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31957Y - 手提式附件盒 - Google Patents

手提式附件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31957Y
CN2631957Y CN 03204844 CN03204844U CN2631957Y CN 2631957 Y CN2631957 Y CN 2631957Y CN 03204844 CN03204844 CN 03204844 CN 03204844 U CN03204844 U CN 03204844U CN 2631957 Y CN2631957 Y CN 263195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boid
hand
accessory case
held design
design access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048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凤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ta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nta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ta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Quanta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 0320484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3195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3195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3195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手提式附件盒,至少包含:一底板;二侧矩形体固接于底板的二侧;以及一下侧板固接于底板的下侧。此手提式附件盒还可包括一上侧板固接于底板的上侧。此底板具有可供提取的手握孔以及用以固定侧矩形体的二固定片。此外,每一个侧矩形体至少包括一嵌槽,而下侧板与上侧板均具有内侧片。当下侧板与内侧板向内折时,内侧片可嵌入侧矩形体的嵌槽中,而将每一个侧矩形体分隔成二次矩形体,并于这两个侧矩形体之间形成一下矩形体以及上矩形体。

Description

手提式附件盒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手提式附件盒(Accessory Box),且特别是有关一种一体成型的纸折手提式附件盒。
(2)背景技术
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其相关的配件相当多。举例而言,笔记本电脑的配件可能有变电器、电源线、以及鼠标等。为了避免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及其相关配件于运送过程中受到损坏,大都使用具有保护性的包装结构来包装这些电子产品,以提供放置于包装盒的内容物支撑与保护,避免因外界的撞击而受损。一般包装盒中,常见的保护性包装结构的材料有例如塑胶类、纸类、以及金属类等。其中,由于纸类的包装结构具有容易制作、技术门槛低、成本较为低廉、及易于印刷等优势,因此在包装结构的制作上,纸类材料的选用相当普遍。
此外,基于环境保护的原则,纸类的包装结构不仅可采用再生纸浆来加以制造,亦可回收再生使用。而且,纸类材质不若其他材质般尚需负担回收成本,因此纸类材质的使用不仅可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更具有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另外,为避免电子产品的配件于运送过程因彼此碰撞而损伤以及配件散乱于包装盒四处等情况,目前较为常见的作法是在将电子产品的配件另外装在附件盒中,再将此附件盒连同电子产品一起装入包装盒中。
附件盒一般是由一个盒子及一块或多块夹层隔板组合而成,藉由夹层隔板可将盒子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数个置物空间。这样,便可将电子产品的各配件分别放在附件盒内的置物空间中,以利收纳整理,并避免因碰撞而受损。
(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手提式附件盒,其是利用纸类材料折制而成,可一体成型,相当容易制作成型。因此可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手提式附件盒,其是利用纸类材质所制作而成,因此可减轻环境的负担,并可符合环境保护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手提式附件盒,为一体成型,而可取代由外盒及内层隔板构成的旧式附件盒。因此,在运送过程、内部物料控管、以及生产线组装人力方面均可省下繁琐的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手提式附件盒,可用以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附件。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式附件盒具有手握孔或提取孔,因此欲从电子产品的包装外盒中取出此手提式附件盒时,利用手握孔或提取孔,即可相当轻易地取出手提式附件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手提式附件盒,至少包括:一底板,其中此底板至少包括一手握孔;二侧矩形体固接于上述底板的二侧,其中每一个侧矩形体均至少包括一嵌槽;以及一下侧板固接于上述底板的下侧,其中此下侧板至少包括一固定侧片,且此下侧板向上内折并使固定侧片嵌入每一个侧矩形体的嵌槽中,而使每一个侧矩形体分隔成二个次矩形体,并于这些侧矩形体之间形成一下矩形体。
