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71225Y - 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71225Y
CN2571225Y CN 02246683 CN02246683U CN2571225Y CN 2571225 Y CN2571225 Y CN 2571225Y CN 02246683 CN02246683 CN 02246683 CN 02246683 U CN02246683 U CN 02246683U CN 2571225 Y CN2571225 Y CN 257122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joint
honeycomb
handl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4668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24668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7122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7122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7122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尤指一种利用握把上的控制装置来控制展开或收折的伞具,其在下蜂巢底部或外围设置弹性护套,此护套为软性缓冲结构,当伞具收折使下蜂巢迅速下降时可避免撞伤手指,达到安全防护功能。而且,伞具是由一伸缩中棒组、一固定在上节中棒顶端的上蜂巢、一活动升降于上节中棒的下蜂巢、一位于上下二蜂巢之间的拉环、一固定在下节中棒底端的握把、以及由多根连接于上下二蜂巢间的伞骨组成;上蜂巢与拉环间的中棒串设有扩张弹簧,而拉环与下蜂巢间的中棒则串设有收缩弹簧;此外,握把上还设有一组控制装置,而在中节中棒的棒内上端设有一组推掣装置,且在下节中棒的棒内上端设有一组拉制装置。

Description

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尤指在使用者以单手握持握把,而控制伞具在第一阶段时由收伞状态自动展开为开伞状态,以及在第二阶段时由开伞状态自动收折为收伞状态,另在下蜂巢底下或外围设置软质弹性护套,以避免下蜂巢急速下降撞击手指时不会受伤疼痛,达到安全防护效果。
背景技术
传统式的直伞不论在开伞或收伞都需用手动操作,后来经由改进而研发出具有自动开伞的伞具,但收伞时仍须用手动操作;其次,伞具包括直伞与收折伞二种,前者伞骨不能折叠,而后者具有折叠功能,在收折后其长度约为直伞的三分之一,所以不占用空间。前述伞具在雨天时使用者撑伞进入室内或车内前,为了两手收伞会造成诸多麻烦,例如:右手撑伞、左手携物,则很难再用左手来辅助收伞,更不可能以单手收伞,所以须将左手物品放下后才能以双手收伞,如此便造成使用上的困扰。
有鉴于此,即有业者研发出一种可自动开伞、收伞的伞具,其不但具有开伞动作,更有着收伞功能;唯其缺点在于伞具在收伞时,只有伞布与伞骨收合,但多节中棒仍呈展开状态,不能收缩,所以多节中棒需用双手将其收缩,倘若中棒不收缩,则伞具并不具有开伞功能,因此一定要将中棒收缩完成,才能使伞具具有开伞功能;所以该种伞具虽具自动开伞与收伞功能,但收伞后的中棒仍停留在手动操作方式。
再者,当伞具自动收折时下蜂巢会急速下降,这时使用人手持握把,则手指很容易成为被下蜂巢撞击的对象,轻则疼痛,重则受伤瘀血,故有必要针对此问题加以有效解决。
有鉴于此,如何使伸缩式伞具在单手控制下,使伞具由收伞状态自动展开为开伞状态,以及由开伞状态自动收折还原成收伞状态,还有在伞具收折时避免手指受到下蜂巢撞击受伤,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及自动收折伞具的结构,其在下蜂巢底部或手把上端各别设置护套,此护套为橡胶、硅胶、泡棉或弹簧线圈等的类的软性缓冲结构体,其在下蜂巢急速下降时撞击手指也不会受伤或疼痛,而达到安全防护效果,此为习式伞具所没有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及自动收折伞具的结构,使用者以单手操控握把,就能使伞具由收合状态自动展开为开伞状态,而且也能由开伞状态自动收折为收伞状态;且多节中棒在展开后能自动收缩还原成为单节状态,这可利于使用者进入室内或车内时达到快速收伞功能,此也是习式伞具所不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及自动收折伞具的结构,其握把上设有控制装置,利用按钮就能控制伞具展开或收折,并以二阶段控制实施,且在使用者单手握持下即能轻松操控,且收伞过程中的伞骨及伞布能一同收折,无需人为整理。