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747375U - 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747375U CN221747375U CN202421565810.7U CN202421565810U CN221747375U CN 221747375 U CN221747375 U CN 221747375U CN 202421565810 U CN202421565810 U CN 202421565810U CN 221747375 U CN221747375 U CN 2217473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frame
- side wall
- battery cell
- buf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0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08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830 Polyurethane Foa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96 polyurethane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633 prote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2-methoxy-6-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CH]OC1=CC=CC([CH])=C1O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40 Fe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842 Hespe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633 Iberis ama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Magnes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Mg+2]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KEAYESYHFKHZAL-UHFFFAOYSA-N Sodium Chemical compound [Na] KEAYESYHFKHZA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JDZCKJOXGCMJGS-UHFFFAOYSA-N [Li].[S] Chemical compound [Li].[S] JDZCKJOXGCMJ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alumane;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AlH3].[Cu]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cad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d]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07 epoxy-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VVNXEADCOVSAER-UHFFFAOYSA-N lithium sodium Chemical compound [Li].[Na] VVNXEADCOVSAE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25 magnes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68 pheno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05 unsaturated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电池包括框体,内胆和电池单体组,电池单体组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内胆设置于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之间,内胆具有底壁和连接于底壁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电池单体组设置于底壁且位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第一侧壁连接于第一边框,第二侧壁连接于第二边框,电池单体组与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件,且电池单体组与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件。通过本申请,能够有效节省电池箱体内部空间,提高箱体的体积利用率和体积能量密度,同时还能提高电池的保温性能,降低低温环境对于电池内部温度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搭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广泛使用,另外,电池还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储能领域等。
在搭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中,电池可以用于全部或部分地提供动力。在储能领域中,电池可以安装于储能箱体或是直接安装于用户侧。业界对电池的总能量、体积能量密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是业界研发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的电池以及包括该电池的用电装置。
本申请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框体,内胆和电池单体组,所述电池单体组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所述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所述内胆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之间,所述内胆具有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电池单体组设置于所述底壁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所述电池单体组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件,且所述电池单体组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件。
由于内胆设置于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之间,电池单体组与内胆侧壁之间设置有缓冲件,因此可以利用两边框以及缓冲件来抵抗、吸收电池单体的膨胀力,这样电池中可以省去膨胀梁,节省了电池内部空间,提高了电池的体积利用率和体积能量密度。另外省去膨胀梁还能减少热量因膨胀梁散失热量的可能性。而且,还能够通过边框保护电池单体组免受来自外侧的挤压或冲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各所述电池单体组中,所述第一边框与最接近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边框与最接近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相对设置。
由此可以通过框体保护电池单体的大面免受外部挤压或冲击,而且,也能够抵抗电池单体的大面的较大的膨胀力,有效地抑制电池单体的膨胀。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垂直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构成为越是沿着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越是彼此远离。
