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10608U - 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10608U
CN221010608U CN202323017069.9U CN202323017069U CN221010608U CN 221010608 U CN221010608 U CN 221010608U CN 202323017069 U CN202323017069 U CN 202323017069U CN 221010608 U CN221010608 U CN 221010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shell
cover plate
liqui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170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健
王宁
孙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170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10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10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10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用于与域控制器的第二壳体连接并围成收容空间,收容空间用于收容PCBA;第一壳体背离第二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立板,立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多个立板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壳体背离第二壳体的一侧选择性的安装液冷盖板;其中,散热装置以第一散热模式进行散热时,液冷盖板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液冷盖板与第一壳体密封配合;立板位于液冷盖板与第一壳体围成的液冷空间内,立板用于将液冷空间的至少部分空间分隔为液冷流道;液冷盖板还具有进液口及出液口,使得冷却液能够从进液口进入液冷流道与第一壳体进行换热之后从出液口流出。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控制设备的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智能化的发展,车辆所采用的控制器的数量逐渐增多,整车电子架构也在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变。域控制器是集中式电子架构中的关键部件,域控制器通常用于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功能,例如定位、路径规划、决策控制、高速通讯等中的至少一个。
相关技术中,由于域控制器具备计算能力,功耗较高,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若是域控制器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将影响域控制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为域控制器设置散热结构将域控制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既能够满足域控制器的散热需求,又能够改善过渡冷却导致的成本浪费的现象,利于节约域控制器的制造成本。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用于与域控制器的第二壳体连接并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PCBA;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立板,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立板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选择性的安装液冷盖板;其中,所述散热装置以第一散热模式进行散热时,所述液冷盖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液冷盖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密封配合;所述立板位于所述液冷盖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围成的液冷空间内,所述立板用于将所述液冷空间的至少部分空间分隔为液冷流道;所述液冷盖板还具有进液口及出液口,使得冷却液能够从进液口进入所述液冷流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换热之后从所述出液口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盖板具有盖板本体、第一侧板以及安装翻边,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盖板本体的边缘,所述第一侧板沿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安装翻边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所述安装翻边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立板位于所述凸起部上,所述凸起部插设于所述液冷盖板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夹设于所述凸起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密封件沿第三方向排布,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板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立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凸起部的相应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翻边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中的固定螺栓能够将所述液冷盖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翻边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沿远离所述液冷空间的方向翻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液冷盖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域控制器,包括: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散热装置中的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通过在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立板,其中,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立板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选择性的安装所述液冷盖板;其中,所述散热装置以第一散热模式(液冷散热模式)进行散热时,所述液冷盖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液冷盖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密封配合;所述立板位于所述液冷盖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围成的液冷空间内,所述立板用于将所述液冷空间的至少部分空间分隔为液冷流道;所述液冷盖板还具有进液口及出液口,使得冷却液能够从进液口进入所述液冷流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换热之后从所述出液口流出。这样,能够根据域控制器的发热能力灵活选择相应的散热模式,在域控制器的发热能力较低对散热需求相对较低时,可以不安装液冷盖板,采用第二散热模块也即自然散热模式,利用立板的表面进行散热;在域控制器的发热能力较高对散热需求较高时,安装液冷盖板,采用第一散热模式也即液冷散热模式进行散热;从而既能够满足域控制器的散热需求,又能够改善过度却导致的成本浪费的现象,利于节约域控制器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域控制器未安装液冷盖板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盖板与第一壳体分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域控制器(将液冷盖板的盖板本体透明显示)的俯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壳体;11-顶板;12-第二侧板;13-立板;14-凸起部;1a-第二安装孔;
