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33737U - 缓冲机构 - Google Patents

缓冲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33737U
CN221033737U CN202322900567.1U CN202322900567U CN221033737U CN 221033737 U CN221033737 U CN 221033737U CN 202322900567 U CN202322900567 U CN 202322900567U CN 221033737 U CN221033737 U CN 221033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sleeve
groove
heater
recover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005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mes Bi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mes B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mes Bi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mes B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005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33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33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33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机构,涉及动力工程连接结构领域,包括套筒、缓冲杆和可恢复缓冲组件;以套筒的轴向为高度方向:套筒的底端封闭、顶端螺纹连接有筒盖;缓冲杆穿过设于筒盖上的通孔;可恢复缓冲组件安装于套筒内部,且与缓冲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接触或连接;可恢复缓冲组件能够在缓冲杆受外力作用向套筒内滑动时,吸收缓冲杆传递的冲击能量而产生可恢复的形变。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动力缓冲机构单次使用即被破坏,无法重复使用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缓冲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工程连接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冲机构。
背景技术
在航天领域,航天器着陆要面临巨大的反冲,而反冲极可能对航天器的结构和零件产生损坏,因此,如何在着陆时减震缓冲尤为重要。目前,航天器着陆时缓冲零件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着陆时会对缓冲零件产生破坏,只能用一次,无法重复多次使用,限制了航天器循环发射回收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机构,以缓解现有动力缓冲机构单次使用即被破坏,无法重复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机构,包括套筒、缓冲杆和可恢复缓冲组件;以所述套筒的轴向为高度方向:所述套筒的底端封闭、顶端螺纹连接有筒盖;所述缓冲杆穿过设于所述筒盖上的通孔;所述可恢复缓冲组件安装于所述套筒内部,且与所述缓冲杆位于所述套筒内的一端接触或连接;所述可恢复缓冲组件能够在所述缓冲杆受外力作用向所述套筒内滑动时,吸收所述缓冲杆传递的冲击能量而产生可恢复的形变。
工作时,一定大小范围内的外力施加于缓冲杆,缓冲杆沿套筒轴向向套筒内滑动,压迫套筒内部的可恢复缓冲组件吸收缓冲杆传递的冲击能量而产生形变,达到对冲击力进行缓冲的功能;该形变为可恢复的形变,即,在吸收完该冲击能量以后,可恢复缓冲组件还能恢复到原有形态,即可重复使用,在下一次缓冲杆受外力作用向套筒内滑动时,继续吸收缓冲杆传递的冲击能量。该可恢复缓冲组件恢复原有形态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受热或自回弹等方式。
由此,解决现有动力缓冲机构单次使用即被破坏,无法重复使用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可恢复缓冲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套筒内部的加热器、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缓冲板和弹性丝。
其中:所述加热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套筒内壁,所述加热器的上端面设有沟槽;所述缓冲板的板面垂直于所述套筒轴向,所述弹性丝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筒盖,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板;所述缓冲杆位于所述套筒内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缓冲板的上板面;所述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的下端嵌入所述沟槽内,上端与所述缓冲板的下板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弹性丝设有多根,多根所述弹性丝周向围绕所述缓冲杆分布。
可选地,所述弹性丝采用超弹性记忆合金丝。
可选地,所述弹性丝的两端分别设外螺纹且通过螺母固定于对应的缓冲板或筒盖。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上端面还设有装配槽,所述沟槽位于所述装配槽内;所述装配槽的高度高于所述沟槽,所述缓冲板设于所述装配槽内且与所述装配槽的槽体周壁接触。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螺纹安装于所述套筒内底壁。
可选地,所述套筒、所述缓冲杆、所述筒盖均为金属件。
