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8837U - 调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98837U
CN221098837U CN202322583168.7U CN202322583168U CN221098837U CN 221098837 U CN221098837 U CN 221098837U CN 202322583168 U CN202322583168 U CN 202322583168U CN 221098837 U CN221098837 U CN 221098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ty control
side wall
base portion
pipe
control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831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义
杨超
张赫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98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98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调湿装置,能够促进进入装置的气流在装置内充分扩散。调湿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调湿单元,所述壳体包括开设有风口的侧壁,所述风口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具有: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底座部;以及与所述底座部连接的贯通管部,在将所述侧壁的高度设为L2,将所述底座部在所述侧壁的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L1,将所述贯通管部的内腔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L3时,满足如下的关系式:0.85≤L1/L2≤0.95,0.45≤L3/L2≤0.75。

Description

调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湿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调湿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调湿单元,壳体包括开设有风口的侧壁,风口设置有法兰,法兰具有:与侧壁固定连接的圆环状的底座部;以及与底座部连接的贯通管部,底座部的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比贯通管部的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
在上述调湿装置中,壳体构成为侧壁具有可供圆环状底座部安装的高度。考虑将与风口连通的圆管设置得较小,以使机器小型化,但在该情况下,空气流通开口较小,从而导致进入壳体的气流未能在壳体内充分扩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湿装置,能够促进进入装置的气流在装置内充分扩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湿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调湿单元,所述壳体包括开设有风口的侧壁,所述风口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具有: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底座部;以及与所述底座部连接的贯通管部,在将所述侧壁的高度设为L2,将所述底座部在所述侧壁的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L1,将所述贯通管部的内腔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L3时,满足如下的关系式:0.85≤L1/L2≤0.95,0.45≤L3/L2≤0.7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将贯通管部的内腔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壳体侧壁高度的比值设置在一定范围内(0.45≤L3/L2≤0.75),从而促进进入调湿装置的气流在装置内充分扩散。例如,能够抑制因过小的比值造成进风过于集中,导致热交受风不均匀,进而导致除湿效果下降,并且能够抑制因过大的比值造成压缩底座部的面积,因为壳体侧壁高度有限,导致底座部强度下降,不能保证固定强度和密封。此外,将底座部的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壳体侧壁的高度的比值设置在一定范围内(0.85≤L1/L2≤0.95),有助于抑制气流从底座部和壳体之间的缝隙流出。例如,能够抑制因过小的比值造成底座部强度下降,无法保证固定强度和密封,并且能够抑制因过大的值被壳体侧壁高度限制,能够抑制因大于或等于壳体侧壁而造成高度底座部突出影响美观。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底座部的外缘设置有将所述底座部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件。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法兰(底座部)与侧壁之间具有优异的安装强度及密封性。例如,与将固定件设置于比外缘靠内侧处(靠近贯通管部)的情况相比,易于以较少的固定件实现优异的安装强度及密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底座部的外缘由多个连接部依次连接而构成,所述多个连接部为直线部或圆弧部中的至少一种,各相邻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有角部,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角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法兰(底座部)与侧壁之间具有优异的安装强度及密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底座部的外缘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直线部和所述圆弧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发挥节省空间的效果。例如,在至少一个直线部位于贯通管部的高度方向的侧方的情况下,易于使底座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小,易于实现调湿装置的小型化。在至少一个直线部位于贯通管部的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方的情况下(例如位于电气部件盒侧),能够抑制与电气部件盒等干涉,使电气部件盒等有足够安装空间。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底座部的外缘由多个半径不同的所述圆弧部依次连接而构成。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底座部的外缘由多个所述直线部依次连接而构成。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发挥节省空间的效果。
