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82770Y - 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482770Y CN2482770Y CN 01228920 CN01228920U CN2482770Y CN 2482770 Y CN2482770 Y CN 2482770Y CN 01228920 CN01228920 CN 01228920 CN 01228920 U CN01228920 U CN 01228920U CN 2482770 Y CN2482770 Y CN 248277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module
- control module
- mobile phone
-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包括从空间上彼此独立的主体单元、耳机单元与话筒单元。通过在主体、耳机与话筒单元内分别设置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基带控制与蓝牙模块组成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无线或有线接口),使耳机与话筒单元能通过近距离小功率无线协议与主体单元间通讯,耳机,话筒能分别设置在离开主机的耳朵附近和佩带在肩膀、衣领处。通过设置语音识别芯片,无需手的介入就可通话。方便使用,并有效降低辐射在通话时对人体脑部的危害至目前的1/30。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电话,是一种具有独立耳机单元与话筒单元并分别从空间上与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分隔的移动电话。可降低手持移动电话通话时对人体的无线幅射危害,提高手持移动电话使用的方便性。
普通手持移动电话的原理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主要包括电池10、信号处理/控制模块7和分别与信号处理/控制模块7连接的送话模块1、受话模块2、射频模块3、号码/信息输入模块4、显示模块5和身份鉴别模块6,还可设置对外数据接口9,天线8与射频模块3连接。信号处理/控制模块7内包括有中央处理单元(CPU)、内存和控制电路。普通手持移动电话的信号处理主流程是:受话模块2将话音模拟信号送信号处理/控制模块7,处理成数字基带信号,再经射频模块3转换成射频信号送天线8发射;天线8接收的射频信号送射频模块3解调成数字基带信号,再经信号处理/控制模块7恢复成模拟信号,由送话模块1输出话音。其中,信号处理/控制模块7与射频模块3之间,双向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是通过机内有线直接连接、直接传输的。
手持移动电话对人体的无线电辐射主要来自于射频模块3及天线8。
虽然手持移动电话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是移动电话在通讯时的无线电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而成为移动电话用户和普通大众热切关心的话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持移动电话的发射功率已从最初的数瓦甚至数十瓦降到了目前的2瓦以下,有效降低了无线电辐射的强度。在此基础上,围绕降低无线电辐射的问题,又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如设置移动电话的有线耳机、采用蓝牙协议的蓝牙耳机和防辐射磁贴等附件,有的公开文献还建议将传统的天线向上的结构改变为天线向下的结构,即让天线8在物理空间上接近受话模块2,而离开送话模块1。
以上的种种技术措施,由于射频模块3及天线8仍然离人体很近,在键盘拨号、手持通话时,人体又必须贴近移动电话,因此降低辐射的效果不大;此外,虽然有线耳机离开手持移动电话的距离可以达到3米,但有线耳机使用不方便,应用面相对也较小。总之,上述诸项技术方案都不能有效地解决移动电话的无线电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问题。
此外,目前使用移动电话还需要手持,不够方便;使用有线耳机虽然有无需手持的优点,但由于有线耳机体积较小,找到耳机并将它们佩带好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从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现有的蓝牙耳机是将耳机和话筒组合在一起,由于体积较大,将其佩带在头部亦很难被一般人接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具有独立的耳机单元与话筒单元,并分别从空间上与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分隔,可有效降低移动电话通话时对人体的无线幅射危害,提高移动电话使用时的便利性。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包括电源、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和分别与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的送话模块、受话模块、射频模块、号码/信息输入模块、显示模块与身份鉴别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和分别与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的射频模块、号码/信息输入模块、显示模块与身份鉴别模块设置在一个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内;所述的送话模块设置在一个话筒单元内;所述的话筒单元内也设置有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并与送话模块连接;所述的受话模块设置在一个耳机单元内;所述的耳机单元内也设置有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并与受话模块连接;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内还设置有用于单元间互联通讯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分别与各单元内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彼此从空间上独立,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进行通讯。
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分别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所述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采用小功率、近距离标准无线通讯协议的无线接口。
所述的小功率、近距离的标准无线通讯协议是蓝牙协议或无线局域网协议或微微网协议。
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话筒单元间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的无线通讯连接;所述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与基带控制模块、标准无线接口、天线顺序连接构成。
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耳机单元间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的无线通讯连接;所述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耳机单元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与基带控制模块、标准无线接口、天线顺序连接构成。
所述的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间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的无线通讯连接;所述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与基带控制模块、标准无线接口、天线顺序连接构成。
所述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采用有线接口和传输线连接。
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所述的话筒单元间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的有线通讯连接;所述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话筒单元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与基带控制模块、标准有线接口、连接线顺序连接构成。
