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60932Y - 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 - Google Patents
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460932Y CN2460932Y CN01217176U CN01217176U CN2460932Y CN 2460932 Y CN2460932 Y CN 2460932Y CN 01217176 U CN01217176 U CN 01217176U CN 01217176 U CN01217176 U CN 01217176U CN 2460932 Y CN2460932 Y CN 246093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cooling
- absorption
- absorber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包括高压发生器1、低压发生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高温热交换器6、低温热交换器7、溶液泵、冷剂泵及连接该系统的管路、阀件等组成的吸收式冷水机组,其特点是在该机组上加装一由空气冷却器8、泵、阀门、管路构成的以冷媒为冷却介质的冷却循环回路10。本实用新型换热效率大大提高,而整个装置的尺寸和重量有进一步的减小。这样不仅降低了初投资成本,也降低了日常运行费用。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
吸收式制冷机按工质分有氨——水、溴化锂——水等其它工质对。目前常用的有氨水吸收式及溴化锂水吸收式两类吸收式制冷机。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是以氨为制冷剂、以水为吸收剂。以热水、蒸汽或燃油、燃气燃料直接燃烧的热量作热源,利用吸收制冷原理来实现制冷的。其过程是:热水、蒸汽或燃油、燃气燃料直接燃烧的热量加热氨水溶液,氨从溶液中蒸馏出来,产生的氨蒸汽里进入冷凝器中凝结成液体,并释放出热量由冷却水带走。氨液体经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中吸取冷水的热量而蒸发,并使冷水温度降低而产生制冷效果。蒸发的氨蒸汽被从发生器里来的水所吸收,形成氨水溶液,再被送入发生器加热蒸馏,分离出蒸氨气。这样不断循环,构成了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氨水吸收式制冷机虽可获得较低的制冷温度,但其设备庞大、占地面积多、造价高且防爆等级要求较高。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以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水为制冷剂,以热水、蒸汽或燃油、燃气燃料直接燃烧产生的热量作热源,利用吸收原理来实现制冷的。由于溴化锂水溶液无臭无毒,故广泛用于工艺、舒适性场合,具有广泛的市场。目前所采用的溴化锂制冷循环过程按能量的利用程度可分为单效循环、双效循环、三效循环或多效循环。单效循环过程是热水、蒸汽加热溴化锂溶液,使其产生水蒸汽而浓缩,产生的水蒸汽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冷剂水,冷凝过程放出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冷剂水经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中吸取冷水的热量而蒸发,并使冷水温度降低而产生制冷效果,蒸发的冷剂蒸汽被从发生器来的浓溶液吸收,浓溶液吸收水蒸汽后变稀并释放出热量,由冷却水带走。稀溶液再被送往发生器加热浓缩,分离出冷剂蒸汽,这样不断循环,构成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单效循环。双效循环过程是以蒸汽或燃油、燃气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高压发生器中的稀溶液,使其产生冷剂蒸汽,在低压发生器中加热溶液后,凝结成冷剂水,冷剂水经节流减压后进入冷凝器,与低压发生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一起被冷凝器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凝结成冷剂水,凝结过程放出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冷凝器中的冷剂水经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经冷却泵输送,喷淋在蒸发器管簇上,吸取管内冷水的热量,并蒸发,使冷水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流入吸收器,完成了双效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自高压发生器被加热浓缩的中间溶液,进入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在其中加热进入高压发生器的稀溶液,温度降低后进入低压发生器,由高压发生器出来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继续加热浓缩,并产生冷剂蒸汽,生成的浓溶液进入低温溶液热交换器,加热溶液泵出口的稀溶液,稀溶液被加热后再进入高温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出来的中间溶液继续加热。浓溶液降温后进入吸收器,喷淋在吸收器管簇上,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汽,从而维持蒸发器中较低的蒸发压力,使制冷过程得以连续运行。吸收器内吸收过程释放出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流出吸收器的稀溶液流经低温溶液换热器,高温溶液换热器进入高压发生器加热浓缩,分离出冷剂蒸汽,这样不断循环,构成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双效循环。三效循环原理与双效机组类同,溶液在高压、中压、低压发生器中分别被加热,高压发生器由燃油、燃气加热,产生的冷剂蒸汽加热中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再加热低压发生器。多效循环原理与三效循环类同。
