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2956U - 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22956U
CN221122956U CN202323144628.2U CN202323144628U CN221122956U CN 221122956 U CN221122956 U CN 221122956U CN 202323144628 U CN202323144628 U CN 202323144628U CN 221122956 U CN221122956 U CN 221122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ing unit
electrode
rod
vacuum si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446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庆坤
郭辉明
张仁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King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Kingtech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King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Kingtech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22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22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涉及加热温控技术领域。包括顶部加热单元和位于顶部加热单元下方的对称设置的左下加热单元和右下加热单元,所述顶部加热单元、左下加热单元以及右下加热单元均包括加热棒、用于固定加热棒的端部汇流排、以及电极棒组,所述电极棒组包含三根电极且分别与三相变压器连接,所述电极一端通过中部汇流排安装在加热棒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顶、左下、右下的发热结构构成,彼此之间不连接,采用电极对三区进行分开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加热效率,使得加热更加均匀,此外由于采用了三相变压器的连接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每个区域的温度,从而更好地控制加热的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温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真空烧结炉为了提高产能,需要加大炉内空间,但炉内空间加大,会导致炉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随着炉内空间加大,不同区域在升温过程中,由于热容、加热、保温等因素,不同区域的温差反会更大。另一方面,当炉内加入气氛之后,炉内的温度均匀性进一步变差,由于真空炉的发热体热传导主要是以辐射、对流的方式,但由于不同温度下(光的强度)辐射热传导效率不同,高温:烧结工艺,温度一般为≥2000℃,因此,温度分布均匀性是检测真空烧结炉性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炉内的前、后、上、下等各区温度偏差越小,处理物烧结后的尺寸和性能越好,良品率越高,生产成本越低。
现有专利CN215572200U公开了一种脱脂烧结一体炉发热体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机、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机、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均由导电柱和支撑架组成,所述支撑架上均设置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与对应的导电柱电性连接,所述加热棒的两端均设置有汇流排,且加热棒和汇流排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导电柱的一端均开设有插接孔。
现有专利CN208475959U公开一种实现四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所述真空烧结炉包括:密封箱、加热装置和隔热层;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隔热层和所述密封箱之间;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两个加热体单元,所述两个加热体单元分别环绕在密封箱轴线方向的侧面的前部和后部;所述两个加热体单元结构相同,每个所述加热体单元均包括加热棒、电极棒和连接片,每个所述加热体单元与两个三相变压器连接,用于为所述加热体单元对应的密封箱的待加热区域加热。
以上两个现有技术的方案中,均采用了上下独立工作的加热区间,此种类型的加热结构为连体结构,分区加热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采用顶、左下、右下的发热结构构成,彼此之间不连接,采用电极对三区进行分开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加热效率,使得加热更加均匀,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包括顶部加热单元和位于顶部加热单元下方的对称设置的左下加热单元和右下加热单元,所述顶部加热单元、左下加热单元以及右下加热单元均包括加热棒、用于固定加热棒的端部汇流排、以及电极棒组,所述电极棒组包含三根电极且分别与三相变压器连接,所述电极一端通过中部汇流排安装在加热棒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部加热单元为U型,所述左下加热单元和右下加热单元为L型,三者组合成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部加热单元、左下加热单元以及右下加热单元内的加热棒均有六个,且两两一组通过一中部汇流排与一根电极相连接,所述端部汇流排位于加热棒的两端,将六根加热棒相串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部汇流排与中部汇流排上均设有用于固定加热棒的通槽,所述加热棒插入所述通槽内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部汇流排为折线状,所述中部汇流排包括两种形态,其中一种是直板状,另一种是折线状,直板状的中部汇流排位于装置的上下左右四方,折线状的中部汇流排顶部加热单元的两角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顶、左下、右下的发热结构构成,彼此之间不连接,采用电极对三区进行分开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加热效率,使得加热更加均匀。同时,由于每个加热单元的独立设计,使得加热结构的安装和维修都更加方便。此外,由于采用了三相变压器的连接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每个区域的温度,从而更好地控制加热的过程。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部加热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左下加热单元与右下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顶部加热单元;2-左下加热单元;3-右下加热单元;4-加热棒;5-端部汇流排;6-电极;7-中部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包括顶部加热单元1、位于顶部加热单元1下方的对称设置的左下加热单元2和右下加热单元3,顶部加热单元1、左下加热单元2以及右下加热单元3均包括加热棒4、用于固定加热棒4的端部汇流排5、以及电极棒组,电极棒组包含三根电极6且分别与三相变压器连接,电极6一端通过中部汇流排7安装在加热棒4上。
