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03615U -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03615U
CN221303615U CN202322511313.0U CN202322511313U CN221303615U CN 221303615 U CN221303615 U CN 221303615U CN 202322511313 U CN202322511313 U CN 202322511313U CN 221303615 U CN221303615 U CN 221303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guide
light
backlight modul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113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um Asia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Leia Inc
Original Assignee
Radium Asia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Leia Inc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um Asia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Leia Inc filed Critical Radium Asia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03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03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和光源,第一导光板包括导光层和压印层,导光层呈板状;光源位于导光层的端面侧;压印层包括有效出光部和至少一个突出部,突出部位于有效出光部的靠近光源的至少一侧且沿导光层的边缘延伸,突出部相对于有效出光部朝向远离导光层的方向突出,沿着第二方向,突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突出部的最大尺寸与导光层的尺寸之和不小于光源的尺寸,压印层的硬度低于导光层的硬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突出部与导光层共同与光源匹配,可满足第一导光板的光学性能,并减小导光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同时,将突出部直接设置在压印层中,能够使得该第一导光板的结构简单,并有利于简化第一导光板的制作工艺。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3D显示技术通过利用人的两眼具有视差的特性,在不需要辅助设备(例如3D眼镜,头盔等)的情况下,即可具有空间、深度的逼真立体形象的显示效果。与普通2D画面显示相比,3D技术可以使画面变得立体逼真,图像不再局限于屏幕的平面上,仿佛能够走出屏幕外面,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常,3D显示技术可以分为眼镜式显示技术和裸眼式显示技术两大类。裸眼3D显示技术主要用于公用商务场合,眼镜式3D显示技术常用在家用消费领域,例如针对显示器、投影机或者电视等设备,用户通常需要配合3D眼镜进行观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满足背光模组的第一导光板能够匹配光源的需求的同时,使得第一导光板的结构轻薄、简易,并简化第一导光板的制作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压印层中设置突出部和有效出光部,能够减小第一导光板的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实现轻薄化设计,并且使得第一导光板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安装;同时,该压印层具备导光作用,导光层与压印层中的突出部共同与光源进行耦合匹配,可以满足第一导光板的光学性能,并且由于压印层中的有效出光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较小,进而能够缩小光栅与显示模组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获得较宽的视场角。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和光源,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导光层和压印层,所述导光层呈板状,所述压印层与所述导光层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且与所述导光层接触;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端面侧;所述压印层包括有效出光部和至少一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有效出光部的靠近所述光源的至少一侧且沿所述导光层的边缘延伸,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有效出光部朝向远离所述导光层的方向突出,沿着第二方向,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突出部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突出部的最大尺寸与所述导光层的尺寸之和不小于所述光源的尺寸,所述压印层的硬度低于所述导光层的硬度。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导光层的靠近所述光源的端面与所述压印层的靠近同一个所述光源的端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对齐。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突出部包括位于内侧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导光层的主表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倾斜角度为40°~50°。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有效出光部远离所述导光层的表面具有多个凹陷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陷部之间的最小间距为80nm~150nm。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导光层彼此间隔。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凹陷部之间,且与所述压印层的远离所述导光层的表面相贴合。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导光层的材料包括光学玻璃,所述压印层的材料包括固化胶。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导光层和所述压印层的折射率为1.6~1.9。