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81313U - 搭载结构和介入式医疗器械 - Google Patents

搭载结构和介入式医疗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81313U
CN221181313U CN202322211846.7U CN202322211846U CN221181313U CN 221181313 U CN221181313 U CN 221181313U CN 202322211846 U CN202322211846 U CN 202322211846U CN 221181313 U CN221181313 U CN 221181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body
proximal
rotating portion
distal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118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威龙
张跃松
王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118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81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81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81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搭载结构和介入式医疗器械,搭载结构包括:近端基体、远端基体及阻滞件,远端基体与近端基体转动配合,且远端基体用于搭载介入式器械的介入元件;阻滞件与远端基体及近端基体均接触,以增大远端基体相对近端基体转动的阻力。由于远端基体用于搭载介入式器械的介入元件,且远端基体与近端基体转动配合,则通过握持近端基体并转动远端基体,即可方便地调整远端基体的角度,以调整介入元件的角度方向。并且,远端基体与近端基体间设置有阻滞件,阻滞件能够提高远端基体相对近端基体转动的阻力。由此,提高了远端基体相对近端基体位置的稳定性。介入式医疗器械包括上述搭载结构,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搭载结构和介入式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搭载结构和介入式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介入式医疗器械指的是通过外科手段经人体自然腔道进入人体内并到达病灶部位,以对病灶进行诊断或治疗的医用器械。
传统技术中的介入式医疗器械通常包括操作部及插入部,插入部搭载内窥镜镜头等介入元件并进入人体内。操作部与插入部连接,操作部可位于人体外以便于手术者调整插入部的位置,便于介入元件发挥作用。
然而,传统技术中的介入式医疗器械中,在调整插入部的角度朝向时,需要手术者借助手臂左右扭动或者全身左右扭动来达到预期方向,这使得手术操作不便,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调整介入式医疗器械角度朝向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搭载结构和介入式医疗器械。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搭载结构,所述搭载结构包括:
近端基体;
远端基体,所述远端基体与所述近端基体转动配合,且所述远端基体用于搭载介入式器械的介入元件;及
阻滞件,所述阻滞件与所述远端基体及所述近端基体均接触,以增大所述远端基体相对所述近端基体转动的阻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基体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远端基体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配合,所述阻滞件至少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中的一个上并与另一个紧密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中一个为径向凸出的凸环结构,另一个为环槽状结构,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嵌套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阻滞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并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紧密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基体中空设置,所述远端基体包括穿设所述近端基体的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设有定位部,所述第二转动部或所述近端基体内壁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部卡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部近端端面凸出设有阻挡部,所述远端基体相对所述近端基体转动时,所述定位部自与所述阻挡部一侧接触的位置转动至与所述阻挡部周向上另一侧接触的位置的角度为α,180°<α≤3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配合时,所述定位部距所述阻挡部周向上相对两侧的角度跨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基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壁设有第一拼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内壁设有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拼接部与所述第二拼接部拼接形成所述第一转动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基体外表面凸出设有多个操作部,多个所述操作部沿所述远端基体周向间隔布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介入式医疗器械,所述介入式医疗器械包括介入元件及如上述各实施例任意一项所述的搭载结构,所述介入元件设于所述搭载结构,所述搭载结构能够调整所述介入元件的位置。
上述搭载结构中,由于远端基体用于搭载介入式器械的介入元件,且远端基体与近端基体转动配合,则通过握持近端基体并转动远端基体,即可方便地调整远端基体的角度,以调整介入元件的角度方向。并且,远端基体与近端基体间设置有阻滞件,阻滞件能够提高远端基体相对近端基体转动的阻力。由此,提高了远端基体相对近端基体位置的稳定性。即,降低了在不主动驱动远端基体转动时远端基体受人体结构反作用或其他扰动而相对近端基体发生晃动的几率。并且,通过设置阻滞件还提高了驱动远端基体转动的驱动力,则降低了由于手术者手部晃动而导致远端基体难以调整至合适方向的情况发生的几率。换言之,通过设置阻滞件便于提高远端基体相对近端基体进行转动调节的位置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医疗器械的轴侧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介入式医疗器械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介入式医疗器械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介入式医疗器械中近端基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介入式医疗器械中远端基体、介入元件及牵引绳的轴侧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介入式医疗器械中第一壳体的轴侧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介入式医疗器械中第二壳体的轴侧示意图。
