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80350U -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80350U
CN208080350U CN201820345820.8U CN201820345820U CN208080350U CN 208080350 U CN208080350 U CN 208080350U CN 201820345820 U CN201820345820 U CN 201820345820U CN 208080350 U CN208080350 U CN 208080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iant salamander
pond
water
culture pond
tr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458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爱芳
余智杰
章海鑫
陈文静
黄晓平
刘小龙
黄江峰
陶志英
傅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XI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03458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80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80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803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山泉水净化池、大鲵养殖池、训练池和饵料鱼养殖池,山泉水净化池、大鲵养殖池、训练池和饵料鱼养殖池分别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山泉水净化池进水端连接溪流上游引水,山泉水净化池出水端连接大鲵养殖池进水端,大鲵养殖池出水端连接训练池进水端,训练池出水端连接饵料鱼养殖池进水端,饵料鱼养殖池出水端连接外部排水沟。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对养殖大鲵进行人为训练,强化大鲵主动捕食能力,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出可以适应野外自然环境的体形健壮、游泳能力强、耐操作、主动捕食能力强的大鲵苗种,并最终实现良好的放流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资源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
背景技术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n),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大鲵属(Andria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并列入CITES公约附录I中。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成年个体一般单独生活在深水区域,幼稚鲵则聚集生活在较浅的缝隙中。畏光,白天多静匿于巢穴内,夜晚相对活跃,常出洞觅食。由于大鲵对水环境的依赖程度很大,扩散能力较差,目前野生大鲵的分布范围和资源己急剧下降,栖息环境呈现出严重的片断化,部分地方种群己灭绝或面临灭绝。为恢复大鲵种群数量,2002年以来,湖南、江西和北京等省市先后尝试对人工饲养的大鲵进行放流,放流所选取的大鲵大多数为100~200g规格的未成年幼鲵,由养殖场繁育获得。这些大鲵经历的养殖环境条件优越,饵料充足,运动能力弱,主动捕食能力差,反应迟缓,致其不耐操作,放流前的装箱、转运、计数过程中难免造成损伤导致放流后存活率不高,削弱了增殖放流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可以解决现有的放流大鲵野外适应能力弱的问题,通过人为训练,强化大鲵主动捕食能力,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出可以适应野外自然环境的体形健壮、游泳能力强、耐操作、主动捕食能力强的大鲵苗种,并最终实现良好的放流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山泉水净化池、大鲵养殖池、训练池和饵料鱼养殖池,山泉水净化池、大鲵养殖池、训练池和饵料鱼养殖池分别设有 进水端和出水端;
山泉水净化池进水端连接溪流上游引水;
所述山泉水净化池长3~5m,宽0.5~1.2m,深1~2m,水位保持0.8~1.0m;
山泉水净化池出水端连接大鲵养殖池进水端;
所述大鲵养殖池为室外地下长方形水池,长5~6m,宽1.0~1.5m,深0.6~1m,纵向与水平面的坡度为0.5°~2°,大鲵养殖池进水端高于大鲵养殖池出水端,保持常流水,平均水位控制在0.3~0.5m;
所述大鲵养殖池沿水流方向的侧壁设有直径1.0~2.0m,高度0.5m的半圆形人工洞穴,每个人工洞穴均分别设有两个进出口,作为大鲵进入人工洞穴的进口或爬出人工洞穴的出口,人工洞穴底部与大鲵养殖池底部齐平,底质相同;
大鲵养殖池出水端连接训练池进水端;
