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0797U - 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20797U
CN221120797U CN202322645082.2U CN202322645082U CN221120797U CN 221120797 U CN221120797 U CN 221120797U CN 202322645082 U CN202322645082 U CN 202322645082U CN 221120797 U CN221120797 U CN 221120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gear
transmission
differential
speed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50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和
薄秀兰
王洪君
周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Jund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Jund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Jund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Jund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450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20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20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20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传动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包括壳体、动力输入轴、输出轴A、输出轴B、前驱半轴A及前驱半轴B,壳体内还设有变速齿轮组件及前驱差速齿轮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变速齿轮组件及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设置,可经由一个与农机的动力源连接的动力输入轴,分别带动输出轴A、输出轴B、前驱半轴A及前驱半轴B转动,实现农机后轮单独驱动、前轮单独驱动或前后轮同时驱动,还可对所需连接的需要动力的农具提供动力,从而完成现有技术中变速箱与分动箱两者连接才能达成的作用,动力的利用率更高,且在前后桥之间连接占据的空间更小,更利于农业机械安装连接其他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传动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现有各种型号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机械行走的动力,一般仅具有一个动力输出轴,所以不能够同时用于带动农具动作,变速箱本身提供的动力的利用率也较低。另外虽然可以通过变速箱连接分动箱同时带动各驱动轮轴及农具同时动作,但分别设置的变速箱与分动箱在农业机械上会在前后桥之间占据较大的空间,不利于农业机械安装连接其他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包括壳体、动力输入轴、输出轴A、输出轴B、前驱半轴A及前驱半轴B,所述动力输入轴、输出轴A、输出轴B、前驱半轴A及前驱半轴B分别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并用于与农机的动力源连接,所述输出轴A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并用于与需要动力的农具连接,所述输出轴B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并用于与农机的后桥组件连接,所述前驱半轴A的一端及前驱半轴B的一端分别延伸出所述壳体、并分别用于带动农机的前驱动轮;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变速齿轮组件及前驱差速齿轮组件,所述变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变速齿轮组件分别带动所述输出轴A及输出轴B转动,所述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变速齿轮组件相连接、并分别带动所述前驱半轴A及前驱半轴B分别转动。
所述动力输入轴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与所述前驱半轴A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以及前驱半轴B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均平行。
所述输出轴A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以及所述输出轴B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分别与所述动力输入轴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垂直。
