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76110U - 底脚组件、箱体部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底脚组件、箱体部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76110U
CN221276110U CN202323174413.5U CN202323174413U CN221276110U CN 221276110 U CN221276110 U CN 221276110U CN 202323174413 U CN202323174413 U CN 202323174413U CN 221276110 U CN221276110 U CN 221276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state
running wheel
foot assembly
shaf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744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煌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Midea Laundry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Midea Laundry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Midea Laundry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Midea Laundry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744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76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76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76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脚组件、箱体部件和衣物处理装置。底脚组件包括底脚本体和脚轮件,底脚本体上设有第一导向结构;脚轮件包括安装部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部上的行驶轮,安装部上设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与第一导向结构导向配合;行驶轮被配置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并能够通过第二导向结构与第一导向结构之间的导向配合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行驶轮处于第一状态时,行驶轮的底部凸出于底脚本体的底部,当行驶轮处于第二状态时,底脚本体的底部凸出于行驶轮的底部。

Description

底脚组件、箱体部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脚组件、箱体部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衣物处理设备的使用要求也不断提高,用户不仅是追求洗衣品质,同时追求衣物处理设备的搬运的便捷性;而大多数衣物处理设备比较笨重,一个人无法进行搬运,因而多数用户家里的衣物处理设备都不曾移动位置,这导致衣物处理设备附近的卫生很难打扫干净,影响家庭的整体美观性。
为了移动衣物处理装置,通常是采用可拆卸的轮子,但是,需要进行轮子的安装和事后的拆卸工作,使用不方便,无法满足用户对便捷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衣物处理装置需要进行轮子的安装和事后的拆卸工作,使用不方便,无法满足用户对便捷性的要求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底脚组件,所述底脚组件包括:
底脚本体,所述底脚本体上设有第一导向结构;
脚轮件,所述脚轮件包括安装部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的行驶轮,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导向配合;
所述行驶轮被配置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之间的导向配合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当所述行驶轮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行驶轮的底部凸出于所述底脚本体的底部,当所述行驶轮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底脚本体的底部凸出于所述行驶轮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脚组件,通过在底脚本体上设有第一导向结构,并在脚轮件的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导向配合,则可以实现行驶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行驶轮处于第一状态时,行驶轮的底部凸出于底脚本体的底部,则在不需要拆卸行驶轮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对衣物处理设备的移动,使用方便快捷。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脚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两者中的一者为限位柱,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两者中的另一者为滑道,所述限位柱能够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脚本体形成柱状结构,所述底脚本体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径,且所述第一轴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底部;
所述底脚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着所述底脚本体的轴向设置,至少部分所述滑道呈螺旋形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体朝向所述脚轮件的表面上或者所述滑道形成在所述第二轴体上;
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第二轴体的表面上,并能够沿所述滑道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道为槽状结构或者通孔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脚组件还包括:
手柄件,所述手柄件与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行驶轮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手柄件用于驱动所述行驶轮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件包括连接部、连杆和手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和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手持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包括握持段和连接段,所述握持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且所述连接段与所述连杆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段的两端铰接,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和两个所述脚轮件铰接,且两个连杆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段的转动轴线的相反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箱体部件,包括箱体部以及上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底脚组件,所述底脚组件安装于箱体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脚组件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底脚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箱体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箱体部件。