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底板更具有两个固定片,每一个侧矩形体至少包括一插槽,将底板的固定片分别插入侧矩形体的插槽中,可固定侧矩形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手提式附件盒,至少包括:一底板;二侧矩形体固接于上述底板的二侧,其中每一个侧矩形体均至少包括一嵌槽;一下侧板固接于上述底板的下侧,其中此下侧板至少包括一内侧片,且此下侧板向上内折并使此下侧板的内侧片嵌入侧矩形体的嵌槽,而将每一个侧矩形体分隔成二个次矩形体,并于这两个侧矩形体之间形成一下矩形体;以及一上侧板固接于底板的上侧。其中,此上侧板至少包括:一内侧片,其中此上侧板向下内折并使上侧板的内侧片嵌入每一个侧矩形体的嵌槽,而在这两个侧矩形体之间形成一上矩形体;以及一外侧片,其中此外侧片至少包括二手提孔,以利提取手提式附件盒。
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每一个侧矩形体还至少包括一插槽,且底板至少包括二个固定片,其中这些固定片可分别插入每一个侧矩形体的插槽中,以固定这些侧矩形体。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式附件盒是利用纸类材料折制而成,可一体成型,不仅容易制作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更可减轻环境的负担,符合环保需求。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式附件盒具有手握孔或提取孔,因此相当轻易即可从电子产品的包装外盒中取出,非常便利。
(4)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手提式附件盒的展开示意图。
图2至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手提式附件盒的组装流程图。
图4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手提式附件盒的展开示意图。
图5至图7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手提式附件盒的组装流程图。
(5)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手提式附件盒,其是利用纸类材料折制而成,可一体成型。因此,在制作上相当容易,可降低成本,节省人力资源。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1至图7的图示。
请参照图1,其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手提式附件盒的展开示意图。手提式附件盒100的材质较佳是选用具有缓冲结构的纸类材料,例如瓦楞纸等。手提式附件盒100至少包括底板102、分别固接在底板102两侧的侧板104与侧板106、以及固接在底板102下侧的下侧板108。
侧板104至少包括依序连接之外侧片110、上侧片112、内侧片114、以及下侧片116,其中外侧片110与底板102连接。侧板104更具有嵌槽118以及插槽144,其中嵌槽118横跨于内侧片114与上侧片112上,而插槽144则位于内侧片114与下侧片116之间。
同样地,侧板106至少包括依序连接之外侧片120、上侧片122、内侧片124、以及下侧片126,其中外侧片120与底板102连接。侧板106还具有嵌槽128以及插槽146,其中嵌槽128横跨于内侧片124与上侧片122上,而插槽146则位于内侧片124与下侧片126之间。下侧板108至少包括依序连接之外侧片136、上侧片138、以及内侧片140,其中外侧片136与底板102连接。除此之外,下侧板108还具有开启孔142位于内侧片140以及上侧片138上,开启孔142亦可直接位于上侧片138上。
底板102至少包括手握孔130、以及分别位于手握孔130两侧的固定片132与固定片134。其中,手握孔130可供提取手提式附件盒100,且固定片132与固定片134的位置则是分别与插槽144与插槽146的位置对应,而可分别插入插槽144与插槽146中。
请参照图2至图3,图2至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手提式附件盒的组装流程图,且请一并参照图1。手提式附件盒100的组装,是先折侧板104与侧板106,再折下侧板108。沿侧板104的各侧片之间的折线将侧板104往底板102的内部折,而形成一侧矩形体148,其中嵌槽118横跨于此侧矩形体148的上侧与内侧。将侧板104向内折时,底板102的固定片132可插入内侧片114与下侧片116之间的插槽144,而将折制而成的侧矩形体148予以固定。
待侧矩形体148折制成型后,以相同方式向内折侧板106,而形成侧矩形体150,其中嵌槽128横跨于此侧矩形体150的上侧与内侧。向内折侧板106时,底板102的固定片134可插入内侧片124与下侧片126之间的插槽146,而将折制而成的侧矩形体150予以固定。侧板104与侧板106经折制后,于底板102的两侧分别形成侧矩形体148与侧矩形体150,如图2所示。侧矩形体148与侧矩形体150的折制顺序亦可先折制侧矩形体150,再折制侧矩形体148,本实用新型并不在此限。
待侧矩形体148与侧矩形体150成型后,沿下侧板108的各侧片之间的折线朝底板102的内部折下侧板108,并将下侧板108的内侧片140插入侧矩形体148的嵌槽118与侧矩形体150的嵌槽128中,而将侧矩形体148分隔成次矩形体152与次矩形体154,以及将侧矩形体150分隔成次矩形体156与次矩形体158,并在侧矩形体148与侧矩形体150之间形成下矩形体160,如图3所示。下矩形体160成型后,开启孔142位于下矩形体160上侧,其中开启孔142不仅方便打开下矩形体160,还提供下矩形体160内部的观看窗口,可在不打开下矩形体160的情况下获知其内所置放的物品。
