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29082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29082U
CN221329082U CN202322752381.6U CN202322752381U CN221329082U CN 221329082 U CN221329082 U CN 221329082U CN 202322752381 U CN202322752381 U CN 202322752381U CN 221329082 U CN221329082 U CN 221329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inner cover
sealing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523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振龙
黄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ncing Futu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ncing Future Technology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ncing Futu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ncing Future Technology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29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29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其中,耳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发声装置,壳体包括主壳和内盖,内盖与主壳围合形成容纳腔,内盖靠近主壳的一侧具有凸起设置的挡板,挡板与内盖的外壁间隔设置,从而在内盖的外壁与挡板之间形成密封槽,主壳设有插入密封槽的插部,插部与密封槽密封连接,挡板与密封槽相背的一侧和发声装置间形成有间隙,发声装置与挡板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插部与密封槽密封配合后,进一步使发声装置与挡板密封配合,从而改善耳机壳体的密封效果,提高耳机的防水性能,以提高耳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通常具有壳体,其中壳体一般至少由两个部分组成,方便在壳体内安装扬声器、麦克风和电路板等电子器件。
耳机的防水性能对于耳机在特殊环境下(雨天或运动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不同壳体部件的连接处通常需要设置有一定的密封措施来对壳体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耳机内部的电子器件被水浸泡导致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损坏,而现有的耳机在此处的密封措施一般,不能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旨在提高耳机壳体的密封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发声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互相密封盖合的主壳和内盖,所述内盖与所述主壳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内盖靠近所述主壳的一侧具有凸起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内盖的外壁间隔设置,从而在所述内盖的外壁与所述挡板之间形成密封槽,所述主壳设有插入所述密封槽的插部,所述插部与所述密封槽密封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密封槽相背的一侧和所述发声装置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发声装置与所述挡板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声装置与所述挡板通过防水胶密封连接,所述挡板的上端靠近所述发声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导引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引面自所述挡板向所述发声装置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引面自所述挡板的上端朝所述挡板的下端倾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的底部的折角位置设置有对应的倒角,从而使得所述内盖与所述密封槽的底部对应的位置壁厚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倒角到所述内盖外壁面的距离设置为0.4mm至0.8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的宽度设置为0.5mm至1mm,所述密封槽的深度设置为0.5mm至1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部与所述密封槽通过防水胶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壳包括相连接的中壳和外盖,所述中壳位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外包覆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外壁面分别与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和所述外盖的外壁面平滑过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盖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一出音孔,所述发声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出音孔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振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二出音孔,所述发声装置靠近所述第二出音孔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和所述第一振膜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声装置的相对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环台,所述环台环绕所述发声装置设置,所述环台与所述第二振膜密封胶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音孔