由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构成为越是沿着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越是彼此远离,因此有助于提高内胆本身的强度,不易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变形,另外,内胆形成的开口比较大,方便电池单体组与缓冲件的摆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α处于92°至170°的范围,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β处于92°至170°的范围。
由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形成的夹角处于合适范围,因此有助于提高内胆本身的强度,而且在加工时方便内胆脱模,同时也方便设置或更换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的方向,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另一侧与最接近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贴合;沿垂直于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的方向,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壁贴合,所述第二缓冲件的另一侧与最接近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贴合。
由于第一缓冲件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电池单体的大面贴合,第二缓冲件分别与第二侧壁和电池单体的大面贴合,因此能够为电池单体的膨胀提供束缚力和缓冲空间,同时也可以将膨胀力传递给内胆与边框,进一步约束电池单体的膨胀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贴合的面积不低于最接近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的面积之和的80%,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贴合的面积不低于最接近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的面积之和的80%。
由于贴合面积不低于大面面积的80%,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抵抗和吸收膨胀力的效果和传力效果,还能够降低对电池单体的膨胀约束不足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顶部被配置为不超出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二缓冲件的顶部被配置为不超出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
由此,缓冲件的高度不会影响电池的安装,也不会影响外部构件的设置,而且有利于降低电池的高度尺寸,提高体积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顶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平齐,所述第二缓冲件的顶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平齐。
由此,能够在提高缓冲件对电池单体的膨胀的吸收和抵抗作用的同时,抑制电池单体的高度尺寸,提高体积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电池单体与所述底壁之间设置有换热件,所述换热件用于与所述电池单体进行热交换。
由于电池单体的底部设置有换热件,因此能够及时、高效地对电池单体进行热交换,以使电池单体具有合适的工作温度,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可靠性能。而且,由于换热件位于内胆之内,因此减少换热件与外界的热传递,有利于提高与电池单体的换热效率,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需要对电池单体进行加热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热量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件与所述底壁之间设置第三缓冲件。
由于换热件与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件,因此对换热件提供减震支撑;另外第三缓冲件还可以具有隔热作用,减少热量散失,进一步使电池单体具有合适的工作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在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具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搭接于所述第一边框的顶部;所述第二侧壁在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搭接于所述第二边框的顶部。
由于内胆具有搭接于两边框的翻边,因此具有更大的承重能力,能够承托更多的电池单体,有利于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和电池的总能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至少一层聚氨酯层,和/或,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至少一层聚氨酯层,和/或,所述第三缓冲件包括至少一层聚氨酯层。
由此,聚氨酯层的抗压缩形变性能良好,能够提供持续的反弹力;而且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有利于对电池单体保温;且易于加工,能够与接触面更好地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的导热系数处于0.1W/(m·K)至0.6W/(m·K)的范围,所述内胆包括材质为树脂或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一体成型件。
由于内胆的导热系数较低,因此对于温度低的使用场景,内胆能够可以为电池单体保温,进一步使电池单体具有合适的工作温度,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可靠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还具有连接于所述底壁的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框体还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边框及所述第二边框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所述第三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三边框,所述第四侧壁连接于所述第四边框;所述框体为辊压框体。
由此,边框能够包围内胆,提供更有利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壁的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具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搭接于所述第三边框的顶部;所述第四侧壁的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具有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搭接于所述第四边框的顶部。
由于内胆具有搭接于四周的边框的翻边,框体为辊压框体,因此进一步增大了承重能力,能够承托进一步增加的电池单体,有利于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和电池的总能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内胆中,在所述电池单体组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设置有接头组件,在所述电池单体组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设置有电池管理组件。
由于内胆还可以设置接头组件与电池管理组件,因此具有更高集成度的电池可以应用于各种装置中,无需单独设置冷却系统或电控系统。而且,接头组件和电池管理组件也能够受到边框的保护,免受外部挤压或碰撞。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所述用电装置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