可选地,所述缓冲板下端面与所述加热器的沟槽上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弹性丝总长度的8%。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沟槽的高度范围为所述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高度的50%-6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机构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为图1所示缓冲机构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缓冲机构的轴向剖视图一;
图4为图1所示缓冲机构的轴向剖视图二。
图标:1-套筒;11-筒盖;111-沟槽;112-装配槽;2-缓冲杆;3-加热器;4-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5-缓冲板;6-弹性丝;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机构,参照图1至图4,该缓冲机构包括套筒1、缓冲杆2和可恢复缓冲组件;以套筒1的轴向为高度方向:套筒1的底端封闭、顶端螺纹连接有筒盖11;缓冲杆2穿过设于筒盖11上的通孔;可恢复缓冲组件安装于套筒1内部,且与缓冲杆2位于套筒1内的一端接触或连接;该可恢复缓冲组件能够在缓冲杆2受外力作用向套筒1内滑动时,吸收缓冲杆2传递的冲击能量而产生可恢复的形变。
工作时,一定大小范围内的外力施加于缓冲杆2,缓冲杆2沿套筒1轴向向套筒1内滑动,压迫套筒1内部的可恢复缓冲组件吸收缓冲杆2传递的冲击能量而产生形变,达到对冲击力进行缓冲的功能;该形变为可恢复的形变,即,在吸收完该冲击能量以后,可恢复缓冲组件还能恢复到原有形态,即可重复使用,在下一次缓冲杆2受外力作用向套筒1内滑动时,继续吸收缓冲杆2传递的冲击能量。该可恢复缓冲组件恢复原有形态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受热或自回弹等方式。
由此,解决现有动力缓冲机构单次使用即被破坏,无法重复使用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可恢复缓冲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套筒1内部的加热器3、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缓冲板5和弹性丝6。
其中:加热器3固定安装于套筒1内壁,套筒1筒壁上可设用于穿设加热器3的连接电线的穿孔,也可设加热器3的电源和连接线均位于套筒1内,由无线方式控制加热器3启停;在加热器3的上端面设有沟槽111,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在加热器3上端面设延伸部,由延伸部端面设槽形成该沟槽111,也可直接在加热器3上端面设槽形成该沟槽111;缓冲板5的板面垂直于套筒1轴向,弹性丝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筒盖1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缓冲板5;缓冲杆2位于套筒1内的一端抵接于缓冲板5的上板面;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的下端嵌入加热器3的前述沟槽111内,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的上端则与缓冲板5的下板面接触。
当缓冲杆2受一定范围内的外力作用向套筒1内滑动时,弹性丝6发生弹性形变,向内挤压缓冲板5,进一步向内挤压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由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实现缓冲功能;记忆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当外力下记忆合金发生50%以内形变时,加热升温可使记忆合金恢复原状;在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吸收完该冲击能量以后,弹性丝6回弹,使缓冲板5远离加热器3的沟槽111,启动加热器3对该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进行加热,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即可恢复原有形态,在下一次缓冲杆2受外力作用向套筒1内滑动时,继续吸收缓冲杆2传递的冲击能量。
为避免单条弹性丝6断裂影响回弹,较为优选地,上述弹性丝6设有多根,多根弹性丝6周向围绕缓冲杆2分布。
此外,由于记忆合金还具有超弹性,当记忆合金受外力产生8%以内的形变时,可自动恢复原有形状,因而,可选地,弹性丝6采用超弹性记忆合金丝。可选地,弹性丝6的两端分别设外螺纹且通过螺母7固定于对应的缓冲板5或筒盖11,且优选地,沟槽111的轴向高度大于螺母7的轴向高度。
此外,继续参照图1至图4,为使缓冲板5平稳滑动,较为优选地,在加热器3上端面还设有装配槽112,上述沟槽111位于装配槽112内;装配槽112的高度高于该沟槽111,缓冲板5设于装配槽112内且与装配槽112的槽体周壁接触,以通过装配槽112对缓冲板5进行限位。
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加热器3与套筒1之间的装配可靠性,可选地,加热器3螺纹安装于套筒1内底壁。
为提高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可选地,套筒1、缓冲杆2、筒盖11均为金属件。
另外,本实施例中,为确保良好的缓冲效果,可选且较为优选地,缓冲板5下端面与加热器3的沟槽111上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弹性丝6总长度的8%;可选且较为优选地,加热器3沟槽111的高度范围为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高度的50%-60%,以为弹性丝6和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间4提供足够的轴向变形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本说明书中的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缓冲杆(2)和可恢复缓冲组件;以所述套筒(1)的轴向为高度方向:
所述套筒(1)的底端封闭、顶端螺纹连接有筒盖(11);
所述缓冲杆(2)穿过设于所述筒盖(11)上的通孔;
所述可恢复缓冲组件安装于所述套筒(1)内部,且与所述缓冲杆(2)位于所述套筒(1)内的一端接触或连接;所述可恢复缓冲组件能够在所述缓冲杆(2)受外力作用向所述套筒(1)内滑动时,吸收所述缓冲杆(2)传递的冲击能量而产生可恢复的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恢复缓冲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套筒(1)内部的加热器(3)、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缓冲板(5)和弹性丝(6);其中:
所述加热器(3)固定安装于所述套筒(1)内壁,所述加热器(3)的上端面设有沟槽(111);
所述缓冲板(5)的板面垂直于所述套筒(1)轴向,所述弹性丝(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筒盖(1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板(5);所述缓冲杆(2)位于所述套筒(1)内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缓冲板(5)的上板面;
所述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的下端嵌入所述沟槽(111)内,上端与所述缓冲板(5)的下板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6)设有多根,多根所述弹性丝(6)周向围绕所述缓冲杆(2)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6)采用超弹性记忆合金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6)的两端分别设外螺纹且通过螺母(7)固定于对应的缓冲板(5)或筒盖(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3)上端面还设有装配槽(112),所述沟槽(111)位于所述装配槽(112)内;所述装配槽(112)的高度高于所述沟槽(111),所述缓冲板(5)设于所述装配槽(112)内且与所述装配槽(112)的槽体周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3)螺纹安装于所述套筒(1)内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所述缓冲杆(2)、所述筒盖(11)均为金属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5)下端面与所述加热器(3)的沟槽(111)上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弹性丝(6)总长度的8%。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3)沟槽(111)的高度范围为所述记忆合金类蜂窝缓冲件(4)高度的50%-60%。
CN202322900567.1U 2023-10-27 2023-10-27 缓冲机构 Active CN221033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00567.1U CN221033737U (zh) 2023-10-27 2023-10-27 缓冲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00567.1U CN221033737U (zh) 2023-10-27 2023-10-27 缓冲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33737U true CN221033737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87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00567.1U Active CN221033737U (zh) 2023-10-27 2023-10-27 缓冲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33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6479B (zh) 一种多次屈服型减震支撑构件
CN110206184B (zh) 一种复合型减震分级屈服阻尼器
CN109763583B (zh) 一种可修复的齿状和环形耗能板复合型金属阻尼器
CN221033737U (zh) 缓冲机构
CN206693421U (zh) 形状记忆合金三维复合隔震器
CN201696543U (zh) 减震固定装置
CN109707103B (zh) 自复位剪切耗能型可更换连梁
CN207538244U (zh) 一种建筑用单孔钢板耗能减震器
CN211851139U (zh) 粘弹摩擦型耗能自复位防屈曲支撑
CN105346554A (zh) 高分子弹性元件与金属摩擦元件组合缓冲器
CN109024963B (zh) 一种滑动筒式sma复合型阻尼器
CN217926885U (zh) 一种碟簧的可装配缓冲装置
CN108798182A (zh) 拉压耗能金属阻尼器
CN204850125U (zh) 一种软钢铅复合型阻尼器
CN108951926A (zh) 内置圆形软钢耗能内筒的拉压阻尼器
CN108951920A (zh) 多缓冲耗能式复位阻尼器
CN208885759U (zh) 一种结构内应力自释放紧固件
CN113983117A (zh) 三向减振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4016795A (zh) 基于环簧自复位的屈曲约束波纹管耗能支撑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6436562A (zh) 圆环阻尼器减隔震支座
CN202690856U (zh) 汽车减震器
CN214960442U (zh) 一种恒流高压直流电源
CN219975201U (zh) 一种用于弹簧的减震装置
CN110847404B (zh) 一种可更换的x型软钢复合耗能阻尼器
CN216447366U (zh) 三向减振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