在此实施例中,手提式附件盒100是利用纸类材料折制而成,且为一体成型,可提供五个独立的置物空间,即次矩形体152、次矩形体154、次矩形体156、次矩形体158、以及下矩形体160,供产品的配件放置。此外,手提式附件盒100还具有手握孔130。由于,手提式附件盒100一般是与产品的包装在同一包装外盒中,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包装盒,因此手握孔130方便手提式附件盒100的提取。
请参照图4,图4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手提式附件盒的展开示意图。手提式附件盒200的材质较佳是选用具有缓冲结构的纸类材料,例如瓦楞纸等。手提式附件盒200至少包括底板202、分别固接在底板202两侧的侧板204与侧板208、固接在底板202上侧的上侧板210、以及固接在底板202下侧的下侧板206。
侧板204至少包括依序连接之外侧片212、上侧片214、内侧片216、以及下侧片218,其中外侧片212与底板202连接。侧板204还具有嵌槽220、插槽226、以及孔222与孔224,其中嵌槽220横跨于内侧片216与上侧片214上,而插槽226则位于内侧片216与下侧片218之间,孔222与孔224分别位于嵌槽220两侧的上侧片214上。同样地,侧板208至少包括依序连接的外侧片228、上侧片230、内侧片232以及下侧片234,其中外侧片228与底板202连接。侧板208还具有嵌槽236、插槽242、以及孔238与孔240,其中嵌槽236横跨于内侧片232与上侧片230上,而插槽242则位于内侧片232与下侧片234之间,孔238与孔240分别位于嵌槽236两侧的上侧片230上。
下侧板206至少包括依序连接之外侧片244、上侧片246、以及内侧片248,其中外侧片244与底板202连接。除此之外,下侧板206还具有开启孔250、以及下嵌槽252与下嵌槽254,其中开启孔250位于内侧片248以及上侧片246上,开启孔250亦可直接位于上侧片246上。且下嵌槽252与下嵌槽254分别位于开启孔250两侧的内侧片248上。上侧板210至少包括依序连接之外侧片256、上侧片258、以及内侧片260,其中外侧片256与底板202连接。此外,上侧板210还具有开启孔262、手提孔268与手提孔270、以及下嵌槽264与下嵌槽266,其中开启孔262位于内侧片260以及上侧片258上,开启孔262亦可直接位于上侧片258上。且下嵌槽264与下嵌槽266分别位于开启孔262两侧的内侧片260上,手提孔268与手提孔270则相隔一段距离而位于外侧片256上。手提孔268与手提孔270可供提取手提式附件盒200。
底板202至少包括固定片272与固定片274。其中,固定片272与固定片274的位置则是分别与插槽226与插槽242的位置对应,而可分别插入插槽226与插槽242中。
请参照图5至图7,图5至图7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手提式附件盒的组装流程图,且请一并参照图4。手提式附件盒200的组装,是先折侧板204与侧板208,再折下侧板206与上侧板210。首先,沿侧板204的各侧片之间的折线将侧板204往底板202的内部折,而形成侧矩形体276,其中嵌槽220横跨于此侧矩形体276的上侧与内侧的一部分,且孔222与孔224位于侧矩形体276的上侧。将侧板204向内折时,底板202的固定片272可插入内侧片216与下侧片218之间的插槽226,以固定折制而成的侧矩形体276。孔222与孔224可提供侧矩形体276内部的观看窗口,因此可在不打开侧矩形体276的情况下获知其内所置放的物品。
待侧矩形体276折制成型后,以相同方式向内折侧板208,而形成侧矩形体278,其中嵌槽236横跨于侧矩形体278的上侧与内侧的一部分,且孔238与孔240位于侧矩形体278的上侧。向内折侧板208时,底板202的固定片274可插入内侧片232与下侧片234之间的插槽242,以固定折制而成的侧矩形体278。侧板204与侧板208经折制后,于底板202的两侧分别形成侧矩形体276与侧矩形体278,如图5所示。侧矩形体276与侧矩形体278的折制顺序并不限于上述,亦可先折制侧矩形体278,再折制侧矩形体276。孔238与孔240可提供侧矩形体278内部的观看窗口,这样,在不打开侧矩形体278的情况下,即可获知其内所置放的物品。
待侧矩形体276与侧矩形体278完成后,沿下侧板206的各侧片之间的折线朝底板202的内部折下侧板206,并将下侧板206的内侧片248插入侧矩形体276的嵌槽220与侧矩形体278的嵌槽236中,以及将下侧板206的内侧片248的下嵌槽252与下嵌槽254分别卡置在嵌槽220与嵌槽236中。嵌入嵌槽220与嵌槽236的内侧片248可将侧矩形体276分隔成次矩形体280与次矩形体282,以及将侧矩形体278分隔成次矩形体284与次矩形体286,并在侧矩形体276与侧矩形体278之间形成下矩形体288,如图6所示。下矩形体288成型后,开启孔250位于下矩形体288上侧,其中开启孔250不仅方便开启下矩形体288,还可提供下矩形体288内部的观看窗口,可在不打开下矩形体288的情况下获知其内所置放的物品。
下矩形体288折制成型后,沿上侧板210的各侧片之间的折线朝底板202的内部折上侧板210,并将上侧板210的内侧片260插入侧矩形体276的嵌槽220与侧矩形体278的嵌槽236中,以及将上侧板210的内侧片260的下嵌槽264与下嵌槽266分别卡置在嵌槽220与嵌槽236中,而在侧矩形体276与侧矩形体278之间形成上矩形体290,如图7所示。上矩形体290成型后,开启孔262位于上矩形体290上侧,其中开启孔262不仅方便开启上矩形体290,更可提供上矩形体290内部的观看窗口,而可在不打开上矩形体290的情况下获知其内所置放的物品。
