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37139Y -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537139Y CN2537139Y CN02208117U CN02208117U CN2537139Y CN 2537139 Y CN2537139 Y CN 2537139Y CN 02208117 U CN02208117 U CN 02208117U CN 02208117 U CN02208117 U CN 02208117U CN 2537139 Y CN2537139 Y CN 253713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tallation portion
- terminal
- contact flat
- improved structure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003 hoof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224 prote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13 electro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CVOFKRWYWCSDMA-UHFFFAOYSA-N 2-chloro-n-(2,6-diethylphenyl)-n-(methoxymethyl)acetamide;2,6-dinitro-n,n-dipropyl-4-(trifluoromethyl)anili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C)=C1N(COC)C(=O)CCl.CCCN(CCC)C1=C([N+]([O-])=O)C=C(C(F)(F)F)C=C1[N+]([O-])=O CVOFKRWYWCSDM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将端子接脚部予以焊接后可与电路板上的电路形成电性连接,而供具有多插脚的对应电子产品来插接的电连接器。其主要是包括多端子信道及多个具有接触弹片的端子;其中所述的端子,是由一具有对应壁面的安装部及一延伸于该安装部下方的接脚部所构成;且其中的该安装部的两对应壁面,分别被切割出单边相连且折入该两对应壁面间的接触弹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将端子接脚部予以焊接后,可与电路板上的电路形成电性连接,而供具有多插脚的对应电子产品来插接的电连接器者。其主要是被要求:端子的两对称接触弹片,其用于供插脚接触的弹性接触位置,须与其弹性来源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且只有接触弹片的上端为悬空。以便达于:因为弹性来源位置的弹力可直接延伸,而使该两对称接触弹片的喇叭口部分可形成弹力稳定且平均的状态,且两接触弹片具有偏动程度极低的功效。
背景技术
具有多插脚的电子产品(如中央处理器),为能与电路板的电路产生作用,须利用一已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如中央处理器的插座)来安插,使电子产品的插脚可与电连接器及电路板电性连接。
上述电连接器是在其绝缘本体上具有对应于电子产品插脚(或称电子零件插脚)的多端子信道,且各该端子信道内则各插设有用于直接与所述插脚电性接触的端子。
请参阅图1所示的现有电连接器的端子1,是包括本体部11、接脚部13及接触弹片14,该本体部11的两边,是前伸有对称的所述两接触弹片14,用于相对夹接电子产品的插脚3(如图2C)
请参阅图2A所示的现有电连接器,其形成于绝缘本体200的各该端子信道2,具有与本体部11对应的两对称翼槽21;请参阅图2B所示,当端子1插置于该端子信道2内时,利用本体部11两端的嵌卡于所述两翼槽21,以达定位的效果,又图中所示,并为已安插电子产品,而使其插脚(指电子零件或电子产品的插脚)3已插置于所述喇叭口状导引部分(以下简称喇叭口)的入口处;再请参阅图2C所示,为平移电子产品而使其插脚3朝左推送的状态,当插脚3一进入所述喇叭口的内缩部分时,接触弹片14是会弹性地接触于插脚3的相应处,而使插脚3达到与端子1电性接触的目的。
第一,该现有端子1的两对称接触弹片14,其用于弹性接触于插脚3的弹性来源,经过多数道转折,如图1所示,致使其用于供插脚3电性接触的弹性接触位置、1与其本身的弹性来源位置,并非位于同一直线上,造成弹性来源位置的弹力无法直接延伸、而为间接延伸,相对的,该两对称接触弹片14所用于弹性接触于插脚3的喇叭口部分,形成弹力不稳定且不平均的状态。
第二,该两接触弹片14是并非只有上端部分悬空,造成接触弹片14无可避免的偏动,且两接触弹片14更具弹力不稳定、不平均、且可能各具有不同偏动程度的问题,任一接触弹片14又有过多的转折(指:由本体部11到喇叭口部分间的转折部分),如此一来,当插脚3由喇叭口的入口(后侧)朝喇叭口的出口(前侧)方向推送时,将使插脚3与两接触弹片14间,由于受力的不平均而有极大的可能会接触程度较多而受压过度、反之则较少(如图2C所示),实不如三点共平面的接触方式来得稳定。
