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8164U - 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08164U
CN221108164U CN202323109417.5U CN202323109417U CN221108164U CN 221108164 U CN221108164 U CN 221108164U CN 202323109417 U CN202323109417 U CN 202323109417U CN 221108164 U CN221108164 U CN 221108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liquid
overflow
gas
downc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094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富伟
劳国瑞
谢萍
李银苹
郭敬
黄丙耀
杨超
雍玉梅
张伟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China Kunlun Contracting and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China Kunlun Contracting and Engineering Corp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China Kunlun Contracting and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08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08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包括盘板、多个格栅组件和多个降液管;多个格栅组件设置于盘板上,每个格栅组件内设置若干降液管;格栅组件由多个格栅围合形成,格栅竖直设于盘板上,格栅的下部设有第一溢流孔;第一溢流孔的底端与盘板之间存在预设间隙;降液管竖直穿设于盘板,降液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溢流孔,且第二溢流孔位于盘板上方;第一溢流孔的顶端高于第二溢流孔顶端。通过在盘板上均匀设置格栅组件,可以缓冲气液混合物的冲击力,消除推浪现象;同时由于第一溢流孔与盘板存在预设间隙,使得盘板留有合理的存液深度,避免盘板水平度偏差带来的喷洒不均匀,解决抗安装倾斜能力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炼制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
背景技术
在填充床反应器内,流体分布性能直接影响反应物与催化剂接触的均匀性,影响催化剂内、外表面被液体润湿程度,影响床层温度的分布和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反应器向大型化、产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时,流体分布的均匀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对反应器内构件的研究和工程开发一直非常重视,许多工程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成套技术。
气液分配器是一种用于填充床反应器的内构件,它的作用是使气液两相均匀喷洒到填料床层的表面,有利于反应的顺利进行。按照气液作用原理可将气液分配器主要分为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和抽吸型气液分配器。溢流型气液分配器是液体通过栅格导流至气液分配塔板进行积聚,形成一定厚度的液层后通过溢流孔直接进入降液管,由于其结构简单、压降小、适合高粘度介质,而被广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以解决常规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存在的抗安装倾斜能力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包括盘板、多个格栅组件和多个降液管;
所述多个格栅组件设置于所述盘板上,每个所述格栅组件内设置若干所述降液管;
所述格栅组件由多个格栅围合形成,所述格栅竖直设于所述盘板上,所述格栅的下部设有第一溢流孔;所述第一溢流孔的底端与所述盘板之间存在预设间隙;
所述降液管竖直穿设于所述盘板,所述降液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溢流孔,且所述第二溢流孔位于所述盘板上方;
所述第一溢流孔的顶端高于第二溢流孔顶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格栅的顶端高于所述降液管的顶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溢流孔的侧边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溢流孔上下端之间的间距。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格栅组件均匀布置于所述盘板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格栅组件内的所述若干降液管均匀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液管为文丘里形的降液管;
