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5542U - 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5542U
CN220985542U CN202322530712.1U CN202322530712U CN220985542U CN 220985542 U CN220985542 U CN 220985542U CN 202322530712 U CN202322530712 U CN 202322530712U CN 220985542 U CN220985542 U CN 220985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contact
positioning
input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307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智锋
吴平
兰祥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307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5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5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5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包括:直流模组,其包括电容母排和若干连接器;连接器固设于电容母排,且每一电容母排的极板均至少与一连接器对应;连接器设有开口朝前的触接口,触接口内设有与电容母排中与该连接器对应的极板电连接的触片;至少一功率模组,其包括安装基体和固设于安装基体上的输入排;输入排包括与电容母排中极板的数量和极性对应的极板,并基于此与各连接器形成对应关系;输入排的各极板被配置为适于沿前后方向伸入至连接器的触接口,并与该触接口内的触片接触以在输入排和电容母排之间形成电连接。该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可通过插拔方式连接功率模组和直流模组。

Description

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流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
背景技术
变流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轨道交通、军工、石油机械、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其连接于电池系统与电网之间,用于实现电能的双向转换,可控制想蓄电池的充电和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同时,NPC(Neutral Point Clamp)型或者ANPC(Active Neutral Point Clamp)型三电平拓扑可以利用低阻断电压的IGBT器件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的提高,进而提升交流输出电压、扩大系统功率等级,因此在变流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常规的,在变流器中一般包括直流模组和功率模组,直流模组主要包括直流电容池和电容母排,功率模组主要包括功率管组和散热器,功率管组安装在散热器上,再与直流母排通过输入排连接。
具体的,参照图1,其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变流器内功率模组和直流模组的结构,其主要包括电容母排01、直流电容池02、输入排03、功率管组04、输出排05、散热器06。其中,输入排03、功率管组04、输出排05组成上述的功率模组,该功率管组04安装在散热器06上,散热器06采用风冷散热器,其背部具有散热鳍片,因此输入排03、功率管组04、输出排05均安装于散热器06的正面。其中,由于功率装置的输出为三相交流电,因此其功率模组供包括三个功率管组04和三个对应的散热器06,每一功率管组04均安装在一散热器06上,三个功率模组中的输入排03均连接在电容母排01上。
更进一步的,电容母排01包括有正极板、负极板和中线板,三者层叠设置,相互之间通过绝缘板阻隔;对应的,每一功率模组中的输入排03也包括有正极板、负极板和中线板,并与电容母排01中的各极板对应连接。现有技术中,输入排03与电容母排01之间采用螺栓锁固的方式实现连接,该种连接方式使得中功率模组的安装、拆卸或维护等操作均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该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可通过插拔方式连接功率模组和直流模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及其优选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但实施例不限于下述方案:
