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2714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22714U
CN221122714U CN202322948163.XU CN202322948163U CN221122714U CN 221122714 U CN221122714 U CN 221122714U CN 202322948163 U CN202322948163 U CN 202322948163U CN 221122714 U CN221122714 U CN 221122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compartment
refrigerating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481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阳
梁星
李兴伟
高之任
徐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22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22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形成有由下自上设置的冷冻间室、变温间室、冷藏间室,还包括设置于冷冻间室后侧的蒸发器室、与蒸发器室连通的风道、设置于风道内的变温风门、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冷藏间室包括冷藏区和变温区,风道包括与变温间室连通的变温风道和与冷藏间室连通的冷藏风道,变温风道内仅设置有前述变温风门,冷藏风道内仅设置有前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变温风门打开或者关闭变温间室与变温风道之间连通的通路,第一风门打开或者关闭冷藏区与冷藏风道之间连通的通路,第二风门打开或者关闭变温区与冷藏风道之间连通的通路。取消冷藏风道内的冷藏风门,降低成本及故障率。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全变温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带有全变温同时在冷藏间室内设置小变温区的单系统冰箱内,对于变温间室以及冷藏间室内冷藏区和变温区的温度控制通常需要多个风门,包括连通风道与变温间室的变温风门和连通风道与冷藏间室的冷藏风门,由于冷藏间室内设置有冷藏区和变温区,这两个区域需要分别控温,因此在冷藏风门的基础上还需要设置分别连通冷藏区和变温区的两个风门,多个风门叠加,故障率较高且成本较高,对于风门的控制逻辑也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变温间室和变温区,风道形成有变温风道和冷藏风道,取消冷藏风道内的冷藏风门,减少了风门个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个风门故障率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形成有由下自上设置的冷冻间室、变温间室、冷藏间室,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冻间室后侧的蒸发器室、与所述蒸发器室连通的风道、设置于所述风道内的变温风门、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冷藏间室包括冷藏区和变温区,所述风道包括与所述变温间室连通的变温风道和与所述冷藏间室连通的冷藏风道,所述变温风道内仅设置有前述变温风门,所述冷藏风道内仅设置有前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变温风门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变温间室与所述变温风道之间连通的通路,所述第一风门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冷藏区与所述冷藏风道之间连通的通路,所述第二风门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变温区与所述冷藏风道之间连通的通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形成有所述风道的风道外壳,所述风道外壳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之间的第一风道外壳、设置于所述变温间室后侧的第二风道外壳、设置于所述变温间室和冷藏间室之间的第三风道外壳,所述风道前侧的所述第二风道外壳厚度为10~1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风道外壳前侧设置有装饰前盖,所述装饰前盖与所述第二风道外壳之间设置有加热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风道外壳形成有所述变温风道和所述冷藏风道,所述变温风门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外壳形成的变温风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风道外壳形成有所述冷藏风道,所述冷藏风道包括第一冷藏风道和第二冷藏风道,所述第一风门设置于第一冷藏风道内,所述第二风门设置于第二冷藏风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内的风机蜗壳和设置于所述风机蜗壳内的蒸发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蜗壳包括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风道底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冻间室与所述蒸发器室之间通过一盖板间隔,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冷冻出风口,所述盖板底部与所述冷冻间室底部间隔设置形成冷冻回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蜗壳固定于所述盖板,且所述风机蜗壳底部设置有向前端延伸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相对于所述盖板底板向前凸伸,导风部向前延伸的形状与所述冷冻间室后侧的底部相配合,所述导风部底部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风条,将所述冷冻间室内的空气向所述蒸发器室导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门由驱动机构控