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31094U - 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 - Google Patents

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31094U
CN201831094U CN2010205560238U CN201020556023U CN201831094U CN 201831094 U CN201831094 U CN 201831094U CN 2010205560238 U CN2010205560238 U CN 2010205560238U CN 201020556023 U CN201020556023 U CN 201020556023U CN 201831094 U CN201831094 U CN 201831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nest
fixed
umbrella
clav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560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书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5560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31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31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310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上巢、下巢、伞骨、中棒、伞头,开伞弹簧位于最底部的中棒节管和相对于上巢运动的中棒节管内,一下巢线固定于下巢上,然后绕系过上巢或与上巢固定在一起的中棒节管、下巢,再绕设于子弹头后,固定于中棒内;至少一辅助线,该辅助线一端固定于下巢,然后绕过与上巢固定在一起的中棒节管的下部,另一端固定于相对于上巢运动的节管上部。本实用新型将下巢线与辅助线同时固定于下巢上,通过对下巢的拉动带动中棒和伞骨的开收,从而实现对自动开收的控制。这样既能简化控制部件,又能够有效地对自动开收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自动开收伞,具体来讲是关于自动开收伞的拉线结构,该拉线结构能够在收伞时自动回收中棒的一部分,缩短收伞状态的长度。
背景技术
自动伞又称自动开收伞,是利用开伞弹簧和收伞弹簧将伞自动打开及收拢伞面的一种伞,自动伞只需按下手柄处按钮就可以自动打开及收拢伞面,方便了人们的控制操作,且在收伞时,不需要手动收伞,雨水不会溅到人身上去。
但上述情况收伞时,只能自动执行收拢伞面的动作,而要达到完全收伞的目的,还必须用手将中棒压入到把手(伞头)中,否则下次便无法使用,这时由于伞的中棒完全打开,伞的长度较长,需要压入的行程就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将中棒压入到伞头中,对于老年人和体弱者,这种操作方式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该自动开收伞也具有一定的不便性。
因而,有必要对上述自动伞的结构进行改良,以满足人们收伞的需要。
发明内容
经研究发现,现有的自动开收伞中,都需要设置开伞弹簧,而且开伞弹簧要贯穿到整个中棒,才能完成开伞状态,同时在开伞时,需要设置有一拉线,该拉线一端连接子弹头,一端则绕系上巢、下巢,固定于上巢上或绕过上巢再固定回下巢上,该拉线仅是作为控制伞面开起及收拢之用,如果能将上述结构改良,避免开伞弹簧贯穿于整个中棒,则能够在收拢伞面时,完成部分中棒的收拢工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该伞通过拉线的设置,能够在开伞时,通过拉线打开中棒,避免了开伞弹簧贯穿中棒的结构,并在收伞面的同时至少收拢一部分中棒,能够有效地缩短收伞状态的伞长度,便于人们将中棒压入到伞头内。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该伞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独立作用的拉线,利用拉线和中棒的运动关系达到收拢至少一部分中棒的效果。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上巢、下巢、伞骨、中棒、伞头,其特征在于开伞弹簧设置于中棒内,且位于最底部的中棒节管和相对于上巢运动的中棒节管内,一下巢线固定于下巢上,然后绕系过上巢或与上巢固定在一起的中棒节管、下巢,再绕设于子弹头后,固定于中棒内;至少一辅助线,该辅助线一端固定于下巢,然后绕过与上巢固定在一起的中棒节管的下部,另一端固定于相对于上巢运动的节管上部。
下巢的升降是开伞和收伞的关键,所以将下巢线与辅助线同时固定于下巢上,通过对下巢的拉动带动中棒和伞骨的开收,从而实现对自动开收的控制。这样既能简化控制部件,又能够有效地对自动开收进行控制,通过这种方式,与上巢固定的那个中棒节管就不需要设置开伞弹簧。