第三,由于端子1的安插于端子信道2,是须予以稳固定位,否则将造成端子1的摇动;因此,请参阅图2B所示,端子信道2乃形成有供端子本体部11卡接的对称翼槽21,而使端子达于较为稳固、不摇动的功效。然如图3所示模具4的“部分仰视图”,用于供电连接器来形成图2A所示的端子信道2。图中,模具4的凹部42处是凸伸有一凸部41,而为使该凸部41得能在端子信道2形成有图2A所揭的对称翼槽21,所述凸部41乃须由矩形体变成T形体,因此在图3所揭的两对称加工区域401、402须相对的予以额外移除加工(例如放电的加工方式),但因放电加工特性的关系,用电极以放电移除两加工区域401、402,加工效率慢,且由于电极消耗的加工特性,无可避免的会有相当程度的残留R角,导致H1、H2间及H3、H4间的间隙6无法达到0.10mm的期望值,使该间隙6对端子本体部11的定位功能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主要是使端子的两接触弹片的弹性接触位置,可与弹性来源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且只有接触弹片的上端为悬空,以便达弹性来源位置的弹力可直接延伸、两对称接触弹片的喇叭口部分可形成弹力稳定且平均的状态、及两接触弹片具有偏动程度极低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使插脚的推送方向为由前往后推(与现有技术相反),以便与电子产品插脚的接触可达2-3点,优于现有电连接器的1-2点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是在接触弹片外侧三方予以保护,使该接触弹片于制作过程中(如电镀加工或组装加工等),受到良好的保护,以便降低不良率,更加确保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通过端子外形的简化,使相配合的端子信道也简化为相当单纯的矩形,故模具乃能以精度高、效率快的研磨加工即可完成,不需使用效率慢且残留R角的放电加工制作方法,相对也使各个零组件的精度提高且组装品质也好。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主要是包括多端子信道及多个具有接触弹片的端子。其中,所述端子是由一具有对应壁面的安装部及一延伸于该安装部下方的接脚部所构成;且该安装部的两对应壁面,是分别被切割出单边相连且折入该两对应壁面间的接触弹片者。以便弹性来源位置(单边相连处)的弹力可直接延伸、两对称接触弹片的喇叭口部分可形成弹力稳定且平均的状态、及因直接由壁面形成该两接触弹片而具有偏动程度极低的功效。
再者,可使两对称接触弹片的喇叭口的出口,恰对应于安装部两对应壁面间的连接部,电子产品的插脚可与该两接触弹片及所述的该连接部接触,而达到2-3点的较佳电性接触。
又,所述端子的安装部,其断面是可为一垂直弯折的马蹄形,以由两对称侧壁及一后壁构成该安装部,而两接触弹片则是由所述的侧壁来形成。以便在接触弹片外侧三方予以保护,而能降低不良率,且更加确保品质。
进者,所述端子信道的形状,更是可对应于上述安装部的轮廓形状,而得能简化为一相当单纯的框状(或矩形状)端子信道。故模具的加工乃有精度高、效率快的功效,相对也使各个零组件的精度提高且组装品质也佳;且端子一安插于端子信道即达到稳固定位的状态,故也无须对模具进行额外加工(如现有即须加工出401、402两加工区域)。
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主要是包括多端子信道及多个具有接触弹片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由一具有对应壁面的安装部及一延伸于该安装部下方的接脚部所构成;
该安装部的两对应壁面,分别被切割出单边相连且折入该两对应壁面间的接触弹片。
所述的端子的安装部,其两对称接触弹片是具供插脚移入导引用的喇叭口,且该喇叭口的入口恰对应于安装部的横向唯一开口。
所述的电子产品的插脚推送方向为该安装部的端子的后侧或相反于该安装部的横向唯一开口方向。
所述的端子的两对称接触弹片,其喇叭口的出口恰对应干安装部两对应壁面间的连接部,电子产品的插脚则可与该两接触弹片及所述的该连接部接触。
所述的端子的安装部,其断面可为一垂直弯折的马蹄形,以由两对称侧壁及一后壁构成该安装部,而两接触弹片则由所述的侧壁来形成。
所述的端子信道的形状,可对应于所述安装部的轮廓形状,而为一框状的端子信道,所述安装部紧贴于端子信道的内壁。
所述的端子的两对称接触弹片,可以其被半切的单边相连部分为依据,而予以相对内折。
所述的端子的两对称接触弹片,其单边相连部分可位于所述接触弹片的底边。
所述的端子信道的形状,可对应于所述安装部的轮廓形状。
所述的端子的安装部,可于所述两相对壁面的前边处,分别形成有供作用于端子信道内壁的干涉部。
为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技术内容,谨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的端子立体外观图;
图2A是现有电连接器在插接电子产品前的部分俯视示意图,显示电连接器中的单一端子信道;
图2B是现有电连接器在插接电子产品时的部分俯视示意图,显示电子产品插脚未推送前的状态;
图2C是现有电连接器在插接电子产品后的部分俯视示意图,显示电子产品插脚推送后的状态;
图3是现有电连接器用于形成其端子信道的部分模具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端子于侧视时的切割线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的前视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插接电子产品前的部分俯视示意图,显示电连接器中的单一端子信道;
图7B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插接电子产品时的部分俯视示意图,显示电子产品插脚未推送前的状态;
图7C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插接电子产品后的部分俯视示意图,显示电子产品插脚推送后的状态;
图7D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插接电子产品后的部分俯视示意图,显示电子产品插脚推送到底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7B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状态部分示意图(仅揭示电连接器的单一端子信道6、其内部端子5及已被剖面的电子零件插脚或电子产品插脚7),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所述的电连接器,主要是包括多端子信道6及多个具有接触弹片52的端子5。
