assembly | |
EP2937048B1 (en) | Power morcellation in a protected environment | |
AU2011225880B2 (en) | Medical device | |
US20130253267A1 (en) | Laparoscopic surgery | |
US20090270789A1 (en) | Suction dome for atraumatically grasping or manipulating tissue | |
EP2793707A2 (en) | A pneumoperitoneum device | |
CN1237942C (zh) | 改进的生物组织回收袋 | |
CN111297453B (zh) | 一种子宫肌瘤旋切器 | |
US20180132838A1 (en) | Surgical instrument including side-activation mechanism, layered specimen retrieval bag, method of use and kit | |
CN1218676C (zh) | 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 |
CN2642244Y (zh) | 气囊型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 |
CN1718166B (zh) | 捆绑式微创外科专用切除组织取出器 | |
CN1237943C (zh) | 体内生物组织回收处理装置 | |
CN106725775A (zh) | 微创外科可气腹破碎标本取物系统 | |
CN1218677C (zh) |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磁性防护盖 | |
CN2640419Y (zh) | 体内生物组织回收处理装置 | |
CN2810500Y (zh) | 捆绑式微创外科专用切除组织取出器 | |
CN1237941C (zh) | 自膨式生物组织回收袋 | |
CN210644133U (zh) | 腹腔镜下肿瘤无血隔离防护切除的装置 | |
CN1218678C (zh) | 生物组织回收袋的防护盖 | |
CN112263288A (zh) | 一种腹腔镜用胆囊结石取石器 | |
CN2688233Y (zh) | 磁性回收袋 | |
CN209644961U (zh) | 一种腹腔镜手术隔离袋及收纳桶装置 | |
CN1250166C (zh) | 磁性回收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50914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