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1536U - 墙体模块及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 - Google Patents
墙体模块及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01536U CN221001536U CN202322676319.3U CN202322676319U CN221001536U CN 221001536 U CN221001536 U CN 221001536U CN 202322676319 U CN202322676319 U CN 202322676319U CN 221001536 U CN221001536 U CN 2210015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ffle
- plate body
- wall
- area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0746 body reg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6 build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1 glass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模块及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涉及建筑领域。其中,墙体模块包括墙体部与两个连接件,墙体部的两端部分别置于两个连接件中;墙体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体区域、第二板体区域与现浇混凝土区域,其中,第一板体的两端部分别置于第一板体区域中,第二板体的两端部分别置于第二板体区域中。本实用新型采用拼装方式进行组装,只需将指定板体置于连接件的指定区域中即可完成组装,可以提高墙体与建筑用墙体的组装效率,从而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墙体,尤其是一种墙体模块及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或者是先在工厂将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组装成墙体,然后将墙体运送到施工现场,在墙体中浇注混凝土或砂浆等建筑材料。
现有的墙体主要是由保温板、钢筋网片、连接钢筋、外垫块与内垫块组成,其组装方法为:将外垫块与内垫块分别固定在保温板的前、后两侧;将钢筋网片分别固定在外垫块与内垫块上;连接钢筋在依次贯穿外垫块与保温板的内部后,其前端部卡设在外垫块上,末端部固定在内垫块的内部,从而完成墙体的组装。
为了增加钢筋网片与保温板之间的连接性能,通常需要在保温板上安装若干个外垫块、内垫块与连接钢筋,这样不但降低了墙体的组装效率,还因为保温板上安装了若干个外垫块与内垫块而影响了墙体整体的美观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墙体组装效率,并且不会对墙体的外观效果造成影响的墙体模块及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模块,所述墙体模块包括墙体部与两个连接件,所述墙体部的两端部分别置于两个所述连接件中;
所述墙体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体区域、第二板体区域与现浇混凝土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板体的两端部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区域中,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部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板体区域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中的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拼接部分a,所述第一板体中的另外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二拼接部分a;
其中,所述第一拼接部分a中与所述连接件接触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能够将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在所述端面上、邻近所述连接件卡槽位置的区域上还设有一连接榫;
所述第二拼接部分a中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中所述连接件卡槽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榫与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榫处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二板体中的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拼接部分b,所述第二板体中的另外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二拼接部分b;
其中,所述第一拼接部分b中与所述连接件接触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能够将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
所述第二拼接部分b中与所述第二端面中所述连接件卡槽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为复合保温板或第一钢丝混凝土板;
所述第二板体为第二钢丝混凝土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保温板由依次叠加的砂浆层、保温层与内侧保温层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直杆、分别固定在所述直杆两端部上的两个外挡片、以及分别与所述直杆的侧壁面连接、并且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外挡片之间的两个内挡片;
一所述外挡片与靠近其一侧的一所述内挡片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板体区域,两个所述内挡片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现浇混凝土区域,另一所述外挡片与靠近其一侧的另一所述内挡片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板体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挡片为挡片a,所述内挡片为挡片a`,所述挡片a和所述挡片a`均是与所述直杆连接,并且均是朝向所述直杆的相同侧;