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网布,所述第二出音孔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网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盖上还开设有调音孔,所述调音孔与所述第一出音孔间隔设置,所述调音孔与所述第一振膜声学耦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还包括耳挂部,所述耳挂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还包括颈挂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插部与密封槽密封配合后,进一步使发声装置与挡板密封配合,从而改善耳机壳体的密封效果,提高耳机的防水性能,以提高耳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耳机部分结构在一剖面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耳机去除外盖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 200 发声装置
300 保护套 400 第一网布
500 第二网布 600 耳挂部
700 颈挂件 800 环台
900 间隙 110 主壳
111 中壳 112 外盖
112a 第二出音孔 113 插部
120 内盖 121 挡板
121a 导引面 122 密封槽
122a 倒角 123 第一出音孔
124 调音孔 130 容纳腔
210 第一振膜 220 第二振膜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耳机通常具有壳体,其中壳体一般至少由两个部分组成,方便在壳体内安装扬声器、麦克风和电路板等电子器件。
耳机的防水性能对于耳机在特殊环境下(雨天或运动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不同壳体部件的连接处通常需要设置有一定的密封措施来对壳体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耳机内部的电子器件被水浸泡导致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损坏,而现有的耳机在此处的密封措施一般,不能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耳机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安装有发声装置200,所述壳体100包括互相密封配合的主壳110和内盖120,所述内盖120与所述主壳110围合形成容纳腔130,所述内盖120靠近所述主壳110的一侧具有凸起设置的挡板121,所述挡板121与所述内盖120的外壁间隔设置,从而在所述内盖120的外壁与所述挡板121之间形成密封槽122,所述主壳110设有插入所述密封槽122的插部113,所述插部113与所述密封槽122密封连接,所述挡板121与所述密封槽122相背的一侧和所述发声装置200间形成有间隙900,所述发声装置200与所述挡板121密封连接。
耳机具有壳体100,壳体100用于容纳和安装耳机内部的其他部件,防止壳体100外部的灰尘或水污染耳机内部的电子器件(扬声器、线路板以及麦克风等)。
壳体100内安装有发声装置200(具体为耳机内的扬声器,也称作喇叭),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0包括主壳110和内盖120,主壳110和内盖120间需要密封盖合以满足耳机的防水需求。在耳机的发声装置200与壳体100装配的过程中,先将发声装置200安装进主壳110内,再将内盖120分别与主壳110和发声装置200安装配合,通过上述安装步骤将发声装置200安装固定在壳体100内。其中,内盖120为耳机在佩戴状态下靠近使用者耳部一侧的盖体。
对于佩戴状态的定义如下:本申请所述的“佩戴状态”即耳机稳定地佩戴于人体的耳部之后的稳定的佩戴状态;当然,由于用户存在个体差异,耳机的实际佩戴状态相较于前述佩戴状态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而言,内盖120上设置有朝向主壳110凸起的挡板121,挡板121和内盖120的外壁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从而在挡板121和内盖120的外壁间形成有一个密封槽122,而主壳110对应密封槽122设置有插部113,插部113先插入密封槽122进而和密封槽122间进行密封配合。如此,可使内盖120与主壳110间的密封良好,使外部的水无法通过密封槽122进入壳体100内部,从而提高了壳体100的防水性能。其中,插部113与密封槽122间的密封方式可以是通过点设防水胶胶进行密封,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在插部113与密封槽122间设置有密封圈进行密封,密封圈的材质可以设置为硅胶、橡胶等材质。上述密封方式均可用于将插部113与密封槽122间进行密封,在此不对此处的密封方式作具体地限定。
还需说明的是,主壳110和内盖120可以是通过插部113和密封槽122间的密封连接来进行安装固定的;主壳110和内盖120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安装固定的,比如卡接、焊接等连接方式;还可以是主壳110和内盖120通过密封连接和其他连接方式一同安装固定的,在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除此以外,挡板121与密封槽122相背的一侧与发声装置200间形成有间隙900,此间隙900用于将内盖120和发声装置200间进行密封,通过将内盖120和发声装置200进行密封,增强了发声装置200处的密封措施,提高了发声装置200处的防水性能。其中,发声装置200与挡板121间的密封方式可以是通过点设防水胶进行密封,也可以是通过在挡板121与发声装置20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行密封,在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插部113与密封槽122密封配合后,进一步使发声装置200与挡板121密封配合,从而改善耳机壳体100的密封效果,提高耳机的防水性能,以提高耳机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请参阅图3,所述发声装置200与所述挡板121通过防水胶密封连接,所述挡板121的上端靠近所述发声装置200的一侧设置有导引面121a。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发声装置200与挡板121间的密封方式为在发声装置200与挡板121间点设防水密封胶进行密封,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先在挡板121的上端点设好防水胶,再将挡板121和发声装置200安装配合,点设在挡板121上端的防水胶会逐渐流至发声装置200与挡板121间的间隙900中,使挡板121与发声装置200密封配合。当然也可以是在挡板121的侧壁也直接点设好防水胶,使挡板121的侧壁直接与发声装置200胶接。
