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73200U - 浮子式张力筋腱 - Google Patents
浮子式张力筋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73200U CN203473200U CN201320506376.0U CN201320506376U CN203473200U CN 203473200 U CN203473200 U CN 203473200U CN 201320506376 U CN201320506376 U CN 201320506376U CN 203473200 U CN203473200 U CN 2034732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scle tendon
- connection cord
- main body
- tension force
- fuel bow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10000002435 Tendons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10000003205 Muscle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4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41001465382 Physalis alkekengi Speci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15961 Gavi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42 behaviou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53 coast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114 investigational 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45 stagnation point adsorption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子式张力筋腱,筋腱用于张力腿平台,筋腱的两端分别与海上平台主体、位于海底的水下基础连接,筋腱包括筋腱主体,筋腱主体为一固定有多个浮筒的柔性绳;筋腱主体通过海上连接绳与海上平台主体连接,筋腱主体通过水下连接绳与水下基础连接,海上连接绳远离海上平台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卸扣,水下连接绳远离水下基础的一端设有第二卸扣,柔性绳的两端设有套环,两个套环分别与第一卸扣、第二卸扣连接。本实用新型浮子式张力筋腱,无耐压和连接问题,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加工量,降低连接施工量,容易采购,成本低,海上安装效率高,易于实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子式张力筋腱。
背景技术
我国海域辽阔,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亟待开发。2007年南海荔湾3-1气田的重大发现,使在南海找到深水油气田的前景更加广阔。深水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30亿~300亿吨,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蕴藏于深海区域,但我国目前油气开发还主要集中在陆上和近海。随着全球能源消耗需求的增长,在加大现有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开辟深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以寻求新的资源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海洋深水油气开发涉及到多领域、多学科的研究,我国必须针对我国海洋深水的特殊环境条件创新平台结构型式,加强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加强结构和设施的检测监测技术研究,进一步开展项目管理和安全风险方面的研究。海洋油气开发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因此,在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时,必须要重视“前期科研、技术创新、科学决策以及效益第一”的油气开发行为规范,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加快、加大对外合作,才能迅速有效地促进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生产。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深水油气田开发中,传统的导管架平台和重力式平台正逐步被深水浮式平台和水下生产系统所代替,各种类型深水平台的设计、建造技术不断完善。目前,全世界已有2300多套水下生产设施、204座深水平台运行在全世界各大海域,最大工作水深张力腿平台已达到1434m,SPAR为2073m,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为1900m,多功能半潜式平台达到1920m以上、水下作业机器人超过3000m,采用水下生产技术开发的油气田最大水深为2192m,最大钻探水深为3095m。与此同时,深水钻井装备和铺管作业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全世界已有14艘在役钻探设施具备进行3000m水深钻探作业能力,第5代、第6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已在建造中。其中,第6代深水钻井船的工作水深将达到3658m,钻井深度可达到11000m,深水起重铺管船的起重能力达到14000吨,水下焊接深度为400m,水下维修深度为2000m,深水铺管长度达到12000km。
