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2773U - 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02773U
CN221002773U CN202322571232.XU CN202322571232U CN221002773U CN 221002773 U CN221002773 U CN 221002773U CN 202322571232 U CN202322571232 U CN 202322571232U CN 221002773 U CN221002773 U CN 221002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tunnel
groups
intermediate wall
trapezo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712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坪临
廖秋林
武福美
陈雅南
王楚楚
周小航
孙晓鹏
彭松
潘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712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02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02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02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包括两组移动模板台车和两组中隔墙模板组件,移动模板台车包括:行走装置;门式框架,经由升降系统设置并支撑于行走装置上;梯形台架,其底部固定于门式框架上;转动支撑调节组件,连接于梯形台架的顶部;中隔墙模板组件包括:上部模板,通过横向支撑调节组件与梯形台架连接,其顶部抵接隧道拱顶衬砌,并且至少部分可转动地与转动支撑调节组件连接;下部模板,其顶部连接于上部模板的底部,底部靠近或抵接隧道底板。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模板台车在不同隧道断面施作中隔墙时模板台车及模板结构固定不易调节、施工成本高和工期长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山岭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
背景技术
市域轨道交通工程中,常采用在大断面隧道中设置中隔墙形成两个独立隧道的方法,来满足布置双线交通的需要,其施工质量与隧道后期运营的安全性密切相关。中隔墙多为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厚比较大,且不同隧道断面内中隔墙高度和宽度不同,导致同一模板台车不能满足全线中隔墙施工需求,为中隔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
现有的台车存在操作不方便,在一段中隔墙施工完后,需要人工移开简易模板台架,走行至下一个施工段,人工移动定位,需要装载机配合走行及安装移位等问题,尤其是在变断面中隔墙施工中,导致增加施工成本、拉长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效率。
在隧道施工设计中,同一条隧道各段的断面尺寸经常有变化。如果每一种断面制造一台模板台车显然会加大施工成本,因此就须将模板台车设计为变断面用台车,以适应不同断面的施工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模板台车在不同隧道断面施作中隔墙时模板台车及模板结构固定不易调节、施工成本高和工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该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包括两组移动模板台车和两组中隔墙模板组件,其中两组移动模板台车之间以隧道中线对称布置于隧道内并以多个对拉杆连接,两组中隔墙模板组件对置安装在两组移动模板台车之间,并且
所述移动模板台车包括:
行走装置,设置于隧道内的行走轨道上,能够沿行走轨道在隧道纵向往复行走;
门式框架,经由升降系统设置并支撑于所述行走装置上,所述升降系统用于在变断面中隔墙施工转换时调整所述门式框架的高度;
梯形台架,其底部固定于所述门式框架上;
转动支撑调节组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梯形台架的顶部;
所述中隔墙模板组件包括:
上部模板,通过横向支撑调节组件与所述梯形台架连接,其顶部抵接隧道拱顶衬砌,并且至少部分可转动地与所述转动支撑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能够由所述转动支撑调节组件向远离隧道中线翻转;所述上部模板上开设有灌浆孔;
下部模板,其顶部连接于所述上部模板的底部,底部靠近或抵接隧道底板。
借助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实现多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中模板高度的切换,一套台车适应各种不同断面隧道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设置有驱动电机和至少两组滚轮,两组滚轮在所述门式框架纵向的两端滚动设置于行走轨道上,驱动电机驱动其中至少一组滚轮,使得移动模板台车能够在行走轨道上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系统为至少两组升降油缸,两组升降油缸布置在所述门式框架纵向的两端,升降油缸一端支撑于所述行走装置上,另一端与所述门式框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式框架包括若干组门式框架单元,相邻组门式框架单元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杆和斜撑连接;
