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32895U - 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32895U CN221332895U CN202323348563.3U CN202323348563U CN221332895U CN 221332895 U CN221332895 U CN 221332895U CN 202323348563 U CN202323348563 U CN 202323348563U CN 221332895 U CN221332895 U CN 2213328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dimentation
- filler
- tank
- sludge
- sludge coll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包括沉降槽,所述沉降槽的内底部开设有多个污泥收集槽;第一沉降填料和第二沉降填料,所述第一沉降填料位于污泥收集槽的右半部分,且与污泥收集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沉降填料位于污泥收集槽的左半部分,且与污泥收集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水体流道,所述水体流道包括设置在第一沉降填料和第二沉降填料之间的倾斜通道,所述第二沉降填料的左侧与沉降槽的左侧部分贴合。其分为分段的沉淀槽,第一步先对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利用较大间隙的倾斜板体进行污泥沉降,第二阶段用较小间隙的斜管沉降,避免了部分区域污泥负荷较大污泥上浮影响出水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
背景技术
现有沉淀槽通常为平流沉淀槽、竖流沉淀槽、斜板(管)沉淀槽,其中效率最高为斜板或者斜管沉淀槽。槽体内容通过添加倾斜角度为60°斜板,将沉淀槽分隔为一个个小的类似平流沉淀池,由于板间距离较小,根据浅池原理,缩短废水沉淀时间,从而提高运行负荷,废水通常通过底部进水,然后废水经过斜板上升,污泥沉淀于斜板上然后聚集变大,沿斜板滑落,水通过斜板上升,从而实现泥水分离;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斜板沉淀槽以及斜管沉淀槽,虽然相对于竖流和平流沉淀槽效果已经提升,但是也存在着负荷不均衡的特点,在沉淀槽进水中存在着前后负荷不均匀,导致在实际使用中出现部分区域污泥负荷较大污泥上浮影响出水,其他区域负荷过小,整体的出水效果不能保证,所以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其分为分段的沉淀槽,第一步先对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利用较大间隙的倾斜板体进行污泥沉降,第二阶段用较小间隙的斜管沉降,避免了部分区域污泥负荷较大污泥上浮影响出水的情况出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包括沉降槽,所述沉降槽的内底部开设有多个污泥收集槽;
第一沉降填料和第二沉降填料,所述第一沉降填料位于污泥收集槽的右半部分,且与污泥收集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沉降填料位于污泥收集槽的左半部分,且与污泥收集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水体流道,所述水体流道包括设置在第一沉降填料和第二沉降填料之间的倾斜通道,所述第二沉降填料的左侧与沉降槽的左侧部分贴合,所述第二沉降填料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沉降填料的左侧下端与沉降槽的内底部间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沉降填料的右侧部分与沉降槽的右侧内壁间设置有注液空间;
注水管和清水排出管,所述注水管的出水端与注液空间连通,所述沉降槽的左侧空间顶部部分设置有出水堰,所述清水排出管的进水部分与出水堰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沉降填料由多个倾斜板组成,多个所述倾斜板均与竖直面呈60°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沉降填料由多个倾斜管组成,多个所述倾斜管均与竖直面呈60°设置。
优选地,多个所述倾斜管的内径均为每两个相邻倾斜板间距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多个所述污泥收集槽均为上宽下窄的斗状槽,多个所述污泥收集槽的内底部均安装有连通管。
优选地,多个所述连通管内均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为可远程控制的电磁阀。
优选地,还包括排泥管,多个所述连通管的下端均与排泥管内部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均匀分布机构,所述均匀分布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注液空间内底部的分布板,所述分布板的下端面呈等间距状开设有多个分布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设置有第一沉降填料和第二沉降填料,第一沉降填料可针对高浓度污泥污水进行处理第二沉降填料可以针对低浓度污泥污水进行处理,利用二者相互配合,先把大较多量的污泥去除,然后再将剩余的少量的污泥精细化去除,在降低污泥去除负荷的基础上,保证污泥全面去除的效果。
