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03071U - 一种功率模块及机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模块及机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203071U CN221203071U CN202322938120.3U CN202322938120U CN221203071U CN 221203071 U CN221203071 U CN 221203071U CN 202322938120 U CN202322938120 U CN 202322938120U CN 221203071 U CN221203071 U CN 2212030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tor
- power module
- device group
- power device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及机柜,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前功率模块和后功率模块;前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机柜的机架上,包括第一散热器、设置在第一散热器的上表面的第一上功率器件组、设置在第一散热器的下表面的第一下功率器件组;后功率模块设置在机架上,包括第二散热器和设置在第二散热器的上表面的第二功率器件组;第二功率器件组与第一上功率器件组和/或第一下功率器件组可拆卸电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散热器及第二散热器的上方,或者位于第一散热器及第二散热器的侧方。本实用新型的前功率模块可与后功率模块及机架分离,便于分别对前功率模块、后功率模块进行维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功率模块及机柜。
背景技术
安装现场通常要安装多组机柜,为了节省占用空间,多组机柜并柜设置,机柜的左右两侧的侧板无法打开,机柜内部的功率模块只能前后维护。
为了使功率模块集成多个功率器件,且保证功率模块的散热器能够对各个功率器件均匀散热,现有技术中,会在散热器的前半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不同的高发热量的功率器件,在散热器的后半部的上表面设置发热量较低的功率器件,利用散热器的前半部进风温度低散热效果好的特性,对高发热器件进行散热。
在对功率模块进行维护时,对于散热器后半部分的功率器件,可打开机柜的后门板对功率模块的后半部分进行维护操作,对于散热器前半部分的功率器件,由于散热器的前端会安装风机等其他部件,打开机柜的前门板,由于其他部件遮挡,而且部分功率器件设置在散热器的下表面,导致对功率模块的前半部分维护操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模块及机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于前后维护的功率模块,前半部分维护操作困难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模块,包括:
前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机柜的机架上;所述前功率模块包括第一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上表面的第一上功率器件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下表面的第一下功率器件组;所述第一上功率器件组与所述第一下功率器件组电连接;
后功率模块,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前功率模块的后方;所述后功率模块包括第二散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上表面的第二功率器件组;
其中,所述第二功率器件组与所述第一上功率器件组之间可拆卸电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及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上方,或者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及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侧方;和/或
所述第二功率器件组与所述第一下功率器件组之间可拆卸电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及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上方,或者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及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侧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功率器件组与所述第一上功率器件组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件可拆卸电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功率器件组与所述第一下功率器件组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件可拆卸电连接;
其中,所述中间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及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上方,或者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及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侧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器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外围延伸的支撑柱;和/或
所述第二散热器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外围延伸的支撑柱;
所述中间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延伸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
前壳体,设置在所述前功率模块的外围,所述前壳体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封挡所述前功率模块;以及
后壳体,设置在所述后功率模块的外围,且前端面与所述前壳体的后端面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壳体用于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封挡所述后功率模块;
其中,所述第二功率器件组与所述第一上功率器件组的连接位置,和/或第二功率器件组与所述第一下功率器件组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前壳体及所述后壳体的外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包括:
两个第一侧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封挡所述第一散热器;两个所述第一侧挡板均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后壳体包括:
两个第二侧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封挡所述第二散热器;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其中,每个所述第二侧挡板的前方对应有一个所述第一侧挡板,且所述第二侧挡板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后端面抵接,或者所述第二侧挡板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后端面之间存在间隙;以及
