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1541U -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81541U CN221081541U CN202322440987.6U CN202322440987U CN221081541U CN 221081541 U CN221081541 U CN 221081541U CN 202322440987 U CN202322440987 U CN 202322440987U CN 221081541 U CN221081541 U CN 2210815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put device
- acoustic output
- cavity
- sound
- wa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出声装置、壳体,出声装置包含振膜和磁路结构,振膜远离磁路结构的一侧为出声装置的正面,相对的一面为出声装置的背面。壳体和出声装置连接构成腔体,正面相连的空间为前腔,和背面相连的空间为后腔。腔体上开设有出音部件,用于将振膜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出音部件传出,后腔的内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阻波结构。通过在五个面中至少一个面与腔体相连的内表面设置凸柱、挡板或者其他形状的阻波结构,以影响声音在腔体上原有五个面之间的反射,从而改变腔体内的驻波和共振,用于优化远声场漏音和提升耳机音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与传统的入耳式或半入耳式耳机相比,开放式的声学输出装置具有远离耳道,不堵塞耳套的特点,用户一方面可以获得良好的音乐聆听,另一方面可以获取外界环境的声音信息,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由于开放式声学输出装置较传统耳机有更大的漏音,容易泄漏隐私,现有的技术多采用声学腔体上的开孔形成声学偶极子,从而降低远声场的漏音。从声学偶极子原理可知,想要减小远声场漏音,需要很好的控制声学偶极子在远声场的幅值和相位,这样需要非常严格的控制声学腔体、出音孔以及出音孔处的声学阻抗等参数,但是由于此类声学输出装置的尺寸限制,给控制上述参数带来极大的难度,从而导致较难控制远声场的漏音。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学输出装置,用于优化远声场漏音和提升耳机音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出声装置、壳体,所述出声装置包含振膜和磁路结构,所述振膜远离所述磁路结构的一侧为所述出声装置的正面,相对的一面为所述出声装置的背面;所述壳体用于放置所述出声装置,所述壳体和所述出声装置连接构成腔体,所述壳体和所述出声装置的正面相连的空间为前腔,和所述出声装置的背面相连的空间为后腔;腔体上开设有出音部件,用于将所述振膜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所述出音部件传出;所述后腔的内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阻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阻波结构等间距分布,所述阻波结构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腔设置有斜面。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阻波结构垂直于侧壁,与相邻的阻波结构形成等间距的小空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波结构与所述后腔的内表面相对倾斜,相邻的阻波结构之间构成喇叭或者倒喇叭形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波结构为凸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柱为空心或者是实心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柱设置于所述后腔的一个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波结构为挡板。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挡板的侧面以一定的角度连接,构成若干类蜂窝煤形空腔。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常后腔腔体为立方体结构,由振膜所在面和与振膜所在面相对或相邻的五个面组成,五个面都是平面状态,与振膜所在面一起形成腔体。振膜产生的声音在上述五个面都会产生声音的反射,这个过程中会形成驻波和共振。通过在五个面中至少一个面与腔体相连的内表面设置凸柱、挡板或者其他形状的阻波结构,以影响声音在腔体上原有五个面之间的反射,从而改变腔体内的驻波和共振,用于优化远声场漏音和提升耳机音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声学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结构的后腔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声学输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声学输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结构的另一角度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结构简图包括凸柱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1结构简图包括挡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1结构简图包括斜面与挡板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 振膜 102 磁路结构
103 声学驱动 104 壳体