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水区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油气储藏条件决定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迄今为止,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自主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仅限于200m水深之内,与国外深水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尚有很大距离,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是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实现深水技术的跨越发展是关键所在。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深水油气田开发技术平台正在建设中。
张力腿平台适用于较深水域(300~1500m)、且可采油气储量较大的油田。张力腿平台一般由上部模块、甲板、船体(下沉箱)、张力筋腱及锚系、底基等几部分组成。其船体(下沉箱)可以是三、四或多组沉箱,下设3~6组或多组张力筋腱垂直与海底锚定。张力腿平台是一种垂直系泊的顺应式平台,目前主要分为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张力腿平台,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平台上体、立柱(含横撑和斜撑)、下体(沉箱)、张力腿系泊系统和锚固基础。张力腿平台通过自身的结构形式,产生远大于结构自重的浮力,浮力抵消自重后的剩余浮力与预张力平衡。预张力作用在垂直张力腿系统上,使张力腿总是处于受拉的绷紧状态。第二种是迷你张力腿平台,迷你张力腿平台并不是一种简单缩小化的张力腿平台,通过对平台上体、立柱以及张力腿系统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从而达到优化参数的目的。迷你张力腿平台体积小、造价低、灵活性好、受环境影响小,适合开发中小油田。第三种是延伸式张力腿平台,也被称为新型四柱平台,是由传统张力腿发展而来,结构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平台的主体方面。传统的张力腿平台,平台主体的4根立柱位于主体的最外沿,分别处在主体的4个角上,延伸式张力腿平台的设计中,立柱不再位于主体的最外沿,而是向平台中心移动一段距离,从而缩小了立柱间距,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支撑上部甲板和承受荷载。
上述几种张力腿平台,由于使用钢管式张力筋腱,均具有结构复杂、安装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子式张力筋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张力腿平台采用传统的钢管式张力筋腱,结构复杂、安装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子式张力筋腱,筋腱用于张力腿平台,筋腱的两端分别与海上平台主体、位于海底的水下基础连接,筋腱包括筋腱主体,筋腱主体为一固定有多个浮筒的柔性绳。
优选的,筋腱主体通过海上连接绳与海上平台主体连接,筋腱主体通过水下连接绳与水下基础连接,海上连接绳远离海上平台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卸扣,水下连接绳远离水下基础的一端设有第二卸扣,柔性绳的两端设有套环,两个套环分别与第一卸扣、第二卸扣连接。进一步的优选,海上连接绳与海上平台主体通过连接器连接。更进一步的优选,连接器包括与海上平台主体固定的固定支座,固定支座上设有用于夹持海上连接绳的夹持机构,海上连接绳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调节海上连接绳长度的端部调节机构。
上述方案再进一步的优选,固定支座与海上平台主体之间设有弹性补偿支座。
上述方案再进一步的优选,夹持机构包括沿海上连接绳周向分布的多个楔形锁紧块和沿多个楔形锁紧块周向分布的楔形基座,楔形基座与固定支座、端部调节机构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楔形基座上设有多个可抵住楔形锁紧块的调节螺栓。
上述方案再进一步的优选,端部调节机构包括套在海上连接绳上的螺纹调节套筒,螺纹调节套筒的上端设有用于固定海上连接绳的锁紧部件,螺纹调节套筒的外部套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螺纹调节套筒螺纹配合,调节螺母放置在调节支座上,调节支座与夹持机构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的,海上连接绳、水下连接绳为钢丝绳或锚链。
优选的,柔性绳为钢丝绳或锚链。
优选的,浮筒包括将柔性绳包围在中心的两个半圆筒,两个半圆筒的外部沿周向绕有绑扎带。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浮子式张力筋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浮子式张力筋腱,利用钢丝绳或锚链作为筋腱的主体承受张力载荷,浮筒提供浮力抵消钢丝绳或锚链的重力,相对于传统的钢管式张力筋腱来说,浮子式张力筋腱最大的优点在于无耐压和连接问题,能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加工量,降低连接施工量,而且一条筋腱可以用一整根钢丝绳作为主体,保证了整条筋腱的强度,避免了接头带来的安全隐患,浮子式张力筋腱的部件如钢丝绳、浮筒、绑扎带、套环等容易采购,成本低,海上安装效率高,易于实施,对于开发深水张力腿平台有重大应用价值,对于我国海洋工程深水开发油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浮子式张力筋腱与海上平台主体、水下基础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