下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下端面,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封挡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下封板的前端向前伸出所述第二散热器且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下表面相抵接;所述下封板的后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后方,或者所述下封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后端对齐。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挡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侧挡板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下功率器件组的下方;
所述第二侧挡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二侧挡板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下封板的下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与所述下封板的伸出端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封挡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的间隔空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挡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挡板之间通过插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
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前功率模块的前方;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上端板,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下表面之间连接有下端板;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前端分别向前延伸至与所述风机组件连接;所述上端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挡板及所述下端板围成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进风面积由前至后逐渐减小。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功率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前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机柜的机架上,且第一上功率器件组和/或第一下功率器件组与第二功率器件组可拆卸电连接,使得前功率模块可与后功率模块及机架分离;在对该功率模块进行维护时,可打开机柜的后门板及前门板,人为在机柜的后方断开第一上功率器件组与第二功率器件组的电连接和/或第一下功率器件组与第二功率器件组的电连接,以及拆除前功率模块与机架的连接,以使前功率模块与后功率模块分离;人为在机柜的后方对后功率模块进行维护,分离后的前功率模块可从机柜的前端卸除,脱离机柜的前功率模块便于人为对第一上功率器件组及第一下功率器件组进行维护操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纵梁;以及
上述的功率模块;其中,所述前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支撑纵梁上。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机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功率模块,可使前功率模块与后功率模块及机架分离,便于分别对前功率模块、后功率模块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圆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的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中沿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的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二(图中没有显示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与机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散热器;11、第一上基板;12、第一下基板;13、第一散热齿组;131、第一上散热齿组;132、第一下散热齿组;
2、第二散热器;21、第二基板;22、第二散热齿组;
31、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2、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3、第一铜排组;
4、第二功率器件组;41、第二铜排组;
5、风机组件;51、上端板;52、下端板;
6、中间连接件;61、支撑柱;
7、插接结构;71、定位销;72、插接孔;
81、第一侧挡板;82、第二侧挡板;83、下封板;84、中间板;
9、机架;91、支撑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及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功率模块进行说明。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前功率模块和后功率模块;前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机柜的机架9上;前功率模块包括第一散热器1、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及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设置在第一散热器1的上表面,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设置在第一散热器1的下表面,且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与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电连接;后功率模块设置在机架9上,且位于前功率模块的后方;后功率模块包括第二散热器2以及第二功率器件组4,第二功率器件组4设置在第二散热器2的上表面。
其中,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之间可拆卸电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的上方,或者位于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的侧方;和/或
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之间可拆卸电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的上方,或者位于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的侧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散热器结构适合应用于前后维护的机柜内;机柜的前门板可开启,前功率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机柜的机架9上,如采用轴销定位在机架9上,或是采用轨道抽拉设置在机架9上。后功率模块固定设置在机架9上,或者可拆卸设置在机架9上。在后功率模块安装至机架9后,后功率模块处于固定不动的状态。
对于前后维护的机柜,上述功率模块呈水平卧式放置,机柜内沿上下方向可间隔固定多个功率模块。
