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85138U - 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85138U CN221585138U CN202323001582.9U CN202323001582U CN221585138U CN 221585138 U CN221585138 U CN 221585138U CN 202323001582 U CN202323001582 U CN 202323001582U CN 221585138 U CN221585138 U CN 2215851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charging pile
- saving charging
- pile body
- sa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包括节能充电桩本体,节能充电桩本体的外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充电头,节能充电桩本体的外端开设有多个与之相连通的散热孔,节能充电桩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与节能充电桩本体相连通的连接筒,它可以通过设置的散热组件,当汽车充电结束后,电机停止运行,轻质球失去作用下,从而在重力影响下与锥形孔的内壁相抵接,同时遮挡板在重力作用下覆盖在散热孔的外侧,从而达到密封效果,能够减少外界潮湿的气体进入节能充电桩本体内,有助于避免潮湿对节能充电桩本体内部电子元件的腐蚀和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5663018U公开了一种快速散热功能的智能汽车充电桩,该方案提高了箱体内部的空气流动的速度,使得汽车充电桩的散热效果更佳,以免防尘板上灰尘堆积过多影响散热效果。
但是上述方案虽然在对充电桩散热过程中,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设置有防尘网来达到防尘作用,由于一些充电桩是在户外使用的,当户外空气环境较为潮湿时,潮湿的气体容易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渗入充电桩内部的电子元件或电路板上,可能会导致电子元件腐蚀和损坏,降低充电桩的寿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它可以通过设置的散热组件,当汽车充电结束后,电机停止运行,轻质球失去作用下,从而在重力影响下与锥形孔的内壁相抵接,同时遮挡板在重力作用下覆盖在散热孔的外侧,从而达到密封效果,能够减少外界潮湿的气体进入节能充电桩本体内,有助于避免潮湿对节能充电桩本体内部电子元件的腐蚀和损坏。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包括节能充电桩本体,所述节能充电桩本体的外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充电头,所述节能充电桩本体的外端开设有多个与之相连通的散热孔,所述节能充电桩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与节能充电桩本体相连通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固定至节能充电桩本体的底端,所述连接筒内壁设置有密封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筒的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防尘网,所述防尘网可拆卸式安装在连接筒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固定至连接筒的内壁,所述隔板位于排风扇的上方,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锥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孔内设置有轻质球,所述隔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多个限位架,多个所述限位架与多个所述锥形孔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所述轻质球位于限位架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节能充电桩本体的外端转动连接有多个遮挡板,多个所述遮挡板与多个散热孔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所述遮挡板覆盖在散热孔的开口处。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方案通过设置的散热组件,当汽车充电结束后,电机停止运行,轻质球失去作用下,从而在重力影响下与锥形孔的内壁相抵接,同时遮挡板在重力作用下覆盖在散热孔的外侧,从而达到密封效果,能够减少外界潮湿的气体进入节能充电桩本体内,有助于避免潮湿对节能充电桩本体内部电子元件的腐蚀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节能充电桩本体;2、充电头;3、散热孔;4、遮挡板;5、散热组件;51、连接筒;52、支撑座;53、电机;54、排风扇;55、防尘网;56、密封件;561、隔板;562、锥形孔;563、轻质球;564、限位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2,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包括节能充电桩本体1,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外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充电头2,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外端开设有多个与之相连通的散热孔3,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散热组件5,散热组件5包括与节能充电桩本体1相连通的连接筒51,连接筒51固定至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底端,连接筒51内壁设置有密封件56。
节能充电桩本体1是安装在固定位置的设备,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所需的电能,充电头2是连接电动车和充电桩之间的设备,用于传输电能。
请参阅图2,连接筒51的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支撑座52,支撑座5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53,电机5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风扇54。
通过设置的电机53能够驱动排风扇54进行转动,从而将外界的气体引入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内腔,再通过散热孔3排出,通过空气对流的方式达到对节能充电桩本体1内部电子元件散热的作用。
散热组件5还包括防尘网55,防尘网55可拆卸式安装在连接筒51的底端。
设置的连接筒51用于截留外界的灰尘,减少散热过程中灰尘进入节能充电桩本体1内对节能充电桩本体1造成的不利影响,连接筒51可采用螺栓固定或卡扣扣合的方式安装在连接筒51的顶部,采用可拆卸连接的结构便于后期防尘网55的维护工作。
请参阅图2-3,密封件56包括隔板561,隔板561固定至连接筒51的内壁,隔板561位于排风扇54的上方,隔板561上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锥形孔562。
排风扇54引入的气体能够通过锥形孔562排入到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内腔。
请参阅图3,锥形孔562内设置有轻质球563,隔板56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多个限位架564,多个限位架564与多个锥形孔562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轻质球563位于限位架564的内侧。
设置的电机53驱动排风扇54转动时,轻质球563在风力的作用下进行上浮,从而气体能够通过轻质球563与锥形孔562之间的间隙顺利排入节能充电桩本体1内,达到散热效果,当节能充电桩本体1未工作时,轻质球563失去作用下,从而在重力影响下与锥形孔562的内壁相抵接,从而达到密封效果,减少外界潮湿的气体进入节能充电桩本体1内。
