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4562U - 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4562U
CN221064562U CN202322832408.2U CN202322832408U CN221064562U CN 221064562 U CN221064562 U CN 221064562U CN 202322832408 U CN202322832408 U CN 202322832408U CN 221064562 U CN221064562 U CN 221064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output
cylinder
liquid storage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324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国成
李赵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Zhong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Zhongyi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Zhong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Zhongyi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4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4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切削部与连接部一体成形,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切削部上设置有容屑槽,连接部和切削部之间连接有冷却杆,冷却杆上设置有冷却部件,冷却部件包括蓄液筒、输出筒和出液喷头,输出筒套设在冷却杆上,输出筒的筒壁中设置有圆柱环状的输出内腔,出液喷头与输出内腔相连通,蓄液筒套设在输出筒和冷却杆外部,蓄液筒与冷却杆之间为蓄液腔,输出内腔与蓄液腔连通,在切削钻头转动时,冷却部件一同转动,冷却部件与切削部保持相对静止,在切削钻头工作时,冷却部件始终对着容屑槽,由冷却部件输出的降温介质沿着容屑槽移动至钻头刀刃与加工件接触的区域,从而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削钻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
背景技术
切削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只有切削部分参与切削,夹持柄部并不参与切削,为了避免切削部分损坏造成整个切削刀具的报废,延长切削刀具的使用寿命,通常将切削刀具的切削部和夹持柄部分开设置,即切削部分、夹持柄部通过普通螺纹等连接方式实现切削部分在夹持柄部上的重复装卸。
现有技术中对工作中的切削钻头冷却时,通过向钻头喷洒冷却液或喷出冷气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由于钻头在工作时不断快速旋转,冷气或冷却也在钻头转动的情况下,有较大的部分被反射回去,使之降温效果较差,而且冷气和冷却液只能接触到钻头露出的部分,难以与深入工件中与工件直接接触的部分接触,从而降温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工作中的切削钻头冷却时,通过向钻头喷洒冷却液或喷出冷气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由于钻头在工作时不断快速旋转,冷气或冷却也在钻头转动的情况下,有较大的部分被反射回去,使之降温效果较差,而且冷气和冷却液只能接触到钻头露出的部分,难以与深入工件中与工件直接接触的部分接触,从而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包括连接部和切削部,所述切削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形,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切削部上设置有容屑槽,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切削部之间连接有冷却杆,所述冷却杆上设置有冷却部件;
所述冷却部件包括蓄液筒、输出筒和出液喷头,所述输出筒套设在所述冷却杆上,所述输出筒的筒壁中设置有圆柱环状的输出内腔,所述出液喷头与所述输出内腔相连通,所述蓄液筒套设在所述输出筒和所述冷却杆外部,所述蓄液筒与所述冷却杆之间为蓄液腔,所述输出内腔与所述蓄液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出筒和所述蓄液筒均为两端敞口的圆柱筒结构且所述冷却杆穿过所述输出筒和所述蓄液筒,所述输出筒设置在所述冷却杆的前端,所述蓄液筒设置在所述冷却杆的后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液筒的后端端口内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冷却杆穿过所述密封板且所述冷却杆与所述密封板之间通过水密轴承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液筒的前端环设在所述输出筒后端的外部,所述蓄液筒与所述输出筒之间通过水密轴承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液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延伸至所述蓄液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出筒的前端端部设置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连接有输出管道,所述出液喷头与所述输出管道相连,所述出液喷头的出液方向正对着所述容屑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冷却部件,冷却液由进液管进入蓄液腔内,然后由蓄液腔进入输出内腔内,再流经输出口和输出管道,最后由出液喷头喷出至容屑槽内,由于冷却部件可以随钻头一同转动,冷却部件与切削部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出液喷头始终对着容屑槽,冷却液能够沿着容屑槽移动至钻头的前端,分布在钻头刀刃与加工件接触的区域,从而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切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连接部;2、切削部;3、容屑槽;4、冷却杆;5、冷却部件;
501、蓄液筒;502、输出筒;503、出液喷头;504、输出内腔;505、蓄液腔;506、密封板;507、进液管;508、输出口;509、输出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包括连接部1和切削部2,切削部2与连接部1一体成形,连接部1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切削部2上设置有容屑槽3,连接部1和切削部2之间连接有冷却杆4,冷却杆4上设置有冷却部件5。
