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6501U - 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26501U CN221126501U CN202323089974.5U CN202323089974U CN221126501U CN 221126501 U CN221126501 U CN 221126501U CN 202323089974 U CN202323089974 U CN 202323089974U CN 221126501 U CN221126501 U CN 2211265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wire
- alignment
- clamping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9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7514 tur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41000237983 Troch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两端组装正负极连接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在工作台上利用第一平移夹线机构和第一固定夹线机构对应配合、第二平移夹线机构和第二固定夹线机构对应配合、第二平移夹线机构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衔接配合,以便灵活将线缆输送到对应工位加工;综合利用线缆导向盘、送线机构、切线机构、长线摆U机构、首端对齐剥皮机构、首端二次对齐机构、首端端子压接机、首端端子点胶机、首端端子焊接机、首端焊接检测机构、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首端拧螺母机构、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短线掉头机构、短线换爪机构、尾端对齐机构和尾端相关加工机构,适用于长线和短线加工需求,节省人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两端组装正负极连接器加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线束是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电缆线束,主要用于连接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充电控制器等设备,以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分配。现有的光伏线束连接器,通常由线缆在首尾两端装配正极连接器和负极连接器组成。
现有的线缆与连接器的加工工艺如下:步骤一:对线缆进行制定长度的剪裁;步骤二:将剪裁出来后的线缆进行两端剥皮;步骤三:对剥皮后线缆进行一端压端子处理;步骤五:对压有端子的线缆进行焊锡处理;步骤四;将铆接好端子的线缆插入到连接器并将连接器的螺帽拧紧。为解决用工问题,已开发出集线缆剪裁机、线缆剥皮机、端子压接机、端子点胶机、端子焊接机、焊接检测机构、插入连接器机构和螺帽拧紧机于一体的线束连接器加工设备;然而,现有的线束连接器加工设备较为单一,无法同时满足长线和短线加工的需求,而且,在线缆插接完正极连接器后,需要人工转移到另一设备完成负极连接器插接工序,消耗劳动力,不利于节省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置有第一平移夹线机构、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对应配合的第一固定夹线机构、前端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的后端衔接配合的第二平移夹线机构、与第二平移夹线机构对应配合的第二固定夹线机构、以及沿线缆加工方向依次设置的线缆导向盘、送线机构、切线机构、首端对齐剥皮机构、首端二次对齐机构、首端端子压接机、首端端子点胶机、首端端子焊接机、首端焊接检测机构、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首端拧螺母机构、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短线掉头机构、短线换爪机构、尾端对齐机构、尾端对齐剥皮机构、尾端二次对齐机构、尾端端子压接机、尾端端子点胶机、尾端端子焊接机、尾端焊接检测机构、尾端插入连接器机构、尾端拧螺母机构和尾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所述切线机构连接有长线摆U机构,所述第一平移夹线机构和第二平移夹线机构均用于平移输送线缆,所述第一固定夹线机构和第二固定夹线机构均用于在线缆加工时转载并固定线缆。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移夹线机构包括第一X向滑轨、第一X向直线模组、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一X向滑轨并与第一X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一X向连接板、多个连接于第一X向连接板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一平移夹紧气缸、以及多个连接于第一X向连接板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二平移夹紧气缸,所述第一平移夹紧气缸和第二平移夹紧气缸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平移夹线机构包括第二X向滑轨、第二X向直线模组、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二X向滑轨并与第二X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二X向连接板、多个连接于第二X向连接板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