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82915U - 转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转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82915U
CN221282915U CN202323095639.6U CN202323095639U CN221282915U CN 221282915 U CN221282915 U CN 221282915U CN 202323095639 U CN202323095639 U CN 202323095639U CN 221282915 U CN221282915 U CN 221282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ore
permanent magnet
rotor
butt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956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程
许海峰
胡锦炉
劳中建
邢映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956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82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82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82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转子铁芯绕其轴线开设有若干安装槽,安装槽于转子铁芯的一侧轴向端面形成第一端口;永磁体设置插设于安装槽内;夹持件的两块侧板对称的设置于底板的相对两端,两侧板的一端与底板连接,另一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侧板相固定有第一弹片,包括固定部和至少两个抵接部,抵接部均匀布设于固定部的周侧,固定部与侧板固定,夹持件套设于永磁体外且插设于安装槽内,底板与永磁体的轴向端面抵接且背对于第一端口,两个侧板与安装槽的周向两侧壁抵接,抵接部与永磁体抵接,且随着永磁体与固定部的间距减小,抵接部向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所有抵接部具备向中心相互靠拢的趋势,进而夹持永磁体。

Description

转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无刷电动机里的转子,通常有一个层叠的铁芯,就是一个用许多薄的金属叠片制成的并且有一个重合于电动机的转动轴线的主轴线的铁芯。这种转子通常有多个平行于主轴线的纵向槽以及一个也是平行于主轴线的中心孔或开口,它们分别用于容纳若干磁铁和一个驱动轴。这种转子被安装在有几个磁极的定子内,在通电时,定子产生磁场,该磁场与转子上的磁铁互相作用而使转子转动起来。
采用这种型式的转子的电动机的一个缺点是,转子上的磁铁和定子上的磁极之间的磁性吸引会引起通常所说的“齿槽效应转矩”或“起动转矩”。齿槽效应转矩会引起转子的角速度的不均匀性,这会使转子的转动有一系列小的“抖动”而不够连续和平稳。埋置磁铁转子还难以进行平衡和装配,在各磁铁是插在纵向槽里时,尤其如此。
纵向槽的内部尺寸略微大于磁铁的外部尺寸,以便把磁铁插进槽内。不过,但纵向槽和磁铁之间可能有这些小的尺寸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会把磁铁径向地推靠在槽的最外壁上。这意味着,在转子静止时的重量分布和气隙形状不同于转子转动时的重量分布和气隙形状。换言之,在电动机被起动时,磁铁相对于转子铁芯的位置就有所变化,这使得在电动机的设计中很难做到磁通量和几何形状的最佳化。
因此,亟需一种转子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子结构,能够解决永磁体与转子铁芯在转动时,发生相对摆动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转子结构,包括:
转子铁芯,上述转子铁芯绕其轴线开设有若干安装槽,上述安装槽于上述转子铁芯的一侧轴向端面形成第一端口;
永磁体,上述永磁体设置有若干个且一一对应的插设于上述安装槽内;
夹持件,上述夹持件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两块上述侧板对称的设置于上述底板的相对两端,两块上述侧板的一端与上述底板连接,另一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两块上述侧板相对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片,上述第一弹片包括固定部和至少两个抵接部,上述抵接部均匀布设于上述固定部的周侧,上述固定部与上述侧板固定,上述夹持件套设于上述永磁体外且插设于上述安装槽内,上述底板与上述永磁体的轴向端面抵接且背对于上述第一端口,两个上述侧板与上述安装槽的周向两侧壁抵接,上述抵接部与上述永磁体抵接,且随着上述永磁体与上述固定部的间距减小,上述抵接部向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所有上述抵接部具备向中心相互靠拢的趋势。
作为上述转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侧板与上述第一端口相邻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耳,上述连接耳开设有夹持孔。
作为上述转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安装槽于周向方向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上述第一限位槽沿上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开设,上述夹持件的两个上述侧板与上述第一限位槽一一对应插接并能够相对上述转子铁芯滑动。
作为上述转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安装槽于上述转子铁芯的周侧壁形成第二端口,且于上述第二端口设置有相互靠近的翻边结构,上述夹持件还包括背板,上述背板位于两个上述侧板中间且其一端与上述底板连接,上述背板的另一端能够相对上述底板摆动,于上述安装槽内,上述永磁体夹持于上述背板和上述翻边结构之间。
作为上述转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背板朝向上述第二端口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弹片,上述第二弹片包括固定部和抵接部,上述固定部与上述背板固定,上述抵接部与上述永磁体抵接。
