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12983Y - 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12983Y
CN2612983Y CN 02285807 CN02285807U CN2612983Y CN 2612983 Y CN2612983 Y CN 2612983Y CN 02285807 CN02285807 CN 02285807 CN 02285807 U CN02285807 U CN 02285807U CN 2612983 Y CN2612983 Y CN 261298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fan
multivariate
computer cpu
outp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858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松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 0228580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1298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1298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1298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和风扇,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风扇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一个以上,分别布设在发热体和风扇上,传感器的输出端将一个以上测量信号输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与原有的温控装置相比较,可以在传统温控的基础上实现更低的转速,以降低噪音;同时,还可以多点控制转速,使风扇转速控制的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温装置,尤其是一种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散热方式通常是当发热功率为P的发热体运行起来之后,其产生热量通过与发热体表面接触的散热装置进行传导,再由风扇带动周围的冷空气,冷空气的温度为Ta,与散热装置的鳍片进行对流换热,并将热量带走,使发热体表面温度为Tc,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此时,发热体表面温度Tc,发热体的发热功率为P,冷空气的温度为Ta。那么由传热学可以推导出热阻的概念,热阻R=(Tc-Ta)/P,热阻就表示一个散热器件的散热能力,即发热体功率上升1W造成的冷却流体温度Ta与发热体表面温度Tc的温差。通常可将散热器件基本分为两部分:散热基体和风扇,当散热基体的形状、材质等物理性质不改变,风扇转速基本不变时,整个散热器件的热阻值R就不变。
而温控就是要改变风扇的转速,从而改变散热器件的散热能力。一般而言,当风扇转速r升高时,散热器件整体的散热能力增强,但噪音增大,热阻R减小;当风扇转速r下降时,散热器件整体的散热能力减弱,但噪音减小,热阻R增大。热阻R随风扇转速r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Tc通常是发热体表面的温度,由于发热体不能太热,因此总会给出最大的可承受的发热体表面温度Tcmax。因此,可以对照公式R=(Tc-Ta)/P来看,由于Tc<Tcmax时都为安全状态,因此以Tc=Tcmax来进行温控设计。如果想进行温控,即改变R,有两种办法,一是以冷却流体的温度Ta为参考量,另一是以发热体功率P为参考量。
当以Ta为参考量时,R=(Tcmax-Ta)/P,式中Tcmax为定值,令P为定值,就可以作出一条R和Ta的曲线,该曲线如图3所示。
当Ta增加时,R值减小。对应的物理意义为:当冷却流体温度Ta增加时,散热器件仍然能保持Tc为Tcmax,其R值较小,即散热能力强;当Ta减小时,R值增加。对应的物理意义为:当冷却流体温度Ta减小时,散热器件能保持Tc为Tcmax,其R值较大,即散热能力弱。也就是说当冷却发热体用的流体温度Ta不高时,可以增加热阻,即降低转速;当冷却发热体用的流体温度Ta较高时,可以减小热阻,即增加转速。
传统方法中,通常以发热体外部的热传感器装置来探测冷却流体温度,从而控制转速,来达到温控的目的。
当以P为参考量时,R=(Tcmax-Ta)/P,式中Tcmax为定值,令Ta为定值,就可以作出一条R和P的曲线,该曲线如图4所示。P增加,R值减小。对应的物理意义为:当发热体功率P增加时,散热器件仍然能保持Tc为Tcmax,其R值较小,即散热能力强;P减小,R值增加。对应的物理意义为:当发热体功率P减小时,散热器件能保持Tc为Tcmax,其R值较大,即散热能力弱。也就是说当发热体自身的功率P不高时,可以增加热阻,即降低转速;当发热体自身的功率P较高时,可以减小热阻,即增加转速。
传统方法中,通常以在发热体内部的热传感器装置来探测发热体温度,从而控制转速,来达到温控的目的。
上述两种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着如下的缺点:
对于以Ta为变量的温控方案中,发热体表面温度Tc=Tcmax(温控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令P=Pmax来进行方案设计;而同理,以P为参考量时,需要令Ta=Tamax才能进行设计。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Ta和P不会有哪个值持续在最大值,如在电脑系统中,对于CPU的温控方案中,冷却流体温度Ta通常不会达到设计最高冷却流体温度Tamax,而在大多数软件操作时,不能使CPU满负荷工作及不能达到Pmax。可是无论以Ta或P为参考量进行温控设计,都必须令另外一个变量为最大值,也就是以Ta为参考量设计温控时,需令P=Pmax;同理可论证以P为参考量的情况。以图5为例,以Ta作为变量,当Ta从高温到低温进行温控时,由于其工作温度已经达到下限,因此,不能够再通过降低Ta的方法来降低转速。但是,在截至点S往上到最高点H,都是以功率为最大功率Pmax而设计的。如果希望转速继续下降,从而得到更小的噪音,就必须固定Ta为最低的Ta,转换为以P为参考量进行温控设计。
因此传统的温控方案都是以单一变量进行温控设计,并假定另外的变量为最大值。这样必然造成只能做成从最高点H到截止点S间的温控曲线,无法将温控曲线做到最低点L。在进行温度控制时,无法进一步降低风扇转速r。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综合考虑两个温控参考变量,利用其同时作用控温,从而达到在满足散热的前提下,实现更低的风扇转速,达到更低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和风扇,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风扇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一个以上,分别布设在发热体和风扇上,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将测量信号输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和控制芯片,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风扇相连。