所述变速齿轮组件包括变速传动一轴、变速传动二轴、变速传动三轴、变速传动四轴、中转传动轴A及中转传动轴B,所述变速传动一轴、变速传动二轴、变速传动三轴、变速传动四轴、中转传动轴A及中转传动轴B分别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变速传动一轴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动力输入轴的轴向中心线共线,所述变速传动一轴的轴向中心线、变速传动二轴的轴向中心线、变速传动三轴的轴向中心线、变速传动四轴的轴向中心线相互平行;
所述变速传动一轴作为变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变速传动一轴上通过花键设有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所述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大直径齿轮A及小直径齿轮A;
所述变速传动二轴上沿轴向依次设有二轴传动齿轮A、二轴传动齿轮B、二轴传动齿轮C及二轴传动齿轮D,所述二轴传动齿轮A位于靠近所述动力输入轴延伸出壳体一端的位置,所述二轴传动齿轮D位于远离所述动力输入轴延伸出壳体一端的位置;
所述变速传动三轴上沿轴向依次设有三轴花键轴部A、三轴传动齿轮及三轴花键轴部B,所述三轴花键轴部A位于靠近所述动力输入轴延伸出壳体一端的位置,所述三轴花键轴部B位于远离所述动力输入轴延伸出壳体一端的位置,所述三轴花键轴部A上设有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所述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大直径齿轮B及小直径齿轮B,所述三轴花键轴部B上设有三轴滑动齿轮;
所述变速传动四轴上设有四轴花键轴部,所述四轴花键轴部上设有四轴复合齿轮组,所述四轴复合齿轮组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大直径齿轮C及小直径齿轮C,所述大直径齿轮C与所述三轴传动齿轮啮合,所述大直径齿轮C还用于带动所述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动作;
所述中转传动轴A上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A,所述输出轴A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一端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B,所述中转传动锥齿轮B与所述中转传动锥齿轮A啮合,所述中转传动轴A上还通过花键设有中转传动滑动齿轮A,所述中转传动滑动齿轮A能够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A啮合或分离;
所述中转传动轴B上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C,所述输出轴B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一端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D,所述中转传动锥齿轮D与所述中转传动锥齿轮C啮合,所述中转传动轴B上还通过花键设有中转传动滑动齿轮B,所述中转传动滑动齿轮B能够与所述小直径齿轮C啮合或分离;
所述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能够沿所述变速传动一轴的轴向移动,使所述小直径齿轮A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B啮合,或使所述大直径齿轮A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C啮合;
所述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能够沿所述变速传动三轴的轴向移动,使所述大直径齿轮B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A啮合,或使所述小直径齿轮B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B啮合,或使所述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位于三轴花键轴部A上的空挡位置;
所述三轴滑动齿轮能够沿所述变速传动三轴的轴向移动,使所述三轴滑动齿轮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C啮合或分离。
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二轴传动齿轮D处转动设有倒车用齿轮,所述倒车用齿轮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D啮合;
所述三轴滑动齿轮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C分离后,所述三轴滑动齿轮沿所述变速传动三轴的轴向移动并与所述倒车用齿轮啮合,或所述三轴滑动齿轮沿所述变速传动三轴的轴向移动至位于三轴花键轴部B上的空挡位置。
