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9927U - 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09927U
CN221009927U CN202322015351.7U CN202322015351U CN221009927U CN 221009927 U CN221009927 U CN 221009927U CN 202322015351 U CN202322015351 U CN 202322015351U CN 221009927 U CN221009927 U CN 221009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motor housing
motor shell
shell
side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53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理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Ligo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Ligo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Ligo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Ligo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53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09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09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09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包括电动机输出轴,电动机输出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电动机外壳,第一电动机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插杆,第一电动机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第一电动机外壳的表面设置有侧面密封组件,侧面密封组件的表面设置有顶部密封机构,顶部密封机构与插杆相互连接,第一电动机外壳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结构,第一电动机外壳的侧面贴合有第二电动机外壳,第二电动机外壳的表面开设有卡槽,侧面密封组件设置有两组,本实用新型通过侧面密封组件、顶部密封机构和固定结构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电动机在维修的过程中,可以多方位观察,进而解决了现有装置观察视野有限,不便进行检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为了驱动一些设备做出机械运动,通常会将设备与电动机连接在一起,当电动机工作的时候,就会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设备工作。
在授权公开号为CN212518648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便于维修的电动机,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实现了对电动机的保护效果,通过设置卡块和卡柱,实现了第一外壳和第三外壳快速开启的效果,利于快速拆盖,避免了螺栓等固定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开盖效率,利于快速安装外壳结构,便于维修。
上述专利中存在以下缺陷: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即使工作人员拆除了第一外壳和第三外壳,仍然有部分零件位于第二外壳内部,并与其连接,因此,不便工作人员对该部分零件进行观察,从而增加了检修的难度,为此,提出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即使工作人员拆除了第一外壳和第三外壳,仍然有部分零件位于第二外壳内部,并与其连接,因此,不便工作人员对该部分零件进行观察,从而增加了检修的难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包括电动机输出轴,所述电动机输出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电动机外壳,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插杆,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的表面设置有侧面密封组件,所述侧面密封组件的表面设置有顶部密封机构,所述顶部密封机构与插杆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侧面密封组件相互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侧面密封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机外壳和卡槽,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的侧面贴合有第二电动机外壳,所述第二电动机外壳的表面开设有卡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侧面密封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侧面密封组件关于第一电动机外壳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顶部密封机构包括插板、第三电动机外壳和插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贴合有插板,所述插板之间固定有第三电动机外壳,所述第三电动机外壳的底部预留有插槽,所述插杆与插槽的内壁相互贴合。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纹杆和转杆,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端部贯穿于第二电动机外壳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端部固定有转杆。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固定结构关于第一电动机外壳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机输出轴、第一电动机外壳、插杆和橡胶垫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电动机在工作的时候,橡胶垫可以对其进行减震防护,从而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侧面密封组件、顶部密封机构和固定结构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电动机在维修的过程中,可以多方位观察,进而解决了现有装置观察视野有限,不便进行检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动机外壳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动机外壳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动机输出轴;2、第一电动机外壳;3、插杆;4、橡胶垫;5、侧面密封组件;501、第二电动机外壳;502、卡槽;6、顶部密封机构;601、插板;602、第三电动机外壳;603、插槽;7、固定结构;701、螺纹杆;702、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实施例
在授权公开号为CN212518648U的中国专利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即使工作人员拆除了第一外壳和第三外壳,仍然有部分零件位于第二外壳内部,并与其连接,因此,不便工作人员对该部分零件进行观察,从而增加了检修的难度。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包括电动机输出轴1,电动机输出轴1的表面套接有第一电动机外壳2,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顶部设置有插杆3,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4,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表面设置有侧面密封组件5,侧面密封组件5的表面设置有顶部密封机构6,顶部密封机构6与插杆3相互连接,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结构7,固定结构7与侧面密封组件5相互连接,为了从侧面对电动机内部零件进行防护,设置有侧面密封组件5,侧面密封组件5包括第二电动机外壳501和卡槽502,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侧面贴合有第二电动机外壳501,第二电动机外壳501的表面开设有卡槽502,侧面密封组件5设置有两组,两组侧面密封组件5关于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为了将电动机转子延伸到外界,其中一个第二电动机外壳501的表面会预留有转子孔。