输入电路为三极管放大电路,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为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相连。
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寄存器和风扇驱动电路相连,风扇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扇的输入端相连。
寄存器为可以单独使用的E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或者主板BIOS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或者热敏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与原有的温控装置相比较,可以在传统温控的基础上实现更低的转速,以降低噪音;同时,还可以多点控制转速,使风扇转速控制的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控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热阻R随风扇转速r变化曲线;
图3为现有技术热阻R随冷却流体温度Ta变化曲线;
图4为现有技术热阻R随发热体功率P变化曲线;
图5为现有技术冷却流体温度Ta与风扇转速r关系曲线;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发热体功率P与冷却流体温度Ta关系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控温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知,发热体2上固设有温度传感器5,用于测量发热体2表面的温度Tc;同时,在发热体2的上方,固设有散热器8,其上方为风扇9,在风扇9上设有温度传感器4,用于测量由风扇9吸入的外界的冷空气,冷空气的温度为Ta。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控温电路图。由图中可知,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和控制芯片7,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输出端与控制芯片7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风扇9相连。
输入电路为三极管放大电路,由温度传感器4和5分别采集的冷空气温度Ta和发热体2表面温度Tc,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为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相连,代表温度Ta的电压或电流值通过电阻1、三极管3和电阻12的放大输入到控制芯片7;同样地,发热体2表面温度Tc通过电阻6、三极管13和电阻11的放大输入到控制芯片7,控制芯片7根据此两个电压值产生对应占空比的PWM控制信号,并输出。此PWM信号可以输入到PWM风扇(PWM风扇为成熟产品)中,就可以用此PWM控制信号来控制转速,从而实现对多变量输入对风扇的温度控制。
如图7所示,控制芯片7还可以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14中,风扇的驱动电路可以从寄存器14中读取数据并输出给风扇控制系统15,对风扇控温。寄存器14为可以单独使用的E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或者主板BIOS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温度传感器4和5为热敏电阻或者热敏片。
本实用新型控温装置的具体控温原理如下所述,当该控温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在发热体内部内置温度传感系统,感测到发热体表面温度Tc,当Tc<Tcmax时,一定的Tc会对应一定的发热体功率P值,也就是说P和Tc存在确定的换算关系。在散热装置的风扇内安装温度传感系统,感测冷却流体温度Ta。对于一个散热器件,建立一张对应表,表中的两个参考量分别为Ta和P(Tc),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热体功率P与冷却流体温度Ta关系图。P1和Ta1对应R1,P2和Ta2对应R2,由此P和Ta对应相应的热阻R值,R即对应相应的转速r。在工作时散热器件上的温度传感器感测Ta,发热体内部的传感器件感测Tc,对应Tc为相应的P,测量P和Ta值后在表格中找到相应的转速值r,调节风扇转速,使其等于r值。
以电脑散热系统为例,可在电脑中央处理器(发热体)中内置温度传感系统,测试中央处理器内部的温度Tc;在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散热器件)内装置温度传感系统,测试冷却空气温度Ta;在主板上设计一个寄存器(也可以直接利用BIOS当作寄存器),寄存器内存放相应的Tc(都小于发热体最大可承受温度Tc)和Ta所对应的散热装置风扇转速r(参考下表),由各个点的Ta温度和Tc温度可以唯一的确定转速r。
  冷却空气温度Ta   CPU表面温度Tc   风扇转速r
  数据   Ta温度1   Tc温度1   转速r1
  ……   ……   ……
  ……   ……   ……
  Ta温度n   Tc温度n   转速rn
主要是利用冷却流体温度(Ta)和被冷却物体表面温度(Tc)这两个变量同时起作用进行温控,根据此两个参数进行温控系统的调节及温控策略的实施。
首先由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感测冷空气(冷却流体)温度Ta和发热体表面温度Tc,当Tc<Tcmax时,Tc既可以对应发热体的功率。
两传感器感测的温度信号传给寄存器,寄存器根据这两个值决定一个唯一的转速值。
寄存器将此数据传递给风扇供电及转速控制系统。
风扇供电及转速控制系统根据此信号对风扇转速进行控制。
从而,此系统实现了双变量控制转速的功能。转速控制系统可以使用改变风扇供电电压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改变电流的方法,或者其他可以改变转速的方法。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和风扇,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风扇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一个以上,分别布设在发热体和风扇上,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将测量信号输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和控制芯片,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风扇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电路为三极管放大电路,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为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寄存器和风扇驱动电路相连,风扇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扇的输入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存器为可以单独使用的E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或者主板BIOS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或者热敏片。