所述前驱半轴A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前驱半轴B的轴向中心线共线,所述前驱半轴A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中、并设有前驱半轴驱动齿轮A,所述前驱半轴B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中、并设有前驱半轴驱动齿轮B,所述前驱半轴A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驱半轴B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差速锁,所述差速锁实现所述前驱半轴A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驱半轴B的另一端连接或断开。
所述前驱差速齿轮组件包括差速传动一轴A、差速传动一轴B及差速传动二轴;
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与差速传动一轴B之间设有差速主齿轮,所述差速主齿轮作为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变速齿轮组件相连接,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靠近差速主齿轮的一端及所述差速传动一轴B靠近差速主齿轮的一端上分别设有差速固定锥齿轮,所述差速主齿轮的内侧转动设有两个差速行星锥齿轮,两个所述差速行星锥齿轮均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差速固定锥齿轮啮合,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上还设有常态固定齿轮A,所述差速传动一轴B上还设有常态固定齿轮B;
所述差速传动二轴沿轴向依次设有常态固定齿轮C、常态固定齿轮D、常态固定齿轮E、常态固定齿轮F,所述常态固定齿轮C与所述常态固定齿轮A啮合,所述常态固定齿轮D与所述前驱半轴驱动齿轮A啮合,所述常态固定齿轮E与所述前驱半轴驱动齿轮B啮合,所述常态固定齿轮F与所述常态固定齿轮B啮合。
两个所述差速行星锥齿轮的轴向中心线共线且垂直于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的轴向中心线。
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的轴向中心线与差速传动一轴B的轴向中心线共线。
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的轴向中心线、差速传动二轴的轴向中心线、动力输入轴的轴向中心线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通过变速齿轮组件及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设置,可经由一个与农机的动力源连接的动力输入轴,分别带动输出轴A、输出轴B、前驱半轴A及前驱半轴B转动,实现农机后轮单独驱动、前轮单独驱动或前后轮同时驱动,还可对所需连接的需要动力的农具提供动力,从而完成现有技术中变速箱与分动箱两者连接才能达成的作用,动力的利用率更高,且在前后桥之间连接占据的空间更小,更利于农业机械安装连接其他结构。
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变速齿轮组件中各处传动齿轮的连接,能够实现多挡变速及倒车,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输入轴、变速传动一轴、变速传动二轴、中转传动轴A及输出轴A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速传动一轴、变速传动二轴、变速传动三轴的连接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输入轴、变速传动一轴、变速传动二轴、变速传动三轴及倒车用齿轮的连接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结构的立体图;
图8为图6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速传动四轴、中转传动轴B、输出轴B、差速传动一轴A与差速传动一轴B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0所示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2为动力输入轴、3为输出轴A、4为输出轴B、5为前驱半轴A、6为前驱半轴B、7为变速传动一轴、8为变速传动二轴、9为变速传动三轴、10为变速传动四轴、11为中转传动轴A、12为中转传动轴B、13为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301为大直径齿轮A、1302为小直径齿轮A、14为二轴传动齿轮A、15为二轴传动齿轮B、16为二轴传动齿轮C、17为二轴传动齿轮D、18为三轴传动齿轮、19为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01为大直径齿轮B、1902为小直径齿轮B、20为三轴滑动齿轮、21为四轴复合齿轮组、2101为大直径齿轮C、2102为小直径齿轮C、22为中转传动锥齿轮A、23为中转传动锥齿轮B、24为中转传动滑动齿轮A、25为中转传动锥齿轮C、26为中转传动锥齿轮D、27为中转传动滑动齿轮B、28为倒车用齿轮、29为前驱半轴驱动齿轮A、30为前驱半轴驱动齿轮B、31为差速锁、32为差速传动一轴A、33为差速传动一轴B、34为差速传动二轴、35为差速主齿轮、36为差速固定锥齿轮、37为差速行星锥齿轮、38为常态固定齿轮A、39为常态固定齿轮B、40为常态固定齿轮C、41为常态固定齿轮D、42为常态固定齿轮E、43为常态固定齿轮F。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壳体1、动力输入轴2、输出轴A 3、输出轴B 4、前驱半轴A 5及前驱半轴B 6。动力输入轴2、输出轴A 3、输出轴B 4、前驱半轴A 5及前驱半轴B 6分别与壳体1转动连接。动力输入轴2的一端延伸出壳体1、并用于与农机的动力源连接,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输出轴A 3的一端延伸出壳体1、并用于与需要动力的农具连接,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输出轴B 4的一端延伸出壳体1、并用于与农机的后桥组件通过后驱传动轴连接,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前驱半轴A5的一端及前驱半轴B 6的一端分别延伸出壳体1、并分别用于带动农机的前驱动轮,前驱半轴A 5及前驱半轴B 6分别与农机的前驱动轮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