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所述导光层的尺寸之和为0.38mm~0.45mm;和/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有效出光部的尺寸与所述导光层的尺寸之和为0.2mm~0.23mm。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位于所述压印层的远离所述导光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光板与所述突出部的彼此面对的表面彼此贴合,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二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可以入射至所述导光层的远离所述压印层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压印层的一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第一导光板与光源匹配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一导光板中压印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用于制作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导光板的拼板的示意图。
图5为在图4中的拼板上设置固化胶以及树脂材料后的示意图。
图6为用于制作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导光板的模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通常,用于3D显示的背光单元包括3D导光板以及设置在3D导光板的端面侧的3D光源,3D光源(例如LED)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上,并在发光时将3D导光板打亮,此时显示模组进行3D显示。3D光源的高度需要与3D导光板的高度进行匹配,例如二者可以基本相等,以实现良好的耦合效果,因此使得3D导光板较厚,且整体重量较大。同时,为了实现3D显示,3D导光板通常需要设置光栅结构(例如衍射光栅),以使得光能够沿着一定方向、且在一定范围内出射。
在研究中,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由于3D导光板需要与光源进行匹配,其厚度不宜小于光源的高度,同时,为了满足3D显示的需求,3D导光板的表面还需要设置光栅等结构,从而使得3D导光板的整体厚度较大,不利于光的透射。此外,通过直接改进3D导光板的结构来优化出光效率在工艺上难以实施,例如可能破坏3D导光板表面的光滑度和平整度,或者可能使得3D导光板内部出现裂纹等,进而使3D导光板的透射效果降低。
基于此,结合3D导光板的出光效率和工艺改进的实施难度等因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和光源,第一导光板包括导光层和压印层,导光层呈板状,压印层与导光层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且与导光层接触;光源位于导光层的端面侧;压印层包括有效出光部和至少一个突出部,突出部位于有效出光部的靠近光源的至少一侧且沿导光层的边缘延伸,突出部相对于有效出光部朝向远离导光层的方向突出,沿着第二方向,突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二方向垂直于突出部的延伸方向,在第一方向上,突出部的最大尺寸与导光层的尺寸之和不小于光源的尺寸,压印层的硬度低于导光层的硬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压印层中设置突出部和有效出光部,能够减小第一导光板的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实现轻薄化设计,并且使得第一导光板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安装;同时,该压印层具备导光作用,导光层与压印层中的突出部共同与光源进行耦合匹配,可以满足第一导光板的光学性能,并且由于压印层中的有效出光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较小,进而能够缩小光栅与显示模组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获得较宽的视场角。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进行描述,从而能够使得相应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并易于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第一导光板与光源匹配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该背光模组10包括第一导光板100和光源103。第一导光板100包括导光层101和压印层102,导光层101呈板状,压印层102与导光层101沿第一方向X层叠设置,且与导光层101接触。例如,导光层101在第一方向X上的厚度可以是均匀的,且导光层101与压印层102彼此接触的表面均为平整的表面,以具有良好的透射效果。
如图1所示,光源103位于第一导光板100的端面侧,例如,该第一导光板100可以为侧入式导光板,光源103可以为LED。例如,光源103发出的光从第一导光板100的端面入射,进入第一导光板100后经过压印层102的远离导光层101的表面反射,进而从导光层101的远离压印层102的表面出射至显示器件。
如图1所示,压印层102包括有效出光部1021和至少一个突出部1022,突出部1022位于有效出光部1021的靠近光源103的至少一侧且沿导光层101的边缘延伸,并且突出部1022相对于有效出光部1021朝向远离导光层101的方向突出。例如,如图1所示,沿第二方向Y,有效出光部1021的两侧均设置有突出部1022,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沿着第二方向Y,当第一导光板100的仅一个端面侧设置有光源103时,则该第一导光板100的压印层102可包括一个靠近该光源103的突出部1022,压印层102中的有效出光部1021可以延伸至导光层101的与该突出部1022相对的边缘。例如,压印层102中的突出部1022的数量可以根据光源的设置需求而进行设定。
如图1所示,沿着第二方向Y,突出部102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逐渐减小。在第一方向X上,突出部1022的最大尺寸与导光层101的尺寸之和不小于光源103的尺寸。例如,在第一方向X上,突出部1022的最大尺寸与导光层101的尺寸之和可以大于或等于光源103的尺寸,因此突出部1022和导光层101可以共同与光源103进行匹配,并共同对入射光进行传导。如图1所示,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且第二方向Y垂直于突出部1022的延伸方向。
如图1所示,导光层101可以采用与压印层102的不同的材料,且压印层102的硬度低于导光层101的硬度。例如,第一导光板100可以为3D导光板,在压印层102的远离导光层101的表面可以设置光栅结构,以使得入射至光栅结构的光线能够具有一定的出射范围,且按照一定的方向出射,例如可以实现光的衍射,以进行3D显示。由此,通过使得压印层102采用硬度较低的材料,可以满足在其表面形成光栅结构的需求。例如,为了实现3D显示,光栅结构的精度较高,例如可以为光栅的尺寸可以为纳米级,从而,压印层102可以通过压印的工艺形成。