每组所述门式框架单元由两侧立柱以及分别与两侧立柱相连的横梁构成,两侧立柱底部经由所述升降系统与所述行走装置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梯形台架包括若干组梯形台架单元,相邻组梯形台架单元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杆连接;
每组所述梯形台架单元包括一个斜向支撑杆、一个竖向支撑杆和一个横杆,其中,所述斜向支撑杆远离隧道中线,所述竖向支撑杆靠近隧道中线,所述斜向支撑杆的底端和所述竖向支撑杆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门式框架上,所述斜向支撑杆的顶端和所述竖向支撑杆的顶端通过一个横杆连接成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调节组件设置有至少两组,每一组均由导套、平移导柱和平移油缸组成,一组导套与平移导柱配合,一端连接所述梯形台架,另一端连接所述上部模板,一组平移油缸一端连接所述梯形台架,另一端连接所述上部模板;
两组所述横向支撑调节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梯形台架侧面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经由所述平移油缸控制所述上部模板向靠近或远离隧道中线位置移动,以调整左右两中隔墙模板组件的相对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部模板由顶模板和上模板构成,所述顶模板的顶部抵接隧道拱顶衬砌,顶模板的底部与上模板的顶部铰接连接;
所述转动支撑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第一丝杆一端与所述梯形台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模板铰接连接,第二丝杆一端与所述梯形台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模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模板由下模板和底部可拆卸模板构成,所述下模板的顶部与所述上模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底部可拆卸模板的顶部与所述下模板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底部可拆卸模板的底部靠近隧道底板,距隧道底板一预设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可拆卸模板高度为150-210mm,在高度方向上设置一块或组合设置多块;或者
所述底部可拆卸模板高度为650mm,并且配置有第三丝杆,第三丝杆一端与隧道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可拆卸模板铰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可拆卸模板底部距离隧道底板预设50mm间隙。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至少具有如下实际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门式框架的升降油缸高度调节系统,实现多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中模板高度的切换,一套台车适应各种不同断面隧道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门式框架上设计梯形台架,借助梯形台架对中隔墙模板组件从其中上部位置进行支撑,确保支撑受力的合理性和保持模板的稳定性,另外,梯形台架的梯形结构也能够增强支撑过程中横向受力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上下两节分段式模板,将大断面隧道施工中的模板高度和重量都大大降低,便于现场运输、立模以及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底部可拆卸模板,可以适应不同的断面要求,并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高度的模板,以及多组相同或不同高度的模板的组合,针对不同断面实现灵活施工。
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顶模板,与上模板铰接连接,借助丝杆可方便地向外翻转,在拆模时能够较为容易地与隧道拱顶衬砌脱离,避免了传统模板嵌入隧道拱顶衬砌过深或抵接过紧而脱模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拆模时,顶模板向外翻转,上模板和下模板依靠平移油缸和平移导柱向外收缩,实现模板与中隔墙衬砌快速分离,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隔墙模板台车标准段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隔墙模板台车标准段侧视图;
图3为图1中局部区域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隔墙模板台车标准段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隔墙模板台车标准段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模板侧视图。