此两类吸收式制冷机的循环系统中,冷源是冷水,由冷水泵驱动;冷却源是冷却水,由冷却水泵驱动。通常冷水、冷却水耗量较大,这在水资源贫乏地方,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资源贫乏地区的水耗量较少、换热效率高、尺寸和重量小、造价低的吸收式制冷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包括: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高温热交换器、低温热交换器、溶液泵、冷剂泵及连接该系统的管路、阀件等组成的吸收式冷水机组,其特点是在该机组上加装一由空气冷却器、阀门、管路构成的以冷媒为冷却介质的冷却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利用了相变换热的技术,利用冷媒液体的蒸发过程向冷却物体吸收热量——即制取冷量,利用冷媒蒸汽在冷凝过程中,冷媒蒸汽放出热量由空气冷却带走。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以下几种方案实施:
第一方案:冷却系统采用变相技术,适用于单效、双效、三效或多效循环:即冷却循环回路加装在冷凝器和吸收器铜管进出口。在该装置中,通过一个空气冷却器,将从冷凝器和吸收器出来的冷却系统冷媒蒸汽凝结成冷媒液体。在冷凝过程中,冷媒蒸汽放出热量,故需用空气来冷却。通过空气冷却器凝结成的冷媒液体由泵送入吸收器和冷凝器的铜管内。吸收器里浓溶液吸收水蒸汽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被铜管内冷媒液体所吸收,冷媒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后闪发,所产生的冷媒蒸汽和吸收器铜管内产生的冷媒蒸汽汇集后进入空气冷却器,被空气冷却,凝结成冷媒液体,这样就形成了冷媒作为冷却介质的风冷冷却循环。整个装置由发生器1个或多个,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1个或多个,泵、阀门、管路等组成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工作循环回路及空气冷却器、泵、阀门、管路等组成的冷媒为冷却介质的冷却回路组成。这个循环也可将泵去掉是靠冷媒液体和气体之间存在位差而实现冷媒的循环。
第二个方案:冷媒系统采用相变技术,适用于单效、双效、三效或多效循环:即冷却循环回路加装在蒸发器铜管进出口。在该装置中,以双效机组为例,蒸汽或燃油、燃气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高压发生器中的稀溶液,使其产生冷剂蒸汽,在低压发生器中加热溶液后,凝结成冷剂水,冷剂水经节流阀减压后进入冷凝器,与低压发生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一起被冷凝器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凝结成冷剂水,凝结过程放出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冷凝器中的冷剂水经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经冷却泵输送,喷淋在蒸发器管簇上,吸取管内冷媒蒸汽的热量,并蒸发,使冷媒蒸汽温度降低并凝结成冷媒液体,达到制冷的目的。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流入吸收器,完成了双效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自高压发生器被加热浓缩的中间溶液,进入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在其中加热进入高压发生器的稀溶液,温度降低后进入低压发生器,由高压发生器出来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继续加热浓缩,并产生冷剂蒸汽,生成的浓溶液进入低温溶液热交换器,加热溶液泵出口的稀溶液,稀溶液被加热后再进入高温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出来的中间溶液继续加热。浓溶液降温后进入吸收器,喷淋在吸收器管簇上,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汽,从而维持蒸发器中较低的蒸发压力,使制冷过程得以连续运行。吸收器内吸收过程释放出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流出吸收器的稀溶液流经低温溶液换热器,高温溶液换热器进入高压发生器加热浓缩,分离出冷剂蒸汽,这样不断循环,构成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双效循环。通过一个空气冷却器,将从蒸发器出来的冷媒液体蒸发成冷媒蒸汽。在蒸发过程中,冷媒液体吸收热量,冷媒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后闪发,产生冷媒蒸汽,空气被吸收热量所以被冷却。产生的冷媒蒸汽进入蒸发器铜管内,蒸发器里的冷剂水喷淋在蒸发器里铜管上蒸发,吸收铜管内冷媒蒸汽的热量而蒸发,使铜管内冷媒蒸汽放热凝结成冷媒液体。这样就形成了冷媒的冷量输送循环。整个装置由发生器1个或多个,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1个或多个,泵、阀门、管路等组成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工作循环回路及空气冷却器、泵、阀门、管路等组成的冷媒相变冷量输送循环回路组成。冷媒循环也可将泵去掉,利用冷媒液体与蒸汽之间的位差而实现循环。