或者,所述外挡片包括挡片a与挡片b,所述内挡片包括挡片a`与挡片b`,所述挡片a和所述挡片a`均是与所述直杆连接,且均是朝向所述直杆的相同侧,所述挡片b和所述挡片b`均是与所述直杆连接,且均是朝向所述直杆的相同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片a与所述挡片b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挡片a`和所述挡片b`处于同一平面上;
或者,所述挡片a与所述挡片b之间形成一90度夹角,所述挡片a`与所述挡片b`之间形成一90度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挡片a与所述挡片b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墙体模块、以及位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区域中固化后的现浇混凝土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墙体模块与建筑用墙体均是采用拼装方式进行组装,只需将板体置于连接件的指定区域中即可完成组装,可以提高墙体与建筑用墙体的组装效率,从而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
墙体模块与建筑用墙体没有采用多余的连接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会对墙体的外观效果造成影响;
板体中包括保温材料与加强后的混凝土板,不但可以让组装后的墙体具有保温效果,还可以增加墙体的强度;
通过设置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两个侧壁面上设置的连接件卡槽,使得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嵌入在连接件卡槽中,减少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两个连接件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两个连接件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
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至少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连接槽与连接榫,可以增加相邻两个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的连接性能;
通过设置在连接槽和连接榫上的连接件卡槽,使得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嵌入在连接件卡槽中,减小相邻两个钢丝混凝土板之间的间隙,使得相邻两个钢丝混凝土板的连接更为紧密,并且可以避免连接槽和连接榫对连接件与连接件卡槽的装配造成影响;
连接件的种类包括端部连接件、平面连接件、阳角连接件与阴角连接件,可以满足不同的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墙体模块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墙体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墙体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第一板体的俯视图;
图5为图2与图3中第二板体的俯视图;
图6为图3中第一板体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图;
图11为图7至图10中挡片a或挡片b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的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内容如下:
1-第一板体;1000-复合板材;1100-保温板材;1200-第一拼接部分a;1300-第二拼接部分b;1010-砂浆层;1011-保温层;1012-内侧保温层;102-第一钢丝混凝土板;
2-第二板体;201-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00-第一拼接部分b;2100-第二拼接部分b;
3-连接件卡槽;4-连接槽;5-连接榫;
6-连接件;60-直杆;61-外挡片;610-挡片a;611-挡片b;612-通孔;62-内挡片;620-挡片a`;621-挡片b`;63-第一板体区域;64-第二板体区域;65-现浇混凝土区域;
7-现浇混凝土层;8-阳角连接件;9-阴角连接件;10-第一墙体部;11-第二墙体部;12-第三墙体部;13-第四墙体部;14-平面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模块包括墙体部与两个连接件6,墙体部的两个端部分别置于两个连接件6中。
具体地,墙体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连接件6包括第一板体区域63、第二板体区域64与现浇混凝土区域65。
优选地,第一板体1的两个端部分别置于第一板体区域63中,第二板体2的两个端部分别置于第二板体区域64中。
实施例一。
如图2、图4、图5、图8与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墙体模块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与两个连接件6,其中,一连接件6设置在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一侧,另一连接件6设置在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另一侧。
第一板体中的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拼接部分a,第一板体中的另外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二拼接部分a。
其中,第一拼接部分a中与连接件接触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能够将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在端面上、邻近连接件卡槽位置的区域上还设有一连接榫;第二拼接部分a中与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中连接件卡槽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榫与连接槽,连接槽与连接榫处于同一轴线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为复合保温板,包括叠加的复合板材1000与保温板材1100。