显示为图1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筋腱主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显示为图2a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筋腱主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2c显示为图2b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筋腱主体的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a显示为图1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筋腱主体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显示为图3a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筋腱主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3c显示为图3b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筋腱主体的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1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连接器与海上连接绳的组合示意图。
图5a显示为图4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连接器的楔形锁紧块与海上连接绳松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b显示为图5a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连接器的楔形锁紧块与海上连接绳锁紧状态的示意图。
图5c显示为图5b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连接器的楔形锁紧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6a显示为图4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连接器的楔形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显示为图6a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连接器的楔形基座的俯视图。
图7a显示为图4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连接器的楔形基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b显示为图7a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连接器的楔形基座的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8a至图8c显示为图4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连接器与海上连接绳组装步骤的示意图。
图9a至图9c显示为图4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海上连接绳向上调节并锁紧步骤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e显示为图4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海上连接绳向下调节并锁紧步骤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h显示为图1所示的浮子式张力筋腱的安装方式的步骤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海上平台主体
2 水下基础
3 筋腱主体
31 柔性绳
32 浮筒
321 半圆筒
322 绑扎带
323 突起
33 套环
4 海上连接绳
41 第一卸扣
5 水下连接绳
6 连接器
61 固定支座
62 弹性补偿支座
63 夹持机构
631 楔形锁紧块
632 楔形基座
633 调节螺栓
64 端部调节机构
641 螺纹调节套筒
642 锁紧部件
643 调节螺母
644 调节支座
7 操作船
71 轮盘
8 牵拉船
81 绞车
82 牵拉绳
9 加重块
10 海面浮体
11 浮体连接绳
12 水下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11h。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子式张力筋腱,筋腱用于张力腿平台,筋腱的两端分别与海上平台主体1、位于海底的水下基础2连接,筋腱包括筋腱主体3,筋腱主体3为一固定有多个浮筒32的柔性绳31;筋腱主体3通过海上连接绳4与海上平台主体1连接,筋腱主体3通过水下连接绳5与水下基础2连接,海上连接绳4远离海上平台主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卸扣41,水下连接绳5远离水下基础2的一端设有第二卸扣,柔性绳31的两端设有套环33,两个套环33分别与第一卸扣41、第二卸扣连接。其中,海上连接绳4、水下连接绳5可为钢丝绳或锚链。
如图2a至图2c所示,柔性绳31可为锚链。其中,浮筒32包括将锚链包围在中心的两个半圆筒321,两个半圆筒321的外部沿周向绕有绑扎带322。两个半圆筒321相对于锚链的内表面还可设有突起323,该突起323插入锚链中间的中空位置,起到定位的作用。其中,浮筒32可为塑料浮筒,绑扎带322可为不锈钢绑扎带。
如图3a至图3c所示,柔性绳31可为钢丝绳。其中,浮筒32包括将锚链包围在中心的两个半圆筒321,两个半圆筒321的外部沿周向绕有绑扎带322。其中,浮筒32可为塑料浮筒,绑扎带322可为不锈钢绑扎带。
