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5818U - 连接装置以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装置以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5818U
CN221075818U CN202322723847.XU CN202322723847U CN221075818U CN 221075818 U CN221075818 U CN 221075818U CN 202322723847 U CN202322723847 U CN 202322723847U CN 221075818 U CN221075818 U CN 221075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driving
connecting device
base body
f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238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绍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5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5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以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其中,连接装置用于与LED箱体连接并将LED箱体悬挂在挂架上,包括:基体,具有能够与挂架悬挂配合的悬挂部;抵接部,沿竖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基体上,抵接部的底部能够与挂架抵接配合;调节组件,设置在所基体上并与抵接部驱动配合,以驱动抵接部在竖向方向上移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连接装置受力不均的问题。

Description

连接装置以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装置以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的LED显示屏通常由多个LED显示装置阵列排列并连接而形成,而LED显示装置一般会被挂在支撑架上或挂在墙体上。在将LED显示装置挂在墙体上时,工作人员通常会设置多个连接装置,来连接LED显示装置和挂架,其目的是让每个连接装置都可以均匀地分摊来自LED显示装置的重力,进而使得每个连接装置所承受的力都不会大到破坏连接装置自身。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加工精度不足或安装操作误差,往往会导致LED显示装置整体挂上挂架后,有些连接装置会与挂架有效连接而受力,有些连接装置却并未与挂架有效连接而不受力;又因为工作人员的前侧视线被LED显示装置遮挡,后侧又存在墙体,所以导致工作人员难以通过目测的方式判断哪些连接装置受力,哪些连接装置不受力。长此以往,某些连接装置会出现受力过大的情况,导致这些连接装置存在损坏的风险,进而使得LED显示装置掉落的风险增大。因此,在本领域中存在连接装置受力不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以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连接装置受力不均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用于与LED箱体连接并将LED箱体悬挂在挂架上,包括:基体,具有能够与挂架悬挂配合的悬挂部;抵接部,沿竖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基体上,抵接部的底部能够与挂架抵接配合;调节组件,设置在所基体上并与抵接部驱动配合,以驱动抵接部在竖向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驱动杆,第一驱动杆可转动地设置在基体上,第一驱动杆与抵接部驱动配合以带动抵接部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抵接部与第一驱动杆通过插孔结构与插杆结构插接配合,插孔结构设置在抵接部与第一驱动杆中的一个上,插杆结构设置在抵接部与第一驱动杆中的另一个上,插杆结构上设置有外螺纹,插孔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和/或,基体具有导向腔,抵接部设置在导向腔内并与导向腔的内侧壁止转配合。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驱动杆,第二驱动杆可转动地设置在基体上,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驱动配合以带动第一驱动杆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中的一个包括蜗轮,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中的另一个包括与蜗轮配合的蜗杆。
进一步地,基体包括壳主体和后盖,悬挂部连接在壳主体的底部,壳主体具有后部开口和下部开口,后盖可拆卸地设置在后部开口处,调节组件设置在壳主体内。
进一步地,壳主体的前板上设置有第一插孔,后盖上设置有第二插孔,第二驱动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插孔插接配合,第二驱动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插孔插接配合,第二驱动杆的第一端的端面和/或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有能够与驱动工具配合的驱动孔。
进一步地,壳主体的顶板上设置有第三插孔,第一驱动杆的顶端向上穿过第三插孔并设置有第四插孔,连接装置还包括穿设在第四插孔内的第一限位销杆,第一限位销杆能够与壳主体的顶板的上表面抵接配合。
进一步地,基体具有导向腔,抵接部设置在导向腔内并与导向腔的内侧壁止转配合,基体具有前板、后盖以及位于前板和后盖之间的两个侧板,导向腔形成在两个侧板之间,悬挂部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上的两个插槽,挂架插设在两个插槽内。