三平移夹紧气缸、以及多个连接于第二X向连接板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四平移夹紧气缸,所述第三平移夹紧气缸和第四平移夹紧气缸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第一X向滑轨的后端与第二X向滑轨的前端衔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夹线机构包括多个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对应配合的第一固定夹紧气缸,多个第一固定夹紧气缸分别用于与切线机构、首端对齐剥皮机构、首端二次对齐机构、首端端子压接机、首端端子点胶机、首端端子焊接机、首端焊接检测机构、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首端拧螺母机构和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一一对应配合并在线缆加工时固定线缆;所述第二固定夹线机构包括多个与第二平移夹线机构对应配合的第二固定夹紧气缸,多个第二固定夹紧气缸分别用于与短线掉头机构、尾端对齐机构、尾端对齐剥皮机构、尾端二次对齐机构、尾端端子压接机、尾端端子点胶机、尾端端子焊接机、尾端焊接检测机构、尾端插入连接器机构、尾端拧螺母机构和尾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一一对应配合并在线缆加工时固定线缆。
优选的,所述切线机构包括切线支撑板、连接于切线支撑板的第一切线气缸、与第一切线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切线刀座、连接于切线支撑板的第二切线气缸、以及与第二切线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并与第一切线刀座相对设置的第二切线刀座,所述第一切线刀座和第二切线刀座配合用于切断线缆;所述长线摆U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切线支撑板的摆U电机座、连接于摆U电机座的摆U伺服减速电机、与摆U伺服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摆U转动座、以及与摆U转动座连接的摆U夹线气缸,所述摆U伺服减速电机用于驱动摆U转动座往复摆动180度。
优选的,所述首端对齐剥皮机构包括剥皮固定架、连接于剥皮固定架的剥皮Y向直线模组、与剥皮Y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的剥皮支撑架、连接于剥皮固定架的Y向对位滑轨、通过第一对位滑块与Y向对位滑轨滑动连接的对位顶杆、与对位顶杆连接的第一对位感应片、连接于剥皮固定架并靠近Y向对位滑轨后端的第一对位传感器、夹设于对位顶杆和第一对位传感器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与剥皮支撑架顶部连接的剥皮伺服电机、与剥皮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剥皮双向丝杆、与剥皮双向丝杆一端螺纹配合的第一剥皮螺母、与第一剥皮螺母固定连接的第一剥皮刀座、与剥皮双向丝杆另一端螺纹配合的第二剥皮螺母、以及与第二剥皮螺母固定连接的第二剥皮刀座,所述第一剥皮刀座和第二剥皮刀座配合用于剥出线缆前端的线皮;所述首端二次对齐机构包括二次对位支座、二次对位感应座、连接于二次对位支座的二次对位伺服电机、与二次对位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二次对位丝杆、与二次对位丝杆螺纹配合的二次对位螺母座、与二次对位螺母座固定连接的二次对位夹紧气缸、连接于二次对位感应座顶部的Y向二次对位滑轨、通过第二对位滑块与Y向二次对位滑轨滑动连接的对位顶板、与对位顶板连接的第二对位感应片、连接于二次对位感应座一侧的第二对位传感器、以及夹设于对位顶板和二次对位感应座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包括连接器振动上料盘、首端驱动支座、首端翻转夹持支座、线缆Y向移动支座、与连接器振动上料盘连接的连接器上料轨道、连接于首端驱动支座顶部的连接器推动气缸、与连接器推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器插针、与线缆Y向移动支座的顶部连接的线缆Y向直线模组、与线缆Y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的线缆Y向夹紧气缸、与首端翻转夹持支座连接的连接器Z向直线模组、与连接器Z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器翻转气缸座、与连接器翻转气缸座的顶部铰接的伸缩气缸、与连接器翻转气缸座的侧面连接的轴承座、与伸缩气缸的输出端铰接并与轴承座转动连接的翻转轴、以及与翻转轴连接的连接器翻转夹紧气缸。
优选的,所述短线掉头机构包括拉动Y向直线模组、顶壳连接架、与拉动Y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器拉动夹紧气缸、与顶壳连接架连接的掉头旋转气缸、以及与掉头旋转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线缆掉头夹紧气缸。
优选的,所述短线换爪机构包括底部支撑架、与底部支撑架的一侧面连接的磁耦合无杆气缸、与磁耦合无杆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气缸顶板、以及连接于气缸顶板顶部的短线夹紧气缸。
优选的,所述尾端对齐机构包括尾端Y向直线模组、与尾端Y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的尾端对齐夹紧气缸、以及与尾端对齐夹紧气缸远离线缆的一侧面连接的尾端对齐顶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在工作台上利用第一平移夹线机构和第一固定夹线机构对应配合、第二平移夹线机构和第二固定夹线机构对应配合、第二平移夹线机构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衔接配合,以便灵活将线缆输送到对应工位加工;