海上连接绳4与海上平台主体1可通过连接器6连接。如图4所示,连接器6包括与海上平台主体1固定的固定支座61,固定支座61上设有用于夹持海上连接绳4的夹持机构63,海上连接绳4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调节海上连接绳4长度的端部调节机构64。
固定支座61与海上平台主体1之间设有弹性补偿支座62。
夹持机构63包括沿海上连接绳4周向分布的多个楔形锁紧块631和沿多个楔形锁紧块631周向分布的楔形基座632,楔形基座632与固定支座61、端部调节机构64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楔形基座632上设有多个可抵住楔形锁紧块631的调节螺栓633。
端部调节机构64包括套在海上连接绳4上的螺纹调节套筒641,螺纹调节套筒641的上端设有用于固定海上连接绳4的锁紧部件642,螺纹调节套筒641的外部套有调节螺母643,调节螺母643与螺纹调节套筒641螺纹配合,调节螺母643放置在调节支座644上,调节支座644与夹持机构63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如图5a所示,多个楔形锁紧块631沿海上连接绳4周向分布,当楔形锁紧块631不受到向海上连接绳4的压力时,楔形锁紧块631和海上连接绳4为松开状态,海上连接绳4可在多个楔形锁紧块631围成的空间内自由上下移动。如图5b所示,当楔形锁紧块631受到向海上连接绳4的压力时,楔形锁紧块631与海上连接绳4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将海上连接绳4锁紧。如图5c所示,楔形锁紧块631相对于海上连接绳4的表面设有螺纹,该螺纹可增加楔形锁紧块631与海上连接绳4之间的摩擦力。
图6a和6b所示为楔形基座632的结构示意图,该楔形基座632设有与楔形锁紧块631的外部形状相适应的楔形空间。如图7a至图7b所示,楔形基座632与调节支座644通过可拆卸螺栓连接,楔形基座632与固定支座61也通过可拆卸螺栓连接。
如图8a至8c所示,海上连接绳4与连接器6的组装,包括以下步骤:
1)将弹性补偿支座62、固定支座61在海上平台主体1上组装好,再将楔形基座632放置在固定支座61上,然后将海上连接绳4穿过弹性补偿支座62、固定支座61和楔形基座632,如图8a所示;
2)将多个楔形锁紧块631沿海上连接绳4的周向排列,并放置在楔形基座632的楔形空间内,在楔形锁紧块631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楔形基座632对楔形锁紧块631产生压力,使楔形锁紧块631和海上连接绳4之间产生摩擦力,起到锁紧海上连接绳4的作用,如图8b所示;
3)将海上连接绳4的上端与端部调节机构64连接,即将海上连接绳4套入螺纹调节套筒641内,并将海上连接绳4的上端与锁紧部件642连接,然后将楔形基座632与固定支座61、楔形基座632与调节支座644通过可拆卸螺栓固定连接,如图8c所示。
如图9a至图9c所示,海上连接绳4向上调节并锁紧,包括以下步骤:
1)旋转调节螺母643,使螺纹调节套筒641带动海上连接绳4向上移动,如图9a所示;
2)由于海上连接绳4与楔形锁紧块631之间存在摩擦力,海上连接绳4向上移动时,带动楔形锁紧块631向上移动,如图9b所示;
3)当楔形锁紧块631与楔形基座632分离时,由于楔形锁紧块631不再受到楔形基座632的压力,楔形锁紧块631与海上连接绳4之间的摩擦力减弱甚至消失,楔形锁紧块63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重新落入楔形基座632的楔形空间内,重新锁紧海上连接绳4;当海上连接绳4停止向上移动时,楔形锁紧块631保持锁紧海上连接绳4的状态,如图9c所示。
如图10a至图10e所示,海上连接绳4向下调节并锁紧,包括以下步骤:
1)拆除所有楔形基座632上的固定螺丝,使楔形基座632可沿楔形锁紧块631的径向向外活动,如图10a所示;
2)旋转调节螺栓633,使调节螺栓633顶到楔形锁紧块631,在调节螺栓633的作用下,使楔形基座632与楔形锁紧块631分离,如图10b所示;
3)由于海上连接绳4受到向下的拉力,使海上连接绳4带动楔形锁紧块631向下移动,直至楔形锁紧块631抵到固定支座61为止,如图10c所示;
4)松开调节螺栓633,使调节螺栓633远离楔形锁紧块631,楔形锁紧块631不再受到压力,从而使楔形锁紧块631与海上连接绳4之间的摩擦力减弱甚至消失,此时,将海上连接绳4向下移动至合适位置,如图10d所示;
5)海上连接绳4调整到位后,锁紧部件642将海上连接绳4锁紧,然后将楔形基座632重新调整至与楔形锁紧块631相抵触的状态,使楔形锁紧块631重新受到来自楔形基座632的压力,达到锁紧海上连接绳4的目的,最后还需将楔形基座632与固定支座61、调节支座644相对固定,如图10e所示。
采用上述连接器6,可方便地完成海上连接绳4与海上平台主体1之间的连接,并可随时调整海上连接绳4伸入海里的长度,从而达到方便快速调节筋腱主体3的工作状态的目的。
浮子式张力筋腱相对于传统的钢管式张力筋腱来说,最大的优点在于无耐压和连接问题,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加工量,降低连接施工量,而且一条筋腱可以用一整根钢丝绳,保证了整条筋腱的强度,避免了接头带来的安全隐患,浮子式张力筋腱的部件如钢丝绳、浮筒、绑扎带、套环等容易采购,成本低,海上安装效率高,易于实施,对于开发深水张力腿平台有重大应用价值,对于我国海洋工程深水开发油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如图11a至图11h所示,上述浮子式张力筋腱的安装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1)在海面上设有一操作船7,操作船7上安装有一个盘着整条柔性绳31的轮盘71;
2)轮盘71将柔性绳31释放到船甲板上,在船甲板上完成浮筒32在柔性绳31上的固定,将固定好浮筒32的筋腱主体3放到水中;
3)在海面上还设有一牵拉船8,牵拉船8上设有绞车81,绞车81上固定有牵拉绳82,牵拉绳82与筋腱主体3远离操作船7的一端连接,在轮盘71释放柔性绳31的过程中,牵拉船8不停移动将筋腱主体3牵拉成线状;
4)完成整条筋腱主体3的浮筒32固定工作后,在筋腱主体3的两端分别安装套环33,步骤1)至4)如图11a所示;
5)在位于操作船7上的筋腱主体3的一端上固定加重块9,并将加重块9连同筋腱主体3一起放入水中,如图11b至图11c所示;
6)将水下基础2放置到位,此时水下连接绳5的第二卸扣与一浮体连接绳11连接,浮体连接绳11与海面浮体10连接,如图11d所示;
