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34669Y - 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 - Google Patents
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34669Y CN2634669Y CNU032567642U CN03256764U CN2634669Y CN 2634669 Y CN2634669 Y CN 2634669Y CN U032567642 U CNU032567642 U CN U032567642U CN 03256764 U CN03256764 U CN 03256764U CN 2634669 Y CN2634669 Y CN 263466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ir
- twisted
- connector plug
- velocity electrons
- plu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用以提供一种使干扰值落于第6类标准的中间值的电子连接器插头。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一被安装入电子连接器插头之内的插入元件,将四对双绞线配置于同一中心点的四个方位,且仅使第一对双绞线在到达插头的电极接点的位置前能维持在对绞的状态,并借由第一、八号通讯缆线分别与第三、六号通讯缆线靠近补偿,以便达到更可靠的高速数据传输效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连接器插头,特别是一种干扰值(noise)可落于第6类(Category 6)标准的中间值的电子连接器插头(PLUG)。
背景技术
为适应以太网络以后的高速网络应用,美国电讯工业协会(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s,TIA)的工作小组,已经于2000年6月公告出第6类的标准(ANSI/TIA/EIA-568-B.2-1)。第6类标准除了可从第5类的100MHz扩充到200MHz之外,对性能要求,也比第5类标准至少要多出25%。因此,对于第6类性能的测试频率,甚至更要达到250MHz了。第6类与第5类标准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改善其在串扰及回流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的全双工式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回流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串扰性能,是掌握最好频带宽的因素。虽然目前网络的架设现况,仍以100Mbps为主流,但是第6类的标准将会更适合未来的需求。
然而上述的标准原则上不仅只针对高速通讯电缆,为了在高速通讯网络系统中维持相同的高速转输效能,在高速通讯电缆的相关外围设备特别是电讯连接元件(如RJ-45型的接头(PLUG)与插座(JACK))也必需要有相应的设计。在高速通讯网路中所使用的接头为RJ-45(包含PLUG与JACK),一般的RJ-45接头为8P8C,8P指8个槽(Position),8C指8个镀金的电极接点(Contact);但在实际应用上只用到两对线,另外两对线则可供电话线、传真机等设备使用。而根据EIA/TIA-568B的规范,它的脚位由1~8的排列顺序依缆线的包覆颜色分别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与棕。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曾提出一种改善的方案,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第02242314.1号专利,使用了一种可被安插入电子连接器插头之内的插入件,这种插入件具有数个导引通道,这些导引通道被分布在相对于同一中心点的四个方位,而高速通讯电缆的每一对双绞线则是分别在某一导引通道的引导之下,连接至位于插头最前端的金属电极,且每一导引通道的横截面为仅供一对双绞线以平行并列的方式通过的长孔,通过这种方式使双绞线穿过导引通道之后,仍可掌控其线位的位置,除了可以易于与金属电极对准外,更可控制线位之间的补偿,而更能使其高速通讯的能力符合第6类的标准。然而,实际生产测试后,却发现其虽然可以符合第6类的标准,但是,其干扰值(noise)虽可落于标准的范围内,但是却都相当靠近标准范围的边缘,一旦组装或是结合有落差或错误时,很容易会偏离标准范围难以掌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传统插头的构造,提供一种干扰值(noise)落于第6类(Category 6)标准的中间值的电子连接器插头(PLUG)。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用以连接一通讯电缆,该通讯电缆包含有四对双绞线,其中该双绞线以其线位可分为第一对双绞线包含有第四、五号通讯缆线、第二对双绞线包含有第一、二号通讯缆线、第三对双绞线包含有第三、六号通讯缆线以及第四对双绞线包含有第七、八号通讯缆线,其特征在于,该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包含有:
一插头外壳,符合RJ-45型插头的尺寸,为一种中空的元件,至少一端具有一开口,在该插头外壳的前端具有八个等高的金属电极,该金属电极向下插入该插头外壳之中而分别与上述四对绞线连接;以及