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包括:直流模组,其包括电容母排和若干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固设于所述电容母排,且每一所述电容母排的极板均至少与一所述连接器对应;所述连接器设有开口朝前的触接口,所述触接口内设有与所述电容母排中与该连接器对应的极板电连接的触片;至少一功率模组,其包括安装基体和固设于所述安装基体上的输入排;所述输入排包括与所述电容母排中极板的数量和极性对应的极板,并基于此与各所述连接器形成对应关系;所述输入排的各极板被配置为适于沿前后方向伸入至所述连接器的触接口,并与该触接口内的触片接触以在所述输入排和电容母排之间形成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设有插接孔;所述功率模组的输入排的各极板对应固设有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位置对应于其所位于的所述输入排的极板所对应的连接器,并适于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器上的插接孔沿前后方向插接配合;所述输入排的各极板被配置为在其对应的所述插接件与对应的所述插接孔形成插接配合时,与对应的触接口内的触片接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触接口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槽;所述输入排的各极板的后端为适于伸入至对应的所述触接口内的平板;所述插接孔的数量为复数个,并至少布设于所述触接口的上方和下方位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插接孔的孔沿形成倾斜的第一导向面;所述插接件设有适于与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的端部形成倾斜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适于相互配合以引导所述插接柱插入至对应的所述插接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输入排的各极板的后端形成倾斜的第三导向面,所述连接器的触接口的口沿形成倾斜的第四导向面,所述第三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适于相互配合以引导所述输入排的各极板插入至对应的所述连接器的触接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插接件设有相对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二者适于夹持所述输入排中与该插接件对应的极板的后端以固定该插接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直流模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电容母排后方的固定板;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电容母排前方并与所述固定板固接以夹持固定于所述电容母排。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输入排包括从左至右依次层叠排布的三个极板,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为中性极板,其与对应的触接口内的触片的接触面积大于其余两个极板与对应的触接口内的触片的接触面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机架和固接于所述机架上的定位件;所述直流模组固接于所述机架;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直流模组和功率模组之间,其朝向所述直流模组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结构,其朝向所述功率模组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每一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对应一所述功率模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均由两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定位板组成,该两所述定位板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直流模组和功率模组上设有与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中的定位槽相对应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配置为适于受所述定位槽限制以确定所述直流模组和功率模组相对所述机架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固接于所述机架上的至少一滑动座;所述滑动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每一所述滑轨分别与所述定位件上第二定位结构的数量和位置对应,并与一所述功率模组对应;所述功率模组上设有与所述滑轨对应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适于沿所述滑轨滑动,并受所述滑轨限制以确定所述功率模组相对所述机架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优选实施例由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从而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申请人经不断观察、实验和研究可知,现有技术方案中,导致产生“功率模组的安装、拆卸或维护等操作均较为不便”技术问题的原因在于,功率模组通过螺栓锁固的方式实现输入排与电容母排的连接,而功率模组在变流器中的操作空间狭小,螺栓锁固的方式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操作较为不便。