7)将加重块9与筋腱主体3分开,水下连接绳5与浮体连接绳11分开,并将位于筋腱主体3下端的套环33与水下连接绳5的第二卸扣连接,如图11e所示;
8)牵拉船8上的绞车81拉紧筋腱主体3,使筋腱主体3成一直线,如图11f所示;
9)牵拉船8离开原定位置,海上平台主体1移动至预定位置,将海上连接绳4逐渐放长,在水下将海上连接绳4的第一卸扣41与位于筋腱主体3上端的套环33连接,如图11g所示;
10)拆除牵拉绳82,调节海上连接绳4的长度,收紧筋腱主体3,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如图11h所示。
其中,在步骤9)和10)中,可通过连接器6调节海上连接绳4的长度。
其中,轮盘71、绞车81可通过液压马达驱动。
其中,在步骤7)中,可通过水下机器人12将加重块9与筋腱主体3分开,水下连接绳5与浮体连接绳11分开,并将位于筋腱主体3下端的套环33与水下连接绳5的第二卸扣连接。
其中,在步骤9)中,可由潜水员在水下将海上连接绳4的第一卸扣41与位于筋腱主体3上端的套环33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浮子式张力筋腱,利用钢丝绳或锚链作为筋腱的主体承受张力载荷,浮筒提供浮力抵消钢丝绳或锚链的重力,相对于传统的钢管式张力筋腱来说,浮子式张力筋腱最大的优点在于无耐压和连接问题,能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加工量,降低连接施工量,而且一条筋腱可以用一整根钢丝绳作为主体,保证了整条筋腱的强度,避免了接头带来的安全隐患,浮子式张力筋腱的部件如钢丝绳、浮筒、绑扎带、套环等容易采购,成本低,海上安装效率高,易于实施,对于开发深水张力腿平台有重大应用价值,对于我国海洋工程深水开发油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浮子式张力筋腱,所述筋腱用于张力腿平台,所述筋腱的两端分别与海上平台主体、位于海底的水下基础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筋腱包括筋腱主体,所述筋腱主体为一固定有多个浮筒的柔性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式张力筋腱,其特征在于:所述筋腱主体通过海上连接绳与海上平台主体连接,所述筋腱主体通过水下连接绳与水下基础连接,所述海上连接绳远离海上平台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卸扣,所述水下连接绳远离水下基础的一端设有第二卸扣,所述柔性绳的两端设有套环,所述两个套环分别与所述第一卸扣、第二卸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子式张力筋腱,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连接绳与海上平台主体通过连接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子式张力筋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与所述海上平台主体固定的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上设有用于夹持海上连接绳的夹持机构,所述海上连接绳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调节海上连接绳长度的端部调节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子式张力筋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与所述海上平台主体之间设有弹性补偿支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子式张力筋腱,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沿所述海上连接绳周向分布的多个楔形锁紧块和沿所述多个楔形锁紧块周向分布的楔形基座,所述楔形基座与所述固定支座、端部调节机构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楔形基座上设有多个可抵住所述楔形锁紧块的调节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子式张力筋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调节机构包括套在所述海上连接绳上的螺纹调节套筒,所述螺纹调节套筒的上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海上连接绳的锁紧部件,所述螺纹调节套筒的外部套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螺纹调节套筒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母放置在调节支座上,所述调节支座与所述夹持机构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子式张力筋腱,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连接绳、水下连接绳为钢丝绳或锚链。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浮子式张力筋腱,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绳为钢丝绳或锚链。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浮子式张力筋腱,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包括将所述柔性绳包围在中心的两个半圆筒,所述两个半圆筒的外部沿周向绕有绑扎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06376.0U CN203473200U (zh) | 2013-08-19 | 2013-08-19 | 浮子式张力筋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06376.0U CN203473200U (zh) | 2013-08-19 | 2013-08-19 | 浮子式张力筋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73200U true CN203473200U (zh) | 2014-03-12 |
