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50724U - 导杆组件及重锤拉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杆组件及重锤拉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50724U
CN221050724U CN202322954016.3U CN202322954016U CN221050724U CN 221050724 U CN221050724 U CN 221050724U CN 202322954016 U CN202322954016 U CN 202322954016U CN 221050724 U CN221050724 U CN 221050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od
circular tube
guide
support
tres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540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君华
王猛军
韩刚华
刘慧奇
薛虎强
王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Technology Co.,Ltd.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540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50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50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50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紧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导杆组件及重锤拉紧装置,导杆组件包括:导杆支座,一侧适于与栈桥连接;第一导杆,一端与导杆支座上远离栈桥的一侧连接;第二导杆,设置在第一导杆远离导杆支座的一端,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中的至少一个呈中空的管状,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套接第一距离后相对固定,第二导杆远离第一导杆的一端适于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导杆支座、第一导杆及第二导杆依次连接,导杆组件连接在栈桥与安装基础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中的至少一个呈中空的管状,便于套接在另一个导杆的外侧,实现第二导杆与第一导杆沿轴向相对位置的调节,从而调节导杆组件沿轴向的长度,调节方便,安装简单。

Description

导杆组件及重锤拉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导杆组件及重锤拉紧装置。
背景技术
垂直重锤拉紧方式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拉紧方式,垂直重锤拉紧装置安装在带式输送机的栈桥下方,保证输送带在各种运动状态下有恒定的牵引力,自动补偿输送带的伸长。但是在现场安装过程中,由于土建时难免存在建造误差,或者测量时存在测量误差,导致重锤拉紧装置的导杆计算长度无法与实际高度匹配,导致安装困难,需要现场对导杆进行切割或拼接才能继续安装,不仅影响安装进度,而且严重影响产品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杆组件及重锤拉紧装置,以解决建造误差或测量误差导致导杆安装困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杆组件,包括:导杆支座,一侧适于与栈桥连接;第一导杆,一端与所述导杆支座上远离所述栈桥的一侧连接;第二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杆远离所述导杆支座的一端,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第二导杆中的至少一个呈中空的管状,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第二导杆套接第一距离后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导杆远离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适于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导杆支座、第一导杆及第二导杆依次连接,并且导杆支座与栈桥连接、第二导杆与安装基础连接,实现将导杆组件连接在栈桥与安装基础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中的至少一个呈中空的管状,中空的管状导杆便于套接在另一个导杆的外侧,装配方便,且可以为两个导杆相对滑动提供导向,保证相对滑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实现第二导杆与第一导杆沿轴向相对位置的调节,从而调节整个导杆组件沿导杆轴向的长度,以适应施工现场栈桥与安装基础之间的实际距离,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靠性高,安装简单,可以避免因建造误差或测量误差而导致安装困难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杆包括第一圆管,所述第二导杆为第二圆管,所述第一圆管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圆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圆管插入所述第二圆管中第一距离后与所述第二圆管固定。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导杆及第二导杆均呈圆管状,第二圆管套接在第一圆管的外侧,便于装配,便于第一圆管插入第二圆管中,且管状结构质量较轻,便于运输及安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杆还包括第三圆管,所述第三圆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圆管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圆管相对固定,所述第三圆管的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二圆管的径向尺寸相等,所述第三圆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圆管的长度。