105 前腔 106 后腔
107 端壁 108 第一侧壁
109 第二侧壁 110 第三侧壁
111 第四侧壁 112 凸柱
113 出音孔 114 挡板
115 斜面 1011 折环
1031音圈 1032 扬声器
1033扬声器支架 1034 导磁板
1035磁铁 1036 华司
1037出音位置 1041 出音部件
1071后腔正面 1081 第一侧面
1091第二侧面 1101 第三侧面
1111第四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出声装置,出声装置包含振膜101、磁路结构102以及声学驱动103,声学驱动103包括音圈1031、扬声器1032、扬声器支架1033、导磁板1034、磁铁1035以及华司1036,其中,声学驱动103设有上下两个出音位置1037,以使声音能够到达后腔106。振膜101包括折环1011。振膜101远离磁路结构102的一侧为出声装置的正面,相对的一面为出声装置的背面。壳体104,用于放置出声装置,和出声装置连接构成腔体,正面相连的空间为前腔105,和背面相连的空间为后腔106。腔体上开设有出音部件1041,前腔105和后腔106中至少一个腔体上设置有出音部件1041,出音部件104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出音部件1041为出音孔和/或导音管,用于将振膜101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出音部件1041传出,当耳机为开放式耳机时,在前腔105和后腔106中都至少开设一个出音孔,其中,后腔106的内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阻波结构。
优选地,磁路结构1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音位置1037,振膜101产生的声音先经过出音位置1037,再经过后腔106腔体上的出音部件1041传出。
后腔106腔体是一个空间立方体,振膜101所处的平面与其余五个平面共同构成后腔腔体。本方案中,振膜101所在平面与现有技术相似,本方案通过改变后腔106中其余五个面来改变后腔腔体的形状,使其称为不规则形状的腔体。本方案主要设计点改变腔体形状达到改变音效的目的,腔体中各个面的位置表述是为了方便对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并不是对各个面位置和名称的限定。参照图2和图3,为了方便描述,对五个面进行定义,在后腔106中,与振膜101所在的平面相对的面称为后腔正面1071,后腔正面1071所在的一侧外壳成为端壁107,剩余的四个面中朝上的面(或者定义为耳机发声部件中靠近用户头顶的面)为第一侧面1081(位于第一侧壁108),以第一侧面1081为基准,以振膜101所在面到后腔正面1071为参考角度,沿逆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二侧面1091(第二侧面位于第二侧壁109的内表面),第三侧面1101(第三侧面1101位于第三侧壁110的内表面)和第四侧面1111(第四侧面位于第四侧壁111的内表面)。其中,第一侧面1081和第三侧面1101相对,第二侧面1091和第四侧面1111相对。其中,后腔106的内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阻波结构。阻波结构设置于后腔正面1071、第一侧面1081、第二侧面1091、第三侧面1101、第四侧面1111的至少一面上。
如图1、图2、图3所示,后腔106的横截面均为椭圆。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腔106为长方体带倒角形式的形状。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腔106的形状为长方体。
在一实施例中,若干阻波结构等间距分布,阻波结构之间具有间隙。当设置多个阻波结构时,阻波结构可以是等间距排列也可以是随机排列分布。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阻波结构为凸柱112,凸柱112为空心或者是实心的结构。多个凸柱112设置于后腔106的一个面,也可以在单个面上设置多个凸柱112,例如在只在后腔106正面或相邻的侧面设置多个凸柱112。
优选地,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置凸柱112,例如出音孔113的位置,当出音孔113设置在第四侧面上时,根据后腔106腔体的结构,出音孔113距离第二侧面的距离最远,即驻波公式中的L,第二侧面对振膜产生的声音的驻波和共振的影响最大,因此,在第二侧面的内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凸柱112,以改变腔体的驻波和共振。当后腔106设置有多个出音孔113时,同理可以根据判断哪个面为对振膜产生的声音的驻波和共振的影响最大面,通过设置凸柱或其他结构,改变该面对声音的反射。以改变腔体的驻波和共振。
如图9所示,阻波结构为挡板114,多个挡板114垂直于侧壁,与相邻的挡板114形成等间距的小空腔。
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114与后腔106的内表面保持相对倾斜,相邻的挡板114之间构成喇叭或者倒喇叭形态。
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挡板114的侧面以一定的角度连接,构成若干类蜂窝煤形空腔。
挡板114的长度和挡板114之间的间距也可以设置成不同,根据需求,改变不同挡板114的长度和挡板114之间的间距,组合成不同的挡板组合和小空腔,改善声音在后腔106的共振和驻波。
如图10所示,后腔106设置有斜面115,在后腔106内壁设置挡板114的基础上,减轻声音在后腔106中的共振和驻波,达到更好的出音效果。