由于用电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电池,电池中可以省略设置膨胀梁,具有结构简化、轻量化、电池整体体积利用率高的特点,有利于降低用电装置的整体重量,有利于提高用电装置的电池续航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装置包括车辆,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平行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
由于电池单体的大面平行于车辆的行进方向,边框从两侧保护电池单体组,因此,能够保护电池单体组免受来自于车辆侧方的挤压或冲击,即使在发生车辆侧方碰撞时,也能够降低电池单体受损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包括如下技术效果:能够有效节省电池箱体内部空间,提高箱体的体积利用率和体积能量密度,同时还能抵抗电池单体的膨胀。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E-E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H-H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车辆、100-电池、200-控制器、300-马达、400-电池单体组、500-电池单体、501-大面、502-电池单体顶部、503-外壳、503A-壳体、503B-端盖、504-电极组件、505-开口、506-电极端子、1-框体、1A-第一边框、1B-第二边框、1C-第三边框、1D-第四边框、2-内胆、2A-第一侧壁、2B-第二侧壁、2C-第三侧壁、2D-第四侧壁、3-底壁、4-第一缓冲件、4A-第一缓冲件顶部、4B-第一缓冲件第一侧、4C-第一缓冲件第二侧、5-第二缓冲件、5A-第二缓冲件顶部、5B-第二缓冲件第一侧、5C-第二缓冲件第二侧、6-第三缓冲件、7-接头组件、8-电池管理组件、9-换热件、10-第一侧壁顶部、11-第二侧壁顶部、12A-第一翻边、12B-第二翻边、12C-第三翻边、12D-第四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操作或使用,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接触”应作广义理解,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隔着中间媒介层的接触,可以是相接触的两者之间基本上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接触,也可以是相接触的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的接触。
下面,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目前,新能源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能源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在电池单体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单体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变形,存在因电池单体膨胀变形影响电池的结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的情况。因此相关技术中设置膨胀梁来抑制电池单体的膨胀变形,且膨胀梁的材质一般为金属,高导热系数的膨胀梁可能会导致电池热量的散失,降低电池单体的工作温度。另外,业界对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进而对总能量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中的膨胀梁虽然能够抑制电池单体的膨胀,但是也占用了电池内的空间,不利于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成为课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如果省去电池箱体中的膨胀梁结构,直接用箱体的边框抵抗电池单体的膨胀力,则能够在兼顾抗电池单体膨胀的情况下提高电池箱体的空间利用率,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基于这样的设计构思,本申请的发明人设计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包括框体,内胆和电池单体组,电池单体组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内胆设置于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之间,内胆具有底壁和连接于底壁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电池单体组设置于底壁且位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第一侧壁连接于第一边框,第二侧壁连接于第二边框,电池单体组与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件,且电池单体组与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件。
由于内胆设置于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之间,电池单体组与内胆侧壁之间设置有缓冲件,因此电池中无需设置膨胀梁,节省了电池内部空间,膨胀力可通过缓冲件传递至边框。该电池具有结构简化、轻量化、小型化、电池整体体积利用率高的特点,且有助于提高电池整体的体积能量密度和总能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可以作为电池包使用。电池包同样可以但不限用于储能电源系统、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上述电池或电池包的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在以下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电装置为车辆1000为例进行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如图1所示,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在电池100中,电池单体500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50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50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500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500构成的整体放置于电池100的内部容纳空间中;当然,电池100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50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形式,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电池100的内部容纳空间内。电池1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100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500之间的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可以为二次电池,二次电池是指在电池单体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钠金属电池、锂硫电池、镁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如图2所示,电池单体500一般包括电极组件504。电极组件504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离件。在电池单体500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离子(例如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隔离件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可以起到防止正负极短路的作用,同时可以使活性离子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504设有极耳(未图示),极耳可以将电流从电极组件504导出。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单体500可以包括外壳503。外壳503用于封装电极组件504及电解质等部件。外壳503可以为钢壳、铝壳、塑料壳(如聚丙烯)、复合金属壳(如铜铝复合外壳)或铝塑膜等。