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由同一个驱动机构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冷冻间室、冷藏间室和变温间室,且冷藏间室还分为变温区和冷藏区,冷冻间室后侧的蒸发器室内形成的冷空气经由风道吹向各个间室,风门包括设置于变温风道内的变温风门,未在冷藏风道内设置冷藏风门,而是直接设置分别连通冷藏区和变温区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减少了一个风门,降低成本和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各内胆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各内胆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剖视示意图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各内胆的侧视图。
图8是图5中沿D-D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8中E处放大图。
1、冷冻内胆;11、冷冻间室;2、变温内胆;21、变温间室;3、冷藏内胆;31、冷藏间室;311、冷藏区;312、变温区;4、蒸发器室;5、风道;51、冷藏风道;511、第一冷藏风道;512、第二冷藏风道;52、变温风道;6、变温风门;7、风道外壳;71、第一风道外壳;72、第二风道外壳;721、装饰前盖;722、加热丝;73、第三风道外壳;8、盖板;81、冷冻出风口;9、风机组件;91、风机蜗壳;911、蜗壳进风口;912、蜗壳出风口;913、导风部;914、导风条;92、蒸发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文使用的例如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风门可以被称为第二风门,并且类似地第二风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风门,这并不背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如图1所示,形成有由下自上设置的冷冻间室11、变温间室21、冷藏间室31,还包括设置于冷冻间室11后侧的蒸发器室4、与蒸发器室4连通的风道5、设置于所述风道5内的变温风门6、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冷藏间室31包括冷藏区311和变温区312,风道5包括与变温间室21连通的变温风道52和与冷藏间室31连通的冷藏风道51,变温风道52内仅设置有前述变温风门6、冷藏风道51内仅设置有前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变温风门6打开或者关闭变温间室21与变温风道52之间连通的通路,第一风门打开或者关闭冷藏区311与冷藏风道51之间连通的通路,第二风门打开或者关闭变温区312与冷藏风道51之间连通的通路。
图1中为方便观察将制冷设备的外壳去除,保留形成有冷藏间室31、变温间室21和冷冻间室11的冷藏内胆3、变温内胆2和冷冻内胆1,其中,如图2中冷藏内胆3底部方形框即为前述冷藏间室31的变温区312,变温区312上方为冷藏区311,通常变温区312设置有变温抽屉,本实施例中将变温抽屉取消。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还包括形成前述风道5的风道外壳7,风道外壳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风道外壳71、第二风道外壳72和第三风道外壳73,第一风道外壳71设置于冷冻内胆1与变温内胆2之间,且底部与蒸发器室4顶部连接,第二风道外壳72设置于变温间室21后端,第三风道外壳73设置于变温内胆2和冷藏内胆3之间。
其中,如图8、9所示,形成于第一风道外壳71的风道5底部与蒸发器室4连通后,向上开始一分为二形成前述的冷藏风道51和变温风道52;第二风道外壳72形成有前述冷藏风道51和变温风道52,变温风门6设置于第二风道外壳72中的变温风道52内;第三风道外壳73仅形成有冷藏风道51,且冷藏风道51一分为二设置为第一冷藏风道511和第二冷藏风道512,第一风门设置于第一冷藏风道511内,第二风门设置于第二冷藏风道512内。如图9所示,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被第三风道外壳73遮挡,未示出。
前述各风门由驱动机构控制打开或者关闭,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由同一个驱动机构控制。
风道外壳7由隔热材料制成,优选为泡沫,其中,第一风道外壳71和第三风道外壳73设置于两个内胆之间,被发泡材料填充,第二风道外壳72设置于变温间室21后侧,且第二风道外壳72后侧紧贴变温间室21后壁,前侧设置有装饰前盖721,以将隔热材料质的风道外壳7遮挡,保证良好的外观。
为使变温间室21内的进深增加,本实施例中将第二风道外壳72前端的隔热材料减薄,使得第二风道外壳72前端相较于后端更薄,第二风道外壳72的前端厚度优选为10-14mm,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风道外壳72前端的厚度不一定为均匀厚度,由于变温间室21内通常设置抽屉,第二风道外壳72前端的厚度可根据变温间室21内设置的抽屉后侧形状适应性设置。
为避免减薄第二风道外壳72前端的隔热材料导致风道外壳7外侧形成凝露,本实施例在装饰前盖721后侧,即,装饰前盖721与第二风道外壳72之间设置有加热丝722,加热使凝露蒸发。
进一步的,如图5、6所示,蒸发器室4与冷冻间室11之间通过一盖板8间隔,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还包括风机组件9,风机组件9包括设置于蒸发器室4并固定于盖板8后侧的风机蜗壳91和设置于风机蜗壳91内的蒸发风机92,风机蜗壳91包括蜗壳进风口911和蜗壳出风口912,蜗壳进风口911朝向后,蜗壳出风口912朝向上,且与风道5底部连通。在蒸发风机92的作用下,蒸发器室4内的冷空气从蜗壳进风口911进入蜗壳后,从蜗壳出风口912流出至风道5内,再流向变温间室21和/或冷藏间室31。
进一步的,盖板8在风机蜗壳91的范围内设置有多个冷冻出风口81,蒸发间室内的冷空气除了从蜗壳出风口912流入风道5内之外,还能通过设置于风机蜗壳91前侧的盖板8上开设的冷冻出风口81流入冷冻间室11,实现制冷。