进一步地,前板上还设置有第五插孔,连接装置还包括穿设在第五插孔内的第二限位销杆,且第二限位销杆能够穿设于LED箱体和挂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包括LED箱体、挂架和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为上述的连接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连接装置用于将LED箱体悬挂在挂架上;在使用时,先将多个连接装置与LED箱体相连接,然后再将LED箱体与连接装置一起挂在挂架上。其中,基体与LED箱体相连接,基体具有悬挂部,悬挂部和挂架悬挂配合。抵接部可沿竖向方向移动,其底部能够与挂架抵接配合;而调节组件可驱动抵接部在竖向方向上移动。工作人员操作调节组件,使得抵接部沿竖向方向移动,如果该连接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并未与挂架有效连接(即在竖向方向上悬挂部与挂架之间未配合到位),此时抵接部在向下移动过程中会与挂架抵接配合,从而实现该连接装置与挂架的有效连接,进而使得该连接装置能够受力。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多个连接装置的调节组件,令每个连接装置的抵接部都与挂架抵接配合,从而实现所有连接装置均摊承重力,进而保证每个连接装置不会因受力过大而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连接装置受力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LED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连接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连接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侧向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LED显示装置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后向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LED显示装置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LED箱体;
2、挂架;201、连接板;
10、基体;11、悬挂部;111、插槽;114、安装孔;12、导向腔;13、壳主体;131、前板;132、第一插孔;133、顶板;134、侧板;14、后盖;141、第二插孔;142、定位块;143、定位槽;15、第三插孔;16、第四插孔;17、第五插孔;18、第一限位销杆;
20、抵接部;
30、调节组件;31、第一驱动杆;311、驱动孔;32、插孔结构;33、插杆结构;34、第二驱动杆;35、蜗轮;36、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用于与LED箱体1连接并将LED箱体1悬挂在挂架2上,本申请的连接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基体10、抵接部20、调节组件30,其中,基体10具有能够与挂架2悬挂配合的悬挂部11;抵接部20沿竖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基体10上,抵接部20的底部能够与挂架2抵接配合;调节组件30设置在所基体10上并与抵接部20驱动配合,以驱动抵接部20在竖向方向上移动。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连接装置用于将LED箱体1悬挂在挂架2上;在使用时,先将多个连接装置与LED箱体1相连接,然后再将LED箱体1与连接装置一起挂在挂架2上。其中,基体10与LED箱体1相连接,基体10具有悬挂部11,悬挂部11和挂架2悬挂配合。抵接部20可沿竖向方向移动,其底部能够与挂架2抵接配合;而调节组件30可驱动抵接部20在竖向方向上移动。工作人员操作调节组件30,使得抵接部20沿竖向方向移动,如果该连接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并未与挂架2有效连接(即在竖向方向上悬挂部11与挂架2之间未配合到位),此时抵接部20在向下移动过程中会与挂架2抵接配合,从而实现该连接装置与挂架2的有效连接,进而使得该连接装置能够受力。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多个连接装置的调节组件30,令每个连接装置的抵接部20都与挂架2抵接配合,从而实现所有连接装置均摊承重力,进而保证每个连接装置不会因受力过大而损坏。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连接装置受力不均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当LED箱体1、连接装置以及挂架2组合安装在墙体上时,“前方”、“前侧”、“前面”等表述中的“前”指代的是朝向LED箱体1的一方,“后方”、“后侧”、“后面”等表述中的“后”指代的是朝向墙体的一方,“下方”、“下侧”、“下面”等表述中的“下”指代的是朝向地面的一方,“上方”、“上侧”、“上面”等表述中的“上”指代的是远离地面的一方。
如图2至图4所示,调节组件30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驱动杆31,第一驱动杆31可转动地设置在基体10上,第一驱动杆31与抵接部20驱动配合以带动抵接部20进行移动。第一驱动杆31的设置,可以实现将第一驱动杆31的转动运动转化为抵接部20的上下平移运动。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挂架也可被安装在具有镂空结构的支撑架上,工作人员即可在支撑架的后侧对第一驱动杆进行调节操作。
如图1、图2以及图5至图8所示,抵接部20与第一驱动杆31通过插孔结构32与插杆结构33插接配合,插孔结构32设置在抵接部20与第一驱动杆31中的一个上,插杆结构33设置在抵接部20与第一驱动杆31中的另一个上,插杆结构33上设置有外螺纹,插孔结构3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在本实施例中,插孔结构32设置在抵接部20上,插杆结构33设置在第一驱动杆31上,插孔结构32与插杆结构33可插接配合,插杆结构33上的外螺纹又可与插孔结构32的内壁上的内螺纹配合,使得抵接部20与第一驱动杆31稳固连接,不会因重力而脱出于基体10。
如图1、图2以及图4至图8所示,基体10具有导向腔12,抵接部20设置在导向腔12内并与导向腔12的内侧壁止转配合。当第一驱动杆31旋转时,抵接部20与导向腔12的内侧壁止转配合,使得抵接部20不会跟随第一驱动杆31一同作旋转运动,而使其仅具有沿竖向方向的平移运动,进而使得抵接部20与挂架2之间具有一定间隔时,抵接部20可以朝向挂架2与抵接部20的抵接面运动。
如图1、图2以及图4至图8所示,调节组件30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驱动杆34,第二驱动杆34可转动地设置在基体10上,第二驱动杆34与第一驱动杆31驱动配合以带动第一驱动杆31转动。由于当LED箱体1、连接装置以及挂架2组合安装在墙体上时,连接装置位于LED箱体1的后侧与墙体的前侧之间,此空间极小,工作人员难以对第一驱动杆31直接进行调节操作,第二驱动杆34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可带动第一驱动杆31转动,使得工作人员操作第二驱动杆34即可令抵接部20沿竖向方向的平移运动,第二驱动杆34可在LED箱体1上部分露出(后文中有详细描述),从而进一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调节操作。