图中:1、行走装置;101、驱动电机;102、滚轮;2、门式框架;201、门式框架单元;202、横向连接杆;203、斜撑;3、梯形台架;301、梯形台架单元;302、斜向支撑杆;303、竖向支撑杆;304、横杆;4、转动支撑调节组件;401、第一丝杠;402、第二丝杠;5、行走轨道;6、升降系统;7、上部模板;701、顶模板;702、上模板;8、下部模板;801、下模板;802、底部可拆卸模板;9、导套;10、平移导柱;11、平移油缸;12、灌浆孔;13、振捣窗;第三丝杆14;15、侧向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含”、“由……组成”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产品、设备、过程或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需要时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产品、设备、过程或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包含……”、“由……组成”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产品、设备、过程或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要理解,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云雾山隧道区间中隔墙施工中隧道断面共计有3种断面,包括标准断面、采空区断面、棘轮补偿下锚及风机衬砌断面,其中隔墙高度分别为10.55m、11.25m、10.85m,断面面积分别为132.93㎡、136.71㎡、150.53㎡。由于不同断面中隔墙高度不同,导致常规的同一模板台车不能满足全线中隔墙施工需求,针对每一种断面制造一台模板台车显然会加大施工成本,另外,隧道底板通常不会是一律平整,对模板底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一种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以适应不同断面的施工需要,降低施工成本和缩短工期。
以下结合较佳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一种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该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包括两组移动模板台车和两组中隔墙模板组件,其中两组移动模板台车之间以隧道中线对称布置于隧道内并以多个对拉杆连接,两组中隔墙模板组件对置安装在两组移动模板台车之间,如此装配固定后,在两组中隔墙模板组件之间形成隧道中隔墙的浇筑区域,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中隔墙。
如图1所示,两组移动模板台车结构相同,以左右对称布置于隧道中线两侧,每一组移动模板台车均包括行走装置1、门式框架2、梯形台架3以及转动支撑调节组件4。
具体的,行走装置1设置于隧道内的行走轨道5上,能够沿行走轨道5在隧道纵向往复行走;行走轨道5例如采用钢轨,预先铺设于隧道底板,在隧道中线的每一侧均铺设两条钢轨,行走装置1设有两组,两组行走装置1对应支撑门式框架的左右两个支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行走装置1设置有驱动电机101和至少两组滚轮102,两组滚轮102在门式框架2纵向的两端滚动设置于行走轨道5上,驱动电机101驱动其中至少一组滚轮102,使得移动模板台车能够在行走轨道5上移动。
本实施例示出一组驱动电机101驱动其中一组滚轮102,当然,也可以为每一组滚轮102分别设置一组驱动电机101。
另外,本实施例示出每一组滚轮102由两个滚轮构成,前后两个滚轮通过滚轮支架连接实现同步移动,驱动电机101设置于滚轮支架上,例如设置于滚轮支架的其中一端。
再参见图1,门式框架2经由升降系统6设置并支撑于行走装置1上,升降系统6用于在变断面中隔墙施工转换时调整门式框架2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中隔墙模板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门式框架2包括若干组门式框架单元201,相邻组门式框架单元201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杆202和斜撑203连接,斜撑203例如采用常用的剪刀撑;每组门式框架单元201由两侧立柱以及分别与两侧立柱相连的横梁构成,优选采用规格尺寸为2.5m*4.0m的H型钢,两侧立柱底部经由升降系统6与行走装置1连接,立柱与横梁之间的连接拐角处可增设支撑板或支撑梁。本实施例采用五跨六组门式框架单元201,整体长度达12m,借助横向连接杆202和斜撑203构成稳定牢固的模板台车主体结构。内侧相邻两立柱采用多组对拉杆对拉连接,外侧立柱通过若干个侧向支撑杆15与隧道内壁固定连接,侧向支撑杆15可进一步配置有千斤顶,或者采用可调节丝杠,侧向支撑杆15可支撑该模板台车提供侧向支撑力以抵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横向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升降系统6采用至少两组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工作行程例如设计为400mm,两组升降油缸分别设置于门式框架2纵向的两端,升降油缸的缸体的一端支撑于行走装置1上,具体支撑在前后两个滚轮102之间的滚轮支架上,升降油缸另一端与门式框架2连接,例如可在门式框架2纵向的两端各焊接一牛腿,升降油缸的活塞的一端与牛腿连接,通过顶撑牛腿实现门式框架2的升降,从而调节台车高度。