前驱半轴A 5的轴向中心线与前驱半轴B 6的轴向中心线共线。动力输入轴2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与前驱半轴A 5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以及前驱半轴B 6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均平行。输出轴A 3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以及输出轴B 4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分别与动力输入轴2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垂直。
壳体1内还设有变速齿轮组件及前驱差速齿轮组件,变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入轴2连接,变速齿轮组件分别带动输出轴A 3及输出轴B 4转动,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变速齿轮组件相连接、并分别带动前驱半轴A 5及前驱半轴B 6分别转动。
具体而言,如图3-10所示,本实施例中变速齿轮组件包括变速传动一轴7、变速传动二轴8、变速传动三轴9、变速传动四轴10、中转传动轴A11及中转传动轴B12。变速传动一轴7、变速传动二轴8、变速传动三轴9、变速传动四轴10、中转传动轴A11及中转传动轴B12分别与壳体1转动连接。变速传动一轴7的轴向中心线与动力输入轴2的轴向中心线共线,变速传动一轴7的轴向中心线、变速传动二轴8的轴向中心线、变速传动三轴9的轴向中心线、变速传动四轴10的轴向中心线相互平行。
如图4和图6所示,变速传动一轴7作为变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入轴2连接。变速传动一轴7上通过花键设有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3,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3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大直径齿轮A 1301及小直径齿轮A 1302。
如图4和图6所示,变速传动二轴8上沿轴向依次设有二轴传动齿轮A14、二轴传动齿轮B15、二轴传动齿轮C16及二轴传动齿轮D 17,二轴传动齿轮A14位于靠近动力输入轴2延伸出壳体1一端的位置,二轴传动齿轮D17位于远离动力输入轴2延伸出壳体1一端的位置。
如图4和图6所示,变速传动三轴9上沿轴向依次设有三轴花键轴部A、三轴传动齿轮18及三轴花键轴部B,三轴花键轴部A位于靠近动力输入轴2延伸出壳体1一端的位置,三轴花键轴部B位于远离动力输入轴2延伸出壳体1一端的位置,三轴花键轴部A上设有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大直径齿轮B 1901及小直径齿轮B 1902,三轴花键轴部B上设有三轴滑动齿轮20。
如图9和图10所示,变速传动四轴10上设有四轴花键轴部,四轴花键轴部上设有四轴复合齿轮组21,四轴复合齿轮组21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大直径齿轮C 2101及小直径齿轮C 2102,大直径齿轮C 2101与三轴传动齿轮18啮合,大直径齿轮C 2101还用于带动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动作。
如图3所示,中转传动轴A11上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A 22,输出轴A 3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B 23,中转传动锥齿轮B 23与中转传动锥齿轮A 22啮合,中转传动轴A11上还通过花键设有中转传动滑动齿轮A 24,中转传动滑动齿轮A 24能够与二轴传动齿轮A14啮合或分离。本实施例中中转传动滑动齿轮A24,通过壳体1上设置的挡杆拨叉结构A带动沿中转传动轴A11的花键移动,挡杆拨叉结构A采用减速机中常见的挡杆拨叉结构。中转传动滑动齿轮A 24与二轴传动齿轮A14啮合时,可将二轴传动齿轮A 14转动的动力传递给输出轴A 3并带动输出轴A 3转动。中转传动滑动齿轮A 24与二轴传动齿轮A14分离时,输出轴A 3与变速齿轮组件断开连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中转传动轴B12上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C25,输出轴B 4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D 26,中转传动锥齿轮D 26与中转传动锥齿轮C 25啮合,中转传动轴B12上还通过花键设有中转传动滑动齿轮B 27,中转传动滑动齿轮B 27能够与小直径齿轮C 2102啮合或分离。本实施例中中转传动滑动齿轮B 27,通过壳体1上设置的挡杆拨叉结构B带动沿中转传动轴B12的花键移动,挡杆拨叉结构B采用减速机中常见的挡杆拨叉结构。中转传动滑动齿轮B 27与小直径齿轮C 2102啮合时,可将小直径齿轮C 2102转动的动力传递给输出轴B 4并带动输出轴B 4转动。中转传动滑动齿轮B 27与小直径齿轮C 2102分离时,输出轴B 4与变速齿轮组件断开连接。