所述的话筒单元与所述的耳机单元间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的有线通讯连接;所述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与基带控制模块、标准有线接口、连接线顺序连接构成。
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内还设置有识别语音输入的语音识别模块,与所述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内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的语音识别模块与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集成为一个模块。
所述的话筒单元内还包括有识别语音输入的语音识别模块和控制打开或关闭话筒或信号处理/控制模块的控制开关,语音识别模块与话筒单元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的语音识别模块与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集成为一个模块。
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内还包括有对外数据接口,与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移动电话,由于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耳机单元、话筒单元彼此在空间上独立,使用者可以将耳机单元佩带在耳朵上或耳朵后,将话筒单元佩带在肩膀上或衣领上,而让内含有射频模块的移动电话主体远离人体,耳机单元的通讯控制部件通过蓝牙协议从主体单元接受信号,转换成话音信号从耳机输出,由于相应的模块可以由集成芯片完成,功耗小,只需由钮扣电池供电,因而整个耳机单元的体积可以很小,与目前的耳塞相仿,易于长期佩带。由话筒单元采集的语音信号通过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再由通讯控制部件通过蓝牙(Blue Tooth)协议从标准接口发送到移动电话主体单元。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协议或微微网(Piconet)协议进行单元间的通讯。
这样,整个通话过程不需要手的参与,可极大地方便使用者;且由于在整个通话过程中,移动电话主体单元没有贴近大脑,按辐射强度与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计算,在用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移动电话通话时,射频模块离人脑的距离可以是原有距离的三倍以上,从而可以将射频辐射降低到1/27以下。
由于在移动电话主体内设置了语音识别模块,在接收到来话时,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可以通过单元间通讯开启话筒,而使用者则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或手动控制方式来接受或拒绝通话。而在使用者拨出电话时,可以通过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内信息输入模块的键盘开始拨号,移动电话主体单元通过单元间通讯也可以开启话筒,开始一次通话。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移动电话,所增加的语音识别功能,可以识别到使用者的语音命令及语音拨号,即使用者可以通过语音命令开启话筒单元,一旦识别到语音拨号命令,就开始向主体单元直接发送语音信号或发送调制后的语音信号,此后的拨号则可以通过发送语音进行。
话筒单元的语音识别功能也可以识别全部语音拨号,然后发送到主体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移动电话,其分体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耳机单元与话筒单元,可以只分别设置一个,也可以按需要设置成多个,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耳机单元及话筒单元间均可通过标准接口按小功率、近距离的标准无线通讯协议建立起通讯连接,也可直接进行有线连接。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耳机单元及话筒单元间可分开的距离,是两者间所采用的标准通讯协议所能达到的距离。
由移动电话主体单元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输出数字基带信号送入主体单元侧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再通过相应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发送到耳机单元侧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耳机单元侧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接受到信号后,由耳机单元侧的通讯控制模块交由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转换成语音信号,由送话模块输出话音。
话筒单元侧由受话模块将话音变成模拟电信号,由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变成数字基带信号,再由话筒单元侧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发送到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侧。移动电话主体单元接到来电后,除控制在耳机单元产生振铃外,还向话筒单元发送开启话筒的信号,话筒单元接到开启话筒信号后,开启话筒,即话筒单元的通话开关可以由使用者通过语音命令打开,或者通过主体单元发命令打开,也可以在话筒单元设置机械式通话开关,由使用者手动打开。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图1是普通手持移动电话的原理性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话第一实施例各分体单元的整体结构及信号处理流程框图,包括主体、耳机单元及话筒单元的原理性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话第三实施例耳机单元的结构及信号处理流程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话第四实施例话筒单元的结构及信号处理流程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话第五实施例各分体单元的整体结构及信号处理流程框图,包括主体、耳机单元及话筒单元的原理性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话第六实施例话筒单元的结构及信号处理流程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话第七实施例各分体单元的整体结构及信号处理流程框图,包括主体、耳机单元及话筒单元的原理性结构。
图8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话八实施例各分体单元的整体结构及信号处理流程框图,包括主体、耳机单元及话筒单元的原理性结构。
图9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话第九实施例,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具有独立的射频单元时的结构及信号处理流程框图。
图10是典型语音识别芯片及逻辑连接电路图。
图11是典型蓝牙芯片及逻辑连接电路图。
图1说明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参见图2,图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移动电话第一实施例各分体单元的整体结构及信号处理流程。包括移动电话主体单元21、耳机单元22和话筒单元23,三个单元通过蓝牙协议通讯。
移动电话主体单元21包括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11,含有语音识别模块217、中央处理单元21e、存储器及外围电路210,信息输入模块212,显示模块213,带有天线21c的射频模块216,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15(包含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214、基带控制模块218和带有天线21a的蓝牙模块/无线接口模块219)。
耳机单元22包括有送话模块221、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22,和带有天线227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24(包含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223、基带控制模块226和蓝牙模块/无线接口模块225)。