为了方便检修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多视角观察电动机内部零件,降低维修难度,设置有顶部密封机构6,顶部密封机构6包括插板601、第三电动机外壳602和插槽603,卡槽502的内部贴合有插板601,插板601之间固定有第三电动机外壳602,第三电动机外壳602的底部预留有插槽603,插杆3与插槽603的内壁相互贴合,为了将各个密封零件固定在一起,避免发生散落,增加稳定性,设置有固定结构7,固定结构7包括螺纹杆701和转杆702,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01,螺纹杆701的端部贯穿于第二电动机外壳501的内部,螺纹杆701的端部固定有转杆702,固定结构7关于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为了分布对设备进行散热,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
上述各零件配合其他等部件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电动机,该电动机的型号为80M-03230C10-E,组成电动机的各零件均安装在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表面。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若是需要对电动机内部进行观察维修,工作人员可通过转杆702带动螺纹杆701进行旋转,使其与第一电动机外壳2脱离接触,之后,可将第二电动机外壳501与第一电动机外壳2和第三电动机外壳602脱离接触,随后,工作人员将第三电动机外壳602从第一电动机外壳2顶部取下,随后,即可对电动机输出轴1内部的零件进行多方位观察,进而方便进行维修。
维修完成后,先利用插杆3与插槽603的插合关系,将第三电动机外壳602安置到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表面,随后,利用插板601与卡槽502的插合关系,将第二电动机外壳501安置到第三电动机外壳602的表面,最后,利用转杆702转动螺纹杆701,使得第二电动机外壳501与第一电动机外壳2螺纹固定即可。
该装置具有便于维修以及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等优点。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零部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实用新型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包括电动机输出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输出轴(1)的表面套接有第一电动机外壳(2),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顶部设置有插杆(3),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4),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表面设置有侧面密封组件(5),所述侧面密封组件(5)的表面设置有顶部密封机构(6),所述顶部密封机构(6)与插杆(3)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结构(7),所述固定结构(7)与侧面密封组件(5)相互连接;
所述侧面密封组件(5)包括第二电动机外壳(501)和卡槽(502),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侧面贴合有第二电动机外壳(501),所述第二电动机外壳(501)的表面开设有卡槽(502);
所述侧面密封组件(5)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侧面密封组件(5)关于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所述顶部密封机构(6)包括插板(601)、第三电动机外壳(602)和插槽(603),所述卡槽(502)的内部贴合有插板(601),所述插板(601)之间固定有第三电动机外壳(602),所述第三电动机外壳(602)的底部预留有插槽(603),所述插杆(3)与插槽(603)的内壁相互贴合;
所述固定结构(7)包括螺纹杆(701)和转杆(702),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01),所述螺纹杆(701)的端部贯穿于第二电动机外壳(501)的内部,所述螺纹杆(701)的端部固定有转杆(702);
所述固定结构(7)关于第一电动机外壳(2)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CN202322015351.7U 2023-07-29 2023-07-29 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 Active CN221009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5351.7U CN221009927U (zh) 2023-07-29 2023-07-29 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5351.7U CN221009927U (zh) 2023-07-29 2023-07-29 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09927U true CN221009927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086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5351.7U Active CN221009927U (zh) 2023-07-29 2023-07-29 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09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009927U (zh) 一种方便维修的电动机
CN215415997U (zh) 一种光纤防水接头
CN219234476U (zh) 一种打螺丝机器人的接头安装结构
CN207123634U (zh) 一种新型odf光纤配线架
CN212360393U (zh) 一种环保建材研发试验用模具
CN215950304U (zh) 便于拆卸维护的齿轮箱
CN213938581U (zh) 一种煤塔回转布料机控制电源安装结构
CN108281935B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间隔棒
CN213017091U (zh) 一种u型塑胶件的可拆卸固定结构
CN211184636U (zh) 一种高精度防爆防漏电框式仪表盘
CN21142374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监控探头
CN21021799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立柱
CN210567419U (zh) 一种发电机可拆卸的悬挂装置
CN217875077U (zh) 一种智慧工地闸机专用人脸识别装置
CN215630763U (zh) 一种建筑外墙用防脱落保温板
CN214359741U (zh) 一种用于电力施工高空作业的吊绳
CN21833552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永磁电机
CN220815884U (zh) 一种风电叶片的根部结构
CN216056516U (zh) 一种用于直驱发电机的内定子支架
CN210833608U (zh) 一种M-Bus通信智能仪表
CN212586130U (zh) 一种动三轴仪电磁驱动装置
CN214271778U (zh) 一种市政水利桥梁用的道路指引装置
CN214788939U (zh)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齿轮箱可视外壳
CN208953697U (zh) 一种提高快速安装回收和固定传感器方位的便携式安装杆
CN218850498U (zh) 一种便于拆卸检修的伺服电机用端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