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7905U - 一种光学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07905U
CN221007905U CN202322861774.0U CN202322861774U CN221007905U CN 221007905 U CN221007905 U CN 221007905U CN 202322861774 U CN202322861774 U CN 202322861774U CN 221007905 U CN221007905 U CN 221007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lm
angle
prism
brightness
curved surfa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617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清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617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07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07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07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膜,其涉及光学薄膜技术的领域,其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上设有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由若干个棱镜组成,所述棱镜具有两个斜面以及介于两个所述斜面之间的顶角,两个所述斜面均为向所述顶角一侧内凹形成的曲面。工作时,光源通过基材层在棱镜结构透过其棱镜折射与扩散,此时利用棱镜的两个斜面均为向顶角一侧内凹形成的曲面的设计,从而能够局部改变、扩展光线的折射法线方向并改善光之均匀性,从而能够各个视角的辉度变化更加接近中心位置的辉度,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膜抗疲劳效果好、能够满足TCO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薄膜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膜。
背景技术
随着平面显示行业向中国转移,国内对于光学膜的需求量持续上升。光学膜是一种由薄的分层介质构成的,均匀地附着在光学器件表面的光学介质材料,根据功能不同,光学膜可分为反射膜、偏光片、扩散膜、增亮膜和滤光片等;其中,增亮膜是显示屏核心组件,是指LCD背光模块中能够提高整个背光系统发光效率的薄膜或薄片。目前,为了让显示屏的使用者尽可能的舒适和不易疲劳,TCO标准对于显示器的抗疲劳特性也作要求。
目前市面对于光学膜解决TCO标准中抗疲劳的方案,主要是依靠增亮膜背面增加适当的雾度,此方案下的增亮膜三层结构组成,最下层的入光面需要通过背涂提供一定的雾度,中间层为透明基材层,最上层的出光面为棱镜层;工作时,光源依次通过入光面雾度层、透明基材层,在棱镜层透过其表层精细的棱镜结构时将经过折射、全反射、光累积等来控制光强分布,进而光源散射的光线向正面集中,显示器显示起到增加亮度的效果,同时,提升整体辉度与均匀度,到达提升雾度的效果以实现抗疲劳。
但是,仅通过在增亮膜背面增加雾度层的方法效果差,改善并不明显,只能使显示屏的增量膜在TCO抗疲劳水平徘徊在标准边缘,从而对增亮膜的使用本身的限制比较大,所以亟待研发一种满足TCO标准、抗疲劳效果好的增量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研发一种满足TCO标准、抗疲劳效果好的增量膜,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学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上设有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由若干个棱镜组成,所述棱镜具有两个斜面以及介于两个所述斜面之间的顶角,两个所述斜面均为向所述顶角一侧内凹形成的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光源通过基材层,在棱镜结构透过其棱镜折射与扩散,此时,由于棱镜的两个斜面均为向顶角一侧内凹形成的曲面的设计,从而能够局部改变、扩展了光线的折射法线方向并改善光之均匀性,降低从棱镜中心位置视角通过的光源的辉度,使得从棱镜两侧通过的光源的辉度与从棱镜中心位置通过的光源的辉度比值更小,从而能够各个视角的辉度变化更加接近中心位置的辉度,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从而能够使得使用者在不同视角内观看时所感受到的辉度变化小,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膜抗疲劳效果好、能够满足TCO标准;并且本申请的光学膜的设计方案生产工艺容易实现,良品率高。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两个所述曲面在竖直投影面上的夹角为10°-90°,两个所述曲面与所述棱镜靠近所述基材层一侧的表面在竖直投影面上的夹角为0°-45°。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两个所述斜面均为向所述顶角一侧内凹形成的连续的若干个小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光源通过基材层,在棱镜结构透过其棱镜折射与扩散,此时,由于棱镜的两个斜面均为向内凹形成的连续的若干个小曲面的设计,从而能够局部改变、扩展了光线的折射法线方向并改善光之均匀性,降低从棱镜中心位置视角通过的光源的辉度,使得从棱镜两侧通过的光源的辉度与从棱镜中心位置通过的光源的辉度比值更小,从而能够各个视角的辉度变化更加接近中心位置的辉度,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从而能够使得使用者在不同视角内观看时所感受到的辉度变化小,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膜抗疲劳效果好、能够满足TCO标准;并且本申请的光学膜的设计方案生产工艺容易实现,良品率高。