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78953U - 大鲵人工洞穴 - Google Patents

大鲵人工洞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78953U
CN221178953U CN202323137040.4U CN202323137040U CN221178953U CN 221178953 U CN221178953 U CN 221178953U CN 202323137040 U CN202323137040 U CN 202323137040U CN 221178953 U CN221178953 U CN 221178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e
cavity
giant salamander
cavity body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370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营
解宜兴
王丞
邓智勇
刘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hangjiajie Giant Salamande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ffairs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hangjiajie Giant Salamande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ffairs Center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hangjiajie Giant Salamande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ffairs Center filed Critical Hunan Zhangjiajie Giant Salamande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ffairs Center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78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78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鲵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鲵人工洞穴,包括用于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的洞穴本体,所述洞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供大鲵进出且可供水流及虾蟹、鱼类通过的洞穴出入口,洞穴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小于洞穴出入口的直径,用于供水流及虾蟹、鱼类通过,所述洞穴出入口朝向洞穴本体内部的一端及孔洞均高于洞穴本体的内底面。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投放在大鲵目标繁育地点的溪流或河道的河床上,可根据大鲵对周围环境的具体活动范围及习性调整位置,灵活性高,在满足水及泥沙通过的情况下,减少阳光照射至洞穴本体内部,尽可能地形成大鲵喜好的阴暗洞穴环境。卵不易沿洞穴出入口流出洞穴,利于大鲵产卵及孵化的进行。

Description

大鲵人工洞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鲵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鲵人工洞穴。
背景技术
大鲵为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属两栖动物。一般常栖息在海拔 1000 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食性很广,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等为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干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由于大鲵的自然繁殖率越来越低,开展野外繁殖培育大鲵技术,是保护该物种的有效手段。
现有技术中的野外生态繁育模式一般是选择大鲵原产地山区的其中一段自然河道或溪流,依河道或溪流建造繁殖池,并按一定的雌雄比投入种鲵,让种鲵自然繁殖。此种方式能够尽可能地以野外生态环境为基础,但在实际繁育时,由于生长阶段大鲵的习性及偏好有时存在不同,有时会出现大鲵不愿进入繁殖池而是在其他位置栖息及活动的情况,而此种依河道或溪流旁建造的洞穴位置固定,无法根据大鲵的活动范围而改变位置,灵活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大鲵产卵和孵化,保障洞穴本体内部为活水状态,且使用起来灵活性高的大鲵人工洞穴。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用于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的洞穴本体,所述洞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供大鲵进出且可供水流及虾蟹、鱼类通过的洞穴出入口,洞穴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小于洞穴出入口的直径,用于供水流及虾蟹、鱼类通过,所述洞穴出入口朝向洞穴本体内部的一端及孔洞均高于洞穴本体的内底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洞穴出入口位于洞穴本体一侧的下部,所述孔洞位于洞穴本体另一侧的中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洞穴出入口的底面设有斜坡,斜坡从朝向洞穴本体内部的一端至朝向洞穴本体外部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洞穴本体的内底面与洞穴本体的内侧壁之间为倾斜或弧形过渡。