如图1、图2、图7以及图8所示,第一驱动杆31和第二驱动杆34中的一个包括蜗轮35,第一驱动杆31和第二驱动杆34中的另一个包括与蜗轮35配合的蜗杆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31包括蜗轮35,第二驱动杆34包括蜗杆36,蜗轮35与蜗杆36可驱动配合;当第二驱动杆34绕着穿过其横截面中心的前后轴转动时,实现带动第一驱动杆31绕着穿过其横截面中心的竖向轴转动,进而带动抵接部20上下移动。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基体10包括壳主体13和后盖14,悬挂部11连接在壳主体13的底部,壳主体13具有后部开口和下部开口,后盖14可拆卸地设置在后部开口处,调节组件30设置在壳主体13内。后盖14可拆卸地盖合在壳主体13的后部开口处,方便工作人员将调节组件30装入至壳主体13内部,此外,后盖14还可以实现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壳主体13内,避免影响调节组件30的功能。
此外,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盖14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块142,壳主体13上设置有与定位块142定位配合的定位槽143,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安装后盖14时更易对位。
如图2至图4所示,壳主体13的前板131上设置有第一插孔132,后盖14上设置有第二插孔141,第二驱动杆34的第一端与第一插孔132插接配合,第二驱动杆34的第二端与第二插孔141插接配合,第二驱动杆34的第一端的端面和/或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有能够与驱动工具配合的驱动孔311。第二驱动杆34的两端穿设于第一插孔132与第二插孔141,第二驱动杆34的中部的横截面积略大于第一插孔132与第二插孔141的横截面积,使得第二驱动杆34的中部会与前板131与后盖14抵接,从而防止第二驱动杆34沿前后方向脱出于基体1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杆34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驱动孔311,驱动孔311可与外部的驱动工具配合,工作人员利用驱动工具即可从LED的显示装置的前侧实现对第二驱动杆34的转动操作。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杆的第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的端面均设置有能够与驱动工具配合的驱动孔。
如图2至图4所示,壳主体13的顶板133上设置有第三插孔15,第一驱动杆31的顶端向上穿过第三插孔15并设置有第四插孔16,连接装置还包括穿设在第四插孔16内的第一限位销杆18,第一限位销杆18能够与壳主体13的顶板133的上表面抵接配合。第一限位销杆18的设置,使得抵接部20在未与挂架2抵接时,第一驱动杆31和抵接部20也不会因自身重力而向下脱出于基体10。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基体10具有前板131、后盖14以及位于前板131和后盖14之间的两个侧板134,导向腔12形成在两个侧板134之间,悬挂部11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134上的两个插槽111,挂架2插设在两个插槽111内。两个侧板134之间形成导向腔12,从而限制形成了抵接部20上下移动的移动轨迹,两个插槽111的设置,使得挂架2与连接装置实现初步的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挂架2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板201,连接板201能够伸入至插槽111内,抵接部20的底部与连接板201的顶部抵接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插槽111包括第一槽段和位于第一槽段下方并与第一槽段连通的第二槽段,其中,第一槽段的宽度在竖向方向上保持不变,第二槽段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方便实现连接板201和插槽111的对位。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前板131上还设置有第五插孔17,连接装置还包括穿设在第五插孔17内的第二限位销杆,且第二限位销杆能够穿设于LED箱体1和挂架2。第二限位销杆穿设于LED箱体1、连接装置与挂架2上,能够避免LED箱体1由于地震等原因向上与挂架2分离,进一步使得三者稳固连接。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板131上还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14,LED箱体1与连接装置通过穿设于安装孔114的紧固装置紧固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LED显示装置,本申请的LED显示装置包括:LED箱体1、挂架2和连接装置,其中,连接装置为上述的连接装置。上述的连接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连接装置受力不均的问题,具有上述连接装置的LED显示装置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当第二驱动杆34的第一端的端面具有驱动孔311时,LED箱体1上设置有与第二驱动杆34对应的供驱动工具穿过的第六插孔。在LED箱体1的前侧,工作人员即可使用驱动工具操作第二驱动杆34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LED箱体1上设置有用于穿设第二限位销杆的第七插孔,挂架2上设置有用于穿设第二限位销杆的第八插孔。第二限位销杆穿设于LED箱体1、连接装置与挂架2上,进一步使得三者稳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连接装置,用于与LED箱体(1)连接并将所述LED箱体(1)悬挂在挂架(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基体(10),具有能够与所述挂架(2)悬挂配合的悬挂部(11);
抵接部(20),沿竖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抵接部(20)的底部能够与所述挂架(2)抵接配合;
