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5791U - 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95791U
CN221095791U CN202322727087.XU CN202322727087U CN221095791U CN 221095791 U CN221095791 U CN 221095791U CN 202322727087 U CN202322727087 U CN 202322727087U CN 221095791 U CN221095791 U CN 221095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steel plate
limiting
fixedly connected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270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多荣
傅义铁
舒亮
陈起建
曹彬
罗齐鸣
陈明
宋扬
李澎涛
王强
徐元涛
吕涛
赵亚鹏
周天才
卜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95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95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包括钢板及沿钢板侧面设置的滚动单元,钢板内部设有用于容纳滚动单元的容纳空间;滚动单元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连接部、传动齿轮及滚轮部,连接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滑动块、第一齿条、第一弹簧及悬臂块;传动齿轮位于第一齿条的内侧且与第一齿条啮合;滚轮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弹簧、第二齿条及连接件;通过上述方案,一方面,避免在电梯井内部搭设脚手架,一是能够降低施工的复杂程度,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升过程中滚轮露出于钢板外部,通过滚轮与电梯井井壁接触,能够有效避免斜撑单元在提升过程中钢板与电梯井井壁发生摩擦及碰撞,降低斜撑单元的提升难度。

Description

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现代化生活中,由于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小、容纳性强,成为了赋予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建筑结构,但同时高层建筑自身楼层多的属性也对出行效率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能够在楼层间作竖直运动的电梯应运而生,并且因其良好的便捷特性成为了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在建筑主体的特定位置预留电梯井,通过电梯井实现对电梯的安装及后期的运营,电梯安装时,需要搭建与楼层相对应的施工平台,从而完成每个楼层的电梯安装工作。由于电梯井场地狭小,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可提升的钢板平台进行施工,该装置以电梯井预留门洞作为支撑点为作业人员提供施工平台,并通过外部起吊装置进行竖向提升,以满足不同楼层的施工,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虽然钢板平台与电梯井井壁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但是由于在提升过程中因钢板平台的重心不稳使得钢板平台与电梯井井壁发生摩擦甚至是碰撞,从而造成电梯井发生破坏以及钢板平台出现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板平台在提升过程中与电梯井井壁发生摩擦及碰撞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包括钢板及沿钢板侧面设置的滚动单元,所述钢板内部设有用于容纳滚动单元的容纳空间;所述滚动单元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连接部、传动齿轮及滚轮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滑动块、第一齿条、第一弹簧及悬臂块,所述滑动块通过滑动块底部倒“T”字型的滑动凸起与容纳空间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的内端面与所述滑动块的外端面固定链接,所述第一齿条的啮合部朝内,所述第一齿条通过第一齿条底部倒“T”字型的滑动凸起与容纳空间的底部滑动连接;沿所述第一齿条长度方向的外侧设有悬臂块,所述悬臂块与所述第一齿条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条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滚轮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弹簧、第二齿条及连接件,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的内端面通过第二弹簧与钢板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第二齿条通过第二齿条底部倒“T”字型的滑动凸起与容纳空间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长条状主板以及位于主板两端且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主板内壁与所述第二齿条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侧板通过侧板底部的倒“T”字型的滑动凸起与容纳空间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侧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沿长度方向间隔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钢板内部安装滚动单元,当外部起吊装置对吊环施加拉力时,滑动块向内发生滑动从而带动连接件向外移动,使得滚轮露出于钢板外部,通过滚轮与电梯井井壁接触,能够有效避免斜撑单元在提升过程中钢板与电梯井井壁发生摩擦及碰撞,降低斜撑单元的提升难度。
