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2540U - 电加热装置及暖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加热装置及暖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22540U
CN221122540U CN202323017976.3U CN202323017976U CN221122540U CN 221122540 U CN221122540 U CN 221122540U CN 202323017976 U CN202323017976 U CN 202323017976U CN 221122540 U CN221122540 U CN 221122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emperature
shell
cavity
temperatur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179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梓健
陈柯壁
赵浩伟
李宏伟
赵增毅
罗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179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22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22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22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加热装置及具备该电加热装置的暖通系统,其中,电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加热元件以及温控件,壳体内部形成有相隔离的加热腔和容置腔,加热元件设于加热腔内,温控件包括温控器和感温管,温控器位于容置腔内,至少部分感温管位于加热腔内,至少另一部分所述感温管位于容置腔内并与温控器连接。通过将温控件与电加热设备的壳体连接为一体,温控件结构布置难度小、装配难度低;同时温控器位于壳体形成的容置腔内与外界隔离,避免冷媒泄露与温控器产生的电火花接触产生爆炸,提高电加热装置及暖通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加热装置及暖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暖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装置及具备该电加热装置的暖通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加热被广泛应用于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等暖通领域,起到补充流体热量、提高制热效果的作用。电加热可单独使用对气、液等流体进行加热,还可应用于空调、多联机、热泵、热水器、泳池机等设备的暖通系统中作为辅助电加热使用。为了保证用水的安全性,防止在温度控制失效时电加热对其加热腔内的水持续加热,进而造成电加热加热过度或其壳体因压力过大爆裂等问题,电加热一般配置有温控件。
相关技术中,电加热与温控件之间存在结构布置难度大、装配难度高的问题,当使用可燃冷媒的暖通系统发生冷媒泄漏时,温控件还存在爆炸风险,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装置及具备该电加热装置的暖通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温控件安装结构布置难度大、存在爆炸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加热元件以及温控件,壳体内部形成有相隔离的加热腔和容置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温控件包括温控器和感温管,所述温控器位于所述容置腔内,至少部分所述感温管位于所述加热腔内,至少另一部分所述感温管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温控器连接。通过将温控件与电加热设备的壳体连接为一体,温控件结构布置难度小、装配难度低;同时温控器位于壳体形成的容置腔内与外界隔离,避免冷媒泄露与温控件产生的电火花接触产生爆炸。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加热壳和保护盒,所述加热壳内形成所述加热腔,所述保护盒内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保护盒为密封结构。如此在保证容置腔的密封性的前提下便于保护盒的拆装。
优选地,所述保护盒罩盖于所述加热壳且与加热壳的外表面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如此可形成密封的容置腔。
优选地,所述保护盒上设有线孔,所述温控器通过导线穿设于所述线孔从而与外部电控盒电连接。如此可保证在导线穿过保护盒时的封闭性,防止冷媒进入到容置腔内。
优选地,所述加热壳设有接线端头,至少部分所述接线端头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接线端头电连接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加热元件。如此将接线端头与导线的接点位置设计位于容置腔内,避免冷媒泄露时接线端头与导线的连接处产生电火花引燃冷媒。
优选地,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导热套管,所述导热套管具有与所述加热壳连接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端,所述感温管的部分由所述开口端延伸至所述导热套管内。如此,感温管可以仅依靠导热套管的限定即可大体保持竖直,感温管稳定性好,同时保证了加热壳的密封性。