作为上述转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安装槽正对上述翻边结构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上述第二限位槽沿上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开设,上述背板至少部分与上述第二限位槽插接且能够相对上述转子铁芯滑动。
作为上述转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件,上述安装槽于上述转子铁芯的另一侧轴向端面形成第三端口,上述底板与上述第三端口相邻,上述连接件沿上述转子铁芯的周向自上述第三端口与若干上述底板连接。
作为上述转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端面开设有容置槽,上述连接件放置于上述容置槽内。
作为上述转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容置槽内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于上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上述连接件夹设于上述容置槽的底壁与上述限位凸起之间。
作为上述转子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定位凹槽,上述夹持件的两个上述侧板相背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起,上述定位凸起与上述定位凹槽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永磁体和夹持件。其中,转子铁芯绕其轴线开设有若干安装槽,安装槽于转子铁芯的一侧轴向端面形成第一端口;永磁体设置有若干个且一一对应的插设于安装槽内;夹持件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两块侧板对称的设置于底板的相对两端,两侧板的一端与底板连接,另一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两块侧板相对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片,第一弹片包括固定部和至少两个抵接部,抵接部均匀布设于固定部的周侧,固定部与侧板固定,夹持件套设于永磁体外且插设于安装槽内,底板与永磁体的轴向端面抵接且背对于第一端口,两个侧板与安装槽的周向两侧壁抵接,抵接部与永磁体抵接,且随着永磁体与固定部的间距减小,抵接部向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所有抵接部具备向中心相互靠拢的趋势。
具体的,夹持件的底板和两个侧板形成第一U型槽,处于闲置状态时,两个侧板的背对底板的一端相互远离,此时第一U型槽的开口开度相对较大,方便永磁体自开口沿第一U型槽的槽深方向插入夹持件,当永磁体的轴向一侧端面与底板抵接时,视为夹持件与永磁体完成初步装配。沿转子铁芯的轴向,将夹持件的底板一端自第一端口伸入安装槽内,随着深入,第一U型槽的相对两侧壁挤压夹持件的两个侧板,使侧板向第一U型槽的内侧相互靠近,第一弹片的抵接部则与永磁体接触并抵接,随着进一步的深入,永磁体与夹持件的侧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同样的,与第一弹片的固定部的间距减小,第一弹片发生弹性变形,抵接件于永磁体的端面发生滑动,且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进而扩大对永磁体的夹持范围。如此,通过侧板能够固定永磁体,以避免永磁体相对转子铁芯的相对转动,且第一弹片能够根据压力的增加,适应性的调整与永磁体的抵接面积,进一步的稳定永磁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件与永磁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转子铁芯;11、安装槽;111、定位凹槽;12、第二端口;13、翻边结构;14、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6、容置槽;
20、永磁体;
30、夹持件;31、底板;32、侧板;321、连接耳;33、第一弹片;331、固定部;332、抵接部;34、背板;35、第二弹片;36、定位凸起;
4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10、永磁体20和夹持件30。其中,转子铁芯10绕其轴线开设有若干安装槽11,安装槽11于转子铁芯10的一侧轴向端面形成第一端口;永磁体20设置有若干个且一一对应的插设于安装槽11内;夹持件30包括底板31和两块侧板32,两块侧板32对称的设置于底板31的相对两端,两侧板32的一端与底板31连接,另一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两块侧板32相对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片33,第一弹片33包括固定部331和至少两个抵接部332,抵接部332均匀布设于固定部331的周侧,固定部331与侧板32固定,夹持件30套设于永磁体20外且插设于安装槽11内,底板31与永磁体20的轴向端面抵接且背对于第一端口,两个侧板32与安装槽11的周向两侧壁抵接,抵接部332与永磁体20抵接,且随着永磁体20与固定部331的间距减小,抵接部332向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所有抵接部332具备向中心相互靠拢的趋势。如此,通过侧板32能够固定永磁体20,以避免永磁体20相对转子铁芯10的相对转动,且第一弹片33能够根据压力的增加,适应性的调整与永磁体20的抵接面积,进一步的稳定永磁体20。
具体的,夹持件30的底板31和两个侧板32形成第一U型槽,处于闲置状态时,两个侧板32的背对底板31的一端相互远离,此时第一U型槽的开口开度相对较大,方便永磁体20自开口沿第一U型槽的槽深方向插入夹持件30,当永磁体20的轴向一侧端面与底板31抵接时,视为夹持件30与永磁体20完成初步装配。沿转子铁芯10的轴向,将夹持件30的底板31一端自第一端口伸入安装槽11内,随着深入,第一U型槽的相对两侧壁挤压夹持件30的两个侧板32,使侧板32向第一U型槽的内侧相互靠近,第一弹片33的抵接部332则与永磁体20接触并抵接,随着进一步的深入,永磁体20与夹持件30的侧板32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同样的,与第一弹片33的固定部331的间距减小,第一弹片33发生弹性变形,抵接部332于永磁体20的端面发生滑动,且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进而扩大对永磁体20的夹持范围。