作为示例,电池单体500可以为圆柱形电池单体、棱柱电池单体、软包电池单体或其它形状的电池单体,棱柱电池单体包括方壳电池单体、刀片形电池单体、多棱柱电池,多棱柱电池例如为六棱柱电池等,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壳503包括壳体503A和端盖503B,壳体503A设有开口505,端盖503B封闭开口505以形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504和电解质等物质的密闭空间。壳体503A可设有一个或多个开口505。端盖503B也可设置一个或者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503可以是密封结构,也可以是非密封结构。作为示例,外壳503为非密封结构时,外壳起到保护电极组件的作用,外壳503与电极组件504之间还包括密封袋,密封袋用于封装电极组件504及电解质。具体地,密封袋可以为袋状的绝缘件或铝塑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壳50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端子506,电极端子506与极耳电连接。电极端子506可以与极耳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转接部件与极耳间接连接。电极端子506可以设置于端盖503B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503A上。
下面,参照图3至图9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E-E处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H-H处的剖视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说明,设定了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在方向是彼此交叉的方向,此处,彼此交叉包括彼此垂直交叉。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在图3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是彼此垂直交叉的方向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限于该三个方向彼此垂直交叉的情况。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是平行于大面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垂直于大面的方向,第三方向可以是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为便于说明,如图3至图9中的箭头所示,以箭头X所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以箭头Y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以箭头Z所在方向为第三方向。有时也将箭头Z沿着第三方向所指的方向称为“上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下方”;第三方向也指顶底方向。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100,包括框体1,内胆2和电池单体组400,电池单体组400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500,
框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1A与第二边框1B,内胆2设置于第一边框1A与第二边框1B之间,
内胆2具有底壁3和连接于底壁3的第一侧壁2A及第二侧壁2B,电池单体组400设置于底壁3且位于第一侧壁2A与第二侧壁2B之间,
第一侧壁2A连接于第一边框1A,第二侧壁2B连接于第二边框1B,电池单体组400与第一侧壁2A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件4,且电池单体组400与第二侧壁2B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件5。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框体1包括多个边框,多个边框首尾依次相连并围成框状结构,相连边框之间的连接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连接、铆接、焊接、粘接或者卡接等。
可选地,第一边框1A与第二边框1B可以平行,也可以处于大致平行的状态。
多个边框所形成的框体1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结构、或者其他多边形结构等。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框体1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结构,第一边框1A与第二边框1B相对设置,第三边框1C与第四边框1D相对设置。
可选地,第一边框1A与第二边框1B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三边框1C与第四边框1D的长度,或者,第一边框1A与第二边框1B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三边框1C与第四边框1D的长度,又或者,第一边框1A与第二边框1B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三边框1C与第四边框1D的长度。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框体1的材质可以是如铝合金、铁合金等合金材料,也可以是如聚碳酸酯的高分子材料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框体1可以通过辊压、冲压、锻造、铸造等方式制成。
可选地,内胆2的底壁3和连接于底壁3的第一侧壁2A及第二侧壁2B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或者,第一侧壁2A及第二侧壁2B可以通过粘接、插接等方式与底壁3连接。
可选地,内胆2还可以包括其他侧壁,例如第三侧壁2C、第四侧壁2D等。
可选地,沿第三方向(Z方向)观察,内胆2的侧壁围成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结构、其他多边形结构、圆形结构或者椭圆形结构等。侧壁围成的形状可以与框体1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8所示,第一侧壁2A连接于第一边框1A,第二侧壁2B连接于第二边框1B,第三侧壁2C连接于第三边框1C,第四侧壁2D连接于第四边框1D。侧壁围成的形状与框体1形状相同。
第三侧壁2C还与底壁3、第一侧壁2A及第二侧壁2B连接,第四侧壁2D还与底壁3、第一侧壁2A及第二侧壁2B连接。可选地,内胆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或者,第三侧壁2C及第四侧壁2D可以通过粘接、插接等方式与底壁3、第一侧壁2A及第二侧壁2B连接。
可选地,内胆2与框体1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连接、铆接、焊接、粘接或者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侧壁顶部10和第二侧壁顶部11可以形成翻边。形成的翻边可以增加内胆2与框体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还可以承托更多的电池单体。
又示例性地,第三侧壁2C与第四侧壁2D也可以形成翻边,能够更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还可以承托更多的电池单体。可选地,电池100还可以包括盖体,盖体能够配合内胆2和框体1实现对电池100的密封。
可选地,盖体可以是平板,也可以是具有侧面壁的形状。
可选地,盖体可以是车辆地板的至少部分。
可选地,如图4所示,电池单体组400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Y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500。又可选地,电池单体组400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500。在电池单体组400中的各电池单体500可以相互紧贴排列,也可以间隔一定距离排列。可选地,电池单体500间隔一定距离排列时,可以在电池单体500之间设置如粘接层、隔热垫层的夹层。