话筒单元23包括有受话模块231、语音识别模块232、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33和带有天线238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35(包含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234、基带控制模块237和蓝牙模块/无线接口模块236)。
上述的接口215、224或235可以是蓝牙模块电路或是一集成蓝牙芯片。
各单元21、22、23中分别设置有电池21d、22d、23d,用于为各单元供电。
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中的射频模块216接受射频信号,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11;射频模块216将来自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11的数字基带信号通过射频模块216转换成射频信号发送出去。
语音识别模块217识别由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11传入的语音命令。语音识别模块217可由单独的语音芯片构成,或与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11集成为一个模块。
显示模块213显示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11的相关信息。
信息输入模块212将使用者的命令输入给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11。
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15受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11控制,向耳机单元22发送话音的数字基带信号和接受话筒单元23的数字基带信号及向话筒单元23发送开启受话模块231的命令。
耳机单元22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24与移动电话主体单元21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15进行单向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接受来自移动电话主体单元21的信号,并由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22转换成话音模拟信号,由送话模块221产生话音。
话筒单元23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35与移动电话主体单元21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15进行双向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接受来自移动电话主体单元21的信号,并由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33转换成控制命令,开启受话模块231;受话模块231产生的话音模拟信号,由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33产生数字基带信号,由单元间通讯接口235传输至移动电话主体单元21。
受话模块231产生的话音模拟信号,由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33产生数字基带信号和由语音识别模块232识别语音命令,开启由单元间通讯接口235向移动电话主体单元21传输。
话筒单元的语音识别模块232识别使用者的语音输入,或仅需识别开机和关机等几条简单的语音命令,以打开或关闭话筒单元23向单元间通讯接口235的输入,由主体单元的语音识别模块217进一步识别其它复杂的输入。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可在话筒单元23中设置机械式开关以替代语音识别模块232,在使用者需要拨号时,触发一下话筒单元,将受话模块231及蓝牙信道打开,向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传送开启使用的命令,当移动电话主体单元收到来电时,则可以自动唤醒话筒单元的蓝牙信道,控制打开话筒进行通话,这样话筒单元就无需语音识别单元,而可在不明显降低功能的情况下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结构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移动电话主体单元21并不直接与耳机单元22通讯,主体单元21射频模块216接受射频信号,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由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11并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15发送到话筒单元23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35,话筒单元23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35接受后,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234控制,发送到耳机单元22的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224,转换成基带信号并由送话模块221发出话音。
第二实施例将话筒单元作为耳机单元与主体单元间的中继,从而可降低对耳机单元的功率及尺寸要求。
参见图3,第三实施例采用一种简化的耳机单元结构。耳机单元32包括有电池32d、送话模块321和带有天线327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324(包括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323、基带控制模块326和蓝牙模块/无线接口模块325)。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323控制将接受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由基带控制模块326直接送往送话模块321发出语音。由于耳机单元32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信号发出话音,与其它单元交互乃至选择单元的功能并不常用,因此第三实施例的设计可有利于降低成本。
参见图4,第四实施例采用一种简化的话筒单元结构。话筒单元43包括有电池43d、受话模块431和带有天线438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435(包括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434、基带控制模块437和蓝牙模块/无线接口模块436)。受话模块431产生的话音模拟信号,直接输入到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435的语音输入端,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向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传输。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434可以完成简单的单元间通讯控制功能(在更简单的情况下,该部分也可被省略)。
与第一实施例相似,话筒单元43也可设置输入开关439,在不进行通话时关闭受话模块431或麦克风对话筒单元的输入。
参见图5,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所不同的是在耳机单元52和话筒单元53之间采用连接线54相连。话筒单元53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535包含有两个部分:一部分同实施例一类似,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534、基带控制模块537和蓝牙模块/无线接口模块536组成,负责与主体单元21进行无线通讯;另一部分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53c、基带控制模块53b和有线接口模块53a组成,负责与耳机单元52的有线连接。相应的耳机单元52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523、基带控制模块526和有线接口模块525组成。主体单元21、耳机单元52及话筒单元53中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不再赘述。
