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77352U - 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77352U
CN221277352U CN202323323802.XU CN202323323802U CN221277352U CN 221277352 U CN221277352 U CN 221277352U CN 202323323802 U CN202323323802 U CN 202323323802U CN 221277352 U CN221277352 U CN 221277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tructure main
reinforcing structure
reinforced structure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3238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鹏
陈雷
彭春茂
刘勇
李鹏
陶凡
唐梦园
杭海彦
史其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77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77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横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包括加固结构主体,所述加固结构主体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所述延伸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齿块,所述加固结构主体的侧壁与齿块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该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通过在加固结构主体内部设置凹槽、延伸杆、通槽、驱动电机、齿轮,在延伸杆的侧壁设置齿块,该设计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控制延伸杆的升降,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房屋的高度调节加固结构主体的高度,使得该加固结构的适用范围变得更加的广。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横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横梁横向的梁,就是垂直于纵梁的梁,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横梁是建筑结构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并承受楼板荷载的作用,还能够起到支撑房屋重量、分散荷载、连接构件、分隔空间等,横梁的种类主要有型钢梁和混凝土梁。
如:公开号为CN218233793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加固梁柱结构,涉及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该结构包括工字型横梁、一对立柱、加固件本体以及一对支撑杆;工字型横梁底部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立柱固定连接,加固件本体与工字型横梁底端的中部卡合连接;支撑杆的一端与立柱的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加固件本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固件本体整体卡合连接于工字型横梁底端的中部,对工字型横梁的中部起到加强的作用,既提高工字型横梁的负载能力,又能保证工字型横梁自身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备对工字型横梁的支撑加固等优点。
上述专利中的建筑用加固梁柱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该建筑用加固梁柱结构,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加固件本体整体卡合于工字型横梁的底端中部,通过支撑杆和立柱进行固定,能够提高工字型横梁的负载能力,但是该结构,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对立柱的高度进行调节,当房屋较高时,工作人员需要更换更加高的梁柱结构才能够使用,适用范围较小。
故而提出一种来解决上述所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具备根据房屋结构调节加固结构高度等优点,解决了当房屋较高时,需要更换更高的加固结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包括加固结构主体,所述加固结构主体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所述延伸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齿块,所述加固结构主体的侧壁与齿块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壁与齿块啮合连接,所述加固结构主体的侧壁与齿轮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保护组件,所述加固结构主体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加固结构主体内部设置凹槽、延伸杆、通槽、驱动电机、齿轮,在延伸杆的侧壁设置齿块,该设计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控制延伸杆的升降,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房屋的高度调节加固结构主体的高度,使得该加固结构的适用范围变得更加的广。
该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具备了能够根据房屋的高度对加固结构的高度进行调节的优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矩形防护框,所述矩形防护框的外壁与加固结构主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防护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合页,所述合页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门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矩形防护框,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矩形防护框对齿轮和驱动电机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设置门板,当齿轮或者驱动电机发生损坏时,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维修。
进一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U型座,所述第一U型座的外壁与加固结构主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型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加固结构主体的侧壁设置第一U型座、伸缩杆、第二U型座,该设计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调节好加固结构主体的高度后,工作人员将伸缩杆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将第二U型座的底部与地面接触,能够增加加固结构主体的支撑力,能够使得加固结构主体更加的稳定,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全。
进一步,所述门板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手柄,所述矩形防护框的外壁与手柄对应的位置转动连接有门板限位块。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门板的外壁设置手柄,该设计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便于工作人员打开门板,通过设置矩形防护框的外壁设置门板限位块,该设计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门板起到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加固结构主体的内壁与伸缩杆对应的位置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带,所述加固结构主体的外壁与固定块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U型限位座,所述固定带的末端固定安装有矩形限位块,所述矩形限位块的内壁与U型限位座的外壁相抵。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加固结构主体的侧壁设置固定块、固定带、U型限位座,该设计工作人员在不使用加固结构主体时,能够通过固定带对其进行收纳,同时也能够防止固定带发生损坏,通过在固定带的末端设置矩形限位块,能够对固定带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固定带与U型限位座发生分离。
进一步,所述固定带为弹性设置,所述固定带的外壁与U型限位座的内壁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固定带设为弹性设置,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固定带固定的更加的紧,同时也能够防止固定带与U型限位座分离。
进一步,所述矩形防护框和门板均为透明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矩形防护框和门板设置成透明状,便于工作人员观察齿轮和驱动电机的情况,发生损坏时,能够及时地对其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固结构主体侧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固结构主体;2、延伸杆;3、支撑底座;4、第一U型座;5、固定块;6、固定带;7、伸缩杆;8、第二U型座;9、矩形防护框;10、门板;11、门板限位块;12、合页;13、手柄;14、U型限位座;15、矩形限位块;16、齿块;17、通槽;18、齿轮;19、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中,由图1-5给出,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加固结构主体1,加固结构主体1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延伸杆2,延伸杆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3,延伸杆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齿块16,加固结构主体1的侧壁与齿块16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7,通槽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9,驱动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8,齿轮18的外壁与齿块16啮合连接,加固结构主体1的侧壁与齿轮18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保护组件,加固结构主体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固结构主体1内部设置凹槽、延伸杆2、通槽17、驱动电机19、齿轮18,在延伸杆2的侧壁设置齿块16,该设计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19带动齿轮18转动,从而控制延伸杆2的升降,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房屋的高度调节加固结构主体1的高度,使得该加固结构的适用范围变得更加的广。