设置的限位架564用于对轻质球563进行遮挡,并且设置的轻质球563可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请参阅图1,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外端转动连接有多个遮挡板4,多个遮挡板4与多个散热孔3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遮挡板4覆盖在散热孔3的开口处。
通过设置的电机53能够驱动排风扇54进行转动,将外界的气体引入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内腔,从而能够将节能充电桩本体1内部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3排出。
其中,散热过程中,遮挡板4在气流作用下能够发生转动,从而使气体通过遮挡板4与散热孔3之间的间隙排出外界,当节能充电桩本体1未工作时,遮挡板4在重力作用下覆盖在散热孔3的外侧,从而达到密封效果。
工作原理:当节能充电桩本体1对汽车进行充电时,电机53同步运行,驱动排风扇54转动,轻质球563在风力的作用下进行上浮,从而外界的气体能够通过轻质球563与锥形孔562之间的间隙顺利排入节能充电桩本体1内,此时遮挡板4在气流作用下能够发生转动,使得节能充电桩本体1内部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遮挡板4与散热孔3之间的间隙排出外界,通过对流的方式,将节能充电桩本体1内的热气通过出风口排出,以降低节能充电桩本体1内部的温度,充电结束后,电机53停止运行,轻质球563失去作用下,从而在重力影响下与锥形孔562的内壁相抵接,同时遮挡板4在重力作用下覆盖在散热孔3的外侧,从而达到密封效果,能够减少外界潮湿的气体进入节能充电桩本体1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包括节能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外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充电头(2),所述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外端开设有多个与之相连通的散热孔(3),所述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散热组件(5),所述散热组件(5)包括与节能充电桩本体(1)相连通的连接筒(51),所述连接筒(51)固定至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底端,所述连接筒(51)内壁设置有密封件(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51)的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支撑座(52),所述支撑座(5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53),所述电机(5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风扇(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5)还包括防尘网(55),所述防尘网(55)可拆卸式安装在连接筒(51)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56)包括隔板(561),所述隔板(561)固定至连接筒(51)的内壁,所述隔板(561)位于排风扇(54)的上方,所述隔板(561)上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锥形孔(5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562)内设置有轻质球(563),所述隔板(56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多个限位架(564),多个所述限位架(564)与多个所述锥形孔(562)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所述轻质球(563)位于限位架(564)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充电桩本体(1)的外端转动连接有多个遮挡板(4),多个所述遮挡板(4)与多个散热孔(3)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所述遮挡板(4)覆盖在散热孔(3)的开口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01582.9U CN221585138U (zh) | 2023-11-07 | 2023-11-07 | 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01582.9U CN221585138U (zh) | 2023-11-07 | 2023-11-07 | 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85138U true CN221585138U (zh) | 2024-08-23 |
Family
ID=92395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01582.9U Active CN221585138U (zh) | 2023-11-07 | 2023-11-07 | 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85138U (zh) |
-
2023
- 2023-11-07 CN CN202323001582.9U patent/CN2215851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79552B (zh) | 一种高效散热太阳能led路灯 | |
CN221585138U (zh) | 一种可散热的节能充电桩 | |
CN214478996U (zh) | 一种防冻损的箱式变电站 | |
CN211995195U (zh) |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 | |
CN218616290U (zh) |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充电桩散热结构 | |
CN219696961U (zh) | 一种光伏供电的防水防爆配电箱 | |
CN215061793U (zh) | 一种便于更换电池的太阳能路灯结构 | |
CN116373647A (zh) | 一种直流充电桩设备 | |
CN212411355U (zh) | 一种车牌识别一体机 | |
CN211442000U (zh) | 一种一体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210928267U (zh) | 一种散热性电气柜 | |
CN221510075U (zh) | 一种代步车控制器的导风散热结构 | |
CN218103078U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光伏发电预警装置 | |
CN220996157U (zh) |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尘配件 | |
CN213990811U (zh) |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监控摄像头 | |
CN221233518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充电桩的高效散热结构 | |
CN116278854A (zh) | 一种散热充电桩 | |
CN217178396U (zh) | 一种led路灯板的散热装置 | |
CN220022005U (zh) | 一种便携式电源箱 | |
CN219339225U (zh) | 一种充电桩防晒机构 | |
CN219892744U (zh) | 改进型美式箱变 | |
CN221531965U (zh) | 一种户外电表箱的散热外壳组件 | |
CN220785476U (zh) | 一种散热防尘充电桩 | |
CN217821221U (zh) | 一种变电站实时监测预警装置 | |
CN221737636U (zh) |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