继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在门式框架2上设置梯形台架3,梯形台架可以更大限度地提供施工操作空间。梯形台架3所在高度位置整体上处于隧道截面的中上部,借助梯形台架3对中隔墙模板组件从其中上部位置进行支撑,确保支撑受力的合理性和保持模板的稳定性,另外,梯形台架3的梯形结构在横向受力和纵向受力都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梯形台架3包括若干组梯形台架单元301,相邻组梯形台架单元301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杆202连接;每组梯形台架单元301包括一个斜向支撑杆302、一个竖向支撑杆303和一个横杆304,其中,斜向支撑杆302远离隧道中线,竖向支撑杆303靠近隧道中线,斜向支撑杆302的底端和竖向支撑杆303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门式框架2上,斜向支撑杆302的顶端和竖向支撑杆303的顶端通过一个横杆304连接成一体,如此构成一个直角边(竖向支撑杆303)在内、斜边(斜向支撑杆302)在外的梯形台架单元301。通过设置直角边在内,便于安装连接横向支撑调节组件(将在后文中详细阐述),通过设置斜边在外,以获得稳固的横向支撑,横杆304在其上便于设置转动支撑调节组件4(将在后文中详细阐述)。
再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在梯形台架3上设置转动支撑调节组件4,其一端连接于梯形台架3的顶部;转动支撑调节组件4的作用将在下面结合中隔墙模板组件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中隔墙模板组件采用上下两节制作,包括上部模板7和下部模板8,上部模板7通过横向支撑调节组件与梯形台架3连接,其顶部抵接隧道拱顶衬砌,并且至少部分可转动地与转动支撑调节组件4的另一端连接,能够由转动支撑调节组件4向远离隧道中线翻转;下部模板8顶部连接于上部模板7的底部,底部靠近或抵接隧道底板。上部模板7由转动支撑调节组件4向远离隧道中线翻转时,上部模板7顶部脱离隧道顶板,向外打开,便于拆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横向支撑调节组件设置有至少两组,每一组均由导套9、平移导柱10和平移油缸11组成,一组导套9与平移导柱10配合,一端连接梯形台架3,具体是连接在梯形台架3的横杆304侧面,另一端连接上部模板7,一组平移油缸11一端连接梯形台架3,具体是连接在梯形台架3的立柱303侧面,另一端连接上部模板7;两组横向支撑调节组件分别连接于梯形台架3侧面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经由平移油缸11控制上部模板7向靠近或远离隧道中线位置移动,以调整左右两中隔墙模板组件的相对距离。
本实施例采用平移油缸11的伸缩,调整中隔墙模板组件的相对距离,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中隔墙模板组件进行脱模,同时借助导套9与平移导柱10的相互配合,在伸缩调整中隔墙模板组件时对其进行横向引导,并且平移导柱10内嵌在导套9中,导套9具有较大的刚度,导套9与平移导柱10对中隔墙模板组件提供竖向支撑,承载中隔墙模板组件的重量,防止其因自重下沉影响墙体浇筑质量,也避免其因自重下沉影响平移油缸11的正常伸缩。
继续参见图1,本实施例对中隔墙模板组件进行改进设计,首先是采用上下两节制作的上部模板7和下部模板8,并且上部模板7由顶模板701和上模板702构成,顶模板701的顶部抵接隧道拱顶衬砌,顶模板701的底部与上模板702的顶部铰接连接;通过设置分体式的顶模板701,与上模板702铰接连接,便于拆模时模板顶部与隧道拱顶衬砌分离,只需向外适当翻转即可。
为了配合对顶模板701和上模板702的支撑以及对顶模板701的翻转,转动支撑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丝杆401和第二丝杆402,第一丝杆401一端与梯形台架3的顶部连接,具体是连接固定在梯形台架3的横杆304上,更具体的是连接固定在横杆304的远离隧道中线的一侧,另一端与顶模板701铰接连接,第二丝杆402一端与梯形台架3的顶部连接,具体是连接固定在梯形台架3的横杆304上,更具体的是连接固定在横杆304的靠近隧道中线的一侧,另一端与上模板702连接。通过采用可调节的第一丝杆401和第二丝杆402,便于对顶模板701和上模板702施加预紧力,并且在拆模时便于对顶模板701施加翻转力,克服以往情况下因模板埋入隧道内壁过深或嵌入的过紧而无法拆模的问题。
再参见图1,下部模板8由下模板801和底部可拆卸模板802构成,下模板801的顶部与上模板702的底部连接,底部可拆卸模板802的顶部与下模板80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例如使用螺栓紧密贴合固定,底部可拆卸模板802的底部靠近隧道底板,距隧道底板一预设距离。通过设计底部可拆卸模板802,为模板底部预留出一定空间,以应对隧道地面不平整等问题,在不同高度中隔墙断面安装模板时更加方便灵活,以及在拆模时,由于底部预留出的空间,模板不与隧道底板接触,在收缩平移油缸时,不至于模板损坏。较佳的,底部可拆卸模板802的底部距离隧道底板预留50mm间隙。
底部可拆卸模板802的规格尺寸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设计,本实用新型中底部可拆卸模板802设计为50mm、150mm、206mm、650mm等几种尺寸,并且可以仅采用一种尺寸的一组或多组组合,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几种尺寸的多组组合,参见图1,底部可拆卸模板802采用一块高度为150mm,参见图4,底部可拆卸模板802采用一块高度为650mm,参见图5,底部可拆卸模板802采用两块高度为150mm和一块高度为206mm的组合,具体通过升降系统6的升降油缸调节高度以在底部安装不同规格的底部可拆卸模板802。