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3能够沿变速传动一轴7的轴向移动,使小直径齿轮A 1302与二轴传动齿轮B 15啮合,或使大直径齿轮A 1301与二轴传动齿轮C 16啮合。小直径齿轮A1302与二轴传动齿轮B 15啮合时,大直径齿轮A 1301与二轴传动齿轮C 16分离;反之,大直径齿轮A 1301与二轴传动齿轮C 16啮合时,小直径齿轮A 1302与二轴传动齿轮B15分离,起到换挡作用。本实施例中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3,通过壳体1上设置的挡杆拨叉结构C带动沿变速传动一轴7的花键移动,挡杆拨叉结构C采用减速机中常见的挡杆拨叉结构,也可使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3位于与二轴传动齿轮B15及二轴传动齿轮C16均分离的空挡位置,此时变速传动二轴8不被变速传动一轴7带动。
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能够沿变速传动三轴9的轴向移动,使大直径齿轮B 1901与二轴传动齿轮A 14啮合,或使小直径齿轮B 1902与二轴传动齿轮B15啮合,或使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位于三轴花键轴部A上的空挡位置。大直径齿轮B 1901与二轴传动齿轮A 14啮合时,小直径齿轮B 1902与二轴传动齿轮B 15分离;反之,小直径齿轮B 1902与二轴传动齿轮B 15啮合时,大直径齿轮B 1901与二轴传动齿轮A14分离,起到换挡作用。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位于三轴花键轴部A上的空挡位置时,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与二轴传动齿轮A14及二轴传动齿轮B15均分离。本实施例中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通过壳体1上设置的挡杆拨叉结构D带动沿变速传动三轴9的三轴花键轴部A移动,挡杆拨叉结构D采用减速机中常见的挡杆拨叉结构。
三轴滑动齿轮20能够沿变速传动三轴9的轴向移动,使三轴滑动齿轮20与二轴传动齿轮C16啮合或分离,起到换挡作用。本实施例中三轴滑动齿轮20,通过壳体1上设置的挡杆拨叉结构E带动沿变速传动三轴9的三轴花键轴部B移动,挡杆拨叉结构E采用减速机中常见的挡杆拨叉结构。
壳体1内靠近二轴传动齿轮D17处转动设有倒车用齿轮28,倒车用齿轮28与二轴传动齿轮D17啮合。三轴滑动齿轮20与二轴传动齿轮C16分离后,三轴滑动齿轮20沿变速传动三轴9的轴向移动并与倒车用齿轮28啮合,或三轴滑动齿轮20沿变速传动三轴9的轴向移动至位于三轴花键轴部B上的空挡位置。由于二轴传动齿轮D17先与倒车用齿轮28啮合,再通过倒车用齿轮28带动三轴滑动齿轮20转动,从而带动变速传动三轴9反转,进而作为倒车挡实现倒车功能。三轴滑动齿轮20沿变速传动三轴9的轴向移动至位于三轴花键轴部B上的空挡位置时,三轴滑动齿轮20与倒车用齿轮28及二轴传动齿轮C16均分离。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前驱半轴A 5的另一端位于壳体1中、并设有前驱半轴驱动齿轮A 29,前驱半轴B 6的另一端位于壳体1中、并设有前驱半轴驱动齿轮B 30,前驱半轴A 5的另一端与前驱半轴B 6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差速锁31,差速锁31实现前驱半轴A 5的另一端与前驱半轴B 6的另一端连接或断开。本实施例中差速锁31通过设置于壳体1上的挡杆拨叉结构F带动,实现前驱半轴A 5与前驱半轴B 6的连接或断开,差速锁31采用常见的滑动齿套结构,与挡杆拨叉结构F的设置结构均为现有技术。通过差速锁31的设置,从而实现控制前驱半轴A 5与前驱半轴B 6是否共同转动。
本实施例中前驱差速齿轮组件包括差速传动一轴A 32、差速传动一轴B 33及差速传动二轴34。差速传动一轴A 32的轴向中心线与差速传动一轴B 33的轴向中心线共线。差速传动一轴A 32的轴向中心线、差速传动二轴34的轴向中心线、动力输入轴2的轴向中心线相互平行。
差速传动一轴A 32与差速传动一轴B 33之间设有差速主齿轮35,差速主齿轮35作为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大直径齿轮C 2101啮合,也即与变速齿轮组件相连接。差速传动一轴A 32靠近差速主齿轮35的一端及差速传动一轴B 33靠近差速主齿轮35的一端上分别设有差速固定锥齿轮36,差速主齿轮35的内侧转动设有两个差速行星锥齿轮37,两个差速行星锥齿轮37均分别与两侧的差速固定锥齿轮36啮合,差速传动一轴A 32上还设有常态固定齿轮A38,差速传动一轴B 33上还设有常态固定齿轮B 39。本实施例中,两个差速行星锥齿轮37的轴向中心线共线且垂直于差速传动一轴A32的轴向中心线,差速主齿轮35、差速固定锥齿轮36及差速行星锥齿轮37的设置结构采用现有差速器常见设置结构,与差速锁31配合设置,从而使前驱半轴A 5与前驱半轴B 6实现差速运动。