所述训练池长3~6m,宽3~6m,深度1.5~2.0m,水位0.5~1.2m,用来训练饵料鱼和大鲵;
训练池出水端连接饵料鱼养殖池进水端 ;
所述饵料鱼养殖池长3~6m,宽3~6m,深度1.5~2.0m,水位0.5~1.2m,;由于所述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一般设置在山区,附近水产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少,新鲜饵料难以保证充足供应,特设置饵料鱼养殖池专门进行饵料鱼养殖,保障和规范饵料鱼来源,确保大鲵自主摄食训练顺利进行;
饵料鱼养殖池出水端连接外部排水沟。
作为优化,所述大鲵养殖池的池壁用石块、砖或混凝土砌成,并用水泥浆抹平滑或贴瓷砖;
作为优化,所述大鲵养殖池的池底铺设鹅卵石,并放置3~5块厚度为0.5~1.3倍水深的石块,大鲵可以趴在石块上将头露出水面呼吸;
作为优化,所述大鲵养殖池进水端设有直通截止阀,用来调节来水流量;
作为优化,所述大鲵养殖池进水端和出水端各设置过滤网;
作为优化,所述大鲵养殖池出水端设有水位控制设施,所述水位控制设施包括水位控制管、出水管和直角弯头;所述出水管穿透大鲵养殖与训练池之间的池壁,并向大鲵养殖池侧延伸0.03~0.05m ;在大鲵养殖池侧的所述出水管端连接有直角弯头;所述直角弯头的另一端连接有水位控制管,所述水位控制管垂直于水面;在所述水位控制管上距离大鲵养殖池底0.3~0.4m高度处设置若干直径0.01m小孔,水位高于小孔位置后,流水经过小孔进入出水设施排出大鲵养殖池;养殖过程中,将水位控制管、出水管通过直角弯头连接起来,保持大鲵养殖池长流水的同时,水位可控制在0.3~0.5m;如需排干养殖池水,直接取下水位控制管和直角弯头,池水经由水位控制设施的出水管直接排出;
作为优化,所述大鲵养殖池与训练池相连的池壁上设置长方形的大鲵进出通道,四角做成圆弧状,靠大鲵养殖池一端设有闸门,可控制开启时间;该长方形大鲵进出通道高度为10~15cm,宽度为10~15cm,离池底高度为20~30cm,在大鲵进出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台阶,每级台阶高10~15cm,宽15~20cm,便于大鲵攀爬上该进出口;方便大鲵夜间从大鲵养殖池进入训练池觅食,觅食完成后返回养殖池进入人工洞穴躲避;
作为优化,所述人工洞穴的上面覆盖板,盖板上设有拉环,盖板上覆盖浮土;一方面方便抓捕大鲵时提起盖板,另一方面保持水温;
作为优化,所述大鲵养殖池可以设置多个,每个独立通过大鲵养殖池进水端与山泉水净化池出水端连接,并且通过大鲵养殖池出水端与训练池进水端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选择山间溪流旁,平坦开阔、植被丰富的地方,所述大鲵养殖池和训练池周边种植绿色植物,营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作为遮荫物,也可保持水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通过野外仿生态环境条件,使人工养殖大鲵逐渐适应野外昼夜光暗、水温、气温、声音等自然环境;通过渐进式减少死饵投放,增加活饵投放,再到减少活饵数量直到不投饵,逐步训练并强化大鲵主动捕食活体的能力,同时锻炼体质;同步在训练池中利用乌鳢、鲶鱼等凶猛性鱼类训练饵料鱼,使其更接近野生状态;利用训练设施中的特殊连接装置,让大鲵进入训练池,扩大范围觅食的同时,开始捕食竞争训练,应对更加复杂环境,进一步强化野外环境适应能力;经过1~2个月的短期培育、锻炼,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出可以适应野外自然生境的体态健壮、反应灵敏、主动捕食能力强、耐操作的大鲵种苗,最终实现了良好的放流效果。本发明经推广后发现,明显改善了大鲵苗种的体质和主动捕食能力,提高放流大鲵种苗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对于扭转野生大鲵资源现状、野生种群资源恢复以及物种的延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护大鲵野生资源及其增殖放流提供技术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训练设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大鲵进出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水位控制设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阐述的内容。
实施例1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选择山间溪流旁,平坦开阔、植被丰富的地方,包括山泉水净化池1、大鲵养殖池2、训练池3、饵料鱼养殖池4和,山泉水净化池1、大鲵养殖池2、训练池3和饵料鱼养殖池4分别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大鲵养殖池2和训练池3周边种植绿色植物,营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作为遮荫物,也可保持水温;
所述山泉水净化池1长3~5m,宽0.5~1.2m,深1~2m,水位保持0.8~1.0m;所述山泉水净化池进水端5连接溪流上游引水,山泉水净化池出水端6连接所述大鲵养殖池进水端7;