所述降液管的直筒喉口段穿设于所述盘板,且所述直筒喉口段的侧壁开设所述第二溢流孔。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液管的缩口入口段低于所述每个格栅的顶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液管的扩口出口段的出口端的中心处设有碎液板,所述碎液板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扩口出口段连接;
所述碎液板上设置有碎液孔。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盘板上设有排液孔和球阀,所述球阀控制所述排液孔的连通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通过在盘板上均匀设置格栅组件,可以缓冲气液混合物的冲击力,液体顺着格栅流至第一溢流孔,并在盘板上形成稳定的水平液面。同时由于第一溢流孔与盘板存在预设间隙,使得盘板留有合理的存液深度,避免盘板水平度偏差带来的喷洒不均匀,解决抗安装倾斜能力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六边形的格栅组件在盘板上的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方形的格栅组件在盘板上的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格栅组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溢流孔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格栅组件内的降液管呈正多边形的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格栅组件内的降液管呈同心圆的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格栅组件内的降液管呈菱形的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格栅组件内的降液管呈三角形的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溢流孔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1为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液位高度示意图;
图12为U.O.卷吸型气液分配器的液位高度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液位高度示意图;
图14为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U.O.卷吸型气液分配器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盘板压降的对比图;
图15为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U.O.卷吸型气液分配器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液体流量变异系数的对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格栅;101、第一溢流孔;2、降液管;201、第二溢流孔;3、盘板;4、碎液板;401、碎液孔;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为了解决气液分配器分配效果差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挡流板,例如CN106563395A和CN108114670A的气液分配器在原有溢流管上加装了不同结构的挡流板以防止液体经溢流管直接进入催化剂床层,保证了分配效果。进一步地,CN205235933U、CN108097177A、CN108097178A、CN108097179A、CN108114668A、CN109985574A等设置齿堰式、套筒式等各种减冲流盘消弱物料进入反应器时的冲击力,防止气、液短路。但是发明人发现,上述专利均流盘结构上较为复杂,增大压降的同时也减小了气体的通道,影响了气相对液相的碎流作用。随着填充床反应器规模越来越大,物料进入反应器形成的推浪现象越严重,导致物料分布存在严重偏差,同时,抗安装倾斜能力差。
基于此,发明人经过进一步研发,做出本申请,提供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4,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包括盘板3、多个格栅组件和多个降液管2。盘板3水平设置,盘板3可与壳体(图中未标示)一体设置。盘板3上设置多个格栅组件,每个格栅组件内设置若干降液管2,其中,格栅组件由多个格栅1围合形成。格栅1竖直设于盘板3上,格栅的高度h7优选的取值范围为100mm-1000mmm,格栅1的下部设有第一溢流孔101,第一溢流孔101的底端与盘板3之间存在预设间隙h6,h6优选的取值范围为10mm-50mm。降液管2竖直穿设于盘板3,降液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溢流孔201,且第二溢流孔201位于盘板3上方,第一溢流孔101的顶端高于第二溢流孔201顶端,即(h5+h6)>h4