相关技术方案中,在直流模组的电容母排上设置连接器,连接器上设有触接口,触接口内设有触片,触片可与对应的电容母排上的极板电连接,在安装功率模组时,可令功率模组的输入排的各极板沿前后方向伸入至对应的触接口中,以使输入排通过触接口内的触片形成与电容母排上对应极板的电连接;该种连接方式使得功率模组的输入排可通过直接插接的方式实现与直流模组的电容母排的连接,相比于螺栓锁固的方式,使用该种连接方式时,工作人员无需再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螺栓锁付,对功率模组的安装、拆卸和维护更为方便。
相关技术方案中,在连接器上设置插接孔,并在输入排的各极板对应固设插接件,插接件可与插接孔沿前后方向插接配合,从而起到引导输入排的极板以正确的姿态伸入至触接口内的作用;由于输入排是安装在安装基体上,而输入排本身是由金属材料制成,输入排在安装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弯曲,导致输入排与连接器的触接口的位置对应出现偏差,这种偏差会导致输入排的极板无法以正确的姿态伸入至触接口内,依据不同的触片的排列方式,可能会导致输入排的极板与触片的总接触面积过小,导致电流的过流面积过小,容易使得触片和输入排的极板温度不正常地升高,同时还可能会导致输入排的极板的施力集中在某一个或某一些触片上,导致触片使用寿命下降;而在插接孔和插接件的插接配合引导下,由于插接件是安装在输入排的极板上,因此只要插接件与连接器上的插接孔的位置对准,那么该插接件对应的输入排的极板就能够以正确的姿态伸入至该连接器的触接口内,保证输入排与电容母排的正常连接。
相关技术方案中,触接口设为长槽状,输入排的各极板的后端为适配的平板状,可便于输入排各极板的排布,减少功率模组的整体占据空间;同时设置复数个插接孔,并在触接口的上方和下方布置,可以保证输入排各极板在高度方向上的上端和下端均能够对准对应的触接口,而输入排各极板的中间位置一般不会出现歪曲或弯折,因此该种形状、结构可保证输入排各极板能够以正确的姿态伸入至该连接器的触接口内,保证输入排与电容母排的正常连接。
相关技术方案中,插接孔和插接柱分别形成对应的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二者相互配合,以便于引导插接柱准确插入至插接孔,进而保证对应的输入排的极板和对应的连接器的触接口对准。
相关技术方案中,输入排的各极板和连接器的触接口分别形成对应的第三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二者相互配合,以便于引导输入排的各极板准确插入至连接器的触接口。
相关技术方案中,插接件设置相对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二者配合夹持固定在对应的极板后端,该种安装方式可保证插接件的位置与输入排的极板对应,并且相对极板的位置足够准确。
相关技术方案中,设置固定板,便于对连接器的安装。
相关技术方案中,设置固定在机架上的定位件,定位件上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均形成有定位槽,直流模组和功率模组可在左右方向上被定位槽所限位,从而在左右方向上限定直流模组和功率模组的位置,即使定位槽对直流模组和功率模组的定位公差较大,该位置的确定也能够为插接孔和插接件的插接配合打下基础。
相关技术方案中,设置固定在机架上的滑动座,功率模组可以沿滑动座上的滑轨前后滑动,同时滑动座也可限定功率模组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但该种位置的限定公差较大,还需要与定位件、插接孔、插接件互相配合,才能保证输入排的极板以正确的姿态伸入至对应的触接口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变流器的部分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拔式功率变流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拔式功率变流器中直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拔式功率变流器中功率模组的结构示意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拔式功率变流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2;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8为图3中直流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D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拔式功率变流器中功率模组的结构示意图2;
图12为图11中E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直流模组10;电容母排11;连接器12;正极连接器121;中性连接器122;负极连接器123;触接口13;第二导向面131;触片14;插接孔15;第一导向面151;固定板16;
功率模组20;安装基体21;输入排22;输入正极板221;输入中性板222;输入负极板223;第四导向面224;功率管组23;输出排24;
插接件30;插接柱31;第二导向面311;第一夹臂32;第二夹臂33;
机架40;
定位件50;第一定位结构51;第二定位结构52;定位板53;定位槽54;定位基座55;
滑动座60;滑轨61;
定位部71;滑动部72;
弯折限位件80;固定部81;限位部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基于常规的变流器电路和控制方法,用于实现对电能的交直流双向转换。本实施例不对基础电路等方面进行改进,因此不对该部分内容再多赘述。
参照图2,该功率变流器包括有机架40、直流模组10、功率模组20、定位件50、滑动座60,另参照图10和图11,该功率变流器还包括插接件30和弯折限位件80。
