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56258Y - 电激发冷光面板 - Google Patents
电激发冷光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456258Y CN2456258Y CN 00265389 CN00265389U CN2456258Y CN 2456258 Y CN2456258 Y CN 2456258Y CN 00265389 CN00265389 CN 00265389 CN 00265389 U CN00265389 U CN 00265389U CN 2456258 Y CN2456258 Y CN 245625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ity
- layer
- electrode layer
- transmission
- dorsum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激发冷光面板,包括层叠在一起的一透明电极部、一发光部、一背电极部;背电极部包括一层叠在发光部上的背电极层、一部分覆盖背电极层的绝缘层及一配电层;配电层包括一个用以接收外加电力的输电部、一个用以供电给背电极层的供电部及一用以接收外来电力并传送给输电部的接垫部;输电部层叠在绝缘层上,供电部与绝缘层并列层叠在背电极层上,且与部分输电部相连且并行延伸;接垫部与输电部相连接。本冷光面板的发光亮度均匀。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光面板,特别是一种电激发冷光(EL(electroluminescent))面板,特别是一种具高速配电装置的冷光面板,其适用于大面积或长尺寸的发光面板。
冷光面板由于耗电省、寿命长,故有渐渐取代各种警示或标示显示装置的趋势,尤其是小面积的显示或警示装置。
冷光面板通常是将电压施加在冷光物质层上,即在冷光物质层两侧分别作为接地电极与偏压电极(透明电极与背电极)上,使发光层两侧间建立一电场,并在该电场的电压差达到一特定临界点时产生冷光,然而,由于冷光面板通常是利用两侧电极周边部位的端子施加电压,再由该端子处通过电极本身将电压传导至整个电极面,而使其发光,因而,对于电极面上的某一远端部位,例如偏压电极上的某一远端部位,会因为电极面在该部位与端子间的部分与接地电极发生电容效应而产生压降,使传导至该部位的实际电位与端子处的电位有相当大的差异,进而在电位差与亮度成正比的规律下,远端部位发光将较弱,甚至不发光,使面板发光亮度不均匀,大面积及长尺寸的发光面板尤其明显。
此外,背电极的偏压电极的材料,一般是选择碳胶薄膜或银胶薄膜,其中,碳胶薄膜的耐候性较佳,亦即耐高温高湿,但导电性较差,而银胶薄膜则具有较佳的导电性,但耐候性较差,因而,现有技术中是以碳胶薄膜作为背电极,再加设银胶电极辅助线直接叠置在背电极上,以求提高导电性,然而,这种结构仍然无法有效解决前述种种问题,仍存在亮度不均的情形。
在美国专利第5,883,464号专利中,其提出一种解决发光均匀度问题的方法,其主要观念和作法是利用设置两层叠置但各自独立的发光层组,再由不同方向对各层组施加电压,例如分别从左和右侧,以使发光亮度在双层混合下,因互补效应而得到均匀的发光效果,但,这种结构不仅构造复杂,且容易产生缺陷,制造程序亦相当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低阻抗配电线路施加电压的电激发冷光面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电激发冷光面板,包括层叠在一起的一个透明电极部、一个发光部与一个背电极部;
背电极部包括:一个层叠在发光部上用以施加电压于发光部的背电极层;一个绝缘层,其在背电极层的预定区域上,部分覆盖背电极层;一个配电层;
配电层包括一个用以接收外加电力的输电部及一个用以供电给背电极层的供电部;
输电部层叠在绝缘层上;供电部与绝缘层并列层叠在背电极层上,且与部分输电部相连且并行延伸。
其中,所述配电层还可包括一个用以接收外来电力并传送给所述输电部的接垫部,其不直接层叠在所述背电极层上,与输电部相连接。
其中,所述背电极层可由碳胶薄膜或银胶薄膜构成。
其中,所述配电层可由银胶薄膜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配电层输电部部分的下方设有绝缘层,不会与背电极直接接触,进而不会产生消耗电力的电容效应,这样该绝缘层即形同一个供输电部输电用的路基,宛如一条高速公路,因而使得配电层所接收的电源可以经由设在高速公路上的输电部,在几乎没有电压降的情况下,快速且均匀地分布至输电部所布及的背电极的各区域,再经各区域中直接层叠在背电极层上的供电部,施加至背电极层,使得背电极中各部位的电位几乎相等,因而使发光板可发出均匀的亮度。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电激发冷光面板实施例一中背电极的俯视图;
图2:沿图1中A-A剖面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电激发冷光面板实施例二中背电极的俯视图;
图4:沿图2中B-B剖面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5:本实用新型电激发冷光面板实施例三中背电极的俯视图;
图6:沿图5中C-C剖面线截取的剖面图。
首先,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激发冷光面板实施例一中,冷光面板大体上包括一个透明电极部2、一个发光部3以及一个背电极部4,其中,透明电极部包括一个透明基材层21、一个透明电极层22及一个前辅助电极23;发光部3包括一个发光层31与一个介电层32;背电极部4包括一个背电极层41、一个作为背面辅助电极的配电层42及一个绝缘层43。
透明基材层21由一透明塑胶片(PET)或一玻璃基板构成;透明电极层22由一个ITO(铟锡氧化物)或IZO(铟锌氧化物)薄膜所构成;前辅助电极23可由导电材料构成;发光层31由无机萤光物质或电激发冷光物质所构成,例如:ZnS、Mn、Cu;介电层32由任何介电材料所构成,例如:钛酸钡(BaTiO3);或者,该发光部3亦可以由有机电激发光物质叠层所构成,其并可包括有机分子或有机高分子材料。背电极层41由导电薄膜构成,其可以是碳胶或银胶、碳胶与银胶的混合物,或是其它电极材料,如铜胶等;配电层(背面辅助电极)42亦是由导电性材料薄膜所构成,但其导电率最好较背电极层41的导电率高或至少相等,例如最好由银胶构成;绝缘层43由绝缘薄膜构成;例如绝缘油墨或硅氧化物等。这些叠层在制造程序上依选用材料的不同而可用印刷或溅镀等工艺形成薄膜。
