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38317U - 一种海上浮筒舱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上浮筒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438317U
CN221438317U CN202420084511.5U CN202420084511U CN221438317U CN 221438317 U CN221438317 U CN 221438317U CN 202420084511 U CN202420084511 U CN 202420084511U CN 221438317 U CN221438317 U CN 221438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 joint
buoy
upper half
pontoon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845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中华
王思平
张造诣
韦中钟
龚豪
李文霄
宋华忠
张先云
郭文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Jinhualia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ng Jinhualia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ng Jinhualia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yang Jinhualia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0845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438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438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438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上浮筒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海上浮筒舱体,包括上半浮筒主体和下半浮筒主体,所述上半浮筒主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半浮筒主体,所述齿轮通过轴承与上半浮筒主体的内部活动连接,且齿轮的两侧分别对接有齿条。该海上浮筒舱体,将限位架与卡槽的开口进行对接,旋转限位螺杆,使得两个齿条分别呈相反方向进行滑动,令限位架分别与卡槽进行卡合对接,从而令上半浮筒主体与下半浮筒主体限制在一起,使得海上浮筒便于进行组装使用,将连接绳一端的对接块与连接罩限制在一起,再将连接绳另一端的对接块与配重块限制在一起,使得海上浮筒便于安装或更换不同的配重块,使得海上浮筒便于增加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海上浮筒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浮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上浮筒舱体。
背景技术
海上浮筒是一种漂浮于水面上的密闭塑料筒,可将各个海上浮筒串联起来制作成浮桥、浮码头等水上浮动的平台,且海上浮筒还可用来系船或做航标等,具有良好的抗冲击破坏性,能防紫外线、防冻、抗海水化学剂油渍等侵蚀,可随水潮涨落而自动升降,海上浮筒还可用于建造浮动防波堤,以缓解海浪对海岸线的冲击;
海上浮筒可以提供浮力,可以作为救援工具用于救援和应急响应,可以为海上设备提供支撑,海上浮筒使用时,一般会将上、下两个半圆柱形的浮筒进行对接,再使用安装螺栓安装在一起,使上、下两个半圆柱形的浮筒组装成圆柱形的浮筒,再进行后续的使用,由于上、下两个半圆柱形的浮筒进行组装时,工作人员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将各个安装螺栓分别进行紧固,使得海上浮筒组装使用时较为麻烦,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海上浮筒舱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浮筒舱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由于上、下两个半圆柱形的浮筒进行组装时,工作人员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将各个安装螺栓分别进行紧固,使得海上浮筒组装使用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上浮筒舱体,包括上半浮筒主体和下半浮筒主体,所述上半浮筒主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半浮筒主体,且上半浮筒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齿轮、齿条、滑槽、滑条、限位架和卡槽,所述齿轮通过轴承与上半浮筒主体的内部活动连接,且齿轮的两侧分别对接有齿条,且齿条与上半浮筒主体滑动对接,所述齿条的上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滑条滑动对接,且滑条与上半浮筒主体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齿条的下侧固定有限位架,所述下半浮筒主体靠近限位架的一侧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架与卡槽相对接,所述齿条的内部贯穿有限位螺杆。
优选的,所述限位螺杆通过轴承与上半浮筒主体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半浮筒主体的外侧和下半浮筒主体的外侧分别通过轴承与连接罩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半浮筒主体的连接罩外侧设置有连接绳,且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对接块。