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底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底脚组件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底脚组件处于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底脚组件去掉底脚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底脚组件的底脚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底脚组件的底脚本体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箱体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行驶轮处于第一状态);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箱体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行驶轮处于第二状态);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衣物处理设备的部分透视结构示意图(行驶轮处于第一状态,俯视状态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衣物处理设备的部分透视结构示意图(行驶轮处于第二状态,俯视状态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衣物处理设备;
10、底脚组件;
11、底脚本体;111、第一导向结构;112、第一轴体;113、第二轴体;114、第一通孔;
12、脚轮件;121、安装部;122、行驶轮;123、第二导向结构;
13、手柄件;131、连接部;132、连杆;133、手持部;1331、握持段;1332、连接段;
20、箱体部;
200、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底脚组件10,其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底脚组件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底脚组件10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底脚组件10处于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底脚组件10去掉底脚本体11的结构示意图,底脚组件10包括底脚本体11和脚轮件12,底脚本体11整体呈柱状结构,底脚本体1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111,也就是说,第一导向结构111的两个端部沿底脚本体11的轴向具有高度差,脚轮件12包括安装部121和以可转动地方式设置在安装部121上的行驶轮122,安装部12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123,第二导向结构123和第一导向结构111导向配合;行驶轮122被配置为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行驶轮122能够通过第二导向结构123与第一导向结构111之间的导向配合,实现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行驶轮122处在第一状态时,行驶轮122的底部凸出于底脚本体11的底部,此时,行驶轮122与支撑面200接触,通过行驶轮122可以实现衣物处理设备100在支撑面200上的运动,当行驶轮122处于第二状态时,底脚本体11的底部凸出于行驶轮122的底部,此时,底脚本体11可以与支撑面200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当行驶轮122处在第一状态时,行驶轮122的底部凸出于底脚本体11的底部,也就是说,行驶轮122的底部低于底脚本体11的底部,此时,行驶轮122与支撑面200接触,方便移动衣物处理设备。当行驶轮122处在第二状态时,底脚本体11的底部凸出于行驶轮122的底部,也就是说,行驶轮122的底部高于底脚本体11的底部,此时,底脚本体11与支撑面200接触,稳定放置衣物处理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导向结构111的两端沿底脚本体11的轴向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导向结构111的两端沿底脚本体11的轴向具有高度差,从而实现对行驶轮122的位置进行调整。
这里所提到的支撑面200可以是地面或者其他用于放置衣物处理设备100的硬质平面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脚组件10,通过在柱状结构的底脚本体11上设有第一导向结构111,并在脚轮件12的安装部12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123,第一导向结构111和第二导向结构123导向配合,则可以实现行驶轮12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行驶轮122处于第一状态时,行驶轮122的底部凸出于底脚本体11的底部,则在不需要拆卸行驶轮122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对衣物处理设备100的移动,使用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提供的底脚组件10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等家用电器中,例如,底脚组件10可应用于洗衣机、空调、冰箱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底脚组件10不仅仅可以应用于上述列举的家用电器中,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任何可移动的被支撑设备,例如沙发、衣柜、桌椅、床具、保险柜、工程器械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脚轮件12可以全部设置在底脚本体11的外部,也可以部分设置在底脚本体11的内部,通过脚轮件12和底脚本体11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对脚轮件12的行驶轮122沿高度方向的位置调整。
下面将对底脚组件10的底脚本体11以及脚轮件12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描述。
可选地,第一导向结构111与第二导向结构123两者中的一者为限位柱,第一导向结构111与第二导向结构123两者中的另一者为滑道,限位柱能够与滑道滑动配合,也就是说,限位柱能够沿着滑道进行滑动,从而可以对行驶轮12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行驶轮122能够与支撑面200接触,或者使得行驶轮122能够与支撑面200不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限位柱为柱形结构,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沿着滑道所限定的运动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可以带动安装部121和行驶轮122进行运动,调整行驶轮122和底脚本体11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行驶轮12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图1中所示的底脚组件10的底脚本体11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的底脚组件10的底脚本体11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底脚本体11包括第一轴体112与第二轴体113,第一轴体112与第二轴体113之间为同轴设置的结构,第一轴体112的外径大于第二轴体113的外径,第一轴体112设于第二轴体113的底部,也就是说,底脚本体11为阶梯形的柱状结构。底脚本体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4,第一通孔114沿着底脚本体11的轴向设置,至少部分滑道呈螺旋形设在第二轴体113朝向脚轮件12的表面上,或者滑道形成在第二轴体113上;限位柱设于安装部121朝向第二轴体113的表面上,并能够沿滑道移动,其中,限位柱能够压着滑道进行螺旋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安装部121是柱形结构,可以是圆柱形或者棱柱形,限位柱设置在安装部121的外表面上,并和安装部121垂直连接。这里的第一通孔114沿着第一轴体112和第二轴体113的轴向贯穿设置,行驶轮122可以收缩在第一通孔114内,也可以从第一通孔114内伸出,从而可以对行驶轮122的底部与底脚本体11的底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另外,这里的滑道可以是轨道结构,设置在第二轴体113的内表面,也就是说,轨道结构直接安装在第二轴体113的内表面上,也可以是凹槽形结构或者通孔形结构,直接在第二轴体113上加工后形成。