差速传动二轴34沿轴向依次设有常态固定齿轮C 40、常态固定齿轮D 41、常态固定齿轮E 42、常态固定齿轮F 43,常态固定齿轮C 40与常态固定齿轮A 38啮合,常态固定齿轮D 41与前驱半轴驱动齿轮A 29啮合,常态固定齿轮E 42与前驱半轴驱动齿轮B 30啮合,常态固定齿轮F 43与常态固定齿轮B 39啮合,进而实现分别带动前驱半轴A 5与前驱半轴B6转动。
使用时,使大直径齿轮A 1301与二轴传动齿轮C 16啮合,二轴传动齿轮C16与三轴滑动齿轮20啮合,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位于空挡位置,此时为一挡。
使大直径齿轮A 1301与二轴传动齿轮C 16啮合,三轴滑动齿轮20位于空挡位置,二轴传动齿轮A 14与大直径齿轮B 1901啮合,此时为二挡。
使大直径齿轮A 1301与二轴传动齿轮C 16啮合,三轴滑动齿轮20位于空挡位置,二轴传动齿轮B 15与小直径齿轮B 1902啮合,此时为三挡。
使小直径齿轮A 1302与二轴传动齿轮B 15啮合,二轴传动齿轮C 16与三轴滑动齿轮20啮合,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位于空挡位置,此时为四挡。
使小直径齿轮A 1302与二轴传动齿轮B 15啮合,三轴滑动齿轮20位于空挡位置,二轴传动齿轮A 14与大直径齿轮B 1901啮合,此时为五挡。
使小直径齿轮A 1302与二轴传动齿轮B 15啮合,三轴滑动齿轮20位于空挡位置,二轴传动齿轮B 15与小直径齿轮B 1902啮合,此时为六挡。
工作原理:
通过变速齿轮组件及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设置,可经由一个与农机的动力源连接的动力输入轴2,分别带动输出轴A 3、输出轴B 4、前驱半轴A 5及前驱半轴B 6转动,实现农机后轮单独驱动、前轮单独驱动或前后轮同时驱动,还可对所需连接的需要动力的农具提供动力;通过调节变速齿轮组件中各处传动齿轮的连接,能够实现多挡变速及倒车。

Claims (10)

1.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动力输入轴(2)、输出轴A(3)、输出轴B(4)、前驱半轴A(5)及前驱半轴B(6),所述动力输入轴(2)、输出轴A(3)、输出轴B(4)、前驱半轴A(5)及前驱半轴B(6)分别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2)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1)、并用于与农机的动力源连接,所述输出轴A(3)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1)、并用于与需要动力的农具连接,所述输出轴B(4)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1)、并用于与农机的后桥组件连接,所述前驱半轴A(5)的一端及前驱半轴B(6)的一端分别延伸出所述壳体(1)、并分别用于带动农机的前驱动轮;
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变速齿轮组件及前驱差速齿轮组件,所述变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动力输入轴(2)连接,所述变速齿轮组件分别带动所述输出轴A(3)及输出轴B(4)转动,所述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变速齿轮组件相连接、并分别带动所述前驱半轴A(5)及前驱半轴B(6)分别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2)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与所述前驱半轴A(5)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以及前驱半轴B(6)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均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A(3)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以及所述输出轴B(4)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分别与所述动力输入轴(2)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中的投影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齿轮组件包括变速传动一轴(7)、变速传动二轴(8)、变速传动三轴(9)、变速传动四轴(10)、中转传动轴A(11)及中转传动轴B(12),所述变速传动一轴(7)、变速传动二轴(8)、变速传动三轴(9)、变速传动四轴(10)、中转传动轴A(11)及中转传动轴B(12)分别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变速传动一轴(7)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动力输入轴(2)的轴向中心线共线,所述变速传动一轴(7)的轴向中心线、变速传动二轴(8)的轴向中心线、变速传动三轴(9)的轴向中心线、变速传动四轴(10)的轴向中心线相互平行;
所述变速传动一轴(7)作为变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动力输入轴(2)连接,所述变速传动一轴(7)上通过花键设有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3),所述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3)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大直径齿轮A(1301)及小直径齿轮A(1302);