考虑到,在本实施例中,挡板121与发声装置200间的间隙900过窄,无法完成在挡板121的侧壁上点设防水胶与发声装置200胶接,于是只能将胶水点设在挡板121的上端,还考虑到,防水胶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和黏度,受表面张力和黏度的影响,导致防水胶直接从较大的空间扩散至较窄的间隙900内的难度较大,从而使挡板121与发声装置200间的胶接速度过慢,且胶接效果不好,间接使挡板121与发声装置200间的密封性变差。鉴于此,在挡板121的上端靠近发声装置20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导引防水胶的导引面121a,通过导引面121a将防水胶逐渐导引扩散至挡板121与发声装置200间的间隙900内,从而改善发声装置200与挡板121间的胶接效果,增强挡板121与发声装置200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导引面121a自所述挡板121向所述发声装置200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引面121a沿其延伸方向自所述挡板121的上端朝所述挡板121的下端倾斜。
依据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挡板121的上端靠近发声装置200的一侧设置有导引面121a用于导引防水胶,具体地,导引面121a大致是从挡板121向发声装置200的方向延伸形成,为了提高导引面121a的导引效果,将导引面121a设置为倾斜的,即导引面121a自上到下与发声装置200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具体为导引面121a从挡板121的上端朝挡板121的下端倾斜,如此设置,可使防水胶沿着导引面121a逐渐扩散至挡板121与发声装置200间的间隙900内,从而改善发声装置200与挡板121间的胶接效果,增强挡板121与发声装置200间的密封性。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密封槽122的底部的折角位置设置有对应的倒角122a,从而使得所述内盖120与所述密封槽122的底部对应的位置壁厚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为了尽可能减小耳机体积,符合耳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壳体100的壁厚不宜设置过大,壳体100内的装配空间也比较小,因而在如果在挡板121与发声装置200之间设置对应的点胶槽没有足够的空间,或者会使得挡板121壁厚过薄影响其使用寿命,因而设置对应的导引面121a来实现点胶密封。
而在内盖120上开设密封槽122后,可能会导致与密封槽122对应区域的壁厚不均匀,使内盖120的外壁出现应力痕(即厚薄印,常出现在壁厚变化过大处,由于收缩不一致,导致存在收缩应力,收缩应力把较薄处的塑胶往里拉,在外观上就会看到类似凹坑的印子,也可理解为收缩痕),导致耳机的外壁不光滑、不美观,密封槽122对应的内盖120壁厚过薄甚至会导致壳体100受力后容易碎裂。具体而言,在其他实施例中,未设置有倒角的密封槽的横截面呈方形,如此,密封槽会具有由槽侧壁和槽底壁围合形成的角部,而靠近内盖外壁面的角部与壳体的外壁面的距离会过小,进而会在内盖外壁对应角部的位置会形成应力痕。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厚原先密封槽122靠近内盖120外壁的角部,进而形成有倒角122a,并且使内盖120外壁对应倒角122a的区间壁厚均匀,防止此处因厚度过薄或者厚度不均匀从而出现应力痕或壳体壁面断裂破损,提高了内盖120外壁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优选地,请参阅图3,所述倒角122a到所述内盖120外壁面的距离设置为0.4mm至0.8mm。
进一步地,限定倒角122a的壁面到内盖120外壁面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4mm,使此处的壁厚不至于过薄,进而使内盖120的靠近外壁的区域壁厚较为均匀,可保证内盖120外壁对应倒角122a区域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较好。且倒角122a的壁面到内盖120外壁面间的距离也应该小于或等于0.8mm,若是此处的壁厚过厚,会导致内盖120的体积变大,不利于耳机本身的小型化设计。鉴于此,将倒角122a的壁面到内盖120外壁面的距离限定在0.4mm至0.8mm之间,可以取此区间内的任意值,可以是0.4mm,也可以是0.5mm,还可以是0.7mm,在此不对数值作具体地限定。
可选地,所述密封槽122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中已说明的是,原先密封槽122的横截面呈方形设置,密封槽122靠近内盖120外壁的槽侧壁和槽底壁围合形成有角部,通过加厚此处角部,进而形成一倒角122a,倒角122a可以看作密封槽122的第五个壁面,故密封槽122的横截面呈五边形设置。当然密封槽122远离内盖120外壁的槽侧壁和槽底壁也围合形成有角部,也可以在此处设置有倒角,故密封槽122的横截面也可以呈六边形设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密封槽122的宽度设置为0.5mm至1mm,所述密封槽122的深度设置为0.5mm至1mm。
需要说明的是,限定密封槽12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5mm、密封槽12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0.5mm,避免密封槽122的宽度或深度过小,不能与插部113形成较好的连接强度。且密封槽122的槽宽或槽深过小时,则对应密封槽122的插部113的长度或厚度可能过小。当插部113过薄时,会导致插部113结构强度较差,插部113容易在耳机的装配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断裂,影响壳体100局部的结构强度,而且不利于点胶操作和点胶后的连接强度。其次,考虑到耳机需要尽可能减小体积,满足小型化的需求,若是将密封槽122的槽宽和槽深设置过大会增加内盖的壁厚。鉴于此,开设在内盖120上的密封槽122的槽宽和槽深不宜过大,设置密封槽122的槽宽要小于或等于1mm、槽深要小于或等于1mm,即密封槽122的宽度可以取0.5mm至1mm内的任意值,密封槽122的深度可以取0.5mm至1mm内的任意值。当然,本实施例中密封槽122的槽深和槽宽的范围为较佳的范围,密封槽122的槽宽和槽深也可以略小于0.5mm、其槽宽和槽深也可以略大于1mm,在此范围内的密封槽122的槽宽和槽深也在上述实施例的可选范围内。
优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插部113与所述密封槽122通过防水胶密封连接。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密封槽122的宽度较小,难以有足够的空间去设置密封圈,故通过在插部113和密封槽122间点设有防水胶进行密封。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先在插部113的多个壁面点设有胶水,再将插部113与密封槽122进行密封配合,使壳体100外的水不易从内盖120与主壳110的连接处流入壳体100内部,提高了耳机的防水性能。其中,插部113与密封槽122通过防水胶连接,插部113与密封槽122不仅可以将插部113与密封槽122间密封,还可以将内盖120与主壳110通过胶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主壳110包括相连接的中壳111和外盖112,所述中壳111位于所述内盖120和所述外盖11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内盖120和外盖112是通过中壳111来进行连接的,壳体100分设有内盖120、中壳111和外盖112,便于安装壳体100内的发声装置200等电子器件,降低耳机装配的工艺难度。当然,中壳111和外盖112不分开设置的实施例也在可选实施例的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中壳111外包覆有保护套300,所述保护套300的外壁面分别与所述内盖120的外壁面和所述外盖112的外壁面平滑过渡。