调节组件(30),设置在所基体(10)上并与所述抵接部(20)驱动配合,以驱动所述抵接部(20)在所述竖向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包括沿所述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驱动杆(31),所述第一驱动杆(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第一驱动杆(31)与所述抵接部(20)驱动配合以带动所述抵接部(20)进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20)与所述第一驱动杆(31)通过插孔结构(32)与插杆结构(33)插接配合,所述插孔结构(32)设置在所述抵接部(20)与所述第一驱动杆(31)中的一个上,所述插杆结构(33)设置在所述抵接部(20)与所述第一驱动杆(31)中的另一个上,所述插杆结构(33)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插孔结构(3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和/或,
所述基体(10)具有导向腔(12),所述抵接部(20)设置在所述导向腔(12)内并与所述导向腔(12)的内侧壁止转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驱动杆(34),所述第二驱动杆(3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第二驱动杆(34)与所述第一驱动杆(31)驱动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杆(3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31)和所述第二驱动杆(34)中的一个包括蜗轮(35),所述第一驱动杆(31)和所述第二驱动杆(34)中的另一个包括与所述蜗轮(35)配合的蜗杆(3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包括壳主体(13)和后盖(14),所述悬挂部(11)连接在所述壳主体(13)的底部,所述壳主体(13)具有后部开口和下部开口,所述后盖(14)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后部开口处,所述调节组件(30)设置在所述壳主体(1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3)的前板(131)上设置有第一插孔(132),所述后盖(14)上设置有第二插孔(141),所述第二驱动杆(3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孔(132)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杆(3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插孔(141)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杆(34)的第一端的端面和/或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有能够与驱动工具配合的驱动孔(3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3)的顶板(133)上设置有第三插孔(15),所述第一驱动杆(31)的顶端向上穿过所述第三插孔(15)并设置有第四插孔(16),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穿设在所述第四插孔(16)内的第一限位销杆(18),所述第一限位销杆(18)能够与所述壳主体(13)的顶板(133)的上表面抵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具有导向腔(12),所述抵接部(20)设置在所述导向腔(12)内并与所述导向腔(12)的内侧壁止转配合,所述基体(10)具有前板(131)、后盖(14)以及位于所述前板(131)和所述后盖(14)之间的两个侧板(134),所述导向腔(12)形成在两个所述侧板(134)之间,所述悬挂部(11)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134)上的两个插槽(111),所述挂架(2)插设在两个所述插槽(11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131)上还设置有第五插孔(17),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五插孔(17)内的第二限位销杆,且所述第二限位销杆能够穿设于所述LED箱体(1)和所述挂架(2)。
11.一种LED显示装置,包括LED箱体(1)、挂架(2)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
CN202322723847.XU 2023-10-10 连接装置以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Active CN221075818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5818U true CN221075818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07588B2 (ja) 移動式クレーンへの補助リフトユニットの組み付け
CN108287308B (zh) 电机测试工装平台
CN221075818U (zh) 连接装置以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CN111024388B (zh) 一种可调式减速机负载试验台
CN211644279U (zh) 一种电梯轿门的边框结构
CN212416463U (zh) 一种壁挂式臭氧空气消毒装置
CN110805180B (zh) 可拆卸装饰板的连接结构
CN219027797U (zh) 一种木工铣刀多样安装座
CN209887567U (zh) 围板箱倾斜器具
CN219317361U (zh) 一种塔机标准节销轴固定装置
CN217578069U (zh) 一种塔机远程力矩控制器
CN211349188U (zh) 一种机箱用理线机构
CN113746042B (zh) 一种大跨度组装式钢制桥架
CN220064767U (zh) 一种新型抽拉式机箱结构
CN215636184U (zh) 一种建筑机械用支撑架
CN219953385U (zh) 一种巷道临时支撑装置
CN219954966U (zh) 一种组装式固定安装架
CN219389124U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挂式广告机
CN213279385U (zh) 电机安装位置微调机构
CN220151742U (zh) 一种后轴承密封保持架用辅助支撑组件
CN220704995U (zh) 一种装饰板安装结构
CN215011051U (zh) 一种自动化仪表用的防尘装置
CN218951775U (zh) 一种电动晾衣架用安装架
CN220668031U (zh) 边框的调节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CN214535236U (zh) 一种基于云管理的高清视频监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