2-第二壳体;21-安装支耳;
3-液冷盖板;31-盖板本体;32-第一侧板;33-安装翻边;3a-进液口;3b-出液口;3c-第一安装孔;
4-固定螺栓;5-第一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由于域控制器具备计算能力,功耗较高,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若是域控制器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将影响域控制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为域控制器设置散热结构将域控制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
相关技术中,不同车辆的域控制器的功能特性不同,功耗也不同,对散热的需求也不同。在实际设计域控制器的散热结构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不足而导致整个域控制器过热的情况,或者散热能力远远高于域控制器的功率而导致过浪费成本的情况。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通过在第一壳体背离收容空间的表面设置多个立板,并设置能够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的液冷盖板,这样,对于功耗较低的域控制器来说,可以不安装液冷盖板,将立板作为散热鳍片,通过第一壳体及其表面的立板将域控制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域控制器外,对于功耗较高的域控制器来说,可以安装液冷盖板,液冷盖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围成液冷空间,立板将所述液冷空间的至少部分空间分隔为液冷流道,使得冷却液能够从进液口进入所述液冷流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换热之后从所述出液口流出至所述域控制器外。这样,能够根据域控制器的发热能力灵活选择相应的散热模式,既能够满足域控制器的散热需求,又能够改善过渡冷却导致的成本浪费的现象以及自重较大的问题。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域控制器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其中,为便于描述,以图中的箭头X示意的方向为右,左右方向为域控制器的纵向也即长度方向,域控制器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箭头Y用于使用前方,前后方向为域控制器的横向也即宽度方向,域控制器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箭头Z用于示意上方,上下方向为域控制器的高度方向,域控制器的高度方向为第三方向。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域控制器的其他构成及作用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为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域控制器未安装液冷盖板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盖板与第一壳体分解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域控制器(将液冷盖板的盖板本体透明显示)的俯向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域控制器,包括:散热装置及第二壳体2;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用于与第二壳体2连接并围成收容空间,收容空间用于收容PCBA,PCBA通过导热胶与第一壳体1传热接触;第一壳体1背离第二壳体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立板13。其中,立板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多个立板13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
在第一壳体1背离第二壳体2的一侧选择性的安装液冷盖板3;其中,散热装置以第一散热模式(液冷散热模式)进行散热时,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密封配合;立板13位于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围成的液冷空间内,立板13用于将液冷空间的至少部分空间分隔为液冷流道;液冷盖板3还具有进液口3a及出液口3b,使得冷却液能够从进液口3a进入液冷流道与第一壳体1进行换热之后从出液口3b流出。相应的,车辆上设置有分别与进液口3a及出液口3b对应的接头。
散热装置以第二散热模式(自热散热模式)进行散热时,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相互分离,通过第一壳体1背离第二壳体2的表面设置的立板13进行散热。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以沿上下方向分布,第一壳体1具有下开口,第二壳体2具有上开口,第一壳体1的下开口与第二壳体2的上开口对接。例如,第一壳体1具有顶板11以及连接于顶板11边缘且向下延伸的第二侧板12,第二壳体2具有底板以及连接于底板且向上延伸的第三侧板,第二侧板12与第三侧板对接以围成用于收容PCBA等部件的收容空间。顶板11和底板呈矩形,顶板11及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域控制器的长度方向X。底板还连接有多个安装支耳21,安装支耳21用于将域控制器安装在车辆上。其中,多个安装支耳21中有至少四个可以分别靠近底板的四个顶角设置。
在其它示例中,第一壳体1具有下开口,第二壳体2为平板体,第二壳体2盖设于第一壳体1的下开口处。或者,第一壳体1为平板体,第二壳体2具有上开口,第一壳体1盖设于第二壳体2的上开口处。
第一壳体1的顶板11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多个立板13,多个立板13间隔分布。立板13可以呈长条状。在一些示例中,立板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域控制器的长度方向X,多个立板13沿域控制器的宽度方向Y间隔分布。在其它示例中,立板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域控制器的宽度方向Y,多个立板13沿域控制器的长度方向X间隔分布。其中,相邻两个立板13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此处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在第二散热模式(自然散热模式)能够满足域控制器的散热需求时,多个立板13可以作为散热鳍片,将域控制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域控制器外。在第二散热模式(自然散热模式)不能够满足需求,采用第二散热模式(液冷散热模式),如图2及图3所示,立板13可以用于形成液冷空间内的液冷流道。
在液冷散热模式下,在第一壳体1的上侧可以安装有液冷盖板3,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围成液冷空间。具体的,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密封配合。立板13位于液冷空间内,立板13用于将液冷空间的至少部分空间分隔为液冷流道。液冷盖板3还具有进液口3a及出液口3b,进液口3a及出液口3b分别与液冷空间连通,使得冷却液能够从进液口3a进入液冷空间的液冷流道与第一壳体1进行换热之后从出液口3b流出。
在具体应用时,上述采用第一散热模式的域控制器和采用第二散热模式的域控制器可以采用相同结构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降低域控制器的设计制造成本。