优选的,所述连接绳一端的对接块与连接罩相对接,且连接绳另一端的对接块外侧设置有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靠近对接块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槽,且对接块与对接槽相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海上浮筒舱体,将限位架与卡槽的开口进行对接,旋转限位螺杆,使得两个齿条分别呈相反方向进行滑动,令限位架分别与卡槽进行卡合对接,从而令上半浮筒主体与下半浮筒主体限制在一起,使得海上浮筒便于进行组装使用,将连接绳一端的对接块与连接罩限制在一起,再将连接绳另一端的对接块与配重块限制在一起,使得海上浮筒便于安装或更换不同的配重块,使得海上浮筒便于增加稳定性。
1、该海上浮筒舱体,海上浮筒可以提供浮力,可以作为救援工具用于救援和应急响应,可以为海上设备提供支撑,海上浮筒使用时,将上半浮筒主体与下半浮筒主体进行对接,令限位架与卡槽的开口进行对接,旋转限位螺杆,使得两个齿条分别呈相反方向进行滑动,令限位架分别与卡槽进行卡合对接,从而令上半浮筒主体与下半浮筒主体限制在一起,使得海上浮筒便于进行组装使用;
2、该海上浮筒舱体,当海上浮筒准备放入海水中时,将连接绳一端的对接块与连接罩限制在一起,再将连接绳另一端的对接块与配重块限制在一起,使得下半浮筒主体与配重块限制在一起,使得海上浮筒便于安装或更换不同的配重块,使得海上浮筒便于增加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对接块和配重块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半浮筒主体;11、下半浮筒主体;2、限位机构;21、齿轮;22、齿条;23、滑槽;24、滑条;25、限位架;26、卡槽;3、限位螺杆;4、连接罩;41、连接绳;42、对接块;43、配重块;44、对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海上浮筒舱体,包括上半浮筒主体1和下半浮筒主体11,上半浮筒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下半浮筒主体11,且上半浮筒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2,限位机构2包括有齿轮21、齿条22、滑槽23、滑条24、限位架25和卡槽26,齿轮21通过轴承与上半浮筒主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且齿轮21的两侧分别对接有齿条22,且齿条22与上半浮筒主体1滑动对接,齿条22的上侧开设有滑槽23,滑槽23与滑条24滑动对接,且滑条24与上半浮筒主体1相固定,齿条22的下侧固定有限位架25,下半浮筒主体11靠近限位架25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6,限位架25与卡槽26相对接,齿条22的内部贯穿有限位螺杆3,限位螺杆3通过轴承与上半浮筒主体1活动连接,齿轮21与齿条22呈啮合对接,滑槽23的截面尺寸与滑条24的截面尺寸相匹配,限位架25与卡槽26呈卡合对接,限位螺杆3与齿条22呈螺纹连接。
具体实施时,根据图1-图4,海上浮筒可以提供浮力,可以作为救援工具用于救援和应急响应,可以为海上设备提供支撑,海上浮筒使用时,将上半浮筒主体1与下半浮筒主体11进行对接,令限位架25与卡槽26的开口进行对接,旋转限位螺杆3,通过齿条22在上半浮筒主体1的内部滑动对接,使得齿条22不会跟随限位螺杆3进行旋转,通过限位螺杆3与齿条22呈螺纹连接,使得齿条22沿限位螺杆3进行滑动,令齿条22在上半浮筒主体1的内部进行滑动,通过滑槽23的截面尺寸与滑条24的截面尺寸相匹配,使得齿条22在上半浮筒主体1的内部可稳定的进行滑动不易偏移,此时通过齿轮21与齿条22呈啮合对接,使得两个齿条22分别呈相反方向进行滑动,令限位架25分别与卡槽26进行卡合对接,从而令上半浮筒主体1与下半浮筒主体11限制在一起,使得海上浮筒便于进行组装使用。
请参阅图1和图5,上半浮筒主体1的外侧和下半浮筒主体11的外侧分别通过轴承与连接罩4活动连接,上半浮筒主体1的连接罩4外侧设置有连接绳41,且连接绳4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对接块42,连接绳41一端的对接块42与连接罩4相对接,且连接绳41另一端的对接块42外侧设置有配重块43,配重块43靠近对接块42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槽44,且对接块42与对接槽44相对接,连接绳41一端的对接块42与连接罩4呈螺纹连接,且连接绳41另一端的对接块42与对接槽44呈螺纹连接。
具体实施时,根据图1和图5,当海上浮筒准备放入海水中时,将连接绳41一端的对接块42与连接罩4进行对接,旋转连接罩4,通过连接绳41一端的对接块42与连接罩4呈螺纹连接,使得连接绳41一端的对接块42与连接罩4限制在一起,再将连接绳41另一端的对接块42与对接槽44进行对接并旋转,通过连接绳41另一端的对接块42与对接槽44呈螺纹连接,使得连接绳41另一端的对接块42与对接槽44限制在一起,使得连接绳41另一端的对接块42与配重块43限制在一起,使得下半浮筒主体11与配重块43限制在一起,使得海上浮筒便于安装或更换不同的配重块43,使得海上浮筒便于增加稳定性。
综上所述,海上浮筒可以提供浮力,可以作为救援工具用于救援和应急响应,可以为海上设备提供支撑,海上浮筒使用时,将上半浮筒主体1与下半浮筒主体11进行对接,令限位架25与卡槽26的开口进行对接,旋转限位螺杆3,使两个齿条22分别呈相反方向进行滑动,令限位架25分别与卡槽26进行卡合对接,从而令上半浮筒主体1与下半浮筒主体11限制在一起,使得海上浮筒便于进行组装使用,当海上浮筒准备放入海水中时,将连接绳41一端的对接块42与连接罩4限制在一起,再将连接绳41另一端的对接块42与配重块43限制在一起,使得下半浮筒主体11与配重块43限制在一起,使得海上浮筒便于安装或更换不同的配重块43,使得海上浮筒便于增加稳定性,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海上浮筒舱体,包括上半浮筒主体(1)和下半浮筒主体(11),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浮筒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下半浮筒主体(11),且上半浮筒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2),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有齿轮(21)、齿条(22)、滑槽(23)、滑条(24)、限位架(25)和卡槽(26),所述齿轮(21)通过轴承与上半浮筒主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且齿轮(21)的两侧分别对接有齿条(22),且齿条(22)与上半浮筒主体(1)滑动对接,所述齿条(22)的上