有益效果:相对固定的第一圆管与第三圆管组成第一导杆,结构强度较高,通过设置第一圆管的长度大于第三圆管的长度,则第一圆管比第三圆管长出的部分可以伸进第二圆管中,实现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之间的装配,并且通过设置第三圆管的径向尺寸与第二圆管的径向尺寸相等,可以通过第三圆管与第二圆管彼此靠近的端面的相互抵接限制第一圆管进一步伸进第二圆管中,从而实现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之间的稳定连接,且在第三圆管与第二圆管相互抵接后,第一导杆的外侧壁与第二导杆的外侧壁位于同一壁面上,拼接后的壁面平整度好,外表整洁美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杆还包括:导杆连接板,所述第一圆管及所述第三圆管各自远离所述第二导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导杆连接板上,所述导杆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圆管及所述第三圆管的一侧与所述导杆支座连接。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圆管及第三圆管均固定连接在导杆连接板上,加强了第一圆管与第三圆管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并增强了第一导杆的结构强度,且便于实现第一导杆与导杆支座的连接,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且便于装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杆还包括:筋板,所述筋板与所述第三圆管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导杆连接板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三圆管的外侧壁与导杆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筋板作为支撑,进一步加强了第三圆管与导杆连接板连接的稳固性,提高了第一导杆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整个导杆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筋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筋板环绕所述第三圆管的周向等间隔分布。
有益效果:进一步加强了第三圆管与导杆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加强第一导杆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杆支座包括:上支座,适于与所述栈桥可拆卸地连接;下支座,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上远离所述栈桥的一侧,所述下支座与所述上支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下支座远离所述上支座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导杆可拆卸地连接。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导杆支座由可相对转动的上支座与下支座组成,上支座与带式输送机的栈桥连接且下支座与第一导杆连接,通过上支座与下支座相对旋转一定的角度,实现导杆组件的杆部与栈桥呈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可适应一定倾角的带式输送机,可调节性好,适应性广;并且,通过设置上支座与栈桥可拆卸地连接、下支座与第一导杆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导杆支座的拆装,方便进行维修更换等操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座上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下支座上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导杆支座还包括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圆孔及所述第二圆孔中。
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销轴依次穿过上支座上的第一圆孔及下支座上的第二圆孔,使得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通过圆孔活动铰接,上支座与下支座可绕第一销轴相对转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灵活性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座上还开设有第一弧形孔,所述第一弧形孔与所述第一圆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孔所在圆形的圆心与所述第一圆孔的中心重合,所述下支座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孔相对应第二弧形孔,所述第二弧形孔与所述第二圆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弧形孔所在圆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圆孔的中心重合,所述导杆支座还包括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弧形孔及第二弧形孔中。
