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71176Y - 自动开收伞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动开收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71176Y
CN2471176Y CN 01208224 CN01208224U CN2471176Y CN 2471176 Y CN2471176 Y CN 2471176Y CN 01208224 CN01208224 CN 01208224 CN 01208224 U CN01208224 U CN 01208224U CN 2471176 Y CN2471176 Y CN 247117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intervalve
pipe
outer tube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082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火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y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y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0120822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7117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7117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7117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伞身主体以不同长短的外管、中间管及内管构成,使上伞巢固定于内管上端,下伞巢固定于外管顶端;一以张力状态设于外管内部及内管外周的压缩弹簧,则使其上下端分别弹性抵靠下伞巢及中间管顶端;伞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一按钮及第二按钮,第一、二按钮可分别控制卡勾机构,供驱使外管及下伞巢上推,以压缩弹簧的第一段张力自动开伞,或以压缩弹簧的第二段张力自动收伞,从而以此单一弹簧作为自动开收伞的动力元件。

Description

自动开收伞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尤其能以更简化的构造设计控制自动开伞及收伞。
伞具主要是可撑张一特定大小的伞面,供遮雨或遮挡阳光的直接照射。一般伞具当然具有可将伞面撑张的相关伞骨构件,但传统伞具均需以人手推开伞骨构件,或在不使用时以人手将其回拉收伞。
因为以人手推张开伞较为麻烦,近代伞具则大都能以一控制钮的按压即可将伞面自动打开。此种能自动开伞但必需以人手回拉收伞的结构被延用相当长的期间,于近日才有各种可自动开收伞的结构设计。
但要在能自动开伞的伞具上加设可自动收伞的机构却变得相当复杂,其动力构件至少包括一开伞弹簧及数多的收伞弹簧,不仅使整个伞具结构非常复杂,在元件的制作及组装亦更为麻烦与费时,成本亦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结构简化,元件制作及组装快捷,可有效降低自动开收伞的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结构,其伞身主体是由外管、中间管及一内管所共同构成,用以接合伞骨及支骨的上下伞巢则分别结合于内管及外管顶端,一同时作为开收伞动力元件的压缩弹簧则套设于内管外围,并使两端分别抵靠于下伞巢及中间管上端;依上述中间管固定接合于一伞柄内部,并使内管以活动状态插置其中,而外管底端则可接合一随动座;上述伞柄则设有一开伞的第一按钮及一收伞的第二按钮,供分别控制第一及第二勾件,使第一卡勾的勾端于常态时勾入外管及中间管的相对径向孔,第二卡勾的勾端则于常态时勾入中间管及内管的相对径向孔;在中间管上段及内管相对位置设有内管上下行程的引导及限定装置。
依上述第一按钮下压时,使第一卡勾的勾端释放,由压缩弹簧的第一段张力自动开伞,而第二按钮的压下则使第二卡勾的勾端释放内管以自动收伞。从而形成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结构,由于仅需使用单一压缩弹簧作为动力元件,而使其结构更简化,元件制作及组装更快捷,而可有效降低自动开收伞的制作成本。
图式说明:
第1图是本实用新型在收伞状态下的剖视图;
第2图是第1图伞柄部位的放大图;
第3图是显示第1图的开伞状态;
第4图是本实用新型用以支撑伞面的伞骨及支骨相关的关节机构;
第5、6图是本实用新型收伞操作状态示意图;
第7图是第5图中间管上段的侧剖视图;以及
第8图是第7图的断面剖视图。
图式中标号说明:
10伞身主体    11外管     12中间管
13内管        20上伞巢   30下伞巢