进一步,还包括斜撑单元,斜撑单元包括钢板平台以及位于钢板单元下方的支撑架,钢板单元包括两根平行放置的主梁,主梁底部固定连接有两根间隔设置且与主梁垂直的次梁,所述主梁及次梁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一个矩形框架,主梁及次梁位于矩形框架的内部,矩形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块矩形钢板,矩形钢板与矩形框架的四边相对设置,且矩形钢板的边长大于矩形框架的边长,支撑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立杆、斜撑、水平支撑及限位件,立杆的顶面次梁的底面固定连接,连接点位于主梁与次梁的交汇处,立杆共有两根且固定连接于同一次梁的底面;斜撑与钢板呈一定角度,斜撑的顶面与远离立柱一端的主梁固定连接,斜撑底端的上表面与所述立柱的底面固定连接,斜撑的自由端位于钢板的外侧,斜撑的底面水平;限位件呈竖直状,限位件的顶面与斜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限位件位于立杆的外侧,限位件远离立杆一侧的侧面上边线与斜撑底面靠立杆一侧的边线重合。
有益效果,钢板平台能够为作业人员提供支撑,支撑架通过斜撑及限位件与电梯井门洞进行固定,为钢板平台提供支撑。
进一步,滑动块的顶部设有吊环。
有益效果,通过吊环与外部起吊装置进行连接。
进一步,所述滑动块的两侧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光滑接触。
有益效果,通过两侧的内壁对滑动块进行限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齿条的外侧面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光滑接触。
有益效果,对第一齿条进行限位,防止第一齿条发生侧翻。
进一步,所述第二齿条的外侧面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光滑接触。
有益效果,对第二齿条进行限位,防止第二齿条发生侧翻。
进一步,所述传动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直径小于传动齿轮主体圆柱的直径,所述限位轴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底面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的顶部设有与限位轴等直径的凹槽,所述传动齿轮通过所述限位轴与所述限位柱转动连接。
有益效果,通过限位轴及限位柱对传动齿轮进行支撑,并保证传动齿轮能够自由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钢板平台的仰视图,用于主梁、次梁、边框方钢管以及钢板的位置关系。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整体结构的左视图,用于展示水平支撑位置关系。
图4为图1中A1处的放大图,用于展示吊环的形状及位置。
图5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用于展示滚动单元的内部结构。
图6为图5中A2处的放大图,用于展示连接部、传动齿轮及滚轮部的结构组成。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滑动块与滑动块限位凸起的示意图,用于展示两者的位置关系。
图8为图7的正视图,用于展示滑动块限位凸起的形状。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齿条与第一限位凸起的示意图,用于展示两者的位置关系。
图10为图9的正视图,用于展示第一限位凸起的形状。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传动齿轮的正视图,用于展示传动齿轮、限位轴及限位柱的位置关系。
图13为图12中B-B向的剖视图,用于展示传动齿轮、限位轴及限位柱的连接关系。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齿条与第二限位凸起的示意图,用于展示两者的位置关系。
图15为图14的正视图,用于展示第二限位凸起的形状。
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主板、侧板及侧板滑动凸起的位置关系。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18为图17中A3处的放大图,用于展示侧板滑动凸起的形状。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转轴及转动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正视图,用于展示转轴及转动凸起的位置关系。
附图中标记如下:斜撑单元1、钢板平台11、主梁111、次梁112、边框方钢管113、钢板114、第一限位槽1141、支撑架12、立杆121、斜撑122、水平支撑123、限位件124、滚动单元2、连接部21、滑动块211、滑动块限位凸起2111、吊环2112、第一齿条212、第一限位凸起2121、第一弹簧213、悬臂块214、传动齿轮22、限位轴221、限位柱222、滚轮部23、第二齿条231、第二限位凸起2311、第二弹簧232、连接件233、主板2331、侧板2332、侧板滑动凸起23321、转轴234、转动凸起2341、滚轮23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具体如图1-图20所示。
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包括斜撑单元1以及位于斜撑单元1内部的滚动单元2。
如图1、图2所示,斜撑单元1包括钢板平台11以及位于钢板平台11底部的支撑架12,钢板平台11包括如图2所示的两根平行放置的主梁111,主梁111的底面焊接有两根间隔设置且与主梁111垂直的次梁112,主梁111与次梁112截面均呈矩形,主梁111与次梁112处于同一平面内并构成“井字型结构”。主梁111与次梁112的端面焊接有4根如图2所示的边框方钢管113,4根边框方钢管113形成一个完整的矩形框架,通过矩形框架对主梁111及次梁112形成约束,能够有效提升主梁111及次梁112的抗变形能力。如图2所示,矩形框架的顶部焊接有矩形钢板114,本实施例中,钢板114与矩形框架的四边相对设置,且钢板114的边长大于矩形框架的边长。
如图1、图3所示,支撑架1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立杆121、斜撑122、水平支撑123及限位件,其中立杆121垂直于钢板114,立杆121的顶面与次梁112的底面焊接,焊接点位于主梁111与次梁112的交汇处,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立杆121共有两根且焊接于同一根次梁112的底面。如图1所示,斜撑122与钢板114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斜撑122的顶面与主梁111的底面焊接,本实施例中,斜撑122与主梁111的焊接点位于次梁112与边框方钢管113之间,且焊接点位于远离立杆121的一侧,斜撑122与立杆121处于同一平面内,立杆121底面呈一定角度的倾斜,立杆121的底面与斜撑122底端的上表面焊接。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斜撑122的自由端位于钢板114的外侧,斜撑122的底面水平,斜撑122的底部焊接有如图1、图3所示的限位件124,限位件124的顶面与斜撑122的下表面贴合,限位件124远离立杆121一侧的侧面与斜撑122的底面垂直,且限位件124远离立杆121一侧的侧面上边线与斜撑122底面靠立杆121一侧的边线重合,限位件124的厚度与斜撑122的厚度一致。