可选地,内胆2中可以设置一组或多组电池单体组400。
示例性地,如图4、图5所示,内胆2中设置多组电池单体组400。电池单体组400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500。在各电池单体组400中,其中一个电池单体500与第一缓冲件4接触,其中还有一个电池单体500与第二缓冲件5接触。第一缓冲件4和第二缓冲件5具有缓冲效果,能够约束电池单体500的膨胀。
可选地,第一缓冲件4与第二缓冲件5的形状、材质、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由于内胆2设置于第一边框1A与第二边框1B之间,电池单体组400与内胆2之间设置有缓冲件,因此可以利用两边框以及缓冲件来抵抗、吸收电池单体500的膨胀力,这样电池100中无需设置可以省去膨胀梁,节省了电池100内部空间,提高了电池100的体积利用率和体积能量密度。另外,省去膨胀梁还能减少热量因膨胀梁散失热量的可能性,使电池单体500容易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而且,还能够通过边框保护电池单体500排免受来自外侧的挤压或冲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各电池单体组400中,第一边框1A与最接近第一边框1A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相对设置,第二边框1B与最接近第二边框1B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相对设置。
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指的是电池单体500的多个表面中面积最大的一侧表面。电池单体500的形状不限,例如电池单体500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例如,当电池单体500为长方体时,电池单体500的长边和宽边限定出的表面为电池单体500的大面。此时,第三方向Z为电池单体500的高度方向。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8所示,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与第一方向(X方向)平行,在各电池单体组中,电池单体500的排列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方向),与大面501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1A和第二边框1B的延伸方向也平行于第一方向(X方向)。
当然,虽然未图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可以与第二方向(Y方向)平行,在各电池单体组中,电池单体500的排列方向可以平行于第一方向(X方向),第一边框1A和第二边框1B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平行于第二方向(Y方向)。
由此可以通过框体1保护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免受到外部挤压或冲击,而且,也能够抵抗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的较大的膨胀力,有效地抑制电池单体500的膨胀。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在电池单体500与底壁3之间设置有换热件9,换热件9用于与电池单体进行热交换。
示例性地,电池单体500在工作过程中,随着电池单体500的温度的升高,可以通过换热件9对电池单体500进行降温,以阻止电池单体500进一步的温升。
又示例性地,处于低温环境(如10℃以下)的电池单体500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温度下降的情况,可以通过换热件9对电池单体500进行升温,以使电池单体500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
由于电池单体的底部设置有换热件,因此能够及时、高效地对电池单体进行热交换,以使电池单体具有合适的工作温度,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可靠性能。而且,由于换热件位于内胆之内,因此减少换热件与外界的热传递,有利于提高与电池单体的换热效率,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需要对电池单体进行加热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热量损失。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内胆2的导热系数处于0.1W/(m·K)至0.6W/(m·K)的范围,内胆2包括材质为树脂或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一体成型件。
示例性地,内胆2的导热系数可以是0.1W/(m·K)、0.2 W/(m·K)、0.3 W/(m·K)、0.4 W/(m·K)、0.5 W/(m·K)或0.6W/(m·K)等,其他数值不再列举。
可选地,内胆2的材质还可以为玻璃纤维和树脂(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合成的复合材料,即玻璃钢,具有绝缘性能良好,强度高,导热系数远低于金属材料的特点。
由于内胆的导热系数较低,因此对于温度低的使用场景,例如环境温度低于10℃,具有合适导热系数的内胆2能够可以为电池单体500保温,进一步使电池单体500具有合适的工作温度,进一步提高电池100的可靠性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换热件9与底壁3之间设置第三缓冲件6。
可选地,第三缓冲件6的材质可以与第一缓冲件4、第二缓冲件5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可选地,换热件9与第三缓冲件6两者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安装间隙,两者可以部分或全部接触。
可选地,第三缓冲件6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和较低导热系数的聚氨酯泡棉,也可以是硅胶泡棉等材质。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当换热件9具有凸起的情况下,第三缓冲件6可以具有容纳换热件9凸起的凹部。
由于换热件9与底壁3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件6,因此对换热件9提供减震支撑;另外第三缓冲件6具有的隔热作用能够配合内胆2进一步减少热量散失,在低温环境下使电池单体500具有合适的工作温度。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侧壁2A在背离底壁3的一侧具有第一翻边12A,第一翻边12A搭接于第一边框1A的顶部;第二侧壁2B在背离底壁3的一侧具有第二翻边12B,第二翻边12B搭接于第二边框1B的顶部。
本申请对第一翻边12A和第二翻边12B的材质、宽度、厚度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翻边12A的材质、宽度、厚度与第二翻边12B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可选地,第一翻边12A可以与第一侧壁2A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粘接等的方式连接,第一翻边12A的材质可以与第一侧壁2A材质不同,也可以相同。
可选地,第二翻边12B可以与第二侧壁2B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粘接等的方式连接,第二翻边12B的材质可以与第二侧壁2B材质不同,也可以相同。
由于内胆2具有搭接于两边框的翻边,因此具有更大的承重能力,能够承托更多的电池单体500,有利于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和电池100的总能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内胆2还具有连接于底壁3的第三侧壁2C及第四侧壁2D,框体1还包括沿着第一边框1A及第二边框1B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1C和第四边框1D,第三侧壁2C连接于第三边框1C,第四侧壁2D连接于第四边框1D,框体1为辊压框体。
可选地,第三侧壁2C、第四侧壁2D与框体1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连接、铆接、焊接、粘接或者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由此,框体1能够包围内胆2,提供更有利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三侧壁2C的背离底壁3的一侧具有第三翻边12C,第三翻边12C搭接于第三边框1C的顶部;第四侧壁2D的背离底壁3的一侧具有第四翻边12D,第四翻边12D搭接于第四边框1D的顶部。