40伞柄        41底面     42拉钉
43内填块      44第一空间 45第二空间
50第一按钮    51第一勾件 52勾端
53枢接点      54弹簧
60第二按钮    62勾端     63枢接点
64弹簧        70压缩弹簧
80随动座      81凹孔
91伞骨        92支骨     93第一支杆
94第二支杆    95、96枢接点
111外管径向孔 121、122中间管径向孔
123挡块       124六角管状部份
131内管径向孔 133凹沟    135靠肩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特点将配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
首先请参阅第1图,本实用新型伞身主体10包括一设为特定长度的中空外管11,设于此外管11内部的中间管12,以及另一位于中间管12内部的内管13所共同构成。于伞身主体10顶端设有一上伞巢20,以及一与该上伞巢20相对设置的下伞巢30,使上下伞巢20、30之间可供组装用以张开时支撑伞面的伞骨91及其相关的关节机构。而在伞身主体10底端则设有一伞柄40,该伞柄40设有外露供开伞的第一按钮50,以及收伞用的第二按钮60。
上述设于外管11内部的中间管12及内管13是为不同长度的,使中间管12底端抵靠于伞柄40内底面,中间管12以短于外管11的状态位于外管11内部,而同样设为中空的内管13则以较大长度向上延伸并穿出上伞巢20,此上伞巢20在此状态与内管13固定结合。一同时作为开伞及收伞所需弹性装置的压缩弹簧70则可套设于内管13外周,并使其一端抵靠于下伞巢30底部,另端则压靠于中间管12顶端。此压缩弹簧70在收伞时处于受压状态,其长度为最短。
参阅第1、2图,上述外管11顶端与下伞巢30固定结合,而其底端则固接一随动座80,此随动座80在收伞状态时,位于伞柄40上方,且可在其内部活动枢接第一勾件51。在收伞状态时,该第一勾件51的勾端52卡入外管11及中间管12的相对径向孔111、121中。在图示较佳实施例中,此第一勾件51活动枢接点53上方设有一弹簧54,使该弹簧54以横向张力状态一端抵靠在随动座80预设凹孔81,另端则弹性抵压第一勾件51,由于弹性张力作用于活动枢接点53略上方,则第一勾件51伸入伞柄40的部份将受力反向压靠向第一按钮50。
第二勾件61则设于伞柄40内部的中间管12旁,其与第一勾件51为大致相同弹力组装结构,但反向设置,具有相同的勾端62卡入中间管12及内管13的相对径向孔122、131,并含有活动枢接点63及一弹簧64,使第二按钮60可朝向第二勾件61形成位于活动枢接点63以上的局部件体。
另外,如第2图所示,中间管12底端可设为实底面,供以拉钉42与伞柄40底面41固定结合,内管13底端则可在收伞状态活动靠向中间管12实底面。在图示较佳实施例中,伞柄40中空内部预设一内填块43,此内填块43可套设于伸入伞柄40内部的中间管12外周,并形成第一空间44用以伸入第一勾件51的局部长度,以及第二空间45以组装第二勾件61及其弹簧64等配件。
依上述结构,在第一按钮50压下时,第一勾件51受到连动,而以其活动枢接点53为动作轴心,使其上勾端52脱离中间管12的相对径向孔121。此时处于张力状态下的压缩弹簧70作第一段弹张,供将外管11及下伞巢30往上推升,以自动张开伞面成第3图所示状态。如第4图所示,用以张开伞面的支架至少包括数多较长的伞骨91,以及数多较短的支骨92。使伞骨91一端枢合于上伞巢20,另端为自由端,而支骨92一端组合于下伞巢30,另端则枢接于伞骨91特定位置。在图示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伞骨91及支骨92之间可预设一关节机构,此关节机构包括一设定长度的第一支杆93及较短的第二支杆94,使该第一支杆93一端以第一活动枢接点95枢接于接近支骨(92)与伞骨91的交接位置,另端则以第二活动枢接点96枢接于第二支杆94一端,再使该第二支杆94另端枢接于伞骨91。上述关节机构一方面可缩短开收伞时的下伞巢30上下行程,另方面则可增加其强度。
而欲收伞时,如第5图所示,可将第二按钮60压下以连动第二勾件61,使第二勾件61以其活动枢接点为动作轴心偏转,其勾端62将因而脱离内管13的径向孔131。该内管13将因压缩弹簧70的进一步张力,即此时压缩弹簧70成为最大弹张长度,而可上推连动上伞巢20,将伞骨91、支骨92及其关节机构自动收回。此时内管13底端上移离开中间管12内底部,然后可如第6图所示,将整个伞具倒转,并对伞柄40施以如箭头方向所示力量,即可如第2图所示恢复外管11与中间管12,以及中间管12与内管13的定位。
上述内管13的上推行程,可加设引导及限定装置。在可行实施例中,如第7、8图所示,中间管12上端可缩制成六角管状部份124,并于该六角管状部份124冲设挡块123。相对于此部份的结构,内管13亦可设为六角管,并冲设轴向凹沟133,以形成一接近底部的靠肩135,使其到达上推的最上方行程时,该靠肩135能与挡块123形成限制部位。
本实用新型在开伞时,按压第一按钮即可将伞面自动张开定位,收伞时则仅需压下第二按钮,并回推伞柄即自动收回伞面。在开收伞的过程中,其仅由单一压缩弹簧作为动力,整体结构更为简化,制作上及组装均更方便,且成本有效降低,确具产业上利用价值。