Family
ID=50221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06376.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73200U (zh) | 2013-08-19 | 2013-08-19 | 浮子式张力筋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7320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19904A (zh) * | 2013-08-19 | 2013-12-04 | 上海利策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浮子式张力筋腱及安装方式 |
CN110254650A (zh) * | 2019-05-28 | 2019-09-20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海洋平台上能够柔软度可调的缆索 |
-
2013
- 2013-08-19 CN CN201320506376.0U patent/CN20347320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19904A (zh) * | 2013-08-19 | 2013-12-04 | 上海利策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浮子式张力筋腱及安装方式 |
CN103419904B (zh) * | 2013-08-19 | 2016-05-04 | 上海利策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浮子式张力筋腱及安装方式 |
CN110254650A (zh) * | 2019-05-28 | 2019-09-20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海洋平台上能够柔软度可调的缆索 |
CN110254650B (zh) * | 2019-05-28 | 2020-07-17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海洋平台上能够柔软度可调的缆索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16806B2 (en) | Riser support system for use with an offshore platform | |
CN107697238B (zh) | 一种深水浮式多功能干树半潜平台及其海上安装方法 | |
US8733266B2 (en) | Integrative deep draft floating production platform with unconditional stability and offshore installa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02963507A (zh) | 一种环形下浮体半潜式平台 | |
US8764346B1 (en) | Tension-based tension leg platform | |
CN102518397B (zh) | 一种张力系泊式水中钻井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 |
Wang et al. | Latest progress in deepwater installation technologies | |
CN201140778Y (zh) | 一种海上输油柔性连接系泊装置 | |
US7270071B1 (en) | Deep draft semisubmersible movable offshore structure | |
CN203473200U (zh) | 浮子式张力筋腱 | |
CN103419904B (zh) | 浮子式张力筋腱及安装方式 | |
Tahar et al. | Vortex induced motion (VIM)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 column floater (MCF)–Drilling and production unit | |
CN104973225B (zh) | 一种浮式生产平台 | |
CN202966606U (zh) | 一种环形下浮体半潜式平台 | |
US6805201B2 (en) | Internal beam buoyancy system for offshore platforms | |
Srinivasan | Tension-based tension leg platform: Technologies for ultra deepwater applications | |
CN110155263B (zh) | 一种圆筒形半潜式钻井平台 | |
CN1004477B (zh) | 半潜式抗台风多用途海洋平台 | |
CN201087343Y (zh) | 改进的张力腿海洋油气生产平台 | |
CN103600813B (zh) | 卡套式张力筋腱主体连接器及安装设备 | |
CN103879524B (zh) | 一种张力腿平台 | |
Halkyard | Large spar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platforms for deep water oil and gas | |
US5884576A (en) | Mooring arrangement | |
CN203581327U (zh) | 卡套式张力筋腱主体连接器及安装设备 | |
Perrett et al. | Tethered buoyant platform production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0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04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