可选地,第三翻边12C和第四翻边12D的位置如图8所示,当然,第三翻边12C和第四翻边12D也可以交换位置。
本申请对第三翻边12C和第四翻边12D的材质、宽度、厚度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三翻边12C的材质、宽度、厚度与第四翻边12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可选地,第三翻边12C可以与第三侧壁2C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粘接等的方式连接,第三翻边12C的材质可以与第三侧壁2C材质不同,也可以相同。
可选地,第四翻边12D可以与第四侧壁2D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粘接等的方式连接,第四翻边12D的材质可以与第四侧壁2D材质不同,也可以相同。
示例性地,框体1可以是辊压成型框体,具有较好的刚度,在实现外部防侧挤功能的同时也可作为抗电池单体500膨胀力的结构。
由于内胆2具有搭接于四周的边框的翻边,因此进一步增大了承重能力,能够承托进一步增加的电池单体500,有利于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和电池100的总能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内胆2中,在电池单体组400与第三侧壁2C之间设置有接头组件7,在电池单体组400与第四侧壁2D之间设置有电池管理组件8。
可选地,接头组件7可以设置于第三侧壁2C,在第四侧壁2D设置电池管理组件8,或者,接头组件7可以设置于第四侧壁2D,在第三侧壁2C设置电池管理组件8。
示例性地,接头组件7可以是液冷口,通过管路与换热件9连通,进一步增强冷却效果。
又示例性地,电池管理组件8可以包括高压盒组件(即高压配电盒),BMS组件(即电池管理系统)等,高压盒组件可以用于分配电池100的电压,BMS组件可以监测电池100和可能产生的故障情况,防止电池100出现性能下降、容量衰减、甚至可能危害用户或周围环境的情况。
由于内胆2还可以设置接头组件7与电池管理组件8,因此具有更高集成度的电池100可以应用于各种装置中,无需单独设置冷却系统或电控系统。而且,接头组件7和电池管理组件8也能够受到边框的保护,免受外部挤压或碰撞。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沿着垂直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第一侧壁2A和第二侧壁2B构成为越是沿着远离底壁3的方向延伸越是彼此远离。
示例性地,如图5、图9所示,沿着垂直于第三方向(Z方向)的第二方向(Y方向),第一侧壁2A和第二侧壁2B越是沿着远离底壁3的方向延伸越是彼此远离。
由此有助于提高内胆2本身的强度,不易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变形,另外,内胆2形成的开口比较大,方便电池单体组400与缓冲件的摆放。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第一侧壁2A与底壁3之间的夹角α处于92°至170°的范围,第二侧壁2B与底壁3之间的夹角β处于92°至170°的范围。
示例性地,夹角α可以是92°、96°、100°、110°、120°、130°、135°、140°、150°、160°、170°等。夹角β可以是92°、96°、100°、110°、120°、130°、135°、140°、150°、160°、170°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边框1A靠近电池单体500侧的倾斜角度可以与夹角α相同,也可以不同,二者能够固定连接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二边框1B靠近电池单体500侧的倾斜角度可以与夹角β相同,也可以不同,二者能够固定连接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夹角α可以与夹角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地,夹角α可以大于夹角β,也可以小于夹角β。
示例性地,如图6、图7所示,夹角α可以与夹角β均为96°。两侧壁夹角相同,降低了加工难度。
可选地,第三侧壁2C、第四侧壁2D也可以与底壁3成一定夹角,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由于第一侧壁2A、第二侧壁2B形成的夹角处于合适范围,因此有助于提高内胆本身的强度,而且在加工时可以作为拔模角,方便内胆2脱模,同时也方便设置或更换第一缓冲件4与第二缓冲件5。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沿垂直于大面501的方向(Y方向),第一缓冲件4的一侧与第一侧壁2A贴合,第一缓冲件4的另一侧与最接近第一边框1A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贴合;沿垂直于大面501的方向(Y方向),第二缓冲件5的一侧与第二侧壁2B贴合,第二缓冲件5的另一侧与最接近第二边框1B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贴合。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图9所示,沿第二方向,第一缓冲件4具有两个侧面,其中第一缓冲件第一侧4B与第一侧壁2A贴合,第一缓冲件第二侧4C与最接近第一边框1A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贴合。当然,在另一种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第一侧4B可以与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贴合,第一缓冲件第二侧4C也可以与第一侧壁2A贴合。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图9所示,沿第二方向,第二缓冲件5具有两个侧面,其中第二缓冲件第一侧5B与第二侧壁2B贴合,第二缓冲件第二侧5C与最接近第二边框1B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贴合。当然,在另一种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缓冲件第一侧5B可以与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贴合,第二缓冲件第二侧5C也可以与第二侧壁2B贴合。
上述的贴合指的是表面接触,当然也可以在贴合处设置如粘接层、导热层等功能增强夹层。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内胆2设置一组电池单体组400时,沿第二方向,电池单体500的一个大面501与第一缓冲件第二侧4C贴合,电池单体500的另一个大面501与第二缓冲件第二侧5C贴合。
又示例性地,如图4、图5、图8、图9所示,内胆2中设置多组电池单体组400,其中图9对于电池单体组400中的电池单体500的数量进行适当省略。在各电池单体组400中,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其中最接近第一边框1A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与第一缓冲件4贴合,最接近第二边框1B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与第二缓冲件5贴合。
由于第一缓冲件4分别与第一侧壁2A和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贴合,第二缓冲件5分别与第二侧壁2B和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贴合,因此能够为电池单体500的膨胀提供束缚力和缓冲空间,同时也可以将膨胀力传递给内胆2与边框,进一步约束电池单体500的膨胀变形。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4与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贴合的面积不低于最接近第一边框1A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的面积之和的80%,第二缓冲件5与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贴合的面积不低于最接近第二边框1B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的面积之和的80%。大面501面积之和指的是在与各缓冲件贴合的所有电池单体500的最接近边框一侧的大面501的面积总和。