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及自动收折伞具的结构,在握把的第一阶段操控中,多节中棒展开可用手动拉伸,而伞面展开是通过握把操控,当按钮按压后可令中棒内的推杆上升以解除下蜂巢的卡固作用,使下蜂巢受到拉环与下蜂巢间的收缩弹簧收缩而上升,进而使伞骨及伞布迅速展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开伞及自动收折伞具的结构,在第二阶段操控中,按钮再次按压后,可令中棒内的推杆再次上升,而推杆内壁的突部会推开卡制扣件以使上、中二节中棒脱开,如此使得拉环、下蜂巢受到扩张弹簧复张影响而下降,且上节中棒下降后压迫中节中棒下端的卡制扣件内缩,而使中、下二节中棒也能脱开,进而使中棒组收缩还原,且伞骨与伞布自动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伞具,包括:一伸缩中棒组、一固定在上节中棒顶端的上蜂巢、一活动升降于上节中棒的下蜂巢、一设在上节中棒且位于上下二蜂巢之间的拉环、一固定在下节中棒底端的握把、以及由多根连接于上下二蜂巢间的伞骨;而且,上蜂巢与拉环间的中棒串设有扩张弹簧,而拉环与下蜂巢间的中棒则串设有收缩弹簧;另外,握把上还设有一组控制装置,而在中节中棒上端的棒内设有一组推掣装置,且在下节中棒上端的棒内设有一组拉制装置。
前述下蜂巢底部或握把上端各别设置护套,此护套为橡胶、硅胶、泡棉或弹簧线圈等的类的软性缓冲结构,并以套设、黏贴或胶合等方式结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伞具的伞面未展开,且中棒组已展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握把与掣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节中棒与推掣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下节中棒与拉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拉环的上下弹簧的立体分解图。
图6:本实用新型伞具在未展开且呈收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中棒组已展开又握把控制装置已第一次按压的动作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中棒组符收合又握把控制装置已第二次按压的动作图。
图9:本实用新型中棒组及拉环、下蜂巢下降的动作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下蜂巢底下设置护套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下蜂巢底下设置护套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下蜂巢底下设置护套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下蜂巢底下设置护套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握把顶端设置护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伞具未完全展开前的剖视图,该伞具构造包括:一伸缩中棒组10、一固定在上节中棒顶端的上蜂巢20、一活动升降于上节中棒的下蜂巢30、一设在上节中棒且位于上下二蜂巢之间的拉环40、一固定在下节中棒底端的握把50、以及由多根连接于上下二蜂巢20、30(或上下二蜂巢20、30及拉环40)之间的伞骨61;伞骨61还搭配伞布(未揭示)而成为伞面。前述在上蜂巢20与拉环40之间的中棒串设有扩张弹簧62,而拉环40与下蜂巢30之间的中棒则串设有收缩弹簧63;图面所示的伸缩中棒组10虽由上中下三节中棒11~13组成,但此非用于限制中棒组10的节数范围,其也可以是二节或三节以上。其次,上中二节中棒11、12间有卡制扣件64固定着,而中、下二节中棒12、13间也有卡制扣件65固定着。前述握把0上还设有一组控制装置51,可用于控制伞具的展开或折折,另在中节中棒12的棒内上端设有一组推掣装置70,且在下节中棒13的棒内上端设有一组拉制装置80。
如图1、图2所示,前述握把50上的控制装置51包括一设在握把嵌槽502内的按钮52、一位于下节中棒13内的掣块53;在按钮52的内侧设有一穿入握把导槽503内的控制环521及一穿入握把穿孔504内的控制栓522(该栓并串有弹簧524),其中,控制环521是一围绕在下节中棒13外围的环块,其另端外壁有弹簧54顶推着,而内壁设有挡块523可穿入下节中棒13的穿孔131内且阻挡在掣块53的上端;前所述的掣块53的底部被一收缩弹簧55拉引着,该弹簧55另端是固定在下节中棒13的底端(或固定在握把直孔501底端),掣块53的顶端则被一固定长度的拉线56牵引着,而拉线56的上端则固定在推掣装置70的推杆72上端;掣块53面向按钮52的该端设有一凹孔531,孔内容置有弹簧532及被弹簧顶推的凸柱533;此外,下节中棒13下端适当位置处设有一长槽132以容凸柱533入于槽内后能具位移作用,长槽132顶端对应着握把穿孔504,在按钮52按压后会使控制栓522推动凸柱533朝内移动。