所述变速传动二轴(8)上沿轴向依次设有二轴传动齿轮A(14)、二轴传动齿轮B(15)、二轴传动齿轮C(16)及二轴传动齿轮D(17),所述二轴传动齿轮A(14)位于靠近所述动力输入轴(2)延伸出壳体(1)一端的位置,所述二轴传动齿轮D(17)位于远离所述动力输入轴(2)延伸出壳体(1)一端的位置;
所述变速传动三轴(9)上沿轴向依次设有三轴花键轴部A、三轴传动齿轮(18)及三轴花键轴部B,所述三轴花键轴部A位于靠近所述动力输入轴(2)延伸出壳体(1)一端的位置,所述三轴花键轴部B位于远离所述动力输入轴(2)延伸出壳体(1)一端的位置,所述三轴花键轴部A上设有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所述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大直径齿轮B(1901)及小直径齿轮B(1902),所述三轴花键轴部B上设有三轴滑动齿轮(20);
所述变速传动四轴(10)上设有四轴花键轴部,所述四轴花键轴部上设有四轴复合齿轮组(21),所述四轴复合齿轮组(21)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大直径齿轮C(2101)及小直径齿轮C(2102),所述大直径齿轮C(2101)与所述三轴传动齿轮(18)啮合,所述大直径齿轮C(2101)还用于带动所述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动作;
所述中转传动轴A(11)上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A(22),所述输出轴A(3)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一端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B(23),所述中转传动锥齿轮B(23)与所述中转传动锥齿轮A(22)啮合,所述中转传动轴A(11)上还通过花键设有中转传动滑动齿轮A(24),所述中转传动滑动齿轮A(24)能够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A(14)啮合或分离;
所述中转传动轴B(12)上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C(25),所述输出轴B(4)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一端设有中转传动锥齿轮D(26),所述中转传动锥齿轮D(26)与所述中转传动锥齿轮C(25)啮合,所述中转传动轴B(12)上还通过花键设有中转传动滑动齿轮B(27),所述中转传动滑动齿轮B(27)能够与所述小直径齿轮C(2102)啮合或分离;
所述一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3)能够沿所述变速传动一轴(7)的轴向移动,使所述小直径齿轮A(1302)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B(15)啮合,或使所述大直径齿轮A(1301)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C(16)啮合;
所述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能够沿所述变速传动三轴(9)的轴向移动,使所述大直径齿轮B(1901)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A(14)啮合,或使所述小直径齿轮B(1902)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B(15)啮合,或使所述三轴滑动复合齿轮组(19)位于三轴花键轴部A上的空挡位置;
所述三轴滑动齿轮(20)能够沿所述变速传动三轴(9)的轴向移动,使所述三轴滑动齿轮(20)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C(16)啮合或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靠近所述二轴传动齿轮D(17)处转动设有倒车用齿轮(28),所述倒车用齿轮(28)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D(17)啮合;
所述三轴滑动齿轮(20)与所述二轴传动齿轮C(16)分离后,所述三轴滑动齿轮(20)沿所述变速传动三轴(9)的轴向移动并与所述倒车用齿轮(28)啮合,或所述三轴滑动齿轮(20)沿所述变速传动三轴(9)的轴向移动至位于三轴花键轴部B上的空挡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半轴A(5)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前驱半轴B(6)的轴向中心线共线,所述前驱半轴A(5)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中、并设有前驱半轴驱动齿轮A(29),所述前驱半轴B(6)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中、并设有前驱半轴驱动齿轮B(30),所述前驱半轴A(5)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驱半轴B(6)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差速锁(31),所述差速锁(31)实现所述前驱半轴A(5)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驱半轴B(6)的另一端连接或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差速齿轮组件包括差速传动一轴A(32)、差速传动一轴B(33)及差速传动二轴(34);