更进一步地,所述洞穴本体内部的高度高于洞穴本体放置处的溪流或河道的自然水深。
更进一步地,所述洞穴本体顶部设置有气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洞穴本体顶部设置有观察窗,以便于对洞穴本体内部进行观察。
更进一步地,所述洞穴本体顶部位于观察窗所在位置处还设置可移动的盖板,用于打开及关闭观察窗。
更进一步地,所述洞穴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洞穴本体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时通过支架固定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示支架设置在洞穴本体底部的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在连接杆上沿洞穴本体的高度方向放置,所述洞穴本体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时,固定杆竖向插设在溪流或河道的河床中,以对洞穴本体的位置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为预制型洞穴,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投放在大鲵目标繁育地点的溪流或河道的河床上,通过在洞穴本体的不同侧对应设置洞穴出入口和孔洞,不仅能够满足大鲵进出为通一个口的要求,同时溪流或河道中的水流可沿洞穴出入口、孔洞中流动,能够使洞穴本体内部保持有水并为活水状态,且虾蟹、鱼类也可随着水流的自然流动进入洞穴本体内供大鲵捕食。且孔洞的设置方式,在满足水及虾蟹、鱼类通过的情况下,还能减少阳光照射至洞穴本体内部,以尽可能地形成大鲵喜好的阴暗洞穴环境。洞穴出入口、孔洞与洞穴本体内底面之间高度差的设置,能够使得大鲵在洞穴本体内产卵后,卵不易沿洞穴出入口流出洞穴,利于大鲵产卵及孵化的进行,并防止泥沙在洞穴本体底部外侧淤积而堵住孔洞,保障水流在洞穴本体内的正常流动。
相较于直接依溪流或河流建造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大鲵对周围环境的具体活动范围及习性调整位置,同时也便于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大鲵更换不同尺寸的洞穴,使用起来灵活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设置方式在第一剖面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设置方式在第二剖面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设置方式第一剖面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设置方式第一剖面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洞穴本体;11、洞穴出入口;111、斜坡;12、孔洞;13、气口;14、观察窗;15、盖板;2、支架;21、连接杆;2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的洞穴本体1,所述洞穴本体1设置有洞穴出入口11和孔洞12,洞穴出入口11和孔洞12均位于洞穴本体1的侧部,但位于不同侧面上,即洞穴出入口11设置在洞穴本体1的一侧,孔洞12设置在洞穴本体1的另一侧。洞穴出入口11朝向洞穴本体1内部的一端高于洞穴本体1的内底面,即洞穴出入口11与洞穴本体1内部连通端的最低点高于洞穴本体1内底面的最低点,且孔洞12的位置也高于洞穴本体1的内底面,使得洞穴出入口11及孔洞12与洞穴本体1的内底面之间均具备高度差。
洞穴出入口11用于供大鲵进出,并可供水流及虾蟹、鱼类通过,所述孔洞12的直径小于洞穴出入口11的直径,用于供水流及虾蟹、鱼类通过,无需供大鲵通过,其中,优选孔洞12由多个通孔组成,相对于单一的孔洞结构,该设置方式能够满足水流流动要求及满足虾蟹、小型鱼类通过的同时,利用减少阳光的射入,通孔的具体数量可根据洞穴本体1的实际尺寸和设计要求而定。其中,洞穴出入口11和孔洞12的高度要求为,所述洞穴本体1放置在目标繁育区域的溪流或河道内时,所述洞穴出入口11和孔洞12的底部低于洞穴本体1放置位置处的溪流或河道的自然水深,自然水深即为溪流或河道处于正常状态下水面至河床的深度,具体设置高度尺寸根据实际需求及洞穴本体1的尺寸而定,使得洞穴本体1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时,洞穴出入口11和孔洞12至少部分区域没入水中,即洞穴出入口11和孔洞12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水面下方,确保水流能够沿洞穴出入口11和孔洞12流入及流出洞穴本体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鲵人工洞穴为预制型洞穴,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投放在大鲵目标繁育地点的溪流或河道的河床上,通过在洞穴本体1的不同侧对应设置洞穴出入口11和孔洞12,不仅能够满足大鲵进出为通一个口的要求,同时溪流或河道中的水流可沿洞穴出入口11、孔洞12中流动,能够使洞穴本体1内部保持有水并为活水状态,且虾蟹、鱼类也可随着水流的自然流动进入洞穴本体1内供大鲵捕食。且孔洞12的设置方式,在满足水及虾蟹、鱼类通过的情况下,还能减少阳光照射至洞穴本体1内部,以尽可能地形成大鲵喜好的阴暗洞穴环境。洞穴出入口11、孔洞12与洞穴本体1内底面之间高度差的设置,能够使得大鲵在洞穴本体1内产卵后,卵不易沿洞穴出入口11流出洞穴,利于大鲵产卵及孵化的进行,并防止泥沙在洞穴本体1底部外侧淤积而堵住孔洞12,保障水流在洞穴本体1内的正常流动。相较于直接依溪流或河流建造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大鲵对周围环境的具体活动范围及习性调整位置,同时也便于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大鲵更换不同尺寸的洞穴,使用起来灵活性高。