由于前功率模块位于后功率模块的前方,第一散热器1的进风侧的温度低,第二散热器2的进风侧的温度高,因此第一散热器1优选对发热量大的功率器件散热。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和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均为高发热器件,如逆变功率管、整流功率管、开关功率管,第二功率器件组4为低发热器件,如开关功率管。
另外,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和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之间电连接,如采用电线连接,或者采用第一铜排组33连接。而且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之间可拆卸电连接(也可以采用电线连接,或采用铜排组连接),和/或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之间可拆卸电连接(也可以采用电线连接,或采用铜排组连接),进而保证该功率模块的电性连接的完整性。
由于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和/或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的上方,或者位于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的侧方,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不会遮挡连接位置,从而便于人为在连接位置处进行断电及接电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功率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前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机柜的机架9上,且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和/或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与第二功率器件组4可拆卸电连接,使得前功率模块可与后功率模块及机架9分离;在对该功率模块进行维护时,可打开机柜的后门板及前门板,人为在机柜的后方断开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与第二功率器件组4的电连接和/或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与第二功率器件组4的电连接,以及拆除前功率模块与机架9的连接,以使前功率模块与后功率模块分离;人为在机柜的后方对后功率模块进行维护,分离后的前功率模块可从机柜的前端卸除,脱离机柜的前功率模块便于人为对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及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进行维护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和/或与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之间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6,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件6可拆卸电连接;和/或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件6可拆卸电连接。
其中,中间连接件6位于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的上方,或者位于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的侧方。
中间连接件6可以是电线,也可以是铜排,中间连接件6的一端与第二功率器件组4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中间连接件6的另一端与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和/或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固定连接;或者中间连接件6的一端与第二功率器件组4固定连接,中间连接件6的另一端与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和/或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再或者中间连接件6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相应的功率器件组可拆卸连接。
通过使用中间连接件6连接前功率模块与后功率模块,断开中间连接件6的某一端的固定位置,即可实现前功率模块与后功率模块之间的电连接,便于人为实施断电及接电操作。
为了进一步便于实施断电及接电操作,以及提升前功率模块与后功率模块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中间连接件6优选为铜排组件,且第二功率器件组4连接有第二铜排组41,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和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之间连接有第一铜排组33,中间连接件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铜排组33、第二铜排组41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散热器1上设置有向第一散热器1的外围延伸的支撑柱61;和/或第二散热器2上设置有向第二散热器2的外围延伸的支撑柱61;中间连接件6设置在支撑柱61的延伸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向第一散热器1的外围指的是向第一散热器1的上方或者侧方,同样地,向第二散热器2的外围指的是向第二散热器2的上方或者侧方。
支撑柱61优选设置在第一散热器1和/或第二散热器2的边沿部位,即支撑柱61不要贴近功率器件设置,而且支撑柱61向第一散热器1的外围(和/或第二散热器2的外围)延伸,使得支撑柱61支撑的中间连接件6可远离功率器件,进而便于对中间连接件6的其中一端进行拆装操作,即方便人为实施断电及接电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功率模块还可以采用如图1、图3及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3及图6,功率模块还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设置在前功率模块的外围,前壳体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封挡前功率模块;后壳体设置在后功率模块的外围,且前端面与前壳体的后端面之间可拆卸连接;后壳体用于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封挡后功率模块;
其中,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的连接位置,和/或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的连接位置位于前壳体及后壳体的外围。
前壳体用于封挡前功率模块、后壳体用于封挡后功率模块,以保证气流由前至后依次流经第一散热器1和第二散热器2,避免气流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外溢。且前壳体的后端面与后壳体的前端面可拆卸连接,在保证前壳体与后壳体相连接以避免气流外溢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前壳体可跟随前功率模块与后壳体及后功率模块分离。
另外,前壳体和后壳体均要避让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和/或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的连接位置,不能影响对中间连接件6的断电及接电操作。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前壳体包括两个第一侧挡板81;两个第一侧挡板81分别设置在第一散热器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封挡第一散热器1;两个第一侧挡板81均可拆卸设置在机架9上。