具体地,复合板材1000与保温板材1100叠加且交错设置,使得复合板材1000中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保温板材1100的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拼接部分a1200,同时,保温板材1100中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复合板材1000的外侧延伸形成第二拼接部分a1300。
在复合板材1000中,第一拼接部分a1200中与连接件6接触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上均设有两个能够将连接件6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3。第二拼接部分a1300中,与前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榫5,与后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槽4。
进一步地,由于保温板材1100位于复合板材1000的下方,连接榫5与连接槽4的位置也均位于连接件卡槽3的下方。
第二拼接部分a1300的前端面上,在与第一拼接部分a1200的前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两个连接榫,第二拼接部分a1300的后端面上,在与第一拼接部分a1200的后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两个连接槽。
进一步地,由于保温板材1100位于复合板材1000的下方,连接槽4的位置也位于连接件卡槽3的下方。
更进一步地,连接槽4与连接榫5处于同一轴线上。
当一连接件6的直杆60置于第一拼接部分a1200中的连接件卡槽3内部时,直杆60的一侧端面与连接榫5接触;当另一连接件6的直杆60置于第二拼接部分a1300中的连接件卡槽3内部时,直杆60会先经过与连接件卡槽3位置连接槽4。
通过设置第一拼接部分a1200与第二拼接部分a1300可以增加相邻两个第一板体1之间的连接性能。通过设置连接件卡槽3,可以减少复合保温板与两个连接件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一板体与两个连接件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
本实施例中,复合板材1000由依次叠加的砂浆层1010与保温层1011构成,连接件卡槽3沿同一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在砂浆层1010与保温层1011的一侧壁面与另一侧壁面上。保温板材1100为内侧保温层1012,连接件卡槽3沿同一轴线方向设置在内侧保温层1012的一侧壁面与另一侧壁面上。
优选地,砂浆层1010的厚度为0.5cm,在砂浆层1010的内部还设有玻纤网格布,砂浆层1010的外侧壁面为非光滑面,以便于后期外墙抹灰工作。保温层1011的厚度为4.5cm,由具有A级防火标准的保温材料制成。例如:石墨改性水泥基保温板、水泥发泡保温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内侧保温层1012由具有B级防火标准的保温材料制成。例如: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聚氨酯保温板、聚乙烯板等。
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2中的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拼接部分b,第二板体中的另外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二拼接部分b。
具体地,第一拼接部分b2000中与连接件6接触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上均设有两个能够将连接件6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3。第二拼接部分b2100中与第二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槽。
进一步地,第一拼接部分b2000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为与连接件6接触的端面,在该前端面与后端面上均设有两个能够将连接件6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3。第二拼接部分b2100的后端面上,与第一拼接部分b2000后端面中两个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槽4。
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2为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1,由混凝土板、以及设置在混凝土板内部、并与混凝土板尺寸相同的钢丝网片构成。在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1中第一拼接部分b2000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上均设有两个能够将连接件6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3,在第一拼接部分b2000中与第一拼接部分b2000的后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槽4。
通过设置第一拼接部分b2000与第一拼接部分b2000可以增加相邻两个第二板体2之间的连接性能。通过设置连接件卡槽3,可以减少复合保温板与两个连接件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二板体与两个连接件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包括直杆60、分别固定在直杆60两端部上的两个外挡片61、以及分别与直杆60的侧壁面连接、并且间隔设置在两个外挡片61之间的两个内挡片62。其中,一外挡片61与靠近其一侧的一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板体区域63,两个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现浇混凝土区域65,另一外挡片61与靠近其一侧的另一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板体区域64。
具体地,外挡片61包括挡片a610与挡片b611,挡片a610与挡片b611处于同一平面上。内挡片62包括挡片a`620与挡片b`621,挡片a`620和挡片b`621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两个挡片a610和两个挡片a`620均是与直杆60连接,且均是朝向直杆60的相同侧,两个挡片b611和两个挡片b`621均是与直杆60连接,且均是朝向直杆60的相同侧。