其中,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投放使用时,即洞穴本体1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时,洞穴出入口11为侧后向设置,即洞穴出入口11为倾斜朝向水流的下游设置。能够避免水流中携带的杂物直接流向洞穴出入口11而导致堵塞,另外,由于虾蟹、鱼类的习性,喜欢躲在石头后面,前述的布置方式也能便于大鲵在洞穴出入口11处探头捕食。
为了契合大鲵进出洞穴本体1,所述洞穴出入口11的位置具体位于洞穴本体1一侧的下部,即在洞穴本体1一侧位于较低位置,其朝向洞穴本体1内部的一端与洞穴本体1内底面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可以为10cm或其他高度差。由于在投放时洞穴出入口11为侧后向设置,会使得孔洞12所在位置为正对或倾斜朝向水流的上游,随着水流的流动,部分泥沙有时会淤积在洞穴本体1外部,优选所述孔洞12位于洞穴本体1另一侧的中部,略高于洞穴出入口11,有效防止泥沙淤积而堵住孔洞12,保障水流在洞穴本体1内的正常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洞穴出入口11的设置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为横向设置的直筒型洞口。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洞穴出入口11的设置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洞穴出入口11的底部设有斜坡111,斜坡111从朝向洞穴本体1内部的一端至朝向洞穴本体1外部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可便于大鲵爬入洞穴本体1内,也能更契合鱼类向下游动的习性,利于鱼类沿洞穴出入口11游入洞穴本体1内。
该洞穴本体1可采用钢筋与混凝土制作,保障整体结构强度,其形状可以根据目标繁育位置中的自然环境设计,例如外形做仿石设计,其内底面、侧壁区域可以在制作做时嵌入鹅卵石等,以模仿自然生态河床。考虑到改变位置时搬运的便利性,洞穴本体1可采用重量相对较轻的结构制作,例如钢筋搭建洞穴本体1的框架后,在框架内部设置部分泡沫板,再利用混凝土浇筑成型,形成钢筋混凝土内夹泡沫板的结构,重量更轻,利于搬运。在其他设置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重量较轻的结构或材质,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洞穴本体1的内底面与洞穴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为倾斜或弧形过渡,使得洞穴本体1的内底面上呈向下凹陷设置状,该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便于卵聚集在洞穴本体1的内底面,减小卵沿洞穴出入口11流出的可能性,同时减少洞穴本体1内的死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洞穴本体1的外底面与洞穴本体1的外侧壁之间为倾斜或弧形过渡,与洞穴本体1的内底面与洞穴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的斜度或弧度匹配。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洞穴本体1的外侧壁与洞穴本体1的外底面之间垂直。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洞穴本体1的高度要求为,所述洞穴本体1内部的高度高于洞穴本体1放置处的溪流或河道的自然水深,确保在自然水深状态下,洞穴本体1内部不会充满水,而是会有一定的留空,以供大鲵呼吸。
所述洞穴本体1顶部设置有气口13,溪流或河道为涨水状态导致洞穴本体1内水位高于洞穴出入口11时,该气口13的设置可便于大鲵的呼吸,而当洞穴 1 内充满水后,水可从气口13中溢排出,以起到排水的作用。气口13的位置具体可以设置在洞穴本体1顶部边缘位置处。
所述洞穴本体1顶部设置有观察窗14,以便于对洞穴本体1内部进行观察,观察大鲵的产卵情况及洞穴本体1内部环境情况等。所述洞穴本体1顶部位于观察窗14所在位置处盖板15,盖板15可直接从洞穴本体1上移走,或是转动设置的洞穴本体1顶部,通过旋转盖板15以对其进行移动,用于打开及关闭观察窗14,在无需观察时,通过盖板15关闭观察窗14,减少阳光射入洞穴本体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洞穴本体1为直接投放在目标繁育的溪流和河道中,通过自身重力沉降。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洞穴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架2,洞穴本体1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时通过支架2固定位置,提高洞穴本体1的稳固性,避免在长期水流或外界其他因素作用下位移。
所示支架2固定设置在洞穴本体1底部的连接杆21和设置在连接杆21上的固定杆22,所述固定杆22在连接杆21上沿洞穴本体1的高度方向放置,所述洞穴本体1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时,固定杆22竖向插设在溪流或河道的河床中,形成类似锚钉的作用,从而对洞穴本体1的位置进行固定。当需要回收洞穴本体1或更改投放位置时,将洞穴本体1连带支架2一并拔出即可。其中,优选连接杆21的底部不低于洞穴本体1的外底面最低点,确保洞穴本体1投放及固定时其外底面能够与河床接触,固定杆22可以固定设置在连接杆21上,也可以可拆卸的设置在连接杆21上,例如固定杆22上端设置有凸台,固定杆22竖向穿设在连接杆21上或与连接杆21螺纹连接。