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0842U - 一种建筑支撑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支撑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0842U
CN219100842U CN202223458298.XU CN202223458298U CN219100842U CN 219100842 U CN219100842 U CN 219100842U CN 202223458298 U CN202223458298 U CN 202223458298U CN 219100842 U CN219100842 U CN 219100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umn
block
building
groov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582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anzhou Construc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anzhou Construc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anzhou Construc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anzhou Constructi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345829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0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0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0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支撑柱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建筑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固定底座,第一支撑柱的底端固定有固定底座,第一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通槽、支撑块、位置孔、调节块、固定螺栓和固定孔,通槽均开设于第一支撑柱的两侧,通槽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调节块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结构,移动第二支撑柱带动调节块在通槽内部移动,便可调节第二支撑柱的高度,根据实际的建筑物高度不同调节支撑柱的高度,以此使支撑柱能够更好的对不同建筑进行辅助支撑,提高了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支撑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支撑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支撑柱。
背景技术
建筑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在进行建筑施工时,为防止施工中的建筑出现倾斜等问题,就需要使用建筑支撑柱对建筑物进行辅助支撑、加固处理;
上述的建筑支撑柱存在的缺陷是:
专利文件CN212773358U公开了一种建筑加固用支撑柱,其方便攀爬至距离地面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的操作空间,不需要使用者搭建的脚手架或其他相关的攀爬结构,不需要在工作结束后对攀爬结构进行拆除而且可提高攀爬效果的稳定性;包括底座、支撑架、扶手、第一扶梯、第二扶梯、液压装置、固定架、把手和螺栓,底座顶端设置有多组支撑杆,多组支撑杆均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架顶端设置有多组连接杆,多组连接杆均与扶手连接,底座和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液压装置上设置有带动板,支撑架上设置有连接扣,第一扶梯和第二扶梯上均设置有踏板,把手固定在螺栓的前端,防滑扣安装在把手上并且防滑扣上设置有多组防滑纹。
然而,上述公开文献的建筑支撑柱主要考虑如何解决防滑的问题,并没有考虑到上述的建筑支撑柱在使用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不同,所需使用的建筑支撑柱高度也不同,若建筑支撑柱不能根据实际的建筑物高度不同进行对应的调节,会使得该建筑支撑柱无法更好的对建筑物进行支撑加固操作,影响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支撑柱,用以解决现有上述的建筑支撑柱在使用时,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不同,所需使用的建筑支撑柱高度也不同,若建筑支撑柱不能根据实际的建筑物高度不同进行对应的调节,会使得该建筑支撑柱无法更好的对建筑物进行支撑加固操作,影响使用效果的缺陷。
(二)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固定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端固定有固定底座;
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结构;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通槽、支撑块、位置孔、调节块、固定螺栓和固定孔,所述通槽均开设于第一支撑柱的两侧,所述通槽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块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支撑柱外部的顶端均设置有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块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内部开设有位置孔,所述位置孔与固定孔的内部贯穿有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通槽设置有四组,所述通槽在第一支撑柱的外侧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内径大于调节块的外径,所述通槽与调节块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位置孔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位置孔在支撑块的内部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对接块、通孔、连接块、连接杆、插孔、固定销和限位块,所述对接块均固定于第一支撑柱外部的顶端,所述对接块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对接块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与通孔的内部贯穿有固定销,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对接块的外径小于连接块的内径,所述对接块与连接块构成卡合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支撑柱,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调节结构,移动第二支撑柱带动调节块在通槽内部移动,便可调节第二支撑柱的高度,根据实际的建筑物高度不同调节支撑柱的高度,以此使支撑柱能够更好的对不同建筑进行辅助支撑,提高了适用性;
通过设置连接结构,将连接块卡于对接块的外部,并利用固定销对其进行固定,便可进行连接杆与支撑柱的连接操作,利用多组连接杆将多组支撑柱连接,以此形成所需的支撑框架,能够使该支撑柱更好的对建筑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结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调节结构;301、通槽;302、支撑块;303、位置孔;304、调节块;305、固定螺栓;306、固定孔;4、连接结构;401、对接块;402、通孔;403、连接块;404、连接杆;405、插孔;406、固定销;407、限位块;5、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和固定底座5,第一支撑柱1的底端固定有固定底座5,第一支撑柱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1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结构3,调节结构3包括通槽301、支撑块302、位置孔303、调节块304、固定螺栓305和固定孔306,通槽301均开设于第一支撑柱1的两侧,通槽301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块304,且调节块304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柱2固定连接,调节块304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306,第一支撑柱1外部的顶端均设置有连接结构4,调节块304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块302,且支撑块302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柱1固定连接,支撑块302的内部开设有位置孔303,位置孔303与固定孔306的内部贯穿有固定螺栓305,通槽301设置有四组,通槽301在第一支撑柱1的外侧等间距分布,通槽301的内径大于调节块304的外径,通槽301与调节块304构成滑动结构,位置孔303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位置孔303在支撑块302的内部等间距分布。