更进一步地,在两个挡片a610与两个挡片b611的表面,由上至下开设有三个通孔612。通过增设通孔612,可以砂浆注入通孔612中,从而增加砂浆与挡片a610和挡片b611的接触性能,提高砂浆与两个挡片a610和两个挡片b611的固定性能。
本实施例中,当复合保温板中相对的两个侧壁面分别置于两个第一板体区域63内部时,第一板体区域63中的直杆60的一部分嵌入在连接件卡槽3中,砂浆层1010的外壁面分别与第一板体区域63中的两个挡片a610的内壁面相抵触,内侧保温层1012的外壁面分别与第一板体区域63中的两个挡片a`620的外壁面相抵触。当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1中相对的两个侧壁面分别置于两个第二板体区域64内部时,第二板体区域64中的直杆60的一部分嵌入在连接件卡槽3中,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1的外壁面分别与第二板体区域64中的两个挡片a610的内壁面相抵触,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1的内壁面分别与第二板体区域64中的两个挡片a`620的外壁面相抵触。
实施例二。
如图3、图5、图6、图8、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墙体模块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与两个连接件6,其中,一连接件6设置在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一侧,另一连接件6设置在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另一侧。
具体地,第一板体1中的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拼接部分a,第二板体中的另外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二拼接部分a。
具体地,第一拼接部分a1200中与连接件6接触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上均设有两个能够将连接件6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3。第二拼接部分a1300中,与前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榫5,与后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槽4。
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为第一钢丝混凝土板102,由混凝土板、以及设置在混凝土板内部、并与混凝土板尺寸相同的钢丝网片构成。在第一钢丝混凝土板102中,第一拼接部分a1200中与连接件6接触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上均设有两个能够将连接件6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3。第二拼接部分a1300中,与前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榫5,与后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槽4。
通过设置第一拼接部分a1200与第一拼接部分a1200可以增加相邻两个第二板体2之间的连接性能。通过设置连接件卡槽3,可以减少复合保温板与两个连接件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二板体与两个连接件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
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2中的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拼接部分b,第二板体中的另外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二拼接部分b。
具体地,第一拼接部分b2000中与连接件6接触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上均设有两个能够将连接件6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3。第二拼接部分b2100中与第二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槽。
进一步地,第一拼接部分b2000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为与连接件6接触的端面,在该前端面与后端面上均设有两个能够将连接件6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3。第二拼接部分b2100的后端面上,与第一拼接部分b2000后端面中两个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槽4。
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2为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1,由混凝土板、以及设置在混凝土板内部、并与混凝土板尺寸相同的钢丝网片构成。在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1中第一拼接部分b2000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上均设有两个能够将连接件6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3,在第一拼接部分b2000中与第一拼接部分b2000的后端面中连接件卡槽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槽4。
通过设置第一拼接部分b2000与第一拼接部分b2000可以增加相邻两个第二板体2之间的连接性能。通过设置连接件卡槽3,可以减少复合保温板与两个连接件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二板体与两个连接件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直杆60、分别固定在直杆60两端部上的两个外挡片61、以及分别与直杆60的侧壁面连接、并且间隔设置在两个外挡片61之间的两个内挡片62。其中,一外挡片61与靠近其一侧的一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板体区域63,两个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现浇混凝土区域65,另一外挡片61与靠近其一侧的另一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板体区域64。