通过将斜撑122与限位件124能够增大支撑架12与电梯井门洞处的接触面积,并且通过限位件124能够防止斜撑122发生滑动。如图3所示,立杆121与斜撑122的交点处焊接有一根水平向的水平支撑123,通过水平支撑123能够有效提升立杆121及斜撑122的抗变形能力以及整个支撑架12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在提升过程中斜撑单元1中的钢板114与四周电梯井壁发生摩擦或者碰撞,特沿钢板114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如图1、图5所示的滚动单元2,滚动单元2位于钢板114的内部的容纳空间。如图5所示,以单个滚动单元2为例,滚动单元2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连接部21、传动齿轮22及滚轮部23。如图6所示,连接部21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滑动块211、第一齿条212、第一弹簧213及悬臂块214,滑动块211的顶部焊接有如图4所示的吊环2112,通过吊环2112使得斜撑单元1与起吊装置实现连接。滑动块211的底部焊接有如图7、图8所示的倒“T”字型的滑动块限位凸起2111,滑动块211的下方钢板114内开有如图5、图6所示的第一限位槽1141,第一限位槽1141的尺寸与滑动块限位凸起2111的尺寸一致,滑动块211通过滑动块限位凸起2111与第一限位槽1141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滑动块211的两侧面与钢板114光滑接触。通过第一限位槽1141及滑动块限位凸起2111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滑动块211在滑动的过程中脱离第一限位槽1141。
滑动块211的外端面焊接有如图9所示的第一齿条212,第一齿条212的啮合部向内,第一齿条212远离啮合部的外侧面与钢板114光滑接触,第一齿条212的底部焊接有如图10所示的倒“T”字型的第一限位凸起2121,第一齿条212的下方钢板114内开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尺寸与第一限位凸起2121的尺寸一致,第一齿条212通过第一限位凸起2121与滑动槽滑动连接。钢板214的内部沿第一齿条212长度方向焊接有如图6所示的悬臂块214,悬臂块214与第一齿条212的外侧面留有间隙,第一弹簧213的一端与第一齿条212的外侧面焊接,第一弹簧213的另一端与悬臂块214的内侧面焊接,第一弹簧213呈水平状态。
如图6所示,传动齿轮22位于第一齿条212的内侧,且传动齿轮22与第一齿条212啮合,传动齿轮212的底部焊接有如图11-图13所示的限位轴221,本实施例中,限位轴221的直径小于传动齿轮22主体圆柱的直径,限位轴221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柱222,限位柱222直径大于限位轴221的直径,限位柱222的底部与钢板114焊接,限位柱222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轴221等直径的凹槽,传动齿轮22通过限位轴221与限位柱222转动连接。通过传动齿轮22能够将第一齿条212向内的位移转化为第二齿条231向外的位移。
如图6所示,滚轮部23包括沿第二齿条231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弹簧232、连接件233、转轴234及滚轮235。第二齿条231的内侧面为啮合部,且第二齿条231的啮合部与传动齿轮22啮合,第二齿条231远离啮合部的外侧面与钢板114光滑接触,第二齿条231的底部焊接有如图14、图15所示的第二限位凸起2311,第二齿条231下方钢板114内开有与第二限位凸起2311尺寸相匹配的滑动槽,第二齿条231通过第二限位凸起2311与滑动槽滑动连接。第二齿条231靠近滑动块211的内端面与钢板114留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第二弹簧232,第二弹簧232的一端与钢板114焊接,第二弹簧232的另一端与第二齿条231的内端面焊接。
第二齿条231远离第二弹簧232的外端面焊接有如图16所示的连接件233,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33包括一块沿长度方向与第二齿条231垂直的主板2331以及位于主板2331两端的侧板2332,侧板2332共有两块,侧板2332与主板2331的端面焊接,侧板2332与主板2331等高且垂直。如图17、图18所示,侧板2332的底部焊接有侧板滑动凸起23321,侧边2332下方的钢板114内开有与侧板滑动凸起23321尺寸相同的限位槽,侧板2332通过与侧板滑动凸起23321与钢板114滑动连接。
两侧板2332之间设置有如图5所示的转轴234,转轴234与主板平行,转轴234的两端焊接有如图19、图20所示的转动凸起2341,两侧板2332的内侧面开有与转动凸起2341相匹配的凹槽,转轴234通过转动凸起2341与两侧板2332转动连接。转轴234沿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235。
使用时,起吊装置的吊绳或吊钩与滑动块211顶部的吊环2112连接,在起吊装置的作用下,滑动块211向内滑动,从而带动第一齿条212向内移动,第一弹簧213被拉伸,与此同时,传动齿轮22在第一齿条212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并带动第二齿条231向外位移,进而使得连接件233、转轴234及滚轮235向外移动,滚轮235露出并与电梯井壁相接触,通过可转动的转轴234及滚轮235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钢板平台11与电梯井壁发生碰撞及摩擦,另一方面可降低提升难度,提升施工效率,节约人力及物力。当提升结束后,滑动块211、第一齿条212在第一弹簧213的作用下向外滑动并归位,与此同时,第二齿条231及连接件233在第一弹簧213及第二弹簧232的共同作用下向内位移并归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7)