所述的与上巢固定在一起的中棒节管的上部设置有内塞,且内塞内设置至少一个上巢滑轮,用于绕系下巢线。
所述的与上巢固定在一起的中棒节管,其底部设置有节管套,节管套内设置有滑轮,用以绕系辅助线。
所述中棒节管,其相对于上巢运动的节管上部设置有中管内塞,中管内塞中设置有中管滑轮,用以固定下巢线和辅助线。
所述子弹头,其上部具有子弹头滑轮,下巢线绕过此子弹头滑轮,再向上引出,固定于相对于上巢运动的中棒节管上。
具体地说,对于四折伞,中棒节管具有四节管,从上向下依次为外管、中管一、中管二、内管,辅助线有两条,除了设置于下巢和中管一之间拉系外管外,还可以设置于外管和中管二之间,即辅助线一端固定于外管的下部,绕系于中管一,再固定于中管二的上部,形成对中管一的拉系,此时,中管一内不设置开伞弹簧。
上述中棒节管,其中管一下部设置有中管套,中管套内具有中管套滑轮,用以绕系辅助线。
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线的设置,能够在开伞时,通过下巢线和辅助线的配合打开中棒,避免了开伞弹簧贯穿中棒的结构,并在收伞面的同时至少收拢一部分中棒,能够有效地缩短收伞状态的伞长度,便于人们将中棒压入到伞头内。
而且上述的结构设置,简化了开收伞的控制机构,便于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开伞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收伞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做详细说明。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是以三折自动开收伞为基础设计的,其结构包括伞骨总成10、收伞弹簧20、上巢30、外管40、中管50、内管60、下巢70、伞头90、开伞弹簧52。
伞骨总成10和收伞弹簧20的设计还是依据现有自动开收伞的结构方式;中棒具有外管40、中管50、内管60三个节管,依次嵌套,其中外管40的上部嵌设有外管内塞41,外管内塞41内具有上下两个外管滑轮42、43,用以绕系下巢线80,且外管40的下部设置有外管套44,外管套44内也装设一个外管套滑轮45,用以绕设辅助线81;中管50的上部设置有中管内塞51,用来固定下巢线80和辅助线81;内管60插设于伞头90内,且内管60内压缩有开伞弹簧52。
伞头90内设置按钮及摇杆结构91、子弹头92,按钮及摇杆结构91对准子弹头92,用以扣合或解脱子弹头92,按钮及摇杆结构91也具有卡合中棒的作用。
子弹头92的上部具有一个子弹头滑轮93,下巢线80绕过子弹头滑轮93。
下巢70滑动套系于中棒上,且下巢70上设置一个下巢滑轮71,用以绕系下巢线80。
下巢线80一端固定于下巢70上部,向上绕经外管滑轮42,再绕系下巢滑轮71向上,再绕经外管滑轮43,绕于中棒内,向下绕过子弹头滑轮93,再向上固定于中管内塞51上。
在内管60内,中管内塞51的下部,固定有一塑胶套61,塑胶套61用以顶持子弹头92,并其中可穿过下巢线80。
由于开伞时,中棒打开,下巢线80容置于内管60、中管50及外管40内,所以下巢线80需要有足够的长度来进行配合,上述的下巢线80绕系方式是一种比较简化的绕系方式,但这并不妨碍采用其它的实施方式来实现。
辅助线81一端固定于中管内塞51上,向下引出于中管50,从外管套44的外管套滑轮45绕过,固定于下巢70的下部。
在中棒节管大于三节管的情况下,可以增设其它的辅助线,完成中棒的开收控制工作。
开伞时,如图2所示,按动按钮及摇杆结构91,先解脱对中棒的卡合,在开伞弹簧52的作用下,中棒弹出,开伞弹簧52弹到中管50的上部,中管50上升,下巢线80拉动下巢70向上移动,辅助线81则配合下巢线80拉动外管40向上移动,达到开伞目的。
图3所示,收伞时,按动按钮及摇杆结构91,解除对子弹头92的卡制,子弹头92弹出,下巢线80被释放出,在收伞弹簧20的作用下,伞骨总成10进行收拢,并推动下巢70向下移动;同时,由于没有开伞弹簧52的顶持,外管40在辅助线81的拉系下也向下移动,形成图3所示的收伞状态。
这样在自动收拢伞面的情况下,还能够收拢至少一节中棒节管,大大缩小了收伞后的体积和长度,便于用户用手收拢中棒。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列举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上巢、下巢、伞骨、中棒、伞头,其特征在于开伞弹簧设置于中棒内,且位于最底部的中棒节管和相对于上巢运动的中棒节管内,一下巢线固定于下巢上,然后绕系过上巢或与上巢固定在一起的中棒节管、下巢,再绕设于子弹头后,固定于中棒内;至少一辅助线,该辅助线一端固定于下巢,然后绕过与上巢固定在一起的中棒节管的下部,另一端固定于相对于上巢运动的节管上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上巢固定在一起的中棒节管的上部设置有内塞,且内塞内设置至少一个上巢滑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上巢固定在一起的中棒节管,其底部设置有节管套,节管套内设置有滑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节管,其相对于上巢运动的节管上部设置有中管内塞,中管内塞中设置有中管滑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弹头,其上部具有子弹头滑轮,下巢线绕过此子弹头滑轮,再向上引出,固定于相对于上巢运动的中棒节管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对于四折伞,中棒节管具有四节管,从上向下依次为外管、中管一、中管二、内管,辅助线有两条,除了设置于下巢和中管一之间拉系外管的辅助线一外,还有设置于外管和中管二之间的辅助线二,辅助线二一端固定于外管的下部,绕系于中管一,再固定于中管二的上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上述中棒节管,其中管一下部设置有中管套,中管套内具有中管套滑轮。
