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629439U - 支架 - Google Patents

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629439U
CN221629439U CN202323292351.8U CN202323292351U CN221629439U CN 221629439 U CN221629439 U CN 221629439U CN 202323292351 U CN202323292351 U CN 202323292351U CN 221629439 U CN221629439 U CN 221629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lug
cold boot
mounting seat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2923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留印
莫嘉慧
陈拍瀚
王军
柯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e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e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e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e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2923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629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629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629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支架,其包括安装座和冷靴,其中,安装座用以连接功能终端,冷靴用以连接功能配件,所述冷靴可翻转地设于所述安装座,以具有收纳于所述安装座的收纳状态、及相对所述安装座翻开的翻开状态;于所述翻开状态,连接于所述冷靴的功能配件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功能终端的旁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支架即能够连接功能终端、也能够装设功能终端所需应用的功能配件,当用户携带该支架时,可将支架折叠收纳,以减小支架的尺寸,以提升支架的便携度。

Description

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直播、摄像,为提升直播或摄像的效果,用户往往会选择配设相应的麦克风、补光灯或闪光灯等配件,以提升移动终端的收音效果,或其拍摄所呈现的影像效果。
因移动终端自身并未设置用于连接麦克风、补光灯或闪光灯等配件的接口或安装媒介,于现有的方式中,用户多将移动终端装入兔笼中,并将其他配件相应地装设在兔笼上,以提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直播或摄像的效果,但兔笼的体积偏大,其便携性较差,用户难以随身携带,如何改善上述情况成为现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该支架即能够连接功能终端、也能够装设功能终端所需应用的功能配件,当用户携带该支架时,可将支架折叠收纳,以减小支架的尺寸,以提升支架的便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架包括安装座和冷靴,其中,安装座用以连接功能终端,冷靴用以连接功能配件,所述冷靴可翻转地设于所述安装座,以具有收纳于所述安装座的收纳状态、及相对所述安装座翻开的翻开状态;于所述翻开状态,连接于所述冷靴的功能配件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功能终端的旁侧。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一容纳腔,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冷靴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转接件,所述安装座、所述冷靴相对地铰接于所述转接件的两侧;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转接件和所述冷靴均收纳于所述安装座。
可选地,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二容纳腔,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转接件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冷靴收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口边沿设有第一铰接座,所述转接件的第一边缘设有第一铰接凸耳,所述第一铰接凸耳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铰接座相铰接;所述转接件的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设有第二铰接座,所述冷靴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凸耳,所述第二铰接凸耳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座相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铰接凸耳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凸耳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自所述第一边缘朝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腔口侧凸设,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凸设方向上朝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腔中部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凸耳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背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耳部与所述第一铰接轴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一铰接凸耳均阻尼铰接;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耳均阻尼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铰接轴外套设有第一阻尼套筒,所述第一阻尼套筒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一铰接凸耳均过盈适配;所述第二铰接轴外套设有第二阻尼套筒,所述第二阻尼套筒与所述第二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耳均过盈适配。
可选地,所述支架还配设有紧固件,所述安装座开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安装通孔。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自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体中心凸设,所述安装通孔开设于所述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做增厚处理。