侧开设有滑槽(23),所述滑槽(23)与滑条(24)滑动对接,且滑条(24)与上半浮筒主体(1)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浮筒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22)的下侧固定有限位架(25),所述下半浮筒主体(11)靠近限位架(25)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上浮筒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25)与卡槽(26)相对接,所述齿条(22)的内部贯穿有限位螺杆(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上浮筒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杆(3)通过轴承与上半浮筒主体(1)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上浮筒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浮筒主体(1)的外侧和下半浮筒主体(11)的外侧分别通过轴承与连接罩(4)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上浮筒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浮筒主体(1)的连接罩(4)外侧设置有连接绳(41),且连接绳(4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对接块(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上浮筒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41)一端的对接块(42)与连接罩(4)相对接,且连接绳(41)另一端的对接块(42)外侧设置有配重块(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上浮筒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43)靠近对接块(42)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槽(44),且对接块(42)与对接槽(44)相对接。
CN202420084511.5U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海上浮筒舱体 Active CN221438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84511.5U CN221438317U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海上浮筒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84511.5U CN221438317U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海上浮筒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438317U true CN221438317U (zh) 2024-07-30

Family

ID=92064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84511.5U Active CN221438317U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海上浮筒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438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0834A (zh) 一种半潜式多功能防波堤
BR112012005671B1 (pt) embarcação de casco único para implementação e recuperação de equipamentos na região offshore e método para submergir equipamento
US2010006180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drag and/or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
CN108974274A (zh) 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
US3818708A (en) Floating barrier
CN104229099B (zh) 一种海洋工程船舶接载下水的系统及方法
Sharma et al. Issues in offshore platform research-Part 1: Semi-submersibles
CN101234662A (zh) 一种浮动式酒店
DE2160819A1 (de) Ankervorrichtung
KR880002109B1 (ko) 해상 작업대
CN221438317U (zh) 一种海上浮筒舱体
CN208470084U (zh) 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
WO2014059783A1 (zh) 沙漏型海洋工程浮式结构物
CN110893897A (zh) 一种水中系泊装置
CN202202303U (zh) 一种浮动多功能防海啸墙结构
CN201762686U (zh) 一种半潜式多功能防波堤
CN2866321Y (zh) 环保型全塑救生艇
CN203473200U (zh) 浮子式张力筋腱
CN1004477B (zh) 半潜式抗台风多用途海洋平台
CN113665743A (zh) 一种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登船梯
CN113386918A (zh) 一种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下浮体及其与组块的合龙方法
CN101954954B (zh) 利用码头靠泊实施船舶重查试验方法
Akyıldız et al. Self-righting boat design
CN203544332U (zh) 一种探测工作船
CN210122179U (zh) 一种海上岛礁用的可漂浮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