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申请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本申请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大鲵人工洞穴,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的洞穴本体(1),所述洞穴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供大鲵进出且可供水流及虾蟹、鱼类通过的洞穴出入口(11),洞穴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孔洞(12),所述孔洞(12)的直径小于洞穴出入口(11)的直径,用于供水流及虾蟹、鱼类通过,所述洞穴出入口(11)朝向洞穴本体(1)内部的一端及孔洞(12)均高于洞穴本体(1)的内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人工洞穴,其特征是,所述洞穴出入口(11)位于洞穴本体(1)一侧的下部,所述孔洞(12)位于洞穴本体(1)另一侧的中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鲵人工洞穴,其特征是,所述洞穴出入口(11)的底面设有斜坡(111),斜坡(111)从朝向洞穴本体(1)内部的一端至朝向洞穴本体(1)外部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大鲵人工洞穴,其特征是,所述洞穴本体(1)的内底面与洞穴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为倾斜或弧形过渡。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大鲵人工洞穴,其特征是,所述洞穴本体(1)内部的高度高于洞穴本体(1)放置处的溪流或河道的自然水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鲵人工洞穴,其特征是,所述洞穴本体(1)顶部设置有气口(13)。
7.如权利要求1-3、6任一项所述的大鲵人工洞穴,其特征是,所述洞穴本体(1)顶部设置有观察窗(14),以便于对洞穴本体(1)内部进行观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鲵人工洞穴,其特征是,所述洞穴本体(1)顶部位于观察窗(14)所在位置处还设置可移动的盖板(15),用于打开及关闭观察窗(14)。
9.如权利要求1-3、6、8任一项所述的大鲵人工洞穴,其特征是,所述洞穴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架(2),洞穴本体(1)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时通过支架(2)固定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鲵人工洞穴,其特征是,所示支架(2)设置在洞穴本体(1)底部的连接杆(21)和设置在连接杆(21)上的固定杆(22),所述固定杆(22)在连接杆(21)上沿洞穴本体(1)的高度方向放置,所述洞穴本体(1)放置在溪流或河道内时,固定杆(22)竖向插设在溪流或河道的河床中,以对洞穴本体(1)的位置进行固定。
CN202323137040.4U 2023-11-21 大鲵人工洞穴 Active CN221178953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78953U true CN221178953U (zh) 2024-06-2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118963A1 (en) Farming apparatus for aquatic organisms living in sandy soil
CN107646763A (zh) 一种黄斑篮子鱼人工繁殖方法
CN108174822A (zh)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及其训练养殖大鲵的方法
CN205196728U (zh) 一种仿生态大鲵养殖设施
CN1695437A (zh) 人工礁体
CN106577066A (zh) 梯田水蛭稻虾混合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11513005A (zh) 一种复合式人工鱼巢及其使用方法
CN221178953U (zh) 大鲵人工洞穴
CN110692580B (zh) 一种刺参度夏池塘及安全通过夏眠的方法
CN207219863U (zh) 仿生态大鲵繁殖池
CN109673552B (zh) 一种仿天然产卵河流的鲑鱼类多生境人造产卵场
CN107173298B (zh) 拉氏鱥繁殖场及繁殖拉氏鱥方法
KR200477518Y1 (ko) 바다숲 조성용 십자형 해중림초
CN208080350U (zh)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
KR101191780B1 (ko) 홍갯지렁이 양식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0325832B1 (ko) 인공 여울을 이용한 쏘가리 양식법 및 그 장치
CN204968980U (zh) 养殖池塘排水装置
CN208462738U (zh) 娃娃鱼繁殖池
Whitfield et al. Prototype eel ladder in the St. Lawrence River
RU2272865C1 (ru) Нерестовы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вос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реофильных видов рыб
JPH0718284Y2 (ja) 蛍の養殖装置
CN209732301U (zh) 一种具有防晒功能的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箱
KR20100111552A (ko) 유량손실을 방지하며 양 방향으로 상시 이동이 용이한 어도
CN217284505U (zh) 大鲵生态繁殖池
CN110637762A (zh) 一种水蛭生态养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