有益效果:通过在上支座上开设与第一圆孔同心且间隔的第一弧形孔,在下支座上开设与第一弧形孔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孔,并通过第二销轴依次穿过第一弧形孔及第二弧形孔,通过两个弧形孔的配合,为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的相对转动提供导向,并且通过第二销轴的连接,将上支座与下支座的相对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旋转过度,从而提高导杆支座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重锤拉紧装置,包括:拉紧组件;上述的导杆组件,所述拉紧组件连接在所述导杆组件的第二导杆上。因为重锤拉紧装置包括导杆组件,具有与导杆组件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重锤拉紧装置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重锤拉紧装置连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与重锤拉紧装置连接的栈桥沿B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杆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导杆支座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5所示的导杆支座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杆支座;101、上支座;111、第一安装板;121、第一连接板;102、下支座;112、第二弧形孔;122、第二安装板;132、第二连接板;142、加强筋;103、第一销轴;104、第二销轴;2、第一导杆;201、第一圆管;202、第三圆管;203、导杆连接板;204、筋板;3、第二导杆;4、垫片;5、栈桥;501、通孔;6、安装基础;7、拉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杆组件,包括:导杆支座1、第一导杆2及第二导杆3。导杆支座1一侧适于与栈桥5连接;第一导杆2一端与导杆支座1上远离栈桥5的一侧连接;第二导杆3设置在第一导杆2远离导杆支座1的一端,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中的至少一个呈中空的管状,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套接第一距离后相对固定,第二导杆3远离第一导杆2的一端适于与安装基础6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距离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的长度,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套接第一距离后所组成的导杆组件沿导杆轴线所在方向的长度恰好满足栈桥5与安装基础6之间的距离需求;套接的两个导杆在进行固定之前,可以沿中空管的轴向相对滑动;导杆组件为重锤拉紧装置上的部分结构,重锤拉紧装置用于安装在带式输送机的栈桥5与安装基础6之间,以拉紧栈桥5。
应用本实施例的导杆组件,通过设置导杆支座1、第一导杆2及第二导杆3依次连接,并且导杆支座1与栈桥5连接、第二导杆3与安装基础6连接,实现将导杆组件连接在栈桥5与安装基础6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中的至少一个呈中空的管状,中空的管状导杆便于套接在另一个导杆的外侧,装配方便,且可以为固定前的两个导杆之间的相对滑动提供导向,保证相对滑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实现第二导杆3与第一导杆2沿轴向相对位置的调节,从而调节整个导杆组件沿导杆轴向的长度,以适应施工现场栈桥5与安装基础6之间的实际距离,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靠性高,安装简单,可以避免因建造误差或测量误差而导致安装困难的问题。其中,轴向指的是第一导杆2的轴线所在的方向;套接的第二导杆3与第一导杆2同轴,两者的轴线重合。
具体地,进一步结合图1至图2所示,带式输送机为水平状态布置,重锤拉紧装置安装在带式输送机的下方,此时,导杆支座1的上侧与栈桥5连接;第一导杆2的上端与导杆支座1的下侧连接;第二导杆3的上端与第一导杆2的下端连接,第二导杆3的下端与安装基础6连接。其中,上指的是图1中箭头所指的“上”所在的方向;下指的是图1中箭头所指的“下”所在的方向;第一导杆2的轴向与第二导杆3的轴向都为沿图1中箭头所指的“上下”所在的方向。
优选地,第二导杆3远离第一导杆2的一端设置有底座,第二导杆3的底座与安装基础6连接。具体地,安装基础6中设置有预埋地脚螺栓,底座与预埋地脚螺栓连接。
优选地,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套接第一距离后,通过焊接进行相对固定,焊接的方式牢固可靠,操作方便,稳定性高。
具体地,套接在外侧的一个导杆呈中空的管状,位于内侧的一个导杆可以是中空的管状也可以是实心的柱状,其中,外侧指的是沿导杆径向指向远离其中心的一侧,内侧指的是沿中空管的径向朝向其中心的一侧。优选地,管状为圆管状,对应地,柱状为圆柱状;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管状也可以是方管状,对应地,柱状为方形柱。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杆2包括第一圆管201,第二导杆3为第二圆管,第一圆管201的外径等于第二圆管的内径,第一圆管201插入第二圆管中第一距离后与第二圆管固定。通过设置第一导杆2及第二导杆3均呈圆管状,第二圆管套接在第一圆管201的外侧,便于装配,便于第一圆管201插入第二圆管中,且管状结构质量较轻,便于运输及安装。可以理解,作为可调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第二圆管的外径等于第一圆管201的内径,第二圆管插入第一圆管201中第一距离后与第一圆管201相对固定,同样可以实现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之间套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杆2还包括第三圆管202,第三圆管202套设在第一圆管201的外侧且与第一圆管201相对固定,第三圆管202的径向尺寸与第二圆管的径向尺寸相等,第三圆管202的长度小于第一圆管201的长度。第三圆管202的内径与第二圆管的内径相等且第三圆管202的外径与第二圆管的外径相等,即第三圆管202的内径等于第一圆管201的外径,第一圆管201套在第三圆管202内侧,相对固定的第一圆管201与第三圆管202组成第一导杆2,结构强度较高,通过设置第一圆管201的长度大于第三圆管202的长度,则第一圆管201比第三圆管202长出的部分可以伸进第二圆管中,实现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之间的装配,并且通过设置第三圆管202的径向尺寸与第二圆管的径向尺寸相等,可以通过第三圆管202与第二圆管彼此靠近的端面的相互抵接限制第一圆管201进一步伸进第二圆管中,从而实现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之间的稳定连接,且在第三圆管202与第二圆管相互抵接后,第一导杆2的外侧壁与第二导杆3的外侧壁位于同一壁面上,拼接后的壁面平整度好,外表整洁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圆管202的限制,使得第一圆管201在第二圆管中仅可作一定距离的相对滑动。