在将域控制器装车之前,可以先对采用第二散热模式的域控制器进行测试或仿真,以判断第二散热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域控制器的散热需求,若是第二散热模式无法满足域控制器的散热需求,则该域控制器采用第一散热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域控制器,通过在第一壳体1背离第二壳体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立板13,其中,立板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多个立板13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在第一壳体1背离第二壳体2的一侧选择性的安装液冷盖板3;其中,散热装置以第一散热模式(液冷散热模式)进行散热时,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密封配合;立板13位于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围成的液冷空间内,立板13用于将液冷空间的至少部分空间分隔为液冷流道;液冷盖板3还具有进液口3a及出液口3b,使得冷却液能够从进液口3a进入液冷流道与第一壳体1进行换热之后从出液口3b流出。这样,能够根据域控制器的发热能力灵活选择相应的散热模式,既能够满足域控制器的散热需求,又能够改善过渡冷却导致的成本浪费的现象,利于节约域控制器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冷盖板3具有盖板本体31、第一侧板32以及安装翻边33,第一侧板32连接于盖板本体31的边缘,第一侧板32沿朝向第一壳体1的方向延伸,安装翻边33连接于第一侧板32背离盖板本体31的一侧,安装翻边33与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
盖板本体31可以为平板状,盖板本体3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域控制器的长度方向X。盖板本体31的各个边缘可以分别连接有第一侧板32,且第一侧板32沿向下的方向延伸设置。进液口3a和出液口3b可以设置于同一第一侧板32上,也可以分别位于其中两个第一侧板32上,便于冷却液顺利进出液冷空间。安装翻边33连接于第一侧板32的下侧,安装翻边33相对于第一侧板32翻折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使得安装翻边33能够与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其中,域控制器的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构成水平方向。
可选的,安装翻边33沿朝向液冷空间外的方向翻折,以免干涉液冷空间内冷却液的流动。在其它示例中,安装翻边33也可以沿朝向液冷空间内的方向翻折。
安装翻边33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c,第一壳体1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3c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a,穿设于第一安装孔3c及第二安装孔1a中的固定螺栓4能够将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
其中,第一安装孔3c可以具有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3c间隔分布。例如,安装翻边33的外轮廓也呈矩形,多个第一安装孔3c中有四个第一安装孔3c分别靠近安装翻边33的四个顶角设置。另外,为了提高液冷盖板3的安装可靠性,在安装翻边33上且位于两个顶角之间的区域也可以设置第一安装孔3c。第二安装孔1a的数量及分布可以与第一安装孔3c的数量及分布相同。
可选的,第二壳体2上可以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可以与第二安装了相对,固定螺栓4还可以穿设于第三安装孔中,将液冷盖板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连接。这样,能够减少在第一壳体1上的开孔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需要安装液冷盖板3时,可以采用轴向长度较大的固定螺栓4将液冷盖板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在不需要安装液冷盖板3时,可以采用轴向长度较小的固定螺栓4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液冷盖板3上可以设置有卡扣件,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与卡扣件配合的卡孔,通过卡扣件与卡孔的配合将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背离第二壳体2的表面设置有凸起部14,凸起部14沿向上的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凸起部14的延伸距离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立板13位于凸起部14上,凸起部14插设于液冷盖板3中。
在一些示例中,散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5,第一密封件5夹设于凸起部14的侧壁与第一侧板32的内壁之间,以免冷却液从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之间泄漏。
其中,第一密封件5可以是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夹设在凸起部14的侧壁与第一侧板32的内壁。弹性密封圈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在弹性密封圈具有多个时,多个弹性密封圈沿域控制器的高度方向排布。可选的,多个弹性密封圈可以沿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当然,多个弹性密封圈也可以沿高度方向堆叠设置;或者,多个弹性密封圈也可以沿从内(以朝向液冷空间的方向为内)到外的方向排布。或者,第一密封件5可以为设置在液冷盖板3与凸起部14之间的密封胶层。
在其它示例中,凸起部14也可以与液冷盖板3过盈配合,既能够实现凸起部14与液冷盖板3的固定,又能够实现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板13具有沿其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立板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凸起部14的相应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示例性的,立板13的第一端和凸起部14的相应宽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立板13的第二端和凸起部14的另一宽边缘之间也具有预设距离,立板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对应的预设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这样,便于冷却液在不同的液冷流道内流动,利于确保散热效果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密封件过盈配合于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的背离第二壳体2的表面之间。
第二密封件可以为弹性密封垫。弹性密封垫位于液冷盖板3的安装翻边33与第一壳体1的顶板11之间,且弹性密封垫与液冷盖板3的安装翻边33和第一壳体1的顶板11之间的间隙过盈配合,也即,弹性密封垫夹设在液冷盖板3的安装翻边33与第一壳体1的顶板11之间,以免冷却液从液冷盖板3与第一壳体1之间泄漏。其中,弹性密封垫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弹性密封垫具有多个时,多个弹性密封垫可以沿从内(以朝向液冷空间的方向为内)到外的方向排布。当然,多个弹性密封垫也可以沿域控制器的高度方向排布。或者,第二密封件也可以为设置在液冷盖板3的安装翻边33与第一壳体1的顶板11之间的密封胶层。
在其它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的顶板11的上表面可以设置为围板,围板可以围设于预设区域的外围,立板13位于预设区域内。液冷盖板3可以为盖板本体31,盖板本体31盖设在围板的上开口处,围板与液冷盖板3围成液冷空间,其中,盖板本体31与围板的上端面之间可以架设有弹性密封垫。或者,液冷盖板3可以包括盖板本体31以及第一侧板32,液冷盖板3套设于围板外,且第一侧板32与围板之间抵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与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相同,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可以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本实施例中所指示的技术特征数量。