主体单元21的射频模块216接受射频信号,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由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11控制,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15发送到话筒单元53的通讯接口模块535,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535接受后,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534控制,经由53c、53b和53a和通过连接线54发送到耳机单元52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524,转换成基带信号由送话模块221发出话音。
第五实施例将话筒单元53作为耳机单元52与主体单元21间的中继,并省去耳机单元52的无线结构部分,从而使得对耳机单元52的功率及尺寸的要求都可以降低。
参见图6,第六实施例是图5所示第五实施例的简化结构,由话筒单元63的有线接口模块63a通过连接线64直接连接至耳机/受话模块62。
参见图7,第七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所不同的是在主体单元71与话筒单元73之间采用连接线74相连,话筒单元73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735包含有两个部分:一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234、基带控制模块237及蓝牙模块/无线接口模块236组成,负责与耳机单元22进行无线通讯;另一部分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73c、基带控制模块73b和有线接口模块73a组成,负责与主体单元71的有线连接。相应的主体单元71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71f、基带控制模块71g和有线接口模块71h组成。主体单元71、耳机单元22、话筒单元73中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似的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主体单元71的射频模块216接受射频信号,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由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11控制,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715和连接线74发送到话筒单元73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735的有线部分。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735接受后,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73c控制,经由234、237和236并通过天线238发送到耳机单元22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24,转换成基带信号由送话模块221发出话音。
受话模块231接受语音,传送到信号处理/控制模块233交由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735,并通过有线接口73a、连接线74发送到主体单元71的有线接口71h。
参见图8,第八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所不同的是在主体单元81和话筒单元83之间采用连接线84相连,主体单元81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815包含有两个部分:一部分同第一实施例类似,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814、基带控制模块818和蓝牙模块/无线接口模块819组成,负责与耳机单元83进行无线通讯;另一部分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81f、基带控制模块81g和有线接口模块81h组成,负责与话筒单元83的有线连接。
主体单元81与话筒单元83的通讯连接与第七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主体单元81与耳机单元22的通讯连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9,第九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所不同的是,主体单元91具有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射频单元95,独立的射频单元由电池959、射频模块956、基带控制模块955、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958和天线957构成。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958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954、基带控制模块953与蓝牙控制/无线接口模块952和天线951组成。
射频模块956接受射频信号,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后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958发送给主体单元91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15。
主体单元91需要发送给基站的信号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215发送到射频单元95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958,由射频模块956通过天线957发射。
上述各实施例及模块的结构可以相互结合,实施者可以采用自己熟悉的通讯协议,也可以采用标准协议,以提高与其它型号产品的互操作性。
参见图10,语音识别功能可以在移动电话主体单元21的信息处理/控制模块211中进行,以利用其内的中央处理单元。也可采用专用的语音识别芯片。语音识别芯片可以采用WinBond ISD SR3000,图11给出了它的逻辑电路。包括有耳机/话筒放大器101、解码器102(MC145481)、耳机/话筒/主体中央处理芯片103(ISD SR3000)和16Mbit快闪存储器104(ROM)、64Kbit存储器105(SRAM,W26L010A),106是相应的主机。
参见图11,图中示出一个典型的蓝牙芯片的连接电路。由于它的内部设有微处理器,并可外接存贮器,因此通常无需再单独设置基带控制模块和实现单元间通讯的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而可代替图2中的214、215或234、235或223、224。对于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的外围控制功能,如打开话筒等,都可以由微处理器控制实现,只需简单地添加一些公知公用的译码器与开关电路。
蓝牙芯片可以直接给出可供送话模块221使用的信号。耳机单元22一般无需与移动电话主体单元21交互,所以可以省去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223。
Claims (15)
1.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包括电源、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和分别与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的送话模块、受话模块、射频模块、号码/信息输入模块、显示模块与身份鉴别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和分别与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的射频模块、号码/信息输入模块、显示模块与身份鉴别模块设置在一个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内;所述的送话模块设置在一个话筒单元内;所述的话筒单元内也设置有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并与送话模块连接;所述的受话模块设置在一个耳机单元内;所述的耳机单元内也设置有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并与受话模块连接;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内还设置有用于单元间互联通讯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分别与各单元内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彼此从空间上独立,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