请参阅图4、图5所示,该端子5是由安装部51及接脚部54所构成;该安装部51是具有两对称侧壁512,而该两对称侧壁512间的横向后侧开口,则具有一后壁511,使该安装部51的横向仅具前侧开口,整个安装部51的断面乃为一垂直弯折的马蹄形(如图7B所示);当然,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部51并不限定于该垂直弯折的马蹄形,第二,所述后壁511也可非为整片封闭状,仅须为一得能连接该两侧壁512的横梁式连接部、或可进一步使该连接部可与插脚接触的型式均可(图略)。该安装部51的后壁511底边,向下延伸出用于焊接的所述接脚部54。
请参阅图4所示,端子5的该安装部51,其两对应侧壁512,是被以全切及底边半切的方式,切割出切割线501、502及半切线503,而相应地各切割出单边相连的接触弹片52(如图5所示),且两接触弹片52并彼此对称者;所述的两对称接触弹片52,是以其被半切的单边相连部分:半切线503为依据,而予以相对内折,以便形成如图5、图6所示的端子5。
请参阅图5、图6所示,所述端子5的两对称接触弹片52,其上端也形成有用于供插脚移入的“喇叭口导引部分”,特别是其喇叭口的出入口方向是须与现有相反,而为一种出口位于“朝向后壁511”的端子后侧、而入口位于“朝向该安装部51的横向唯一开口方向”的端子前侧。
请参阅图7A所示,是为电连接器中,形成千绝缘本体600的单一端子信道6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中所示的该端子信道6,其形状是相应于上述端子5的安装部51的轮廓形状,而为一单纯而易于制造的框状或矩形状端子信道6。
请参阅图7B所示,将前述的端子5予以安插于端子信道6内后,端子的安装部51三壁是能紧贴于端子信道6的相应内壁,且两对称侧壁512前边处的各该干涉部53,也适能受到端子信道6对应内壁的干涉;如此,使端子的安装部被稳固的安插于端子信道6内,两侧壁512依据其紧贴的内壁而水平对称,使两接触弹片52也能相对的彼此对称者。图中并已将电子产品(已剖掉,故图中未揭示)的插脚7插置于喇叭口入口处。
请参阅图7C所示,利用推移电子产品而使其插脚7朝喇叭口的出口方向(或相反于安装部5,1横向唯一开口的方向,又或后壁511的方向)被推送,使插脚7可同时被两对称接触弹片52所弹性接触,以便达两点电性接触的状态。
请参阅图7D所示,当将所述插脚7推送至底时,插脚7乃能更进一步与后壁511接触,而达三点电性接触的最稳定状态。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如下述的诸多进步性功效:
1、两对称接触弹片52的单边相连部分,即为其弹性来源位置;而两对称接触弹片52上端的喇叭口部分,即为其弹性接触位置,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来源位置与弹性接触位置乃位于同一直线上,弹性来源位置的弹力乃可直接往上延伸,则两接触弹片52的喇叭口部分即可达到弹力稳定且平均的功效者。
2、由于两对称接触弹片52的形成,是在两对称的侧壁512以单边相连的切割方式来直接形成,且端子的安装部51又紧贴于端子信道6的内壁,以便使两对称接触弹片52的偏动程度被降至极低者。
3、利用该对称接触弹片52是以单边相连的方式形成于相应侧壁512,而各该侧壁512又紧贴于端子信道6的相应内壁,故该两接触弹片52的偏动程度极低、对插脚7的弹性接触又极稳定、极平均。再利用两接触弹片52上端喇叭口的出口是恰为后壁511,以便使电子产品插脚7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电性接触,可达2-3点的较佳且稳定的电性接触者。
4、利用端子的安装部51本身,即为一俯视为矩形框状的构造体,因此,只要端子信道6的形状与其轮廓形状相对,即能在一将端子5安插于端子信道6内后,安装部51就能立即被稳固的定位于端子信道6内;相对的,通过端子外形的简化,使相配合的端子信道也简化为相当单纯的矩形框状,故模具乃能以精度高、效率快的研磨加工即可完成,不需使用效率慢且残留R角的放电加工制程,相对也使各个零组件的精度提高且组装品质也好。
5、由于接触弹片52的外侧三方,是具侧壁512及后壁511的保护,使该接触弹片于制程中(如电镀加工或组装加工等)可受到良好的保护,以便降低不良率,更加确保品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可改善现有的诸多缺失,确可达所述的诸多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不一一赘述。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主要是包括多端子信道及多个具有接触弹片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由一具有对应壁面的安装部及一延伸于该安装部下方的接脚部所构成;
该安装部的两对应壁面,分别被切割出单边相连且折入该两对应壁面间的接触弹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的安装部,其两对称接触弹片是具供插脚移入导引用的喇叭口,且该喇叭口的入口恰对应于安装部的横向唯一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产品的插脚推送方向为该安装部的端子的后侧或相反于该安装部的横向唯一开口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的两对称接触弹片,其喇叭口的出口恰对应干安装部两对应壁面间的连接部,电子产品的插脚则可与该两接触弹片及所述的该连接部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的安装部,其断面可为一垂直弯折的马蹄形,以由两对称侧壁及一后壁构成该安装部,而两接触弹片则由所述的侧壁来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信道的形状,可对应于所述安装部的轮廓形状,而为一框状的端子信道,所述安装部紧贴于端子信道的内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的两对称接触弹片,可以其被半切的单边相连部分为依据,而予以相对内折。