使用时,若加工短线缆,线缆依次经线缆导向盘导引、送线机构输送线缆、切线机构切成短线缆、首端对齐剥皮机构对齐短线缆首端并剥皮、首端二次对齐机构短线缆首端对齐、首端端子压接机将端子压接在短线缆首端、首端端子点胶机在端子压接处点胶固定、首端端子焊接机在端子压接处焊接固定、首端焊接检测机构检测焊接是否达标、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将连接器与首端端子插接成一体、首端拧螺母机构拧紧连接器的螺母、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检测连接器与螺母的间隙是否达标,再由短线掉头机构将线缆首端调转至尾端以便尾端加工,利用短线换爪机构与第二平移夹线机构配合,使短线缆能够对应上后续的尾端加工工位,随后,短线缆的尾端经尾端对齐机构对齐短线缆尾端,再依次利用尾端对齐剥皮机构、尾端二次对齐机构、尾端端子压接机、尾端端子点胶机、尾端端子焊接机、尾端焊接检测机构、尾端插入连接器机构、尾端拧螺母机构和尾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重复上述短线缆首端的操作,即可完成短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操作;
而若加工长线缆,则无需使用短线掉头机构和短线换爪机构,但需采用长线摆U机构在线缆切断前将长线缆弯曲呈U型,再利用第一平移夹线机构和第一固定夹线机构对应配合、第二平移夹线机构和第二固定夹线机构对应配合、第二平移夹线机构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衔接配合,以便灵活将线缆输送到对应工位加工,避免加工过程中线缆过长而难以夹紧加工;
该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适用于长线和短线加工需求,且无需在线缆首端加工后由人工转移线缆至另一设备完成尾端加工,节省人力,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固定夹线机构和第一平移夹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固定夹线机构和第二平移夹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导向盘和送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切线机构和长线摆U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首端对齐剥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首端二次对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短线掉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短线换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尾端对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工作台;2、第一固定夹线机构;3、第二固定夹线机构;4、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1、第一X向滑轨;42、第一X向直线模组;43、第一滑块;44、第一X向连接板;45、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6、第二平移夹紧气缸;5、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1、第二X向滑轨;52、第二X向直线模组;53、第二滑块;54、第二X向连接板;55、第三平移夹紧气缸;56、第四平移夹紧气缸;6、线缆导向盘;7、送线机构;8、切线机构;81、切线支撑板;82、第一切线气缸;83、第一切线刀座;84、第二切线气缸;85、第二切线刀座;9、首端对齐剥皮机构;91、剥皮固定架;92、剥皮Y向直线模组;93、剥皮支撑架;94、Y向对位滑轨;95、第一对位滑块;96、对位顶杆;97、第一对位感应片;98、第一对位传感器;99、剥皮伺服电机;910、剥皮双向丝杆;911、第一剥皮螺母;912、第一剥皮刀座;913、第二剥皮螺母;914、第二剥皮刀座;10、首端二次对齐机构;101、二次对位支座;102、二次对位感应座;103、二次对位伺服电机;104、二次对位丝杆;105、二次对位螺母座;106、二次对位夹紧气缸;107、Y向二次对位滑轨;108、第二对位滑块;109、对位顶板;1010、第二对位感应片;1011、第二对位传感器;11、首端端子压接机;12、首端端子点胶机;13、首端端子焊接机;14、首端焊接检测机构;15、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151、连接器振动上料盘;152、首端驱动支座;153、首端翻转夹持支座;154、线缆Y向移动支座;155、连接器上料轨道;156、连接器推动气缸;157、连接器插针;158、线缆Y向直线模组;159、线缆Y向夹紧气缸;1510、连接器Z向直线模组;1511、连接器翻转气缸座;1512、伸缩气缸;1513、轴承座;1514、翻转轴;1515、连接器翻转夹紧气缸;16、首端拧螺母机构;17、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18、短线掉头机构;181、拉动Y向直线模组;182、顶壳连接架;183、连接器拉动夹紧气缸;184、掉头旋转气缸;185、线缆掉头夹紧气缸;19、短线换爪机构;191、底部支撑架;192、磁耦合无杆气缸;193、气缸顶板;194、短线夹紧气缸;20、尾端对齐机构;201、尾端Y向直线模组;202、尾端对齐夹紧气缸;203、尾端对齐顶板;21、尾端对齐剥皮机构;22、尾端二次对齐机构;23、尾端端子压接机;24、尾端端子点胶机;25、尾端端子焊接机;26、尾端焊接检测机构;27、尾端插入连接器机构;28、尾端拧螺母机构;29、尾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30、长线摆U机构;301、摆U电机座;302、摆U伺服减速电机;303、摆U转动座;304、摆U夹线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13所示,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设置有