优选至少一个所述直线部位于所述贯通管部的所述高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易于使底座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小,易于实现调湿装置的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中,也可以是,至少一个所述圆弧部形成为沿绕所述贯通管部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延伸。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法兰与侧壁之间的安装强度及密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底座部与所述侧壁之间设有密封部件。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法兰与侧壁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密封部件可以为密封材(例如HIPS材料)。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贯通管部呈圆管状或方管状。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地制造法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调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调湿装置的侧视图,示出安装有进风法兰的壳体的侧壁。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调湿装置的侧视图,示出安装有出风法兰的壳体的侧壁。
图4A示出一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气流模拟图(L1=172.5mm,L3=144.4mm,L2=200mm,侧视观察)。
图4B示出一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气流模拟图(L1=172.5mm,L3=144.4mm,L2=200mm,俯视观察)。
图5是示意表示变形例的调湿装置的侧视图,示出安装有进风法兰的壳体的侧壁。
图6A是示意性示出沿轴向观察的法兰的一例的图。
图6B是示意性示出沿轴向观察的法兰的另一例的图。
图6C是示意性示出沿轴向观察的法兰的又一例的图。
图6D是示意性示出沿轴向观察的法兰的再一例的图。
(符号说明)
10壳体
20、20A进风法兰
21贯通管部
22、22A底座部
30出风法兰
100、100A调湿装置
221、221A第一连接部
222、222A第二连接部
223、223A第三连接部
224、224A第四连接部
CF出风口
F固定件
JF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此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数量等不同。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并且,Z1方向例如与实际使用时的上方一致。
<实施方式1>
(调湿装置的整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调湿装置100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壳体10内的调湿单元。本实施方式1的调湿装置100例如用作除湿装置。壳体10包括开设有风口的侧壁,风口设置有法兰。法兰具有:与该侧壁固定连接的底座部;以及与底座部连接的贯通管部。本实施方式中,法兰具有:与该侧壁固定连接的环状的底座部;以及与底座部的内周缘连接的贯通管部。
此外,调湿装置100还包括在壳体10内设置于调湿单元的下方的排水盘(未图示)。此外,例如,可以在调湿装置100的上游设置换气装置(未图示),用于将室外空气导向调湿装置100。
此外,调湿装置100包括电气部件盒40,该电气部件盒40例如与壳体10的下述第一侧壁121固定,且内部设有对调湿装置100的工作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等部件。
(壳体10的结构)
如上所述,壳体10设有进风口JF和出风口CF。壳体10大致由底壁(未图示)、顶壁11以及侧壁12围成长方体状。顶壁11在上下方向上与底壁隔开间隔相对。侧壁12的高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侧壁12将底壁的周缘与顶壁11的周缘连接在一起,且包括: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相对的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以及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相对的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未图示),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分别连接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其中,第一侧壁121开设有大致圆形的进风口JF,第二侧壁122开设有大致圆形的出风口CF。即,侧壁12包括:开设有进风口JF的第一侧壁121;以及开设有出风口CF的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第四侧壁例如分别呈矩形板状。
壳体10例如可由树脂、金属材料或聚合物构成,并封围形成内部的容纳空间。调湿装置100可以通过壳体10来安装于期望的安装位置,例如挂装于室内垂直的墙体上或者吊装于室内的天花板上。
(调湿单元)
壳体10内设置有调湿单元。本实施方式中,气流在Y方向上从进风口JF流动至出风口CF,调湿单元调节从进风口JF流动至出风口CF的气流的湿度。