附图标记:10、介入式医疗器械;100、搭载结构;110、近端基体;110a、第一转动部;1110、第一壳体;1111、第一拼接部;1111a、第一凸环;1111b、第二凸环;1111c、定位槽;1120、第二壳体;1121、第二拼接部;1121a、第三凸环;1121b、第四凸环;1121c、阻挡部;120、远端基体;121、第一连接体;121a、第二转动部;121b、定位部;121c、安装槽;121d、定位块;122、握持体;122a、操作部;123、第二连接体;130、阻滞件;140、导管;200、介入元件;210、线材;220、输料管;300、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远端”、“近端”作为方位词,该方位词为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惯用术语,其中“远端”表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如各说明书所示K方向为近端,M方向为远端。
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手术器械包括搭载结构100及介入元件200,介入元件200设于搭载结构100,搭载结构100能够调整介入元件200的位置及朝向。如此,便于使介入元件200能够相对病灶处于预期的位置及朝向。例如,介入元件200可以为内窥镜镜头组件,此时,通过搭载结构100能够调整内窥镜镜头组件的角度朝向,使内窥镜镜头组件能够以预期的角度拍摄人体内病灶图像,便于对病灶进行分析。
又如,介入元件200还可以为输料管220,通过输料管220能够将药液或微型设备等物质输送至病灶处。通过搭载结构100调整介入元件200的角度朝向,使输料管220所输送的物料能够准确到达病灶处。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搭载结构100包括近端基体110、远端基体120及阻滞件130,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转动配合,且远端基体120用于搭载介入式器械的介入元件200。阻滞件130与远端基体120及近端基体110均接触,以增大远端基体120相对近端基体110转动的阻力。
上述搭载结构100中,由于远端基体120用于搭载介入式器械的介入元件200,且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转动配合,则通过握持近端基体110并转动远端基体120,即可方便地调整远端基体120的角度,以调整介入元件200的角度方向。并且,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间设置有阻滞件130,阻滞件130能够提高远端基体120相对近端基体110转动的阻力。由此,提高了远端基体120相对近端基体110位置的稳定性。即,降低了在不主动驱动远端基体120转动时远端基体120受人体结构反作用或其他扰动而相对近端基体110发生晃动的几率。并且,通过设置阻滞件130还提高了驱动远端基体120转动的驱动力,则降低了由于手术者手部晃动而导致远端基体120难以调整至合适方向的情况发生的几率。换言之,通过设置阻滞件130便于提高远端基体120相对近端基体110进行转动调节的位置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阻滞件130的材质,使阻滞件130与远端基体120和近端基体110同时接触时能增大两者相对转动的阻力。例如,可以将阻滞件130设置为硅胶、橡胶等软胶材质。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阻滞件130通过结构的适配卡接,以增大远端基体120相对近端基体110转动的阻力。例如,阻滞件130可以包括第一限位部(图未示,下同)和第二限位部(图未示,下同)。第一限位部为槽状,多个呈槽状的第一限位部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于近端基体110。第二限位部为卡勾状,第二限位部设于近端基体110。则第二限位部通过与周向上位置不同的第一限位部卡接配合,能够将远端基体120稳定地限位在相对近端基体110的不同位置处。此时,第二限位部可以为弹性件,以便于第二限位部随远端基体120转动时,第二限位部能够脱出并卡入不同第一限位部。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近端基体110设有第一转动部110a,远端基体120设有第二转动部121a,第一转动部110a与第二转动部121a转动配合。阻滞件130至少设于第一转动部110a与第二转动部121a中的一个上并与另一个紧密接触。通过将阻滞件130设于与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的转动连接处,能够提高阻滞件130提供阻力的效果,即如此设置能够有效提高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阻滞件130可以是设于第一转动部110a上并与第二转动部121a紧密接触。或者,阻滞件130可以设于第二转动部121a上并与第一转动部110a紧密接触。又或者,阻滞件130可以为分体式设计,阻滞件130分为至少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于第一转动部110a,其中另一部分设于第二转动部121a,该分体式设计的两部分可以紧密接触,以提高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当然,阻滞件130不限于设于第一转动部110a与第二转动部121a转动配合处。例如,阻滞件130可以仅设于第一转动部110a与第二转动部121a中的一个上,并相应地与远端基体120或近端基体110紧密接触。在某些实施例中,阻滞件130可以根据需求而设置在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其他的位置处。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110a与第二转动部121a中一个为径向凸出的凸环结构,另一个为环槽状结构,第一转动部110a与第二转动部121a嵌套配合,以供远端基体120相对近端基体110转动并阻挡远端基体120相对近端基体110轴向移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一转动部110a与第二转动部121a的嵌套配合,能够使远端基体120相对近端基体110的转动运动更加平稳。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近端基体110可以为中空设置,远端基体120的部分结构穿设近端基体110。第一转动部110a可以为开设于近端基体110内壁上的环槽状结构。与之对应地,第二转动部121a为由远端基体120沿径向向外凸出设置凸环结构。
请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121a可以在周向上连续分布,以增加凸环结构与环槽状结构的槽壁接触的面积,提高转动运动的平稳性。
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端基体120包括第一连接体121、握持体122以及第二连接体123,第一连接体121穿设于近端基体110,第二转动部121a可以位于第一连接体121,以便于第二转动部121a与近端基体110内壁上的第一转动部110a嵌套配合。