在此实施例中,手提式附件盒200是利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折制纸类材料而成,可提供六个独立的置物空间,即次矩形体280、次矩形体282、次矩形体284、次矩形体286、下矩形体288、以及上矩形体290,供产品的配件放置。此外,手提式附件盒200还具有手提孔268与手提孔270。由于,手提式附件盒200大都是与产品的包装在同一包装外盒中,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包装盒,因此手提孔268与手提孔270方便手提式附件盒200的提取。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附件盒进行掉落测试(DropTest)时,在承载附件4公斤,于离地107公分的状况下,可以承受约50G的冲击。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优点就是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式附件盒是利用纸类材料折制而成,可一体成型,相当容易制作成型。因此,可降低生产成本。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就是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式附件盒的材质为纸类材料,因此可减轻环境的负担,符合环保的需求。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点就是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式附件盒为一体成型,可取代由外盒及内层隔板构成的旧式附件盒。因此,在运送过程、内部物料控管、以及生产线组装人力方面,均可省下繁琐的作业。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点就是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式附件盒具有手握孔或提取孔,因此方便手提式附件盒的提取。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替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4)

1.一种手提式附件盒,至少包括:
一底板,至少包括一手握孔;
二侧矩形体固接于该底板的二侧,其中每一侧矩形体至少包括一嵌槽;以及
一下侧板固接于该底板的下侧,其中该下侧板至少包括一固定侧片,且该下侧板向上内折并使该固定侧片嵌入每一侧矩形体的该嵌槽,而将每一侧矩形体分隔成二次矩形体,并于这些侧矩形体之间形成一下矩形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底板还至少包括二固定片,且每一这些侧矩形体至少包括一插槽,而该底板的这些固定片分别插入每一这些侧矩形体的该插槽以固定这些侧矩形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每一这些侧矩形体至少包括依序连接的一外侧片、一上侧片、一内侧片、以及一下侧片,且每一这些侧矩形体的该插槽位于该内侧片与该下侧片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下侧板至少包括依序连接的一外侧片、一上侧片、以及该固定侧片,且该下侧板还至少包括一开启孔位于该上侧片上,以利开启该下矩形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手提式附件盒放置于一笔记本电脑的一包装盒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手提式附件盒的材质为具有缓冲结构的纸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手提式附件盒的材质为瓦楞纸。
8.一种手提式附件盒,至少包括:
一底板,至少包括二固定片以及一手握孔;
二侧板分别固接于该底板的二侧,其中每一这些侧板向内折成一侧矩形体,且该侧矩形体至少包括一插槽以及一嵌槽,而该底板的这些固定片分别插入每一侧板所形成的该侧矩形体的该插槽以固定该侧矩形体;以及
一下侧板固接于该底板的下侧,其特征在于,该下侧板至少包括一固定侧片,且该下侧板向上内折并使该固定侧片嵌入每一侧板所形成的该侧矩形体的该嵌槽,而将每一侧板所形成的该侧矩形体分隔成二次矩形体,并于这些侧矩形体之间形成一下矩形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每一这些侧矩形体至少包括依序连接的一外侧片、一上侧片、一内侧片、以及一下侧片,且每一这些侧矩形体的该插槽位于该内侧片与该下侧片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下侧板至少包括依序连接的一外侧片、一上侧片、以及该固定侧片,且该下侧板还至少包括一开启孔位于该上侧片上,以利开启该下矩形体。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手提式附件盒放置于一笔记本电脑的一包装盒内。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手提式附件盒的材质为具有缓冲结构的纸板。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手提式附件盒的材质为瓦楞纸。
14.一种手提式附件盒,至少包括:
一底板;
二侧矩形体固接于该底板的二侧,其特征在于,每一这些侧矩形体至少包括一嵌槽;
一下侧板固接于该底板的下侧,其中该下侧板至少包括一内侧片,且该下侧板向上内折并使该下侧板的该内侧片嵌入每一这些侧矩形体的该嵌槽,而将每一这些侧矩形体分隔成二次矩形体,并于这些侧矩形体之间形成一下矩形体;以及
一上侧板固接于该底板的上侧,其中该上侧板至少包括:
一内侧片,其中该上侧板向下内折并使该上侧板的该内侧片嵌入每一这些侧矩形体的该嵌槽,而在这些侧矩形体之间形成一上矩形体;以及
一外侧片,其中该外侧片至少包括二手提孔,以利提取该手提式附件盒。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每一这些侧矩形体至少包括依序连接的一外侧片、一上侧片、一内侧片、以及一下侧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每一侧矩形体还至少包括一插槽位于该内侧片与该下侧片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底板至少包括二固定片分别插入每一侧矩形体的该插槽中,以固定这些侧矩形体。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每一侧矩形体的该上侧片至少包括多个孔,且这些孔分别位于这些次矩形体上。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下侧板至少包括依序连接的一外侧片、一上侧片、以及该内侧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下侧板还至少包括一开启孔位于该下侧板的该上侧片上。