由于第一散热器1的上表面设置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下表面设置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及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在上下方向上封挡第一散热器1,因此只需在第一散热器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挡板81。
后壳体包括两个第二侧挡板82及下封板83。两个第二侧挡板82分别设置在第二散热器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封挡第二散热器2;两个第二侧挡板82均设置在机架9上;其中,每个第二侧挡板82的前方对应有一个第一侧挡板81,且第二侧挡板82的前端面与第一侧挡板81的后端面抵接,或者第二侧挡板82的前端面与第一侧挡板81的后端面之间存在间隙;下封板83设置在第二散热器2的下端面,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封挡第二散热器2;下封板83的前端向前伸出第二散热器2且与第一散热器1的下表面相抵接;下封板83的后端延伸至第二散热器2的后方,或者下封板83的后端与第二散热器2的后端对齐。
由于第二散热器2只在上表面设置了第二功率器件组4,第二散热器2的下表面及左右两侧没有封挡,因此需要在第二散热器2的下表面设置下封板83,在第二散热器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二侧挡板82。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一侧挡板81不仅仅封挡第一散热器1,还设置在机架9上,起到支撑固定前功率模块的作用,如图6所示。具体地,两个第一侧挡板81的下端设置在机架9上,或与机架9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或抽拉设置在机架9上。
同样地,两个第二侧挡板82不仅仅封挡第二散热器2,还设置在机架9上,起到支撑固定后功率模块的作用,如图6所示。具体地,两个第二侧挡板82的下端固定或者可拆卸设置在机架9上。
另外,第一侧挡板81和第二侧挡板82还起到相互连接,具体地,第一侧挡板81与第二侧挡板82可通过插接结构、或者卡接结构,或者借助第三方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3及图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侧挡板81的上端与第一散热器1的上表面齐平,第一侧挡板8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的下方;第二侧挡板82的上端与第二散热器2的上表面齐平,第二侧挡板82的下端向下延伸至下封板83的下方。
第一侧挡板81的上端与第一散热器1的上表面齐平,第二侧挡板82的上端与第二散热器2的上表面齐平,也就是说,第一侧挡板81、第二侧挡板82不会遮挡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和/或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的电连接位置,保证上述电连接位置不被各个功率器件和各个散热器遮挡,以便于人手操作。
另外,第一侧挡板81的下端和第二侧挡板82的下端分别和机架9连接,令第一侧挡板8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的下方,第二侧挡板82的下端向下延伸至下封板83的下方,可相应地抬高该功率模块,使得该功率模块与位于其下方的其他功率模块之间存在较大的间距,避免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与下方的功率模块发生干涉,也便于对下方的功率模块进行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散热器1与第二散热器2之间还可以采用如图3及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3及图5,第一散热器1与第二散热器2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且第一散热器1的上表面与第二散热器2的上表面之间设有中间板84;中间板84与下封板83的伸出端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封挡第一散热器1与第二散热器2之间的间隔空间。
中间板84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即是第一散热器1与第二散热器2的间隔距离,中间板84起到了封挡第一散热器1与第二散热器2的间距的作用。另外,中间板84还起到对接作用,中间板84的前端与第一散热器1的后端固定连接,后端与第二散热器2的上表面抵接;或者,中间板84的后端与第二基板21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端与第一散热器1的上表面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侧挡板81与第二侧挡板82之间可采用如图4所示方式连接,参见图4,第二侧挡板82与对应的第一侧挡板81之间通过插接结构7可拆卸连接。
第一侧挡板81的后端面与第二侧挡板82的前端面相接,二者之间无间距或者存在细微间距,可阻挡气流,避免气流溢出,以保证气流沿散热结构的进风侧流向出风侧。
另外,第一侧挡板81与第二侧挡板82通过插接结构7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实现可拆卸及可装配,且插接结构7易于设置在第一侧挡板81及第二侧挡板82上。
请参阅图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插接结构7包括定位销71及插接孔72。定位销71固定设置在第二侧挡板82的前侧面;插接孔72开设于第一侧挡板81的后侧面;定位销71插设限位于插接孔72内。或者,定位销71与插接孔72的位置互换,定位销71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挡板81的后侧面;插接孔72开设于第二侧挡板82的前侧面;定位销71插设限位于插接孔72内。
定位销71和插接孔72的插接组合方式简单,易于实现装配,且插接结构7设置在第一侧挡板81的后端面与第二侧挡板82的前端面,不会破坏第一侧挡板81及第二侧挡板82的主体结构,在装配后还能实现被隐藏。
在装配时,可将第一侧挡板81及第二侧挡板82均放置至机架9上的支撑纵梁91上,支撑纵梁91提供支撑,通过推动第一散热器1,使定位销71插设于插接孔7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散热器1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5,第一散热器1包括第一上基板11、第一下基板12及第一散热齿组13。第一下基板12位于第一上基板11的下方;第一散热齿组13设置在第一上基板11与第一下基板12之间。
优选地,第一上基板11的结构与第一下基板12的结构相同,二者的四周边沿均对齐设置。第一散热齿组13包括设置在第一上基板11的下板面上的第一上散热齿组131,以及设置在第一下基板12的上板面上的第一下散热齿组132。第一上散热齿组131与第一下散热齿组13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上散热齿组131和第一下散热齿组132均包括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散热齿,且散热齿的板面垂直于左右方向。
其中,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设置在第一上基板11的上表面,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设置在第一下基板12的下表面。