Claims (7)

1.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特征是:其包含:
一伞身主体,是由一外管,一短于外管并设于外管内部的中间管,以及一设于中间管内部的长内管共同组成;
一固定于内管上端的供组合撑开伞面的伞骨一端的上伞巢,;
一固定于外管顶端的供组合支骨一端的下伞巢,支骨另端接合于伞骨;
一设于外管内部并套于内管外周的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在收伞定位时为张力状态,使其一端抵靠于下伞巢,另端则压靠于中间管顶端;
一伞柄,中间管底端可伸入固定接合,并使内管底端以活动状态伸入中间管,此伞柄在相对侧面分别设有开伞的第一按钮及收伞的第二按钮,第一、二按钮分别控制可偏动的第一卡勾及第二卡勾,使第一卡勾的勾端于常态时勾入外管及中间管的相对径向孔,第二卡勾的勾端则于常态时勾入中间管及内管的相对径向孔;以及
在中间管上段及内管相对位置设有内管上下行程的引导及限定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特征还在于:局部伸入伞柄内部的中间管实底面与伞柄以拉钉固定结合;并于其外周预设一内填块,形成分别容纳第一及第二勾件的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特征还在于:第一及第二勾件于接近中间位置活动枢接,并使其一端分别延伸向第一及第二按钮,其相对端则分别以弹簧顶张,供常态时分别卡入外管及中间管,中间管及内管的相对径向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特征还在于:第一勾件活动枢接于外管底端的随动座,并使其局部长度伸入伞柄与内填块所形成的第一空间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特征还在于:第二勾件活动枢接及动作于伞柄与内填块所形成的第二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特征还在于:设于上下伞巢间的伞骨及支骨还设有由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所构成的关节机构,使第一支杆一端活动枢接于接近支骨与伞骨的交接位置,另端则活动枢接于第二支杆一端,并使第二支杆另端枢接于伞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特征还在于:内管的引导及限定装置包括:中间管上端缩制成六角管状部份,并在该部份冲设挡块,内管则可设成六角管,并配合挡块预设轴向凹沟及一接近底部的靠肩。
CN 01208224 2001-03-06 2001-03-06 自动开收伞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7117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08224 CN2471176Y (zh) 2001-03-06 2001-03-06 自动开收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08224 CN2471176Y (zh) 2001-03-06 2001-03-06 自动开收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71176Y true CN2471176Y (zh) 2002-01-16

Family

ID=33628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0822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71176Y (zh) 2001-03-06 2001-03-06 自动开收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7117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4443A (zh) * 2020-12-21 2021-04-20 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稳固的自动开伞机构及自动开合伞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4443A (zh) * 2020-12-21 2021-04-20 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稳固的自动开伞机构及自动开合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58710Y (zh) 动能动程变比式多节中棒定位型自动张收伞
CN2076338U (zh) 能防止误动作的省力操作型自动伞
CN2471176Y (zh) 自动开收伞结构
CN1268250C (zh) 倾斜伞的框架
CN2442558Y (zh) 四折伞的滑动装置
CN2523255Y (zh) 一种直骨式自动开收伞
US6484452B2 (en) Self-opening/closing umbrella
US20090007946A1 (en) Double folding auto-expansion and folding umbrella
CN210783198U (zh) 一种伞
CN209883254U (zh) 机械伞
CN210063211U (zh) 一种车座高度调节装置、车座组件及单车或电动助力车
JP3019319U (ja) 自動開閉傘
CN2862797Y (zh) 可自动开收的折伞结构
CN2783802Y (zh) 组合式伞骨架
CN2684624Y (zh) 自动开收伞手把控制机构
CN109247676B (zh) 机械伞
CN2523256Y (zh) 自动收折伞
CN218008518U (zh) 折叠结构和折叠伸缩骨架
CN201831094U (zh) 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
CN210169227U (zh) 一种直杆自动开合反向伞
CN2194627Y (zh) 多节式自动开收伞
CN1152633C (zh) 避免收伞松弛的防风伞
CN2512303Y (zh) 多折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
CN2621479Y (zh) 直骨两用伞
CN2145739Y (zh) 结构改良的行李推车伸缩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