进一步的,盖板8底部与冷冻间室11底部间隔设置,使冷冻间室11内空气可以从盖板8底部与冷冻间室11底部回风。风机蜗壳91底部设置有向前端延伸的导风部913,导风部913相对于盖板8底部向前凸伸,且向前延伸的形状与冷冻间室11后侧的底部相配合,导风部913底部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风条914,在蒸发风机92的作用下,冷冻间室11内的空气在导风条914的导向下,优序地将冷冻间室11内的空气导向蒸发器室4。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形成有由下自上设置的冷冻间室、变温间室、冷藏间室,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冻间室后侧的蒸发器室、与所述蒸发器室连通的风道、设置于所述风道内的变温风门、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冷藏间室包括冷藏区和变温区,所述风道包括与所述变温间室连通的变温风道和与所述冷藏间室连通的冷藏风道,所述变温风道内仅设置有前述变温风门,所述冷藏风道内仅设置有前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变温风门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变温间室与所述变温风道之间连通的通路,所述第一风门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冷藏区与所述冷藏风道之间连通的通路,所述第二风门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变温区与所述冷藏风道之间连通的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有所述风道的风道外壳,所述风道外壳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之间的第一风道外壳、设置于所述变温间室后侧的第二风道外壳、设置于所述变温间室和冷藏间室之间的第三风道外壳,所述风道前侧的所述第二风道外壳厚度为10~14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外壳前侧设置有装饰前盖,所述装饰前盖与所述第二风道外壳之间设置有加热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外壳形成有所述变温风道和所述冷藏风道,所述变温风门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外壳形成的变温风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道外壳形成有所述冷藏风道,所述冷藏风道包括第一冷藏风道和第二冷藏风道,所述第一风门设置于第一冷藏风道内,所述第二风门设置于第二冷藏风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内的风机蜗壳和设置于所述风机蜗壳内的蒸发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蜗壳包括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风道底部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间室与所述蒸发器室之间通过一盖板间隔,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冷冻出风口,所述盖板底部与所述冷冻间室底部间隔设置形成冷冻回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蜗壳固定于所述盖板,且所述风机蜗壳底部设置有向前端延伸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相对于所述盖板底板向前凸伸,导风部向前延伸的形状与所述冷冻间室后侧的底部相配合,所述导风部底部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风条,将所述冷冻间室内的空气向所述蒸发器室导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由驱动机构控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由同一个驱动机构控制。
CN202322948163.XU 2023-11-01 制冷设备 Active CN221122714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22714U true CN221122714U (zh) 2024-06-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42070B1 (en) Refrigerator
US7665320B2 (en) Damper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a refrigeration device
US8429926B2 (en) Ice storage bin and icemaker apparatus for refrigerator
US5816060A (en) Air flow control in a side-by-side refrigerator
CN109696009B (zh) 冷藏送风总成以及冰箱
CN108426408B (zh) 制冷装置
CN109696010B (zh) 冷藏送风总成以及对开门冰箱
CN111609606B (zh) 一种具有双送风风机的冰箱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US20100139307A1 (en) Refrigerator with an improved air handler for quickly chilling a bin
CN221122714U (zh) 制冷设备
EP3482145B1 (en)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comprising a refrigerated compartment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CN210141733U (zh) 第一蒸发器位于冷冻内胆顶壁与冷冻室之间的冰箱
US7216493B2 (en) Refrigerator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217876649U (zh) 冰箱
CN214406626U (zh) 一种冰箱
KR101156137B1 (ko) 양문형 냉장고의 야채실 온도 독립제어장치
EP4006461B1 (en) Refrigerator
JP4281003B2 (ja) 冷蔵庫
JP2017215117A (ja) 冷蔵庫
JP2017215119A (ja) 冷蔵庫
CN113357868B (zh) 用于冰箱的制冷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13446778A (zh) 冰箱
CN215176293U (zh) 冰箱
CN214701397U (zh) 冰箱
JP2006250465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