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32)与差速传动一轴B(33)之间设有差速主齿轮(35),所述差速主齿轮(35)作为前驱差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变速齿轮组件相连接,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32)靠近差速主齿轮(35)的一端及所述差速传动一轴B(33)靠近差速主齿轮(35)的一端上分别设有差速固定锥齿轮(36),所述差速主齿轮(35)的内侧转动设有两个差速行星锥齿轮(37),两个所述差速行星锥齿轮(37)均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差速固定锥齿轮(36)啮合,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32)上还设有常态固定齿轮A(38),所述差速传动一轴B(33)上还设有常态固定齿轮B(39);
所述差速传动二轴(34)沿轴向依次设有常态固定齿轮C(40)、常态固定齿轮D(41)、常态固定齿轮E(42)、常态固定齿轮F(43),所述常态固定齿轮C(40)与所述常态固定齿轮A(38)啮合,所述常态固定齿轮D(41)与所述前驱半轴驱动齿轮A(29)啮合,所述常态固定齿轮E(42)与所述前驱半轴驱动齿轮B(30)啮合,所述常态固定齿轮F(43)与所述常态固定齿轮B(39)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差速行星锥齿轮(37)的轴向中心线共线且垂直于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32)的轴向中心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32)的轴向中心线与差速传动一轴B(33)的轴向中心线共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传动一轴A(32)的轴向中心线、差速传动二轴(34)的轴向中心线、动力输入轴(2)的轴向中心线相互平行。
CN202322645082.2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Active CN221120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5082.2U CN221120797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5082.2U CN221120797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20797U true CN221120797U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61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45082.2U Active CN221120797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20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97961U (zh) 电动汽车差变速一体化的两挡后驱动总成
WO2021227455A1 (zh) 模块化设计变速箱及挡位实现方法
CN221120797U (zh) 一种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CN219139768U (zh) 一种带hst的拖拉机变速箱
TW201938929A (zh) 利用變速馬達和行星齒輪機構的自行車變速裝置
CN108150617B (zh) 8+8档折腰拖拉机变速箱
CN109737189B (zh) 一种农耕机培土变速箱
CN111271427A (zh) 整体式双hst行星差速转向变速箱
CN118224260A (zh) 双动力输出轴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CN108223703B (zh) 汽拖一体机用组合式变速分动箱
CN106740080B (zh) 一种变速箱及农业机械
WO2022257188A1 (zh)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
CN216545695U (zh) 双电机三速比紧凑型电驱动桥系统
CN216078164U (zh) 一种内啮合式多挡位行星传动机构
CN213117321U (zh) 一种微爬型拖拉机变速箱
CN211852715U (zh) 整体式双hst行星差速转向变速箱
CN113978224A (zh) 双电机双档位电驱动桥
CN114838096A (zh) 一种履带式农用搬运车变速箱
CN111207184B (zh) 平行轴式自动变速器
CN110159722B (zh) 一种履带拖拉机变速传动装备
CN207417061U (zh) 一种两挡变速装置
CN207178591U (zh) 变速机构及变速器
CN220890955U (zh) 多功能微耕机的变挡机构
CN214928970U (zh) 一种行星变速驱动装置
CN215214591U (zh) 六轴多功能方向盘式拖拉机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