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对应配合的第一固定夹线机构2、前端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的后端衔接配合的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与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对应配合的第二固定夹线机构3、以及沿线缆加工方向依次设置的线缆导向盘6、送线机构7、切线机构8、首端对齐剥皮机构9、首端二次对齐机构10、首端端子压接机11、首端端子点胶机12、首端端子焊接机13、首端焊接检测机构14、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15、首端拧螺母机构16、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17、短线掉头机构18、短线换爪机构19、尾端对齐机构20、尾端对齐剥皮机构21、尾端二次对齐机构22、尾端端子压接机23、尾端端子点胶机24、尾端端子焊接机25、尾端焊接检测机构26、尾端插入连接器机构27、尾端拧螺母机构28和尾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29,所述切线机构8连接有长线摆U机构30,所述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和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均用于平移输送线缆,所述第一固定夹线机构2和第二固定夹线机构3均用于在线缆加工时转载并固定线缆。
该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在工作台1上利用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和第一固定夹线机构2对应配合、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和第二固定夹线机构3对应配合、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衔接配合,以便灵活将线缆输送到对应工位加工;
使用时,若加工短线缆,线缆依次经线缆导向盘6导引、送线机构7输送线缆、切线机构8切成短线缆、首端对齐剥皮机构9对齐短线缆首端并剥皮、首端二次对齐机构10短线缆首端对齐、首端端子压接机11将端子压接在短线缆首端、首端端子点胶机12在端子压接处点胶固定、首端端子焊接机13在端子压接处焊接固定、首端焊接检测机构14检测焊接是否达标、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15将连接器与首端端子插接成一体、首端拧螺母机构16拧紧连接器的螺母、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17检测连接器与螺母的间隙是否达标,再由短线掉头机构18将线缆首端调转至尾端以便尾端加工,利用短线换爪机构19与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配合,使短线缆能够对应上后续的尾端加工工位,随后,短线缆的尾端经尾端对齐机构20对齐短线缆尾端,再依次利用尾端对齐剥皮机构21、尾端二次对齐机构22、尾端端子压接机23、尾端端子点胶机24、尾端端子焊接机25、尾端焊接检测机构26、尾端插入连接器机构27、尾端拧螺母机构28和尾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29重复上述短线缆首端的操作,即可完成短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操作;
而若加工长线缆,则无需使用短线掉头机构18和短线换爪机构19,但需采用长线摆U机构30在线缆切断前将长线缆弯曲呈U型,再利用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和第一固定夹线机构2对应配合、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和第二固定夹线机构3对应配合、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衔接配合,以便灵活将线缆输送到对应工位加工,避免加工过程中线缆过长而难以夹紧加工;
该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适用于长线和短线加工需求,且无需在线缆首端加工后由人工转移线缆至另一设备完成尾端加工,节省人力,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2-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包括第一X向滑轨41、第一X向直线模组42、通过第一滑块43滑动设置于第一X向滑轨41并与第一X向直线模组4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一X向连接板44、多个连接于第一X向连接板44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5、以及多个连接于第一X向连接板44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二平移夹紧气缸46,所述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5和第二平移夹紧气缸46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包括第二X向滑轨51、第二X向直线模组52、通过第二滑块53滑动设置于第二X向滑轨51并与第二X向直线模组5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二X向连接板54、多个连接于第二X向连接板54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三平移夹紧气缸55、以及多个连接于第二X向连接板54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四平移夹紧气缸56,所述第三平移夹紧气缸55和第四平移夹紧气缸56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