本实施例中,具体操作的时候,先将石墨电极同时加热,待加热到设定温度时,由于热气上升,上部温度高,上部石墨电极温度设定降低
由于待加热物件可能摆放左右不均匀,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左下、右下的温度。本加热结构的特色在于顶部的加热单元、下方的左下加热单元和右下加热单元构成的加热结构。加热结构彼此独立,不相互连接,这样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加热效率,使得整个炉内的加热更加均匀。
顶部加热单元1,它的位置高高在上。它由加热棒4、用于固定加热棒4的端部汇流排5以及电极棒组构成。电极棒组非常独特,它包含三根电极6,且这三根电极分别与三相变压器连接,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加热效率。电极6的一端通过中部汇流排7安装在加热棒4上,这样的安装方式使得电极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加热。左下加热单元2和右下加热单元3,它们位于顶部加热单元1的正下方,且左右对称。它们的构造与顶部加热单元1相似,均由加热棒、端部汇流排和电极棒组构成。这样的设计使得左下区和右下区的温度可以分别控制,根据实际需要实现精准的加热。总的来说,这种顶、左下、右下的发热结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加热系统。每个加热单元独立工作,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这不仅提高了加热效率,而且使得整个炉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更好地满足各种复杂的加热需求。
如图1-4所示:顶部加热单元1为U型,左下加热单元2和右下加热单元3为L型,三者组合成矩形。
本实施例中,根据炉体的需要顶部加热单元1、左下加热单元2和右下加热单元3,三者组成了矩形,实际生产中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炉体需要采用其他的形状,比如说圆形。
如图1-4所示:顶部加热单元1、左下加热单元2以及右下加热单元3内的加热棒4均有六个,且两两一组通过一中部汇流排7与一根电极6相连接,端部汇流排5位于加热棒4的两端,将六根加热棒4相串联。端部汇流排5与中部汇流排7上均设有用于固定加热棒4的通槽,加热棒4插入通槽内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端部汇流排5为折线状,中部汇流排7包括两种形态,其中一种是直板状,另一种是折线状,直板状的中部汇流排7位于装置的上下左右四方,折线状的中部汇流排7顶部加热单元1的两角处。
本实施例中,顶部加热单元1、左下加热单元2以及右下加热单元3内的加热棒4均为六个,这些加热棒4两两一组,通过一个位于中心的汇流排7与一根电极6相连接。这个汇流排7起着将加热棒与电极6连接在一起的作用,使得电流可以顺畅地流通。端部汇流排5则位于加热棒4的两端,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六根加热棒4串联起来。这种设计使得电流可以逐个通过每个加热棒,确保了加热的均匀性。
端部汇流排5与中部汇流排7上都设有用于固定加热棒4的通槽。这些通槽的设计使得加热棒4可以稳固地插入其中,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这种固定方式不仅保证了加热棒的稳定性,也方便了设备的维护和更换。端部汇流排5的形状为折线状,这种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加热棒的布局。中部汇流排7则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直板状,另一种是折线状。直板状的中部汇流排7位于装置的上下左右四方,而折线状的中部汇流排7则位于顶部加热单元1的两角处,这种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加热棒的布局,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加热单元(1)、位于顶部加热单元(1)下方的对称设置的左下加热单元(2)和右下加热单元(3),所述顶部加热单元(1)、左下加热单元(2)以及右下加热单元(3)均包括加热棒(4)、用于固定加热棒(4)的端部汇流排(5)、以及电极棒组,所述电极棒组包含三根电极(6)且分别与三相变压器连接,所述电极(6)一端通过中部汇流排(7)安装在加热棒(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加热单元(1)为U型,所述左下加热单元(2)和右下加热单元(3)均为L型,三者组合成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加热单元(1)、左下加热单元(2)以及右下加热单元(3)内的加热棒(4)均有六个,且两两一组通过一中部汇流排(7)与一根电极(6)相连接,所述端部汇流排(5)位于加热棒(4)的两端,将六根加热棒(4)相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汇流排(5)与中部汇流排(7)上均设有用于固定加热棒(4)的通槽,所述加热棒(4)插入所述通槽内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汇流排(5)为折线状,所述中部汇流排(7)包括直板状和折线状两种形态,直板状的中部汇流排(7)位于装置的上下左右四方,折线状的中部汇流排(7)顶部加热单元(1)的两角处。
CN202323144628.2U 2023-11-22 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 Active CN221122956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22956U true CN221122956U (zh) 2024-06-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78455U (zh) 一种具有分区加热隔热的饼干电烤炉
JP3232568U (ja) 加熱体およびマルチ領域温度制御が可能な真空焼結炉
CN221122956U (zh) 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烧结炉的加热结构
CN201305648Y (zh) 一种石墨加热器
CN204257565U (zh) 万能式断路器抽屉座及其桥形触头
CN206580913U (zh) 一种多晶硅铸锭炉加热器
CN108253780A (zh) 一种实现四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CN206335211U (zh) 一种钎焊炉真空加热室
IE42762B1 (en) Electric furnace for melting glass
CN203474920U (zh) 一种铝电解槽并联预热装置
CN208201171U (zh) 多晶硅铸锭炉顶侧加热器
CN208475959U (zh) 一种实现四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CN212158107U (zh) 一种加热体及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炉
CN211128234U (zh) 一种真空炉发热体连接结构
CN205556443U (zh) 铂金通道及玻璃制造设备
CN108221048A (zh) 一种分层蛇形多晶硅铸锭炉石墨侧加热器
CN108330537B (zh) 一种密周期多晶硅铸锭炉侧加热器
CN113880399A (zh) 一种基于高电负荷窑炉结构玻璃液均化环流方法及装置
CN207819776U (zh) 一种分立式igbt三相阵列全桥模块
CN207929947U (zh) 一种金属棒料加热装置
CN220965206U (zh) 一种电磁薄板加热器
CN211626057U (zh) 辊道窑炉
WO2023024132A1 (zh) 一种新型炉门发热装置及其卧式烧结炉
CN214032751U (zh) 一种方硅芯铸锭炉的加热器结构
CN219961479U (zh) 一种户外储热防护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