优选地,所述感温管位于所述导热套管内的部分形成有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相较于所述进水口更靠近所述出水口设置。如此便于感温探头对较高温度的出水口处的水温进行感测,避免温控件工作产生滞后性。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装置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加热元件为PTC加热片、金属加热管和PI加热膜的其中之一;所述感温管为不锈钢管、铜管和钛管的其中之一;所述加热壳为不锈钢加热壳;所述保护盒为铝合金保护盒、不锈钢保护盒和工程塑料保护盒的其中之一。
优选地,所述温控件设有两个,包括第一温控件和第二温控件,所述第一温控件和所述第二温控件串联设置;所述第一温控件包括第一温控器和第一感温管,所述第一温控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加热腔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第一感温管内的介质驱动所述第一温控器断开电源连接;当所述加热腔内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第一感温管内的介质驱动所述第一温控器恢复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温控件包括第二温控器和第二感温管,所述第二温控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加热腔内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第二感温管内的介质驱动所述第二温控器断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常态下仅通过第一温控件即可保证用水的安全性,第二温控器用于当第一温控器故障时提供进一步保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暖通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加热装置及暖通系统,通过在壳体内设置与加热腔相隔离的容置腔,温控器设于容置腔内,使得温控件与壳体连接为一体,温控件结构布置难度小、装配难度低;同时温控器位于壳体形成的容置腔内与外界隔离,避免暖通系统发生冷媒泄露时冷媒与温控件产生的电火花接触产生爆炸,进一步提高电加热装置及暖通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暖通系统的系统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加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加热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电加热装置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电加热装置;10-壳体;11-加热壳;111-加热腔;112-进水口;113-出水口;114-排气口;115-导热套管;1151-开口端;12-保护盒;121-容置腔;122-线孔;20-加热元件;21-接线端头;30-温控件;31-温控器;32-感温管;321-毛细管部分;322-感温探头;30A-第一温控件;31A-第一温控器;32A-第一感温管;30B-第二温控件;31B-第二温控器;32B-第二感温管;210-电控盒;220-冷媒管;230-热交换器;240-水泵;250-储能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加热装置100及暖通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暖通系统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空调、多联机、热泵、热水器、泳池机等设备。以加热介质为冷媒、加热对象为水的暖通设备为例,该暖通设备的暖通系统可以包括设于室内的用于对水加热的室内机以及可设于室外且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的室外机。图1为该暖通设备的暖通系统的系统局部示意图,请参阅图1,室内机可以包括水循环流路以及冷媒管220,冷媒管220内流通有冷媒,冷媒优选为R32、R290等新型可燃冷媒,具有导热系数高、蒸发潜热大、流动性好、输送压力低等优点。室内机通过将冷媒管220中的冷媒与水循环流路中的水进行换热,从而对水进行加热以输出设定温度的水。
具体地,室内机还可以包括热交换器230、水泵240、电加热装置100以及储能水箱250等部件,热交换器230、电加热装置100、储能水箱250以及水泵240之间通过水管连接以形成水循环流路。其中,热交换器230具有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其中一组相互连通的进口和出口之间供冷媒管220通过,另一组相互连通的进口和出口之间供水介质通过,水介质流经热交换器230时,热交换器230内的冷媒管220与水接触,冷媒管220内的冷媒散热,以对热交换器230中的水进行加热升温。水泵240提供水循环流动的动力。电加热装置100可设于热交换器230与储能水箱250之间,即经热交换器230加热后的水在电加热装置100内二次加热且通过水管进入储能水箱250,电加热装置100对于低温环境下热交换器230的供热起到辅助作用,从而使得储能水箱250的水温在电加热装置100的作用下得以提高,实现较好的采暖效果,提高了机组的能效。储能水箱250用于将设定温度的水储存或输送进入外部装置,外部装置可以是地板采暖管道或用户生活用水管等,进而实现用户的采暖需求。
室外机可以包括蒸发器、压缩机、膨胀阀等部件,蒸发器、压缩机、热交换器230、膨胀阀通过冷媒管220依次循环连接。暖通设备工作时,蒸发器中的冷媒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冷媒由低温低压的气体变成高温低压的气体;接着通过压缩机对该高温气体进行压缩,使得冷媒形成高温高压的液体;该高温高压液体通过热交换器230与水循环流路中的水进行换热,使得水循环流路内的水温度升高,且冷媒变成了低温高压的液体;低温高压的液体通过膨胀阀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进而再次循环流向蒸发器,如此完成冷媒的循环过程。