对于底部可拆卸模板802高度较大的情况,可进一步配置支撑调节件,例如配置一组第三丝杆14,第三丝杆14一端与隧道底板连接,另一端与底部可拆卸模板802铰接连接,第三丝杆14从两侧支撑两边的底部可拆卸模板802。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图6所示,顶模板701上开设有灌浆孔12,灌浆孔呈线性排列分布,进一步,上模板702和下模板801上设有振捣窗13,在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时,可通过振捣窗13进行人工振捣。
基于本实用新型移动模板台车系统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转换施工方法如下:
S10:完成标准断面隧道施工区中隔墙施工;在标准断面工作时,先在隧道内铺设行走轨道5,然后通过行走装置将两模板移动到隧道内的工作区,通过各个液压缸对两模板进行立模并通过千斤顶及铰接件固定,从而使中隔墙模板与隧道拱顶衬砌围成注料腔。
浇筑时,通过输送泵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送至灌浆孔12进行浇筑。布料组件的输出端插入到灌浆孔12内,布料组件将混凝土均匀的铺设在注料腔内,使得混凝土均匀的铺设在注料腔内,减少混凝土堆积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了混凝土长期积压在模板的一侧对该侧模板产生偏压,导致模板变形等问题。
S20:标准断面中隔墙施工完成后,拆掉相关支撑构件,启动平移油缸11和平移导柱10收缩,使模板相互分离,脱离衬砌面,液压缸收缩时,必须分次收缩,切忌一次性强制脱模。油缸收缩行程为150mm~200mm。
S30:切除模板台车的附加结构(主要是侧向支撑杆15),启动升降油缸收缩,使门式框架还原为基础门架。
S40:启动行走装置,将移动模板台车从上一断面转换至下一不同尺寸断面,例如从标准断面转换至采空区断面工作区。
S50:再次启动升降油缸伸出,抬升基础门架,固定门式框架上的附加结构及更换中隔墙模板组件,形成适用于下一不同尺寸断面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并通过各个液压缸及支撑系统完成中隔墙模板立模及固定。
S60:再次启动平移油缸和平移导柱伸出,对中隔墙模板组件顶推压紧。
S70:对断面混凝土中隔墙进行浇筑,完成两个变断面之间中隔墙快速的转换施工。
S80:对中隔墙模板组件的上部模板和下部模板组件进行拆模,继续进行下一循环中隔墙浇筑。
在对中隔墙模板组件的上部模板和下部模板组件进行拆模时,首先拆除底部可拆卸模板802,然后通过第一丝杠401向外翻转顶模板701,使得顶模板701脱离隧道拱顶衬砌,然后收缩平移油缸11使上模板702和下模板801与中隔墙分离,完成拆模。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移动模板台车和两组中隔墙模板组件,其中两组移动模板台车之间以隧道中线对称布置于隧道内并以多个对拉杆连接,两组中隔墙模板组件对置安装在两组移动模板台车之间,并且
所述移动模板台车包括:
行走装置,设置于隧道内的行走轨道上,能够沿行走轨道在隧道纵向往复行走;
门式框架,经由升降系统设置并支撑于所述行走装置上,所述升降系统用于在变断面中隔墙施工转换时调整所述门式框架的高度;
梯形台架,其底部固定于所述门式框架上;
转动支撑调节组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梯形台架的顶部;
所述中隔墙模板组件包括:
上部模板,通过横向支撑调节组件与所述梯形台架连接,其顶部抵接隧道拱顶衬砌,并且至少部分可转动地与所述转动支撑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能够由所述转动支撑调节组件向远离隧道中线翻转;所述上部模板上开设有灌浆孔;
下部模板,其顶部连接于所述上部模板的底部,底部靠近或抵接隧道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装置设置有驱动电机和至少两组滚轮,两组滚轮在所述门式框架纵向的两端滚动设置于行走轨道上,驱动电机驱动其中至少一组滚轮,使得移动模板台车能够在行走轨道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系统为至少两组升降油缸,两组升降油缸布置在所述门式框架纵向的两端,升降油缸一端支撑于所述行走装置上,另一端与所述门式框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式框架包括若干组门式框架单元,相邻组门式框架单元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杆和斜撑连接;
每组所述门式框架单元由两侧立柱以及分别与两侧立柱相连的横梁构成,两侧立柱底部经由所述升降系统与所述行走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梯形台架包括若干组梯形台架单元,相邻组梯形台架单元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杆连接;
每组所述梯形台架单元包括一个斜向支撑杆、一个竖向支撑杆和一个横杆,其中,所述斜向支撑杆远离隧道中线,所述竖向支撑杆靠近隧道中线,所述斜向支撑杆的底端和所述竖向支撑杆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门式框架上,所述斜向支撑杆的顶端和所述竖向支撑杆的顶端通过一个横杆连接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支撑调节组件设置有至少两组,每一组均由导套、平移导柱和平移油缸组成,一组导套与平移导柱配合,一端连接所述梯形台架,另一端连接所述上部模板,一组平移油缸一端连接所述梯形台架,另一端连接所述上部模板;