调湿单元可采用热交换器、转轮除湿装置等公知的结构。例如,调湿单元包括利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例如在除湿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工作。第一热交换器例如是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包括在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翅片及穿插在翅片之间的制冷剂管。此外,可在壳体10内设置利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位于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且例如在除湿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工作。第二热交换器例如也是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收纳在壳体10围成的空间内。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例如通过设置于各自的侧部的支撑构件固定于壳体10。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例如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空调室外机(未图示)连接。此外,也可以仅具有第一热交换器。
此外,在壳体10内在调湿单元的下方设有未图示的排水盘。例如,排水盘具有排水口,排水盘的底壁上可以设有适当的凹部、凸部、弯曲部等,以将冷凝水引导至排水口。
(法兰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风口包括进风口JF和出风口CF。作为法兰,与进风口JF对应地设有进风法兰20,与出风口CF对应地设有出风法兰30。本实施方式中,进风法兰20和出风法兰30构成为相同结构,以下,以进风法兰20为例,对法兰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进风法兰20在与进风口JF对应的位置处安装于第一侧壁121的外表面。进风法兰20具有:与第一侧壁121固定连接的环状的底座部22;以及与底座部22的内周缘连接的贯通管部21。贯通管部21与进风口JF连通。底座部22从贯通管部21的基端向径向外侧扩展并与第一侧壁121固定连接。贯通管部21构成为从底座部22的内周缘向远离第一侧壁121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Y1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中,贯通管部21为圆管状。但不限于此,贯通管部21也可以是与圆管不同的其他管状,例如方管状。
例如,贯通管部21与底座部22一体地形成。贯通管部21的中心轴线L与Y方向平行。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与进风法兰20的贯通管部21的中心轴线L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本实施方式中,贯通管部21形成为沿轴向观察时呈圆形的圆筒状(圆管状)。贯通管部21沿轴向延伸。在沿轴向观察时,贯通管部21与进风口JF重叠。例如,贯通管部21的内径与进风口JF的开口大小大致相同。此外,也可以是,贯通管部21的内径略小于进风口JF的开口大小。
底座部22呈包围贯通管部21的基端的环状。底座部22包括朝向轴向(Y方向)的端面和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底座部22在整个周向上从贯通管部21的基端向径向外侧扩展。此外,贯通管部21的前端可连接于另外的管道。
在将开设有进风口JF的第一侧壁121的高度设为L2,将底座部22在第一侧壁121的高度方向(Z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L1,将贯通管部的内腔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本实施方式中,圆管状的贯通管部21的内径)设为L3时,满足如下的关系式:0.85≤L1/L2≤0.95,0.45≤L3/L2≤0.75。由此,将贯通管部的内腔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壳体侧壁高度的比值设置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促进进入调湿装置的气流在装置内充分扩散。此外,将底座部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壳体侧壁的高度的比值设置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抑制气流从底座部和壳体之间的缝隙流出。这里,“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表示高度方向上的顶端与低端之间长度尺寸。此外,第一侧壁121的高度L2例如为180mm~220mm。
图4A和图4B示出一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气流模拟图(L1=172.5mm,L3=144.4mm,L2=200mm)。在该例子中,调湿单元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及位于第一热交换器下游的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及第二热交换器分别为平板型热交换器,如图4A所示,倾斜配置于壳体10内(以底部靠近第一侧壁且顶部靠近第二侧壁的方式倾斜安装)。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热交换器竖直配置。
此外,例如在采用方管状贯通管部的情况下,贯通管部例如具有在第一侧壁的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横腔壁以及在与第一侧壁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纵腔壁,两个纵腔壁分别连接两个横腔壁。沿轴向观察,贯通管部呈矩形,该方管状贯通管部的内腔的宽度(在与第一侧壁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纵腔壁相对的方向(参见图2的X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或等于内腔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底座部22的外缘由多个连接部依次连接而构成。多个连接部可为直线部或圆弧部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至少一个直线部位于贯通管部21的高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本实施方式中,底座部22的外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222、第三连接部223及第四连接部224。各连接部从贯通管部21的基端向径向外侧扩展。