一插入件,能自该插头外壳的开口处插入该插头外壳之中,并形成四个导引通道,分别用以引导该四对双绞线通过而与该金属电极连接,且该导引通道供该第二、三、四对双绞线平行并列通过,而仅供第一对双绞线维持绞线的状态通过,并控制该第一、八号通讯缆线分别与该第三、六号通讯缆线靠近补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对双绞线恰扭绞一次而通过该导引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通道为贯穿的透孔形成于该插入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通道利用一侧镂空的导引槽而形成于该插入件与该插头外壳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用以导引该第一、三对双绞线的该导引通道,位于相对的上下方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通道中的某一个具有至少三个可供通讯缆线通过的位置,而可借由配置该导引通道内的通讯缆线的位置,来控制其中的一导线与相邻的通讯缆线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该导引通道的方位的另一导引通道,具有相对应的至少三个可供通讯缆线通过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载体在最接近该插头外壳的前端处向前延伸有数个载线槽,该数个载线槽分别位于八个该金属电极的下方,分别用以于相同高度承载不同的通讯缆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通道是一种管状构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通道是一种沟槽状的导引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插入件包含有彼此结合的一载体与一压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压盖面向该高速电缆的一面具有数个突出的夹线齿,可以在该压盖与该载体结合之后,将高速通讯电缆紧紧地夹在该压盖与该载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载体具有一左侧壁与一右侧壁,在该左侧壁与右侧壁分别设有一连接部,用以与该压盖两侧的连接元件耦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压盖的顶面有一扣合件,用以与该插头外壳的上侧壁面的一扣合孔扣合。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使用了一种可被安插入电子连接器插头之内的插入件,这种插入件具有数个导引通道,这些导引通道被分布在相对于同一中心点的四个方位,而高速通讯电缆的每一对双绞线则是分别在某一导引通道的引导之下,连接至位于插头最前端的金属电极,且导引通道仅供第一对双绞线以绞线的方式,而其余三对是以平行并列的方式通过的,通过这种方式使双绞线穿过导引通道之后,仍可掌控其线位的位置,同时配合第一、八号通讯缆线分别与第三、六号通讯缆线靠近补偿,以使其相互干扰值(noise)落于第6类(Category 6)标准的中间值。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显示载体与压盖结合的情形以及插入插头外壳的方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断面图,显示电子连接器插头的断面构造,以及高速通讯电缆与插入件的组合情形;
图4为图3在IV-IV位置构造断面图,显示金属电极与各股通讯缆线接触的关系;
图5为图2在V-V位置构造断面图,显示插入件的压盖与载体组合之后,各个导引通道的位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示意图,显示高速通讯电缆与插入件的安装方式;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示意图,显示高速通讯电缆与插入件组合之后,每一股通讯缆线在载体的载线槽的位置;
图8为图2在V-V位置构造断面图,显示各个通讯电缆于导引通道的位置;
图9为本实用新型导引通道配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0为单一导引槽提供三个线位位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沟槽状导引槽设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子连接器插头包括有:
一插头外壳10,这个插头外壳10符合RJ-45型电子连接器插头的尺寸,它是一种中空的元件,具有一上侧壁11a、一下侧壁11b、一左侧壁12a、一右侧壁12b,与一设在下侧壁11b的底部向后且向下方斜向延伸的弹性扣片13,可以扣合于电子连接器插座(JACK,图中未示),在它朝向电子连接器插座插入方向的最前端则是一封闭的前壁14,反向的另一端则是一个与外部相通的开口15,在插头外壳10的前端还具有八个金属电极21~28,这些金属电极21~28是从靠近上侧壁11a的前端的数个插入孔110向下插入插头外壳10之中,通过金属电极21~28尖锐的前端与高速通讯电缆30的数股双绞线31~38连接,且每一金属电极21~28的长度相同(见图4);
一插入件,能以相同于插头外壳10的安装方向自插头外壳10的开口15处插入插头外壳10之中,包含有:
一载体40,是一种狭长状而且首尾相通的元件,它具有一底部41、一左侧壁42a与一右侧壁42b,在底部41最接近插头外壳10的前端处向前延伸有数个载线槽51~58,这些载线槽51~58分别位于八个金属电极21~28的下方,分别用以承载不同的通讯缆线31~38,以便每个金属电极21~28的前端都能够刺入通讯缆线31~38的绝缘外皮之中进而与金属导线接触;以及
一压盖60,是一种狭长状的元件,它可以被装入由载体40的底部41、左侧壁42a与右侧壁42b所围住的狭长通道之间(见图2),压盖60沿着其轴线的方向可以区分为一前段部分6A与一后段部分6B,前段部分6A具有三个贯穿其内部的导引通道61~64,用以引导高速通讯电缆30之中的四对双绞线(其中通讯缆线31和32、通讯缆线33和36、通讯缆线34和35、通讯缆线37和38分别为第一、二、三与四对双绞线),而且导引通道61~64均为长孔状(譬如为长方形或是长形圆孔),仅分别供四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1和32、33和36、34和35、37和38(第1~4对双绞线))穿过(见图3)。后段部分6B具有数个分别设置于两侧壁面42a、42b的连接元件65(如倒钩),用以与设在载体40的左侧壁42a与右侧壁42b的连接部43(如钩槽)耦合,借此将压盖60与载体40结合在一起,其中在压盖60朝向载体40的一面还设置有数个突出的夹线齿66,可以在压盖60与载体40结合之后,配合设在载体40的底部41的相对表面处的夹线面44,将高速通讯电缆30紧紧地夹在压盖60与载体40之间(见图3)。