需要说明的是,中壳111外套设的保护套300的材质为硅胶,而中壳111、内盖120以及外盖112的材质一般设置为塑胶,硅胶相比塑胶具有较舒适的手感和更好的耐摩擦的性能,且保护套300的外壁与内盖120的外壁面和外盖112的外壁面分别平滑过渡,使耳机的外观较为美观,整体平滑,具有较为舒适的手感。
当然,中壳111外也可以不设置有保护套300,中壳111的外壁面分别与内盖120的外壁面以及外盖112的外壁面平滑过渡的实施例也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内盖120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130的第一出音孔123,所述发声装置200靠近所述第一出音孔12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振膜210。
根据上述说明所述,内盖120为在耳机佩戴于人耳后靠近人耳部的一侧的盖体,如此,内盖120上至少要开设有一个第一出音孔123,用于耳机传递声音信号,当然,第一出音孔123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甚至多个,在此不对第一出音孔123的数量作具体地限定。
在发声装置200靠近第一出音控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振膜210,第一振膜210用于密封发声装置200靠近第一出音孔123的一侧。第一振膜210具有防水性能,其可以将从第一出音孔123流入壳体100内的水阻挡在发声装置200外侧,可提高发声装置200靠近第一出音孔123一侧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耳机整体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外盖11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130的第二出音孔112a,所述发声装置200靠近所述第二出音孔112a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振膜220,所述第二振膜220和所述第一振膜210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声装置200的相对两侧。
相对应地,外盖112为在耳机佩戴于人耳后背离人耳部的一侧的盖体,如此,外盖112开设的第二出音孔112a可以是用于与第一出音孔112a形成偶极子的,第二出音孔112a也可以增强耳机在低频段的出音效果。第二出音孔112a的数量可以是一个,第二出音孔112a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甚至多个,在此不对第二出音孔112a的数量作具体地限定。
在发声装置200靠近第二出音控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振膜220,第二振膜220包覆发声装置200靠近第二出音孔112a的一侧。第二振膜220也具有防水性能,其可以将从第二出音孔112a流入壳体100内的水阻挡在发声装置200外侧,可提高发声装置200靠近第二出音孔112a一侧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耳机整体的防水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壳体100内设置有环台800,所述环台800环绕所述发声装置200设置,所述环台800与所述第二振膜220密封胶接。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0内设置有一环台800,环台800环绕发声装置200设置,环台800和第二振膜220密封胶接。第二振膜220具有支架,环台220形成有一台阶面与支架贴合且胶接密封,防止水从第二振膜220的周边进入发声装置200内部。其中,环台800可以是与壳体100分体设置的,环台800也可以形成于所述壳体10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出音孔123靠近所述容纳腔1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网布400,所述第二出音孔112a靠近所述容纳腔1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网布500。
还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灰尘容易从第一出音孔123的孔口进入容纳腔130,进而影响耳机的出音效果,故在第一出音孔123给靠近容纳腔1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网布400。第一网布400具有多个微孔,第一网布400可以阻挡颗粒状的物体和较大部分的灰尘进入容纳腔130,其次第一网布400对阻挡水滴流入容纳腔130也有较好的效果。
灰尘也容易从第二出音孔112a的孔口进入壳体100内部,进而导致耳机内的压力变大,使佩戴者感到不适,故在第二出音孔112a靠近容纳腔1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网布500。第二网布500具有多个微孔,第二网布500可以阻挡颗粒状的物体和较大部分的灰尘进入容纳腔130,其次第二网布500对阻挡水滴进入容纳腔130也有较好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内盖120上还开设有调音孔124,所述调音孔124与所述第一出音孔123间隔设置,所述调音孔124与所述第一振膜210声学耦合。
需要说明的是,内盖120上还开设有调音孔124,调音孔124与第二出音孔112a的功能相似,调音孔124可以是用于平衡耳机内部气压的,调音孔124孔也可以增强耳机在低频段的出音效果。调音孔124和第一出音孔123之间具有间隔,但调音孔124同样对应第一振膜210设置,其次调音孔124靠近容纳腔130的一侧也设置有网布,用于阻挡颗粒状的物体和较大部分的灰尘进入容纳腔13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耳机还包括耳挂部600,所述耳挂部6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一端。
耳机包括耳挂部600,耳挂部600设置于上述壳体100的一端,在佩戴状态下耳挂部600挂置在人体耳部,可以增加耳机佩戴与耳部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耳机还包括颈挂件700。
可选地,耳机还包括颈挂件700,颈挂件7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耳挂部600;颈挂件700的设置,便于用户在不使用耳机时将耳机悬挂与人体颈部,增加使用的便利性,再者颈挂件700的设置也可以使得耳机从耳部脱落时,使耳机仍悬挂与人体颈部,可以避免耳机掉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发声装置;