其中,机架40用于固定安装上述的直流模组10、功率模组20、定位件50、滑动座60,其可基于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对其结构作过多限定,但其应当能够满足,在将上述部件安装完毕后,直流模组10位于功率模组20的前方,定位件50位于直流模组10和功率模组20之间,滑动座60位于直流模组10下方。
参照图3,直流模组10中,主要包括有直流电容池和电容母排11,其中,在电容母排11朝前的一侧还固定装设有若干连接器12,在电容母排11朝后的一侧固定装设有固定板16。参照图4,功率模组20中,主要包括有安装基体21、功率管组23、输入排22和输出排24,其中,安装基体21在本实施例中为散热器,功率管组23采用IGBT开关管,输入排22和输出排24均为铜排。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功率模组20,一个功率模组20对应三相交流输出中的一相;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数量的功率模组20,例如,可将三相交流输出所需要的功率管组23均设置在一个功率模组20上,则只需要一个功率模组20以及对应的一组输入排22即可,或者是需要多组的三相交流输出,则对应地设置多组的功率模组20即可。
参照图5,机架40上包括有两根沿左右方向排布,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杆,定位件50主体为横置在这两根直杆之间的横杆,定位件50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这两根直杆。定位件50朝向直流模组10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结构51,朝向功率模组20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52,每一第二定位结构52对应一功率模组20;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三个功率模组20,第二定位结构52的数量为三个。
参照图5和图6,第一定位结构51和第二定位结构52均由两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定位板53组成,该两定位板53之间形成定位槽54。具体的,在第一定位结构51中,在靠近定位件50左右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定位板53,该定位板53呈“L”形弯折结构,其短边与形成定位件50主体的横杆的后侧表面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其长边朝后延伸,两个定位板53配合,使得二者的长边之间形成一定位槽54。同样的,在第二定位结构52中,依据对应的功率模组20的位置,由两个定位板53配合形成一定位槽54,由于第二定位结构52对应的功率模组20的尺寸较小,因此第二定位结构52中的定位槽54的两侧槽壁之间的距离也较小。
同时,参照图3,直流模组10的左右两侧形成定位部71,该定位部71与第一定位结构51中的定位槽54相对应,也就是说,直流模组10的左右两侧的外缘面,可以与第一定位结构51中的两个定位板53相适配,直流模组10可在安装时将其定位部71对应地插入至第一定位结构51的定位槽54之中,定位部71得以受定位槽54限制以确定直流模组10相对机架4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具体来说,在安装直流模组10之前,需要先将定位件50固定安装至机架40,并使第一定位结构51朝向机架40后方,之后将直流模组10通过定位件50的第一定位结构51定位后,再将直流模组10通过螺接等方式固定安装在机架40上。
对应的,参照图4,与直流模组10类似,每个功率模组20的左右两侧也形成有定位部71,具体的,该定位部71形成在功率模组20的安装基体21上,也就是功率模组20的散热器主体上。功率模组20上的定位部71可以与对应的第二定位结构52中的两个定位板53相适配,从而确定功率模组20相对机架4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具体来说,在安装功率模组20时,将功率模组20通过对应的第二定位结构52定位后,再将直流模组10通过螺接等方式相对机架40固定安装。
参照图5和图7,机架40底部位置还设有若干横杆,滑动座60安装固定在该些横杆上。滑动座60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61,每一滑轨61分别与定位件50上第二定位结构52的数量和位置对应,并与一功率模组20对应。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滑动座60,每一滑动座60上的滑轨61位置均与一第二定位结构52对应。同时,参照图4,功率模组20的底部设有与滑轨61对应的滑动部72,滑动部72适于沿滑轨61滑动,并受滑轨61限制以确定功率模组20相对机架4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通过滑轨61与滑动部72的配合,只能粗略地对功率模组20的位置进行限定,因此需要与定位件50相配合,通过定位件50对直流模组10和功率模组20的位置同时进行确定,才可缩小功率模组20与直流模组1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误差。
参照图3,在直流模组10上安装有若干连接器12,每一电容母排11的极板均至少与一连接器12对应。具体来说,参照图8,直流模组10的电容母排11包括有三个极板,分别对应正极、负极和中性,三个极板层叠设置,通过下端的端子排与输入电源连接。众所周知,变流器用于实现直流和交流的双向变换,因此其直流模组10需要与功率模组20相连接,本实施例即通过连接器12实现直流模组10与功率模组20之间的电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包括三组功率模组20,每一功率模组20均通过三个连接器12,实现与电容母排11的三个极板的分别连接。在此,参照图8,将每一功率模组20对应的三个连接器12,分别确定为正极连接器12112、中性连接器12212和负极连接器12312,三者分别与电容母排11的正极极板、中性极板和负极极板连接。