优选地,第一圆管201比第三圆管202长约一倍距离,第一圆管201比第三圆管202长出的尺寸即为第一圆管201可在第二圆管中滑动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杆2还包括:导杆连接板203,第一圆管201及第三圆管202各自远离第二导杆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导杆连接板203上,导杆连接板203远离第一圆管201及第三圆管202的一侧与导杆支座1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圆管201及第三圆管202均固定连接在导杆连接板203上,加强了第一圆管201与第三圆管202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并增强了第一导杆2的结构强度,且便于实现第一导杆2与导杆支座1的连接,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且便于装配。优选地,第一圆管201及第三圆管202固定在导杆连接板203的中心位置,便于加工及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杆2还包括:筋板204,筋板204固定连接在第三圆管202的外侧壁上且与导杆连接板203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三圆管202的外侧壁与导杆连接板203之间固定连接筋板204作为支撑,进一步加强了第三圆管202与导杆连接板203连接的稳固性,提高了第一导杆2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整个导杆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筋板2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筋板204环绕第三圆管202的周向等间隔分布,进一步加强了第三圆管202与导杆连接板20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加强第一导杆2的结构强度。进一步优选地,筋板20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筋板204均布在第三圆管202外周侧。其中,外周侧指的是第三圆管202上远离其轴线一侧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杆支座1包括:上支座101及下支座102。上支座101适于与栈桥5可拆卸地连接;下支座102设置在上支座101上远离栈桥5的一侧,下支座102与上支座101可转动地连接,下支座102远离上支座101的一侧与第一导杆2可拆卸地连接。通过设置导杆支座1由可相对转动的上支座101与下支座102组成,上支座101与带式输送机的栈桥连接且下支座102与第一导杆2连接,通过上支座101与下支座102相对旋转一定的角度,实现导杆组件的杆部与栈桥呈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可适应一定倾角的带式输送机,可调节性好,适应性广;并且,通过设置上支座101与栈桥5可拆卸地连接、下支座102与第一导杆2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导杆支座1的拆装,方便进行维修更换等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下支座102与上支座101可转动地连接指的是下支座102与上支座101可沿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相对转动,以改变上支座1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导杆装置也可用于倾斜布置的带式输送机(图中未示出)。导杆组件的杆部通常呈垂直状态,即沿图1中箭头所指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当带式输送机为水平状态时,导杆组件的杆部的轴线垂直与带式输送机的栈桥;当带式输送机呈一定倾角时,由于导杆组件的杆部需保持垂直状态,此时通过导杆支座1的上支座101与下支座102相对转动,实现导杆的杆部与栈桥之间的非垂直状态,其中,导杆组件的杆部指的是第一圆管201、第三圆管202及第二圆管。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导杆支座与栈桥通常采用焊接,但焊接的方式不便于后期对导杆支座及导杆的拆卸,不便于检修,对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螺栓将导杆支座与栈桥进行连接的方式,在满足连接需求的同时也方便导杆的拆卸,进一步方便对重锤拉紧装置的检修,但在导杆组件连接过程中,既要保证导杆底部与安装基础6固定连接,又要保证导杆的垂直度,同时还要保证导杆支座与栈桥上的开孔位置吻合,经常会出现栈桥上已有开孔与导杆支座上的安装孔不匹配的情况,为保证安装精度,还需要在栈桥上重新开孔,给现场安装带来不少麻烦。而本实施例的导杆组件,通过设置导杆支座1的上支座101与下支座102可相对转动,在保证导杆底部与安装基础6固定连接,保证导杆的垂直度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栈桥的状态转动上支座101,从而使得上支座101与栈桥上的开孔匹配,保证安装精度,降低安装困难,通用性强。
优选地,上支座101与栈桥5通过螺栓连接,下支座102与第一导杆2通过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可靠性高,且拆装简单方便,便于维修更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支座101包括第一安装板111及第一连接板121,第一连接板121位于第一安装板111上朝向下支座102的一侧且与第一安装板111相垂直,第一安装板111上开设有螺栓孔,用于与栈桥5螺栓连接;下支座102包括第二安装板122、第二连接板132及加强筋142,第二连接板132位于第二安装板122朝向上支座101的一侧且与第二安装板122相垂直,加强筋142同时与第二安装板122及第二连接板132固定连接,以加强下支座102的结构强度,第二安装板122上开设有螺栓孔,用于与第一导杆2的导杆连接板203螺栓连接。