参阅图1,使用时,将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安装在内径为d0的填充床反应器(图中未标示)中,具有较大冲击力的气液混合物从顶端进入,并撞击至格栅1上,格栅1可阻挡气液混合物,将其冲击力消减,消除了由于气液混合物的冲击力形成的推浪现象,气液混合物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格栅1自然坠落,并流至第一溢流孔101,快速溢流并最终在盘板3上形成稳定的水平液面,液体从第二溢流孔201流入降液管2内,并由降液管2喷洒至床层(图中未示出)上。同时,当盘板3倾斜安装时,液体将汇集于水位最低处,并从水位最低处的一根降液管2流出并喷洒至床层上,将导致喷洒不均匀,而通过在第一溢流孔101的底端与盘板3之间设置预设间隙h6,使得盘板3留有合理的存液深度,也即每个格栅1和其附近的降液管2之间始终存在一定量的液体,即便盘板3倾斜,也能保证每个降液管2内均有液体流入,保证其均匀喷洒至床层上,避免盘板3水平度偏差带来的喷洒不均匀,适用于大直径的盘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溢流型气液分配器抗安装倾斜能力较差的问题。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1,格栅1的顶端高于降液管2的顶端,即h7>(h1+h2)以保证从壳体的顶端进入的气液混合物先接触格栅1,通过格栅1消除气液混合物的冲击力,达到消除推浪现象的作用,避免现有技术中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存在的推浪现象,以及避免推浪现象带来的气液短路的问题,同时,避免气液混合物直接流入降液管2,导致格栅1失效。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溢流孔101的侧边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溢流孔101上下端之间的间距h5。第一溢流孔101的高度h5优选的的取值范围为100mm-1000mmm,其宽度d5优选的取值范围为大于10mm。具体的,参阅图5,第一溢流孔101可以采用波浪形、长方形、梯形、边缘带齿状的长方形和边缘为波浪形的长方形,以加大液体的溢流速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多个格栅组件均匀布置于盘板3上,具体的,格栅组件由多个格栅1围合形成,并呈现为正多边形的形状,参阅图2,给出了格栅组件为正六边形的实施例,在盘板3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正六边形的格栅组件形成一层格栅组件,并以该格栅组件的六条边分别外接其它的正六边形的格栅组件形成两层格栅组件,格栅组件的数量不局限于图2中所示的数量,可根据盘板3的规格合理添加多层格栅组件,并按照上述的安装规律进行安装,使得整体格栅组件均匀地布置于盘板3上,当气液混合物撞击至格栅1并顺着格栅1坠落至盘板3上形成稳定水平液面时,每个格栅组件将该水平液面分割成均匀的若干块,实现对液体的均匀地分配,保障后续可均匀喷洒至床层。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阅图3,给出了格栅组件为正方形的实施例,其安装方式与上述正六边形的格栅组件安装方式相似,均先在盘板3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格栅组件,再以该格栅组件的周边外接其它格栅组件,并可根据盘板3的规格合理添加格栅组件,在此,不对格栅组件的数量做具体的限定,使得整体格栅组件能均匀地分布在盘板3上即可,以保障后续可均匀喷洒至床层。值得注意的是,不对格栅组件的截面积的尺寸做限定,只要能保证气液混合物由壳体进入后,能充分与格栅1接触即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格栅组件内的若干降液管2均匀布置,具体的,降液管2中心对称设置于格栅组件内,参阅图6-图9,降液管2在单个栅格组件内的布置方式可以为正多边形、同心圆、菱形和三角形,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只是提出了四个分布方式来实现降液管2的均匀分布,其它能够实现均匀分布的方式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通过将降液管2均匀分布在格栅组件内,并由该降液管2喷洒液体至床层上,保证喷洒地均匀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1,降液管2为文丘里形的降液管,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缩口入口段、直筒喉口段和扩口出口段,其中,缩口入口段的入口端的直径d3、扩口出口段出口端的直径d2均大于直筒喉口段的直径d1。降液管2的直筒喉口段穿设于盘板3,且在直筒喉口段的侧壁开设第二溢流孔201,液体(图中的实线)可从该第二溢流孔201内进入降液管2内。降液管2的缩口入口段低于每个格栅1的顶端。使用时,气液混合物由顶端进入,由于降液管2的缩口入口段低于每个格栅1的顶端,保证气液混合物先与格栅1接触,通过格栅1消除气液混合物的冲击力,达到消除推浪现象的作用,避免气液混合物直接流入降液管2,导致格栅1失效,气液混合物经过格栅1缓冲均流,液体经过第一溢流孔101在盘板3上形成一定高度的水平液面,气体(图中的虚线)则均匀地从缩口入口段进入降液管2,由于缩口入口段的入口端直径d3较大,能够加大气体的进入量,形成较大的气体通路,当气体流经直筒喉口段时,由于文丘里效应(即气体从文丘里形管的入口端进入,随之截面逐渐减小,气体的压强减小,流速变大,这时就在直筒喉口段处产生一定的负压,致使周围液体被吸入管内),气体将抽吸液体由第二溢流孔201进入,使气液混合物在其中加速、相互接触、强化混合,并进一步减小液体的尺寸,气液混合物经由直筒喉口段至扩口出口段,降液管2的直径顺滑地放大,使气体能够在不发生边界层分离的条件上迅速向外扩散,并使液体并均匀分布到床层。通过文丘里形的降液管2增大抽吸作用,使得气体以更大的动能和液体碰撞,强化气液混合效果,同时,降液管2的扩口出口段增大了气液混合物作用于床层的面积,拥有较大的喷洒范围,且不需要增加其他附件,易安装拆卸,操作压降小。根据实际的盘板3和床层的规格,合理控制降液管2各段直径(d1-d3)和与各段高度(h1-h3),以确定各段收缩扩张程度,其中,d1-d3优选的取值范围为10mm-200mm,h1-h3优选的取值范围为10mm-500mm。具体的,缩口入口段的扩张程度应保证气体能充分地进入降液管2内,缩口入口段与直筒喉口段的收缩比例应保证气体能产生足够的负压将液体吸入降液管2内,扩口出口段的扩张程度要保证气液混合物的喷洒范围覆盖整个床层。