第三个方案:冷却、冷媒系统均采用相变技术,也就是第一个方案和第二个方案相结合的循环。适用于单效、双效、三效或多效循环。即:冷却循环回路分别加装在冷凝器与吸收器铜管进出口以及蒸发器铜管进出口。在该装置中,以双效机组为例,蒸汽或燃油、燃气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高压发生器中的稀溶液,使其产生冷剂蒸汽,在低压发生器中加热溶液后,凝结成冷剂水,冷剂水经节流减压后进入冷凝器,与低压发生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一起被冷凝器管内的冷媒液体冷却凝结成冷剂水,凝结过程放出的热量由冷却冷媒液体吸收,冷却冷媒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后闪发成冷却冷媒蒸汽。冷凝器中的冷剂水经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经冷却泵输送,喷淋在蒸发器管簇上,吸取管内制冷剂蒸汽的热量,并蒸发,使制冷剂蒸汽温度降低并凝结成制冷剂液体,达到制冷的目的。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流入吸收器,完成了双效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自高压发生器被加热浓缩的中间溶液,进入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在其中加热进入高压发生器的稀溶液,温度降低后进入低压发生器,由高压发生器出来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继续加热浓缩,并产生冷剂蒸汽,生成的浓溶液进入低温溶液热交换器,加热溶液泵出口的稀溶液,稀溶液被加热后再进入高温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出来的中间溶液继续加热。浓溶液降温后进入吸收器,喷淋在吸收器管簇上,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汽,从而维持蒸发器中较低的蒸发压力,使制冷过程得以连续运行。吸收器内吸收过程释放出的热量由冷却冷媒液体带走。流出吸收器的释溶液流经低温溶液热交换器,高温溶液换热器进入高压发生器加热浓缩,分离出冷剂蒸汽,这样不断循环,构成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双效循环。冷却系统通过一个空气冷却器,将从冷凝器和吸收器出来的冷却系统冷媒蒸汽凝结成冷媒液体。在冷却过程中,冷媒蒸汽放出热量,故需用空气来冷却。通过空气冷却器凝结成的冷媒液体进入吸收器和冷凝器的铜管内。吸收器中浓溶液吸收水蒸汽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被铜管内冷媒液体所吸收,冷媒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后闪发,产生冷媒蒸汽。冷凝器里冷剂蒸汽放热凝结成冷剂水,放出的热量被铜管内的冷媒液体所吸收,冷媒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后闪发,所产生的冷媒蒸汽和吸收器铜管内冷媒蒸汽集后进入空气冷却器,将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液体蒸发成制冷剂蒸汽。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液体吸收热量而闪发,故可以对外提供冷量。通过蒸发器凝结成的制冷剂液体进入空气冷却器的铜管内,与管外空气换热,吸收空气的热量,制冷剂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后闪发,产生制冷蒸汽,空气被吸收热量所以被冷却,产生的制冷剂蒸汽进入蒸发器铜管内,蒸发器里的冷剂水喷淋在蒸发器里的铜管上蒸发,吸收铜管内冷媒蒸汽的热量而蒸发,使铜管内冷媒蒸汽放热凝结成冷媒液体。这样就形成了冷媒的冷量输送循环。整个装置由发生器1个或多个,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1个或多个,泵、阀门、管路等组成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工作循环回路及空气冷却器、泵、阀门、管路等组成的冷媒为冷却介质的冷却循回路和空气冷却器、泵、阀门、管路等组成的冷媒相变冷量输送循环回路组成。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冷却循环回路上装有压缩装置和节流装置。即在吸收器、冷凝器和空气冷却器之间加一压缩装置、节流阀。该系统增加了冷却系统动力,提高了空气冷却器冷凝压力,使冷却系统效率更高。在该装置中,通过压缩机,将从冷凝器和吸收器出来的冷却系统冷媒蒸汽压缩成高压蒸汽,进入空气冷却器,冷媒蒸汽冷凝成冷媒液体,并释放出热量,由空气来冷却。高压冷媒液体经节流阀后压力由冷凝压力降低为蒸发压力,一部分冷媒液体蒸发为气体,再进入吸收器和冷凝器铜管内。在吸收器铜管内吸收来自吸收器内浓溶液吸收水蒸汽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而闪发成冷媒蒸汽;在冷凝器铜管内吸收来自冷凝器内冷剂蒸汽凝结成冷剂水而释放出的热量而闪发成冷媒蒸汽,两部分生成的冷媒蒸汽集进入压缩机,被压缩成高压蒸汽后进入空气冷却器冷凝成冷媒液体。这样就形成了冷媒作冷却介质的风冷冷却循环。整个装置由发生器1个或多个,冷凝器、吸收器、蒸发器、溶液热交换器一个或多个,泵、阀门、管路等组成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工作循环回路,及压缩装置、空气冷却器、节流阀、管路等组成的冷却剂的工作循环回路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原来的冷却水开式循环改为以冷媒为冷却介质的在真空下密闭风冷冷却循环,省去了冷却水泵;将原来的冷水循环改为冷媒的相变冷量传输循环,省去了冷水泵。由于相变换热技术的应用,换热效率大大提高,而整个装置的尺寸和重量有进一步的减小。这样不仅降低了初投资成本,也降低了日常运行费用。