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等术语的特征,可以明确或者隐含地表示该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词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或者两个及以上,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除非实施例中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实施例中另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或者限定,否则实施例中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和“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理解的,也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等;当然,还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通过中间媒介进行间接连接,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用于与域控制器的第二壳体(2)连接并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PCBA;所述第一壳体(1)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立板(13),所述立板(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立板(13)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壳体(1)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侧选择性的安装液冷盖板(3);其中,所述散热装置以第一散热模式进行散热时,所述液冷盖板(3)与所述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液冷盖板(3)与所述第一壳体(1)密封配合;所述立板(13)位于所述液冷盖板(3)与所述第一壳体(1)围成的液冷空间内,所述立板(13)用于将所述液冷空间的至少部分空间分隔为液冷流道;所述液冷盖板(3)还具有进液口(3a)及出液口(3b),使得冷却液能够从进液口(3a)进入所述液冷流道与所述第一壳体(1)进行换热之后从所述出液口(3b)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盖板(3)具有盖板本体(31)、第一侧板(32)以及安装翻边(33),所述第一侧板(32)连接于所述盖板本体(31)的边缘,所述第一侧板(32)沿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的方向延伸,所述安装翻边(33)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32)背离所述盖板本体(31)的一侧,所述安装翻边(33)与所述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表面设置有凸起部(14),所述立板(13)位于所述凸起部(14)上,所述凸起部(14)插设于所述液冷盖板(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5),所述第一密封件(5)夹设于所述凸起部(14)的侧壁与所述第一侧板(32)的内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5)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密封件(5)沿第三方向排布,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3)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立板(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凸起部(14)的相应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翻边(33)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c),所述第一壳体(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3c)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a),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c)及第二安装孔(1a)中的固定螺栓(4)能够将所述液冷盖板(3)与所述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翻边(33)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32)沿远离所述液冷空间的方向翻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液冷盖板(3)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表面之间。
10.一种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以及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散热装置中的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
CN202323017069.9U 2023-11-08 2023-11-08 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 Active CN221010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17069.9U CN221010608U (zh) 2023-11-08 2023-11-08 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17069.9U CN221010608U (zh) 2023-11-08 2023-11-08 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10608U true CN221010608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23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17069.9U Active CN221010608U (zh) 2023-11-08 2023-11-08 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10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64618B2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車両における車載コンピュータ装置及びインテリジェント車両
EP209014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requency converter of motor
CN111194394B (zh) 具有集成的支承结构的热交换器
KR100934124B1 (ko) 분진 방지 및 진동에 강한 산업용 컴퓨터
KR102280096B1 (ko) 누설 냉매 유입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배터리 팩
KR20170079177A (ko)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111386009B (zh) 电气设备
CN221010608U (zh) 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
WO2022027890A1 (zh) 充电设备
CN219478428U (zh) 一种用于智能座舱主机的水冷散热结构
CN114599215B (zh) 高效散热的智能座舱域液冷主机
CN212848641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1128745U (zh) 电机控制器
CN210808016U (zh) 一种仪器散热装置
JP2907800B2 (ja) 電子機器
EP3786758B1 (en) Vehicle-mounted computing device in smart automobile, and smart automobile
CN217685504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7241201U (zh) 储能电源
CN220379926U (zh) 电控盒和空调设备
CN219842985U (zh) 功率总成和车辆
CN217685506U (zh) 散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0928449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汽车主机机箱
CN218630660U (zh) 服务器
CN220023254U (zh) 计算设备
JP373516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