另外,室内机还包括机身和电控盒210。热交换器230、电加热装置100、储能水箱250、水管等部件可以设于机身内,机身放置于室内,使得水循环流路具有一定的御寒功能,保证水管内的水具有较好的流通效果。电控盒210同样设于室内机的机身内,电控盒210内集成设有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用于对室内机的各电器元件进行供电及工作控制,同时便于对电控盒210内的线路、电路板及控制元件进行集中设置及维护。机身上还可以设有与电控盒210电连接的控制面板,便于用户在室内通过操作控制面板对室内机进行参数设置和工作模式控制。
在本申请的创造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电加热应用于暖通系统中时,温控件常与暖通系统的电控盒连接。以机械式温控件为例,机械式温控件包括温控器和感温管,温控器一般设于暖通系统的电控盒中,便于电路整体的集成化连接与控制,感温管一端插设于电辅热的加热腔内,另一端插设于电控盒内与温控器连接。因电控盒与电加热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感温管为硬质金属管,使得电控盒需预留足够大的开口供感温管以不同角度插入以降低装配难度,且电控盒密封难度极高。如此,感温管一端插入电加热的壳体内、另一端插入电控盒内的结构布置难度大、装配难度高,且在冷媒泄露时温控件存在一定的爆炸风险。本申请提供的电加热装置100及具备该电加热装置100的暖通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温控件安装结构布置难度大、存在爆炸风险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加热装置100包括壳体10、加热元件20以及温控件30。
具体地,壳体10内部形成有相隔离的加热腔111和容置腔121,加热腔111用于容纳水,容置腔121用于对温控件30提供保护。加热元件20设于加热腔111内,用于对加热腔111内的水进行加热以供使用。壳体10上设与加热腔111连通的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3,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3分别提供水进出加热腔111的通道。水经进水口112进入加热腔111内且在加热腔111内流动的过程中被加热元件20加热升温,最后经出水口113流出。
温控件30包括温控器31和感温管32,温控器31位于容置腔121内,至少部分感温管32位于加热腔111内,至少另一部分感温管32位于容置腔121内并与温控器31连接。温控件30优选为机械式温控件,用于提供物理式的断电手段,相较于电控或传感器控制等手段,稳定性更高,可靠性更强。其中,温控器31用于切断加热元件20的电源电路,感温管32部分延伸至加热腔111内以对加热腔111内的水温进行感测,感温管32内填充有感温介质,随着加热腔111内水温的上升,感温管32内的介质压力发生变化,当超出一定值时,触发温控器31内部的机械结构断开,从而切断电加热装置100的电源电路,避免由于水温过高使得水大量蒸发从而造成壳体10因压力过大爆裂或者加热元件20持续加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提高了电加热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温控器31位于容置腔121内,可将温控器31与外界隔离,使得温控器31与导线的连接点可能产生的电火花在容置腔121内产生,当暖通系统发生冷媒泄漏时,冷媒与电火花无接触,进而避免电火花引爆可燃冷媒,进一步提高电加热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电加热装置100可单独使用,以对流体加热,温控件30大幅提高了电加热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通过在壳体10内部形成有相隔离的加热腔111和容置腔121,温控器31设于容置腔121内,使得温控件30与壳体10连接为一体,温控件30结构布置难度小、装配难度低。电加热装置100还可应用于暖通系统作辅助加热使用,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温控器31设于外部电控盒210中,感温管32一端插入加热腔111内、另一端插入电控盒210内的结构形式,可以推导地,电控盒210无需设置供感温管32插入的开口,使得电控盒210可设置为密封结构。在暖通系统的各部件通电时,电控盒210内各元件接线端子产生的电火花被电控盒210隔离,在电加热装置100通电时,温控器31的接线端子产生的电火花被壳体10隔离,进而使得暖通系统发生冷媒泄漏时,冷媒与电火花无接触,避免电火花引爆可燃冷媒,提高电加热装置100及具有该电加热装置100的暖通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包括相连接的加热壳11和保护盒12,加热壳11内形成上述加热腔111,保护盒12内形成上述容置腔121,保护盒12为密封结构,起到隔绝冷媒的效果。保护盒12与加热壳1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焊接、卡接等方式连接,优选为螺栓连接,便于对保护盒12拆卸以对容置腔121内的温控器31进行检修或更换。通过将保护盒12固定于加热壳11上,使得位于容置腔121内的温控器31与加热壳11的安装位置邻近,连接于温控器31的感温管32的绝大部分可延伸至加热腔111,可以更准确地反应加热腔111内的水温情况,进而根据水温情况控制温控器31的通断。
优选地,加热壳11的材料为铁或铁合金,更优选为不锈钢加热壳11,其成本低、强度高,且不容易锈蚀。
优选地,保护盒12的材质可以是不锈钢、工程塑料等防火防爆型材质,更优选为铝合金材质保护盒12,具有强度高、密度低、硬度好、塑性好等优点,防爆性能更佳。
优选地,加热元件20可以是PTC加热片、金属加热管、PI加热膜或其他类型加热元件20,更优选为PTC材料的加热片或加热管,其具有较大的正温度系数,可提高电加热装置100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暖通系统的制暖效率。加热元件20在加热腔111内的数量及布置形式不作限制,其选用为加热片时,可以贴设于加热壳11的内侧壁;当其选用为加热管时,可以在加热腔111内呈直管或曲管分布式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壳11可以为封闭的筒状结构,加热壳11内形成中空的加热腔111,筒状结构的截面可以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等,本申请不作限制。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3可以设于加热壳11的侧面或两端,优选为上下分布于加热壳11的侧面,且进水口112位于出水口113的下方,便于通过位于上方的出水口113的出水情况判断加热腔111内的水位高度。例如当出水口113有水流出则说明加热腔111内水量符合浸没加热元件20的要求,此时加热元件20可通电对水进行加热,进而避免加热元件20局部或整体干烧损坏。