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下侧板还至少包括二下嵌槽位于该内侧片上,以利该下侧板的该内侧片嵌入每一这些侧矩形体的该嵌槽中。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上侧板还至少包括一上侧片,连接于该上侧板的该内侧片以及该上侧板的该外侧片之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上侧板还至少包括一开启孔位于该上侧板的该上侧片上。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手提式附件盒,其特征在于,该上侧板还至少包括二下嵌槽位于该内侧片上,以利该上侧板的该内侧片嵌入每一这些侧矩形体的该嵌槽中。
CN 03204844 2003-08-01 2003-08-01 手提式附件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63195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04844 CN2631957Y (zh) 2003-08-01 2003-08-01 手提式附件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04844 CN2631957Y (zh) 2003-08-01 2003-08-01 手提式附件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31957Y true CN2631957Y (zh) 2004-08-11

Family

ID=34287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04844 Expired - Lifetime CN2631957Y (zh) 2003-08-01 2003-08-01 手提式附件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31957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3016B (zh) * 2008-06-24 2012-01-18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包装盒及其包装方法
CN103523317A (zh) * 2013-09-27 2014-01-22 昆山惠龙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瓦楞包装纸盒
CN104670614A (zh) * 2014-12-30 2015-06-03 东莞市鸿展纸品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成型包装盒及其成型工艺
CN109353637A (zh) * 2018-11-30 2019-0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盒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3016B (zh) * 2008-06-24 2012-01-18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包装盒及其包装方法
CN103523317A (zh) * 2013-09-27 2014-01-22 昆山惠龙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瓦楞包装纸盒
CN104670614A (zh) * 2014-12-30 2015-06-03 东莞市鸿展纸品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成型包装盒及其成型工艺
CN109353637A (zh) * 2018-11-30 2019-0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9267U (zh) 包装盒
CN202295541U (zh) 一体折叠成型的小型物品包装盒
CN102975982B (zh) 具有瓦楞纸缓冲衬垫的电子产品包装盒
CN1064916C (zh) 附带有活页的包装盒
CN2778701Y (zh) 分体式蜂窝纸板包装箱
CN2631957Y (zh) 手提式附件盒
CN1764580A (zh) 烟制品包装盒坯料
WO2005007063A3 (en) Viewable specimen packag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02912166U (zh) 具有瓦楞纸缓冲衬垫的电子产品包装盒
CN201678187U (zh) 一体化液晶显示器纸包装盒
CN200961028Y (zh) 承放水果的纸盒
CN101054119B (zh) 包装盒产品组合
CN2772976Y (zh) 一种盛物箱
CN201334147Y (zh) 一种翻盖、多层支撑、折叠成形的包装盒
CN2616500Y (zh) 包装件结构
CN2830278Y (zh) 书式酒包装盒
CN206520835U (zh) 内托与箱体一体化的包装箱结构及包装箱
CN216581518U (zh) 一种可折叠的盒坯及包装盒
CN214452670U (zh) 一种可以缓冲、抬升产品并方便其取出的包装盒
TWI308127B (en) Package box, cushion and plate material
RU69022U1 (ru) Упаковка
CN2902912Y (zh) 一种可折叠盒子
CN105775302B (zh) 一种不对称翻盖卡纸盒
CN219193143U (zh) 一种防伪包装物
CN207157809U (zh)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08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