现有技术中对工作中的切削钻头冷却时,通过向钻头喷洒冷却液货喷出冷气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由于钻头在工作时不断快速旋转,冷气或冷却也在钻头转动的情况下,有较大的部分被反射回去,使之降温效果较差,而且冷气和冷却液只能接触到钻头露出的部分,难以与深入工件、与工件直接接触的部分难以接触,从而降温效果差。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部件5设置在冷却杆4,在切削钻头转动时,冷却部件5一同转动,冷却部件5与切削部2保持相对静止,而且冷却部件5的输出端正对着容屑槽3,所以在切削钻头工作时,冷却部件5能够始终对着容屑槽3,由冷却部件5输出的降温介质能够沿着容屑槽移动至钻头的前端,分布在钻头刀刃与加工件接触的区域,从而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具体地,冷却部件5包括蓄液筒501、输出筒502和出液喷头503,输出筒502套设在冷却杆4上,输出筒502的筒壁中设置有圆柱环状的输出内腔504,出液喷头503与输出内腔504相连通,蓄液筒501套设在输出筒502和冷却杆4外部,蓄液筒501与冷却杆4之间为蓄液腔505,输出内腔504与蓄液腔505连通,输出筒502和蓄液筒501均为两端敞口的圆柱筒结构且冷却杆4穿过输出筒502和蓄液筒501,输出筒502设置在冷却杆4的前端,蓄液筒501设置在冷却杆4的后端,蓄液筒501的后端端口内设置有密封板506,冷却杆4穿过密封板506且冷却杆4与密封板506之间通过水密轴承相连。
进一步地,蓄液筒501的前端环设在输出筒502后端的外部,蓄液筒501与输出筒502之间通过水密轴承相连,蓄液筒501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液管507,进液管507延伸至蓄液腔505内,输出筒502的前端端部设置有输出口508,输出口508连接有输出管道509,出液喷头503与输出管道509相连,出液喷头503的出液方向正对着容屑槽3。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却部件5中,冷却液由进液管507进入蓄液腔505内,然后由蓄液腔505进入输出内腔504内,再流经输出口508和输出管道509,最后由出液喷头503喷出至容屑槽3内,由于冷却部件5可以随钻头一同转动,冷却部件5与切削部2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出液喷头503始终对着容屑槽3,冷却液能够沿着容屑槽移动至钻头的前端,分布在钻头刀刃与加工件接触的区域,从而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包括连接部(1)和切削部(2),所述切削部(2)与所述连接部(1)一体成形,所述连接部(1)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切削部(2)上设置有容屑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和所述切削部(2)之间连接有冷却杆(4),所述冷却杆(4)上设置有冷却部件(5);
所述冷却部件(5)包括蓄液筒(501)、输出筒(502)和出液喷头(503),所述输出筒(502)套设在所述冷却杆(4)上,所述输出筒(502)的筒壁中设置有圆柱环状的输出内腔(504),所述出液喷头(503)与所述输出内腔(504)相连通,所述蓄液筒(501)套设在所述输出筒(502)和所述冷却杆(4)外部,所述蓄液筒(501)与所述冷却杆(4)之间为蓄液腔(505),所述输出内腔(504)与所述蓄液腔(50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筒(502)和所述蓄液筒(501)均为两端敞口的圆柱筒结构且所述冷却杆(4)穿过所述输出筒(502)和所述蓄液筒(501),所述输出筒(502)设置在所述冷却杆(4)的前端,所述蓄液筒(501)设置在所述冷却杆(4)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筒(501)的后端端口内设置有密封板(506),所述冷却杆(4)穿过所述密封板(506)且所述冷却杆(4)与所述密封板(506)之间通过水密轴承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筒(501)的前端环设在所述输出筒(502)后端的外部,所述蓄液筒(501)与所述输出筒(502)之间通过水密轴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筒(501)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液管(507),所述进液管(507)延伸至所述蓄液腔(505)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筒(502)的前端端部设置有输出口(508),所述输出口(508)连接有输出管道(509),所述出液喷头(503)与所述输出管道(509)相连,所述出液喷头(503)的出液方向正对着所述容屑槽(3)。
CN202322832408.2U 2023-10-23 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 Active CN221064562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4562U true CN221064562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5079A (zh) 一种液氮内喷式刀柄装置
CN221064562U (zh) 一种自冷却切削钻头
CN109759611B (zh) 适于含能材料机械加工的一体式涡流冷却刀具
CN103737091A (zh) 具有冷却结构的切削刀具
CN106694911A (zh) 一种机械加工的主轴
CN201455737U (zh) 一种用于切削刀具的内冷压板
CN105750997A (zh) 用于刀具冷却系统的螺旋喷头
CN209174228U (zh) 低压耗造雪机喷嘴
CN211660279U (zh) 一种动态间隙密封高压水自旋转喷头
CN219819055U (zh) 一种机床主轴一体式冷却装置
CN217355189U (zh) 一种自带降温结构的高速轴
CN207155380U (zh) 一种用于机床附件的内冷组件
CN220445151U (zh) 一种高效球头铣刀
CN112719386A (zh) 一种高冷却效能的超低温介质中空传输式内冷铣刀
CN207342930U (zh) 前置导流结构设计的高压水清洗自旋转喷头
CN203992557U (zh) 数控机床高效内冷却旋转接头
CN218015995U (zh) 一种油路刀柄
CN107433491B (zh) 一种用于机床附件的内冷组件
CN217412480U (zh) 一种立车反车刀具
CN206509533U (zh) 一种机械加工的主轴
CN210147175U (zh) 一种新型挤压丝锥
CN218284787U (zh) 一种金属件加工用内冷却车刀
CN217977249U (zh) 螺母散热结构和螺母
CN209458511U (zh) 一种用于连接车刀冷却喷嘴和低温管道的连接件
CN219004875U (zh) 一种高速钢刀片高频钎焊用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