第一X向滑轨41的后端与第二X向滑轨51的前端衔接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X向直线模组42驱动第一X向连接板44、带动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5和第二平移夹紧气缸46往复运动,第二X向直线模组52驱动第二X向连接板54、带动第三平移夹紧气缸55和第四平移夹紧气缸56往复运动;当需要加工短线缆时,由多个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5和第一固定夹线机构2配合,将短线缆移动至加工线缆首端的工位,最后一个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5将短线缆转移至短线掉头机构18掉头后,由首个第三平移夹紧气缸55将短线缆转移至短线换爪机构19,短线换爪机构19将短线缆转移至第二个第四平移夹紧气缸56,在后续多个第四平移夹紧气缸56和第二固定夹线机构3配合下,将短线缆移动至加工线缆尾端的工位;而当需要加工长线缆时,由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5和第二平移夹紧气缸46同时夹紧弯曲呈U型的长线缆移动,避免长线缆过长而影响加工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X向直线模组42的驱动距离为两个相邻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5的长度,所述第二X向直线模组52的驱动距离为两个相邻第三平移夹紧气缸55的长度,且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5和第二平移夹紧气缸46的间隔长度与第三平移夹紧气缸55和第四平移夹紧气缸56的间隔长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夹线机构2包括多个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对应配合的第一固定夹紧气缸,多个第一固定夹紧气缸分别用于与切线机构8、首端对齐剥皮机构9、首端二次对齐机构10、首端端子压接机11、首端端子点胶机12、首端端子焊接机13、首端焊接检测机构14、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15、首端拧螺母机构16和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17一一对应配合并在线缆加工时固定线缆;所述第二固定夹线机构3包括多个与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对应配合的第二固定夹紧气缸,多个第二固定夹紧气缸分别用于与短线掉头机构18、尾端对齐机构20、尾端对齐剥皮机构21、尾端二次对齐机构22、尾端端子压接机23、尾端端子点胶机24、尾端端子焊接机25、尾端焊接检测机构26、尾端插入连接器机构27、尾端拧螺母机构28和尾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29一一对应配合并在线缆加工时固定线缆。第一固定夹紧气缸和第二固定夹紧气缸主要用于加工时夹紧长线缆未处于加工状态的一端,利用多个第一固定夹紧气缸和第二固定夹紧气缸与对应的加工工位配合加工,有利于长线缆保持U型状态,避免长线缆过长而影响加工效果。
如图7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切线机构8包括切线支撑板81、连接于切线支撑板81的第一切线气缸82、与第一切线气缸82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切线刀座83、连接于切线支撑板81的第二切线气缸84、以及与第二切线气缸84的输出端连接并与第一切线刀座83相对设置的第二切线刀座85,所述第一切线刀座83和第二切线刀座85配合用于切断线缆;所述长线摆U机构30包括连接于所述切线支撑板81的摆U电机座301、连接于摆U电机座301的摆U伺服减速电机302、与摆U伺服减速电机302的输出端连接的摆U转动座303、以及与摆U转动座303连接的摆U夹线气缸304,所述摆U伺服减速电机302用于驱动摆U转动座303往复摆动180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生产长线缆连接器时,线缆从送线机构7穿经切线机构8后,由摆U夹线气缸304夹紧线缆,再在摆U伺服减速电机302驱动作用下,摆U转动座303和摆U夹线气缸304一同摆动180度,使线缆弯折呈U型,避免长线缆过长而影响加工效果。需要切线时,第一切线气缸82驱动第一切线刀座83,同时第二切线气缸84驱动第二切线刀座85,使第一切线刀座83和第二切线刀座85相互夹紧线缆直至切断线缆。
如图8-9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首端对齐剥皮机构9包括剥皮固定架91、连接于剥皮固定架91的剥皮Y向直线模组92、与剥皮Y向直线模组92的输出端连接的剥皮支撑架93、连接于剥皮固定架91的Y向对位滑轨94、通过第一对位滑块95与Y向对位滑轨94滑动连接的对位顶杆96、与对位顶杆96连接的第一对位感应片97、连接于剥皮固定架91并靠近Y向对位滑轨94后端的第一对位传感器98、夹设于对位顶杆96和第一对位传感器98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与剥皮支撑架93顶部连接的剥皮伺服电机99、与剥皮伺服电机99的输出端连接的剥皮双向丝杆910、与剥皮双向丝杆910一端螺纹配合的第一剥皮螺母911、与第一剥皮螺母911固定连接的第一剥皮刀座912、与剥皮双向丝杆910另一端螺纹配合的第二剥皮螺母913、以及与第二剥皮螺母913固定连接的第二剥皮刀座914,所述第一剥皮刀座912和第二剥皮刀座914配合用于剥出线缆前端的线皮;所述首端二次对齐机构10包括二次对位支座101、二次对位感应座102、连接于二次对位支座101的二次对位伺服电机103、与二次对位伺服电机103的输出端连接的二次对位丝杆104、与二次对位丝杆104螺纹配合的二次对位螺母座105、与二次对位螺母座105固定连接的二次对位夹紧气缸106、连接于二次对位感应座102顶部的Y向二次对位滑轨107、通过第二对位滑块108与Y向二次对位滑轨107滑动连接的对位顶板109、与对位顶板109连接的第二对位感应片1010、连接于二次对位感应座102一侧的第二对位传感器1011、以及夹设于对位顶板109和二次对位感应座102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缆首端剥皮过程中,剥皮Y向直线模组92驱动剥皮支撑架93带动对位顶杆96向线缆首端靠近直至抵靠并使对位顶杆96滑动,带动第一对位感应片97向第一对位传感器98靠近时即满足剥皮要求,此时剥皮伺服电机99驱动剥皮双向丝杆910旋转、带动第一剥皮刀座912和第二剥皮刀座914相互夹紧线缆并切剥线缆首端线皮,再由剥皮Y向直线模组92驱动剥皮支撑架93带动第一剥皮刀座912和第二剥皮刀座914向远离线缆首端方向移动,使线缆首端的线皮剥离线缆。