具体的,参照图9,在每一连接器12上均设有开口朝前的触接口13,触接口13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槽,在该触接口13内设有与电容母排11中与该连接器12对应的极板电连接的触片14。以正极连接器12112为例,该正极连接器12112内的触片14即是与电容母排11中的正极极板电连接。进一步的,该连接器12可采用触指连接器12,触指连接器12内的金属片即形成上述的触片14;或者,该连接器12内的触片14可为弹簧金属片,其沿着触接口13的延伸方向设置,能够与功率模组20上的输入排22相接触以导电。其中,在触接口13的口沿形成倾斜的第四导向面224,第四导向面224的倾斜方向由触接口13外朝向触接口13内相向倾斜。
参照图4,功率模组20的输入排22固定安装于安装基体21的上部位置;另参照图10,输入排22包括与电容母排11数量和极性对应的极板,分别是输入正极板221、输入中性板222和输入负极板223,输入排22的各极板基于与电容母排11中极板的对应关系,也与连接器12形成对应关系,其中,输入排22的各极板被配置为适于沿前后方向伸入至立对应连接器12的触接口13,并与该触接口13内的触片14接触以在输入排22和电容母排11之间形成电连接。具体而言,即正极输入板与正极连接器12112连接,中性输入板与中性连接器12212连接,负极输入板与负极连接器12312连接,再通过连接器12将功率模组20的输入排22与电容母排11连接。其中,参照图8,电容母排11的后方固设有固定板16,连接器12位于电容母排11的前方并与固定板16固接以夹持固定于电容母排11。具体的,可通过螺栓贯穿电容母排11,并将固定板16与连接器12对应螺接,从而使连接器12和固定板16配合夹持电容母排11,也就使得连接器12得以固定在电容母排11上。
其中,参照图10,输入排22的各极板的后端为适于伸入至对应的触接口13内的平板,该平板结构能够与长槽状的触接口13适配,并能增加输入排22与连接器12中触片14的接触面积,便于传导大电流。此外,位于中间的中性极板,即输入中性板222与对应的触接口13内的触片14的接触面积大于其余两个极板与对应的触接口13内的触片14的接触面积,由此可提高输入中性板222的载流能力。并且,参照图10,输入排22的各极板的后端形成倾斜的第三导向面,第三导向面和连接器12上的第四导向面224适于相互配合以引导输入排22的各极板插入至对应的连接器12的触接口13。
此外,由于输入排22的各极板的后端需要与各个连接器12连接,而连接器12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同时输入排22各极板在与功率管组23连接的位置又为层叠状态,因此输入排22的各极板在后部形成多次弯折的形状,具体参照图10,将正极输入板和负极输入板弯折两次,从而将三个极板的后端分开,又能够形成三个沿前后方向延展的平板状端部,这三个平板状端部即可对应地插入至连接器12中。同时,参照图11和图12,在正极输入板的左侧和负极输入板的右侧,还设置有两个弯折限位件80,弯折限位件80为一个“L”形构件,其两个边分别形成固定部81和限位部82,且其安装在极板由前至后的第一个弯折位置,固定部81和限位部82分别贴靠在极板弯折之后的表面上。其中,沿左右方向延展的极板部位与该弯折限位件80的限位部82通过螺栓锁固;沿前后方向延展的极板部位,两个弯折限位件80的固定部81通过螺栓贯穿后连为一体并夹持该部位的极板,之后位于负极输入板右侧的弯折限位件80的固定部81再与安装基体21通过螺栓锁固为一体。通过弯折限位件80,可增加输入排22的极板的结构稳定性,各极板不易发生变形,特别是在输入排22与连接器12通过插接配合形成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各个极板在运输过程、安装过程以及插接过程中均不易发生变形,从而保证输入排22各极板与连接器12位置之间的准确对应。
在实际使用中,可先将功率模组20放置于滑动座60的滑轨61内,将功率模组20朝向直流模组10推移,功率模组20会落入至第二定位结构52中,同时即可将输入排22的各极板对应地插入至各连接器12中,从而通过插接配合实现功率模组20与直流模组10的电连接,无需再通过螺栓等锁付,操作便利程度大为上升。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滑动座60的滑轨61以及定位件50的定位结构,均无法保证输入排22的各极板在插入至连接器12的触接口13后,能够以准确地姿态与触接口13内的触片14接触。例如,若输入排22的极板稍有倾斜,即使能够插入至触接口13内,但会对触片14施加过大的压力,造成触片14的受力不均,从而导致触片14使用寿命的缩短;又或者,输入排22的极板与触片14的接触面积过小,导致输送大电流时易过热。
为此,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器12上设置插接孔15,同时参照图10,在功率模组20的输入排22的各极板对应固设有插接件30。插接件30位置对应于其所位于的输入排22的极板所对应的连接器12,并适于与对应的连接器12上的插接孔15沿前后方向插接配合;输入排22的各极板被配置为在其对应的插接件30与对应的插接孔15形成插接配合时,与对应的触接口13内的触片14接触。