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若干个所述小曲面的曲率半径从靠近所述基材层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逐渐减小。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若干个所述小曲面的高度为0.5μm-10μm。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构成所述顶角的两个所述小曲面在竖直投影面上的夹角为10°-90°。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同一所述斜面上形成的所述小曲面的数量为2-100个。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学膜在25°视角的辉度设为L1,所述光学膜在55°视角的辉度设为L2,所述L1/所述L2小于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L1/L2小于1.7,能够降低不同视角的辉度变化,从而能够使得使用者在不同视角内观看时所感受到的辉度变化小,达到提高抗疲劳效果的目的。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雾化层,所述雾化层设于所述棱镜结构的表面上,所述雾化层的雾度为10%-9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棱镜结构的表面上设置雾化层,能够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光学膜的整体的雾度,进一步提升整体的遮蔽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光学膜的整体的的抗疲劳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棱镜的高度为3μm-100μm,所述棱镜的宽度为4μm-200μm。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工作时,光源通过基材层,在棱镜结构透过其棱镜折射与扩散,此时,利用棱镜的两个斜面均为向顶角一侧内凹形成的曲面的设计,从而能够局部改变、扩展了光线的折射法线方向并改善光之均匀性,从而能够各个视角的辉度变化更加接近中心位置的辉度,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膜抗疲劳效果好、能够满足TCO标准;并且本申请的光学膜的设计方案生产工艺容易实现,良品率高;
2.利用棱镜结构的表面上设置的雾化层,能够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光学膜的整体的雾度,进一步提升整体的遮蔽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光学膜的整体的的抗疲劳效果;
3.本申请通过L1/L2小于1.7,能够降低不同视角的辉度变化,从而能够使得使用者在不同视角内观看时所感受到的辉度变化小,达到提高抗疲劳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未雾化处理、棱镜顶角为90°的光学膜视角图。
图3是未雾化处理、棱镜顶角为80°的光学膜视角图。
图4是未雾化处理、棱镜顶角为90°的三维光栅图。
图5是未雾化处理、棱镜顶角为80°的三维光栅图。
图6是雾化处理后、棱镜顶角为90°的光学膜水平视角图。
图7是雾化处理后、棱镜顶角为80°的光学膜水平视角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材层;2、棱镜结构;3、棱镜;31、斜面;311、曲面;312、小曲面;32、顶角;4、雾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光学膜包括基材层1,基材层1上设有棱镜结构2,棱镜结构2由若干个棱镜3组成,棱镜3均具有两个斜面31以及介于两个斜面31之间的顶角32,两个斜面31均为向顶角32一侧内凹形成的曲面311,在本实施例中,棱镜3与其两个斜面31的结构的成形方法包括但不限定于模具雕刻转印、3D打印、激光雕刻模具转印;
工作时,光源通过基材层1,在棱镜结构2透过其棱镜3折射与扩散,此时,由于棱镜3的两个斜面31均为向顶角32一侧内凹形成的曲面311的设计,从而能够局部改变、扩展光线的折射法线方向并改善光之均匀性,降低从棱镜3中心位置视角通过的光源的辉度,从而使得各个视角的辉度变化幅度小、能够更加接近中心位置的辉度,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膜抗疲劳效果好、能够满足TCO标准;并且本申请的光学膜的设计方案生产工艺容易实现,良品率高。
棱镜3的高度为3μm-100μm,棱镜3的宽度为4μm-200μm;
两个曲面311在竖直投影面上的夹角为10°-90°,两个曲面311与棱镜3靠近基材层1一侧的表面在竖直投影面上的夹角为0°-45°。
还包括雾化层4,雾化层4设于棱镜结构2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层4覆盖棱镜结构2的表面,雾化层4的雾度为10%-90%,在本实施例中,制作棱镜结构2时直接在其表面做物化处理形成雾化层4,棱镜结构2与雾化层4一体成型制成,雾化层4表面雾化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模具结构表面喷砂、蚀刻、机械加工、激光雕刻;
通过在棱镜结构2的表面上设置雾化层4,能够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光学膜的整体的雾度,进一步提升整体的遮蔽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光学膜的整体的的抗疲劳效果。
本实施例利用上述结构所形成的光学膜,能够降低从正中心垂直于光学膜90°位置视角内的辉度,从而相对提升以正中心垂直于光学膜90°位置为基点相对应向左、右移动25°至55°视角内的辉度,从而达到提升TCO效果的功能;
本实施例的光学膜以正中心垂直于光学膜90°位置的视角的辉度为中心辉度,中心辉度设为L;以正中心垂直于光学膜90°位置为基点相对应向左、右移动25°视角内的辉度设为L1,辉度L1提升并能够达到中心辉度L的70%左右;以正中心垂直于光学膜90°位置为基点相对应向左、右移动55°视角内的辉度设为L2,辉度L2提升并能够达到中心辉度L的50%左右;