可选地,所述安装通孔配置为螺孔,所述紧固件配置为螺钉。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用以与所述功能终端磁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支架能够进行收纳,即当用户需要随身携带支架时,用户可以翻转冷靴,以使冷靴收纳于安装座,如此,收纳状态下的支架更加小巧,易于用户携带;当用户需要使用支架时,使安装座连接功能终端,并翻转冷靴,以使安装于冷靴的功能配件能够显露于功能终端旁侧即可,便于用户自行操作。如上,本技术方案中提及的支架即具有较高的便携度,且易于用户自行切换支架的使用状态,符合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架一实施例安装于功能终端、且处于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架于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示图;
图4为转接件及其相连结构于图2中A-A处的剖示图;
图5为图1中支架于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示图;
图7为图1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冷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抵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架。
参照图1至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支架包括安装座10和冷靴20,其中,安装座10用以连接功能终端50,冷靴20用以连接功能配件,所述冷靴20可翻转地设于所述安装座10,以具有收纳于所述安装座10的收纳状态、及相对所述安装座10翻开的翻开状态;于所述翻开状态,连接于所述冷靴20的功能配件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功能终端50的旁侧。
应理解,上述功能终端50可以为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等),也可以为相机、云台等,功能配件可以为麦克风、补光灯、闪光灯等能够适配于移动终端使用的一系列配件。
需要说明的是,冷靴20是一种机械结构中常用的装配配件,可参考图9,于本实施例中,冷靴20用以连接功能配件,因冷靴20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连接,且冷靴20的加工、制造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或工具,故支架的生产成本得以一定程度上地降低,且适用于功能终端50的功能配件能够稳定地连接于支架。
还需说明的是,冷靴20相对于安装座10的可翻转设置,既可以指冷靴20于安装座10间的直接铰接,也可以指两者间的间接铰接,即间接铰接的时候,与冷靴20和安装座10间还可以设有若干转接件30,转接件30一侧铰接安装座10、另一侧铰接冷靴20,如此,以实现冷靴20和安装座10间的铰接连接;另外地,当支架处于上述收纳状态时,冷靴20和安装座10间既可以层叠设置,也可以收容设置,即该支架的收纳方式即可以为层叠式收纳,也可以为图2所示的收容式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支架能够进行收纳,即当用户需要随身携带支架时,用户可以翻转冷靴20,以使冷靴20收纳于安装座10,如此,收纳状态下的支架更加小巧,易于用户携带;当用户需要使用支架时,使安装座10连接功能终端50,并翻转冷靴20,以使安装于冷靴20的功能配件能够显露于功能终端50旁侧即可,便于用户自行操作。如上,本技术方案中提及的支架即具有较高的便携度,且易于用户自行切换支架的使用状态,符合用户的需求。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若用户需要将移动终端稳定放置于平面使用时,用户需要使用外部支撑结构以辅助移动终端实现稳定的放置效果,其中,外部支撑结构可以为三脚架、夹持架等多种形式的固定架。具体地,用户可以将安装座10连接于外部支撑结构,以使移动终端间接地连接于外部支撑结构;用户还可以直接将移动终端连接于外部支撑结构,将支架作为功能终端50和功能配件相连接的连接媒介使用;当然,若用户需要手持移动终端时,移动终端无需连接外部支撑结构,功能配件能够通过支架连接于移动终端即可。
可参照图5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0设有第一容纳腔11,或者安装座10的中部中空形成第一容纳腔11,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冷靴20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即支架的收纳方式为收容式收纳,如此,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支架于收纳状态下的体积,更便于用户携带;另外地,因安装座10设置了第一容纳腔11,因第一容纳腔11并非实体结构,故一定程度上地减少了安装座10的耗材量,进而一定程度上地降低了支架的制作成本。
于其他实施例中,支架采用层叠式收纳方式,即于支架收纳状态下,冷靴20和安装座10层叠设置。
可参考图3、图4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转接件30,所述安装座10、所述冷靴20相对地铰接于所述转接件30的两侧;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转接件30和所述冷靴20均收纳于所述安装座10。一方面,安装座10和冷靴20分别铰接连接于转接件30的正对两边缘,即能够使冷靴20相对安装座10的可翻转移动,还能够使连接在冷靴20上的功能配件在冷靴20的翻开状态下位于功能终端50的侧旁,以保证功能配件不被功能终端50所遮挡,从而保证功能配件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因安装座10和冷靴20间设有转接件30,故冷靴20和安装座10间的相对角度可以通过转接件30进行更灵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地降低了功能终端50对冷靴20的干涉作用,使于翻开状态下的冷靴20不再易受到功能终端50位置上的干涉,用户能够依据自身的需求灵活调控支架各个部件间的相对角度。
可参考图8,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30设有第二容纳腔31,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转接件30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所述冷靴20收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31,如此,于收纳状态下的支架总体积得以缩减,支架的便携度得以进一步地提升。
于其他实施例中,于收纳状态下,冷靴20、转接件30和安装座10层叠设置。
可参考图3、图7和图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0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边沿设有第一铰接座12,所述转接件30的第一边缘设有第一铰接凸耳32,所述第一铰接凸耳32通过第一铰接轴33与所述第一铰接座12相铰接;所述转接件30的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设有第二铰接座34,所述冷靴20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凸耳21,所述第二铰接凸耳21通过第二铰接轴22与所述第二铰接座34相铰接,如此,安装座10铰接于转接件30,转接件30铰接于冷靴20。
其中,应理解,第一铰接凸耳32和第二铰接座34分别相对地设于转接件30的两边缘,以使冷靴20、转接件30和安装座10两两间均能够发生相互翻转,且三者间所能够更多的相对角度,连接件自身的尺寸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地增加支架使用时冷靴20和安装座10于的间距,以保证冷靴20能够位于功能终端50的旁侧,进而保证连接于冷靴20的功能配件的使用效果。