如图2所示,在底座部22的外缘由第一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222、第三连接部223以及第四连接部224构成。第一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222、第三连接部223和第四连接部224在周向上依次相互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三连接部223为圆弧部,呈沿绕中心轴线L的周向延伸的圆弧状。第二连接部222及第四连接部224为直线部,分别位于贯通管部21的高度方向(Z方向)的两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底座部22的外缘具有依次连接的一个直线部和圆弧部,圆弧部可以是多个。该情况下,优选直线部位于贯通管部的高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例如,图6D示出底座部22B的外缘具有依次连接的一个直线部和三个圆弧部,直线部位于贯通管部的高度方向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222位于贯通管部21的高度方向的一侧,且第二连接部222一端和第一连接部221相连,另一端和第三连接部223相连。第四连接部224位于贯通管部21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第四连接部224和第二连接部222分别位于贯通管部21的高度方向的两侧,由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地实现调湿装置的小型化。第四连接部224一端和第一连接部221相连,另一端和第三连接部223相连。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222和第四连接部224分别具有平坦的外周面。第二连接部222和第四连接部224隔着中心轴线L位于贯通管部21的Z方向两侧(图2中,上侧和下侧)。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二连接部222的外周面在贯通管部21的Z1方向侧(高度方向的一侧)与Z方向垂直地延伸。如图2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二连接部222的外周面与第一侧壁121的Z1方向侧的边即顶边大致齐平(包括第二连接部222的外周面与第一侧壁121的顶边以隔着较小间距的方式靠近地配置的情况)。第四连接部224的外周面在贯通管部21的Z2方向侧(高度方向的另一侧)与Z方向垂直地延伸。第四连接部224的外周面与第一侧壁121的Z2方向侧的边即底边隔开一定的间距。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三连接部223分别具有沿轴向观察时呈圆弧状弯曲的外周面。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三连接部223分别呈与贯通管部21同轴的圆弧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三连接部223隔着中心轴线L位于贯通管部21的X方向两侧(图2中,左侧和右侧)。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一连接部221的外周面及第三连接部223的外周面分别与第二连接部222的外周面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连接。此外,第一连接部221的外周面及第三连接部223的外周面分别与第四连接部224的外周面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连接。
在底座部22的外缘(边缘)设置有与第一侧壁121固定连接的固定件F。此外,各相邻的连接部之间形成有角部,在角部设置有将底座部22与第一侧壁121固定连接的固定件F。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F设有多个。在底座部22的径向外缘部,在第一连接部221与第二连接部222之间的形成的第一角部、第三连接部223与第二连接部222之间的形成的第二角部、第一连接部221与第四连接部224之间的形成的第三角部以及第三连接部223与第四连接部224之间的形成的第四角部,分别设置有将底座部22与第一侧壁121固定连接的固定件F。固定件F可以采用螺钉、卡扣结构等。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F为螺钉,例如在底座部22设有供螺钉的穿过的孔部。
如此,在底座部22的上侧和下侧设置与第一连接部(圆弧部)221和第三连接部(圆弧部)22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直线部)222、第四连接部(直线部)224,能够在确保法兰的安装强度及密封性的同时,易于使底座部2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小,易于实现调湿装置100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与形成为具有均匀的径向尺寸的圆环状底座部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第二连接部222、第四连接部224的底座部22在直线部处密封性有所减弱。对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座部22与第一侧壁121的彼此相对的面之间设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例如可采用密封材,例如HIPS材料。由此,能够提高进风法兰20与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密封性。
出风法兰30在与出风口CF对应的位置处安装于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出风法兰30与进风法兰20同样地具有:与第二侧壁122固定连接的环状的底座部;以及与底座部的内周缘连接的贯通管部。出风法兰30的贯通管部与出风口CF连通。出风法兰30的底座部从贯通管部的基端向径向外侧扩展并与第二侧壁122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出风法兰30构成为与进风法兰20相同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此外,出风法兰30的贯通管部的前端可经由另外的管道连接于作为调湿对象的室内空间等。
此外,进风法兰20及出风法兰3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进风法兰20及出风法兰30可采用树脂、金属材料或聚合物等材料制成。
<变形例>