原则上,导引通道61~64除了设计为长孔状外,必需位于插入件同一中心点的四个方位,请参阅图5,如图中所示,导引通道61、63位于左右两侧,而导引通道62、64位于上下两侧,使得穿过其中的第一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4和35)维持绞线的状态,而其余三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1和32、33和36、37和38)平行并列的穿过导引通道61~64(见图6),因为双绞线31~33、36~38是平行且非对绞的状态穿过,所以可以掌握控制穿出导引通道61~64后的线位,而可对通讯缆线31~38的位置加以配置,而得到预期TT或是TR效应的补偿;其中第一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4和35)以恰扭绞一次为佳。也就是将第一号通讯缆线31与第三号通讯缆33线靠近补偿,而第八号通讯缆线38与第六号36通讯缆线靠近补偿,如图8所示。另外,第一对双绞线34、35除了可配置于第三对双绞线33、36上方外,也可以将两对位置互换,另外也可将导引通道61~63设计在同一平面,而导引通道64设计于不同高度(level)处(见图9),但是,导引通道61~64仍为长孔状,横截面可为方形或是椭圆形,第一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4和35)维持绞线的状态,而其余三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1和32、33和36、37和38)以平行并列而非对绞的形式穿过。且导引通道61~64的构造并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穿孔,它也可以是一种利用一侧镂空的上导引槽64b、下导引槽64a而形成沟槽状的导引沟(如图11所示)。
再请参阅图6,在将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子连接器插头与高速通讯电缆30连接时,先将高速通讯电缆30最外层的被覆层剥开,取出内部的四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1~38),除了第一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4、35)外,使彼此扭绞的其余三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 1和32、33和36、37和38)分离,接着四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1~38)分别穿过插入件之中的导引通道61~64(见图3),如图中所示,第一、三对双绞线33~36为左右平行并列,而第二、四对双绞线31、32、37、38为上下平行并列。至于高速通讯电缆30的绝缘被覆层则尽量地移近压盖60的夹线齿66与载体40的夹线面44之间,接着将压盖60与载体40组合,借由压盖60两侧的连接元件65与载体40的连接部43耦合进而彼此结合在一起,同时将高速通讯电缆30紧紧地夹在两者之间。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将压盖60与载体40组合之前,必需确定四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1~38)的末端在分别穿过四个导引通道61~64之后还要延伸出一足够的长度,以便让四对(八条)通讯缆线31~38的末端分别延伸入载线槽51~58并且呈外露状,接着将这个已经夹着高速通讯电缆30的插入件自插头外壳10的后端开口15处插入插头外壳10之中(见图7),直到压盖60的后段部分6B顶面的一个扣合件67扣入插头外壳10的上侧壁11a的扣合孔111为止,最后再将数个金属电极21~28插入插头外壳10前端的数个插入孔110,就可以让这些金属电极21~28尖锐的前端与高速通讯电缆30的四对双绞线(通讯缆线31~38)连接。
另一方面,配合有些高速通讯缆线30两端连接的通讯连接器为设计不同规格,如568A、568B等,或是一些需要特殊需求的状况,而会产生需要跳线的情况。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以及更进一步增加补偿效应,可于相对的两导引通道61~64设计具有至少三个的定位位置,请参阅图10,设计左右两侧的导引通道61、63分别具有三个可供双绞线31~38通过的定位位置,如图中所示,为形成三个相连的圆管状,而可更进一步限制双绞线31~38的线位以及相互靠近或是远离的位置。当然,原则上是要让将第一号通讯缆线31与第三号通讯缆33线靠近补偿,而第八号通讯缆线38与第六号36通讯缆线靠近补偿。
本实用新型虽以较佳实例阐明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当可轻易了解并利用其它元件或方式来产生相同的功效。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修改,例如,将插入件的二个元件变更为左右结合的方式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连接于一通讯电缆,该通讯电缆包含有四对双绞线,其中该双绞线以其线位分为第一对双绞线包含有第四、五号通讯缆线、第二对双绞线包含有第一、二号通讯缆线、第三对双绞线包含有第三、六号通讯缆线以及第四对双绞线包含有第七、八号通讯缆线,其特征在于,该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包含有:
一插头外壳,符合RJ-45型插头的尺寸,为一种中空的元件,至少一端具有一开口,在该插头外壳的前端具有八个等高的金属电极,该金属电极向下插入该插头外壳之中而分别与上述四对双绞线连接;以及