其中,插接孔15的数量为复数个,并至少布设于触接口13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具体的,参照图9,每一个连接器12上均对应设有两个插接孔15,这两个插接孔15分别位于触接口13正对的上方和下方,插接孔15的孔沿形成倾斜的第一导向面151。参照图10,插接件30设有适于与插接孔15插接配合的插接柱31,插接柱31的端部形成倾斜的第二导向面311131,第一导向面151和第二导向面311131适于相互配合以引导插接柱31插入至对应的插接孔15。参照图10,插接件30上还设有相对的第一夹臂32和第二夹臂33,二者适于夹持输入排22中与该插接件30对应的极板的后端以固定该插接件30。具体的,插接件30包括一个块状的主体,在该主体的后端面设置有向后延伸的插接柱31,在该主体的前部设置有第一夹臂32和第二夹臂33,第一夹臂32和第二夹臂33之间形成一夹槽,该夹槽与输入排22上极板的厚度相适配,可以通过该夹槽夹住对应的极板后端,之后再通过螺栓贯穿第一夹臂32、极板和第二夹臂33,从而将插接件30锁固在极板上。由此,插接件30的位置跟极板的位置相对应,而插接孔15的位置也跟触接口13的位置相对应,因此可通过插接件30与插接孔15的适配作用,引导输入排22的极板跟触接口13准确对插。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在连接器12上设置插接孔15,并在输入排22的各极板对应固设插接件30,插接件30可与插接孔15沿前后方向插接配合,从而起到引导输入排22的极板以正确的姿态伸入至触接口13内的作用;由于输入排22是安装在安装基体21上,而输入排22本身是由金属材料制成,输入排22在安装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弯曲,导致输入排22与连接器12的触接口13的位置对应出现偏差,这种偏差会导致输入排22的极板无法以正确的姿态伸入至触接口13内,依据不同的触片14的排列方式,可能会导致输入排22的极板与触片14的总接触面积过小,导致电流的过流面积过小,容易使得触片14和输入排22的极板温度不正常地升高,同时还可能会导致输入排22的极板的施力集中在某一个或某一些触片14上,导致触片14使用寿命下降;而在插接孔15和插接件30的插接配合引导下,由于插接件30是安装在输入排22的极板上,因此只要插接件30与连接器12上的插接孔15的位置对准,那么该插接件30对应的输入排22的极板就能够以正确的姿态伸入至该连接器12的触接口13内,保证输入排22与电容母排11的正常连接。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组件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特征是,包括:
直流模组(10),其包括电容母排(11)和若干连接器(12);所述连接器(12)固设于所述电容母排(11),且每一所述电容母排(11)的极板均至少与一所述连接器(12)对应;所述连接器(12)设有开口朝前的触接口(13),所述触接口(13)内设有与所述电容母排(11)中与该连接器(12)对应的极板电连接的触片(14);
至少一功率模组(20),其包括安装基体(21)和固设于所述安装基体(21)上的输入排(22);所述输入排(22)包括与所述电容母排(11)中极板的数量和极性对应的极板,并基于此与各所述连接器(12)形成对应关系;所述输入排(22)的各极板被配置为适于沿前后方向伸入至所述连接器(12)的触接口(13),并与该触接口(13)内的触片(14)接触以在所述输入排(22)和电容母排(11)之间形成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12)设有插接孔(15);所述功率模组(20)的输入排(22)的各极板对应固设有插接件(30);所述插接件(30)位置对应于其所位于的所述输入排(22)的极板所对应的连接器(12),并适于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器(12)上的插接孔(15)沿前后方向插接配合;所述输入排(22)的各极板被配置为在其对应的所述插接件(30)与对应的所述插接孔(15)形成插接配合时,与对应的触接口(13)内的触片(14)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特征是,所述触接口(13)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槽;所述输入排(22)的各极板的后端为适于伸入至对应的所述触接口(13)内的平板;所述插接孔(15)的数量为复数个,并至少布设于所述触接口(13)的上方和下方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特征是,所述插接孔(15)的孔沿形成倾斜的第一导向面(151);所述插接件(30)设有适于与所述插接孔(15)插接配合的插接柱(31),所述插接柱(31)的端部形成倾斜的第二导向面(311,131);所述第一导向面(151)和第二导向面(311,131)适于相互配合以引导所述插接柱(31)插入至对应的所述插接孔(1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特征是,所述输入排(22)的各极板的后端形成倾斜的第三导向面,所述连接器(12)的触接口(13)的口沿形成倾斜的第四导向面(224),所述第三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224)适于相互配合以引导所述输入排(22)的各极板插入至对应的所述连接器(12)的触接口(13)。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特征是,所述插接件(30)设有相对的第一夹臂(32)和第二夹臂(33),二者适于夹持所述输入排(22)中与该插接件(30)对应的极板的后端以固定该插接件(30)。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直流模组(10)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电容母排(11)后方的固定板(16);所述连接器(12)位于所述电容母排(11)前方并与所述固定板(16)固接以夹持固定于所述电容母排(1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特征是,所述输入排(22)包括从左至右依次层叠排布的三个极板,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为中性极板,其与对应的触接口(13)内的触片(14)的接触面积大于其余两个极板与对应的触接口(13)内的触片(14)的接触面积。