2、设置有分布孔,污水通过分布孔,然后进入到沉降槽中,可均匀的进行沉降,避免局部沉降过多,而其它位置沉降过少的情况出现,避免影响沉降效果,另外,多个污泥收集槽均为上宽下窄的斗状槽,利用斗转结构,可让污泥后续更为全面的沉降到沉降槽的底部部分,从而方便了后续对污泥的集中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污水流向图;
图3为第二沉降填料的俯视图;
图4为第一沉降填料的俯视图。
图中:1沉降槽、2注水管、3清水排出管、4污泥收集槽、5连通管、6阀门、7排泥管、8第一沉降填料、9第二沉降填料、10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倾斜通道、13分布板、14分布孔、15注液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4,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包括沉降槽1,沉降槽1的内底部开设有多个污泥收集槽4,多个污泥收集槽4均为上宽下窄的斗状槽,利用斗转结构,可让污泥后续更为全面的沉降到沉降槽1的底部部分,从而方便了后续对污泥的集中收集,多个污泥收集槽4的内底部均安装有连通管5,多个连通管5内均安装有阀门6,阀门6为可远程控制的电磁阀,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有很多种,不同的电磁阀在控制系统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本方案中采用的为可通过污泥的电磁阀,还包括排泥管7,多个连通管5的下端均与排泥管7内部连通,排泥管7的另一端与外界的泥泵连通,通过泥泵可将沉降的污泥去除;
其中,还包括第一沉降填料8和第二沉降填料9,第一沉降填料8位于污泥收集槽4的右半部分,且与污泥收集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沉降填料9位于污泥收集槽4的左半部分,且与污泥收集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沉降填料8由多个倾斜板组成,多个倾斜板均与竖直面呈60°设置,第二沉降填料9由多个倾斜管组成,多个倾斜管均与竖直面呈60°设置,多个倾斜管的内径均为每两个相邻倾斜板间距的二分之一,利用沉降填料,可将沉淀槽分隔为一个个小的类似平流沉淀池,由于板间距离较小,根据浅池原理,缩短废水沉淀时间,从而提高运行负荷,废水通常通过底部进水,然后废水经过斜板上升,污泥沉淀于斜板上然后聚集变大,沿斜板滑落,水通过斜板上升,从而实现泥水分离;
其中,还包括水体流道,水体流道包括设置在第一沉降填料8和第二沉降填料9之间的倾斜通道12,第二沉降填料9的左侧与沉降槽1的左侧部分贴合,第二沉降填料9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第一隔板10,第二沉降填料9的左侧下端与沉降槽1的内底部间安装有第二隔板11,第二沉降填料9的右侧部分与沉降槽1的右侧内壁间设置有注液空间15;
其中,还包括注水管2和清水排出管3,注水管2的出水端与注液空间15连通,注水管2的进水端与外界的污水泵连通,所述沉降槽1的左侧空间顶部部分设置有出水堰,所述清水排出管3的进水部分与出水堰连通,还包括均匀分布机构,均匀分布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注液空间15内底部的分布板13,分布板13的下端面呈等间距状开设有多个分布孔14,利用多个分布孔14的使用,可让进入到沉降槽1底部的液体分布更均匀与,从而可更为均匀的进入到第一沉降填料8中,实现均匀分布,保证第一沉降填料8内部填料的分布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注水管2注入污水,污水从注液空间15内底部的多个分布孔14排出,排出的污水较为均匀的进入到第一沉降填料8中,污水经过呈60°设置多个倾斜板,由于板间距离较小,根据浅池原理,缩短废水沉淀时间,从而提高运行负荷,污水中的污泥会沉淀于斜板上然后聚集变大,沿斜板滑落,而水通过斜板上升,从而实现泥水分离,由于第一沉降填料8的板体间距较大,所以对污泥的处理效果并不会太好,所以最终进入到沉降槽1位于第二沉降填料9下方上方空间的污水中还含有少部分的污泥;
这部分污水会通过倾斜通道12进入到沉降槽1的左侧部分底部空间,然后顺着第二沉降填料9,进入到沉降槽1的左侧部分顶部空间,最终通过清水排出管3,将该部分水体排出外界,由于第二沉降填料9采用了多个倾斜管,多个倾斜管均与竖直面呈60°设置,且多个倾斜管的内径均为每两个相邻倾斜板间距的二分之一,所以其内的污水通道较小,形成沉降空间也较小,而根据浅池原理,其污水的精细化处理效果更好,处理效果更佳,且利用两段式的处理方式,先大较多量的污泥去除,然后再将剩余的少量的污泥精细化去除,在降低污泥去除负荷的基础上,保证污泥全面去除的效果;
最终通过打开多个阀门6,可通过排泥管7将污泥收集槽4底部部分的污泥抽走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降槽(1),所述沉降槽(1)的内底部开设有多个污泥收集槽(4);
第一沉降填料(8)和第二沉降填料(9),所述第一沉降填料(8)位于污泥收集槽(4)的右半部分,且与污泥收集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沉降填料(9)位于污泥收集槽(4)的左半部分,且与污泥收集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
水体流道,所述水体流道包括设置在第一沉降填料(8)和第二沉降填料(9)之间的倾斜通道(12),所述第二沉降填料(9)的左侧与沉降槽(1)的左侧部分贴合,所述第二沉降填料(9)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第一隔板(10),所述第二沉降填料(9)的左侧下端与沉降槽(1)的内底部间安装有第二隔板(11),所述第二沉降填料(9)的右侧部分与沉降槽(1)的右侧内壁间设置有注液空间(15);