综上所述,通常腔体为立方体结构,由振膜所在面和与振膜所在面相对或相邻的五个面组成,五个面都是平面状态,与振膜所在面一起形成腔体。振膜产生的声音在上述五个面都会产生声音的反射,这个过程中会形成驻波和共振。通过将后腔的形状设置为不规则面,以改变声音在腔体上原有五个面之间的反射,从而影响腔体内的驻波和共振。方案中根据声学驱动的声音经过后腔并通过后腔的出音部件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后腔对声学驱动声音的反射会引起声音的共振和驻波,后腔内形成的驻波的频率会产生较大的声音强度,与后腔的频率响应曲线上谐振峰对应的原理。结合驻波公式:c0为空气中的声速,f1为驻波频率,n取整数。L具体为后腔在上述五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会开设至少一个出音孔,振膜产生的声音会经过后腔腔体从出音孔传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声音会与后腔腔体的五个面发生反射,然后从出音孔传出,这个过程会引起声音的共振和驻波。出音孔的中心位置,距离五个面的距离中,最大的距离为L;通过在五个面中至少一个面与腔体相连的内表面设置凸柱、挡板或者其他形状的阻波结构,以影响声音在腔体上原有五个面之间的反射,从而改变腔体内的驻波和共振,用于优化远声场漏音和提升耳机音质。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声装置、壳体,所述出声装置包含振膜和磁路结构,所述振膜远离所述磁路结构的一侧为所述出声装置的正面,相对的一面为所述出声装置的背面;所述壳体用于放置所述出声装置,所述壳体和所述出声装置连接构成腔体,所述壳体和所述出声装置的正面相连的空间为前腔,和所述出声装置的背面相连的空间为后腔;腔体上开设有出音部件,用于将所述振膜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所述出音部件传出;所述后腔的内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阻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阻波结构等间距分布,所述阻波结构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设置有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阻波结构垂直于侧壁,与相邻的阻波结构形成等间距的小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波结构与所述后腔的内表面相对倾斜,相邻的阻波结构之间构成喇叭或者倒喇叭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波结构为凸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为空心或者是实心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柱设置于所述后腔的一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波结构为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挡板的侧面以一定的角度连接,构成若干类蜂窝煤形空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40987.6U CN221081541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40987.6U CN221081541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81541U true CN221081541U (zh) | 2024-06-04 |
Family
ID=91265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40987.6U Active CN221081541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81541U (zh) |
-
2023
- 2023-09-07 CN CN202322440987.6U patent/CN2210815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105905A (en) | Co-linear loudspeaker system | |
JPH01254096A (ja) | 音響装置 | |
US10694281B1 (en) | Coaxial waveguide | |
WO2019218667A1 (zh) |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6960110U (zh) | 扬声器箱 | |
JP2005006053A (ja) | 低音用スピーカー装置及び該低音用スピーカー装置を備えたマルチウェイスピーカー装置 | |
JP7510112B2 (ja) | ヘッドホン | |
WO2021103253A1 (zh) |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208540155U (zh) | 等化器以及带有等化器的电声转换装置 | |
CN221081541U (zh) |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 |
US11395063B2 (en) | Speaker and sound diffuser thereof | |
CN217063997U (zh) | 号角及扬声器 | |
JP2510607B2 (ja) | 平面スピ−カ | |
CN117061929A (zh) |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 |
CN110475185B (zh) | 声学辐射组件以及发声设备 | |
JP2006060330A (ja) | ステレオ再生装置 | |
JP7371216B1 (ja) | スピーカ及び電子機器 | |
CN219227790U (zh) | 一种喇叭和耳机 | |
CN219740608U (zh) | 一种动铁单元 | |
CN213522356U (zh) | 一种超薄型扬声器 | |
CN212905789U (zh) | 一种发声体的定向出音结构和音频眼镜 | |
CN219876009U (zh) | 一种开放式耳机音腔 | |
CN111918187B (zh) | Mems扬声器 | |
CN211720726U (zh) | 一种无源辐射模组和电子设备 | |
US11102587B2 (en) | Hybrid acoustic apparatus including rectangular microspeak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