保护盒12可以连接于加热壳11的任意位置,如对筒状结构的加热壳11而言,保护盒12可以设于加热壳11的侧面或两端。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盒12可以是罩盖式结构,例如为一侧敞口设置的类矩形盒体,保护盒12罩盖于加热壳11的端部且与加热壳11的外表面围合形成容置腔121,温控器31可通过螺接、粘接、卡接等方式与加热壳11固定连接或与保护盒12的侧壁固定连接,以对温控器31固定,防止温控器31晃动影响其与感温管32的连接稳定性。或者,保护盒12呈敞口设置的一侧可被设置为与加热壳11的弧形侧面相贴合,保护盒12罩盖于加热壳11侧面的局部位置且与加热壳11的外表面围合形成容置腔121。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盒12还可以为全封闭的盒体结构,保护盒12内形成前述容置腔121,保护盒12的一个外侧面与加热壳11的侧面或两端固定连接。温控器31可通过螺接、粘接、卡接等方式与保护盒12内壁固定连接,同样可达到容置腔121与外界的隔离效果。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加热壳11为筒状结构,加热元件20选用为加热管且固设于加热壳11的底端内壁,便于加热管在加热腔111内沿加热壳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以对加热腔111内的水充分加热,同时使得水在加热腔111内可完全浸没加热管,减小加热管发生干烧的概率。
所示实施例中,保护盒12为顶端呈敞口设置的类柱形盒体,保护盒12通过螺栓密封连接于加热壳11的底端,该位置设置便于温控器31与加热元件20的电连接。
所示实施例中,温控器31通过螺栓与保护盒12连接,感温管32穿过加热壳11底端且部分延伸至加热腔111内,如此,感温管32在加热腔111内自下向上延伸设置,使得水进入加热腔111内在重力作用下积聚于加热腔111底部且可立即与感温管32接触,避免出现因水量较少导致感温管32无法对水温进行监测的情况。
所示实施例中,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3均设于加热壳11的侧面且进水口112位于出水口113的下方,优选地,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3均设有管接头,两个管接头分别与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3连通且固设于加热壳11上,便于电加热装置100通过水管与暖通系统的其他部件连接。
所示实施例中,加热壳11的顶端开设有排气口114,排气口114用于外接一排气阀,因加热腔111内的水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水蒸汽,过多的水蒸汽会增加加热壳11内的气压,一方面会影响加热壳11的正常进出水,另一方面会导致加热腔111内的液位下降,通过设置排气口114且外接排气阀,当加热壳11内的水蒸气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排气阀开启,水蒸汽在排气阀处从加热壳11内泄漏出去,减小水蒸气在加热壳11内的占用空间,使得加热壳11内的水可以达到符合要求的液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仅以图示的一较佳实施例作示例,在前述各实施例的指导下,各个元件在互不干涉的前提下,加热元件20、保护盒12、进气口以及排气口114还可设于加热壳11的其他位置,加热壳11、保护盒12及加热元件20还可以选用为其他结构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100可应用于暖通系统中,加热元件20的供电及功率大小均需通过暖通系统的电控盒210进行控制,同时为实现温控器31对加热元件20供电线路的断开或连接功能,温控器31及加热元件20串联于同一电路且二者均与电控盒210电连接。具体地,加热元件20可通过导线(图中未示出)与温控器31电连接,温控器31可通过导线(图中未示出)与电控盒210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维持容置腔121的密封,在温控器31与电控盒210的电连接结构上,保护盒12上设有线孔122,温控器31通过导线穿设于线孔122从而与暖通系统中的电控盒210电连接。如此可保证在导线穿过保护盒12时的封闭性,防止冷媒进入到容置腔12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避免加热元件20与导线的连接处产生的电火花暴露于外界,在加热元件20与温控器31的电连接结构上,加热壳11设有接线端头21,至少部分接线端头21延伸至容置腔121内,接线端头21电连接温控器31和加热元件20。具体地,接线端头21可固设于加热壳11的侧壁,其一端与加热元件20电连接,例如插接或焊接连接,另一端穿过加热壳11延伸至容置腔121内与温控器31电连接,例如通过导线连接,进而实现加热元件20与温控件31的导通。接线端头21可通过镶嵌、粘接等方式与加热壳11固定,一方面将加热元件20固定于加热壳11内,另一方面提供加热元件20电连接的接点位置。通过将接线端头21与导线的接点位置设计位于容置腔121内,使得接线端头21与温控器31位置临近,便于导线的布设及连接,且容置腔121与外界隔离,避免冷媒泄露时接线端头21与导线的连接处产生电火花引燃冷媒。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腔111内设有导热套管115,导热套管115具有与加热壳11连接且与容置腔121连通的开口端1151,感温管32的部分由开口端1151延伸至导热套管115内。导热套管115的直径可设置为稍大于感温管32的直径,以使感温管32能够顺利插入的同时不至于倾斜过大,此时,感温管32可以仅依靠导热套管115的限定即可大体保持竖直,无需其他固定结构。