注水管(2)和清水排出管(3),所述注水管(2)的出水端与注液空间(15)连通,所述沉降槽(1)的左侧空间顶部部分设置有出水堰,所述清水排出管(3)的进水部分与出水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降填料(8)由多个倾斜板组成,多个所述倾斜板均与竖直面呈60°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降填料(9)由多个倾斜管组成,多个所述倾斜管均与竖直面呈60°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倾斜管的内径均为每两个相邻倾斜板间距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污泥收集槽(4)均为上宽下窄的斗状槽,多个所述污泥收集槽(4)的内底部均安装有连通管(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通管(5)内均安装有阀门(6),所述阀门(6)为可远程控制的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泥管(7),多个所述连通管(5)的下端均与排泥管(7)内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匀分布机构,所述均匀分布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注液空间(15)内底部的分布板(13),所述分布板(13)的下端面呈等间距状开设有多个分布孔(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48563.3U CN221332895U (zh) | 2023-12-08 | 2023-12-08 | 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48563.3U CN221332895U (zh) | 2023-12-08 | 2023-12-08 | 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32895U true CN221332895U (zh) | 2024-07-16 |
Family
ID=91831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348563.3U Active CN221332895U (zh) | 2023-12-08 | 2023-12-08 | 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32895U (zh) |
-
2023
- 2023-12-08 CN CN202323348563.3U patent/CN2213328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36459A1 (zh) | 一种水处理用竖流式沉淀与气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8379885B (zh) | 一种污水沉淀池及其复合流自清的方法 | |
CN110860112A (zh) | 一种利用带有机械排泥装置的圆形沉淀池处理废水的方法 | |
CN106984071A (zh) | 废水沉淀池及废水沉淀方法 | |
CN211611729U (zh) | 竖流式沉淀池 | |
CN210698952U (zh) | 一种适用于污水净化处理的泥沙旋流沉淀装置 | |
CN111450616A (zh) | 具有耦合深度过滤功能的高效活性污泥截留型二沉池工艺系统 | |
CN209098440U (zh) | 一种双隔板式小型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 |
CN221332895U (zh) | 一种高效集成分段沉淀槽 | |
CN113797606A (zh) | 一种优化进出水及排泥方式的矩形周进周出沉淀池 | |
CN201108760Y (zh) | 一种高效斜板沉淀池 | |
CN206793122U (zh) | 废水沉淀池 | |
CN213049532U (zh) | 一种优化进出水及排泥方式的矩形周进周出沉淀池 | |
CN212327507U (zh) | 一种应用智能零排放排水方法的排水沉淀池 | |
CN207608376U (zh) | 污水处理沉淀澄清装置 | |
CN203803164U (zh) | 一种高效泥水分离沉淀系统 | |
CN210409613U (zh) | 一种带冲泥功能的斜管沉淀罐 | |
CN211799006U (zh) | 一种双向组合斜板沉淀池 | |
CN206463554U (zh) | 一种高效旋流式二沉池 | |
CN107583315B (zh) | 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循环水箱 | |
CN202191737U (zh) | 一种高速混凝沉淀池 | |
CN111643932A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池 | |
CN212914634U (zh) | 市政污水预处理速沉池 | |
CN205999181U (zh) | 含油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 |
CN221692867U (zh) | 一种高速沉淀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