从而使得L1/L2达到1.7以下,最低可以达到1.1-1.2左右,从而使得各个视角的辉度变化幅度小、能够更加接近中心位置的辉度,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从而能够使得使用者在不同视角内观看时所感受到的辉度变化小,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膜抗疲劳效果好、能够满足TCO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图2为未雾化处理、棱镜3顶角32为90°的光学膜视角图:图中线1为水平视角看棱镜3顶角32为90°的光学膜的辉度变化图,图中线2为垂直视角看棱镜3顶角32为90°的光学膜的辉度变化图,其中,最高点为光学膜在90°视角的辉度;
图3为未雾化处理、棱镜3顶角32为80°的视角图,图中线3为水平视角看棱镜3顶角32为80°的光学膜的辉度变化图,图中线4为垂直视角看棱镜3顶角32为80°的光学膜的辉度变化图,其中,最高点为光学膜在90°视角的辉度;
图4为未雾化处理、棱镜3顶角32为90°的三维光栅图;图5为未雾化处理、棱镜3顶角32为80°的三维光栅图;
图6为雾化处理后、棱镜3顶角32为90°的光学膜水平视角图:图中横坐标代表视角角度变化,其中,原点为光学膜在90°视角,以此为基点向左、右偏转视角,纵坐标为辉度变化;图6与图2中的未雾化水平视角的线1对比,可以看出图6雾化处理后、棱镜3顶角32为90°的光学膜水平视角内不同视角角度的辉度变化更平滑;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
图7为雾化处理后、棱镜3顶角32为80°的光学膜水平视角图:图中横坐标代表视角角度变化,其中,原点为光学膜在90°视角,以此为基点向左、右偏转视角,纵坐标为辉度变化;图7与图3中的未雾化水平视角的线3对比,可以看出图7雾化处理后、棱镜3顶角32为80°的光学膜水平视角内不同视角角度的辉度变化更平滑;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
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工作时,光源依次通过入基材层1,在棱镜结构2透过其表层精细的棱镜3时将经过折射、全反射、光累积等来控制光强分布,再通过雾化层4射出;在此过程中,由于棱镜3的两个斜面31均为向顶角32一侧内凹形成的曲面311的设计,从而能够局部改变、扩展了光线的折射法线方向并改善光之均匀性,降低从棱镜3中心位置视角通过的光源的辉度,使得从棱镜3两侧通过的光源的辉度与从棱镜3中心位置通过的光源的辉度相对比值更小;
从而使得各个视角的辉度变化幅度小、能够更加接近中心位置的辉度,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从而能够使得使用者在不同视角内观看时所感受到的辉度变化小,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膜抗疲劳效果好、能够满足TCO标准;并且本申请的光学膜的设计方案生产工艺容易实现,良品率高。
实施例二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斜面31均为向顶角32一侧内凹形成的连续的若干个小曲面312,在本实施例中,棱镜3与其两个斜面31上的若干个小曲面312的结构的成形方法包括但不限定于模具雕刻转印、3D打印、激光雕刻模具转印;
工作时,光源通过基材层1,在棱镜结构2透过其棱镜3折射与扩散,此时,由于棱镜3的两个斜面31均为向内凹形成的连续的若干个小曲面312的设计,从而能够局部改变、扩展光线的折射法线方向并改善光之均匀性,降低从棱镜3中心位置视角通过的光源的辉度,从而使得各个视角的辉度变化幅度小、能够更加接近中心位置的辉度,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膜抗疲劳效果好、能够满足TCO标准。
若干个小曲面312的曲率半径从靠近基材层1的一侧至远离基材层1的一侧逐渐减小;
若干个小曲面312的高度为0.5μm-10μm;
构成顶角32的两个小曲面312在竖直投影面上的夹角为10°-90°;
同一斜面31上形成的小曲面312的数量为2-100个。
若干个所述小曲面312的曲率半径从靠近所述基材层1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基材层1的一侧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利用上述结构所形成的光学膜,能够降低从正中心垂直于光学膜90°位置视角内的辉度,从而相对提升以正中心垂直于光学膜90°位置为基点相对应向左、右移动25°至55°视角内的辉度,从而达到提升TCO效果的功能;
本实施例的光学膜以正中心垂直于光学膜90°位置的视角的辉度为中心辉度,中心辉度设为L;以正中心垂直于光学膜90°位置为基点相对应向左、右移动25°视角内的辉度设为L1,辉度L1提升并能够达到中心辉度L的70%左右;以正中心垂直于光学膜90°位置为基点相对应向左、右移动55°视角内的辉度设为L2,辉度L2提升并能够达到中心辉度L的50%左右;
从而使得L1/L2达到1.7以下,最低可以达到1.1-1.2左右,从而使得各个视角的辉度变化幅度小、能够更加接近中心位置的辉度,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从而能够使得使用者在不同视角内观看时所感受到的辉度变化小,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膜抗疲劳效果好、能够满足TCO标准。
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工作时,光源依次通过入基材层1,在棱镜结构2透过其表层精细的棱镜3时将经过折射、全反射、光累积等来控制光强分布,再通过雾化层4射出;在此过程中,由于棱镜3的两个斜面31均为向内凹形成的连续的若干个小曲面312的设计,从而能够局部改变、扩展了光线的折射法线方向并改善光之均匀性,降低从棱镜3中心位置视角通过的光源的辉度,使得从棱镜3两侧通过的光源的辉度与从棱镜3中心位置通过的光源的辉度相对比值更小;