导热套管115优选为导热系数高的金属材质,导热套管115与加热壳11连接的一端为开口端1151,开口端1151可通过焊接与加热壳11连接固定,导热套管115的另一端为封闭端,使得加热腔111内的水无法进入导热套管115内,相较于在加热壳11上打孔直接伸入感温管32的方案,避免加热腔111内的水蒸气通过感温管32与孔间的缝隙进入容置腔121内进而对温控器31产生破坏,同时保持了加热壳11的密封性。当加热腔111内的水温上升时,导热套管115及其内部空气可被迅速加热至接近甚至达到加热腔111内水的温度,感温管32可对水温进行较为准确地感测,避免温控器31的工作产生滞后性。
进一步地,感温管32位于导热套管115内的部分形成有感温探头322,感温探头322相较于进水口112更靠近出水口113设置。感温管32包括毛细管部分321与感温探头322,毛细管部分321两端分别连接感温探头322和温控器31,感温探头322内部容腔较大,流体介质较多,外界温度变化时流体介质的热胀冷缩变化更明显,毛细管部分321截面较小,在流体介质发生热胀冷缩变化时对温控器31内部的顶杆推动更灵敏,实现感温管32为水温的精准感测。水在加热腔111内自进水口112向出水口113流动且逐渐升温,位于进水口112附近的水温较低,位于出水口113附近的水温较高,通过将感温探头322更靠近出水口113设置,便于对较高温度的出水口113处的水温进行感测,以对水温过高的情况及时判断且触发温控器31断开,避免温控件30工作产生滞后性延误断电时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优选地,温控件30为气体感温式温控件30,感温管32内填充有感温气体,随着温度的上升,感温管32内的气压变化可触发温控器31内部的机械结构断开。感温管32的材质可以是不锈钢、铜和钛等导热系数高的金属材质,优选为铜管,具有导热性良好、耐腐蚀性强的特点,可提高感温管32使用寿命,降低其维修、更换的频率和成本。
请进一步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控件30可以设有两个,包括第一温控件30A和第二温控件30B,第一温控件30A和第二温控件30B串联设置,第一温控件30A包括第一温控器31A和第一感温管32A,第二温控件30B包括第二温控器31B和第二感温管32B。其中,第一温控件30A被配置为:当加热腔111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第一感温管32A内的介质驱动第一温控器31A断开电源连接;当加热腔111内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第一感温管32A内的介质驱动第一温控器31A恢复电源连接;第二温控件30B被配置为:当加热腔111内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第二感温管32B内的介质驱动第二温控器31B断开电源连接;第一预设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
第一温控件30A和第二温控件30B串联,二者均可将电加热装置100的电源电路断开,常态下仅通过第一温控件30A即可保证用水的安全性,当加热腔111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第一温控器31A断开,当加热腔111内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第一温控器31A恢复闭合。当第一温控器31A发生粘连或损坏无法断开电路时,第二温控件30B可提供进一步保障,加热腔111内的水持续加热至超过第一预设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第二温控器31B断开,第二温控器31B内未设有可恢复闭合的弹性元件,即加热腔111内的水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第二温控器31B仍处于断开状态,此时需手动恢复第二温控器31B的线路连接,防止加热元件20再启动造成安全隐患。温控件30的预设温度可根据感温管32内的流体介质在不同温度下对温控器31内部的顶杆的推动距离对应设计,第二预设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温度范围优选为5-10℃,防止电加热装置100加热过度的同时避免第二温控件30B产生误判。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暖通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加热装置100,由于本暖通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暖通系统通过设置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电加热装置100,其内部电控盒210无需设置供感温管32插入的开口,使得电控盒210可设置为密封结构,避免冷媒泄漏时进入电控盒210内爆炸,提高暖通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内部形成有相隔离的加热腔(111)和容置腔(121),所述壳体(10)上设有与所述加热腔(111)连通的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3);
加热元件(20),设于所述加热腔(111)内;以及
温控件(30),包括温控器(31)和感温管(32),所述温控器(31)位于所述容置腔(121)内,至少部分所述感温管(32)位于所述加热腔(111)内,至少另一部分所述感温管(32)位于所述容置腔(121)内并与所述温控器(3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相连接的加热壳(11)和保护盒(12),所述加热壳(11)内形成所述加热腔(111),所述保护盒(12)内形成所述容置腔(121),所述保护盒(12)为密封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12)罩盖于所述加热壳(11)且与所述加热壳(11)的外表面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12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12)上设有线孔(122),所述温控器(31)通过导线