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为了改善气液两相混合均匀,例如专利CN203764228U中的气液分配器对传统的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加以改进,在传统的溢流孔内插入小尺寸钢管,同时将插入中心管内的管口设置为斜切形式,既有效防止了壁流又增大了中心管内的气液接触使得气液两相混合更为均匀,虽然中心管形成环状结构有利于流体均匀喷射,但是经过挡板撞击后流出和直接经由环形结构喷出的液体并不均匀,分配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再例如专利CN201959778U在上述专利的底部卡板上,加装了柱状体,液体随气体流出中心管底部时撞击柱状体,碎流雾化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地,CN98259778.X公开了一种抽吸型和溢流型结合的气液分配器,在传统抽吸型气液分配器中心管底部设有带对称分布条缝的碎液板,虽改善了分布效果,但仍存在中心流,且安装检修麻烦。发明人发现,上述专利表明流体离开气液分布器中心筒的再次分布很重要,其直接影响着液体进入床层的分布均匀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1,扩口出口段的出口端的中心处设有碎液板4,碎液板4通过连接杆5与扩口出口段连接,并在碎液板4上设置有碎液孔401。其中,碎液孔401的开孔率优选的取值范围为0.2-0.8。使用时,气液混合物到达扩口出口段的出口端,位于中心处的液体经过碎液孔401再次破碎,进一步减小其尺寸,有效避免中心汇流的情况,能够改善液体进入床层的分布不均,保证喷洒地均匀性。参阅图10,碎液孔401的形状可以设计为圆形、椭圆形、月牙形、矩形、菱形、波浪形、梯形、胶囊形、三角形、文丘里形、双椭圆形、正多边形、星形、十字形及多角星形等,从而进一步改善碎液孔401对液体的破碎作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盘板3上设有排液孔和球阀,球阀控制排液孔的连通状态,在降液管2正常喷洒作业时,排液孔为封闭状态,当需要排除盘板3内所有液体时,通过调节球阀使排液孔与外界连通,便于排液,方便清洗或检维修。
示例性的,由长度为1m、公称直径为1.2m的有机玻璃管制成的壳体,在壳体的下部固定一个公称直径为1.2m的盘板,格栅、降液管、碎液板和连接杆均采用有机玻璃加工而成。具体的,格栅采用边长为110mm、高度为400mm的正六边形的形状并均匀分布在盘板上。降液管垂直固定在盘板上,每个栅格组件内安装7个降液管;降液管直径d1-d3取值的范围为30mm-50mm,降液管各段高度h1-h3的取值范围为10mm-100mm;降液管上开设6个五角星状且沿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二溢流孔,第二溢流孔的底端与盘板的间距为30mm。碎液板的直径为30mm,沿碎液板的周向均匀布置连接杆,并将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降液管的出口端连接,碎液孔设置为圆形和三角形的组合。
为了更加系统地测定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均匀分配性能,采用由多个小方格组成的立方体液体收集器进行实验,小方格的尺寸为20mm×20mm×500mm,液体收集器最大外径为1300mm。液体收集器的顶部带有可迅速抽插的挡板,用于开始与停止集液。液体收集器的底部带有旋转式高度调节器,可灵活调节液体收集器与分配器的间距。具体测量方法为:确保液体收集器干燥后,关闭液体收集器的挡板,开启实验;待流动体系稳定后,迅速抽出挡板,同时开始计时;通过肉眼观测,待某一小方格的液体量超过约90%后,立即插入挡板,同时停止计时,并关闭所有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量取各小方格中液位高,用液体流量的变异系数表示液体分配的不均匀性,液相为水,气相为空气。实现操作工况的范围为:气体负荷为10~40m3/h,液体负荷为800~2000mL/min。
参阅图11-图13,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液位高度与同直径降液管的U.O.卷吸型气液分配器和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液位高度进行对比,可获得三种气液分配器的分布均匀度的优劣。参阅图11,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中间部位有明显的颜色为灰色的区域,该区域凸显于周围浅色区域,表明存在中心汇流现象。参阅图12,U.O.卷吸型气液分配器整体的颜色过度较为均匀,表明液体的整体分布是较为均匀的,但在其中间部位仍然存在与周围过度不明显的灰色区域,表明存在中心汇流现象,该灰色区域的面积比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中间部位的灰色区域面积更小,表明U.O.卷吸型气液分配器相较于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中心汇流现象更为轻微。参阅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实验结果,整体颜色过度均匀,且中间部位并没有出现与周围区域颜色过度不明显的地方,表明不存在中心汇流现象。因此,相较于U.O.卷吸型气液分配器和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液体分布均匀,且明显改善中心汇流现象。
参阅图14,在相同气液流量下,将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液位高度与同直径降液管的U.O.卷吸型气液分配器和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盘板的压降进行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压降与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压降相当,且比U.O.卷吸型气液分配器的压降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在能耗上与典型的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相当,而优于典型的卷吸型气液分配器。