因此,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通过在压印层102中设置突出部1022和有效出光部1021,能够减小第一导光板100的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实现轻薄化设计,并且能够使得该第一导光板100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安装;同时,该压印层102具备导光作用,导光层101与压印层102中的突出部1022共同与光源103进行耦合匹配,可以满足第一导光板100的光学性能,并且由于压印层102中的有效出光部102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较小,进而利于缩小光栅与显示模组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获得较宽的视场角。
例如,如图1所示,导光层101的靠近光源103的端面与压印层102的靠近同一个光源103的端面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对齐。例如,图1中示出了导光层101的一个端面和压印层102的靠近同一个光源103的端面的对齐线L。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光层101的靠近光源103的端面与压印层102的靠近同一个光源103的端面也可以不是绝对的对齐,例如二者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于同一个光源103的距离可以具有一定偏差,例如该偏差的数值处于工艺制作的误差内,并符合设计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1所示,突出部1022包括位于内侧的倾斜面10221,且倾斜面10221与导光层101的主表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α。例如,导光层101的主表面可以是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平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倾斜面的至少部分也可以是曲面,此时,倾斜角度α可以为倾斜面的切面与导光层101的主表面之间的角度。例如,倾斜角度α可以为40°~50°,例如可以为42°~48°、43°~49°、44°~47°、45°~46°、41°~47°、以及42°~44°中的至少之一,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1所示,有效出光部1021被一平面所截的截面为矩形,突出部1022被该平面所截的截面为梯形,且梯形的下底比上底更靠近该突出部1022所匹配的光源103,该平面与第一方向X与平行,且该平面垂直于突出部的延伸方向。例如,突出部1022被该平面所截的截面可以为直角梯形,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通过将上述倾斜角度α设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满足压印层102中的突出部1022与导光层101共同匹配光源的同时,可以使得突出部1022能够更好地传导光线,减少光损耗,以提高光线传输效率。
例如,如图1所示,导光层101的材料可以包括光学玻璃,压印层102的材料可以包括固化胶。例如,当导光层101采用光学玻璃时,导光层101能够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其雾度低、光学性能较好,并且光学玻璃的性能稳定,能够承受在后续的制作工艺中的高温环境(例如,在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制作其他膜层时的环境),导光层101不易变形,可以与显示器件进行良好的匹配。例如,压印层102的材料可以包括紫外光固化胶或热固化胶,且能够通过压印的工艺设置在导光层101的表面。采用固化胶的压印层102易于成型,例如易于制作成具有突出部1022以及有效出光部1021的特定形状,并且可以通过压印的工艺在压印层102的表面制作其他光学结构,例如光栅结构等,以满足光学结构的精细度要求,并且可以简化制作工艺。
例如,如图1所示,导光层101和压印层102的折射率可以为1.6~1.9。例如,导光层101和压印层102的折射率可以基本相同,以减小在导光层101和压印层102的接触面处的光损耗,并使得光线能够均匀且顺畅地进行传输。例如,导光层101和压印层102的折射率可以为1.6~1.7、1.65~1.75、1.67~1.85、1.75~1.85、以及1.85~1.9中的至少之一,但不限于此,具体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设定。
例如,如图1所示,在第一方向X上,突出部1022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大尺寸与导光层101的尺寸之和为0.38mm~0.45mm,例如可以为0.38mm~0.40mm、0.39mm~0.44mm、0.40mm~0.43mm、0.41mm~0.42mm中的至少之一,例如,该尺寸可以与光源103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基本相同,或者大于光源103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例如,在第一方向X上,有效出光部1021的尺寸与导光层101的尺寸之和为0.2mm~0.23mm,例如可以为0.21mm~0.23mm、0.22mm~0.23mm、以及0.21mm~0.22mm中的至少之一,但不限于此。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导光层101和有效出光部102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较小,有利于使得光栅结构更加靠近位于导光层101的远离压印层102一侧的显示器件,从而利于获得较宽的视场角,并且使得第一导光板100的结构简单、轻薄、易于安装。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例如,如图2所示,压印层102远离导光层101的表面具有多个凹陷部1023,相邻的两个凹陷部1023之间的最小间距为80nm~150nm。例如,凹陷部1023可以通过压印的工艺制作,多个凹陷部1023可以作为光栅结构。例如,多个凹陷部1023所形成的光栅结构可以为纳米光栅,通过形成衍射来满足3D显示的需求。例如,相邻的两个凹陷部1023之间的最小间距可以为80nm~100nm、90nm~130nm、100nm~140nm以及110nm~120nm中的至少之一,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2所示,在第一方向X上,凹陷部1023与导光层101彼此间隔。例如,凹陷部1023与导光层101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可以为M。例如,M可以为凹陷部1023的靠近导光层101的表面与导光层101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例如,凹陷部1023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可以大于M,但不限于此。通过使得凹陷部1023与导光层101彼此间隔,有利于在压印工艺的过程中使得多个凹陷部1023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的分布均匀,使凹陷部1023的结构完整,由此可以减小发生光学缺陷的风险(例如,在显示器件上出现Mura等显示不良),从而满足设计需求。