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的两对称接触弹片,其单边相连部分可位于所述接触弹片的底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信道的形状,可对应于所述安装部的轮廓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的安装部,可于所述两相对壁面的前边处,分别形成有供作用于端子信道内壁的干涉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2208117U CN2537139Y (zh) | 2002-03-20 | 2002-03-20 |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2208117U CN2537139Y (zh) | 2002-03-20 | 2002-03-20 |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537139Y true CN2537139Y (zh) | 2003-02-19 |
Family
ID=33688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22081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37139Y (zh) | 2002-03-20 | 2002-03-20 |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537139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9951A (zh) * | 2010-03-10 | 2010-10-13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的联接器或插座结构 |
-
2002
- 2002-03-20 CN CN02208117U patent/CN253713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9951A (zh) * | 2010-03-10 | 2010-10-13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的联接器或插座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7206C (zh) | 防水式绝缘位移式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47032C (zh) | 印刷电路板用的边缘连接器 | |
CN1294678C (zh) | 电连接器 | |
CN1218441C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1138320C (zh) | 两件式微电子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36632C (zh) | 低形模块化电接插件和包括该电接插件的通信卡 | |
CN1146078C (zh) | 用于调谐电气端子的阻抗的方法与结构 | |
CN1227783C (zh) | 具有滤波器插件的模块化插座及其接头 | |
CN1714475A (zh) | 三联/六联插座 | |
CN1639920A (zh) | 推入式接线器 | |
CN1173750A (zh) | 边缘插件连接器的电气接线端子的制造 | |
CN1172360A (zh) | 接头插座件 | |
CN1610191A (zh) | 电连接器 | |
CN1707858A (zh) | 零插入力双梁表面安装触头 | |
CN200950516Y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290232C (zh) | 自对齐的电接插件系统 | |
CN2537139Y (zh) |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 |
CN114530657A (zh) | 在高压电池中连接电池模块的电池单元堆的方法 | |
CN1624985A (zh) | 连接器 | |
CN108847539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653888A (zh) | 一种片式插孔结构及连接器 | |
CN1126203C (zh) | 压力接触连接器 | |
CN1845385A (zh) | 向壳体安装端子类部件的安装结构 | |
CN2807509Y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1599145A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LIAO XIUMEI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N JIANZHONG Effective date: 20030829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30829 Patentee after: Liao Xiumei Patentee before: Lin Jianzhong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