以下,进一步就本实用新型特征所在的背电极层41、配电层42及绝缘层43间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与图2所示,背电极层41约整面布满在一个欲发光的区域。绝缘层43约覆盖在整个背电极层41上,但未完全覆盖,而是在其中间隔地空出三条长条状缺口,亦即在一预定区域上部分覆盖背电极层41,配电层42间隔地分在绝缘层43的各缺口附近,且包括一个用以接收外加电力的接垫部420、一个用以将外加电力分配在约整个背电极部4的输电部421及一个用以将外加电力供应至背电极层41的供电部422。接垫部420未直接层叠在背电极层41上,因而,能在接收外加电力之后,先将该外加电力传送给与其电连接的输电部421。供电部422包括三段位于绝缘层43的三条长条状缺口中的子供电部422a~422c,各子供电部422a~422c直接层叠在背电极层41上,而与绝缘层42并行排列层叠在背电极层41上,但各子供电部422a~422c的高度略高于绝缘层42的高度,以与输电部421电连接。输电部421包括数条间隔分布在各子供电部422a~422c旁而自其侧面与其一体约等长并行延伸但层叠在绝缘层43上的支配线421a~421c,以及一个亦未直接层叠在背电极层41(本例是层叠在绝缘层43)上,而连接各支配线421a~421c的干配线;其中,各支配线421a~421c的宽度与各子供电部422a~422c的宽度约相等,且干配线连接至接垫部420。
利用上述结构,当外加电力被接垫部420接收后,由于接垫部420并未直接与背电极层41接触,因而电力会被直接传送给输电部421;又由于输电部421层叠在绝缘层43上,而不会损耗电力,形同走在高速公路上,因而虽然有部分输电部421的侧缘与供电部422电连接,而会将电力传送给对应的供电部,但电力亦会更快速地经由输电部422本身的快速馈送,而以实质上相等的电位启遍及输电部421的各支配线421a~421c的各部位,进而使各与支配线并行连接的供电部422以一实质上相等的发光电位对背电极层41供电,因而整个发光面板的发光亮度实质上是相等的。
如图3及图4所示,其表示本实用新型电激发冷光面板实施例二;此实施例二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在实施例二中,电激发冷光面板大体上包括一个透明电极部2、一个发光部3及一个背电极部4,其中,透明电极部2包括一个透明基材层21、一个透明电极层22及一个前辅助电极23;发光部3包括一个发光层31与一个介电层32;背电极部4包括一个背电极层41、一个配电层42及一个绝缘层43。其中配电层42包括:一个接垫部420、一个输电部421及一个供电部422,且各层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所示大致相同。
但在此实施例三中,绝缘层43未覆盖背电极层41的部分呈格栅状,因而与绝缘层43并列层叠在背电极层41上的供电部422的各子供电部亦呈格栅状,直接层叠在背电极层41上,输电部421的各支配线则配合供电部422的形状与其并行延伸于其两侧,且层叠在绝缘层43上。此外,输电部421的干配线421d环绕在整个背电极部4的周围。
实施例三具有实质上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其特别适用于大面积的发光面板。
如图5、图6所示,其表示本实用新型电激发冷光面板的实施例三;实施例三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电激发冷光面板大体上亦包括一个透明电极部2、一个发光部3及一个背电极部4,其中,透明电极部2包括一个透明基材层21、一个透明电极层22及一个前辅助电极23;发光部3包括一个发光层31与一个介电层32;背电极部4包括一个背电极层41、一个配电层42及一个绝缘层43,其中,配电层42包括:一个接垫部420、一个输电部421及一个供电部422,且各层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所示大致相同。
但在实施例三中,绝缘层43未覆盖背电极层41的部分呈单一长条状,因而与绝缘层43并列层叠在背电极层41上的供电部422也呈单一长条状,直接层叠在背电极层41上,而输电部421则与供电部422连接成并行延伸在供电部422的两侧,但层叠在绝缘层43上。
实施例三具有实质上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其适用于长尺寸的发光面板。
上述内容是利用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使有人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稍作变动,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电激发冷光面板,包括层叠在一起的一个透明电极部、一个发光部与一个背电极部;其特征在于:
背电极部包括:一个层叠在发光部上用以施加电压于发光部的背电极层;一个绝缘层,其在背电极层的预定区域上,部分覆盖背电极层;一个配电层;
配电层包括一个用以接收外加电力的输电部及一个用以供电给背电极层的供电部;
输电部层叠在绝缘层上;供电部与绝缘层并列层叠在背电极层上,且与部分输电部相连且并行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层还包括一个用以接收外来电力并传送给所述输电部的接垫部,其不直接层叠在所述背电极层上,与输电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层由碳胶薄膜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层由银胶薄膜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层由银胶薄膜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0265389 CN2456258Y (zh) | 2000-12-13 | 2000-12-13 | 电激发冷光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0265389 CN2456258Y (zh) | 2000-12-13 | 2000-12-13 | 电激发冷光面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456258Y true CN2456258Y (zh) | 2001-10-24 |