图5是示意表示变形例的调湿装置100A的侧视图,示出安装有进风法兰20A的壳体的侧壁。以下,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叙述,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有时,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变形例中,风口包括进风口JF和出风口。作为法兰,与进风口JF对应地设有进风法兰20A,与出风口对应地设有出风法兰。本实施方式中,进风法兰20A和出风法兰构成为相同结构,以下,以进风法兰20A为例,对法兰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进风法兰20A在与进风口JF对应的位置处安装于第一侧壁121的外表面。进风法兰20A具有:与第一侧壁121固定连接的环状的底座部22A;以及与底座部22A的内周缘连接的贯通管部21。贯通管部21与进风口JF连通。底座部22A从贯通管部21的基端向径向外侧扩展并与第一侧壁121固定连接。贯通管部21构成为从底座部22A的内周缘向远离第一侧壁121的方向延伸。本变形例中,贯通管部21为圆管状。但不限于此,贯通管部21也可以是与圆管不同的其他管状,例如方管状。
例如,贯通管部21与底座部22一体地形成。本变形例中,贯通管部21形成为沿轴向观察时呈圆形的圆筒状(圆管状)。贯通管部21沿轴向延伸。底座部22A呈包围贯通管部21的基端的环状。底座部22A包括朝向轴向的端面和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底座部22A在整个周向上从贯通管部21的基端向径向外侧扩展。
在将开设有进风口JF的第一侧壁121的高度设为L2,将底座部22A在第一侧壁121的高度方向(Z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L1,将贯通管部21的内腔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本变形例中,圆管状的贯通管部21的内径)设为L3时,满足如下的关系式:0.85≤L1/L2≤0.95,0.45≤L3/L2≤0.75。在一个示例中,L1=181mm,L3=92mm,L2=200mm。
本变形例中,底座部22A的外缘由多个直线部依次连接而构成。如图5所示,底座部22A的外缘包括第一连接部221A、第二连接部222A、第三连接部223A以及第四连接部224A。第一连接部221A、第二连接部222A、第三连接部223A和第四连接部224A在周向上依次相互连接。本变形例中,第一连接部221A和第三连接部223A分别为直线部,呈沿Z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第二连接部222A和第四连接部224A分别为直线部,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连接部222和第四连接部224同样地呈沿X方向延伸的直线状。即,第一连接部221A~第四连接部224A分别为直线部。底座部22A整体上具有矩形形状的外形。
第二连接部222A位于贯通管部21的高度方向的一侧,且第二连接部222A一端和第一连接部221A相连,另一端和第三连接部223A相连。第四连接部224A和第二连接部222A分别位于贯通管部21的高度方向的两侧,且第四连接部224A一端和第一连接部221A相连,另一端和第三连接部223A相连。
本变形例中,第二连接部222A和第四连接部224A分别具有平坦的外周面。第二连接部222A和第四连接部224A隔着贯通管部21的中心轴线位于贯通管部21的Z方向两侧。如图5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二连接部222A的外周面与第一侧壁121的Z1方向侧的边例如隔开一定间距地配置。第四连接部224A的外周面与第一侧壁121的Z2方向侧的边例如隔开一定间距地配置。
本变形例中,第一连接部221A和第三连接部223A分别具有沿轴向观察时呈直线状延伸的外周面(平坦的外周面)。第一连接部221A和第三连接部223A隔着贯通管部21的中心轴线位于贯通管部21的X方向两侧。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一连接部221A的外周面及第三连接部223A的外周面分别与第二连接部222A的外周面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连接。此外,第一连接部221A的外周面及第三连接部223A的外周面分别与第四连接部224A的外周面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连接。
此外,底座部22A的X方向的尺寸与底座部22A的Z方向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在底座部22A的边缘设置有与第一侧壁121固定连接的固定件。例如,在底座部22A的径向外缘部,在第一连接部221A与第二连接部222A之间的形成的第一角部、第三连接部223A与第二连接部222A之间的形成的第二角部、第一连接部221A与第四连接部224A之间的形成的第三角部以及第三连接部223A与第四连接部224A之间的形成的第四角部,分别设置有将底座部22A与第一侧壁121固定连接的固定件。
此外,本变形例中,在底座部22A与第一侧壁121的彼此相对的面之间设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例如可采用密封材,例如HIPS材料。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上述实施方式1中,进风法兰20和出风法兰30构成为相同结构。但不限于此,出风法兰30具有与进风法兰20基本相同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出风法兰30的贯通管部的内腔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或底座部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进风法兰20有所不同。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1和变形例中,举出了底座部的外缘由至少一个直线部和圆弧部依次连接而构成(也可参见图6A、图6D)、或由多个直线部依次连接而构成(也可参见图6B)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底座部的外缘由多个半径不同的圆弧部依次连接而构成。例如,如图6C所示,位于贯通管部的高度方向的侧方的圆弧部222B、224B的半径大于位于贯通管部的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方的圆弧部221B、223B的半径。另外,也可以是位于贯通管部的高度方向的侧方的圆弧部的半径小于位于贯通管部的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方的圆弧部的半径。此外,在底座部的外缘具有多个圆弧部的情况下,可以是,至少一部分圆弧部形成为沿绕贯通管部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延伸,也可以是,至少一部分圆弧部对应的圆心相对于贯通管部的中心轴线偏移。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1和变形例中,作为直线部,举出了沿X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沿Z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直线部形成为沿相对于X方向倾斜的方向、或相对于Z方向倾斜的方向直线状延伸。