如图1至图6所示,滑道为槽状结构或者通孔状结构,在图1中,滑道采用通孔状的结构,当然,这里的滑道也可以采用槽型的结构,可以使得限位柱在滑道限定的空间内运动。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为了实现行驶轮122在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锁定,可以在螺旋形的滑道的两端增加水平的结构,如水平方向的通孔,或者水平方向的凹槽,实现对行驶轮122的自动锁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锁定结构,实现对行驶轮122在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的锁定。
继续参照图3所示,在图3中,螺旋形的滑道的下端增加了水平方向的通孔,可以实现对行驶轮122处于第一状态的锁定。相应地,可以在螺旋形滑道的上端增加水平方向的通孔或者凹槽,实现对行驶轮122处于第二状态的锁定。
为了实现行驶轮12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需要能够驱动行驶轮122进行状态切换的部件,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底脚组件10可以采用手柄结构或者其他自动的动力结构驱动行驶轮12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液压驱动或者电机驱动等结构。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底脚组件1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阐述。
可选地,底脚组件10还包括手柄件13,手柄件13和安装部121背离行驶轮122的一端连接,也就是说,手柄件13和安装部121的上端连接,手柄件13能够用于驱动行驶轮12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手柄件13来实现行驶轮12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的切换。
具体地,手柄件13包括连接部131,连杆132以及手持部133,连接部131与安装部121连接,连杆132的两端分别于连接部131以及手持部133连接,在手持部133受到外力作用时,带动连杆132和连接部131实现螺旋运动,使得行驶轮122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向上或者向下的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连杆132的两端分别和连接段1332以及连接部131连接,连杆132与连接部131之间的连接位置与安装部12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也就是说,连杆132与连接部131连接的位置相对于安装部121为偏心的结构,从而可以使得安装部121能够实现螺旋运动。
如图7所示,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箱体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行驶轮122处于第一状态),当行驶轮122处于第一状态时,行驶轮12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114外,且行驶轮122的底部低于底脚本体11的底部,此时,行驶轮122与支撑面200直接接触,从而可以通过行驶轮122的转动实现对衣物处理设备100的移动,方便且省力。如图8所示,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箱体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行驶轮122处于第二状态),当行驶轮122处于第二状态时,行驶轮122位于第一通孔114内,且行驶轮122的底部高于底脚本体11的底部,此时,底脚本体11与支撑面200直接接触,实现对衣物处理设备100的稳定放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衣物处理设备100,可以只有一个底脚组件10,其他位置采用支撑结构,此时,通过对该底脚组件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需要移动时,将该底脚组件10处于第一状态,采用推动的方式,使得底脚组件10的行驶轮122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衣物处理设备100的移动。
当然,这里的底脚组件10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且两个底脚组件10位于衣物处理设备100的一侧,此时,通过调整两个底脚组件10均处于第一状态,采用推动的方式,使得两个底脚组件10的行驶轮122均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衣物处理设备100的移动。
更常见的结构中,底脚组件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底脚组件10间隔设置在衣物处理设备100上,此时,行驶轮12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行驶轮122分别设置在衣物处理设备100的四个端角位置附近。这里的行驶轮122能够进行转动,可以采用万向轮结构进行多个方向的移动,无需较大的作用力即可推动或拉动衣物处理设备100移动,从而方便用户搬移衣物处理设备100。
可选地,手持部133包括握持段1331以及连接段1332,握持段1331和连接段1332连接,且连接段1332与连杆132铰接,使用者可以用过握持段1331对手柄部进行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依次通过连接段1332和连杆132,对脚轮件12相对于底脚本体11的位置进行调整,实现对行驶轮122所处状态的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和图10所示,这里的连接段1332沿长度方向为对称的结构,两个连杆132分别和连接段133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可以通过握持段1331的转动,带动连接段1332进行转动,从而对两个连杆132进行转动,使得第一导向结构111和第二导向结构123导向配合,实现对行驶轮122位置的调整。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握持段1331与连接段1332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连接,可以通过一个连接段1332分别和两个连杆132连接,从而通过一个握持段1331实现对两个脚轮件12的同时操作,简化操作的步骤。
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连杆13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连杆132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段1332的两端铰接,两个连杆132的另一端分别和两个脚轮件12铰接,从而可以通过一个握持段1331和一个连接段1332,实现对两个连杆132的同时连接,从而在旋转握持段1331时,可以同时对两个连杆132连接的两个脚轮件12进行同时操作。
当连杆132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连杆132分别位于连接段1332的转动轴线的相反两侧,其中,连接段1332的转动轴线如图3中的点划线所示,两个连杆132分别设置于连接段1332的转动轴线的两侧,从而可以通过连接段1332同时带动两个连杆132同时进行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杆132的数量通常为四个,可以实现对四个脚轮件12的控制,使用者通过对两个握持段1331分别进行操作,就可以实现对四个脚轮件12的调整。当然,也可以一个脚轮件12通过一个握持段1331来实现,也就是说,衣物处理设备100可以采用四个图1中所示的底脚组件10,可以对四个脚轮件12进行分别的调整,对每个脚轮件12进行单独的状态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滑道呈螺旋形结构,滑道沿着第二轴体113的侧面呈螺旋形结构,滑道的两端沿底脚本体11的轴向呈间隔设置的方式,其中,滑道的两端之间的间距为H,这里的H可以与行驶轮122的直径有关,这里的H不宜太小,考虑到支撑面200可能是凸凹不平的平面,因此,H太小将会使得行驶轮122在支撑面200上移动时,出现底脚本体11的底部与支撑面200出现碰撞的情况,影响衣物处理设备100的正常移动。通常情况下,H可以采用行驶轮122的直径的0.3倍以上,如0.5倍、0.8倍或者1.2倍等。当然,这里的H也不宜太大,H太大,将会增加行驶轮122的运动行程,需要操作者施加更大的作用力才能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