本实施例将第一上基板11、第一下基板12对扣设置,充分利用了第一散热器1的进风侧的气流温度低的特性,借助第一散热器1的位置,对众多高发热功率器件进行散热。另外,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设置在第一上基板11的上表面、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设置在第一下基板12的下表面,使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均与第一散热齿组13分隔,也就是说,散热风道与功率器件隔离,利用多组散热齿对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散热,可提升第一散热器1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散热器2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5,第二散热器2包括第二基板21及第二散热齿组22。第二功率器件组4设置在第二基板21的上表面;第二散热齿组22设置在第二基板21的下表面,且与第一散热齿组13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第二散热齿组22也包括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散热齿,且散热齿的板面垂直于左右方向。
第二基板21的左右两端面分别与第一上基板11的左右两端面对齐。为了避免气流外溢,下封板83设置在在第二散热齿组22的下端;下封板83的左右两端面分别与第二基板21的左右两端面对齐,下封板83的后端面与第二散热齿组22的后端面对齐;为了避免气流外溢,下封板83的前端向前延伸至与第一下基板12的后端相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下封板83与第一下基板12之间仅存在位置关系,不存在连接关系,因此不影响二者之间断开。
由于第二散热器2位于第一散热器1的出风侧,经过第二散热器2的气流温度较高,因此第二散热器2只设置了第二基板21;另外,为了提升散热效果,第二散热齿组22的齿高大于第一上散热齿组131和第一下散热齿组132的齿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功率模块还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5,功率模块还包括风机组件5。风机组件5设置在前功率模块的前方;风机组件5与第一散热器1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上端板51,风机组件5与第一散热器1的下表面之间连接有下端板52;其中,两个第一侧挡板81的前端分别向前延伸至与风机组件5连接;上端板51、两个第一侧挡板81及下端板52围成进风腔;进风腔的进风面积由前至后逐渐减小。
在第一散热器1的进风侧设置风机组件5,风机组件5用于向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提供冷风;两个第一侧挡板81与上端板51、下端板52围成封闭的进风腔,可保证冷风全部通过第一散热器1,避免冷风外溢。另外,进风腔的进风面积由前至后逐渐减小,进风腔的前端进风面积大,进风量多,后端进风面积小,冷风流动速度快,进而可使得大量的冷风快速地通过第一散热器1和第二散热器2。
请参阅图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柜,包括机架9及上述的功率模块;机架9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纵梁91;功率模块设置在支撑纵梁91上;具体地,第一侧挡板81可拆卸设置在支撑纵梁91上。
支撑纵梁91沿前后方向延伸,优先地,支撑纵梁91设有两组,与两个第一侧挡板81、两个第二侧挡板82一一对应,第一侧挡板81的下端、第二侧挡板82的下端均设置在支撑纵梁91上。
为了增加支撑纵梁91的支撑强度,在两组支撑纵梁91之间还增加了支撑横梁。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机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功率模块,便于对功率模块进行维护,且可保证功率模块固定稳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机柜的机架(9)上;所述前功率模块包括第一散热器(1)、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1)的上表面的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1)的下表面的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
后功率模块,设置在所述机架(9)上,且位于所述前功率模块的后方;所述后功率模块包括第二散热器(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上表面的第二功率器件组(4);
其中,所述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所述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之间可拆卸电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及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上方,或者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及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侧方;和/或
所述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所述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之间可拆卸电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及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上方,或者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及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侧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所述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件(6)可拆卸电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所述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之间通过中间连接件(6)可拆卸电连接;
其中,所述中间连接件(6)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及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上方,或者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及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侧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散热器(1)的外围延伸的支撑柱(61);和/或
所述第二散热器(2)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外围延伸的支撑柱(61);
所述中间连接件(6)设置在所述支撑柱(61)的延伸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
前壳体,设置在所述前功率模块的外围,所述前壳体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封挡所述前功率模块;以及
后壳体,设置在所述后功率模块的外围,且前端面与所述前壳体的后端面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壳体用于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封挡所述后功率模块;
其中,所述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所述第一上功率器件组(31)的连接位置,和/或第二功率器件组(4)与所述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前壳体及所述后壳体的外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包括:
两个第一侧挡板(8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封挡所述第一散热器(1);两个所述第一侧挡板(81)均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机架(9)上;
所述后壳体包括:
两个第二侧挡板(8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封挡所述第二散热器(2);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82)均设置在所述机架(9)上;其中,每个所述第二侧挡板(82)的前方对应有一个所述第一侧挡板(81),且所述第二侧挡板(82)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一侧挡板(81)的后端面抵接,或者所述第二侧挡板(82)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一侧挡板(81)的后端面之间存在间隙;以及
下封板(83),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下端面,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封挡所述第二散热器(2);所述下封板(83)的前端向前伸出所述第二散热器(2)且与所述第一散热器(1)的下表面相抵接;所述下封板(83)的后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后方,或者所述下封板(83)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后端对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挡板(8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散热器(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侧挡板(8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下功率器件组(32)的下方;
所述第二侧挡板(8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二侧挡板(82)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下封板(83)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挡板(8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挡板(81)之间通过插接结构(7)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与所述第二散热器(2)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散热器(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散热器(2)的上表面之间还设有中间板(84);所述中间板(84)与所述第一散热器(1)或所述第二散热器(2)可拆卸连接;
所述中间板(84)与所述下封板(83)的伸出端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封挡所述第一散热器(1)与所述第二散热器(2)之间的间隔空间。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
风机组件(5),设置在所述前功率模块的前方;所述风机组件(5)与所述第一散热器(1)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上端板(51),所述风机组件(5)与所述第一散热器(1)的下表面之间连接有下端板(52);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侧挡板(81)的前端分别向前延伸至与所述风机组件(5)连接;所述上端板(51)、两个所述第一侧挡板(81)及所述下端板(52)围成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进风面积由前至后逐渐减小。
10.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9);所述机架(9)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纵梁(91);以及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模块;其中,所述前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支撑纵梁(91)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38120.3U CN221203071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一种功率模块及机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38120.3U CN221203071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一种功率模块及机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203071U true CN221203071U (zh) | 2024-06-21 |
Family
ID=91526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38120.3U Active CN221203071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一种功率模块及机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203071U (zh) |
-
2023
- 2023-10-31 CN CN202322938120.3U patent/CN2212030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71819A (zh) | 一种储能柜 | |
CN202374160U (zh) | 一种逆变装置整机结构 | |
CN110198622A (zh) |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性能的防尘插箱 | |
CN103269168A (zh) | 一种用于安装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箱体 | |
CN221203071U (zh) | 一种功率模块及机柜 | |
CN211958521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配电箱 | |
CN218242645U (zh) | 双层框架模块组装式汇流柜 | |
KR101539653B1 (ko) | 결정질 모듈용 태양광 정션박스 | |
CN214592323U (zh) | 一种逆变器及具有其的集成平台 | |
CN214100356U (zh) | 一种家用配电箱 | |
CN212785146U (zh) | 变频柜 | |
CN113206586A (zh) | 风电变流器功率柜和多能互补能源站 | |
CN215955007U (zh) | 一种纳秒脉冲等离子电源散热结构 | |
CN218526618U (zh) | 一种侧柜辅助散热的电气设备 | |
CN216564172U (zh) | 一种智能温控节电柜 | |
CN211297487U (zh) | 一种安装稳定的水冷功率柜 | |
CN214899506U (zh) | 结构式模块化有源滤波器 | |
CN219758750U (zh) | 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 | |
CN212726107U (zh) | 一种新型电力直流屏箱体 | |
CN219678898U (zh) | 一种采用无扇叶风扇的开关电源壳体及开关电源 | |
CN214795803U (zh) | 一种低能耗模块 | |
CN220441131U (zh) | 一种高功耗加固设备 | |
CN219918155U (zh) | 一种柜式转换开关装置 | |
CN219286885U (zh) | 一种配电网柔性互联软开关 | |
CN219228116U (zh) | 一种组装式机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