一插入件,自该插头外壳的开口处插入于该插头外壳之中,并具有四个导引通道,上述四对双绞线分别经由该四个导引通道而与该金属电极连接,且该第二、三、四对双绞线以平行并列的状态,而该第一对双绞线以维持绞线的状态通过上述导引通道供,并保证该第一、八号通讯缆线分别与该第三、六号通讯缆线靠近补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双绞线是以扭绞一次的状态通过该导引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通道为贯穿的透孔开设于该插入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通道为沟槽状导引槽开设于该插入件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用以导引该第一、三对双绞线的该导引通道,位于相对的上下方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通道中的某一个具有至少三个可供通讯缆线通过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该导引通道的方位的另一导引通道,具有相对应的至少三个可供通讯缆线通过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载体在最接近该插头外壳的前端处向前延伸有数个载线槽,该数个载线槽分别位于八个该金属电极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通道是一种管状构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通道是一种沟槽状的导引沟。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插入件包含有彼此结合的一载体与一压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压盖面向该高速电缆的一面具有数个突出的夹线齿。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载体具有一左侧壁与一右侧壁,在该左侧壁与右侧壁分别设有一连接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压盖的顶面有一扣合件,该扣合件与该插头外壳的上侧壁面的一扣合孔扣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032567642U CN2634669Y (zh) | 2003-05-23 | 2003-05-23 | 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032567642U CN2634669Y (zh) | 2003-05-23 | 2003-05-23 | 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34669Y true CN2634669Y (zh) | 2004-08-18 |
Family
ID=34295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0325676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34669Y (zh) | 2003-05-23 | 2003-05-23 | 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34669Y (zh) |
-
2003
- 2003-05-23 CN CNU032567642U patent/CN263466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02442B2 (en) |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 |
JP5377512B2 (ja) | プラグ/ジャック接続部内のコモンモード信号発生を低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068461C (zh) | 高频模块化插头和电缆组件 | |
US6439920B1 (en) | Electronic connector plug for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 |
CN1954465B (zh) | 用于优化串音的通信连接器 | |
US20070190863A1 (en) | Connector with crosstalk compensation | |
CN1314166C (zh) | 屏蔽的远程通讯连接器 | |
US8216002B2 (en) | Wire containment cap | |
US7651380B2 (en) | Modular plugs and outlets having enhanced performance contacts | |
US6783402B2 (en) | Fast electric connector plug satisfying category 6 standard | |
US6183306B1 (en) | Staggered interface contacts | |
CN1261469A (zh) | 高速idc模块式插座 | |
US6837738B1 (en) | Fast electric connector plug | |
CN1127180C (zh) | 具有自动交错排列的导线的组合式插头 | |
CN2634669Y (zh) | 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 | |
CN2494046Y (zh) | 高传输速度的电子连接器插头 | |
CN2559114Y (zh) | 高速电子连接器插头 | |
CN1945900A (zh) | 可适用于六类标准的跳线连接头 | |
CN1217452C (zh) | 模块插头 | |
CN200979913Y (zh) | 可适用于六类标准的跳线连接头 | |
CN200965916Y (zh) | 可适用于六类标准的跳线连接组件 | |
US6568953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overtwisted wire pairs | |
CN2741235Y (zh) | 一种8引线水晶插头 | |
CN2838075Y (zh) | 网络插头 | |
JP3106268U (ja) | 高速電気コネクタプラ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2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