可参考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凸耳32包括第一支撑部321和第一凸耳部322,所述第一支撑部321自所述第一边缘朝所述第二容纳腔31的腔口侧凸设,且所述第一支撑部321在凸设方向上朝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腔31中部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凸耳部322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21的背向所述第二容纳腔31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耳部322与所述第一铰接轴33铰接。
具体地,第一支撑部321用以斜向支撑第一凸耳部322,第一凸耳部322与第一铰接座12相铰接,当转接件30转动并收纳至安装座10时,转接件30的主体部能够无干涉地放置于第一容纳腔11,如此,第一铰接凸耳32既保证了转接件30和安装座10间相铰接的连接关系,还通过倾斜凸设第一支撑部321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转接件30和安装座10间的翻转干涉,有效提升了转接件30和安装座10间的收容式收纳效果。
另外地,第一铰接凸耳32的倾斜外凸设计,使第一铰接凸耳32相对于转接件30的主体部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区域,如此,当转接件30转动收纳于安装座10时,第一铰接凸耳32难以碰触到第一容纳腔11的腔壁,保证了转接件30收纳于安装座10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轴33与所述第一铰接座12和所述第一铰接凸耳32均阻尼铰接;所述第二铰接轴22与所述第二铰接座34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耳21均阻尼铰接。
具体地,当用户使用支架时,于翻开状态下的冷靴20和/或转接件30均需要维持于用户调整好的翻开位置,以保证用户使用功能终端50进行作业时,连接于支架的功能配件能够维持良好的作业状态,故设置第一铰接轴33和第一铰接凸耳32阻尼铰接,第二铰接轴22与第二铰接座34、第二铰接凸耳21阻尼铰接,以保证冷靴20、转接件30和安装座10均能够保持用户所调整的相对位置,避免用户使用功能终端50时,冷靴20和/或转接件30相对于安装座10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影响功能配件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接轴33外套设有第一阻尼套筒331,所述第一阻尼套筒331与所述第一铰接座12和所述第一铰接凸耳32均过盈适配;所述第二铰接轴22外套设有第二阻尼套筒221,所述第二阻尼套筒221与所述第二铰接座34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耳21均过盈适配,另外地,因对于铰接座、铰接凸耳开孔时,极易出现加工误差,故会影响铰接轴和铰接座、铰接凸耳间的过盈适配效果,故设置第一阻尼套筒331和第二阻尼套筒221,以能够进一步地保证铰接轴和铰接座、铰接凸耳间的过盈适配效果,减少支架各部件间出现转动滑落的情况。
具体地,以第一铰接轴33为例,第一铰接轴33穿设第一阻尼套筒331后,第一铰接轴33的中部与第一阻尼套筒331间过盈适配,当用户手动翻动转接件30时,能够明显感受到旋转阻力,虽然第一铰接轴33能够在用户施力时相对第一阻尼套筒331转动,但当用户不再施力,第一铰接轴33相对于第一阻尼套筒331静止,同理,第二铰接轴22和第二铰接座34、第二铰接凸耳21间同样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第一阻尼套筒331可以过盈适配地装设于第一铰接通孔121,和/或第二阻尼套筒221可以过盈适配地装设于第二铰接通孔341,此时,第一铰接通孔121和/或第二铰接通孔341的形状任意,可以不做限定;也可以抵接适配地装设于第一铰接通孔121和/或第二铰接通孔341,但此时第一铰接通孔121和/或第二铰接通孔341需要限定为非圆形孔,以保证第一阻尼套筒331和/或第二阻尼套筒221能够受到孔侧壁间相互作用防止其自转,当用户施力翻动转接座和/或冷靴20时,第一阻尼套筒331难以随第一铰接轴33移动,和/或第二阻尼套筒221难以随第二铰接轴22移动,如图3、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第一铰接通孔121和第二铰接通孔341配置为椭圆形孔,如此,当第一铰接轴33转动时,第一阻尼套筒331因受到第一铰接通孔121孔壁的限位作用而难以随第一铰接轴33转动;当第二铰接轴22转动时,第二阻尼套筒221因受到第二铰接通孔341孔壁的限位作用而难以随第二铰接轴22转动。
另外地,当第一铰接通孔121和/或第二铰接通孔341配置为非圆形孔时,在组装指甲的过程中,第一阻尼套筒331适配装设于第一铰接通孔121即可,第二阻尼套筒221适配装设于第二铰接通孔341即可,随后,再在相应的阻尼套筒内过盈适配地装入相应地铰接轴,以完成铰接轴过盈适配地装设于其所需连接的部件,如此,支架组装的过程中,只需进行两次针对铰接轴的过盈装设即可,一定程度上地降低了支架的组装难度,从而能够提升支架的生产效率。
其中,上述铰接轴和铰接通孔间实现相互过盈适配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静力压入法、动力压入发或温差配装法中的任一方法。
进一步地,第一阻尼套筒331和/或第二阻尼套筒221可采用POK材质制作,POK材质为超耐磨材质,能够有效保持第一阻尼套筒331和/或第二阻尼套筒221对其相应的铰接轴的阻尼作用,一定程度上地延长了支架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配设有紧固件(图中未示出),所述安装座10开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安装通孔13,如此,紧固件能够将安装座10固设于外部安装结构,即实现了支架和外部支撑结构的连接,一定程度上地拓展了支架的应用场景。
可参考图3和图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10还设有连接部14,所述连接部14自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腔壁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腔体中心凸设,所述安装通孔13开设于所述连接部14,如此,该连接部14未增加安装座10投影于平面上的阴影的尺寸,对支架的便携程度影响较弱。
可参考图3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4做增厚处理,即提升了连接部14的强度,于支架的使用过程中,连接部14能够承受紧固件所带来的更大的锁紧力,且连接部14不易形变,如此,安装座10能够稳定地固设于外部支撑结构。
可参考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通孔13配置为螺孔,所述紧固件配置为螺钉,如此,紧固件和安装座10能够便捷、高效地安装或拆卸于外部支撑结构,方便用户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0用以与所述功能终端50磁吸连接,如此,支座能够快速地装拆于功能终端50,且不影响功能终端50的正常使用效果。需要额外说明的是,安装座10可以安装有用于吸附功能终端50的磁体,或者安装座10自身有磁体支撑,以实现安装座10和功能终端50间的磁吸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用以连接功能终端;以及