此外,也可以是,底座部沿轴线方向观察时具有多边形等其他形状的外形,也可以具有不规则形状的外形。
此外,调湿装置100中可以无送风风扇,也可以具有未图示的送风风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各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及其组合等为一例,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及其他变更。而且,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实施方式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调湿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调湿单元,
所述壳体包括开设有风口的侧壁,所述风口设置有法兰,
所述法兰具有: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底座部;以及与所述底座部连接的贯通管部,
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侧壁的高度设为L2,将所述底座部在所述侧壁的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L1,将所述贯通管部的内腔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L3时,满足如下的关系式:
0.85≤L1/L2≤0.95,
0.45≤L3/L2≤0.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座部的外缘设置有将所述底座部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的外缘由多个连接部依次连接而构成,所述多个连接部为直线部或圆弧部中的至少一种,各相邻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有角部,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的外缘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直线部和所述圆弧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的外缘由多个半径不同的所述圆弧部依次连接而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的外缘由多个所述直线部依次连接而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直线部位于所述贯通管部的所述高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圆弧部形成为沿绕所述贯通管部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座部与所述侧壁之间设有密封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为密封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管部呈圆管状或方管状。
CN202322583168.7U 2023-09-22 调湿装置 Active CN221098837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98837U true CN221098837U (zh) 2024-06-07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6666B (zh) 窗式空调器
EP2056029A2 (en) Air conditioner
JP2018036048A (ja) 室内機用天板
AU2018100461A4 (en) Overhead Air Conditioner
CN106439631B (zh) 通风套件和具有通风功能的嵌入式灯具组件
EP3855023B1 (en) Centrifugal fan, air duct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KR100303755B1 (ko) 천장장착식냉난방장치
CN21060193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1098837U (zh) 调湿装置
JP4623253B2 (ja) スプリット型エアコンの室外機
US6776710B1 (en) Vent structure for slotted outlet with uniform velocity profile
US20220146145A1 (en) Air conditioner drain pan platform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112413729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H1030827A (ja) 空気調和機
EP1382917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1197818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中央空调
CN215765427U (zh) 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N210740812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JP4699507B2 (ja) 冷暖房システム
JP2007155207A (ja) 熱媒体拡散部材及び冷暖房システム
CN221098836U (zh) 调湿装置及空气处理系统
JP2011257068A (ja) 空気調和装置用キャビネ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CN109425021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2003240275A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