如图1、图3所示,前述中节中棒12的棒内上端设有推掣装置70,其包括一容置在中节中棒12内的套管71、一容置在套管71内的推杆72、一介于套管71内且用于顶抵推杆72的扩张弹簧73;前述推杆72由一上锥头721与一下圆管722组成,其中,锥头721直径大于中节中棒12,所以锥头721只能位于中节中棒12上端,而锥头721顶端可固定或勾挂着前述拉线56,圆管722壁面设有一长槽723可供一穿过套管71壁面的插栓74穿入,使得推杆72在套管71内具有轴向定距位移功能,但不能左右旋转;对应长槽723的壁面设有一缺槽725及内凸的突部724,其中,缺槽725可供一卡制扣件64嵌入,此卡制扣件64为一弹片,弹片上端内壁具有横栓642,横栓末端连接推片643,而推片643上的圆柱644可抵触前述突部724,卡制扣件64下端叉片645插入缺槽711下的叉口712内而固定,而上端外壁的突珠641则可用于嵌入中节中棒12上端的穿孔121内,若再穿入上节中棒11下端的穿孔114内,则能使上中二节中棒11、12结合固定。
如图1、图4所示,前述下节中棒13的棒内上端设有一组拉制装置80,该装置包括一设在下节中棒13内的柱栓81、一设在柱栓上端柱杆811的滑轮82、一将柱栓81固定在下节中棒13内的插栓83;其中,滑轮82拉引着拉线84并为该条拉线的下端转绕点,而分歧的二条拉线84上端则绕经位于上节中棒11顶端的左右二滑轮21后再入于拉环40内与另二滑轮42绕合;下节中棒13上端的卡制扣件65为一弹片,其下端的叉片652可插入柱栓81的叉口812内而固定,而上端突珠651可扣入下节中棒13上端的穿孔133内,若再穿入中节中棒12下端的穿孔122内,则能使中下二节中棒12、13结合固定。
如图1、图5所示,前述拉环40构造为中央具有供上节中棒11穿入的槽孔41,于槽孔41两侧各设有滑轮42以供拉线84绕设,而拉线84另端再由拉环41顶面线孔43穿出,再朝上绕经二个枢设在上蜂巢20缺口201内的滑轮21,然后穿过上节中棒11顶端的二对称缺槽111,再朝下延伸穿过推杆72、套管71后而圈绕着拉制装置80的滑轮82,且该拉线84呈撑紧状态,所以当滑轮82升降时,拉环40必会受到拉线84的拉引而随之升降。而且,拉环40侧壁设有穿孔44以容置一扣件45,此扣件45配合弹簧46后再与一环形杆47结合,环形杆47并供一设在拉环40侧壁的垂向穿杆48穿入,此穿杆48顶端具有楔面481及细杆482,通过移动楔面481而使该环形杆47左右位移,同时也使扣件45也随的位移,达到扣入或退出上节中棒11顶端的穿孔112。
本实用新型的展开过程可先参考图6所示,该图为伞具未展开前的折收示意图,这时的中棒组10是收缩成单节状,欲展开伞具时,先以手动方式将中棒组10伸展,为如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这时因上中二节中棒11、12受到卡制扣件64的扣固而定位,中下二节中棒12、13则受到卡制扣件65的扣固而定位,所以伸展后的中棒组10已被定位而不得收缩。当下节中棒13往下延伸后,固定在下节中棒13顶端的滑轮82会通过二拉线84拉引拉环40上升,直至扣件45扣入上节中棒11的穿孔112内而定位;此时的下蜂巢30下端穿孔301内的扣件31受到弹簧32顶推影响而扣入上节中棒11近下端的穿孔113内而固定。
如图7所示,当使用者第一次按压握把50的按钮52后,挡块523退缩而使掣块53能够上升,但掣块53侧边的凸柱533受到下节中棒13的长槽132的限制而只能位移(L1),相对地也使上方推杆72在弹簧73推迫下而上升(L1),这时锥头721会压迫扣件31朝外退缩而脱离穿孔113,使下蜂巢30不再固定在上节中棒11并受到收缩弹簧63影响而上升,当上升至适当位置时顶端触碰拉环40的穿杆48,使穿杆48上升并使扣件45外移而脱离穿孔112,拉环40此时也不再固定在上节中棒11上端,惟此时三节中棒11~13间受到二卡制扣件64、65的固定,所以拉环40、下蜂巢30就无法下降,然而这时的伞骨61及伞布已呈展开状态,故可供使用者避雨或遮阳。
如图8所示,欲使伞具收折时,使用者对按钮52进行第二次按压,这时按钮内面的控制栓522可推动掣块53的凸柱533,使其收缩而脱离下节中棒13的长槽132,进而使掣块53上升,并使拉线56松弛而使上方的推杆72在弹簧73顶推下而上升,但是圆管722侧壁的长槽723受到套管71壁面插栓74的阻挡而只能上升(L2),相对地,掣块53也只能上升(L2)。当推杆72上升后,内壁的突部724会随的上升,并顶推卡制扣件64的圆柱644而使推片633往内偏转,使得突珠641内移而脱离上节中棒11的穿孔113,因此上中二节中棒11、12即不再卡固;此时,拉环40、下蜂巢30在扩张弹簧62的作用下(其弹力大于收缩弹簧63的弹力)而下降,同时上节中棒11也跟着下降。
再如图9所示,当上节中棒11下降至与中节中棒12下端时,会将卡制扣件65的突珠651朝内挤入而脱离穿孔122,使得中下二节中棒12、13不再卡固而产生脱离,因此上中二节中棒11、12就能顺利下降至与下节中棒13等齐,并恢复如图6所示收折状态,而伞骨61与伞面会随之折收整齐,不需人为整理。