具体地,外挡片61包括挡片a610与挡片b611,两个挡片a610与两个挡片b611处于同一平面上。内挡片62包括挡片a`620与挡片b`621,两个挡片a`620和两个挡片b`621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两个挡片a610和两个挡片a`620均是与直杆60连接,且均是朝向直杆60的相同侧,两个挡片b611和两个挡片b`621均是与直杆60连接,且均是朝向直杆60的相同侧。
更进一步地,在两个挡片a610与两个挡片b611的表面,由上至下开设有三个通孔612。通过增设通孔612,可以砂浆注入通孔612中,从而增加砂浆与两个挡片a610和两个挡片b611的接触性能,提高砂浆与两个挡片a610和两个挡片b611的固定性能。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钢丝混凝土板102中相对的两个侧壁面分别置于两个第一板体区域63内部时,第一板体区域63中的直杆60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连接件卡槽3中,第一钢丝混凝土板102的外壁面分别与第一板体区域63中的两个挡片a610的内壁面相抵触,第一钢丝混凝土板102的内壁面分别与第一板体区域63中的两个挡片a`620的外壁面相抵触。当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1中相对的两个侧壁面分别置于两个第二板体区域64内部时,第二板体区域64中的直杆60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连接件卡槽3中,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1的外壁面分别与第二板体区域64中的两个挡片a610的内壁面相抵触,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1的内壁面分别与第二板体区域64中的两个挡片a`620的外壁面相抵触。
如图7与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作为墙体中的端部连接件使用,现浇混凝土区域65位于第一板体区域63与第二板体区域64之间。
具体地,连接件包括直杆60、分别固定在直杆60两端部上的两个外挡片61、以及分别与直杆60的侧壁面连接、并且间隔设置在两个外挡片61之间的两个内挡片62。一外挡片61与靠近其一侧的一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板体区域63,两个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现浇混凝土区域65,另一外挡片61与靠近其一侧的另一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板体区域64。
具体地,外挡片61为挡片a610,内挡片62为挡片a`620,两个挡片a610和两个挡片a`620均是与直杆60连接,并且均是朝向直杆60的相同侧。
进一步地,在两个挡片a610的表面,由上至下开设有三个通孔612。通过增设通孔612,可以砂浆注入通孔612中,从而增加砂浆与两个挡片a610的接触性能,提高砂浆与两个挡片a610的固定性能。
如图9与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作为墙体中的阳角连接件使用,现浇混凝土区域65位于第一板体区域63与第二板体区域64之间。
具体地,连接件其包括直杆60、分别固定在直杆60两端部上的两个外挡片61、以及分别与直杆60的侧壁面连接、并且间隔设置在两个外挡片61之间的两个内挡片62。一外挡片61与靠近其一侧的一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板体区域63,两个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现浇混凝土区域65,另一外挡片61与靠近其一侧的另一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板体区域64。
具体地,外挡片61包括挡片a610与挡片b611,内挡片62包括挡片a`620与挡片b`621,两个挡片a610和挡片两个a`620均是与直杆60连接,且均是朝向直杆60的相同侧。两个挡片b611和两个挡片b`621均是与直杆60连接,且均是朝向直杆60的相同侧。
进一步地,两个挡片a610与两个挡片b611之间形成一90度夹角,两个挡片a`620与两个挡片b`621之间形成一90度夹角。
更进一步地,在两个挡片a610与两个挡片b611的表面,由上至下开设有三个通孔612。通过增设通孔612,可以砂浆注入通孔612中,从而增加砂浆与两个挡片a610和两个挡片b611的接触性能,提高砂浆与两个挡片a610和两个挡片b611的固定性能。
如图10与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作为墙体中的阴角连接件使用,现浇混凝土区域65位于第一板体区域63与第二板体区域64之间。
具体地,连接件包括直杆60、分别固定在直杆60两端部上的两个外挡片61、以及分别与直杆60的侧壁面连接、并且间隔设置在两个外挡片61之间的两个内挡片62。一外挡片61与靠近其一侧的一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板体区域63,两个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现浇混凝土区域65,另一外挡片61与靠近其一侧的另一内挡片6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板体区域64。
具体地,外挡片61包括挡片a610与挡片b611,内挡片62包括挡片a`620与挡片b`621,两个挡片a610和两个挡片a`620均是与直杆60连接,且均是朝向直杆60的相同侧。两个挡片b611和两个挡片b`621均是与直杆60连接,且均是朝向直杆60的相同侧。
进一步地,两个挡片a610与两个挡片b611之间形成一90度夹角,两个挡片a`620与两个挡片b`621之间形成一90度夹角。
更进一步地,在两个挡片a610与两个挡片b611的表面,由上至下开设有三个通孔612。通过增设通孔612,可以砂浆注入通孔612中,从而增加砂浆与两个挡片a610和两个挡片b611的接触性能,提高砂浆与两个挡片a610和两个挡片b611的固定性能。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包括第一墙体部10、第二墙体部11、第三墙体部12与第四墙体部13、平面连接件14、阳角连接件8与阴角连接件9。
本实施例中,第一墙体部10与第二墙体部11处于不同的平面,第一墙体部10的前端部分别置于阴角连接件9的第一板体区域与第二板体区域中,第二墙体部11的下端部分别置于阴角连接件9的另一第一板体区域与另一第二板体区域中。第一墙体部10的前端部与第二墙体部11的下端部均为倾斜面,两个倾斜面通过阴角连接件9拼接后形成大致90度的角。