冷靴,用以连接功能配件,所述冷靴可翻转地设于所述安装座,以具有收纳于所述安装座的收纳状态、及相对所述安装座翻开的翻开状态;于所述翻开状态,连接于所述冷靴的功能配件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功能终端的旁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一容纳腔,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冷靴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转接件,所述安装座、所述冷靴相对地铰接于所述转接件的两侧;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转接件和所述冷靴均收纳于所述安装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二容纳腔,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转接件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冷靴收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口边沿设有第一铰接座,所述转接件的第一边缘设有第一铰接凸耳,所述第一铰接凸耳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铰接座相铰接;
所述转接件的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设有第二铰接座,所述冷靴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凸耳,所述第二铰接凸耳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座相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凸耳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凸耳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自所述第一边缘朝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腔口侧凸设,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凸设方向上朝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腔中部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凸耳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背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耳部与所述第一铰接轴铰接;
和/或,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一铰接凸耳均阻尼铰接;
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耳均阻尼铰接;
和/或,所述第一铰接轴外套设有第一阻尼套筒,所述第一阻尼套筒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一铰接凸耳均过盈适配;
所述第二铰接轴外套设有第二阻尼套筒,所述第二阻尼套筒与所述第二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耳均过盈适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配设有紧固件,所述安装座开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安装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一容纳腔,于所述收纳状态,所述冷靴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安装座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自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体中心凸设,所述安装通孔开设于所述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做增厚处理;
和/或,所述安装通孔配置为螺孔,所述紧固件配置为螺钉。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用以与所述功能终端磁吸连接。
CN202323292351.8U 2023-12-01 2023-12-01 支架 Active CN221629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92351.8U CN221629439U (zh) 2023-12-01 2023-12-01 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92351.8U CN221629439U (zh) 2023-12-01 2023-12-01 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629439U true CN221629439U (zh) 2024-08-30

Family

ID=92497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292351.8U Active CN221629439U (zh) 2023-12-01 2023-12-01 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629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08754B1 (ko) 휴대용 전자,전기 기기의 액세서리
US20100072334A1 (en) Hold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US11374607B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JP2002539721A (ja) 個人用電子装置の支持組立体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方法
CN217283011U (zh) 一种手机支架
EP3288244B1 (en) Holding case for installing handset add-on lens, handset external lens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handset installation case
CN221629439U (zh) 支架
US20070054181A1 (en) Battery loa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130007167U (ko) 휴대폰용 접이식 받침구
CN212178361U (zh) 可外接配件的云台及摄影设备支架
CN214405451U (zh) 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保护壳
CN218124747U (zh) 一种摄像头支架保护壳
CN218830010U (zh) 一种摄像头支架保护壳
CN220337950U (zh) 一种云台
CN209710171U (zh) 一种带支架组件的手机壳
CN218648844U (zh) 具有摄像环支架的手机保护壳
CN220896727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9198619U (zh) 一种云台
CN213420399U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夹子
CN210274179U (zh) 一种无线充手机支架
CN220749525U (zh) 一种自拍杆三脚架组合式结构
CN209787250U (zh)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CN220891689U (zh) 一种支撑架
CN218954382U (zh) 一种支架及拍摄辅助装置
CN221448448U (zh) 一种拆装组件及电子设备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