参阅图15,在相同气液流量下,将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液位高度与同直径降液管的U.O.卷吸型气液分配器和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对床层液体流量变异系数的影响进行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的液体流量变异系数最小,表明其液体分布均匀程度优于U.O.卷吸型气液分配器和Technip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具有更好的气液分布均匀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盘板(3)、多个格栅组件和多个降液管(2);
所述多个格栅组件设置于所述盘板(3)上,每个所述格栅组件内设置若干所述降液管(2);
所述格栅组件由多个格栅(1)围合形成,所述格栅(1)竖直设于所述盘板(3)上,所述格栅(1)的下部设有第一溢流孔(101);所述第一溢流孔(101)的底端与所述盘板(3)之间存在预设间隙;
所述降液管(2)竖直穿设于所述盘板(3),所述降液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溢流孔(201),且所述第二溢流孔(201)位于所述盘板(3)上方;
所述第一溢流孔(101)的顶端高于第二溢流孔(201)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1)的顶端高于所述降液管(2)的顶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孔(101)的侧边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溢流孔(101)上下端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格栅组件均匀布置于所述盘板(3)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组件内的所述若干降液管(2)均匀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液管(2)为文丘里形的降液管(2);
所述降液管(2)的直筒喉口段穿设于所述盘板(3),且所述直筒喉口段的侧壁开设所述第二溢流孔(20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液管(2)的缩口入口段低于所述每个格栅(1)的顶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液管(2)的扩口出口段的出口端的中心处设有碎液板(4),所述碎液板(4)通过连接杆(5)与所述扩口出口段连接;
所述碎液板(4)上设置有碎液孔(40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板(3)上设有排液孔和球阀,所述球阀控制所述排液孔的连通状态。
CN202323109417.5U 2023-11-17 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 Active CN221108164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08164U true CN221108164U (zh) 2024-06-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29857A (en) Liquid distributor for packed tower
CN104383709B (zh) 一种低阻力高效塔盘
CN221108164U (zh) 一种格栅式溢流型气液分配器
CN101940848A (zh) 一种催化精馏塔构件
CN207928756U (zh) 一种填料塔的孔盘式液体分布器
CN103212345B (zh) 一种悬空结构的气液分布器
CN204428872U (zh) 一种低阻力高效塔盘
CN109985576B (zh) 一种气液传质系统
US1770658A (en) Interfacial-contact apparatus
CN201855587U (zh) 一种催化精馏塔构件
CN203030028U (zh) 排管式液体分布器及使用该液体分布器的冷却塔
US20100126621A1 (en) High Velocity Low Impact Liquid Feed Distributor
CN220940776U (zh) 一种新型高效塔盘
CN2201978Y (zh) 一种高效液体分布器
CN212941519U (zh) 一种低阻力抗堵型塔盘
CN209662680U (zh) 固液分离装置
CN203598642U (zh) 淋洗设备
CN201373706Y (zh) 旋流式液体分配装置
JP6553433B2 (ja) 分散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上向流式反応装置とその運転方法
CN205627128U (zh) 用于降膜蒸发器的分配器
CN215387647U (zh) 一种悬空式高通量降液管
CN211754819U (zh) 上行式气液分配器和烃油加氢反应器
CN215388382U (zh) 轧制油雾吸收塔节能型分布器结构
CN1471990A (zh) 强制提液型并流喷射填料塔板
CN220312788U (zh) 硅片减薄设备的排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