由于线缆剥离过程中可能存在异位移动,因此需要使用首端二次对齐机构10进行二次对齐,对齐过程中,由二次对位夹紧气缸106夹紧线缆,在二次对位伺服电机103、二次对位丝杆104和二次对位螺母座105配合下带动线缆移动,当线缆首端与对位顶板109抵靠至使第二对位传感器1011感应到第二对位感应片1010时,即满足对齐要求,以便于线缆后续加工。
如图10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15包括连接器振动上料盘151、首端驱动支座152、首端翻转夹持支座153、线缆Y向移动支座154、与连接器振动上料盘151连接的连接器上料轨道155、连接于首端驱动支座152顶部的连接器推动气缸156、与连接器推动气缸156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器插针157、与线缆Y向移动支座154的顶部连接的线缆Y向直线模组158、与线缆Y向直线模组158的输出端连接的线缆Y向夹紧气缸159、与首端翻转夹持支座153连接的连接器Z向直线模组1510、与连接器Z向直线模组1510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器翻转气缸座1511、与连接器翻转气缸座1511的顶部铰接的伸缩气缸1512、与连接器翻转气缸座1511的侧面连接的轴承座1513、与伸缩气缸1512的输出端铰接并与轴承座1513转动连接的翻转轴1514、以及与翻转轴1514连接的连接器翻转夹紧气缸1515,利用上述技术配合,以便线缆首端连同端子插接入连接器中。
如图1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短线掉头机构18包括拉动Y向直线模组181、顶壳连接架182、与拉动Y向直线模组181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器拉动夹紧气缸183、与顶壳连接架182连接的掉头旋转气缸184、以及与掉头旋转气缸184的输出端连接的线缆掉头夹紧气缸185。当短线缆的首端加工完成后,利用短线掉头机构18掉头时,线缆掉头夹紧气缸185夹持短线缆,拉动Y向直线模组181驱动连接器拉动夹紧气缸183,连接器拉动夹紧气缸183夹紧短线缆的首端连接器,将短线缆整体往后拉动一定距离,再由掉头旋转气缸184旋转180度带动线缆掉头夹紧气缸185夹持的短线缆180度旋转,实现短线掉头,以便于后续对短线缆尾端加工,节省人力。
如图1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短线换爪机构19包括底部支撑架191、与底部支撑架191的一侧面连接的磁耦合无杆气缸192、与磁耦合无杆气缸192的输出端连接的气缸顶板193、以及连接于气缸顶板193顶部的短线夹紧气缸194。实际使用时,最后一个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5将短线缆转移至短线掉头机构18掉头后,由首个第三平移夹紧气缸55将短线缆转移至短线夹紧气缸194,在磁耦合无杆气缸192驱动下,短线夹紧气缸194将短线缆转移至第二个第四平移夹紧气缸56,在后续多个第四平移夹紧气缸56和第二固定夹线机构3配合下,将短线缆移动至加工线缆尾端的工位,满足加工需求。
如图1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尾端对齐机构20包括尾端Y向直线模组201、与尾端Y向直线模组201的输出端连接的尾端对齐夹紧气缸202、以及与尾端对齐夹紧气缸202远离线缆的一侧面连接的尾端对齐顶板203。
另外,所述送线机构7、首端端子压接机11、首端端子点胶机12、首端端子焊接机13、首端焊接检测机构14、首端拧螺母机构16和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17均属于市面上有售的组装设备,在此仅作为应用,故不一一赘述。所述尾端对齐剥皮机构21、尾端二次对齐机构22、尾端端子压接机23、尾端端子点胶机24、尾端端子焊接机25、尾端焊接检测机构26、尾端插入连接器机构27、尾端拧螺母机构28和尾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29分别与首端对齐剥皮机构9、首端二次对齐机构10、首端端子压接机11、首端端子点胶机12、首端端子焊接机13、首端焊接检测机构14、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15、首端拧螺母机构16和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17结构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设置有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对应配合的第一固定夹线机构(2)、前端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的后端衔接配合的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与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对应配合的第二固定夹线机构(3)、以及沿线缆加工方向依次设置的线缆导向盘(6)、送线机构(7)、切线机构(8)、首端对齐剥皮机构(9)、首端二次对齐机构(10)、首端端子压接机(11)、首端端子点胶机(12)、首端端子焊接机(13)、首端焊接检测机构(14)、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15)、首端拧螺母机构(16)、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