请参阅图5、图6并结合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121设有定位部121b。第二转动部121a或近端基体110内壁设有定位槽1111c,定位槽1111c与定位部121b卡接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当定位部121b从与定位槽1111c分离的位置随远端基体120整体转动至与定位槽1111c卡接的位置时,手术者将能够感受到定位部121b滑入定位槽1111c内时的顿挫感。通过该顿挫感,使手术者能够获知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的相对位置,便于进一步操作远端基体120转动。换言之,可以利用定位部121b与定位槽1111c卡接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以基准位置为参考可以便于调整远端基体120转动至其他位置。
请参阅图3及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槽1111c可以由第一转动部110a近端的端面向远端凹陷而形成。定位部121b可以由第一连接体121近端端部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凸出设置而形成。定位部121b可以与第一转动部110a近端的端面滑动配合。
请参阅图3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121b不限于整体与定位槽1111c卡接配合。例如,定位部121b远端的端面凸出设有定位块121d,定位槽1111c的形状及尺寸可以与定位块121d相适配。也就是说,当远端基体120整体转动至定位块121d与定位槽1111c卡接配合的位置时,远端基体120处于所述基准位置。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110a近端端面凸出设有阻挡部1121c。远端基体120相对近端基体110转动时,定位部121b自与阻挡部1121c一侧接触的位置转动至与阻挡部1121c周向上另一侧接触的位置的角度为α,180°<α≤300°。结合图2,α=α12。通过设置阻挡部1121c在周向上阻挡定位部121b,能够将远端基体120的转动运动限定在预设的角度行程范围内。由此,一方面,能够降低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相对位置出现定位丢失的情况,即降低出现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相对位置不清楚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此设置能够避免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整周转动,降低介入元件200所可能包括的线材210等结构出现被螺旋拧紧的情况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定位部121b与定位槽1111c卡接配合时,定位部121b距阻挡部1121c周向上相对两侧的角度跨度相同。换言之,可以设置定位部121b与定位槽1111c卡接配合时,定位部121b处于转动角度行程的中间位置。即,如图2所示状态时,定位部121b与定位槽1111c卡接,且此时α12。如此,使基准位置距两个极限位置的角度跨度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α的数值可以为280°、260°、240°、220°、200°或180°等。也就是说,定位部121b与定位槽1111c卡接配合时,α1等于α2且等于140°、130°、120°、110°、100°或90°。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α的数值,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121a开设有安装槽121c,阻滞件130设于安装槽121c并在第一转动部110a的周向上与第一转动部110a紧密接触。如此,远端基体120相对近端基体110转动至各个角度位置时,阻滞件130均能够与近端基体110紧密接触,以提高远端基体120相对近端基体110位置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槽121c可以为环形槽。与之对应地,阻滞件130为环形件,阻滞件130嵌设于安装槽121c内。并且,阻滞件130在安装槽121c的环周方向上连续分布,阻滞件130在环周方向上各处均与第一转动部110a的槽壁紧密接触。如此,在周向上各处,阻滞件130抵接在第一转动部110a与第二转动部121a之间的抵接效果均相同,降低由于阻滞件130仅在部分区域紧密抵接接触导致远端基体120与近端基体110转动时出现偏心的情况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阻滞件130在环周方向上各处均与第一转动部110a的槽壁紧密接触,能够提高搭载结构100的防水性。
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阻滞件130仅设于第二转动部121a与第一转动部110a转动周向上部分区域;或设置阻滞件130为多个,多个阻滞件130在第二转动部121a与第一转动部110a转动周向上间隔布置。
请参阅图6及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近端基体110包括第一壳体1110及第二壳体1120,第一壳体1110内壁设有第一拼接部1111,第二壳体1120内壁设有第二拼接部1121,第一壳体1110与第二壳体1120可拆卸连接,第一拼接部1111与第二拼接部1121拼接形成第一转动部110a。由此,安装时可以将第一壳体1110与第二壳体1120分别从远端基体120的两侧,呈夹持远端基体120的姿态相互连接,以便于第一拼接部1111与第二拼接部1121拼接后的第一转动部110a能够与第二转动部121a嵌套配合。
请继续参阅图6及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拼接部1111包括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环1111a及第二凸环1111b,第一凸环1111a及第二凸环1111b自第一壳体1110内壁沿径向凸出形成。第二拼接部1121包括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凸环1121a及第四凸环1121b,第三凸环1121a及第四凸环1121b自第二壳体1120内部沿径向凸出形成。第一凸环1111a与第二凸环1111b间隔形成槽状的第一转动部110a的一部分、第三凸环1121a与第四凸环1121b间隔形成槽状的第一转动部110a的另一部分。第一壳体1110与第二壳体1120连接后,第一凸环1111a与第三凸环1121a对位,第二凸环1111b与第四凸环1121b对位,以共同合围形成环槽状的第一转动部110a。
请参阅图6及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槽1111c可以开设于第一凸环1111a近端端面,即定位环在可以在第一凸环1111a及第三凸环1121a近端的端面上转动。与之对应地,阻挡部1121c可以凸出设于第三凸环1121a近端端面。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110与第二壳体1120拼接后,第一凸环1111a近端端面与第三凸环1121a近端端面共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10与第二壳体1120可以采用卡扣实现可拆卸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端基体120外表面凸出设有多个操作部122a,多个所述操作部122a沿所述远端基体120周向间隔布置。如此,能够便于通过操作部122a驱动与远端基体120转动。操作部122a可以沿远端基体120周向间隔布置在握持体122上。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端基体120也可以为中空设置,以供介入元件200从近端基体110的近端延伸分布至远端基体120的远端。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搭载结构100还包括导管140,导管140位于远端基体120的远端并与远端基体120连接,导管140用于包覆在自远端基体120伸出的介入元件200外。也就是说,输料管220可以穿设于导管140,介入元件200的线材210也可以穿设导管140。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介入式医疗器械10还包括多个牵引绳300,牵引绳300穿设于导管140,并与导管140的远端连接。通过牵引绳300能够拉动导管140远端弯曲,以便于导管140进入迂曲血管支路内,同时,也便于调整导管140远端的朝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结构包括:
近端基体;
远端基体,所述远端基体与所述近端基体转动配合,且所述远端基体用于搭载介入式器械的介入元件;及
阻滞件,所述阻滞件与所述远端基体及所述近端基体均接触,以增大所述远端基体相对所述近端基体转动的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基体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远端基体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配合,所述阻滞件至少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中的一个上并与另一个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中一个为径向凸出的凸环结构,另一个为环槽状结构,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嵌套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阻滞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并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紧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基体中空设置,所述远端基体包括穿设所述近端基体的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设有定位部,所述第二转动部或所述近端基体内壁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部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近端端面凸出设有阻挡部,所述远端基体相对所述近端基体转动时,所述定位部自与所述阻挡部一侧接触的位置转动至与所述阻挡部周向上另一侧接触的位置的角度为α,180°<α≤3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配合时,所述定位部距所述阻挡部周向上相对两侧的角度跨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基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壁设有第一拼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内壁设有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拼接部与所述第二拼接部拼接形成所述第一转动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基体外表面凸出设有多个操作部,多个所述操作部沿所述远端基体周向间隔布置。
10.一种介入式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式医疗器械包括介入元件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搭载结构,所述介入元件设于所述搭载结构,所述搭载结构能够调整所述介入元件的位置。
CN202322211846.7U 2023-08-16 2023-08-16 搭载结构和介入式医疗器械 Active CN221181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1846.7U CN221181313U (zh) 2023-08-16 2023-08-16 搭载结构和介入式医疗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1846.7U CN221181313U (zh) 2023-08-16 2023-08-16 搭载结构和介入式医疗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81313U true CN221181313U (zh) 2024-06-21

Family

ID=91523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11846.7U Active CN221181313U (zh) 2023-08-16 2023-08-16 搭载结构和介入式医疗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81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0637B (zh) 用于铰接手术器械的滑轮装置和滑轮保护件
RU2551932C2 (ru) Минимально инвазивные лапароскопические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е щипцы
US8591397B2 (en) System for positioning on a patient an observation and/or intervention device
US8992470B2 (en) Control mechanism for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
EP3603900A1 (en) Snake-like joint for surgical robot,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endoscope
US6589167B1 (en) Valve and valved trocar jacket tube
US4688554A (en) Directing cannula for an optical diagnostic system
US9192283B2 (en) Endoscope
EP3002018A1 (en) Surgical access device with pendent valve
JP2006239425A (ja) 導入具シールアセンブリ
JPH08164141A (ja) 処置具
BR112020024204A2 (pt) instrumento cirúrgico em serpentina
CN108836482B (zh) 驱动部件、驱动机构,及驱动机构的制造方法
CN221181313U (zh) 搭载结构和介入式医疗器械
US20220226060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US12053232B2 (en) Internal structure of a robotic surgical instrument
CN112807548A (zh) 一种凸轮可调弯鞘管
CN111803210B (zh) 一种手腕附接装置及远程访问器械
CN110123245B (zh) 内窥镜
CN115847478B (zh) 弯曲转向结构
CN109984777B (zh) 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柔性关节的装置
CN109549713A (zh) 内窥镜固定装置
CN210124850U (zh) 内窥镜固定装置
US20240008896A1 (en) Expandable surgical access port
US11104011B2 (en) Mechanical robot arm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