所述大鲵养殖池2为室外地下长方形水池,长5~6m,宽1.0~1.5m,深0.6~1m,纵向与水平面的坡度为0.5°~2°,大鲵养殖池进水端7高于大鲵养殖池出水端8,保持常流水,平均水位控制在0.3~0.5m;
所述大鲵养殖池2的池壁用石块、砖或混凝土砌成,并用水泥浆抹平滑或贴瓷砖;所述大鲵养殖池2的池底铺设鹅卵石,并放置3~5块厚度为0.5~1.3倍水深的石块,大鲵可以趴在石块上将头露出水面呼吸;
所述大鲵养殖池进水端7和大鲵养殖池出水端8各设置过滤网;
所述大鲵养殖池进水端7设有直通截止阀,用来调节来水流量;
所述大鲵养殖池出水端8设有水位控制设施9,所述水位控制设施9包括水位控制管10、出水管11和直角弯头12;所述出水管11穿通大鲵养殖池与训练池14之间的池壁,并向大鲵养殖池2侧延伸0.03~0.05m ;在大鲵养殖池2侧的所述出水管11端连接有直角弯头12;所述直角弯头12的另一端连接有水位控制管10,所述水位控制管10垂直于水面;在所述水位控制管10上距离大鲵养殖池2底0.3~0.4m高度处设置若干直径0.01m小孔13,水位高于小孔13位置后,流水经过小孔13进入水位控制设施9排出大鲵养殖池;养殖过程中,将水位控制管10、出水管11通过直角弯头12连接起来,保持大鲵养殖池2长流水的同时,水位可控制在0.3~0.5m;如需排干大鲵养殖池2池水,直接取下水位控制管10和直角弯头12,池水经由水位控制设施9的出水管11直接排出;
所述大鲵养殖池2沿水流方向的侧壁设有直径1.0~2.0m,高度0.5m的半圆形人工洞穴15,每个人工洞穴均分别设有两个进出口16,人工洞穴15底部与大鲵养殖池底部齐平,底质相同;所述人工洞穴15的上面覆盖板,盖板上设有拉环,盖板上覆盖浮土;一方面方便抓捕大鲵时提起盖板,另一方面保持水温;
所述大鲵养殖池出水端8连接训练池进水端17;
所述训练池3长3~6m,宽3~6m,深度1.5~2.0m,水位0.5~1.2m;用来训练饵料鱼和大鲵;所述大鲵养殖池2与训练池3相连的池壁上设置长方形的大鲵进出通道18,四角做成圆弧状,靠大鲵养殖池2一端设有闸门19,可控制开启时间;该长方形的大鲵进出通道18的高度为10~15cm,宽度为10~15cm,离池底高度为20~30cm,在大鲵进出通道18的两侧分别设置台阶20,每级台阶20高10~15cm,宽15~20cm,便于大鲵攀爬上该大鲵进出通道18;方便大鲵夜间从大鲵养殖池2进入训练池3觅食,觅食完成后返回养殖池进入人工洞穴15躲避;
所述训练池出水端17连接饵料鱼养殖池进水端21;
所述饵料鱼养殖池4长3~6m,宽3~6m,深度1.5~2.0m,水位0.5~1.2m;所述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一般设置在山区,附近水产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少,新鲜饵料难以保证充足供应,特设置饵料鱼养殖池4专门进行饵料鱼养殖,保障和规范饵料鱼来源,确保大鲵自主摄食训练顺利进行;
所述饵料鱼养殖池出水端22连接外部排水沟。

Claims (8)

1.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山泉水净化池、大鲵养殖池、训练池和饵料鱼养殖池;山泉水净化池、大鲵养殖池、训练池和饵料鱼养殖池分别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山泉水净化池进水端连接溪流上游引水;山泉水净化池长3~5m,宽0.5~1.2m,深1~2m,水位保持0.8~1.0m;山泉水净化池出水端连接大鲵养殖池进水端;大鲵养殖池为室外地下长方形水池,长5~6m,宽1.0~1.5m,深0.6~1m,纵向与水平面的坡度为0.5°~2°,大鲵养殖池进水端高于大鲵养殖池出水端,平均水位控制在0.3~0.5m;大鲵养殖池沿水流方向的侧壁设有直径1.0~2.0m,高度0.5m的半圆形人工洞穴,每个人工洞穴均分别设有两个进出口,人工洞穴底部与大鲵养殖池底部齐平,底质相同;大鲵养殖池出水端连接训练池进水端;训练池长3~6m,宽3~6m,深度1.5~2.0m,水位0.5~1.2m;训练池出水端连接饵料鱼养殖池进水端 ;饵料鱼养殖池长3~6m,宽3~6m,深度1.5~2.0m,水位0.5~1.2m;饵料鱼养殖池出水端连接外部排水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可以设置多个,每个独立通过大鲵养殖池进水端与山泉水净化池出水端连接,并且通过大鲵养殖池出水端与训练池进水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的池底铺设鹅卵石,并放置3~5块厚度为0.5-1.3倍水深的石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进水端设有直通截止阀,用来调节来水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进水端和出水端各设置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出水端设有水位控制设施,所述水位控制设施包括水位控制管、出水管和直角弯头;所述出水管穿透大鲵养殖与训练池之间的池壁,并向大鲵养殖池侧延伸0.03~0.05m ;在大鲵养殖池侧的所述出水管端连接有直角弯头;所述直角弯头的另一端连接有水位控制管,所述水位控制管垂直于水面;在所述水位控制管上距离大鲵养殖池底0.3~0.4m高度处设置若干直径0.01m小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与训练池相连的池壁上设置长方形大鲵进出通道,四角做成圆弧状,靠大鲵养殖池一端设有闸门,可控制开启时间;该长方形大鲵进出通道高度为10~15cm,宽度为10~15cm,离池底高度为20~30cm,在大鲵进出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台阶,每级台阶高10~15cm,宽15~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洞穴的上面覆盖板,盖板上设有拉环,盖板上覆盖浮土。