图1为目前常规的单效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目前常规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目前常规的三效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用相变技术冷却的双效风冷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用冷媒的相变冷量传输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用相变技术冷却的带压缩装置的双效风冷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用冷媒的相变冷量传输和相变技术冷却的双效风冷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常规单效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该装置由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4、吸收器5、溶液热交换器3、凝水换热器6、溶液泵、冷剂泵及连接该系统的管路、阀件等组成吸收式冷水机组以及冷却塔7、冷却泵8及连接该系统管路的开式冷却水系统组成。该装置的工作循环是这样的:吸收器5的稀溶液汇集一处,由溶液泵输送通过溶液热交换器3升温后进入发生器1,被蒸汽或热水加热浓缩后,产生的水蒸汽被在同一腔体内的冷凝器2冷凝而成冷剂水。冷凝过程放出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冷却水经节流后进入蒸发器4吸取冷水系统管内的热量而蒸发成为冷剂蒸汽。在发生器1中浓缩的溴化锂浓溶液经过溶液热交换器3降温后进入吸收器5,吸收同一腔体内的冷剂蒸汽而使溶液变稀。该循环构成了单效型吸收式制冷剂及吸收剂循环系统。吸收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放出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冷却水经冷却塔由风机进行冷却,由冷却水泵驱动。
图2为常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该装置由高压发生器1、低压发生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高温热交换器6、低温热交换器7、溶液泵、冷剂泵及连接该系统的管路、阀件等组成的机组以及冷却塔8、冷却水泵9及连接系统的管路、阀件等组成的开式冷却水系统组成。该装置的工作循环是这样的:以蒸气或燃油燃汽燃料产生的热量加热高压发生器1中的稀溶液,使其产生冷剂蒸汽,在低压发生器2中加热溶液后,凝结成冷剂水。冷剂水经节流减压后进入冷凝器3,与低压发生器2内产生的冷剂蒸汽一起被冷凝器铜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凝结成冷剂水并释放出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冷凝器3中的冷剂水经节流后进入蒸发器4经冷剂泵输送,喷淋在蒸发器4的管簇上,吸取管内冷水的热量,并蒸发,使冷水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蒸发器4中产生的冷剂蒸汽流入吸收器,完成双效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自高压发生器1出来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继续加热浓缩,并产生冷剂蒸汽,生成的浓溶液进入低温热交换器7加热溶液泵出口稀溶液,浓溶液温度降低后进入吸收器,喷淋在吸收器5管簇上,吸收来自蒸发器4的冷剂蒸汽,从而维持蒸发器4中较低的蒸发压力,使制冷过程得以连续运行。吸收器5内吸收过程释放出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流出吸收器5的稀溶液流经低温热交换器7、高温热交换器6,进入高压发生器1加热浓缩,分离出冷剂蒸汽。这样不断循环,构成了吸收式制冷机的双效循环,从冷凝器3和吸收器5带走热量的冷却水,汇集后由冷却塔冷却后由冷却水泵输送入冷凝器3和吸收器5的铜管内。
图3常规的三效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三效循环原理同双效机组类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用相变技术冷却的双效风冷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该装置由高压发生器1、低压发生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高温热交换器6、低温热交换器7、溶液泵、冷剂泵及连接该系统的管路、阀件等组成的吸收式冷水机组以及空气冷却器8、泵、阀门、管路等组成的以冷媒为冷却介质的闭合冷却系统9组成。该装置的工作循环是这样的:制冷剂与吸收剂的工作循环同图2所述,差别在于冷却循环:冷凝器、吸收器铜管内吸收冷凝热、吸收热而闪发的冷媒蒸汽进入空气冷却器8,冷凝成冷媒液体,热量由空气带走,冷媒液体经节流阀降压后进入吸收器5,冷凝器3铜管内吸收热量闪发而产生冷媒蒸汽从而完成冷媒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系统循环。