两组所述横向支撑调节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梯形台架侧面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经由所述平移油缸控制所述上部模板向靠近或远离隧道中线位置移动,以调整左右两中隔墙模板组件的相对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模板由顶模板和上模板构成,所述顶模板的顶部抵接隧道拱顶衬砌,顶模板的底部与上模板的顶部铰接连接;
所述转动支撑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第一丝杆一端与所述梯形台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模板铰接连接,第二丝杆一端与所述梯形台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模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模板由下模板和底部可拆卸模板构成,所述下模板的顶部与所述上模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底部可拆卸模板的顶部与所述下模板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底部可拆卸模板的底部靠近隧道底板,距隧道底板一预设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可拆卸模板高度为150-210mm,在高度方向上设置一块或组合设置多块;或者
所述底部可拆卸模板高度为650mm,并且配置有第三丝杆,第三丝杆一端与隧道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可拆卸模板铰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可拆卸模板底部距离隧道底板预设50mm间隙。
CN202322571232.XU 2023-09-21 2023-09-21 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 Active CN221002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1232.XU CN221002773U (zh) 2023-09-21 2023-09-21 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1232.XU CN221002773U (zh) 2023-09-21 2023-09-21 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02773U true CN221002773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26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71232.XU Active CN221002773U (zh) 2023-09-21 2023-09-21 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027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8499B (zh) 一种t型梁浇筑专用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53771B (zh) 隧道拱圈与电缆沟侧墙一体化二衬钢模台车
CN107387122A (zh) 一种用于管廊全断面施工的模板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CN116971800B (zh) 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及转换施工方法
CN110513125B (zh) 用于明挖暗渠的内外模台车衬砌系统
CN109577166B (zh) 上跨现役公路门洞支架及施工方法
CN210712594U (zh) 一种涵洞台车
CN110468748B (zh) 一种涵洞台车
CN114182952A (zh) 一种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1456764B (zh) 顶推滑行式盘扣支架重型衬砌台车及衬砌模板施工方法
CN104533460A (zh) 换撑式模板台车和地下通道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
CN221002773U (zh) 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
CN108625883B (zh) 一种用于隧道二次砌衬施工的锚段台车及施工方法
CN108005684B (zh) 分离式钢模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CN106812121B (zh) 用于自爬升悬臂模板的退模合模装置
CN115418983A (zh) 公铁合建大断面盾构隧道内预制箱涵施工方法
CN212671805U (zh) 一种分体式液压台车
CN216305944U (zh) 一种适用于小断面双仓暗挖隧道衬砌施工的模板台车体系
CN112411406A (zh) 轻型桁架式多孔箱涵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6812122B (zh) 液压自升悬臂重型模板
CN111140007A (zh) 一种无拉杆侧墙模筑台车及侧墙施工方法
CN214497236U (zh) 轻型桁架式多孔箱涵模板系统
CN213774528U (zh) 一种用于小断面市政通道施工的模板台车
CN113235472B (zh) 一种盖板涵混凝土浇筑台车
CN115351884B (zh) 一种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