可选的,侧板32与第一端口相邻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耳321,连接耳321开设有夹持孔。如此设置,在拆卸转子时,通过沿转子铁芯10的轴向拉动连接耳321,使得夹持件30能够载着永磁体20一同自转子铁芯10内退出。
进一步的,两个侧壁均设置有连接耳321,如此,在分离永磁体20与转子铁芯10时,于夹持件30的外侧夹持两个连接耳321,使得两个连接耳321及对应的两个侧壁相互靠近,夹持件30则与安装槽11取消抵接关系,便于将夹持件30及永磁体20自安装槽11内取出,且在取出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夹持件30的两侧壁与永磁体20进一步靠近,进而通过第一弹片33将永磁体20进一步固定,以防止在拆卸的过程中出现永磁体20自夹持件30中脱落。
可选的,安装槽11于周向方向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第一限位槽14沿转子铁芯10的轴向开设,夹持件30的两个侧板32与第一限位槽14一一对应插接并能够相对转子铁芯10滑动。如此设置,通过第一限位槽14与夹持件30的两个侧壁的插接,进行限位,进而确定夹持件30于安装槽11内与转子铁芯10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槽14包括两个侧壁,两个侧壁于转子铁芯10的径向间隔设置,如此,转子转动时,夹持件30及永磁体2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依旧能够保持与转子铁芯10的相对位置。
可选的,安装槽11于转子铁芯10的周侧壁形成第二端口12,且于第二端口12设置有相互靠近的翻边结构13,夹持件30还包括背板34,背板34位于两个侧板32中间且其一端与底板31连接,背板34的另一端能够相对底板31摆动,于安装槽11内,永磁体20夹持于背板34和翻边结构13之间。如此,通过背板34能够将永磁体20沿转子铁芯10的径向抵接于翻边结构13,以减少永磁体20于安装槽11内相对转子铁芯10摆动。
进一步的,背板34朝向第二端口12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弹片35,第二弹片35包括固定部331和抵接部332,固定部331与背板34固定,抵接部332与永磁体20抵接。如此,通过第二弹片35能够将永磁体20与翻边结构13进一步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片35和第一弹片33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安装槽11正对翻边结构13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5沿转子铁芯10的轴向开设,背板34至少部分与第二限位槽15插接且能够相对转子铁芯10滑动。如此,通过第二限位槽15限制背板34相对转子铁芯10的相对摆动,使得背板34能够稳定的抵着永磁体20。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件40,安装槽11于转子铁芯10的另一侧轴向端面形成第三端口,底板31与第三端口相邻,连接件40沿转子铁芯10的周向自第三端口与若干底板31连接。如此设置,通过连接件40将所有的夹持件30连接,进而保持所有夹持件30于安装槽11内的轴向位置保持一致,且由于连接件40位于转子铁芯10的轴向端面,在夹持件30与连接件40固定后,连接件40能够限制夹持件30沿转子铁芯10的轴向自第一端口退出安装槽11。
可选的,转子铁芯10的轴向端面开设有容置槽16,连接件40放置于容置槽16内。如此设置,将连接件40收纳于容置槽16内,保持连接件40与转子铁芯10保持相对静止,进而保持夹持件30与转子铁芯10的相对位置固定。
可选的,容置槽16内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于转子铁芯10的轴向,连接件40夹设于容置槽16的底壁与限位凸起之间。如此设置,通过限位凸起防止连接件40沿转子铁芯10的轴向自容置槽16内退出。
可选的,安装槽11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定位凹槽111,夹持件30的两个侧板32相背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起36,定位凸起36与定位凹槽111插接配合。如此设置,在夹持件30沿转子铁芯10的轴向插入安装槽11的过程中,当定位凸起36与定位凹槽111插接时,视为夹持件30与转子铁芯10完成安装,且定位凸起36与定位凹槽111的插接关系能够进一步限制夹持件30与转子铁芯10沿轴向的相对移动。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铁芯(10),所述转子铁芯(10)绕其轴线开设有若干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于所述转子铁芯(10)的一侧轴向端面形成第一端口;
永磁体(20),所述永磁体(20)设置有若干个且一一对应的插设于所述安装槽(11)内;
夹持件(30),所述夹持件(30)包括底板(31)和两块侧板(32),两块所述侧板(32)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底板(31)的相对两端,两块所述侧板(3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31)连接,另一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两块所述侧板(32)相对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片(33),所述第一弹片(33)包括固定部(331)和至少两个抵接部(332),所述抵接部(332)均匀布设于所述固定部(331)的周侧,所述固定部(331)与所述侧板(32)固定,所述夹持件(30)套设于所述永磁体(20)外且插设于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底板(31)与所述永磁体(20)的轴向端面抵接且背对于所述第一端口,两个所述侧板(32)与所述安装槽(11)的周向两侧壁抵接,所述抵接部(332)与所述永磁体(20)抵接,且随着所述永磁体(20)与所述固定部(331)的间距减小,所述抵接部(332)向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所有所述抵接部(332)具备向中心相互靠拢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2)与所述第一端口相邻