通常情况下,行驶轮122的直径可以采用50毫米左右,此时H的范围值在15毫米至50毫米范围内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箱体部件,包括箱体部20以及底脚组件10,底脚组件10安装于箱体部20上,其中,箱体部20的内部安装内筒和外筒等部件。这里的底脚组件10的部分可以设置在箱体部20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箱体部20的侧面上,可以在第一轴体112的外侧面上设置螺纹段,通过螺纹段直接螺纹连接在箱体部20的侧面上,此时,行驶轮122位于箱体部20的侧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将第一轴体112的外表面与箱体部20的侧面之间采用卡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
在图9和图10中,底脚组件10的部分位于箱体部20的底部,箱体部20的外侧设置有避让手柄件13的空间,不会影响手柄件13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箱体部件。
本实用新型中的其它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底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组件包括:
底脚本体,所述底脚本体上设有第一导向结构;
脚轮件,所述脚轮件包括安装部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的行驶轮,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导向配合;
所述行驶轮被配置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之间的导向配合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当所述行驶轮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行驶轮的底部凸出于所述底脚本体的底部,当所述行驶轮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底脚本体的底部凸出于所述行驶轮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两者中的一者为限位柱,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两者中的另一者为滑道,所述限位柱能够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本体形成柱状结构,所述底脚本体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径,且所述第一轴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底部;
所述底脚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着所述底脚本体的轴向设置,至少部分所述滑道呈螺旋形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体朝向所述脚轮件的表面上或者所述滑道形成在所述第二轴体上;
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第二轴体的表面上,并能够沿所述滑道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为槽状结构或者通孔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组件还包括:
手柄件,所述手柄件与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行驶轮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手柄件用于驱动所述行驶轮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件包括连接部、连杆和手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和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手持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包括握持段和连接段,所述握持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且所述连接段与所述连杆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段的两端铰接,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和两个所述脚轮件铰接,且两个连杆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段的转动轴线的相反两侧。
9.一种箱体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部;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底脚组件,所述底脚组件安装于箱体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箱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组件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底脚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箱体部上。
1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箱体部件。
CN202323174413.5U 2023-11-22 2023-11-22 底脚组件、箱体部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21276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74413.5U CN221276110U (zh) 2023-11-22 2023-11-22 底脚组件、箱体部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74413.5U CN221276110U (zh) 2023-11-22 2023-11-22 底脚组件、箱体部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76110U true CN221276110U (zh) 2024-07-05

Family

ID=91706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74413.5U Active CN221276110U (zh) 2023-11-22 2023-11-22 底脚组件、箱体部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76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84568A (en) Back massaging device
AU2008200026A1 (en) Floor treating machine
EP1761145A1 (en) A linear actuator for beds, slatted beds or chairs
CN207681798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自动焊机
CN207641392U (zh) 一种往复震荡恒温水浴摇床
CN221276110U (zh) 底脚组件、箱体部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4192421U (zh) 用于安装建筑工程机电设备的托举装置
WO2005122841A1 (en) Method for adjustment of a bed or a slatted bed with an adjustable backrest section and an adjustable legrest section
CN114289206A (zh) 一种环境工程用建筑工地喷雾装置
KR102044579B1 (ko) 스티어링 컬럼 조립체
US2617117A (en)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valid's bed
CN112742767A (zh) 一种自动化机械臂装置
CN209110715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6462668U (zh) 一种悬臂式焊机支架
JPH0833600A (ja) ドーム内壁清掃装置
CN100393294C (zh) 一种按摩床
JP3630140B2 (ja) 移動台
CN109730781B (zh) 一种多自由度台车
CN214345656U (zh) 微气泡智能一体化设备
JP7001839B2 (ja) 昇降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洗濯機
SK66394A3 (en) Polishing machine
CN219937771U (zh) 一种手车开关装置
CN215481296U (zh) 一种移动式化学清洗装置
CN212688411U (zh) 一种缝纫机用移动轮结构及缝纫机
CN109263699A (zh) 一种家电转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