穿设于所述线孔(122)从而与外部电控盒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壳(11)设有接线端头(21),至少部分所述接线端头(21)延伸至所述容置腔(121)内,所述接线端头(21)电连接所述温控器(31)和所述加热元件(2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111)内设有导热套管(115),所述导热套管(115)具有与所述加热壳(11)连接且与所述容置腔(121)连通的开口端(1151),所述感温管(32)的部分由所述开口端(1151)延伸至所述导热套管(115)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管(32)位于所述导热套管(115)内的部分形成有感温探头(322),所述感温探头(322)相较于所述进水口(112)更靠近所述出水口(113)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加热元件(20)为PTC加热片、金属加热管和PI加热膜的其中之一;
所述感温管(32)为不锈钢管、铜管和钛管的其中之一;
所述加热壳(11)为不锈钢加热壳;
所述保护盒(12)为铝合金保护盒、不锈钢保护盒和工程塑料保护盒的其中之一。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件(30)设有两个,包括第一温控件(30A)和第二温控件(30B),所述第一温控件(30A)和所述第二温控件(30B)串联设置;
所述第一温控件(30A)包括第一温控器(31A)和第一感温管(32A),所述第一温控件(30A)被配置为:当所述加热腔(111)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第一感温管(32A)内的介质驱动所述第一温控器(31A)断开电源连接;当所述加热腔(111)内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第一感温管(32A)内的介质驱动所述第一温控器(31A)恢复电源连接;
所述第二温控件(30B)包括第二温控器(31B)和第二感温管(32B),所述第二温控件(30B)被配置为:当所述加热腔(111)内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第二感温管(32B)内的介质驱动所述第二温控器(31B)断开电源连接;
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10.一种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CN202323017976.3U 2023-11-06 2023-11-06 电加热装置及暖通系统 Active CN221122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17976.3U CN221122540U (zh) 2023-11-06 2023-11-06 电加热装置及暖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17976.3U CN221122540U (zh) 2023-11-06 2023-11-06 电加热装置及暖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22540U true CN221122540U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4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17976.3U Active CN221122540U (zh) 2023-11-06 2023-11-06 电加热装置及暖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22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7858B2 (en) Compact boiler with tankless heater for providing heat and domestic hot wa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201531963U (zh) 空调热水一体机
CN103900251A (zh) 即热式热水器
US20080236561A1 (en) Combination gas-fired furnace and gas-powered electrical generator
CN103900247A (zh) 即热式热水器
CN221122540U (zh) 电加热装置及暖通系统
CN103900248A (zh) 即热式热水器
CN108332271A (zh) 一种热管式蓄热装置及其蓄热应用系统
CN210273131U (zh) 高压配电柜
CN203052986U (zh) 即热式热水器
CN216047829U (zh) 一种火检探头涡流冷却装置
CN202229406U (zh) 一种内置管式热交换器的防护结构
CN201852275U (zh) 空气热源电补充开水器
CN104748462A (zh)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19014639U (zh) 储水装置及热水器
CN208859768U (zh) 一种防爆型电加热式加湿器
CN206755675U (zh) 一种制冷主机的低温冷却水开机的辅助装置
CN112432258B (zh) 冷媒截断装置和空调系统
CN215892545U (zh) 一种带有供热节能结构的换热机组
RU2179688C1 (ru) Система водяного отопления
CN101109557A (zh) 一种冷媒即热热水机
EP4286765A1 (en) An assembly of a housing and a drawer for heating water in a building
CN221095310U (zh) 防冻取水器
CN213656726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锅炉钢性油枪
CN209726559U (zh) 一种蒸发器与压缩机绝缘的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