基于实施例一的建筑支撑柱工作原理是: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不同,所需使用的建筑支撑柱高度也不同,若建筑支撑柱不能根据实际的建筑物高度不同进行对应的调节,会使得该建筑支撑柱无法更好的对建筑物进行支撑加固操作,影响使用效果,因此,可对支撑柱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使其适用于不同高度建筑的使用,将固定螺栓305从位置孔303和固定孔306内部拆下,然后移动第二支撑柱2带动调节块304在通槽301内部移动,以此来使调节块304内部开设的固定孔306与支撑块302内部开设的不同位置的位置孔303对准,不同位置的位置孔303与调节块304内部的固定孔306对齐时,第二支撑柱2的高度不同,选择合适的位置孔303位置,使调节块304内部的固定孔306与其对齐,利用固定螺栓305插入位置孔303和固定孔306内部锁紧,对调节块304进行固定,便可完成对该支撑柱的高度调节工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包括:连接结构4包括对接块401、通孔402、连接块403、连接杆404、插孔405、固定销406和限位块407,对接块401均固定于第一支撑柱1外部的顶端,对接块40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02,对接块401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块403,连接块403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404,连接块403的两端均开设有插孔405,插孔405与通孔402的内部贯穿有固定销406,连接块403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407,且限位块407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柱1固定连接,对接块401的外径小于连接块403的内径,对接块401与连接块403构成卡合结构。
本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多组支撑柱的连接操作,利用支撑柱组成支撑框架,以便更好的对建筑进行辅助支撑,通过将连接杆404一侧的连接块403卡于对接块401的外部,然后将固定销406插入插孔405和通孔402内部,对卡于对接块401外部的连接块403进行固定操作,便可完成连接杆404一侧的安装,连接杆404的另一侧重复上述操作,便可完成其另一侧与支撑柱的连接,利用连接杆404作用支撑柱的连接件,来将多组支撑柱组成对应的框架,提高了该建筑支撑柱的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建筑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和固定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的底端固定有固定底座(5);
所述第一支撑柱(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2),所述第一支撑柱(1)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结构(3);
所述调节结构(3)包括通槽(301)、支撑块(302)、位置孔(303)、调节块(304)、固定螺栓(305)和固定孔(306),所述通槽(301)均开设于第一支撑柱(1)的两侧,所述通槽(301)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块(304),且调节块(304)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柱(2)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块(304)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306),所述第一支撑柱(1)外部的顶端均设置有连接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304)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块(302),且支撑块(302)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柱(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302)的内部开设有位置孔(303),所述位置孔(303)与固定孔(306)的内部贯穿有固定螺栓(3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301)设置有四组,所述通槽(301)在第一支撑柱(1)的外侧等间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301)的内径大于调节块(304)的外径,所述通槽(301)与调节块(304)构成滑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孔(303)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位置孔(303)在支撑块(302)的内部等间距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4)包括对接块(401)、通孔(402)、连接块(403)、连接杆(404)、插孔(405)、固定销(406)和限位块(407),所述对接块(401)均固定于第一支撑柱(1)外部的顶端,所述对接块(40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02),所述对接块(401)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块(403),所述连接块(403)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404),所述连接块(403)的两端均开设有插孔(405),所述插孔(405)与通孔(402)的内部贯穿有固定销(406),所述连接块(403)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407),且限位块(407)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柱(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块(401)的外径小于连接块(403)的内径,所述对接块(401)与连接块(403)构成卡合结构。
CN202223458298.X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建筑支撑柱 Active CN219100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8298.XU CN21910084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建筑支撑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8298.XU CN21910084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建筑支撑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0842U true CN219100842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3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58298.XU Active CN21910084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建筑支撑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0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00842U (zh) 一种建筑支撑柱
CN110670797B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件
CN216379959U (zh) 一种大跨度装配式空间钢网络建筑结构
CN110206289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挑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806755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
CN114351724A (zh) 一种用于基坑开挖的防护装置
CN114541410A (zh) 一种用于基坑开挖的防护装置
CN210263383U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双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框架柱连接结构
CN220318340U (zh) 一种装配式桥梁结构
CN220954500U (zh) 一种钢构脚手架
CN216552996U (zh) 一种便于拼接的钢管脚手架连接结构
CN214615341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转梯
CN217175299U (zh) 一种铝板幕墙连接装置
CN218757007U (zh) 一种连续梁用混凝土浇筑托架结构
CN219411888U (zh) 一种高空悬挑拼装胎架
CN220115706U (zh) 一种悬挑外架
CN217924728U (zh) 一种施工用的作业平台及由其组成的作业装置
CN215331373U (zh) 一种收卷铺设式建筑爬架网
CN216949368U (zh) 一种大型复杂钢结构节点拼装用可调节式胎架
CN216920370U (zh) 一种深基坑施工用支护加固装置
CN217710336U (zh) 一种装配式施工平台
CN220599110U (zh) 一种移动式桥型作业平台
CN218234259U (zh) 一种组合式折叠脚手架
CN21954835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的拆装式爬架
CN213166078U (zh) 一种预制箱梁底腹板钢筋绑扎台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