17)、短线掉头机构(18)、短线换爪机构(19)、尾端对齐机构(20)、尾端对齐剥皮机构(21)、尾端二次对齐机构(22)、尾端端子压接机(23)、尾端端子点胶机(24)、尾端端子焊接机(25)、尾端焊接检测机构(26)、尾端插入连接器机构(27)、尾端拧螺母机构(28)和尾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29),所述切线机构(8)连接有长线摆U机构(30),所述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和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均用于平移输送线缆,所述第一固定夹线机构(2)和第二固定夹线机构(3)均用于在线缆加工时转载并固定线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包括第一X向滑轨(41)、第一X向直线模组(42)、通过第一滑块(43)滑动设置于第一X向滑轨(41)并与第一X向直线模组(4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一X向连接板(44)、多个连接于第一X向连接板(44)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5)、以及多个连接于第一X向连接板(44)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二平移夹紧气缸(46),所述第一平移夹紧气缸(45)和第二平移夹紧气缸(46)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包括第二X向滑轨(51)、第二X向直线模组(52)、通过第二滑块(53)滑动设置于第二X向滑轨(51)并与第二X向直线模组(5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二X向连接板(54)、多个连接于第二X向连接板(54)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三平移夹紧气缸(55)、以及多个连接于第二X向连接板(54)并间隔均匀分布的第四平移夹紧气缸(56),所述第三平移夹紧气缸(55)和第四平移夹紧气缸(56)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第一X向滑轨(41)的后端与第二X向滑轨(51)的前端衔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夹线机构(2)包括多个与第一平移夹线机构(4)对应配合的第一固定夹紧气缸,多个第一固定夹紧气缸分别用于与切线机构(8)、首端对齐剥皮机构(9)、首端二次对齐机构(10)、首端端子压接机(11)、首端端子点胶机(12)、首端端子焊接机(13)、首端焊接检测机构(14)、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15)、首端拧螺母机构(16)和首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17)一一对应配合并在线缆加工时固定线缆;所述第二固定夹线机构(3)包括多个与第二平移夹线机构(5)对应配合的第二固定夹紧气缸,多个第二固定夹紧气缸分别用于与短线掉头机构(18)、尾端对齐机构(20)、尾端对齐剥皮机构(21)、尾端二次对齐机构(22)、尾端端子压接机(23)、尾端端子点胶机(24)、尾端端子焊接机(25)、尾端焊接检测机构(26)、尾端插入连接器机构(27)、尾端拧螺母机构(28)和尾端连接器间隙检测机构(29)一一对应配合并在线缆加工时固定线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机构(8)包括切线支撑板(81)、连接于切线支撑板(81)的第一切线气缸(82)、与第一切线气缸(82)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切线刀座(83)、连接于切线支撑板(81)的第二切线气缸(84)、以及与第二切线气缸(84)的输出端连接并与第一切线刀座(83)相对设置的第二切线刀座(85),所述第一切线刀座(83)和第二切线刀座(85)配合用于切断线缆;所述长线摆U机构(30)包括连接于所述切线支撑板(81)的摆U电机座(301)、连接于摆U电机座(301)的摆U伺服减速电机(302)、与摆U伺服减速电机(302)的输出端连接的摆U转动座(303)、以及与摆U转动座(303)连接的摆U夹线气缸(304),所述摆U伺服减速电机(302)用于驱动摆U转动座(303)往复摆动1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对齐剥皮机构(9)包括剥皮固定架(91)、连接于剥皮固定架(91)的剥皮Y向直线模组(92)、与剥皮Y向直线模组(92)的输出端连接的剥皮支撑架(93)、连接于剥皮固定架(91)的Y向对位滑轨(94)、通过第一对位滑块(95)与Y向对位滑轨(94)滑动连接的对位顶杆(96)、与对位顶杆(96)连接的第一对位感应片(97)、连接于剥皮固定架(91)并靠近Y向对位滑轨(94)后端的第一对位传感器(98)、夹设于对位顶杆(96)和第一对位传感器(98)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与剥皮支撑架(93)顶部连接的剥皮伺服电机(99)、与剥皮伺服电机(99)的输出端连接的剥皮双向丝杆(910)、与剥皮双向丝杆(910)一端螺纹配合的第一剥皮螺母(911)、与第一剥皮螺母(911)固定连接的第一剥皮刀座(912)、与剥皮双向丝杆(910)另一端螺纹配合的第二剥皮螺母(913)、以及与第二剥皮螺母(913)固定连接的第二剥皮刀座(914),所述第一剥皮刀座(912)和第二剥皮刀座(914)配合用于剥出线缆前端的线皮;所述首端二次对齐机构(10)包括二次对位支座(101)、二次对位感应座(102)、连接于二次对位支座(101)的二次对位伺服电机(103)、与二次对位伺服电机(103)的输出端连接的二次对位丝杆(104)、与二次对位丝杆(104)螺纹配合的二次对位螺母座(105)、与二次对位螺母座(105)固定连接的二次对位夹紧气缸(106)、连接于二次对位感应座(102)顶部的Y向二次对位滑轨(107)、通过第二对位滑块(108)与Y向二次对位滑轨(107)滑动连接的对位顶板(109)、与对位顶板(109)连接的第二对位感应片(1010)、连接于二次对位感应座(102