CN201820345820.8U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80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45820.8U CN208080350U (zh)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45820.8U CN208080350U (zh)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80350U true CN208080350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62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4582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80350U (zh)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803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822A (zh) * 2018-03-14 2018-06-19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及其训练养殖大鲵的方法
CN112136747A (zh) * 2020-09-03 2020-12-2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增殖放流鱼苗索饵运动训练装置及鱼苗训练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822A (zh) * 2018-03-14 2018-06-19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及其训练养殖大鲵的方法
CN108174822B (zh) * 2018-03-14 2023-09-26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及其训练养殖大鲵的方法
CN112136747A (zh) * 2020-09-03 2020-12-2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增殖放流鱼苗索饵运动训练装置及鱼苗训练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74822A (zh)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及其训练养殖大鲵的方法
CN101715747B (zh) 一种促使长江刀鱼自然产卵的方法
US20140216350A1 (en) Artificial pairing and breeding method of 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CN104273091B (zh) 一种大鲵仿生态繁殖方法
CN105830970B (zh) 兼顾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的大鲵繁育方法
CN203027930U (zh) 一种仿生态大鲵驯养繁殖装置
CN104041449B (zh)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松江鲈鱼繁育养殖车间系统
CN105613387B (zh) 一种鱼类受精卵孵化装置以及孵化方法
CN208080350U (zh)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
CN206365360U (zh) 一种青石爬鮡仿生态驯养池
CN203015656U (zh) 一种庭院式蛙类养殖池
CN204762866U (zh) 自净式循环水河蟹养殖系统
CN106359222B (zh) 一种小水池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方法
CN205567502U (zh) 一种自动喂食的大鲵养殖系统
CN103782971A (zh) 一种黄颡鱼的捕捞方法
CN200987325Y (zh) 一种沟渠式蛙池
CN203748460U (zh) 一种亲鱼驯养池
CN204317306U (zh) 大鲵仿生态养殖设施
CN204949087U (zh) 大鲵孵化装置
CN110692580B (zh) 一种刺参度夏池塘及安全通过夏眠的方法
CN110973056B (zh) 一种集约型室内甲鱼养殖系统
CN207219863U (zh) 仿生态大鲵繁殖池
CN104161011A (zh) 棘腹蛙工程化安全养殖新技术
CN207531669U (zh) 鱼苗孵化养殖系统
CN114651763A (zh) 一种拟穴青蟹的保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