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机架(40)和固接于所述机架(40)上的定位件(50);所述直流模组(10)固接于所述机架(40);所述定位件(50)位于所述直流模组(10)和功率模组(20)之间,其朝向所述直流模组(10)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结构(51),其朝向所述功率模组(20)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52),每一所述第二定位结构(52)对应一所述功率模组(20);所述第一定位结构(51)和第二定位结构(52)均由两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定位板(53)组成,该两所述定位板(53)之间形成定位槽(54);所述直流模组(10)和功率模组(20)上设有与第一定位结构(51)和第二定位结构(52)中的定位槽(54)相对应的定位部(71),所述定位部(71)被配置为适于受所述定位槽(54)限制以确定所述直流模组(10)和功率模组(20)相对所述机架(4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其特征是,还包括固接于所述机架(40)上的至少一滑动座(60);所述滑动座(60)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61);每一所述滑轨(61)分别与所述定位件(50)上第二定位结构(52)的数量和位置对应,并与一所述功率模组(20)对应;所述功率模组(20)上设有与所述滑轨(61)对应的滑动部(72),所述滑动部(72)适于沿所述滑轨(61)滑动,并受所述滑轨(61)限制以确定所述功率模组(20)相对所述机架(4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CN202322530712.1U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 Active CN220985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0712.1U CN220985542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0712.1U CN220985542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5542U true CN220985542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35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30712.1U Active CN220985542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5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52918B1 (en)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reliability and medium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CN104704649A (zh) 具有汇流条组件的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WO2013052366A1 (en) Terminal unit having fused combiner/distribution bus bar assembly
CN103856164A (zh) 接线盒、太阳能电池以及在接线盒中安装汇流条的方法
CN213043009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03413852A (zh) 卡焊端子结构的太阳能接线盒
US9991495B2 (en) Wiring module
WO2023010645A1 (zh) 轴向二极管接线盒及其制造方法
CN215815949U (zh) 燃料电池双极板与巡检系统的连接结构及燃料电池
CN220985542U (zh) 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
WO2022067427A1 (en) Energy storage unit having a rack assembly and a plurality of battery modules
CN117277833A (zh) 一种插拔式功率变流器
CN215581057U (zh) 光伏接线盒安装结构
CN110289585B (zh) 一种直角转接式母线
CN108539693B (zh) 母线组合式铜排固定安装结构
CN218920373U (zh) 导电片以及使用该导电片的高压接线盒
CN117674542A (zh) 一种功率组件和变流器
CN117674543A (zh) 一种功率组件和变流器
CN209844905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17879305A (zh) 一种功率组件和变流器
CN213279078U (zh) 一种新型母线连接器
CN218385406U (zh) 电池包
CN217036760U (zh) 一种光伏系统功率模组及逆变器
CN117526673A (zh) 一种功率组件和变流器
CN221328005U (zh) 一种ccs组件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