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用冷媒的相变冷量传输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结构示意图。该装置由高压发生器1、低压发生器2、冷凝器、蒸发器4、吸收器5、高温热交换器6、低温热交换器7、溶液泵、冷剂泵及连接该系统的管路、阀件等组成的吸收式冷水机组以及空气冷却器8、泵9、节流阀门、管路等组成的以冷媒相变传输系统组成。该装置的工作循环是这样进行的:以蒸汽或燃油燃气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高压发生器1中的稀溶液,使其产生冷剂蒸汽,在低压发生器2中加热溶液后,凝结成冷剂水,冷剂水经节流阀减压后进入冷凝器3,与低压发生器2中产生的冷剂蒸汽一起被冷凝器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凝结成冷剂水,并释放出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冷凝器3中的冷剂水经节流后进入蒸发器4经冷却泵输送,喷淋在蒸发器4管簇上,吸取管内冷媒蒸汽的热量,并蒸发,使冷媒蒸汽温度降低并凝结成冷媒液体,达到制冷的目的。蒸发器4中产生的冷剂蒸汽流入吸收器,完成双效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自高压发生器1被加热浓缩的中间溶液进入高温溶液热交换器6,在其中加热进入高压发生器1的稀溶液,温度降低后进入低压发生器2,由高压发生器1出来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继续加热浓缩,并产生冷剂蒸汽,生成的浓溶液进入低温溶液热交换器7,加热溶液泵出口的稀溶液,稀溶液被加热后再进入高温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出来的中间溶液继续加热。浓溶液降温后进入吸收器,喷淋在吸收器5管簇上,吸收来自蒸发器4的冷剂蒸汽,从而维持蒸发器4中较低的蒸发压力,使制冷过程得以连续运行。吸收器5内吸收过程释放出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流出吸收器5的稀溶液流经低温溶液热交换热器7,高温溶液热交换热器6,进入高压发生器1加热浓缩,分离出冷剂蒸汽,这样不断循环,构成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双效循环。从冷凝器3和吸收器5带走热量的冷却水,汇集后由冷却塔冷却后由冷却水泵输送入冷凝器3和吸收器5铜管。通过一个空气冷却器,将从蒸发器出来的冷媒液体蒸发成冷媒蒸汽。在蒸发过程中,冷媒液体吸收热量,故可以冷却空气。通过蒸发器凝结成的冷媒液体进入空气冷却器的铜管内,与管外空气换热,吸收空气的热量,冷媒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后闪发,产生冷媒蒸汽,空气被吸收热量所以被冷却。产生的冷媒蒸汽进入蒸发器铜管内,蒸发器里的冷剂水喷淋在蒸发器4里的铜管上蒸发,吸收铜管内冷媒蒸汽的热量而蒸发,使铜管内冷媒蒸汽放热凝结成冷媒液体。这样就形成了冷媒的冷量输送循环。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用带相变技术冷却的带压缩装置的双效风冷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该装置由高压发生器1、低压发生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高温热交换器6、低温热交换器7、溶液泵、冷剂泵及连接该系统的管路、阀件等组成的吸收式冷水机组以及空气冷却器8、压缩装置10、节流阀9、管路等组成的以冷媒为冷却介质的闭合冷却系统组成。该装置的制冷剂与吸收剂的循环与图2所述相同,冷却系统是这样的:从吸收器5、冷凝器3铜管内出来的冷媒蒸汽,经压缩装置10加压送入空气冷却器8,被空气冷却成冷媒液体,再经过节流阀9进入吸收器5,冷凝器与铜管内吸收吸收器里的吸收热,冷凝器里的冷凝热而闪发,生成冷媒蒸汽,如此循环,而构成冷却系统的闭式循环。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用冷媒的相变冷量传输和相变技术冷却的双效风冷吸收式制冷机结构流程示意图。该装置由高压发生器1、低压发生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高温热交换器6、低温热交换器7、溶液泵、冷剂泵及连接该系统的管路、阀件等组成的吸收式冷水机组以及空气冷却器8、泵、节流阀、管路等组成的以冷媒的相变冷量传输系统和空气冷却器8、泵、阀门、管路等组成的以冷媒为冷却介质的闭合冷却系统组成。该装置的工作循环是这样的:制冷剂与吸收剂的工作循环同图2所述,冷却系统冷媒循环如图4所述,制冷系统循环如图5所述。
Claims (6)
1、一种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包括:高压发生器(1)、低压发生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高温热交换器(6)、低温热交换器(7)、溶液泵、冷剂泵及连接该系统的管路、阀件等组成的吸收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该机组上加装有由空气冷却器(8)、阀门、管路构成的以冷媒为冷却介质的冷却循环回路(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冷却循环回路(10)加装在冷凝器(3)和吸收器(5)铜管进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冷却循环回路(10)加装在蒸发器(4)铜管进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冷却循环回路(10)分别加装在冷凝器(3)与吸收器(5)铜管进出口以及蒸发器(4)铜管进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种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冷却循环回路(10)上装有压缩装置和节流装置(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压缩装置和节流装置(9)加装在吸收器(5)、冷凝器(3)铜管出口和空气冷却器(8)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1217176U