示例性地,第一缓冲件4与大面501贴合的面积可以占最接近第一边框1A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面积之和的80%、85%、90%、95%、100%,第二缓冲件5与最接近第二边框1B的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贴合的面积之和可以占大面501面积的80%、85%、90%、95%、100%。
可选地,第一缓冲件4贴合的面积可以与第二缓冲件5贴合的面积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由于贴合面积不低于大面501面积之和的80%,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抵抗和吸收膨胀力的效果和传力效果,还能够降低对电池单体500的膨胀约束不足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沿着电池单体500的高度方向,即第三方向(Z方向),第一缓冲件顶部4A被配置为不超出第一侧壁顶部10,第二缓冲件顶部5A被配置为不超出第二侧壁顶部11。
由此,第一缓冲件4与第二缓冲件5设置于内胆2内部,其高度不会影响电池100的安装,也不会影响其他构件如盖体的设置,而且有利于降低电池的高度尺寸,提高体积利用率。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沿着电池单体500的高度方向,即第三方向(Z方向),第一缓冲件顶部4A被配置为与电池单体顶部502平齐,第二缓冲件顶部5A被配置为与电池单体顶部502平齐。平齐包括二者顶部对齐和大致对齐的情况。
由此,能够在提高缓冲件对电池单体的膨胀的吸收和抵抗作用的同时,抑制电池单体的高度尺寸,提高体积利用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4包括至少一层聚氨酯层,和/或,第二缓冲件5包括至少一层聚氨酯层,和/或,第三缓冲件6包括至少一层聚氨酯层。
示例性地,第一缓冲件4包括一层聚氨酯层,第二缓冲件5包括一层聚氨酯层,聚氨酯层直接与大面501贴合。在低温环境下避免了使用膨胀梁导走电池单体500热量导致工作温度降低的风险,提升了电池100的保温性能和稳定性。
聚氨酯层可以由聚氨酯泡沫制成,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和较好的缓冲能力。聚氨酯层的抗压缩形变性能良好,能够提供持续的反弹力;而且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有利于对电池单体500保温;且易于加工,采用聚氨酯层的缓冲件能够更好地贴合接触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电池100。
由于用电装置包括第一方面电池100,电池100中可以省略设置膨胀梁,具有结构简化、轻量化、电池整体体积利用率高的特点,有利于降低用电装置的整体重量,有利于提高用电装置的电池续航能力。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用电装置包括车辆1000,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平行于车辆1000的行进方向。
如图1、图4、图8所示,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平行于第一方向(X方向)。当然,在其他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也可以平行于其他方向,本申请对比不做限制。
由于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平行于车辆1000的行进方向,边框从两侧保护电池单体组400,因此,能够保护电池单体500排免受来自于车辆1000侧方的挤压或冲击,即使在发生车辆1000侧方碰撞时,也能够降低电池单体500受损的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方案公开一种电池100,其中电池100的框体1为高强钢辊压成型,在转角处进行焊接,形成四边框结构,内胆2为盆状结构,盆状结构外立面涂覆结构胶,再与框体1粘胶固定;内胆2底部设置有第三缓冲件6,第三缓冲件6上部设置换热件9,之间粘胶连接;换热件9上部为电池单体组400,框体1内侧带有92°至170°的倾斜角度,电池单体500的大面501与框体1之间设置第一缓冲件4与第二缓冲件5,用来传递电池单体500到两侧边框的膨胀力,最后在电池100沿X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电池管理组件8和冷却接头组件7。
本方案通过省去膨胀梁结构,直接用边框抗电池单体500的膨胀力,箱体空间利用率更高,工序更为简单,装配零部件更少,集成度更高。
本方案的内胆2为盆状结构,可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的内胆2的优势在于能与外部进行隔绝,气密性好;此外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很小,可以做到极致的保温,对温度低的使用场景更加友好。内胆2形成的翻边能保护内胆2内部,提升整个电池100箱体的模量。
本方案在内胆2和框体1之间通过胶粘连接,使内胆2和框体1表面充分连接,吸收装配过程中零部件尺寸带来的公差;大面501和框体1之间设计力传导连接件,用来传递电池单体500膨胀力到框体1;内胆2里设置发泡聚氨酯或其它缓冲传力材质,用来保护电池单体500,以免受到较大的底部冲击。
具体地,内胆2和框体1之间胶粘,电池单体500侧面和框体1设计力传导连接件(第一缓冲件4及第二缓冲件5),间隙处填充发泡聚氨酯,第三缓冲件6用聚氨酯层或其它缓冲材质,下箱体两侧布置如高压盒、BMU组件的电池管理组件8和如水冷组件的冷却接头组件7。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请求保护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8)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内胆和电池单体组,
所述电池单体组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
所述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所述内胆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之间,
所述内胆具有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电池单体组设置于所述底壁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所述电池单体组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件,且所述电池单体组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电池单体组中,所述第一边框与最接近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边框与最接近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沿着垂直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构成为越是沿着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越是彼此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α处于92°至170°的范围,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β处于92°至170°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沿垂直于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的方向,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另一侧与最接近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贴合;