从而使得各个视角的辉度变化幅度小、能够更加接近中心位置的辉度,从而增强一定角度范围的视角的可视性而改善视角特征,从而能够提升相对应角度视角内的辉度,达到提高光线辉度的效果,从而能够使得使用者在不同视角内观看时所感受到的辉度变化小,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膜抗疲劳效果好、能够满足TCO标准;并且本申请的光学膜的设计方案生产工艺容易实现,良品率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上设有棱镜结构(2),所述棱镜结构(2)由若干个棱镜(3)组成,所述棱镜(3)具有两个斜面(31)以及介于两个所述斜面(31)之间的顶角(32),两个所述斜面(31)均为向所述顶角(32)一侧内凹形成的曲面(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曲面(311)在竖直投影面上的夹角为10°-90°,两个所述曲面(311)与所述棱镜(3)靠近所述基材层(1)一侧的表面在竖直投影面上的夹角为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斜面(31)均为向所述顶角(32)一侧内凹形成的连续的若干个小曲面(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小曲面(312)的曲率半径从靠近所述基材层(1)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基材层(1)的一侧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小曲面(312)的高度为0.5μm-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顶角(32)的两个所述小曲面(312)在竖直投影面上的夹角为10°-9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斜面(31)上形成的所述小曲面(312)的数量为2-100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在25°视角的辉度设为L1,所述光学膜在55°视角的辉度设为L2,所述L1/所述L2小于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雾化层(4),所述雾化层(4)设于所述棱镜结构(2)的表面上,所述雾化层(4)的雾度为10%-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3)的高度为3μm-100μm,所述棱镜(3)的宽度为4μm-200μm。
CN202322861774.0U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光学膜 Active CN221007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1774.0U CN221007905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光学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1774.0U CN221007905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光学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07905U true CN221007905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27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61774.0U Active CN221007905U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光学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07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4854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3471009A (zh) 新型led透镜和液晶显示背光屏
TW200409961A (en) Light control film
CN101191845A (zh) 光学板
CN102478217B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1196582B (zh) 光学板
US20210373225A1 (en)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and front light source module thereof
CN201487825U (zh)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TW201015159A (en) Structure for multi-layer coating composite optical film
CN101393281B (zh) 背光模组及其棱镜片
CN101196584A (zh) 光学板
US20230127424A1 (en) Light guide panel and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same
TWI439735B (zh) 柱狀透鏡陣列之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CN101191852A (zh) 光学板
CN101191851A (zh) 光学板
CN221007905U (zh) 一种光学膜
CN103221848A (zh) 光学片、光学单元及使用其的发光装置
CN109633806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438390B (zh) 曲型背光模块
JP2007103226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光制御手段構造体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212434126U (zh) 反射式显示装置及其前置光源模块
US20100254159A1 (e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1191846A (zh) 光学板
WO2023071594A1 (zh) 一种匀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TWI360689B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device hav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