)一侧的第二对位传感器(1011)、以及夹设于对位顶板(109)和二次对位感应座(102)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插入连接器机构(15)包括连接器振动上料盘(151)、首端驱动支座(152)、首端翻转夹持支座(153)、线缆Y向移动支座(154)、与连接器振动上料盘(151)连接的连接器上料轨道(155)、连接于首端驱动支座(152)顶部的连接器推动气缸(156)、与连接器推动气缸(156)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器插针(157)、与线缆Y向移动支座(154)的顶部连接的线缆Y向直线模组(158)、与线缆Y向直线模组(158)的输出端连接的线缆Y向夹紧气缸(159)、与首端翻转夹持支座(153)连接的连接器Z向直线模组(1510)、与连接器Z向直线模组(1510)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器翻转气缸座(1511)、与连接器翻转气缸座(1511)的顶部铰接的伸缩气缸(1512)、与连接器翻转气缸座(1511)的侧面连接的轴承座(1513)、与伸缩气缸(1512)的输出端铰接并与轴承座(1513)转动连接的翻转轴(1514)、以及与翻转轴(1514)连接的连接器翻转夹紧气缸(15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线掉头机构(18)包括拉动Y向直线模组(181)、顶壳连接架(182)、与拉动Y向直线模组(181)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器拉动夹紧气缸(183)、与顶壳连接架(182)连接的掉头旋转气缸(184)、以及与掉头旋转气缸(184)的输出端连接的线缆掉头夹紧气缸(18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线换爪机构(19)包括底部支撑架(191)、与底部支撑架(191)的一侧面连接的磁耦合无杆气缸(192)、与磁耦合无杆气缸(192)的输出端连接的气缸顶板(193)、以及连接于气缸顶板(193)顶部的短线夹紧气缸(19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对齐机构(20)包括尾端Y向直线模组(201)、与尾端Y向直线模组(201)的输出端连接的尾端对齐夹紧气缸(202)、以及与尾端对齐夹紧气缸(202)远离线缆的一侧面连接的尾端对齐顶板(20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89974.5U CN221126501U (zh) | 2023-11-15 | 2023-11-15 | 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89974.5U CN221126501U (zh) | 2023-11-15 | 2023-11-15 | 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26501U true CN221126501U (zh) | 2024-06-11 |
Family
ID=9134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89974.5U Active CN221126501U (zh) | 2023-11-15 | 2023-11-15 | 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26501U (zh) |
-
2023
- 2023-11-15 CN CN202323089974.5U patent/CN2211265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88591B (zh) | 一种双头打端插壳的线束自动组装机 | |
CN107978950B (zh) | 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 | |
CN106602387B (zh) | 一种线束连接器组装一体机 | |
CN102709782B (zh) |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 |
CN109994908A (zh) | 一种dc充电端子自动焊线机 | |
CN211700868U (zh) | 数据线自动组装线 | |
CN112828571B (zh) | 一种自动插线机 | |
CN110247282B (zh) | 全自动打端插壳沾锡机 | |
CN107681414B (zh) | 一种布线机用插端子装置 | |
CN112864985A (zh) | 一种电缆箱快速组装接线装置 | |
CN109742435A (zh) |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模组自动焊接装配工艺 | |
CN209896414U (zh) | 一种dc充电端子自动焊线机 | |
CN221126501U (zh) | 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 | |
CN117855989A (zh) | 光伏接线盒连接器全自动生产线 | |
CN212626489U (zh) | 一种胶芯插装装置及连接器组装设备 | |
CN117424047A (zh) | 一种线缆两端自动组装正负极连接器的装置 | |
CN210379710U (zh) | 一种线缆与连接器自动装配装置 | |
CN208489516U (zh) | 多芯线插头全自动组装机轨道 | |
CN113346314B (zh) | 一种自动裁线打端子装置 | |
CN212626488U (zh) | 一种连接器组装设备 | |
CN212518911U (zh) | 一种玻璃基板预处理装置 | |
CN113198952B (zh) | 一种动簧焊线机 | |
CN215143683U (zh) | 一种连接器端子快速弯折设备 | |
CN112260032B (zh) | 一种基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电子线束加工打端装置 | |
CN210092548U (zh) | 全自动打端插壳沾锡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