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耳(321),所述连接耳(321)开设有夹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于周向方向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所述第一限位槽(14)沿所述转子铁芯(10)的轴向开设,所述夹持件(30)的两个所述侧板(32)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4)一一对应插接并能够相对所述转子铁芯(10)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于所述转子铁芯(10)的周侧壁形成第二端口(12),且于所述第二端口(12)设置有相互靠近的翻边结构(13),所述夹持件(30)还包括背板(34),所述背板(34)位于两个所述侧板(32)中间且其一端与所述底板(31)连接,所述背板(34)的另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底板(31)摆动,于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永磁体(20)夹持于所述背板(34)和所述翻边结构(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4)朝向所述第二端口(12)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弹片(35),所述第二弹片(35)包括固定部(331)和抵接部(332),所述固定部(331)与所述背板(34)固定,所述抵接部(332)与所述永磁体(20)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正对所述翻边结构(13)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5),所述第二限位槽(15)沿所述转子铁芯(10)的轴向开设,所述背板(34)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5)插接且能够相对所述转子铁芯(10)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40),所述安装槽(11)于所述转子铁芯(10)的另一侧轴向端面形成第三端口,所述底板(31)与所述第三端口相邻,所述连接件(40)沿所述转子铁芯(10)的周向自所述第三端口与若干所述底板(3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10)的轴向端面开设有容置槽(16),所述连接件(40)放置于所述容置槽(16)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6)内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于所述转子铁芯(10)的轴向,所述连接件(40)夹设于所述容置槽(16)的底壁与所述限位凸起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定位凹槽(111),所述夹持件(30)的两个所述侧板(32)相背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起(36),所述定位凸起(36)与所述定位凹槽(111)插接配合。
CN202323095639.6U 2023-11-16 2023-11-16 转子结构 Active CN221282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95639.6U CN221282915U (zh) 2023-11-16 2023-11-16 转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95639.6U CN221282915U (zh) 2023-11-16 2023-11-16 转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82915U true CN221282915U (zh) 2024-07-05

Family

ID=91691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95639.6U Active CN221282915U (zh) 2023-11-16 2023-11-16 转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82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1181B (zh) 用于暖通空调领域的电机
EP2110933B1 (en) Motor, rotor structure and magnetic machine
EP1923982A2 (en) Axial air gap type electric motor
US6812611B2 (en) Permanent magnet type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US20170338715A1 (en) Motor
EP1923981A2 (en) Axail air gap type electric motor
US20130183175A1 (en) Driving device
EP3144538B1 (en) Electric pump
CN101663807A (zh) 旋转电机用转子
WO2008069361A2 (en) Motor
CN221282915U (zh) 转子结构
WO2024066570A1 (zh) 小型电机前端盖固定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7935236U (zh) 转子、电机及压缩机
CN110971032A (zh) 转子组件以及电动泵
US20240128817A1 (en) Rotor integrated with sensing magnet
CN213402583U (zh) 一种永磁电机
CN211209395U (zh) 定子铁芯总成和具有其的轴向磁场电机
CN210608727U (zh) 电机转子及电机
JP2003274587A (ja)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CN113972757A (zh) 一种永磁电机
JP2002371962A (ja) 圧縮機
CN112803700A (zh) 一种转子组件及无刷振动电机
CN219068023U (zh) 电机装配治具
CN102780290B (zh) 电动机
JP2017085794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