保护组件包括矩形防护框9,矩形防护框9的外壁与加固结构主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矩形防护框9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合页12,合页1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门板10。
通过设置矩形防护框9,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矩形防护框9对齿轮18和驱动电机19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设置门板10,当齿轮18或者驱动电机19发生损坏时,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维修。
支撑组件包括第一U型座4,第一U型座4的外壁与加固结构主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U型座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伸缩杆7,伸缩杆7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座8。
通过在加固结构主体1的侧壁设置第一U型座4、伸缩杆7、第二U型座8,该设计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调节好加固结构主体1的高度后,工作人员将伸缩杆7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将第二U型座8的底部与地面接触,能够增加加固结构主体1的支撑力,能够使得加固结构主体1更加的稳定,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全。
门板10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手柄13,矩形防护框9的外壁与手柄13对应的位置转动连接有门板限位块11。
通过在门板10的外壁设置手柄13,该设计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便于工作人员打开门板10,通过设置矩形防护框9的外壁设置门板限位块11,该设计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门板10起到限位的作用。
加固结构主体1的内壁与伸缩杆7对应的位置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5,固定块5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带6,加固结构主体1的外壁与固定块5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U型限位座14,固定带6的末端固定安装有矩形限位块15,矩形限位块15的内壁与U型限位座14的外壁相抵。
通过在加固结构主体1的侧壁设置固定块5、固定带6、U型限位座14,该设计工作人员在不使用加固结构主体1时,能够通过固定带6对其进行收纳,同时也能够防止固定带6发生损坏,通过在固定带6的末端设置矩形限位块15,能够对固定带6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固定带6与U型限位座14发生分离。
固定带6为弹性设置,固定带6的外壁与U型限位座14的内壁滑动连接。
通过将固定带6设为弹性设置,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固定带6固定的更加的紧,同时也能够防止固定带6与U型限位座14分离。
矩形防护框9和门板10均为透明设置。
通过将矩形防护框9和门板10设置成透明状,便于工作人员观察齿轮18和驱动电机19的情况,发生损坏时,能够及时地对其进行维修。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先将加固结构主体1移动至需要的地方,使得支撑底座3与地面接触,然后工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19,使得驱动电机19带动齿轮18转动,然后齿轮18带动加固结构主体1升高,当将加固结构主体1升高至合适的位置后,工作人员将固定带6与U型限位座14分离,然后工作人员转动伸缩杆7,将伸缩杆7延伸至合适的长度,然后将第二U型座8与地面接触,当驱动电机19或者齿轮18发生损坏时,工作人员转动门板限位块11,然后将门板10打开,对齿轮18或者驱动电机19进行维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包括加固结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主体(1)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延伸杆(2),所述延伸杆(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3),所述延伸杆(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齿块(16),所述加固结构主体(1)的侧壁与齿块(16)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7),所述通槽(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9),所述驱动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8),所述齿轮(18)的外壁与齿块(16)啮合连接,所述加固结构主体(1)的侧壁与齿轮(18)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保护组件,所述加固结构主体(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矩形防护框(9),所述矩形防护框(9)的外壁与加固结构主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防护框(9)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合页(12),所述合页(1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门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U型座(4),所述第一U型座(4)的外壁与加固结构主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型座(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座(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10)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手柄(13),所述矩形防护框(9)的外壁与手柄(13)对应的位置转动连接有门板限位块(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主体(1)的内壁与伸缩杆(7)对应的位置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带(6),所述加固结构主体(1)的外壁与固定块(5)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U型限位座(14),所述固定带(6)的末端固定安装有矩形限位块(15),所述矩形限位块(15)的内壁与U型限位座(14)的外壁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6)为弹性设置,所述固定带(6)的外壁与U型限位座(14)的内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防护框(9)和门板(10)均为透明设置。
CN202323323802.XU 2023-12-07 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 Active CN221277352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77352U true CN221277352U (zh) 2024-07-05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80582U (zh) 一种便于调节使用的建筑模板支撑结构
CN221277352U (zh) 一种建筑横梁的加固结构
CN211548032U (zh) 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
CN211818230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CN210817205U (zh) 一种多功能钢筋架
CN218234450U (zh) 一种建筑框架梁加固装置
CN216360728U (zh) 一种道路桥梁桩基用加固装置
CN211722411U (zh) 梯架式重型文物架
CN108894243B (zh) 钢结构砼外包式柱脚
CN220014501U (zh) 一种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
CN112982939A (zh) 一种高平稳性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CN207933867U (zh) 一种斜靠式系杆拱型桥
CN213654164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CN21723261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CN220679232U (zh) 一种异型幅钢筋笼加工升降扭转平台
CN219100842U (zh) 一种建筑支撑柱
CN219726220U (zh) 一种施工中的钢筋架
CN216552996U (zh) 一种便于拼接的钢管脚手架连接结构
CN219491947U (zh) 一种便捷高度调节的防尘围挡
CN217710336U (zh) 一种装配式施工平台
CN214402115U (zh) 一种装配式简易房屋构架
CN214696743U (zh) 一种墙板安装用升降操作平台
CN212801237U (zh) 用于斜拉桥砼主梁的无底板内模支架体系
CN216992448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内支撑结构
CN220958933U (zh) 一种余热锅炉钢结构缓冲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