进一步结合图4所示,栈桥5的底板上与导杆支座1连接处开设有若干通孔501,导杆支座1通过上支座101与下支座102的相对转动,可以调整其在栈桥5上的安装位置,通过在栈桥5的底板上开设若干通孔501,可以与提纵横位置后的导杆支座1相匹配,进一步保证导杆杆部的垂直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支座102与第一导杆2之间设置有垫片4,垫片4具有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提高导杆支座1与第一导杆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支座101上开设有第一圆孔,下支座102上开设有第二圆孔,导杆支座1还包括第一销轴103,第一销轴103可转动地穿设在第一圆孔及第二圆孔中。通过将第一销轴103依次穿过上支座101上的第一圆孔及下支座102上的第二圆孔,使得上支座101与下支座102之间通过圆孔活动铰接,上支座101与下支座102可绕第一销轴103相对转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灵活性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支座101上还开设有第一弧形孔,第一弧形孔与第一圆孔间隔设置,第一弧形孔所在圆形的圆心与第一圆孔的中心重合,下支座102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弧形孔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孔112,第二弧形孔112与第二圆孔间隔设置,第二弧形孔112所在圆形的圆心与第二圆孔的中心重合,导杆支座1还包括第二销轴104,第二销轴104可滑动地穿设在第一弧形孔及第二弧形孔112中。其中,第二弧形孔112与第一弧形孔相对应指的是第二弧形孔112所在圆形与第一弧形孔所在圆形重合,在上支座101与下支座102相对转动过程中,第二弧形孔112与第一弧形孔至少部分重叠,第二销轴104可在两个弧形孔相重叠部分的区域中滑动。通过在上支座101上开设与第一圆孔同心且间隔的第一弧形孔,在下支座102上开设与第一弧形孔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孔112,并通过第二销轴104依次穿过第一弧形孔及第二弧形孔112,通过两个弧形孔的配合,为上支座101与下支座102之间的相对转动提供导向,并且通过第二销轴104的连接,将上支座101与下支座102的相对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旋转过度,从而提高导杆支座1的稳定性。借助于圆孔和弧形孔,上支座101与下支座102可相对旋转一定的角度,保证了导杆支座1可适应一定倾角的带式输送机。
优选地,第一弧形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弧形孔沿上支座101的宽度方向对称分布在第一圆孔的两侧;第二弧形孔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弧形孔112沿下支座102的宽度方向对称分布在第二圆孔的两侧。对称性好,稳定性更高。其中,宽度方向指的是图9中箭头所指的“宽度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重锤拉紧装置,包括:拉紧组件7及上述的导杆组件。拉紧组件7连接在导杆组件的第二导杆3上。优选地,拉紧组件7通过螺栓与第二导杆3连接,便于拆装,维修方便。重锤拉紧装置安装在带式输送机的栈桥的下方,以拉紧栈桥,其中,栈桥为钢结构栈桥,强度高且稳定性好。
以下对重锤拉紧装置的安装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将第二导杆3的底座与安装基础6中的预埋地脚螺栓固定,然后,第一导杆2的第一圆管201插入下第二导杆3的管径中,在第一导杆2的上方安装垫片4,将导杆支座1的下支座102与第一导杆2固定连接,同时调整导杆支座1的上支座101在栈桥5底板上的位置,保证导杆杆部的垂直度,最后将导杆支座1与栈桥5连接,待所有工序完成后,将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在搭接处焊接;
若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自由连接后较实际所需导杆长度短了,可以将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之间加入一节与第三圆管202管径相同的圆管后再焊接,或者不加该圆管直接进行焊接,若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自由连接后较实际所需导杆长度长了,可以将第二导杆3截去长出的长度后再进行焊接;
在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焊接完成后,再通过螺栓将拉紧组件7安装到第二导杆3上。
其中,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套接,套接的部分即为两者的搭接处。导杆组件只采用螺栓连接,方便了重锤拉紧装置的维护、检修及保养。拉紧组件7安装在第二导杆3上,考虑了整个导杆组件的受力问题,第一导杆2与第二导杆3搭接处开设在整体导杆组件的最上部,即靠近导杆支座1的位置处,第一导杆2的长度较短,第二导杆3的长度较长,为细长杆,如果将搭接处设置在导杆组件的最下部,则整个导杆组件及拉紧组件7的重量几乎都压在第二导杆3上,不利于导杆的安装。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杆支座(1),一侧适于与栈桥(5)连接;
第一导杆(2),一端与所述导杆支座(1)上远离所述栈桥(5)的一侧连接;
第二导杆(3),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杆(2)远离所述导杆支座(1)的一端,所述第一导杆(2)与所述第二导杆(3)中的至少一个呈中空的管状,所述第一导杆(2)与所述第二导杆(3)套接第一距离后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导杆(3)远离所述第一导杆(2)的一端适于与安装基础(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杆(2)包括第一圆管(201),所述第二导杆(3)为第二圆管,所述第一圆管(201)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圆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圆管(201)插入所述第二圆管中第一距离后与所述第二圆管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杆(2)还包括第三圆管(202),所述第三圆管(202)套设在所述第一圆管(201)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圆管(201)相对固定,所述第三圆管(202)的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二圆管的径向尺寸相等,所述第三圆管(20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圆管(20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杆(2)还包括:导杆连接板(203),所述第一圆管(201)及所述第三圆管(202)各自远离所述第二导杆(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导杆连接板(203)上,所述导杆连接板(203)远离所述第一圆管(201)及所述第三圆管(202)的一侧与所述导杆支座(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杆(2)还包括:筋板(204),所述筋板(204)与所述第三圆管(20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导杆连接板(20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2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筋板(204)环绕所述第三圆管(202)的周向等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支座(1)包括:上支座(101),适于与所述栈桥(5)可拆卸地连接;