CN2460932Y (zh) | 2001-01-13 | 2001-01-13 | 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1217176U CN2460932Y (zh) | 2001-01-13 | 2001-01-13 | 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460932Y true CN2460932Y (zh) | 2001-11-21 |
Family
ID=33635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12171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60932Y (zh) | 2001-01-13 | 2001-01-13 | 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460932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27045A (zh) * | 2017-03-17 | 2018-10-09 | 赤峰和然节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防止吸收式换热器铜盘管腐蚀的方法 |
-
2001
- 2001-01-13 CN CN01217176U patent/CN246093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27045A (zh) * | 2017-03-17 | 2018-10-09 | 赤峰和然节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防止吸收式换热器铜盘管腐蚀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64477B (zh) | 一种多级板式蒸发吸收式制冷装置和方法 | |
CN105042931B (zh) | 一种跨临界循环与吸收式热泵联产的复合热泵系统 | |
CN2615346Y (zh) | 蒸汽型溴冷机、热泵为冷、热源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 |
CN109827270A (zh) | 一种蒸发冷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空调系统 | |
CN1082650C (zh) | 多段式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 | |
CN110553420A (zh) | 一种基于溴化锂机组的氨吸收式制冷系统 | |
CN114322354B (zh) | 一种吸收式循环制冷系统及其工艺 | |
CN105004095A (zh) | 一种跨临界循环与两级吸收式热泵联产的复合热泵系统 | |
CN105650938B (zh) | 一种全电力回用排放热的吸收式制冷方法和装置 | |
CN100445670C (zh) | 一种介于单效与两级之间的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 |
CN200986345Y (zh) | 一种介于单效与两级之间的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 |
CN2526753Y (zh) | 多段式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 |
CN1128965C (zh) | 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 | |
CN105066502A (zh) | 一种回收相变热的直燃式吸收制冷方法及装置 | |
CN215002381U (zh) | 一种高效吸收式热泵 | |
CN2460932Y (zh) | 相变技术冷却和冷量传输的吸收式制冷机 | |
CN215892833U (zh) | 双级发生吸收式热泵空调装置 | |
CN214501779U (zh) | 带两级制冷的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 |
CN214371047U (zh) | 两级与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 |
CN210980197U (zh) | 利用稀释热进行空气调节的稀释式制冷热泵系统 | |
CN110173924B (zh) | 一种单效制热双效制冷的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 |
CN211233437U (zh) | 一种单效制热双效制冷的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 |
CN210089176U (zh) | 喷射式过冷制冷系统 | |
CN1641292A (zh) | 新型吸收式制冷机 | |
CN101187510A (zh) | 三效吸收式制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