由前述说明中可知本实用新型伞具具有自动展开及收折的优点,但最重要的是使用上的安全性,如果伞具的使用不够安全,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以手握着危险工具,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伞具自动收折时,下蜂巢30会以急快速度下降直至接近握把50为止,由于使用人手持握把50,所以手指上端就很容易成为被下蜂巢30撞击的部位,轻则疼痛,重则受伤瘀血,为了避免此一问题发生,可在下蜂巢30的下端增设护套90,例如图10、图11所示,此护套必须为软性缓冲结构,例如橡胶、硅胶、泡棉、软胶或弹簧线圈等,并以套设、黏贴或胶合等方式结合,护套90可为管状套设在下蜂巢30外围或下半外围,其底部除了具有穿孔91供中棒组10穿过外,更可将下蜂巢30底部予以包封。又如图12所示,护套90黏合在下蜂巢30下端,为便于结合可通过下蜂巢30底下的凸榫34与护套90的凹槽92相互配合稳固;或如图13所示,能以下蜂巢30底下的凹环35与护套90的凸环93相互嵌合稳固。
此外,也能在握把50上增设弹性护套90’,此护套具有弹性缓冲及防撞功能,更可让手掌位于护套90’下方而使触感更佳,并避免受到下蜂巢撞击。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在使用者单手控制下使伞具达到自动开伞及自动收折功能,更可让使用人在进出室内时能便于展开或收折伞具,而且利用防护装置可达到安全使用功能。

Claims (8)

1、一种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尤指一种利用握把上的控制装置来控制展开或收折的伞具,其特征在于:
在下蜂巢底部或外围设置有弹性护套,此护套为软性缓冲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伞具下的握把上端也设置有弹性护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护套可为下列其中之一:橡胶、硅胶、泡棉、软胶或弹簧线圈护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伞具构造包括一伸缩中棒组、一固定在上节中棒顶端的上蜂巢、一活动升降于上节中棒的下蜂巢、一设在上节中棒且位于上下二蜂巢之间的拉环、一固定在下节中棒底端的握把、以及由多根连接于上下二蜂巢间的伞骨;上蜂巢与拉环间的中棒串设有扩张弹簧,而拉环与下蜂巢间的中棒则串设有收缩弹簧;握把上还设有一组控制装置,而在中节中棒的棒内上端设有一组推掣装置,且在下节中棒的棒内上端设有一组拉制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握把的控制装置包括一设在握把嵌槽内的按钮、一位于下节中棒内的掣块;所述按钮的内侧设有一穿入握把导槽内的控制环及一穿入握把穿孔内的控制栓,该栓并串有弹簧,控制环是围绕在下节中棒外围的环块,在另端外壁有弹簧顶推着,而内壁设有挡块可穿入下节中棒的穿孔内而阻挡在掣块的上端;所述的掣块的底部被一收缩弹簧拉引,该弹簧另端固定在下节中棒底端,掣块的顶端则被一固定长度的拉线牵引,而拉线的上端则固定在推掣装置的推杆上端;掣块面向按钮的该端设有一凹孔,孔内容置有弹簧及被弹簧顶推的凸柱,且下节中棒下端适当位置处设有一长槽以容凸柱入于槽内后能具活动位移功能,长槽顶端对应着握把穿孔,按钮的控制栓可透过穿孔而推动凸柱。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中节中棒上端的推掣装置包括一容置在中节中棒内的套管、一容置在套管内的推杆、一介于套管内且用于顶抵推杆的扩张弹簧;前述推杆由一上锥头与一下圆管组成,此锥头直径大于中节中棒,所以锥头位于中节中棒上端,其顶端可固定或勾挂着前述拉线,而圆管壁面设有一长槽可供一穿过套管壁面的插栓穿入;对应长槽的壁面设有一缺槽及缺槽上方设有内凸的突部,其中,缺槽可供一卡制扣件嵌入,此卡制扣件为一弹片,弹片上端内壁具有横栓且一位于横栓末端的推片,而推片上的圆柱可被前述突部顶抵,卡制扣件下端叉片则插入缺槽下的叉口内而固定,而上端外壁的突珠则可用于嵌入中节中棒上端的穿孔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下节中棒上端的棒内设有一组拉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设在下节中棒内的柱栓、一设在柱栓的柱杆上的滑轮、一将柱栓固定在下节中棒内的插栓;所述滑轮拉引着拉线并为该条拉线的转绕点,而分歧成二条拉线的上端则绕经位于上节中棒顶端的左右二滑轮后,再与拉环结合;下节中棒上端的卡制扣件为一弹片,其下端的叉片插入柱栓的叉口内固定,而上端的突珠可扣入下节中棒上端的穿孔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拉环构造为中央具有供上节中棒穿入的槽孔,于槽孔两侧各设有滑轮以供拉线由拉环顶面的线孔穿出,而二拉线朝上绕经二个枢设在上蜂巢缺口内的滑轮后,再穿过上节中棒顶端的二对称缺槽,并朝下延伸穿过推杆、套管后,而圈绕着拉制装置的滑轮,且该拉线呈撑紧状态;而且,拉环侧壁设有穿孔以容置扣件,此扣件配合弹簧后而与一环形杆结合,环形杆并供一设在拉环侧壁的垂向穿杆穿入,此穿杆的顶端具有楔面及细杆。