所述壳体包括互相密封盖合的主壳和内盖,所述内盖与所述主壳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内盖靠近所述主壳的一侧具有凸起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内盖的外壁间隔设置,从而在所述内盖的外壁与所述挡板之间形成密封槽,所述主壳设有插入所述密封槽的插部,所述插部与所述密封槽密封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密封槽相背的一侧和所述发声装置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发声装置与所述挡板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与所述挡板通过防水胶密封连接,所述挡板的上端靠近所述发声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导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面自所述挡板向所述发声装置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引面自所述挡板的上端朝所述挡板的下端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底部的折角位置设置有对应的倒角,使所述内盖与所述密封槽的底部对应的位置壁厚均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到所述内盖外壁面的距离设置为0.4mm至0.8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宽度设置为0.5mm至1mm,所述密封槽的深度设置为0.5mm至1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部与所述密封槽通过防水胶密封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包括相连接的中壳和外盖,所述中壳位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外包覆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外壁面分别与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和所述外盖的外壁面平滑过渡。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一出音孔,所述发声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出音孔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振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二出音孔,所述发声装置靠近所述第二出音孔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和所述第一振膜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声装置的相对两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环台,所述环台环绕所述发声装置设置,所述环台与所述第二振膜密封胶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孔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网布,所述第二出音孔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网布。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上还开设有调音孔,所述调音孔与所述第一出音孔间隔设置,所述调音孔与所述第一振膜声学耦合。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耳挂部,所述耳挂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
17.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颈挂件。
CN202322752381.6U 2023-10-12 耳机 Active CN221329082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29082U true CN221329082U (zh) 2024-07-12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5260B2 (en) Earphone
US10595111B2 (en) Earbud frame for acoustic driver and complimentary ear tip
CN107493532B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117479071A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US20080095393A1 (en) In-Ear Headphone
CN117201996A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EP3264791B1 (en) Earphone
US11889253B2 (en) Earphone cushion with acoustic mesh-covered port
CN211880586U (zh) 头戴式耳机调音结构及耳壳组件
CN210431806U (zh) 一种耳机调音结构和入耳式耳机
CN221329082U (zh) 耳机
CN208783052U (zh)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CN217607948U (zh) 一种固定耳塞及开放式蓝牙耳机
CN212231716U (zh) 一种耳机
CN213990999U (zh) 一种防水蓝牙耳机
CN212850987U (zh)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CN211019186U (zh) 一种具有听力保护功能的耳机
CN211860197U (zh) 终端设备的喇叭出音结构
CN214177538U (zh) 耳机
CN210202053U (zh) 一种耳机的调音结构和入耳式耳机
CN220273857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20043617U (zh) 一种抗风噪耳机
CN220234905U (zh) 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结构
KR102002529B1 (ko) 노즐 일체형 스피커유닛을 구비한 이어폰
CN219514207U (zh) 非入耳式耳机头及无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