具体地,在第一墙体部10中第一板体的前端部中设有连接件卡槽,在第二墙体部11中第一板体的前端部中设有连接件卡槽,由于两个连接件卡槽相对应,因此,两个连接件卡槽在对接后形成一容纳区域,可将阴角连接件9中的直杆60置于容纳区域中,避免相邻两个第一板体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在第一墙体部10中第二板体的前端部中设有连接榫,在第二墙体部11中第二板体的下端部中设有连接槽,由于连接榫与连接槽上均设有相对应的连接件卡槽,因此,可将阴角连接件9中的直杆60置于由两个连接件卡槽形成的容纳区域中,避免相邻两个第二板体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
第二墙体部11与第三墙体部12处于同一平面,第二墙体部11的上端部分别置于平面连接件14的第一板体区域63与第二板体区域64中,第三墙体部12的下端部分别置于平面连接件14的另一第一板体区域63与另一第二板体区域64中。其中,第二墙体部11的上端部与第三墙体部12的下端部均为平面结构。
具体地,在第二墙体部11中第一板体的上端部中设有连接件卡槽,在第三墙体部12中第一板体的下端部中设有连接件卡槽,由于两个连接件卡槽相对应,因此,两个连接件卡槽在对接后形成一容纳区域,可将平面连接件14中的直杆60置于容纳区域中,避免相邻两个第一板体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在第二墙体部11中第二板体的上端部中设有连接榫,在第三墙体部12中第二板体的下端部中设有连接槽,由于连接榫与连接槽上均设有相对应的连接件卡槽,因此,可将平面连接件14中的直杆60置于由两个连接件卡槽形成的容纳区域中,避免相邻两个第二板体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
第三墙体部12与第四墙体部13处于不同的平面,第三墙体部12的上端部分别置于阳角连接件8的第一板体区域63与第二板体区域64中,第四墙体部13的后端部分别置于阳角连接件8的另一第一板体区域63与另一第二板体区域64中。第四墙体部13的上端部与第四墙体部13的后端部均为倾斜面,两个倾斜面通过阳角连接件8拼接后形成大致90度的角。
具体地,在第三墙体部12中第一板体的上端部中设有连接件卡槽,在第四墙体部13中第一板体的后端部中设有连接件卡槽,由于两个连接件卡槽相对应,因此,两个连接件卡槽在对接后形成一容纳区域,可将平面连接件14中的直杆60置于容纳区域中,避免相邻两个第一板体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在第三墙体部12中第二板体的上端部中设有连接榫,在第四墙体部13中第二板体的后端部中设有连接槽,由于连接榫与连接槽上均设有相对应的连接件卡槽,因此,可将阳角连接件8中的直杆60置于由两个连接件卡槽形成的容纳区域中,不会对相邻两个第二板体的装配造成影响,避免相邻两个第二板体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
在上述第一墙体部10、第二墙体部11、第三墙体部12与第四墙体部13中,第一板体为图2中记载的复合保温板,由依次叠加的砂浆层1010、保温层1011与内侧保温层1012构成,第二板体为图2中记载的第二钢丝混凝土板201。
平面连接件14的结构为图8中记载的连接件,阳角连接件9的结构为图8中记载的连接件,阴角连接件9的结构为图10中记载的连接件。
另外,通过第一墙体部10、第二墙体部11、第三墙体部12、第四墙体部13、平面连接件14、阳角连接件8与阴角连接件9将墙体模块组装完成后,将混凝土分别浇注在第一墙体部10、第二墙体部11、第三墙体部12与第四墙体部13的各现浇混凝土区域中。浇注混凝土凝固后,分别在第一墙体部10、第二墙体部11、第三墙体部12与第四墙体部13的各现浇混凝土区域中形成现浇混凝土层7。
上述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的施工方法如下:
将墙体部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连接,使得墙体部的两端置于相应的板体区域中,以通过两个连接件对复合保温板与第二钢丝混凝土板进行临时固定;
将当前墙体的一端与上一墙体相邻的连接件连接,而当前墙体的另一端与另一连接件连接,以通过两个连接件对三个墙体模块进行临时固定;
重复上述两个步骤,直到完成建筑用墙体的组装;
将混凝土浇注在每一个墙体的现浇混凝土区域中,待混凝土凝固后,分别在各墙体的现浇混凝土区域中形成现浇混凝土层,从而完成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的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模块包括墙体部与两个连接件,所述墙体部的两端部分别置于两个所述连接件中;
所述墙体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体区域、第二板体区域与现浇混凝土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板体的两端部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区域中,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部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板体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中的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拼接部分a,所述第一板体中的另外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二拼接部分a;
其中,所述第一拼接部分a中与所述连接件接触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能够将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在所述端面上、邻近所述连接件卡槽位置的区域上还设有一连接榫;
所述第二拼接部分a中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中所述连接件卡槽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榫与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榫处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二板体中的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拼接部分b,所述第二板体中的另外两个相邻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二拼接部分b;
其中,所述第一拼接部分b中与所述连接件接触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能够将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其内部的连接件卡槽;
所述第二拼接部分b中与所述第二端面中所述连接件卡槽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连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为复合保温板或第一钢丝混凝土板;