CN 02246683 2002-08-22 2002-08-22 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7122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46683 CN2571225Y (zh) 2002-08-22 2002-08-22 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46683 CN2571225Y (zh) 2002-08-22 2002-08-22 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71225Y true CN2571225Y (zh) 2003-09-10

Family

ID=3371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4668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71225Y (zh) 2002-08-22 2002-08-22 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7122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0448A (zh) * 2013-03-07 2013-05-29 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全自动开收直骨伞
CN109335297A (zh) * 2018-09-30 2019-02-15 苏松林 一种旅游与居家用日用品收纳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0448A (zh) * 2013-03-07 2013-05-29 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全自动开收直骨伞
CN109335297A (zh) * 2018-09-30 2019-02-15 苏松林 一种旅游与居家用日用品收纳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134818A1 (zh) 全自动开收直骨伞
TW201221081A (en) Automatic folding/unfolding umbrella
CA2220160A1 (en) Multi-cycle releasable connection
CN2258710Y (zh) 动能动程变比式多节中棒定位型自动张收伞
CN101785596A (zh) 一种自动开合伞防护装置的收线改良结构
KR101325570B1 (ko) 완전 자동 우산
CN102228332B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变比调节结构
CN2571225Y (zh) 自动收折伞具的安全防护装置
KR101383598B1 (ko) 수동 펼침 및 자동 접힘식 다단 접이 우산
CN206822174U (zh) 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TWI358996B (zh)
CN2593614Y (zh) 自动开收伞
US20060201543A1 (en) Automatic close umbrella with automatic resetting feature
CN2749336Y (zh) 自动伞之伸缩中棒的固定结构
CN201139152Y (zh) 新型多用途晴雨伞
CA2700040C (en) Automatic folding structure for kites
CN2706559Y (zh) 改进的帐篷结构
EP2572602B1 (en) Shaft structure of automatic umbrella
CN2091564U (zh) 可自动开伞收伞之伞具
KR101255473B1 (ko) 접힘 시 펼침을 방지하는 안전형 자동우산
CN112190107B (zh) 一种投放式套被套设备
CN2796468Y (zh) 自动折叠式雨伞
CN2528263Y (zh) 自动收折伞具
CN202354574U (zh) 方便折叠的自动开收伞
CN115088927B (zh) 伞棒可任意收合的自动折叠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