Family
ID=33619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026538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56258Y (zh) | 2000-12-13 | 2000-12-13 | 电激发冷光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456258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32876A (zh) * | 2018-03-06 | 2019-09-13 | 优尔鸿信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带有冷光贴标的结构 |
-
2000
- 2000-12-13 CN CN 00265389 patent/CN245625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32876A (zh) * | 2018-03-06 | 2019-09-13 | 优尔鸿信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带有冷光贴标的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405188B2 (ja) | 調光モジュール | |
JP4451522B2 (ja) | 有機及びポリマー発光デバイスの信頼性を向上させるための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0511698C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0344010C (zh) | 有机电致发光面板 | |
US8405302B2 (en) |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with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cell | |
JP5695312B2 (ja) | 有機el装置 | |
CN101777295B (zh) | Oled显示器的检测线布线方法及制造方法 | |
CN101926020B (zh) | 具有改进的亮度均匀性的电致发光器件 | |
EP3236507B1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 |
CN107895728A (zh) | 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和包括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 | |
CN1499653A (zh) | 用于显示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103674A (zh) | 一种电容驱动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06064443A3 (en) |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638568A (zh) | 双面板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2456258Y (zh) | 电激发冷光面板 | |
CN2881968Y (zh) | 一种电子注入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 |
JP2001244069A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
US20040119401A1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solar cells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for] | |
CN100469205C (zh) | 基于并五苯为空穴传输层的电致发光器件 | |
CN107732027A (zh) | 水平串联有机光电元件结构与制程方法 | |
CN1516526A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
CN206711507U (zh) | 一种折叠式节能oled显示面板 | |
CN103151367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221575974U (zh) | 一种pmoled段码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02948702U (zh) | 一种像素结构、像素单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YILAI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AIDE SCI. + TECH.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40716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40716 Address after: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Yilai Sci. & 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Laid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