例如,M可以为2~5μm,例如可以为3μm、4μm或5μm,具体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一导光板中压印层的平面示意图。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压印层102可以包括凹陷部组1020,每个凹陷部组1020包括多个凹陷部1023。多个凹陷部组1020沿着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呈阵列分布,第三方向Z与第二方向Y垂直,且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均平行于与第一方向X垂直于平面。例如,为了实现3D显示,同一个凹陷部组1020所发出的光需照射至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像素,并且凹陷部1023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小于像素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因此,在第二方向Y上,同一个凹陷部组1020中相邻的两个凹陷部1023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的凹陷部组1020之间的距离。相应地,在第三方向Z上,同一个凹陷部组1020中相邻的两个凹陷部1023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的凹陷部组1020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直接通过压印的工艺制作带有多个凹陷部1023的压印层102,也即,无需通过额外的工序再单独制作凹陷部1023。因此,该压印层10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其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制作。
例如,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反射部104。反射部104位于相邻的两个凹陷部1023之间,且与压印层102的远离导光层101的表面相贴合。例如,反射部104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以增强对光线的反射效果。例如,反射部104可以采用磁控溅射、曝光、显影等工艺制作,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导光板300。第二导光板300位于压印层102的远离导光层101的一侧,且第二导光板300与突出部1022的彼此面对的表面彼此贴合。例如,第二导光板300在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突出部1022在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交叠。如此设置,可以减小背光模组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有利于轻薄化设计。
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导光板300被配置为提供2D背光源。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反射部104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使得光线透过。例如,至少部分从第二导光板300出射的光线可以通过相邻的反射部104之间的间隔入射至导光层101的远离压印层102的一侧。
图4为用于制作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导光板的拼板的示意图;图5为在图4中的拼板上设置固化胶以及树脂材料后的示意图;图6为用于制作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导光板的模具的示意图。
例如,如图4所示,用于制作第一导光板的拼板01可以包括母板010以及位于母板010两侧的两个边框013,该两个边框013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基本相等,且该两个边框013超出母板010的部分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基本相等。例如,母板010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例如,镍等)、玻璃以及硅中的至少之一,但不限于此。例如,母板010可以包括有源区011和位于有源区011两侧的扩散区012,例如,有源区011的表面可以设置多个微小的凹陷结构,以用于制作光栅结构。
例如,如图5所示,在制作第一导光板的过程中,拼板01首先被配置为形成用于制作第一导光板的模具(例如,如图6所示的模具02)。例如,固化胶021涂覆在拼板01上,树脂材料022设置在固化胶021的远离拼板01的一侧。例如,固化胶021可以包括紫外光固化胶或热固化胶,但不限于此。例如,树脂材料022可以包括PET(polyethylene glycol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对球体023施加按压力使其在树脂材料022表面滚动,并且通过球体023将按压力传递至树脂材料022以及固化胶021。
例如,如图6所示,用于制作第一导光板的模具02可以通过对图5中的球体施加按压力后形成。在第一方向X上,模具02中的树脂材料0221的尺寸是基本均匀的,模具02中的固化胶0211的中部的尺寸大于其边缘部分的尺寸,且固化胶0211的远离树脂材料0221的表面的中部和边缘部分通过连接部0233平滑地相连。例如,连接部0233可以为固化胶0211的远离树脂材料0221的一部分表面,且连接部0233与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例如该倾斜角度可以为40°~50°,但不限于此。例如,上述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图5中的球体所传递的按压力的数值以及按压速度来确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模具02中的固化胶0211远离树脂材料0221的表面的具有多个微小的凸起结构,以用于制作光栅结构。
例如,如图1和图6所示,模具02可以用于制作第一导光板100,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模具02设置在涂覆有压印材料的导光层上,且使得模具02的固化胶0211与压印材料接触,可以通过对模具02中的树脂材料022施加按压力、并且进行边缘切割而形成第一导光板100,例如,该边缘切割的过程可以使得导光层101的靠近光源103的端面与压印层102的靠近同一个光源103的端面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对齐,进而使得第一导光板100的边缘部分更加平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导光板中的压印层可通过压印的工艺形成,其结构简单,利于简化制作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和显示模组20,显示模组20位于导光层101的远离压印层102的一侧。例如,显示模组20被配置为在背光模组10的驱动下进行显示。例如,显示模组20可以包括光学粘合胶201,显示模组20可以通过光学粘合胶201与背光模组10进行连接。