沿垂直于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的方向,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壁贴合,所述第二缓冲件的另一侧与最接近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贴合的面积不低于最接近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的面积之和的80%,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贴合的面积不低于最接近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的面积之和的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顶部被配置为不超出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二缓冲件的顶部被配置为不超出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顶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平齐,所述第二缓冲件的顶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电池单体与所述底壁之间设置有换热件,所述换热件用于与所述电池单体进行热交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与所述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在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具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搭接于所述第一边框的顶部;
所述第二侧壁在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搭接于所述第二边框的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至少一层聚氨酯层,和/或,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至少一层聚氨酯层,和/或,所述第三缓冲件包括至少一层聚氨酯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的导热系数处于0.1W/(m·K)至0.6W/(m·K)的范围,所述内胆包括材质为树脂或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一体成型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还具有连接于所述底壁的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框体还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边框及所述第二边框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所述第三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三边框,所述第四侧壁连接于所述第四边框;所述框体为辊压框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侧壁的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具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搭接于所述第三边框的顶部;
所述第四侧壁的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具有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搭接于所述第四边框的顶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胆中,在所述电池单体组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设置有接头组件,在所述电池单体组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设置有电池管理组件。
17.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电装置包括车辆,所述电池单体的大面平行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565810.7U CN221747375U (zh) | 2024-07-04 | 2024-07-04 | 电池及用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565810.7U CN221747375U (zh) | 2024-07-04 | 2024-07-04 | 电池及用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747375U true CN221747375U (zh) | 2024-09-20 |
Family
ID=92734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565810.7U Active CN221747375U (zh) | 2024-07-04 | 2024-07-04 | 电池及用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747375U (zh) |
-
2024
- 2024-07-04 CN CN202421565810.7U patent/CN2217473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395902A1 (en) | Case of battery,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 |
CN218414916U (zh) | 分隔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9303742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EP4266464A1 (en) |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paring battery | |
CN221747375U (zh) | 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20753604U (zh) | 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20895667U (zh)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21427876U (zh)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21041398U (zh) | 箱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20692169U (zh) | 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20753603U (zh) | 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20628007U (zh) | 缓冲结构、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20692170U (zh)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21486706U (zh) |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US20240332762A1 (en) |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ity-consuming apparatus | |
CN221530152U (zh) |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21304891U (zh) | 边梁组件、电池箱体的边框、电池箱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 |
CN220963520U (zh) | 换热板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21327974U (zh) | 箱体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9226493U (zh) |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21508311U (zh) | 电池、用电装置及储能装置 | |
CN221727270U (zh) | 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21352948U (zh) |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9226400U (zh) | 电池和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 |
CN221282304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