进行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分别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采用小功率、近距离标准无线通讯协议的无线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功率、近距离的标准无线通讯协议是蓝牙协议或无线局域网协议或微微网协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话筒单元间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的无线通讯连接;所述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与基带控制模块、标准无线接口、天线顺序连接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耳机单元间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的无线通讯连接;所述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耳机单元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与基带控制模块、标准无线接口、天线顺序连接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间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的无线通讯连接;所述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与基带控制模块、标准无线接口、天线顺序连接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采用有线接口和传输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所述的话筒单元间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的有线通讯连接;所述移动电话主体单元与话筒单元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与基带控制模块、标准有线接口、连接线顺序连接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话筒单元与所述的耳机单元间通过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的有线通讯连接;所述话筒单元与耳机单元的单元间通讯接口模块由单元间通讯控制模块与基带控制模块、标准有线接口、连接线顺序连接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内还设置有识别语音输入的语音识别模块,与所述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内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语音识别模块与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集成为一个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话筒单元内还包括有识别语音输入的语音识别模块和控制打开或关闭话筒或信号处理/控制模块的控制开关,语音识别模块与话筒单元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语音识别模块与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集成为一个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电话主体单元内还包括有对外数据接口,与所述的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1228920 CN2482770Y (zh) | 2001-06-22 | 2001-06-22 | 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1228920 CN2482770Y (zh) | 2001-06-22 | 2001-06-22 | 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482770Y true CN2482770Y (zh) | 2002-03-20 |
Family
ID=33643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122892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82770Y (zh) | 2001-06-22 | 2001-06-22 | 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482770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6881C (zh) * | 2005-07-22 | 2009-01-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呼叫控制方法与系统 |
CN1728777B (zh) * | 2004-07-30 | 2010-05-26 | 索尼株式会社 | 视频摄像机装置 |
WO2014089920A1 (zh) * | 2012-12-13 | 2014-06-19 | Chen Ziming | 一种将便携式设备中语音通话分离的方法及装置 |
-
2001
- 2001-06-22 CN CN 01228920 patent/CN248277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8777B (zh) * | 2004-07-30 | 2010-05-26 | 索尼株式会社 | 视频摄像机装置 |
US7728874B2 (en) | 2004-07-30 | 2010-06-01 | Sony Corporation | Video camera apparatus |
CN100456881C (zh) * | 2005-07-22 | 2009-01-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呼叫控制方法与系统 |
WO2014089920A1 (zh) * | 2012-12-13 | 2014-06-19 | Chen Ziming | 一种将便携式设备中语音通话分离的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166231A1 (en) |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internet/network telephony | |
CN101605293B (zh) | 在助听器和电话之间具有低功率无线链路的助听器系统 | |
CN201860365U (zh) | 一种适合聋哑人使用的手机装置 | |
CN201323575Y (zh) | 蓝牙耳机 | |
CN2482770Y (zh) | 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 | |
CN1816069A (zh) | 移动通信终端的多方通话装置 | |
CN104410932A (zh) | 一种基于VoWLAN的无线对讲系统及对讲机 | |
CN201365288Y (zh) | 移动电话 | |
CN101848264A (zh) | 一种电话转接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电话 | |
CN1633039A (zh) | 局域内手机之间或手机与固定电话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 | |
CN201252537Y (zh) | 一种无线耳机及移动终端 | |
CN106656274A (zh) | 一种语音传输系统 | |
CN203086519U (zh) | 一种自动转接装置 | |
CN209930248U (zh) | 一种天线内置的耳塞对讲机 | |
CN201323626Y (zh) | 具有gsm/gprs远程控制功能的电视机 | |
CN209949091U (zh) | 颈挂脖式耳塞对讲机 | |
CN209767520U (zh) | 一种超长待机的耳塞对讲机 | |
CN209949090U (zh) | 一种迷你型耳塞对讲机 | |
CN211531083U (zh) | 人工智能语音中转装置及usb人工智能语音中转装置 | |
CN202679463U (zh) | 移动终端和用于移动终端的耳机接口处理电路 | |
KR200198069Y1 (ko) | 데이터와 음성을 송,수신할 수 있는 무선 네트워크시스템 | |
CN2757439Y (zh) | 蓝牙音频适配器 | |
CN206274647U (zh) | 一种蓝牙手咪 | |
CN201263175Y (zh) | 基于wlan的无线耳机及由无线耳机和移动终端组成的系统 | |
CN2938583Y (zh) | 数字集群车载对讲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