下支座(102),设置在所述上支座(101)上远离所述栈桥(5)的一侧,所述下支座(102)与所述上支座(10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下支座(102)远离所述上支座(10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导杆(2)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101)上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下支座(102)上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导杆支座(1)还包括第一销轴(103),所述第一销轴(103)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圆孔及所述第二圆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101)上还开设有第一弧形孔,所述第一弧形孔与所述第一圆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孔所在圆形的圆心与所述第一圆孔的中心重合,所述下支座(102)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孔相对应第二弧形孔(112),所述第二弧形孔(112)与所述第二圆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弧形孔(112)所在圆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圆孔的中心重合,所述导杆支座(1)还包括第二销轴(104),所述第二销轴(104)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弧形孔及第二弧形孔(112)中。
10.一种重锤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拉紧组件(7);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杆组件,所述拉紧组件(7)连接在所述导杆组件的第二导杆(3)上。
CN202322954016.3U 2023-11-01 2023-11-01 导杆组件及重锤拉紧装置 Active CN221050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54016.3U CN221050724U (zh) 2023-11-01 2023-11-01 导杆组件及重锤拉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54016.3U CN221050724U (zh) 2023-11-01 2023-11-01 导杆组件及重锤拉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50724U true CN221050724U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22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54016.3U Active CN221050724U (zh) 2023-11-01 2023-11-01 导杆组件及重锤拉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50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13145A1 (en) Lattice-skin hybrid tower
CA2945861C (en) Alignment to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connection of wind turbine tower segments
JP4427603B1 (ja) 建屋基礎の施工法及び建屋基礎の施工用ジョイント盤
CN113431186A (zh) 一种超大跨度双高钒索曲面张弦梁的施工方法
JP2022552546A (ja) 改良型アンテナサポート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CN221050724U (zh) 导杆组件及重锤拉紧装置
JP5235700B2 (ja) 建屋基礎の施工法及び建屋基礎の施工用ジョイント盤
CN114207276B (zh) 关于风力涡轮机塔架的加强的改进
JP2019157531A (ja) 支持フレームおよび荷受けステージの設置方法
CN114837341B (zh) 张弦倒三角管桁架钢屋盖支撑系统
CN216029086U (zh) 一种垂直管线的安装设备
JP7098079B1 (ja) 鋼材の接合構造
JP7440037B2 (ja) 取付治具
CN113494427B (zh) 一种风力发电塔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497863A (zh) 一种动力机器套筒预埋件高精度预埋方法
JP6942680B2 (ja) 仮設橋の施工方法
CN210013493U (zh) 装配间距可调式钢立柱连接抱箍结构
CN208762874U (zh) 一种桥梁预埋管纠偏结构
CN113073678A (zh) 一种汽轮发电机基座上部结构预埋螺栓套管的施工方法
CN110449821A (zh) 一种异形钢管加劲环安装固定结构及方法
CN110469180B (zh) 一种悬空立柱安装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9975661U (zh) 一种可调节式大管道支架
CN217627290U (zh) 一种附着装置的连接结构
CN214117253U (zh) 一种柱定位筋
CN214144690U (zh) 滑模施工的中心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yard 6, East Road, Automobile Museum,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Huad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1, yard 6, East Road, Automobile Museum,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