CN 02285807 2002-11-18 2002-11-18 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61298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85807 CN2612983Y (zh) 2002-11-18 2002-11-18 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85807 CN2612983Y (zh) 2002-11-18 2002-11-18 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12983Y true CN2612983Y (zh) 2004-04-21

Family

ID=34150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85807 Expired - Lifetime CN2612983Y (zh) 2002-11-18 2002-11-18 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12983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185B (zh) * 2006-07-26 2010-12-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流自动导向装置
CN103134832A (zh) * 2011-11-28 2013-06-05 古河奇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缩短散热组件热性能检测时间的检测方法
CN107239371A (zh) * 2016-03-29 2017-10-1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pu压力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9429469A (zh) * 2017-08-28 2019-03-05 振华电脑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器的风扇转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185B (zh) * 2006-07-26 2010-12-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流自动导向装置
CN103134832A (zh) * 2011-11-28 2013-06-05 古河奇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缩短散热组件热性能检测时间的检测方法
CN107239371A (zh) * 2016-03-29 2017-10-1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pu压力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9429469A (zh) * 2017-08-28 2019-03-05 振华电脑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器的风扇转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9429469B (zh) * 2017-08-28 2020-10-09 振华电脑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器的风扇转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0227B (zh)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
CN1220925C (zh) 根据cpu温度闭环控制冷却风扇转速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739037B (zh) 散热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805487B (zh)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3790846B (zh) 风扇转速控制方法与装置
CN2612983Y (zh) 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
CN102902287B (zh) 一种电主轴主动热平衡温控方法
CN100563411C (zh) 一种通讯设备中数据处理部件的热交换装置及其热交换控制方法
CN206235982U (zh) 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机构
CN1917754B (zh) 散热模块及其散热风量控制方法
CN100541381C (zh) 以供电模式控制风扇运转的方法
CN2565238Y (zh) 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
CN217518881U (zh) 逆变器散热风扇低噪音智能调速电路
CN2872783Y (zh) 电磁炉用冷却风扇的调速装置
CN1464356A (zh) 致冷片散热组件
CN101075152A (zh) 控制系统在适当温度下工作的方法
US6970643B2 (en) Radiator having a fan in variable rotation speed
CN2837524Y (zh) 一种机动车风扇控制器
CN1284084C (zh) 一种基于电脑硬件监控电路的自动控制系统
CN102536765A (zh) 一种无线基站设备风机转速的控制方法
CN214152596U (zh) 一种测试dali控制设备总线电流的装置
CN104122965A (zh) 一种减少器件温度余量的服务器风扇调控方法
CN100383700C (zh) 一种计算机内的温度控制方法
CN2812090Y (zh) 计算机降温风扇的自动调速降噪装置
CN201155474Y (zh) 风扇温控调速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211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