例如,如图2所示,显示模组20还可以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子像素202,且子像素202被配置为接收来自背光模组10的光束。例如,第二导光板300被配置为提供2D背光源,以使得显示装置进行2D显示。例如,显示装置中的第一导光板100所提供的背光可用于进行3D显示,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工作需求进行2D显示功能和3D显示功能之间的切换,并择一选择第一导光板100和第二导光板300进行工作。
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但不限于此。例如,显示装置可以包括AR眼镜、裸眼3D显示装置等,但不限于此。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导光层和压印层,所述导光层呈板状,所述压印层与所述导光层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且与所述导光层接触;
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端面侧;
其中,所述压印层包括有效出光部和至少一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有效出光部的靠近所述光源的至少一侧且沿所述导光层的边缘延伸,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有效出光部朝向远离所述导光层的方向突出,沿着第二方向,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突出部的延伸方向,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突出部的最大尺寸与所述导光层的尺寸之和不小于所述光源的尺寸,所述压印层的硬度低于所述导光层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的靠近所述光源的端面与所述压印层的靠近同一个所述光源的端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包括位于内侧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导光层的主表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40°~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出光部远离所述导光层的表面具有多个凹陷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陷部之间的最小间距为80nm~150n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导光层彼此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凹陷部之间,且与所述压印层的远离所述导光层的表面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的材料包括光学玻璃,所述压印层的材料包括固化胶。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和所述压印层的折射率为1.6~1.9。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所述导光层的尺寸之和为0.38mm~0.45mm;和/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有效出光部的尺寸与所述导光层的尺寸之和为0.2mm~0.23mm。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位于所述压印层的远离所述导光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光板与所述突出部的彼此面对的表面彼此贴合,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二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可以入射至所述导光层的远离所述压印层的一侧。
1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压印层的一侧。
CN202322511313.0U 2023-09-15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21303615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03615U true CN221303615U (zh) 2024-07-09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2563B2 (en) Optical device
KR102255145B1 (ko) 반투과형 반사 시트, 도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US20010053074A1 (en) Planar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80158912A1 (en) Light guide plate
US1092150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method of fabricating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US20180329208A1 (en) Light guide and virtual image display device
US6545827B1 (en) Optical sheet
CN113053236A (zh) 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及盖板
CN112014918A (zh) 背光模块
WO2023155570A1 (zh) 一种衍射光波导、增强现实眼镜以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JP2019530162A (ja) エッジライト式導光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装置
CN113934056B (zh) 一种光源组件、显示装置及面光源装置
CN221303615U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KR101168415B1 (ko) 광학 시트
CN217932155U (zh) 背光模组
TW201250303A (en) Optical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3075767B (zh) 光波导结构和近眼显示器
TWI834239B (zh) 前光模組及高對比結構的前光板
CN217181268U (zh) 光波导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15176196B (zh) 光源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模组
TWI840347B (zh) 光學裝置
JP5421807B2 (ja) 面光源素子
TW202407436A (zh) 應用於全貼合之前光模組及多層結構
CN116068760A (zh) 光波导以及光波导设备
CN117742040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