1.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及沿钢板侧面设置的滚动单元,所述钢板内部设有用于容纳滚动单元的容纳空间;所述滚动单元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连接部、传动齿轮及滚轮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滑动块、第一齿条、第一弹簧及悬臂块,所述滑动块通过滑动块底部倒“T”字型的滑动凸起与容纳空间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的内端面与所述滑动块的外端面固定链接,所述第一齿条的啮合部朝内,所述第一齿条通过第一齿条底部倒“T”字型的滑动凸起与容纳空间的底部滑动连接;沿所述第一齿条长度方向的外侧设有悬臂块,所述悬臂块与所述第一齿条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条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滚轮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弹簧、第二齿条及连接件,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的内端面通过第二弹簧与钢板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第二齿条通过第二齿条底部倒“T”字型的滑动凸起与容纳空间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长条状主板以及位于主板两端且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主板内壁与所述第二齿条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侧板通过侧板底部的倒“T”字型的滑动凸起与容纳空间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侧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沿长度方向间隔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单元,所述斜撑单元包括钢板平台以及位于钢板单元下方的支撑架,所述钢板单元包括两根平行放置的主梁,所述主梁底部固定连接有两根间隔设置且与主梁垂直的次梁,所述主梁及次梁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一个矩形框架,所述主梁及次梁位于矩形框架的内部,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块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与矩形框架的四边相对设置,且矩形钢板的边长大于矩形框架的边长,所述支撑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立杆、斜撑、水平支撑及限位件,所述立杆的顶面次梁的底面固定连接,连接点位于主梁与次梁的交汇处,所述立杆共有两根且固定连接于同一次梁的底面;所述斜撑与所述钢板呈一定角度,所述斜撑的顶面与远离立柱一端的主梁固定连接,所述斜撑底端的上表面与所述立柱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撑的自由端位于钢板的外侧,所述斜撑的底面水平;所述限位件呈竖直状,所述限位件的顶面与斜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立杆的外侧,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立杆一侧的侧面上边线与所述斜撑底面靠立杆一侧的边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滑动块的顶部设有吊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的两侧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光滑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的外侧面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光滑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条的外侧面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光滑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直径小于传动齿轮主体圆柱的直径,所述限位轴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底面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的顶部设有与限位轴等直径的凹槽,所述传动齿轮通过所述限位轴与所述限位柱转动连接。
CN202322727087.XU 2023-10-11 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 Active CN221095791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95791U true CN221095791U (zh) 2024-06-07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6776B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电梯井施工的升降平台
CN113417475B (zh) 一种单元幕墙用自动翻转装置及其翻转方法
CN114150857B (zh) 一种附着式自动爬升电梯井道安全防护平台的施工方法
CN221095791U (zh) 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平台
CN106760780A (zh) 等臂杠杆立体车库
CN110306777B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电梯井升降平台的施工方法
CN212773390U (zh) 一种智能整体顶升平台支撑柱附着可翻转操作平台
CN217054267U (zh) 一种防护装置施工结构
CN113443535B (zh) 用于井道施工的下延式升降设备及其安装方法
CN100365236C (zh) 循环机械臂式升降脚手架
CN218205569U (zh) 一种施工脚手架
CN111764667A (zh) 一种钢结构桁架安装施工设备及安装施工方法
CN214780606U (zh) 一种消防梯
CN21938355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幕墙运输支架
CN216340782U (zh) 一种可调节施工操作平台
CN216239568U (zh) 一种自动抹墙机
CN216076149U (zh) 一种改进的自动抹墙机
CN213864891U (zh) 一种电瓶车和煤气罐电梯内信息捕捉装置
CN220395120U (zh) 一种悬挑式操作平台
CN110644761A (zh) 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平台
CN216190897U (zh) 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房建搭载架
CN218145712U (zh) 一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升降平台
CN217000801U (zh) 一种斜屋面吊篮机构
CN216695891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的钢强度检测装置
CN212271700U (zh) 一种基坑施工用笼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