所述第二板体为第二钢丝混凝土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保温板由依次叠加的砂浆层、保温层与内侧保温层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直杆、分别固定在所述直杆两端部上的两个外挡片、以及分别与所述直杆的侧壁面连接、并且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外挡片之间的两个内挡片;
一所述外挡片与靠近其一侧的一所述内挡片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板体区域,两个所述内挡片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现浇混凝土区域,另一所述外挡片与靠近其一侧的另一所述内挡片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板体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片为挡片a,所述内挡片为挡片a`,所述挡片a和所述挡片a`均是与所述直杆连接,并且均是朝向所述直杆的相同侧;
或者,所述外挡片包括挡片a与挡片b,所述内挡片包括挡片a`与挡片b`,所述挡片a和所述挡片a`均是与所述直杆连接,且均是朝向所述直杆的相同侧,所述挡片b和所述挡片b`均是与所述直杆连接,且均是朝向所述直杆的相同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a与所述挡片b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挡片a`和所述挡片b`处于同一平面上;
或者,所述挡片a与所述挡片b之间形成一90度夹角,所述挡片a`与所述挡片b`之间形成一90度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片a与所述挡片b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9.一种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墙体模块、以及位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区域中固化后的现浇混凝土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76319.3U CN221001536U (zh) | 2023-10-07 | 2023-10-07 | 墙体模块及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76319.3U CN221001536U (zh) | 2023-10-07 | 2023-10-07 | 墙体模块及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01536U true CN221001536U (zh) | 2024-05-24 |
Family
ID=91121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76319.3U Active CN221001536U (zh) | 2023-10-07 | 2023-10-07 | 墙体模块及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01536U (zh) |
-
2023
- 2023-10-07 CN CN202322676319.3U patent/CN2210015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00336B2 (en) | Concrete building panel with a low density core and carbon fiber and steel reinforcement | |
CA2524467C (en) | Insulative concrete building panel with carbon fiber and steel reinforcement | |
US2003016771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mposite concrete panel with transversely oriented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 |
US9487943B2 (en) | Component building system | |
KR101348379B1 (ko) | 건축용 벽체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 |
CN104674989A (zh) | 轻钢咬合型复合保温轻墙装配式组合剪力墙及作法 | |
KR101429057B1 (ko) | 건축물의 외단열패널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 |
CN214302533U (zh) | 一种预制夹心保温墙板 | |
CN216920791U (zh) | T形剪力墙组件及建筑结构 | |
KR20150060107A (ko) | 단열콘크리트 구조 및 시공방법 | |
US12084859B2 (en) | Pre-insulated block | |
CN221001536U (zh) | 墙体模块及装配式现浇免拆模保温模块 | |
KR101464073B1 (ko) | 거푸집 없이 시공되는 패널 일체형 콘크리트 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건축 구조물 | |
KR102588376B1 (ko) | 프리캐스트 벽체 조립을 위한 수직 접합 시공구조 | |
JPH09242022A (ja) | 継手構造 | |
CN214658035U (zh) | 建筑废弃物再生装配式内隔墙板 | |
KR102173559B1 (ko) | 건축용 단열패널 및 이 건축용 단열패널 제조방법 | |
CN113006265A (zh) | 全装配小型房屋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 |
CN215977983U (zh) | 一种超薄载重楼层拼板 | |
CN215519329U (zh) | 一种锁件钢筋箍组合整体墙 | |
JP2005320682A (ja) | 複合ボード及びコンクリート壁の構築方法 | |
CN218843482U (zh) | 一种复合楼板 | |
CN115306046B (zh) | 连接牢固的保温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3143543U (zh) | 一种单项叠合板的装配式连接结构 | |
CN221663966U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上、下构件免焊接连接节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