CN2010205560238U 2010-10-11 2010-10-11 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1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60238U CN201831094U (zh) 2010-10-11 2010-10-11 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60238U CN201831094U (zh) 2010-10-11 2010-10-11 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31094U true CN201831094U (zh) 2011-05-18

Family

ID=44001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5602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1094U (zh) 2010-10-11 2010-10-11 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310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91425A (en) * 2011-06-03 2012-12-05 Chin-Sung Ko Closing mechanism for an automatic umbrella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91425A (en) * 2011-06-03 2012-12-05 Chin-Sung Ko Closing mechanism for an automatic umbrella
GB2491425B (en) * 2011-06-03 2013-07-31 Chin-Sung Ko Telescopic tube structure for automatic umbrell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45041U (zh) 全自动收伞的多折伞具
US20040211451A1 (en) Inverse umbrella
CN101773325B (zh) 自动开收伞的拉线结构
CN101961164B (zh) 新型手开自动收合多折伞
CN102228332B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变比调节结构
CN101961163A (zh) 全自动开收伞
CN105029854A (zh) 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CN201831094U (zh) 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
CN203182193U (zh) 全自动开收直骨伞
CN201286404Y (zh)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多折伞
KR200433181Y1 (ko) 자동 우산
CN105077879A (zh) 用于开收伞的控制机构
CN103190750A (zh) 多折全自动伞
WO2020140439A1 (zh) 一种两折中棒的三折电动伞
CN203182188U (zh) 多折全自动伞
CN201831101U (zh) 具有弹簧的全自动开收伞
CN202143482U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控制机构
CN205082824U (zh) 一种反向闭合伞
CN202635845U (zh) 自动开收多折伞
CN202014687U (zh) 一种伞的自动开合装置
CN201256677Y (zh) 一种快速开收的直骨伞
CN201630399U (zh) 一种自动式直骨伞
CN201709589U (zh) 二折全自收伞
CN204426957U (zh) 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CN215125006U (zh) 多折伞的中棒伸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